早年,冯美人与商夫人一直明争暗斗。最终冯美人疯了,商夫人自缢。
韩澈厌倦了后宫女人的争斗,从此以后不再选美,全心全意投入于国事之中,有空才到于皇后的蓬莲宫坐坐。
而于皇后亦无这方面的心思,只是想静静地陪伴着韩澈。
韩澈不再宠幸姬妾,让梁太后十分担忧。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靠的不仅是皇帝的精明能干,还有需要皇室子嗣继承基业。
各地藩王自从失去实权后,便想尽一切方法利用各种渠道重新巩固自己的势力,然而都是徒劳无功。正当他们苦恼的时候,以梁太后懿旨下达的选秀檄文公布于天下,成为他们翻身的一线生机。
他们纷纷将族中的符合条件的适龄少女的丹青送入宫中,以供梁太后审阅。梁太后原本属意从宫中及朝中名门中挑选贤良的女子作为良人,可是司礼认为应该从全国中挑选才能彰显陛下的威仪,没想到如此一来,就给各地藩王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刚用过早膳,绮罗就陪伴着于皇后来到凤天殿,与梁太后一起审阅各地送来的良人丹青。
此次送进皇宫的良人丹青真是非一般之多,虽然之前已经在司礼监里接受严格的筛选,但是最后呈上的竟然还有数十卷。
梁太后让侍女将所有丹青用木架垂挂在大殿之内,环列一圈。梁太后与于皇后站在中央,大致环视一遍。
“都很不错。”梁太后走近其中一副丹青,上面描画的是青州五王爷之外孙女崔嫣然。容貌秀丽,美玉莹光,然而眉目间隐然一丝的哀愁,让梁太后不太称心。
于皇后把站在画帘之外的绮罗拉进画帘之中:“姐姐也来看看。”
绮罗本不愿意逾矩,但是看着梁太后与于皇后的盛情,又不敢违抗,只好跟随在于皇后的身后。
“表姊?”于皇后走近西北方向的一张丹青之前,抚摸着眼前的画像,“真是表姊!”丹青下方用小篆书写着“通州通王之女翁梓华”。
原来画中人正是于皇后的大表姊翁梓华。在通州生活的那一段日子里,于皇后受到她这位大表姊的无尽关怀,让她第一次感受到与至亲在一起的温暖。
梁太后笑吟吟地站在于皇后的背后,“心儿想不想让你的大表姊进宫陪你?”
“想!”于皇后不假思索地将自己的想法脱口而出。
绮罗看了梁太后一眼,只见梁太后看着翁梓华的丹青,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似乎有意选她进宫给于皇后作伴,好让于皇后能继续得到通王的支持,在宫中能够站稳脚步。
绮罗却有所担忧。虽说二人是表姊妹,但是后宫的波谲云诡从来就是不念亲情,即使亲如姊妹,也有反目的一天。不过,绮罗更愿意相信是自己多心。
梁太后看出绮罗的心思,当两人双目相对的时候,她向绮罗点了点头,示意让她无需担忧。
于皇后兴喜地指着丹青上表姊,说出多处连画师也画不准的地方。在她眼里,和蔼真实的翁梓华比纸上冰冷的丹青更加明珠生晕,清雅脱俗。站在她身后的梁太后和绮罗都不禁掩面而笑,似乎她的表姊明日就会进宫一般。
“心儿喜欢就好,母后就安排你表姊进宫,与你一同侍奉陛下。”
忽然,于皇后脸上的笑容褪去,可是很快要展现出淡淡的微笑,默默地颔首。
梁太后心满意足地再巡视了一遍画帘,另外挑选了几名,让宫人把中选的丹青送到司礼监,择日将这些中选的良人传入宫中作最后的挑选。
回到蓬莲宫,于皇后若有所思地坐在内室的坐榻上,望着窗外的旋花落叶。
绮罗从宫人的手中接过铜边圆盘,把圆盘上承载着雨花茶的瓷盏放在矮脚木几上。碧绿而清澈额汤色宛如天成的翡翠,映着于皇后那张娇小的脸。
“娘娘有心事?”
