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殿之后是一片绿意盎然的空旷土地,毗卢阁立于其中,周遭植有诸多高大柏树环绕,眼前一片翠色欲滴,宛若天上清潭。
西风吹来,树上系着的红绳迎风招展,与寺中的红枫之景遥相呼应,异常漂亮。
王氏留于前边的佛堂中听住持讲解经卷,季书瑜与闻人珏则被住持的大弟子领往院中游逛。
有几对年轻夫妇于其间走动,将手中的祈福红绳系于柏树枝干上,面容俱是带着笑意。
僧人双手合十,向路过的香客们颔首示意。回首望向身后二人,说道:“这些树名为‘百事如意’,乃是香客们常来光顾的地方,二位施主可需笔墨,试试否?”
这名僧人法号尘卿,容貌只是寻常,然一双长目微敛,目光清冽,果真如其名一般脱俗出尘。待人又温和有礼,谈吐得体,进退有度,气度倒也不下于那位住持。
“嫂嫂需要么?”闻人珏随手抓握住一条于空中飞舞的红绸,侧首望向季书瑜。
闻言,她摇了摇头,拒了尘卿的好意,言道:“暂时不必了。”
她不信任何神佛,祈福之举于她而言并无什么意义,如今王氏不在身侧,她亦懒得费这番功夫写下违心之话来应付闲杂人的耳目。
何况言多必失,心中之语如何能随意吐出口,与外人道也。
“嗯。”闻人珏随意地应声,倒也不觉得有何失礼,笑道,“那吾也不用,劳师父领我们往下一处地方去吧,早便听闻灵岩寺的占卜极为灵验,吾倒是很想试上一试。”
尘卿面无异色,颔首领着二人绕过树木往前方的毗卢阁而去。
“请二位贵客于此处烧香点烛,我去取卜筒过来。”
两人依言留于堂中等候,不消多时,便见尘卿持着足有一臂之长的签筒来到堂中央。
“贵客请面向神佛摇签。”
闻人珏回首望向身侧之人,俊面含笑,言道:“长嫂先请吧。”
说罢,又让尘卿将签筒递给了季书瑜,往后退了一步。
花梨木制成的八角签筒呈红褐之色,壁上纹理交错,打漆彩绘,光泽油润,触感较为粗糙,散发着淡淡的木香气。
其中盛有一百支写了诗谶的竹签,里头甲子签三十支,为吉签;乙丑签四十支,为中上签;乙未签二十支,为中下签;丙子签十支,为凶签。
中上等偏吉的签占多数,约六成,凶签只有一成。
她于佛台前站定,轻呼出一口长气,伸出两条藕臂,按着尘卿的指引将那只签筒捧于额前摇晃,往外轻轻甩动。
许是手下力度过大,亦或是什么其他的原因,待第一支竹签被摇出时竟又带落了另一根签子,两支竹签一前一后地落于地面,发出两道清脆的声响。
气氛有一瞬的静默,几人神情都有些微妙。
季书瑜放下签筒,弯身将两枚竹签于地面上拾起,垂眸而视。
离她最近的签子为下签,长木条上以朱墨写着‘似鹄飞来自入笼,欲得翻身却不通,南北东西都难出,此卦诚恐恨无穹’几个大字。
果不其然,她的运势向来很糟糕。
纤指翻动,但见另一支竹签却是上签,上头写着‘千年古镜复重圆,女再求夫男再婚,自此门庭重改换,天赐洪福与长生’几个字。
天赐洪福。
她以指腹轻抚这几个红字,长睫微颤,忍不住于心底发出一声嗤笑。
她自小无父母教养,记事起便跟随师傅于暗阁中学习些旁人瞧不上的奇技淫巧,为了使命以色侍人,连自身性命亦为他人手中筹码任人拿捏。
这样的她,一生从未为自己活过,来路尚且坎坷若此,往后又会是何等的艰难?
