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真向太子行礼,又与李司闺相互见礼。只见李司闺穿着绿色窄袖衫,手挽白色披帛,黄色长裙并未曳地,只刚到足踝。这身打扮竟与上次一模一样,分毫未变。
大殿内温暖明亮,伯真望向地面,等待太子开口。与上回不同,今日太子没将她晾在一旁:“吾听闻你方才去探望陆不拾,如何,他可好些?”
伯真只觉问得奇怪,陆内侍横竖得要躺到明年春天,也不知到夏天能不能大好,这才半日都没有,能好到哪里去呢。
“陆内侍看着精神尚可,好好歇息,想来不日便可痊愈。”
“他伤到了骨头,一时怕是养不好。”太子蹙眉叹气,把手上的书扔到案上,抬眼看她,“不像陈掌籍身手不凡,鬼门关前过,毫发无损。”
伯真想起了旧事,总觉太子意有所指,“是托殿下的福。”
太子笑得意味深长,“托我的福?可惜了,陆不拾没托上,陈掌籍洪福齐天,圣上恩典,东宫也能沾沾福气。”
“殿下说笑了,人若运气好,除了寿终正寝,该是见不到那鬼门关。”
“这样说来陈掌籍竟是运气差了。”
“死生有命,运气这东西好坏也只能随它去。”
“吾看陈掌籍不是认命的人。”太子下了定论,话锋一转问到,“陆不拾要养病,方才李司闺与吾相商,殿内无人可用,想要你来暂时补个缺,你意下如何?”
伯真意下是干不了,可是想到名士守道不仕好歹能赢得美名,自己推三阻四轻则挨骂,重则丢小命,还是认了:“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太子满意了,多说一句道:“吾有些苛刻,望陈掌籍勤勉。”因今日劳顿,让他们都下去歇息。
伯真与李司闺一同退下,出了殿门,并排同行,皆不发一言。走了有一段路,伯真搜肠刮肚开口道:“其实我心下有些担忧,未曾当过这差事,也不知能不能胜任。”李司闺只唔了一声,这话头就断在这了。
绿云说起事来跟竹筒倒豆子似的,伯真先头从她那知晓,李司闺生性讷言,小时总受欺负,后由太子傅母收为养女,悉心培养,直至能独当一面。司闺为东宫内官之首,不是容易当的。
绿云感叹太子傅母是个好人,不忍看人受苦,无人不赞其宽厚忠实,可惜好人不长命。当时伯真心念一动,问道不知太子傅母姓氏为何,绿云说姓高,伯真心下难过,沉默不言。
李司闺不接话,伯真也憋不出劲再起话头,一路眼观鼻,鼻观心,两人到了院子道别。
天早黑透,已是入了夜。傍晚的晚霞格外灿烂,可惜转瞬即逝。伯真又想或许是因没能静心观赏,才觉得霞光易散。
她回味着彩霞入睡,醒来时天是黑的,得把灯点上洗漱,太子殿下睡得晚,起得却很早。她现在须如院子角落里,那丛在树底下斜着长的牡丹,太阳在哪就往哪偏,而东宫的太阳只有一位。伯真用冷水洗了把脸,觉得清醒许多。出了门,能望见天上的星星。
光天殿内,当值的宫女正收拾床褥,抚平褶皱的锦缎,又有宫人在清理香炉里的灰烬,伯真紧赶慢赶,正赶上太子快收拾好。
“陈掌籍挺早。”太子回身看她一眼,随意说道。
伯真并不答话,只面上一笑。
太子坐到玉案前,埋首于堆起的书中。
天逐渐亮起来,伯真奋笔疾书已有一会,太子口述草稿,她需记下。又有茶和吃食上来,太子让一起用饭,又说陆内侍在时也是同吃,伯真于是不再推辞,也吃上了。
太子又拿起伯真呈上的文稿端详,沉吟道,“你记得很好,只是这字——”伯真一口饼差点噎在喉咙里,只听太子接着道:“笔法尚可,但结字过于散漫。写成这样,说不过去。”
伯真愣住,举着饼,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太子又补了一句:“实在可惜。”
两人目光相接,在晨曦的照耀下,或许因肚里饱饱,伯真松懈了下来,冷笑道,“殿下,某既不能登科及第,又做不了一代书家,实在无可惜之处。”
太子沉下脸来,“你既已入宫,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有所不足,不思精进,只一味狡辩,不觉得可鄙吗?”
