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蘅没有说话,手中筷箸也犹豫着滞在空中。
赵雩这是做什么?林蘅有些莫名,九霄山上那只鸡腿,她明明拒绝了。
“太油了,不吃。”虽已过了几日,但自己的声音仿佛还响在耳侧。
油……没放多少油……
两个人的声音交替响在灵台中,林蘅感觉自己明白了一些赵雩的想法,她沉吟了一下,刚要开口,却被旁边往这瞥了一眼的长天抢去话头。
“肉?”
长天用膳时也没露真容,一手撩起一点覆面的布,一手夹菜往嘴里送,也不嫌麻烦。而且就这样,夹菜吃菜的速度竟然也不比另外几人慢多少,桌上小半的肉都入了他腹中。
“她肯定不吃,放下我们来吧。”
长天一边说,向圆桌伸出的筷箸突地一个拐弯,便直向赵雩手中的瓷碟飞掠而去。
赵雩笑意一凝,身形直往后飘,不过半步,就生生停住了,他缓缓低头,瓷碟边缘正被一双深色的筷箸夹住。
他手上用力,按着瓷碟往后拽,可用力至手背上青筋凸出,都没有拽动多少。碟中的肉随着力道的改变,在光滑的碟面上几不可见地挪动。
赵雩沉默了一会,卸下力气,抬头冷哼:“谁说这是肉?”
“本殿下亲自做的,我看谁敢动?!”
看他都拿出殿下身份来压人了,长天只好耸耸肩松开筷箸。
圆桌很大,能坐十几人,而今只有他们几人,自然坐得谁也不挨着谁,林蘅左右更是能容三四人。赵雩蹭过去,对着林蘅犹疑的目光又强调了一遍:“真不是。”
林蘅将信将疑,夹了一块到自己碗中,“玉楼坊现下还雇皇子当膳夫了?”
“……倒也没有。”赵雩答着,紧紧盯着林蘅的动作,看她夹着肉递到唇边,颈间突出的喉结不知为何竟动了动。
林蘅手一顿,又放下了那块肉。
“不吃吗?还是太油?”他连忙问。
林蘅叹出一口气,颇有些语重心长:“小鱼,看人用膳,尤其是看女子用膳,是冒犯之举。”
赵雩张了张嘴,脸上突然就红了,他慌乱地垂下头,“不是,我,我……紧张。”
林蘅没有说话,他不敢抬头,只听席上有些动静,随后便听长天招呼道:“我们吃好了,林蘅,小殿下,你们慢慢吃哈。”
偌大的膳厅,在那三人离去后,一下就安静了下来,只有午后引人困倦的闷意。
寂静里赵雩心中更是忐忑,双手揪起膝上的布料,又僵直着指尖放下。
“紧张什么?”林蘅突然开口,“这是豆腐做的吗?”
“不太会……”赵雩下意识答着,半晌才反应过来林蘅后半句的意思,猛然抬起头,“……好吃吗?”
