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情形不对,陈伯真暗暗深吸一口气,赶在圣上发落之前行了个礼,背出昨夜打了半宿的草稿:“陛下,臣乃余杭郡人,出身寒微,承蒙宫中采选,十三岁侥幸铨选入宫,领内官之职,如今已六年有余,从不敢懈怠。长安繁华,宫城巍峨,更有圣主明君,臣能效力,此生无憾。臣先前所言并非自谦,更非要忤逆圣人,实乃臣身份低微。未曾想圣人不弃,愿请任太子内官,为圣人及殿下分忧。”
伯真一长串说完,歇了口气,怕圣上就要开口,连忙把最后一句加上去:“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陆内侍觑着圣人的脸色,心中舒了口气,额头的汗终于不冒了。心想还好昨日跟崔尚宫打了个招呼,不然陈伯真事急出本性,惹得大家勃然大怒就不好了。
圣上的火气是消了一点,但心里不痛快,只觉得不上不下堵在那里。他想斥责陈伯真,你想当什么就当什么,以为是酒楼点菜吗?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以为你是谁。可又怕错过这个台阶不下后面就没得下了,陈伯真已经退让,若是还硬逼,不知道她能干出什么事来,太子还在座呢,闹得太难看就不好了。
圣上想了片刻,不甘心地开口:“你既有自知之明,便允了你之请,往后侍奉太子,不可懈怠。”
伯真大喜,来了一番谢恩表忠心的话,圣人越听越气,腹诽你这会倒是挺会说的,不耐烦地将陈伯真赶走,太子也跟着告退了。
圣上在殿内看着他们退去,久久地望着殿门,想起了往事。叹了口气缓缓对内侍说:“陈伯真重情重义也不贪图富贵,是个好的。好人难得啊,希望她于太子有益。就是性子差了点。”当然圣上不知道,宫人们私下都说,陈掌籍性子是极好的。
再说殿外,太子快走几步追上陈伯真,唤道:“陈掌籍。”伯真停步,给太子行了个礼。太子道:“陈掌籍这是打算往何处去?”伯真回道:“殿下,某自是回司籍处。”
“陈掌籍既已自请任了东宫内官,再回司籍怕是不妥,还是与吾一道走吧。”太子说罢便向前行去。伯真顿了一下,只好跟在太子身后,加入行进的宫人。心下遗憾,怕是没法与罗仪好好道别了,好在命是保住了,只能以后再见了。
太子及随行的众多宫人,一行人浩浩荡荡往东宫行去,其中的伯真走在这条自己从未走过的路上,只觉前途迷茫,又想到要离开司籍,不免心下悲伤,只是她情绪并不外露,旁人看不出罢了。
连出几道门离开大内,又东行了一段路,远远望见侧前方的宫城大门,巍峨的楼观上写着玄德门。据昨日周尚仪所说,由南至北,东宫第一重殿门乃是明德门,内有明德殿,第二重殿门嘉德门,内有嘉德殿,第三重殿门为崇德门,崇德殿为正殿,又有偏殿崇仁殿、崇文殿等,此为前三殿,是举行朝贺宴饮之所。其后是丽正殿,太子一般在此处办公,再往后是光天殿、承恩殿及其他宫室,为太子与太子妃嫔居住之所。
玄德门乃是东宫北门,从北门走要近些。伯真知道,过了此门就算是入了东宫了。
在东宫内又走了一段,太子突然向右边望去,停住了脚步,身后的众人也跟着停下了。
伯真心中正好奇是怎么了,只听太子唤道:“陈掌籍。”伯真心下一惊,没想到是跟自己有关,忙上前行了个礼,只见太子指着远处院落道:“那边是东宫内坊,是你日后居所。”说完又向前走去,伯真只得跟上。只听太子又道:“你的物品吾已命人去司籍处取了。”听到此话,伯真以为下一句是差人领自己去住处,没想到太子并没有再开口的意思。
伯真只好随着太子,一边继续往前走,一边在心中疑惑太子是什么时候命人去取的东西。转眼行到了丽正殿,入了殿内,伯真靠边站在一旁,只见太子笔直站着,宫人捧着衣物井然有序上前,帮他换上了紫色常服。太子这才落座,落座之后便全神贯注于书案上。
在伯真腿都站酸了,以为太子已经遗忘自己的时候,埋头整理书卷的太子突然抬头对身边的小宦官说:“去把李司闺叫来。”东宫共有三司,三司下各有三掌,司闺为从六品,掌导引太子妃并管理东宫名簿,总辖掌正、掌书、掌筵。
李司闺不一会便到了,伯真忖度太子大概会给个掌书之职,正在想着自己要官降半级了,只听太子冷不防问到:“李司闺,东宫内官可还有空缺?”