她不敢想,更不屑信这天赐的洪福。
美人不过是贵人掌中豢养的鸟雀,若此看来,倒也算是与另一支签文应合的上了。
只是一支为上签,一支为下签,两签相悖,也不知这僧人会作何解释。
尘卿低首望向季书瑜,向她伸出掌心,温声言道:“施主请将卜签交与贫道。”
季书瑜依言将两个签子递了过去。
立于一旁的闻人珏微挑剑眉,含笑望向尘卿。
“双签……当真有趣,师父可否解释一番,到底哪一支才作数的?”
被二人目不斜视地注视着,尘卿凝眸沉吟。
“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闻人珏唇边带笑,问:“这般说来,那其中有一签是不作数的?”
“非也,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往后是坎坷还是坦途,端看女施主遵从本心后做出的选择是如何了。”
闻人珏若有所悟,抚掌笑道:“一语双关,果真妙哉。”
言罢,尘卿又抬眸望向身前女子,“冒昧一提,施主的签文有些特殊,是否要寻他处单独听贫道解卦?”
季书瑜微愣,观他神容肃穆慈悲,并无冒犯之意,摇了摇头,答道:“无甚关系,师父便在此处解卦就成,有劳了。”
“好。”
尘卿将签文轻声念诵,为二人解释道:“‘似鹄飞来自入笼,欲得翻身却不通,南北东西都难出,此卦诚恐恨无穹’,此卦乃是鹄投笼之象,凡事多虚少实也。东西南北浑障碍者,低头来去,悉在笼中,今之命也,施主近来时运不济,切勿同人交争。”
她命运确实乖蹇,此卦解得倒也不错。
季书瑜沉思片刻,对此解释一时竟也接受良好,默了半晌,方才问道:“那第二卦又作何解?”
千年古镜复重圆,女再求夫男再婚。
这节签文令人心头隐生不安,她虽并不信什么神佛,只是今日亲手从百支竹签中得来了这么一段别有深意的签词之事当真是有些邪门,她一时也被勾起了好奇心来。
什么镜,如何圆。此话究竟是何意?
梅薛温如今尸骨无存,那签文之中说的男人又到底是谁?
闻人珏亦是露出些许异色,双手环抱于胸前,好整以暇地等着尘卿解卦。
尘卿若有所思地抬眸瞧了一眼季书瑜,方才答道:“第二卦为古镜重圆之象,乃是先凶后吉、阴阳道合之签。淘沙成金,骑龙踏虎,虽是劳心,于中有补。施主为善积德,只消等待转吉之机。之后谋望从心,婚姻孕男,资财积聚更吉田亩之收。凡事渐获进益,只是欲速则不达,决不可存有欺人之心。”
他这话太模糊,像是因避讳着什么而藏一半说一半,季书瑜听得一知半解,怔然了片刻,一时也不知该作何神情才好。
沉默间,闻人珏忽而开口,面上难得去了笑意,言道:“灵岩寺的籤占果真灵验,有些意思,吾也来试上一试。”
“施主请。”
他长臂一伸,于季书瑜手中接过了那只竹筒,随意一晃便从中精准地甩出了支长签。
竹签噼啪落地,发出轻响。
或许是甚少被人抽中,亦或是才新添进去的竹签,那签子较方才的几支更为崭新。上头以朱墨写着两行长字,清晰好认。
“蛟螭未变守江河,不可升腾更望高。异日峥嵘身变化,许君一跃跳龙门……虽为下签,这签词倒也有些意思。”闻人珏以两根指节夹住长签,翎羽垂落,掩住眼底翻涌的暗色。
尘卿目光亦于其上轻扫而过,淡声言道:“此卦乃蛟螭未变之象,君尔应知目下宜守旧也。凡事忍耐待时,守静则吉,妄为则凶;得忍且忍,得耐且耐。贵人非等闲之辈,龙跃于渊曲可伸,不过水浅遭虾戏,一朝飞腾上青云。”
闻人珏闻言面上却无甚么笑意,不知心底在想着何事,低声道:“是么,多谢师父为吾解惑。”
籤占完毕,一行人退出毗卢阁,再度往宝殿而去。
偏殿中燃着残烛,一身高五尺的灰衣小僧正于其中洒扫。听闻季书瑜问起王氏,他挠了挠头,回道:“二位贵客来晚了,闻人夫人因舟车劳顿,方才忽觉贵体不适,已经回客堂歇息去了。”
“身子不适?”季书瑜闻言微顿,面露急色,回首望向身边两人,“师父与郎君且先继续游逛,妾身去客堂中看看,失陪了。”
见她匆匆离去,闻人珏思忖片刻,索性也开口同尘卿简单言语了一句,亦动身往自己的住处去了。
每年前往庙中祈福的香客颇多,其中亦是不乏身份尊贵之人。因而客堂也建立于远离寺门的清幽之境,并将男客女客划分于东西两边的客院。
待季书瑜回到客堂之中,便见一名青衣侍女正立于桌前,拿着把小扇朝案上的药碗轻轻扇动。
见她徐步走近,侍女回过神来,忙不迭地俯身行了个礼。
她抬眸望向里间,但见里头已经放下了床帐,并无什么动静,不由得压低了音量问道:“娘还未用午食,如何这么早便歇下了?这汤药又是做什么用的?”
