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眼的功夫,那人下了楼。
如此规模的酒楼,进出口也不止一处,那人应当是另挑了一处离开了。
李会景在这颂今楼会完甄导,才从包房出来,向下随意扫了扫,便看到明迦在那里,仿佛还叫了名歌女助兴,现下正打闹得开心。
那甄导的身影将要消失在楼梯处,又回望一眼,看到李会景双臂交叠,随意倚在栏杆处,凝着楼下,神色不明。
他叹了口气,想起潞国公托他转交给邧王殿下的那封字条,短短一行字:
迹既非万之辈,汝亦不必做那东山之安。
李迹,当朝太子,李会景同胞之兄。
相传往朝陈郡谢家初有谢万出仕,保得谢氏一族荣享富贵,谢安因此得以独隐东山,无处世意。
潞国公千里迢迢派他来游说邧王,李迹党羽今日活动颇异,恐要出手,他切要当心。
不过他来这宿银半月有余,李会景才答应出来见了他一面。
纵他说干了嘴皮,也不见李会景表态。
罢了,他算是明白为何他官阶不低,却被指派了这样一幅差事,潞国公评价不错:
那孩子,为人过善。
—
阿力先一步去结账名,那二人还在店内候着,又说了几句体己话,明迦这才目送赫叶离开。
阿力去了一会儿,却一脸惊讶地跑过来,结结巴巴道:“公子,不知哪位菩萨心肠的善人替我们结过账了!竟还给我们的账上存了千两碎银,说是日后慢慢来用。我死缠烂打地问,也没问出来那人是谁,”
那个人影果然是李会景。见到他明迦并不吃惊,只不过没想到他竟如此大方。
又不知道他在高处待了多久,他们的谈话又听到了多少?
她犹豫了一下,随即冲向后门,朝身后喊道:“我先走一步,阿力你自己带着马车回去,不必担心我。”
后街,李会景的车马确实停在街边,他正掀开帘子。
明迦三步并两步大跨步跑上前,想也没想就打起窗帘,
“可否载我一道?”
李会景正阖目静坐,透过小窗突然见到明迦,倒也没有吃惊,点了点头。
明迦这才发现李会景做的事一架双人小舆车,此处虽商贩云集,道路狭窄,他堂堂一个皇子,倒也不至于避让到如此程度。
明迦想起之前听融真提过,李会景不喜唤人。仔细一想这种车轻便,只需一人侍候即可,倒是符合他的行事风格。
车厢内空间狭小,将将能坐下两个人,明迦刚坐进去,感受到身边人轻轻往内挪了挪。
不过还是得先道谢,“多谢。”
他抬起眼皮,淡淡道:“无妨。”
这就打算噤声了,却又想起那位歌女说她幼时吃不饱饭的话,鬼使神差地,他又开口:
“日后缺银钱了,告诉席风便是。”
明迦点点头,也不绕弯子,切入正题。
“前些日子索由金在宿银街上强抢民女,且意欲私归讫罗。我一怒之下革了他的官职。”
她用着肯定的语气,眼神却是询问的意思。
索由金是明迦陪嫁军队的一名中官,而这支队伍正是当初讫罗出借大祁镇压叛乱的部队。自古两国和亲都是汉女入胡,鲜少有像明迦一般入汉的胡女。原因多半出于中原历代国立强盛,不愿自降身份做那异族的女婿,否则就得处处敬让三分。二来也是皇家看重血统,不肯轻易染上蛮族血脉......
