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放出去没多久,公主府的人上门买走了宝石。
吕掌柜只加了一成的价,却没觉得卖亏了,反倒松了口气,寻常人家哪里会花大价钱买玉石,这还挣了不小的一笔,已是意外之喜了。
公主府内,长公主生日前夜,新平郡王私下将血红的宝石奉与母亲。宝石在烛光下泛出荧光,长公主看后猛然起身,错愕不已,问是哪里来的。
长公主生日当天,御史台的人叩开了吕掌柜家的门。
侍御史做了个请的手势,吕掌柜跨进御史台朝北开的大门。但见两边皆是高高的墙壁,寒风猛吹,森冷异常。吕掌柜跟在侍御史后头,怎样也想不到此生会跨进官署,两股战战,心中冰凉一片。
侍御史并未将吕掌柜带到御史台狱中,而是带到了公房。侍御史侧身敲了敲房门,吕掌柜听见他称台主,更为震惊,心想里面的人莫不是御史大夫,这腿不受控制,抖得更厉害了。
里面让进,侍御史开了房门,退开站到一旁,吕掌柜刚抬脚进去,就听见关门的声音,他没来得及回头,猛得对上了御史大夫的视线。
御史大夫正值壮年,神采奕奕,板着一张脸,笔直坐在那里。
他终归没白活这些年,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横竖自己没干过伤天害理的事,稳了稳心神,放下耸着的肩,反应过来行了礼。
宋台主见他还算得体,直截了当问道:“你前些日子可是卖了块宝石?”
吕掌柜躬身答是。宋台主沉声道:“这稀世珍宝你可是卖得太便宜了?”
吕掌柜答只是想收回本钱,又把陈掌柜的事从头到尾细细道来。
宋台主点头噢了一声,吕掌柜刚松了口气,只听宋台主不紧不慢问道:“那你可知,这宝石原是禁中所藏,现下物归原主,正在圣人手中。”
说完两只眼睛紧紧盯着吕掌柜,吕掌柜吓得头脑一片空白,直愣愣站着。看他这副样子,宋台主心里明白了几分。
此时吕掌柜稍稍反应过来,嘴动得比脑子快,忙不迭喊冤。
宋台主不耐烦听,他想知道的事已经弄清了,叫了侍御史进来,耐着性子对吕掌柜说:“你现在出去,此事要绝口不提,若有一字泄露,到时别怪本官话没说在前头。”
吕掌柜早已魂飞魄散,连连应是。回到家中时,妻女正急得直打转,见他这么快便回来了,人也好好的,大舒一口气。
吕掌柜按照侍御史吩咐的话含混过去:“没什么事,就是抓了几个贼,让我去认认有没有来销过赃的,铺子上还有事,我先去了。”
大中午出了太阳,天气却还是冷得很,吕掌柜低着头心神不定走着,差点撞上棵一人合抱粗的银杏,他惊醒般仰头望了望,树桠光秃秃的,叶子早掉光了,只挂着零星几个白果。
悄悄尾随的人跟着他停了下来,也望了望树。
陈掌柜铺子里,来了官署的人,说是要查沉船的事,问起最近有无特别之事,伙计自然说到了宝石身上,侍御史摸清后回来向御史大夫禀明。
宋台主正掌着砚台一圈圈磨墨,磨得又重又急,听到侍御史说“把宝石卖给陈掌柜的是个中年男子,头戴短笠,穿麻布衣裳,身量相貌平常。”他不由停下了手,目光直直落在前方,拄着墨块沉思。
接着五日,御史台想了各种办法,从早到晚搜寻这名头戴短笠的男子,可毫无进展。吕掌柜那边盯梢的也是一无所获。
宋台主眉头紧皱,面色灰暗,这几日在官署熬着,觉都没怎么睡。这么多天过去,后日就要面圣回禀了,这什么都没查到,要如何交差。
就在宋台主快要病倒的时候,下面的人突然来报,大理寺那边最近新羁押了一批犯人,兴许与他们在查的事有关。
听完下属禀告,宋台主松了口气,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
同时他又心生困惑,想不通事情关窍,也不知此事会牵连到何处。当下决定连夜把犯人提过来,细细拷问。
却说宋台主为何想不通,只因大理寺的这批贼,是盗墓贼。