李司闺一板一眼回到:“殿下,并无空缺。内官大部分由原晋王府有资格的侍女出任,少数职位空缺,尚宫局也已调人补全,目前各职均有人领任。”
伯真还没反应过来,就听见太子唤:“陈掌籍,”忙又上前,太子对她说道:“你也听到了,东宫当前并无空缺之职,陈掌籍暂且歇一段时日吧。”又命一小宫女领她去安置。
伯真跟在宫女后面,行到内坊屋前,宫女便退下了。伯真推门进去,发现屋子已经打扫过了,她的东西都放在了案上,铺盖已经铺好,只有一张床,想来是她一人住一间屋了。
伯真坐在案边,窗外暮色沉沉。自入宫以来,她从未遇到过目前的情形,一人住一屋,还休着不知有多久的假,她有些不安,便收拾起案上的东西,看见了自己压箱底的首饰,又翻了翻,竟还有罗仪压箱底的首饰,不禁笑了,安慰自己休假是好事,没什么好不安的。
伯真躺在床上,努力闭目入睡,希望自己在东宫的第一个黑夜能快点过去。
半个月后的夜晚,伯真睁眼躺在床上,发觉自己甚至开始想念在司膳的日子,想念郭贞的颐气指使,至少那个时候,她是那里的一员,哪怕是遭排挤的一员。她想自己大概是快疯了。
就在刚才,伯真做了最后一次尝试,出门找了间亮着灯,欢声笑语的屋子敲了门,屋里的人笑着问谁呀,伯真报出名字后,屋内瞬间静了下来,一个宫女来开了门,绷紧身子站着,一脸严肃:“陈掌籍有什么事吗?”并没有让她进屋的意思。伯真迎上她的目光,硬着头皮说自己来借根针。宫女回她:“我们屋并不做针线的,怕是没有针能借给陈掌籍。”伯真刚转身她便关上了门。
陈伯真确信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东宫的人都在避免与她有交集,能绕着走就绝不碰面。她现在无所事事,一天跟别人说不上三句话,还都是宫人给她送饭时她自说自话,比坐牢还难受。特别难过时她就想想罗仪,想想阿娘阿耶,妹妹弟弟。伯真如今已很谨慎,不敢随意离开东宫,又怕去请示司闺会惊动太子,现在情况不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所以第二日小黄门来寻她,说有罗掌籍找时,伯真激动得都有些手足无措了。及至到了玄德门前,远远望见罗仪在向这边张望,伯真三步并作两步,快步走到罗仪跟前,真是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乐得伯真笑开了花。罗仪看她笑得这般开心,心里也高兴,又有些心酸。
伯真正想装作无事寒暄两句,罗仪拉着她的手,又往外走了几步,离守门的内监远了些,才低声道:“我还有事,长话短说,尚宫局调人在东宫做掌园,我跟司苑那边打听了下,说是东宫管事的让宫人小心,不许与你有接触,你也未领官职,怕是日子不好过。”说着给了个包袱给伯真,“里面是围棋和几本棋谱,我又找了几本传奇,你先忍耐一段时日,我再想想办法。”
伯真低声快速说道:“看到你我已经好多了,平日不过寂寞些,日子过得挺舒服的,不用想什么办法。等再过一段时日,事情自然淡了,到时我也不太显眼,再去寻你。你有事快些走吧。”
两人又说了两句便告别了,罗仪一步三回头,伯真望着她走远。直到罗仪的身影消失在宫墙后,伯真才抱着包袱转身往回走,及至玄德门内,内监要检查包袱,伯真便打开给他看。只见里面是棋盘棋罐并几本书籍,还有半贯钱拿厚布包着。翻查着书籍和棋罐,伯真盯着那半贯钱,想着罗仪大手大脚的,这半贯钱不知得攒多久。
守门的内监还回包袱,伯真紧紧抱着,包袱这般沉,她的心也沉甸甸的。伯真往回向东宫内坊走去。
方才陈伯真和罗仪忙着互诉衷情都未抬头,自然也没看见太子殿下今日好雅兴,大冷天的在高高的门楼上吹风。