而大祁之所以答应讫罗求亲,这支随嫁的精锐骑兵正是关键。对于骑射技术颇为匮乏的中原汉人来说,善于马上作战的骑兵队伍,属实是一笔可观的收益。
按理说既已成婚,这支队伍自然也就归了作为公主夫君的李会景名下,明迦作为名义上的主子,迟早要将这军权交出去。
所以明迦实际上是在问他,现下她可还有实际支配这只队伍的权力。
或者说,他是否容许明迦插一脚进来,无论日后是否归还。
李会景不会不懂她的意思。
原以为他会思忖片刻,没想到她话音刚落,李会景即道:“于情于理该罚。”
听不出情绪来。
那就是默许了。明迦本无意瞒他,叔父进宿银是公开的事实,况且今日让他碰到他和赫叶见面,再藏着掖着反而惹人怀疑,方才这一问,也是是明摆了告诉他,她不欲让他掺和进来。
本来是大祁朝堂内部的事,她又身份敏感,这样做不是没有风险,却也是不牵连李会景的最好的方法。
明迦细细看他,试图找出他别的意味来,没想到他只是闭了眼,轻靠在车壁上。
她又回了个“多谢”,马夫猛地起驾,她一惊,抓紧窗边的扶手。
又急忙坐直了身子,怕自己晕车,在他面前出丑。
没听到他的回复,她索性也闭了眼,不再说话。
半晌,却感到一股混着热气的清香贴近,明迦一睁眼,见他把身子凑近,瘦削清朗的脸近在咫尺——
他在掖窗帘,气息扑到她侧脸上。
她不敢动,偏过头,看到他腰间的玉镂雕香囊因为弯身的动作轻晃。
她惯常见他,腰间从不佩戴任何饰物。
而大祁时兴玉器“等贵贱”,玉器代表等级,规制极为严格。他不佩玉饰,只带了寻常人家的香囊,想来是见了一位常人。
不到片刻,他即起身后退,明迦这才想起刚刚要同他说的话来,“日后,我绝不会再插手,除非,你需要我出面。”
明迦虽是女子,但也带有一半的汉人血脉,因此祁罗朝堂中的诸势力虽不至于将她赶尽杀绝,却也着实设防,未曾让她参与进过任何的国家机密。
而明迦乐得清闲,自认为迄今为止的人生过得也算自在,就算哪日稀里糊涂被人当作棋子一命呜呼,也并不至于扰她担心,以致于谋划自己的势力。
所以得知自己要和亲,真的成为了一枚棋子时,她也并不曾想着要像她几代前的祖姑奶奶一般,婚后扶持夫家一举叱咤风云,权势滔天。
嫁给谁倒也无所谓,她真的只想踏踏实实地过日子而已。
虽然她心里也清楚,李会景之所以会娶她,心里的算盘绝不会像她一样没出息。否则他一代亲王,京中大有贵女对他趋之若鹜。而她唯一的特殊之处,即是身后的祁罗势力。
她后来来到大祁,亲眼所见叔父在政治勾当中的落败,也渐渐明白,太子李迹善妒,绝不会轻易放过李会景这样一位同为嫡出,才干过人的弟弟。
所以她猜,李会景哪怕只是为了自保,一定会好好利用她这枚棋子。
她即使无意于卷入兄弟相争的漩涡,却因为想救叔父,不得不将自己作为筹码。
她话说一半,等着他的意思。
中原人多是棕黑色的眸子,李会景也不例外,暗底之上即使情绪汹涌,也总是不显于色,疏离淡漠。
他沉吟半晌,开口道:“不必,多谢。”
明迦一愣,她猜到他不会直接答应,但是居然这么干脆利落地就回绝了,倒让她没由头地心里一沉。
她想问他今日是不是心情不好,又突然回味过来,他们之间的关系,似乎并没有好到这个程度。
那日她在马车里的话,他始终没有回应,只是依旧待她很好,那她也该认清现实,他待她有礼,即是不希望她还在奢望“情”。
而这不也正是她一直以来对未来夫君的指望吗?情爱一贯靠不住,她只求自由,不求被爱的迷雾。
舆车内一时无话,只剩下帘布外街道上偶尔的人声。
她阖眼,也说不清自己心头忽然升起的这股不悦来自何处。
过后的几日,连降暴雪。
那日樊街一遇,他的马车将她送回府,整个人就再未现过身,只是遣人来说军营事务繁多不便脱身。