早些时候,有人到万年县衙报官,说自己上山给祖坟砍杂树枯草,发现有一块土是新的,明显翻动过,探了一探竟是个盗洞。后面几日又陆续有人来报自家坟被盗之事。
万年县一边在市面上走访,一边蹲守郊外坟地,在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把正在掘土的盗墓贼抓了个正着。
盗墓乃是重罪,这伙盗墓贼入了大理寺狱中。大理丞今日提审的时候,见其中一人头戴短笠,当即警觉起来,细细打量,发觉年纪身量也相符。
大理丞问差吏这短笠是为何,差吏答曰此人犯头秃严重,毛发稀疏,有碍观瞻,故允其以短笠遮掩。
此时张秃头伏地哭求,称自己从未开人棺椁,也未盗过什么珍宝,只是从墓道中取用些财物。
听到珍宝二字,大理丞又是心中一动,报了上官。大理寺卿公务缠身,收到消息已是晚上了。
御史台近日四处打过招呼,只是具体在查何事却并未言明。大理寺卿隐约知晓兹事体大,故即便两处不太对付,平日里总爱争上一争,此时也不敢拖延,派人去了御史台,御史台回说要提审,也马上同意了。
此时已经宵禁,乌云遮蔽了明月,大街上空无一人,只有大理寺官吏押解犯人,沉默前行。
他们从大理寺出发,到了含光门街,正遇上巡逻的金吾卫,验了文牒,又向南行走至第五横街,在第五横街转弯向东,过了太史监,已经快能望见御史台北门。
变故在此时发生,只听一声箭鸣,官吏手中的灯笼灭了。
陷入黑暗的众人手忙脚乱,还未来得及全部收拢,突然感到有人逼近,一声恐怖的尖叫响起,然后是不轻不重,咚的落地声。
离张秃头最近的人,不由闭了闭眼,有温热的东西溅到了他眼睛上。有同僚追了出去,他摸了摸脸,反应过来那是鲜血,落地的是张秃头的头颅。空气中弥漫着血腥气,他控制不住地呕吐起来。
第二日,紫宸殿内,宋台主的回禀接近尾声:“圣上,这一条人命,关乎朝廷颜面。刺客有备而来,下手残忍。虽已在搜捕,可要查明凶手为谁,是否有幕后主使,怕是还需花上些时日,臣担心此事传开会引起恐慌。”
圣上迟迟不言,就在宋台主开始紧张之际,一声微弱的叹息传来,圣上疲倦的声音响起,“传太子过来。”陆内侍领命急匆匆退下。
伯真在丽正殿内垂首立着,很是费解,只见太子和太子太傅均端坐不发一言。这该讲学的不讲,该听课的也没得听。
伯真想到,早些时候太子洗马急慌慌过来传事,太子让她退下,倒是解了围。也不知传的是何事,和现下的情形是否有关。
她跟得远,没听见太子去殿外迎太子太傅时说了句话:“先生,学生今日有生死大事要想,还请先生先入座,晚些开讲。”
陆内侍来请人的时候,只觉殿中过于安静,外面的人通传后他入殿内,见太子太傅也在,便又觉得丽正殿与往日没什么不同。
太子用眼神示意,伯真跟上了,她又一次入了大明宫。
宋台主听见传太子,心中惊异,想着莫不是此事与东宫有关,难怪圣上说一半留一半,不让声张。
太子入了紫宸殿,宋台主不由觑眼看去,只见太子神色平静。
殿中三人各怀心思。
圣上对着太子嘘寒问暖了一番,装作不经意间问道:“朕记得有块宝石,是大食国进献,赏赐给了你,怎么不见拿出来做块宝玦或是带扣?”
太子咬牙道:“宝石乃圣上所赐,珍贵异常,不敢随意做饰品。”
圣上沉吟片刻道:“既如此,去把宝石取来,朕命巧匠做成宝玦赐予你。”
太子跪拜,叩头至地道:“宝石并不在臣手中。”
圣上冷笑两声:“好呀,那你说说这宝石在哪。”
太子伏地不起, “圣上,宝石在哪真的重要吗? ”
圣上指着太子怒道,“你真是越发放肆了,今日不说,往后也别说了。”
“我不说,很快也会有人跳出替臣说的。届时还望圣上明察。”
“好啊,我明察,你给我回东宫禁足。宋台主,你听到了”,圣上的声音陡然拔高,“给我好好查!”
太子直起身子拱手,站起来直接退下了,留下宋台主呆在原地,心中叫苦不迭。
圣人的火气平息了些,语气转为忧愁,“宋台主,你说这事会是太子做的吗?”