那侍女低着头,同样也压低了声音,回道:“回小夫人的话,主子估摸是昨日被凉风吹伤了,方才一直觉着身上发冷,因而唤了医师开了帖暖身的汤药煎煮。”
季书瑜点了点头,望着那盏尚且冒有热气的汤药,忽而间想到了什么,犹豫半晌,道:“这边有我侍奉着,劳你往珏郎君屋中走一趟,前去送碗汤药。今日我观他神情不对,应也是受凉了。”
“喏。”侍女应下,转身就要退出房门。
季书瑜又叫住了她,补充道:“待人问起,便说这是大夫人的意思,不用提我。”
那侍女面露疑惑,倒也聪明的没有多问,迈过门槛往后厨的方向去了。
……
此举并非是她好心,只是如今队伍需以闻人珏为首,他一手掌管着所有府兵,可不能轻易倒下。
一行人于外头住宿,还是有些未雨绸缪的必要性的。
也望那侍女机灵些,莫叫人轻易察觉了不对,她尚且不想为自己惹上些麻烦,徒费口舌同那玉面阎罗解释什么。
西风吹来,树上系着的红绳迎风招展,与寺中的红枫之景遥相呼应,异常漂亮。
王氏留于前边的佛堂中听住持讲解经卷,季书瑜与闻人珏则被住持的大弟子领往院中游逛。
有几对年轻夫妇于其间走动,将手中的祈福红绳系于柏树枝干上,面容俱是带着笑意。
僧人双手合十,向路过的香客们颔首示意。回首望向身后二人,说道:“这些树名为‘百事如意’,乃是香客们常来光顾的地方,二位施主可需笔墨,试试否?”
这名僧人法号尘卿,容貌只是寻常,然一双长目微敛,目光清冽,果真如其名一般脱俗出尘。待人又温和有礼,谈吐得体,进退有度,气度倒也不下于那位住持。
“嫂嫂需要么?”闻人珏随手抓握住一条于空中飞舞的红绸,侧首望向季书瑜。
闻言,她摇了摇头,拒了尘卿的好意,言道:“暂时不必了。”
她不信任何神佛,祈福之举于她而言并无什么意义,如今王氏不在身侧,她亦懒得费这番功夫写下违心之话来应付闲杂人的耳目。
何况言多必失,心中之语如何能随意吐出口,与外人道也。
“嗯。”闻人珏随意地应声,倒也不觉得有何失礼,笑道,“那吾也不用,劳师父领我们往下一处地方去吧,早便听闻灵岩寺的占卜极为灵验,吾倒是很想试上一试。”
尘卿面无异色,颔首领着二人绕过树木往前方的毗卢阁而去。
“请二位贵客于此处烧香点烛,我去取卜筒过来。”
两人依言留于堂中等候,不消多时,便见尘卿持着足有一臂之长的签筒来到堂中央。
“贵客请面向神佛摇签。”
闻人珏回首望向身侧之人,俊面含笑,言道:“长嫂先请吧。”
说罢,又让尘卿将签筒递给了季书瑜,往后退了一步。
花梨木制成的八角签筒呈红褐之色,壁上纹理交错,打漆彩绘,光泽油润,触感较为粗糙,散发着淡淡的木香气。
其中盛有一百支写了诗谶的竹签,里头甲子签三十支,为吉签;乙丑签四十支,为中上签;乙未签二十支,为中下签;丙子签十支,为凶签。
中上等偏吉的签占多数,约六成,凶签只有一成。
她于佛台前站定,轻呼出一口长气,伸出两条藕臂,按着尘卿的指引将那只签筒捧于额前摇晃,往外轻轻甩动。