既见过了妹妹,现下也只需耐心等待叔父进城的消息,明迦安下心来苦学,足不出户地学汉话。
除了纹娘布置的任务之余,她托席风去城里的书铺子买了各类的书,不管看得懂看不懂,泡澡吃饭的功夫都不放过,一个字一个字地认,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纹娘不在的时候,明迦逮住会说汉话的就要一遍遍问字的读音,然后再一遍遍跟读。夜里睡前要看书,早晨起来梳头的功夫也要让融真盯着温书。除了必要的活动,其他事务一律推开。
萨珊波精神头好的时候,就在书房里坐着陪她,有时一整日都不见明迦说几句话,便向人打趣道:
“现在明迦的眼里只有两种人,会说汉话的有用的人,和不会说汉话的摆设。”
明迦笑笑,也不当真,拉着令娴和罗力一块儿学,有时兴起还要抽查他二人背书。令娴作证道:“就连中原书生备考科举,也不见得有我们王妃用功。”
所以接连苦学了近一个月,她兴趣还在,身体却撑不住了,一日沐浴看书看得久了,水凉了也没发现,生生冻出了风寒。
自己倒还没察觉到,一天学下来还诧异今日怎么累得这样早。趴在书桌上小憩,没想到一睡就是一个下午,还是令娴去唤她,见她久久不应,走近一看,才发现她烧得满脸通红,喃喃说着胡话。
只不过明迦自小身体好,此次也只是服了药,睡了整整一日发了汗,第二天一早醒来,精神头就恢复过来了。
融真令娴要报给李会景,明迦知道他事多,硬拦着不肯说。那二人见她倒也缓了过来,悬着的心放下,便也不再坚持。
只不过赶紧藏了明迦的纸笔书籍,好说歹说也不敢放任她那般苦学了。
纹娘听了,也不肯再教,给她放了几天假,让她好生休息。
明迦正学在兴头上,一下子闲下来也不知道做什么,索性自告奋勇自己去书铺子挑书看,于是就挑了条不起眼的小路,自己慢慢地走到街上去。
她日日路过路边的酒馆小食铺,就算不进去,也要东张西望磨蹭一会儿才肯回去。
这日天气好,她从书铺出来,路过老王家的酒馆,里面的男子将她喊住:
如此规模的酒楼,进出口也不止一处,那人应当是另挑了一处离开了。
李会景在这颂今楼会完甄导,才从包房出来,向下随意扫了扫,便看到明迦在那里,仿佛还叫了名歌女助兴,现下正打闹得开心。
那甄导的身影将要消失在楼梯处,又回望一眼,看到李会景双臂交叠,随意倚在栏杆处,凝着楼下,神色不明。
他叹了口气,想起潞国公托他转交给邧王殿下的那封字条,短短一行字:
迹既非万之辈,汝亦不必做那东山之安。
李迹,当朝太子,李会景同胞之兄。
相传往朝陈郡谢家初有谢万出仕,保得谢氏一族荣享富贵,谢安因此得以独隐东山,无处世意。
潞国公千里迢迢派他来游说邧王,李迹党羽今日活动颇异,恐要出手,他切要当心。
不过他来这宿银半月有余,李会景才答应出来见了他一面。
纵他说干了嘴皮,也不见李会景表态。
罢了,他算是明白为何他官阶不低,却被指派了这样一幅差事,潞国公评价不错:
那孩子,为人过善。
—
阿力先一步去结账名,那二人还在店内候着,又说了几句体己话,明迦这才目送赫叶离开。
阿力去了一会儿,却一脸惊讶地跑过来,结结巴巴道:“公子,不知哪位菩萨心肠的善人替我们结过账了!竟还给我们的账上存了千两碎银,说是日后慢慢来用。我死缠烂打地问,也没问出来那人是谁,”
那个人影果然是李会景。见到他明迦并不吃惊,只不过没想到他竟如此大方。
又不知道他在高处待了多久,他们的谈话又听到了多少?
她犹豫了一下,随即冲向后门,朝身后喊道:“我先走一步,阿力你自己带着马车回去,不必担心我。”
后街,李会景的车马确实停在街边,他正掀开帘子。
明迦三步并两步大跨步跑上前,想也没想就打起窗帘,
“可否载我一道?”