伯真渐渐走远,太子身边的宦官去而复返,带着刚问到的消息回了太子,陈掌籍拿着的包袱里都有什么。
伯真一长串说完,歇了口气,怕圣上就要开口,连忙把最后一句加上去:“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陆内侍觑着圣人的脸色,心中舒了口气,额头的汗终于不冒了。心想还好昨日跟崔尚宫打了个招呼,不然陈伯真事急出本性,惹得大家勃然大怒就不好了。
圣上的火气是消了一点,但心里不痛快,只觉得不上不下堵在那里。他想斥责陈伯真,你想当什么就当什么,以为是酒楼点菜吗?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以为你是谁。可又怕错过这个台阶不下后面就没得下了,陈伯真已经退让,若是还硬逼,不知道她能干出什么事来,太子还在座呢,闹得太难看就不好了。
圣上想了片刻,不甘心地开口:“你既有自知之明,便允了你之请,往后侍奉太子,不可懈怠。”
伯真大喜,来了一番谢恩表忠心的话,圣人越听越气,腹诽你这会倒是挺会说的,不耐烦地将陈伯真赶走,太子也跟着告退了。
圣上在殿内看着他们退去,久久地望着殿门,想起了往事。叹了口气缓缓对内侍说:“陈伯真重情重义也不贪图富贵,是个好的。好人难得啊,希望她于太子有益。就是性子差了点。”当然圣上不知道,宫人们私下都说,陈掌籍性子是极好的。
再说殿外,太子快走几步追上陈伯真,唤道:“陈掌籍。”伯真停步,给太子行了个礼。太子道:“陈掌籍这是打算往何处去?”伯真回道:“殿下,某自是回司籍处。”
“陈掌籍既已自请任了东宫内官,再回司籍怕是不妥,还是与吾一道走吧。”太子说罢便向前行去。伯真顿了一下,只好跟在太子身后,加入行进的宫人。心下遗憾,怕是没法与罗仪好好道别了,好在命是保住了,只能以后再见了。
太子及随行的众多宫人,一行人浩浩荡荡往东宫行去,其中的伯真走在这条自己从未走过的路上,只觉前途迷茫,又想到要离开司籍,不免心下悲伤,只是她情绪并不外露,旁人看不出罢了。
连出几道门离开大内,又东行了一段路,远远望见侧前方的宫城大门,巍峨的楼观上写着玄德门。据昨日周尚仪所说,由南至北,东宫第一重殿门乃是明德门,内有明德殿,第二重殿门嘉德门,内有嘉德殿,第三重殿门为崇德门,崇德殿为正殿,又有偏殿崇仁殿、崇文殿等,此为前三殿,是举行朝贺宴饮之所。其后是丽正殿,太子一般在此处办公,再往后是光天殿、承恩殿及其他宫室,为太子与太子妃嫔居住之所。
玄德门乃是东宫北门,从北门走要近些。伯真知道,过了此门就算是入了东宫了。
在东宫内又走了一段,太子突然向右边望去,停住了脚步,身后的众人也跟着停下了。
伯真心中正好奇是怎么了,只听太子唤道:“陈掌籍。”伯真心下一惊,没想到是跟自己有关,忙上前行了个礼,只见太子指着远处院落道:“那边是东宫内坊,是你日后居所。”说完又向前走去,伯真只得跟上。只听太子又道:“你的物品吾已命人去司籍处取了。”听到此话,伯真以为下一句是差人领自己去住处,没想到太子并没有再开口的意思。
伯真只好随着太子,一边继续往前走,一边在心中疑惑太子是什么时候命人去取的东西。转眼行到了丽正殿,入了殿内,伯真靠边站在一旁,只见太子笔直站着,宫人捧着衣物井然有序上前,帮他换上了紫色常服。太子这才落座,落座之后便全神贯注于书案上。
在伯真腿都站酸了,以为太子已经遗忘自己的时候,埋头整理书卷的太子突然抬头对身边的小宦官说:“去把李司闺叫来。”东宫共有三司,三司下各有三掌,司闺为从六品,掌导引太子妃并管理东宫名簿,总辖掌正、掌书、掌筵。
李司闺不一会便到了,伯真忖度太子大概会给个掌书之职,正在想着自己要官降半级了,只听太子冷不防问到:“李司闺,东宫内官可还有空缺?”