许是手下力度过大,亦或是什么其他的原因,待第一支竹签被摇出时竟又带落了另一根签子,两支竹签一前一后地落于地面,发出两道清脆的声响。
气氛有一瞬的静默,几人神情都有些微妙。
季书瑜放下签筒,弯身将两枚竹签于地面上拾起,垂眸而视。
离她最近的签子为下签,长木条上以朱墨写着‘似鹄飞来自入笼,欲得翻身却不通,南北东西都难出,此卦诚恐恨无穹’几个大字。
果不其然,她的运势向来很糟糕。
纤指翻动,但见另一支竹签却是上签,上头写着‘千年古镜复重圆,女再求夫男再婚,自此门庭重改换,天赐洪福与长生’几个字。
天赐洪福。
她以指腹轻抚这几个红字,长睫微颤,忍不住于心底发出一声嗤笑。
她自小无父母教养,记事起便跟随师傅于暗阁中学习些旁人瞧不上的奇技淫巧,为了使命以色侍人,连自身性命亦为他人手中筹码任人拿捏。
这样的她,一生从未为自己活过,来路尚且坎坷若此,往后又会是何等的艰难?
她不敢想,更不屑信这天赐的洪福。
美人不过是贵人掌中豢养的鸟雀,若此看来,倒也算是与另一支签文应合的上了。
只是一支为上签,一支为下签,两签相悖,也不知这僧人会作何解释。
尘卿低首望向季书瑜,向她伸出掌心,温声言道:“施主请将卜签交与贫道。”
季书瑜依言将两个签子递了过去。
立于一旁的闻人珏微挑剑眉,含笑望向尘卿。
“双签……当真有趣,师父可否解释一番,到底哪一支才作数的?”
被二人目不斜视地注视着,尘卿凝眸沉吟。
“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闻人珏唇边带笑,问:“这般说来,那其中有一签是不作数的?”
“非也,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往后是坎坷还是坦途,端看女施主遵从本心后做出的选择是如何了。”
闻人珏若有所悟,抚掌笑道:“一语双关,果真妙哉。”
言罢,尘卿又抬眸望向身前女子,“冒昧一提,施主的签文有些特殊,是否要寻他处单独听贫道解卦?”
季书瑜微愣,观他神容肃穆慈悲,并无冒犯之意,摇了摇头,答道:“无甚关系,师父便在此处解卦就成,有劳了。”
“好。”
尘卿将签文轻声念诵,为二人解释道:“‘似鹄飞来自入笼,欲得翻身却不通,南北东西都难出,此卦诚恐恨无穹’,此卦乃是鹄投笼之象,凡事多虚少实也。东西南北浑障碍者,低头来去,悉在笼中,今之命也,施主近来时运不济,切勿同人交争。”
她命运确实乖蹇,此卦解得倒也不错。
季书瑜沉思片刻,对此解释一时竟也接受良好,默了半晌,方才问道:“那第二卦又作何解?”
千年古镜复重圆,女再求夫男再婚。
这节签文令人心头隐生不安,她虽并不信什么神佛,只是今日亲手从百支竹签中得来了这么一段别有深意的签词之事当真是有些邪门,她一时也被勾起了好奇心来。
什么镜,如何圆。此话究竟是何意?
梅薛温如今尸骨无存,那签文之中说的男人又到底是谁?