李会景正阖目静坐,透过小窗突然见到明迦,倒也没有吃惊,点了点头。
明迦这才发现李会景做的事一架双人小舆车,此处虽商贩云集,道路狭窄,他堂堂一个皇子,倒也不至于避让到如此程度。
明迦想起之前听融真提过,李会景不喜唤人。仔细一想这种车轻便,只需一人侍候即可,倒是符合他的行事风格。
车厢内空间狭小,将将能坐下两个人,明迦刚坐进去,感受到身边人轻轻往内挪了挪。
不过还是得先道谢,“多谢。”
他抬起眼皮,淡淡道:“无妨。”
这就打算噤声了,却又想起那位歌女说她幼时吃不饱饭的话,鬼使神差地,他又开口:
“日后缺银钱了,告诉席风便是。”
明迦点点头,也不绕弯子,切入正题。
“前些日子索由金在宿银街上强抢民女,且意欲私归讫罗。我一怒之下革了他的官职。”
她用着肯定的语气,眼神却是询问的意思。
索由金是明迦陪嫁军队的一名中官,而这支队伍正是当初讫罗出借大祁镇压叛乱的部队。自古两国和亲都是汉女入胡,鲜少有像明迦一般入汉的胡女。原因多半出于中原历代国立强盛,不愿自降身份做那异族的女婿,否则就得处处敬让三分。二来也是皇家看重血统,不肯轻易染上蛮族血脉......
而大祁之所以答应讫罗求亲,这支随嫁的精锐骑兵正是关键。对于骑射技术颇为匮乏的中原汉人来说,善于马上作战的骑兵队伍,属实是一笔可观的收益。
按理说既已成婚,这支队伍自然也就归了作为公主夫君的李会景名下,明迦作为名义上的主子,迟早要将这军权交出去。
所以明迦实际上是在问他,现下她可还有实际支配这只队伍的权力。
或者说,他是否容许明迦插一脚进来,无论日后是否归还。
李会景不会不懂她的意思。
原以为他会思忖片刻,没想到她话音刚落,李会景即道:“于情于理该罚。”
听不出情绪来。
那就是默许了。明迦本无意瞒他,叔父进宿银是公开的事实,况且今日让他碰到他和赫叶见面,再藏着掖着反而惹人怀疑,方才这一问,也是是明摆了告诉他,她不欲让他掺和进来。
本来是大祁朝堂内部的事,她又身份敏感,这样做不是没有风险,却也是不牵连李会景的最好的方法。
明迦细细看他,试图找出他别的意味来,没想到他只是闭了眼,轻靠在车壁上。
她又回了个“多谢”,马夫猛地起驾,她一惊,抓紧窗边的扶手。
又急忙坐直了身子,怕自己晕车,在他面前出丑。
没听到他的回复,她索性也闭了眼,不再说话。
半晌,却感到一股混着热气的清香贴近,明迦一睁眼,见他把身子凑近,瘦削清朗的脸近在咫尺——
他在掖窗帘,气息扑到她侧脸上。
她不敢动,偏过头,看到他腰间的玉镂雕香囊因为弯身的动作轻晃。
她惯常见他,腰间从不佩戴任何饰物。
而大祁时兴玉器“等贵贱”,玉器代表等级,规制极为严格。他不佩玉饰,只带了寻常人家的香囊,想来是见了一位常人。
不到片刻,他即起身后退,明迦这才想起刚刚要同他说的话来,“日后,我绝不会再插手,除非,你需要我出面。”
明迦虽是女子,但也带有一半的汉人血脉,因此祁罗朝堂中的诸势力虽不至于将她赶尽杀绝,却也着实设防,未曾让她参与进过任何的国家机密。
而明迦乐得清闲,自认为迄今为止的人生过得也算自在,就算哪日稀里糊涂被人当作棋子一命呜呼,也并不至于扰她担心,以致于谋划自己的势力。
所以得知自己要和亲,真的成为了一枚棋子时,她也并不曾想着要像她几代前的祖姑奶奶一般,婚后扶持夫家一举叱咤风云,权势滔天。
嫁给谁倒也无所谓,她真的只想踏踏实实地过日子而已。