于皇后摇摇头:“不是,心儿很高兴。”
“以前奴婢被囚禁在絮兰宫的时候,一旦有烦心事,就会去前院的银杏树下坐坐。如今那棵银杏应该结了果子,不如我们一起去摘果子。”
于皇后眼睛里闪过一丝兴奋的亮光。从小到大,她都不能像正常的孩童一样,亲自做如采摘果子之类的劳作之事。
可她看着周围的宫人不可置信的眼光时,那一丝飞扬的神采又暗淡下来。
绮罗看出她的心思,向她颔首示意,扫除她心中的犹豫。
于皇后才怯怯地回应了一句:“也好。”
绮罗吩咐宫人给于皇后换上轻便的服饰,还叫人去凤天殿偏殿把绮罗之前编织的竹篓拿回来。正当二人兴致勃勃地踏出蓬莲宫的时候,韩澈居然摆驾蓬莲宫。
“去哪儿?”
于皇后低声说道:“去絮兰宫摘银杏果子。”
韩澈看了一眼背着竹篓的绮罗:“把竹篓拿回去。”
“喏。”绮罗瑟瑟地背着竹篓欠身离开,走了几步,不时回头看着站在宫门处的两人。
韩澈牵起于皇后的手,径直向蓬莲宫走去。原以为能够歇一会儿的宫人们急忙四散,去准备迎驾的东西。偌大的宫殿内,仿佛只剩下韩澈与于皇后两人。他们侧身相背而坐,安静得有点不寻常。
绮罗本来想重新泡一壶韩澈喜欢的红袍,可是蓬莲宫内红袍刚好用完,只好把刚才泡好雨花茶呈上。她看着沉默的两人,想找个机会让他们开口说说话,然而却被其他宫人拉走了。
宫人四月抓着绮罗的衣袖:“姐姐,不能惊扰他们,不然我们项上的人头会不保啊!您不念着自己,也念着我们这些姊妹。”
绮罗不解地问道:“为什么?”
“以前陛下来蓬莲宫,都只是安静地坐着,皇后娘娘也不敢多说一句话。最近姐姐来了之后,陛下与娘娘有说有笑了,我们还以为有一点转机。可是今天的气氛却很以前一样,我们也不敢去打搅。”
绮罗略略掀开红帐,窥视着跪坐在缎锦席上的二人。韩澈目视前方,仿佛能够穿透重重的宫墙,瞰览天下。而于皇后双手微握着股间的衣衫,嘴唇紧闭。
水漏滴答作声,时间随着水滴的滴落而流逝。一个时辰,两个时辰,三个时辰……正午的骄阳也逐渐西去没落。二人由始至终都没有说过一句话,只是安静地坐着。躲在红纱帐后的绮罗和一众宫人都屏息凝气注视着,却谁也不敢打搅。
当水漏铜壶中的水面升至申时三刻,韩澈才拍拍衣袖,起身离开。于皇后仍然默默地恭送韩澈出宫,目送着夫君的离去。
宫人们终于松了一口气,纷纷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准备今夜的晚膳。只有绮罗孤身走到于皇后的身后,与她一起目送着韩澈的离去。
“娘娘,为什么?”
于皇后深吸一口气,平静地说道:“刚才皇帝哥哥进来的时候,心儿就知道哥哥又有烦心事,只是想到蓬莲宫来坐坐,反正心儿也习惯如此。”
绮罗从于皇后的身上再一次看到她的落寞。她与韩澈明明有着如此深厚的感情,而韩澈又心疼这个皇后妹妹,一直想方设法让她重获自由之身,决不阻扰她的去留,即使她选择离去也会为她默默刻下星图。为何两人的相处却是时而亲密,时而疏离?