“殿下觉得字碍眼,只需下令,某自当苦练,又何必言可惜。想来殿下是有感而发,某也不过随心而答,殿下何必动怒。”
太子提了口气,伯真屏息等着下文,殿内气氛正凝滞,一人忽从门口转入殿内,神色匆匆,近于小跑。
行礼毕,来人上前,附耳低言于太子,太子挥手,伯真低头行礼退下。
出了殿门,伯真长舒一口气,今日的晴空显得格外高。
却说殿内此时却是阴沉沉的,这太子之位,有人想来撼一撼了。
长安城东市有间当铺,掌柜姓吕,子承父业。东市热闹,商铺林立,当铺不稀奇,不过这家最大,开的时间也长,当年当铺开张的时候,如今的吕掌柜还在娘肚子里,现在吕掌柜的大姑娘都要成亲了。
店铺外头没写“当”字,只挂了块匾,也不写“兴”、“隆”之类的字,写着“永和”,这永和便是现任掌柜的名字。
吕掌柜自认字起,对着这匾额就觉别扭,不过这么些年过去,看着倒生出亲切来,再说也没人叫永和当铺,都叫东市头上当铺。
东市头上当铺除了做典当生意,也带着做寄售生意,多是些金银器具,珠宝玉石,贵重又一时难以脱手的物件,吕掌柜眼力很好,也是家传。
当年老吕掌柜突然病倒,病情凶险,没几日便撒手人寰。这当铺又不比包子铺,猪肉铺,说关就能关,吕掌柜虽不喜做生意,也只得顶上,这一顶又是许多年。
人都说老吕掌柜挺厚道,小吕掌柜却能称得上是公道了。没听说过干典当的还讲究公道。
当初有懂行的凑一起,说小吕这么干,老吕入土了,东市头上当铺也到头了。说来是命中该有,这铺子不仅没关,生意还越做越大了!,懂行的也只能背后叹一句财运真好。
却说今日这铺中,吕掌柜瞪大了耷拉着的双眼,面上的疲惫一扫而空,手中的石头都要贴到眼睛上了,他把这红色的石块翻来覆去看了一圈,心中大罕,今日撞到财运了,财运这么好撞吗?
一旁的货主频频看向遮挡着门口的屏风,显得焦躁不安,他压低声音,拿手比了个数,“掌柜的,这个数,你收不收?”
吕掌柜盯着他的手,也跟着压低了声音,“陈掌柜,这样的宝石,整个长安城都找不出第二个,你现在生意做得这般好了?从哪里拿到的?”
“哎呦,我们都老熟人了,吕掌柜,实话说,我这算是捡来的。前几月有个相熟的胡商,到我西边铺子里,说是有好东西要卖,我等着他往外掏货,谁承想他就拿了这个出来。”
说到这,陈掌柜啧了一声,“他说急着出手,便宜卖,要现结钱,要的价正巧是我手头上全部现钱,我又跟他磨了点,就买下了。”
“嗐,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我寻思着慢慢找买家,这谁想到南边来了比大生意,我这缺钱周转。”
吕掌柜有些犹豫,“这可不是笔小数目啊。”
“嗐,不然我也不到你这东市头上当铺了。”
这笔生意其实不大妥当,若放平常,吕掌柜八成是拒绝,只是明年家中姑娘要成亲了,他想着多赚些给女儿添妆,也就愿多担些风险。“行吧,那就先押在我这。”
陈掌柜大喜过望,立了字据,约了明日来拿钱。
吕掌柜把玩着手中的原石,看着石头侧面边缘下那一行小巧的铭文,觉得如在梦中一般。这样的宝石曾经过自己的手,怕是下半辈子都能一直拿出来说了。
话说陈掌柜攒了一批货品,急急忙忙往南边去了,这石头便留在了东市铺子里。
这天中午吕掌柜与往日一样,老大不情愿地往铺里去。路上听见旁边的人议论,说是从长安走的大船着火,直接烧没了,好在离码头不远,从船上往下跳的大多都捞上来了,没捞到的估计也没了。吕掌柜听着心里也跟着唏嘘起来。
等到了铺子里,伙计跟见着救星一样,拽着吕掌柜唾沫星子直飞:“掌柜的你可算来了,刚才陈掌柜家的到铺子里,说是南下送货的船翻了,陈掌柜在船上,现在是生是死都不知道!”
吕掌柜呆住了,先头都没往陈掌柜身上想。
伙计还在继续说:“说消息传回来都过去五六日了,还不知现下是个什么光景。他们等不及你,跑去下家说事了。”
吕掌柜第一眼看向了高台后的柜子,那里锁着那块红色宝石。
他希望陈掌柜命大,能活着回来,可是陈掌柜的钱,怕是回不来了。
吕掌柜感到心烦意乱,他得给这块宝石找个买家。
巧的是,新平郡王正在搜罗珍宝,想给母亲长公主做寿。
太子温书,等太傅来讲学,太傅却带来一个消息。傅母下葬有违礼法
大殿内温暖明亮,伯真望向地面,等待太子开口。与上回不同,今日太子没将她晾在一旁:“吾听闻你方才去探望陆不拾,如何,他可好些?”