李司闺一板一眼回到:“殿下,并无空缺。内官大部分由原晋王府有资格的侍女出任,少数职位空缺,尚宫局也已调人补全,目前各职均有人领任。”
伯真还没反应过来,就听见太子唤:“陈掌籍,”忙又上前,太子对她说道:“你也听到了,东宫当前并无空缺之职,陈掌籍暂且歇一段时日吧。”又命一小宫女领她去安置。
伯真跟在宫女后面,行到内坊屋前,宫女便退下了。伯真推门进去,发现屋子已经打扫过了,她的东西都放在了案上,铺盖已经铺好,只有一张床,想来是她一人住一间屋了。
伯真坐在案边,窗外暮色沉沉。自入宫以来,她从未遇到过目前的情形,一人住一屋,还休着不知有多久的假,她有些不安,便收拾起案上的东西,看见了自己压箱底的首饰,又翻了翻,竟还有罗仪压箱底的首饰,不禁笑了,安慰自己休假是好事,没什么好不安的。
伯真躺在床上,努力闭目入睡,希望自己在东宫的第一个黑夜能快点过去。
半个月后的夜晚,伯真睁眼躺在床上,发觉自己甚至开始想念在司膳的日子,想念郭贞的颐气指使,至少那个时候,她是那里的一员,哪怕是遭排挤的一员。她想自己大概是快疯了。
就在刚才,伯真做了最后一次尝试,出门找了间亮着灯,欢声笑语的屋子敲了门,屋里的人笑着问谁呀,伯真报出名字后,屋内瞬间静了下来,一个宫女来开了门,绷紧身子站着,一脸严肃:“陈掌籍有什么事吗?”并没有让她进屋的意思。伯真迎上她的目光,硬着头皮说自己来借根针。宫女回她:“我们屋并不做针线的,怕是没有针能借给陈掌籍。”伯真刚转身她便关上了门。
陈伯真确信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东宫的人都在避免与她有交集,能绕着走就绝不碰面。她现在无所事事,一天跟别人说不上三句话,还都是宫人给她送饭时她自说自话,比坐牢还难受。特别难过时她就想想罗仪,想想阿娘阿耶,妹妹弟弟。伯真如今已很谨慎,不敢随意离开东宫,又怕去请示司闺会惊动太子,现在情况不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所以第二日小黄门来寻她,说有罗掌籍找时,伯真激动得都有些手足无措了。及至到了玄德门前,远远望见罗仪在向这边张望,伯真三步并作两步,快步走到罗仪跟前,真是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乐得伯真笑开了花。罗仪看她笑得这般开心,心里也高兴,又有些心酸。
伯真正想装作无事寒暄两句,罗仪拉着她的手,又往外走了几步,离守门的内监远了些,才低声道:“我还有事,长话短说,尚宫局调人在东宫做掌园,我跟司苑那边打听了下,说是东宫管事的让宫人小心,不许与你有接触,你也未领官职,怕是日子不好过。”说着给了个包袱给伯真,“里面是围棋和几本棋谱,我又找了几本传奇,你先忍耐一段时日,我再想想办法。”
伯真低声快速说道:“看到你我已经好多了,平日不过寂寞些,日子过得挺舒服的,不用想什么办法。等再过一段时日,事情自然淡了,到时我也不太显眼,再去寻你。你有事快些走吧。”
两人又说了两句便告别了,罗仪一步三回头,伯真望着她走远。直到罗仪的身影消失在宫墙后,伯真才抱着包袱转身往回走,及至玄德门内,内监要检查包袱,伯真便打开给他看。只见里面是棋盘棋罐并几本书籍,还有半贯钱拿厚布包着。翻查着书籍和棋罐,伯真盯着那半贯钱,想着罗仪大手大脚的,这半贯钱不知得攒多久。
守门的内监还回包袱,伯真紧紧抱着,包袱这般沉,她的心也沉甸甸的。伯真往回向东宫内坊走去。
方才陈伯真和罗仪忙着互诉衷情都未抬头,自然也没看见太子殿下今日好雅兴,大冷天的在高高的门楼上吹风。
伯真渐渐走远,太子身边的宦官去而复返,带着刚问到的消息回了太子,陈掌籍拿着的包袱里都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