“其实娘娘不是习惯了,而是不想去打破多年维持的平衡。”
于皇后苦笑着:“心儿没有像绮罗姐姐想得如此深入与复杂,只是在心儿的心里,只想皇帝哥哥能够在心儿这里找到一片安宁。”
与于皇后小小的身躯不相符的成熟,不禁让绮罗感概万分。
如果不是作为太皇太后的侄孙女嫁入皇宫,成为凤仪天下的肃慎皇后,她可能就如苏苏一般,喜欢嬉戏,喜欢听故事。她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喜欢的人,她会笑,但是更多的是背负着深宫的冷。
韩澈厌倦了后宫女人的争斗,从此以后不再选美,全心全意投入于国事之中,有空才到于皇后的蓬莲宫坐坐。
而于皇后亦无这方面的心思,只是想静静地陪伴着韩澈。
韩澈不再宠幸姬妾,让梁太后十分担忧。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靠的不仅是皇帝的精明能干,还有需要皇室子嗣继承基业。
各地藩王自从失去实权后,便想尽一切方法利用各种渠道重新巩固自己的势力,然而都是徒劳无功。正当他们苦恼的时候,以梁太后懿旨下达的选秀檄文公布于天下,成为他们翻身的一线生机。
他们纷纷将族中的符合条件的适龄少女的丹青送入宫中,以供梁太后审阅。梁太后原本属意从宫中及朝中名门中挑选贤良的女子作为良人,可是司礼认为应该从全国中挑选才能彰显陛下的威仪,没想到如此一来,就给各地藩王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刚用过早膳,绮罗就陪伴着于皇后来到凤天殿,与梁太后一起审阅各地送来的良人丹青。
此次送进皇宫的良人丹青真是非一般之多,虽然之前已经在司礼监里接受严格的筛选,但是最后呈上的竟然还有数十卷。
梁太后让侍女将所有丹青用木架垂挂在大殿之内,环列一圈。梁太后与于皇后站在中央,大致环视一遍。
“都很不错。”梁太后走近其中一副丹青,上面描画的是青州五王爷之外孙女崔嫣然。容貌秀丽,美玉莹光,然而眉目间隐然一丝的哀愁,让梁太后不太称心。
于皇后把站在画帘之外的绮罗拉进画帘之中:“姐姐也来看看。”
绮罗本不愿意逾矩,但是看着梁太后与于皇后的盛情,又不敢违抗,只好跟随在于皇后的身后。
“表姊?”于皇后走近西北方向的一张丹青之前,抚摸着眼前的画像,“真是表姊!”丹青下方用小篆书写着“通州通王之女翁梓华”。
原来画中人正是于皇后的大表姊翁梓华。在通州生活的那一段日子里,于皇后受到她这位大表姊的无尽关怀,让她第一次感受到与至亲在一起的温暖。
梁太后笑吟吟地站在于皇后的背后,“心儿想不想让你的大表姊进宫陪你?”
“想!”于皇后不假思索地将自己的想法脱口而出。
绮罗看了梁太后一眼,只见梁太后看着翁梓华的丹青,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似乎有意选她进宫给于皇后作伴,好让于皇后能继续得到通王的支持,在宫中能够站稳脚步。
绮罗却有所担忧。虽说二人是表姊妹,但是后宫的波谲云诡从来就是不念亲情,即使亲如姊妹,也有反目的一天。不过,绮罗更愿意相信是自己多心。
梁太后看出绮罗的心思,当两人双目相对的时候,她向绮罗点了点头,示意让她无需担忧。
于皇后兴喜地指着丹青上表姊,说出多处连画师也画不准的地方。在她眼里,和蔼真实的翁梓华比纸上冰冷的丹青更加明珠生晕,清雅脱俗。站在她身后的梁太后和绮罗都不禁掩面而笑,似乎她的表姊明日就会进宫一般。
“心儿喜欢就好,母后就安排你表姊进宫,与你一同侍奉陛下。”
忽然,于皇后脸上的笑容褪去,可是很快要展现出淡淡的微笑,默默地颔首。
梁太后心满意足地再巡视了一遍画帘,另外挑选了几名,让宫人把中选的丹青送到司礼监,择日将这些中选的良人传入宫中作最后的挑选。
回到蓬莲宫,于皇后若有所思地坐在内室的坐榻上,望着窗外的旋花落叶。
绮罗从宫人的手中接过铜边圆盘,把圆盘上承载着雨花茶的瓷盏放在矮脚木几上。碧绿而清澈额汤色宛如天成的翡翠,映着于皇后那张娇小的脸。
“娘娘有心事?”