闻人珏亦是露出些许异色,双手环抱于胸前,好整以暇地等着尘卿解卦。
尘卿若有所思地抬眸瞧了一眼季书瑜,方才答道:“第二卦为古镜重圆之象,乃是先凶后吉、阴阳道合之签。淘沙成金,骑龙踏虎,虽是劳心,于中有补。施主为善积德,只消等待转吉之机。之后谋望从心,婚姻孕男,资财积聚更吉田亩之收。凡事渐获进益,只是欲速则不达,决不可存有欺人之心。”
他这话太模糊,像是因避讳着什么而藏一半说一半,季书瑜听得一知半解,怔然了片刻,一时也不知该作何神情才好。
沉默间,闻人珏忽而开口,面上难得去了笑意,言道:“灵岩寺的籤占果真灵验,有些意思,吾也来试上一试。”
“施主请。”
他长臂一伸,于季书瑜手中接过了那只竹筒,随意一晃便从中精准地甩出了支长签。
竹签噼啪落地,发出轻响。
或许是甚少被人抽中,亦或是才新添进去的竹签,那签子较方才的几支更为崭新。上头以朱墨写着两行长字,清晰好认。
“蛟螭未变守江河,不可升腾更望高。异日峥嵘身变化,许君一跃跳龙门……虽为下签,这签词倒也有些意思。”闻人珏以两根指节夹住长签,翎羽垂落,掩住眼底翻涌的暗色。
尘卿目光亦于其上轻扫而过,淡声言道:“此卦乃蛟螭未变之象,君尔应知目下宜守旧也。凡事忍耐待时,守静则吉,妄为则凶;得忍且忍,得耐且耐。贵人非等闲之辈,龙跃于渊曲可伸,不过水浅遭虾戏,一朝飞腾上青云。”
闻人珏闻言面上却无甚么笑意,不知心底在想着何事,低声道:“是么,多谢师父为吾解惑。”
籤占完毕,一行人退出毗卢阁,再度往宝殿而去。
偏殿中燃着残烛,一身高五尺的灰衣小僧正于其中洒扫。听闻季书瑜问起王氏,他挠了挠头,回道:“二位贵客来晚了,闻人夫人因舟车劳顿,方才忽觉贵体不适,已经回客堂歇息去了。”
“身子不适?”季书瑜闻言微顿,面露急色,回首望向身边两人,“师父与郎君且先继续游逛,妾身去客堂中看看,失陪了。”
见她匆匆离去,闻人珏思忖片刻,索性也开口同尘卿简单言语了一句,亦动身往自己的住处去了。
每年前往庙中祈福的香客颇多,其中亦是不乏身份尊贵之人。因而客堂也建立于远离寺门的清幽之境,并将男客女客划分于东西两边的客院。
待季书瑜回到客堂之中,便见一名青衣侍女正立于桌前,拿着把小扇朝案上的药碗轻轻扇动。
见她徐步走近,侍女回过神来,忙不迭地俯身行了个礼。
她抬眸望向里间,但见里头已经放下了床帐,并无什么动静,不由得压低了音量问道:“娘还未用午食,如何这么早便歇下了?这汤药又是做什么用的?”
那侍女低着头,同样也压低了声音,回道:“回小夫人的话,主子估摸是昨日被凉风吹伤了,方才一直觉着身上发冷,因而唤了医师开了帖暖身的汤药煎煮。”
季书瑜点了点头,望着那盏尚且冒有热气的汤药,忽而间想到了什么,犹豫半晌,道:“这边有我侍奉着,劳你往珏郎君屋中走一趟,前去送碗汤药。今日我观他神情不对,应也是受凉了。”
“喏。”侍女应下,转身就要退出房门。
季书瑜又叫住了她,补充道:“待人问起,便说这是大夫人的意思,不用提我。”
那侍女面露疑惑,倒也聪明的没有多问,迈过门槛往后厨的方向去了。
……
此举并非是她好心,只是如今队伍需以闻人珏为首,他一手掌管着所有府兵,可不能轻易倒下。
一行人于外头住宿,还是有些未雨绸缪的必要性的。
也望那侍女机灵些,莫叫人轻易察觉了不对,她尚且不想为自己惹上些麻烦,徒费口舌同那玉面阎罗解释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