虽然她心里也清楚,李会景之所以会娶她,心里的算盘绝不会像她一样没出息。否则他一代亲王,京中大有贵女对他趋之若鹜。而她唯一的特殊之处,即是身后的祁罗势力。
她后来来到大祁,亲眼所见叔父在政治勾当中的落败,也渐渐明白,太子李迹善妒,绝不会轻易放过李会景这样一位同为嫡出,才干过人的弟弟。
所以她猜,李会景哪怕只是为了自保,一定会好好利用她这枚棋子。
她即使无意于卷入兄弟相争的漩涡,却因为想救叔父,不得不将自己作为筹码。
她话说一半,等着他的意思。
中原人多是棕黑色的眸子,李会景也不例外,暗底之上即使情绪汹涌,也总是不显于色,疏离淡漠。
他沉吟半晌,开口道:“不必,多谢。”
明迦一愣,她猜到他不会直接答应,但是居然这么干脆利落地就回绝了,倒让她没由头地心里一沉。
她想问他今日是不是心情不好,又突然回味过来,他们之间的关系,似乎并没有好到这个程度。
那日她在马车里的话,他始终没有回应,只是依旧待她很好,那她也该认清现实,他待她有礼,即是不希望她还在奢望“情”。
而这不也正是她一直以来对未来夫君的指望吗?情爱一贯靠不住,她只求自由,不求被爱的迷雾。
舆车内一时无话,只剩下帘布外街道上偶尔的人声。
她阖眼,也说不清自己心头忽然升起的这股不悦来自何处。
过后的几日,连降暴雪。
那日樊街一遇,他的马车将她送回府,整个人就再未现过身,只是遣人来说军营事务繁多不便脱身。
既见过了妹妹,现下也只需耐心等待叔父进城的消息,明迦安下心来苦学,足不出户地学汉话。
除了纹娘布置的任务之余,她托席风去城里的书铺子买了各类的书,不管看得懂看不懂,泡澡吃饭的功夫都不放过,一个字一个字地认,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纹娘不在的时候,明迦逮住会说汉话的就要一遍遍问字的读音,然后再一遍遍跟读。夜里睡前要看书,早晨起来梳头的功夫也要让融真盯着温书。除了必要的活动,其他事务一律推开。
萨珊波精神头好的时候,就在书房里坐着陪她,有时一整日都不见明迦说几句话,便向人打趣道:
“现在明迦的眼里只有两种人,会说汉话的有用的人,和不会说汉话的摆设。”
明迦笑笑,也不当真,拉着令娴和罗力一块儿学,有时兴起还要抽查他二人背书。令娴作证道:“就连中原书生备考科举,也不见得有我们王妃用功。”
所以接连苦学了近一个月,她兴趣还在,身体却撑不住了,一日沐浴看书看得久了,水凉了也没发现,生生冻出了风寒。
自己倒还没察觉到,一天学下来还诧异今日怎么累得这样早。趴在书桌上小憩,没想到一睡就是一个下午,还是令娴去唤她,见她久久不应,走近一看,才发现她烧得满脸通红,喃喃说着胡话。
只不过明迦自小身体好,此次也只是服了药,睡了整整一日发了汗,第二天一早醒来,精神头就恢复过来了。
融真令娴要报给李会景,明迦知道他事多,硬拦着不肯说。那二人见她倒也缓了过来,悬着的心放下,便也不再坚持。
只不过赶紧藏了明迦的纸笔书籍,好说歹说也不敢放任她那般苦学了。
纹娘听了,也不肯再教,给她放了几天假,让她好生休息。
明迦正学在兴头上,一下子闲下来也不知道做什么,索性自告奋勇自己去书铺子挑书看,于是就挑了条不起眼的小路,自己慢慢地走到街上去。
她日日路过路边的酒馆小食铺,就算不进去,也要东张西望磨蹭一会儿才肯回去。
这日天气好,她从书铺出来,路过老王家的酒馆,里面的男子将她喊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