于皇后摇摇头:“不是,心儿很高兴。”
“以前奴婢被囚禁在絮兰宫的时候,一旦有烦心事,就会去前院的银杏树下坐坐。如今那棵银杏应该结了果子,不如我们一起去摘果子。”
于皇后眼睛里闪过一丝兴奋的亮光。从小到大,她都不能像正常的孩童一样,亲自做如采摘果子之类的劳作之事。
可她看着周围的宫人不可置信的眼光时,那一丝飞扬的神采又暗淡下来。
绮罗看出她的心思,向她颔首示意,扫除她心中的犹豫。
于皇后才怯怯地回应了一句:“也好。”
绮罗吩咐宫人给于皇后换上轻便的服饰,还叫人去凤天殿偏殿把绮罗之前编织的竹篓拿回来。正当二人兴致勃勃地踏出蓬莲宫的时候,韩澈居然摆驾蓬莲宫。
“去哪儿?”
于皇后低声说道:“去絮兰宫摘银杏果子。”
韩澈看了一眼背着竹篓的绮罗:“把竹篓拿回去。”
“喏。”绮罗瑟瑟地背着竹篓欠身离开,走了几步,不时回头看着站在宫门处的两人。
韩澈牵起于皇后的手,径直向蓬莲宫走去。原以为能够歇一会儿的宫人们急忙四散,去准备迎驾的东西。偌大的宫殿内,仿佛只剩下韩澈与于皇后两人。他们侧身相背而坐,安静得有点不寻常。
绮罗本来想重新泡一壶韩澈喜欢的红袍,可是蓬莲宫内红袍刚好用完,只好把刚才泡好雨花茶呈上。她看着沉默的两人,想找个机会让他们开口说说话,然而却被其他宫人拉走了。
宫人四月抓着绮罗的衣袖:“姐姐,不能惊扰他们,不然我们项上的人头会不保啊!您不念着自己,也念着我们这些姊妹。”
绮罗不解地问道:“为什么?”
“以前陛下来蓬莲宫,都只是安静地坐着,皇后娘娘也不敢多说一句话。最近姐姐来了之后,陛下与娘娘有说有笑了,我们还以为有一点转机。可是今天的气氛却很以前一样,我们也不敢去打搅。”
绮罗略略掀开红帐,窥视着跪坐在缎锦席上的二人。韩澈目视前方,仿佛能够穿透重重的宫墙,瞰览天下。而于皇后双手微握着股间的衣衫,嘴唇紧闭。
水漏滴答作声,时间随着水滴的滴落而流逝。一个时辰,两个时辰,三个时辰……正午的骄阳也逐渐西去没落。二人由始至终都没有说过一句话,只是安静地坐着。躲在红纱帐后的绮罗和一众宫人都屏息凝气注视着,却谁也不敢打搅。
当水漏铜壶中的水面升至申时三刻,韩澈才拍拍衣袖,起身离开。于皇后仍然默默地恭送韩澈出宫,目送着夫君的离去。
宫人们终于松了一口气,纷纷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准备今夜的晚膳。只有绮罗孤身走到于皇后的身后,与她一起目送着韩澈的离去。
“娘娘,为什么?”
于皇后深吸一口气,平静地说道:“刚才皇帝哥哥进来的时候,心儿就知道哥哥又有烦心事,只是想到蓬莲宫来坐坐,反正心儿也习惯如此。”
绮罗从于皇后的身上再一次看到她的落寞。她与韩澈明明有着如此深厚的感情,而韩澈又心疼这个皇后妹妹,一直想方设法让她重获自由之身,决不阻扰她的去留,即使她选择离去也会为她默默刻下星图。为何两人的相处却是时而亲密,时而疏离?
“其实娘娘不是习惯了,而是不想去打破多年维持的平衡。”
于皇后苦笑着:“心儿没有像绮罗姐姐想得如此深入与复杂,只是在心儿的心里,只想皇帝哥哥能够在心儿这里找到一片安宁。”
与于皇后小小的身躯不相符的成熟,不禁让绮罗感概万分。
如果不是作为太皇太后的侄孙女嫁入皇宫,成为凤仪天下的肃慎皇后,她可能就如苏苏一般,喜欢嬉戏,喜欢听故事。她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喜欢的人,她会笑,但是更多的是背负着深宫的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