伯真只觉问得奇怪,陆内侍横竖得要躺到明年春天,也不知到夏天能不能大好,这才半日都没有,能好到哪里去呢。
“陆内侍看着精神尚可,好好歇息,想来不日便可痊愈。”
“他伤到了骨头,一时怕是养不好。”太子蹙眉叹气,把手上的书扔到案上,抬眼看她,“不像陈掌籍身手不凡,鬼门关前过,毫发无损。”
伯真想起了旧事,总觉太子意有所指,“是托殿下的福。”
太子笑得意味深长,“托我的福?可惜了,陆不拾没托上,陈掌籍洪福齐天,圣上恩典,东宫也能沾沾福气。”
“殿下说笑了,人若运气好,除了寿终正寝,该是见不到那鬼门关。”
“这样说来陈掌籍竟是运气差了。”
“死生有命,运气这东西好坏也只能随它去。”
“吾看陈掌籍不是认命的人。”太子下了定论,话锋一转问到,“陆不拾要养病,方才李司闺与吾相商,殿内无人可用,想要你来暂时补个缺,你意下如何?”
伯真意下是干不了,可是想到名士守道不仕好歹能赢得美名,自己推三阻四轻则挨骂,重则丢小命,还是认了:“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太子满意了,多说一句道:“吾有些苛刻,望陈掌籍勤勉。”因今日劳顿,让他们都下去歇息。
伯真与李司闺一同退下,出了殿门,并排同行,皆不发一言。走了有一段路,伯真搜肠刮肚开口道:“其实我心下有些担忧,未曾当过这差事,也不知能不能胜任。”李司闺只唔了一声,这话头就断在这了。
绿云说起事来跟竹筒倒豆子似的,伯真先头从她那知晓,李司闺生性讷言,小时总受欺负,后由太子傅母收为养女,悉心培养,直至能独当一面。司闺为东宫内官之首,不是容易当的。
绿云感叹太子傅母是个好人,不忍看人受苦,无人不赞其宽厚忠实,可惜好人不长命。当时伯真心念一动,问道不知太子傅母姓氏为何,绿云说姓高,伯真心下难过,沉默不言。
李司闺不接话,伯真也憋不出劲再起话头,一路眼观鼻,鼻观心,两人到了院子道别。
天早黑透,已是入了夜。傍晚的晚霞格外灿烂,可惜转瞬即逝。伯真又想或许是因没能静心观赏,才觉得霞光易散。
她回味着彩霞入睡,醒来时天是黑的,得把灯点上洗漱,太子殿下睡得晚,起得却很早。她现在须如院子角落里,那丛在树底下斜着长的牡丹,太阳在哪就往哪偏,而东宫的太阳只有一位。伯真用冷水洗了把脸,觉得清醒许多。出了门,能望见天上的星星。
光天殿内,当值的宫女正收拾床褥,抚平褶皱的锦缎,又有宫人在清理香炉里的灰烬,伯真紧赶慢赶,正赶上太子快收拾好。
“陈掌籍挺早。”太子回身看她一眼,随意说道。
伯真并不答话,只面上一笑。
太子坐到玉案前,埋首于堆起的书中。
天逐渐亮起来,伯真奋笔疾书已有一会,太子口述草稿,她需记下。又有茶和吃食上来,太子让一起用饭,又说陆内侍在时也是同吃,伯真于是不再推辞,也吃上了。
太子又拿起伯真呈上的文稿端详,沉吟道,“你记得很好,只是这字——”伯真一口饼差点噎在喉咙里,只听太子接着道:“笔法尚可,但结字过于散漫。写成这样,说不过去。”
伯真愣住,举着饼,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太子又补了一句:“实在可惜。”
两人目光相接,在晨曦的照耀下,或许因肚里饱饱,伯真松懈了下来,冷笑道,“殿下,某既不能登科及第,又做不了一代书家,实在无可惜之处。”
太子沉下脸来,“你既已入宫,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有所不足,不思精进,只一味狡辩,不觉得可鄙吗?”