宋台主眼皮一跳,拱手道:“太子品行端方,万不会做下此等事吧。”
“是啊,我也这样想,可知人知面难知心,人究竟是何样,谁又说得准。你抓紧些,朕倒要看看,他有何不能说的。”
事盗墓贼中不知从哪个角落里窜出个人影,
盗墓贼被杀。
吕掌柜只加了一成的价,却没觉得卖亏了,反倒松了口气,寻常人家哪里会花大价钱买玉石,这还挣了不小的一笔,已是意外之喜了。
公主府内,长公主生日前夜,新平郡王私下将血红的宝石奉与母亲。宝石在烛光下泛出荧光,长公主看后猛然起身,错愕不已,问是哪里来的。
长公主生日当天,御史台的人叩开了吕掌柜家的门。
侍御史做了个请的手势,吕掌柜跨进御史台朝北开的大门。但见两边皆是高高的墙壁,寒风猛吹,森冷异常。吕掌柜跟在侍御史后头,怎样也想不到此生会跨进官署,两股战战,心中冰凉一片。
侍御史并未将吕掌柜带到御史台狱中,而是带到了公房。侍御史侧身敲了敲房门,吕掌柜听见他称台主,更为震惊,心想里面的人莫不是御史大夫,这腿不受控制,抖得更厉害了。
里面让进,侍御史开了房门,退开站到一旁,吕掌柜刚抬脚进去,就听见关门的声音,他没来得及回头,猛得对上了御史大夫的视线。
御史大夫正值壮年,神采奕奕,板着一张脸,笔直坐在那里。
他终归没白活这些年,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横竖自己没干过伤天害理的事,稳了稳心神,放下耸着的肩,反应过来行了礼。
宋台主见他还算得体,直截了当问道:“你前些日子可是卖了块宝石?”
吕掌柜躬身答是。宋台主沉声道:“这稀世珍宝你可是卖得太便宜了?”
吕掌柜答只是想收回本钱,又把陈掌柜的事从头到尾细细道来。
宋台主点头噢了一声,吕掌柜刚松了口气,只听宋台主不紧不慢问道:“那你可知,这宝石原是禁中所藏,现下物归原主,正在圣人手中。”
说完两只眼睛紧紧盯着吕掌柜,吕掌柜吓得头脑一片空白,直愣愣站着。看他这副样子,宋台主心里明白了几分。
此时吕掌柜稍稍反应过来,嘴动得比脑子快,忙不迭喊冤。
宋台主不耐烦听,他想知道的事已经弄清了,叫了侍御史进来,耐着性子对吕掌柜说:“你现在出去,此事要绝口不提,若有一字泄露,到时别怪本官话没说在前头。”
吕掌柜早已魂飞魄散,连连应是。回到家中时,妻女正急得直打转,见他这么快便回来了,人也好好的,大舒一口气。
吕掌柜按照侍御史吩咐的话含混过去:“没什么事,就是抓了几个贼,让我去认认有没有来销过赃的,铺子上还有事,我先去了。”
大中午出了太阳,天气却还是冷得很,吕掌柜低着头心神不定走着,差点撞上棵一人合抱粗的银杏,他惊醒般仰头望了望,树桠光秃秃的,叶子早掉光了,只挂着零星几个白果。
悄悄尾随的人跟着他停了下来,也望了望树。
陈掌柜铺子里,来了官署的人,说是要查沉船的事,问起最近有无特别之事,伙计自然说到了宝石身上,侍御史摸清后回来向御史大夫禀明。
宋台主正掌着砚台一圈圈磨墨,磨得又重又急,听到侍御史说“把宝石卖给陈掌柜的是个中年男子,头戴短笠,穿麻布衣裳,身量相貌平常。”他不由停下了手,目光直直落在前方,拄着墨块沉思。
接着五日,御史台想了各种办法,从早到晚搜寻这名头戴短笠的男子,可毫无进展。吕掌柜那边盯梢的也是一无所获。
宋台主眉头紧皱,面色灰暗,这几日在官署熬着,觉都没怎么睡。这么多天过去,后日就要面圣回禀了,这什么都没查到,要如何交差。
就在宋台主快要病倒的时候,下面的人突然来报,大理寺那边最近新羁押了一批犯人,兴许与他们在查的事有关。
听完下属禀告,宋台主松了口气,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
同时他又心生困惑,想不通事情关窍,也不知此事会牵连到何处。当下决定连夜把犯人提过来,细细拷问。
却说宋台主为何想不通,只因大理寺的这批贼,是盗墓贼。
早些时候,有人到万年县衙报官,说自己上山给祖坟砍杂树枯草,发现有一块土是新的,明显翻动过,探了一探竟是个盗洞。后面几日又陆续有人来报自家坟被盗之事。