“殿下觉得字碍眼,只需下令,某自当苦练,又何必言可惜。想来殿下是有感而发,某也不过随心而答,殿下何必动怒。”
太子提了口气,伯真屏息等着下文,殿内气氛正凝滞,一人忽从门口转入殿内,神色匆匆,近于小跑。
行礼毕,来人上前,附耳低言于太子,太子挥手,伯真低头行礼退下。
出了殿门,伯真长舒一口气,今日的晴空显得格外高。
却说殿内此时却是阴沉沉的,这太子之位,有人想来撼一撼了。
长安城东市有间当铺,掌柜姓吕,子承父业。东市热闹,商铺林立,当铺不稀奇,不过这家最大,开的时间也长,当年当铺开张的时候,如今的吕掌柜还在娘肚子里,现在吕掌柜的大姑娘都要成亲了。
店铺外头没写“当”字,只挂了块匾,也不写“兴”、“隆”之类的字,写着“永和”,这永和便是现任掌柜的名字。
吕掌柜自认字起,对着这匾额就觉别扭,不过这么些年过去,看着倒生出亲切来,再说也没人叫永和当铺,都叫东市头上当铺。
东市头上当铺除了做典当生意,也带着做寄售生意,多是些金银器具,珠宝玉石,贵重又一时难以脱手的物件,吕掌柜眼力很好,也是家传。
当年老吕掌柜突然病倒,病情凶险,没几日便撒手人寰。这当铺又不比包子铺,猪肉铺,说关就能关,吕掌柜虽不喜做生意,也只得顶上,这一顶又是许多年。
人都说老吕掌柜挺厚道,小吕掌柜却能称得上是公道了。没听说过干典当的还讲究公道。
当初有懂行的凑一起,说小吕这么干,老吕入土了,东市头上当铺也到头了。说来是命中该有,这铺子不仅没关,生意还越做越大了!,懂行的也只能背后叹一句财运真好。
却说今日这铺中,吕掌柜瞪大了耷拉着的双眼,面上的疲惫一扫而空,手中的石头都要贴到眼睛上了,他把这红色的石块翻来覆去看了一圈,心中大罕,今日撞到财运了,财运这么好撞吗?
一旁的货主频频看向遮挡着门口的屏风,显得焦躁不安,他压低声音,拿手比了个数,“掌柜的,这个数,你收不收?”
吕掌柜盯着他的手,也跟着压低了声音,“陈掌柜,这样的宝石,整个长安城都找不出第二个,你现在生意做得这般好了?从哪里拿到的?”
“哎呦,我们都老熟人了,吕掌柜,实话说,我这算是捡来的。前几月有个相熟的胡商,到我西边铺子里,说是有好东西要卖,我等着他往外掏货,谁承想他就拿了这个出来。”
说到这,陈掌柜啧了一声,“他说急着出手,便宜卖,要现结钱,要的价正巧是我手头上全部现钱,我又跟他磨了点,就买下了。”
“嗐,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我寻思着慢慢找买家,这谁想到南边来了比大生意,我这缺钱周转。”
吕掌柜有些犹豫,“这可不是笔小数目啊。”
“嗐,不然我也不到你这东市头上当铺了。”
这笔生意其实不大妥当,若放平常,吕掌柜八成是拒绝,只是明年家中姑娘要成亲了,他想着多赚些给女儿添妆,也就愿多担些风险。“行吧,那就先押在我这。”
陈掌柜大喜过望,立了字据,约了明日来拿钱。
吕掌柜把玩着手中的原石,看着石头侧面边缘下那一行小巧的铭文,觉得如在梦中一般。这样的宝石曾经过自己的手,怕是下半辈子都能一直拿出来说了。
话说陈掌柜攒了一批货品,急急忙忙往南边去了,这石头便留在了东市铺子里。
这天中午吕掌柜与往日一样,老大不情愿地往铺里去。路上听见旁边的人议论,说是从长安走的大船着火,直接烧没了,好在离码头不远,从船上往下跳的大多都捞上来了,没捞到的估计也没了。吕掌柜听着心里也跟着唏嘘起来。
等到了铺子里,伙计跟见着救星一样,拽着吕掌柜唾沫星子直飞:“掌柜的你可算来了,刚才陈掌柜家的到铺子里,说是南下送货的船翻了,陈掌柜在船上,现在是生是死都不知道!”
吕掌柜呆住了,先头都没往陈掌柜身上想。
伙计还在继续说:“说消息传回来都过去五六日了,还不知现下是个什么光景。他们等不及你,跑去下家说事了。”
吕掌柜第一眼看向了高台后的柜子,那里锁着那块红色宝石。
他希望陈掌柜命大,能活着回来,可是陈掌柜的钱,怕是回不来了。
吕掌柜感到心烦意乱,他得给这块宝石找个买家。
巧的是,新平郡王正在搜罗珍宝,想给母亲长公主做寿。
太子温书,等太傅来讲学,太傅却带来一个消息。傅母下葬有违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