万年县一边在市面上走访,一边蹲守郊外坟地,在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把正在掘土的盗墓贼抓了个正着。
盗墓乃是重罪,这伙盗墓贼入了大理寺狱中。大理丞今日提审的时候,见其中一人头戴短笠,当即警觉起来,细细打量,发觉年纪身量也相符。
大理丞问差吏这短笠是为何,差吏答曰此人犯头秃严重,毛发稀疏,有碍观瞻,故允其以短笠遮掩。
此时张秃头伏地哭求,称自己从未开人棺椁,也未盗过什么珍宝,只是从墓道中取用些财物。
听到珍宝二字,大理丞又是心中一动,报了上官。大理寺卿公务缠身,收到消息已是晚上了。
御史台近日四处打过招呼,只是具体在查何事却并未言明。大理寺卿隐约知晓兹事体大,故即便两处不太对付,平日里总爱争上一争,此时也不敢拖延,派人去了御史台,御史台回说要提审,也马上同意了。
此时已经宵禁,乌云遮蔽了明月,大街上空无一人,只有大理寺官吏押解犯人,沉默前行。
他们从大理寺出发,到了含光门街,正遇上巡逻的金吾卫,验了文牒,又向南行走至第五横街,在第五横街转弯向东,过了太史监,已经快能望见御史台北门。
变故在此时发生,只听一声箭鸣,官吏手中的灯笼灭了。
陷入黑暗的众人手忙脚乱,还未来得及全部收拢,突然感到有人逼近,一声恐怖的尖叫响起,然后是不轻不重,咚的落地声。
离张秃头最近的人,不由闭了闭眼,有温热的东西溅到了他眼睛上。有同僚追了出去,他摸了摸脸,反应过来那是鲜血,落地的是张秃头的头颅。空气中弥漫着血腥气,他控制不住地呕吐起来。
第二日,紫宸殿内,宋台主的回禀接近尾声:“圣上,这一条人命,关乎朝廷颜面。刺客有备而来,下手残忍。虽已在搜捕,可要查明凶手为谁,是否有幕后主使,怕是还需花上些时日,臣担心此事传开会引起恐慌。”
圣上迟迟不言,就在宋台主开始紧张之际,一声微弱的叹息传来,圣上疲倦的声音响起,“传太子过来。”陆内侍领命急匆匆退下。
伯真在丽正殿内垂首立着,很是费解,只见太子和太子太傅均端坐不发一言。这该讲学的不讲,该听课的也没得听。
伯真想到,早些时候太子洗马急慌慌过来传事,太子让她退下,倒是解了围。也不知传的是何事,和现下的情形是否有关。
她跟得远,没听见太子去殿外迎太子太傅时说了句话:“先生,学生今日有生死大事要想,还请先生先入座,晚些开讲。”
陆内侍来请人的时候,只觉殿中过于安静,外面的人通传后他入殿内,见太子太傅也在,便又觉得丽正殿与往日没什么不同。
太子用眼神示意,伯真跟上了,她又一次入了大明宫。
宋台主听见传太子,心中惊异,想着莫不是此事与东宫有关,难怪圣上说一半留一半,不让声张。
太子入了紫宸殿,宋台主不由觑眼看去,只见太子神色平静。
殿中三人各怀心思。
圣上对着太子嘘寒问暖了一番,装作不经意间问道:“朕记得有块宝石,是大食国进献,赏赐给了你,怎么不见拿出来做块宝玦或是带扣?”
太子咬牙道:“宝石乃圣上所赐,珍贵异常,不敢随意做饰品。”
圣上沉吟片刻道:“既如此,去把宝石取来,朕命巧匠做成宝玦赐予你。”
太子跪拜,叩头至地道:“宝石并不在臣手中。”
圣上冷笑两声:“好呀,那你说说这宝石在哪。”
太子伏地不起, “圣上,宝石在哪真的重要吗? ”
圣上指着太子怒道,“你真是越发放肆了,今日不说,往后也别说了。”
“我不说,很快也会有人跳出替臣说的。届时还望圣上明察。”
“好啊,我明察,你给我回东宫禁足。宋台主,你听到了”,圣上的声音陡然拔高,“给我好好查!”
太子直起身子拱手,站起来直接退下了,留下宋台主呆在原地,心中叫苦不迭。
圣人的火气平息了些,语气转为忧愁,“宋台主,你说这事会是太子做的吗?”
宋台主眼皮一跳,拱手道:“太子品行端方,万不会做下此等事吧。”
“是啊,我也这样想,可知人知面难知心,人究竟是何样,谁又说得准。你抓紧些,朕倒要看看,他有何不能说的。”
事盗墓贼中不知从哪个角落里窜出个人影,
盗墓贼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