林蘅已然夹了第二块入碗,见他看过来,便停下道:“不错,有肉荤味,却是素菜,小鱼心思巧。”
听得夸奖,赵雩眼睛再次亮了起来,眉眼弯弯地看着她。
见状,她无奈道:“快吃吧,都凉了。”
长天他们吃之前,还知道拿了个小碗,每样菜色为不知道忙着干什么去了的赵雩留了一点,不至于让堂堂七殿下吃残羹冷炙。
赵雩应了一声,一边用膳一边讲刚才在玉楼坊发生的事情,林蘅默默听着。
林蘅吃得不多,一小碗主食米饭,半碟素肉,便停下了筷,却没有起身离开。
“师尊,你说姓冯的到底想做什么?”赵雩讲完,咬着筷箸,皱眉问道。
林蘅回京几日,冯卧羽兄妹来了一回,京城便把两家攀上关系的事情传得有鼻子有眼。
可林蘅和赵雩都清楚当日情形,不过是看在冯卧羽面子上,与冯卧楼寒暄闲谈了两句,便被拉入冯家阵营,未免无辜。
但能在京城的人,心中无数道弯弯绕绕,他们不管林蘅如何,冯家如何,真实情况又如何,他们只认定最后的结果——林蘅闭门谢客,只见了冯家兄妹。
这事多少有些麻烦,却也没有那么麻烦,林蘅陷入思索。她是国师,代行天道,受万人敬仰,手上却无实权,冯家无论因为什么要与她搭上关系,都没有半点作用。
除非……
林蘅笑笑:“不知道,看着吧。”
除非冯家要的就是她所代行的天道,但她不认为冯家有如此野心,陛下那边就更不会在意了。
“又看着?”赵雩问,“眼线的事你什么也不做,姓冯的要干什么你也只是看着。”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林蘅若有所思念着,眼睛一转,“小鱼抄经抄了这么多天了,对这则经怎么看?”
赵雩:“……”
赵雩沉默了下来。
可惜不过一会,林蘅在旁给自己倒茶消积,他又闲不住嘴,问:“不过这么几天过去了,姓冯的也没再来,是不是已经回山去了?”
知道他说的冯卧羽,林蘅摇摇头:“不会,她若是要回山,定会来跟我说一声的。”
“那天,就是师尊回京那天,她不是托了长天来说,她过几天就回山上,还让你别担心吗?她这不就是提前跟你说了吗?”
林蘅却还是摇头,“明翎这人,最重规矩。”
赵雩属实不明白她是靠什么看清以及认定一个人的,张了张嘴,最终什么都没说出来,只能又给自己添了一碗主食。
膳厅中,一场乱七八糟的午膳终于将近结束。
吃到最后,赵雩感慨:“玉楼坊就是好吃,就是吃多几回,师尊得把九霄宫都押给他们。”
林蘅吹开上浮到眼前热茶的气,悠然道:“是你们嘴太挑了。”
“前几天他们买回来那些,是人能吃的吗?”赵雩垮着唇角,“哦我忘了,师尊不是……”
他调侃的话还没出口,膳厅外就响起匆匆几道脚步声。
兰汀中人少,来人竟然比整个兰汀加起来的人还要多。
林蘅抬眼望去,正见兰因领着一队人正走过来。为首的一个暗色衣袍的人,看着年纪很大了,脸上的肉皱着,整张脸却苍白无须。他身后还跟着六个同样面白无须的年轻男子,一对一对地垂头亦步亦趋。
规格森严,是宫中的宦官。
林蘅推桌站起,理过发尾衣襟,等那一队宦官走近了,打眼一瞧,却没看到为首的老宦官手中有圣旨。
不是章公公,她不认识这个宦官,难道不是陛下?
林蘅犹豫着是跪还是不跪,赵雩却只抬眼扫了一圈,便低头漠不关心地继续吃。
老宦官踏入膳厅,身后六个人停在了外面,他先朝着坐着岿然不动的赵雩行了个礼,抬头便见林蘅提裙摆,脸色大变,立刻上去虚扶,两只苍老的手却是连林蘅的衣袍都没碰到。
“大人,大人,使不得!”
行礼这事本就看个意思和诚意,林蘅看他动作,便也随之站直了,低声问道:“公公这是……”
老宦官急切的神色立刻换上笑意,“大人,老奴是今岁刚到太后娘娘身边的,姓汪,大人不认识也正常。”
太后二字一出,林蘅心中立时便有了谱,她垂首道:“汪公公,容臣换身衣服,便进宫与太后商讨中元节事宜。”
往年她下山早,总是在京城住了好一段时间,修养得差不多,才到中元节。今年倒是忘了,因为大祭和赵雩的事情,迟了好一段时间,刚在兰汀住下几日,都忘了不日便是中元节。
宫中贵人信道最为虔诚的,除了赵雩的母妃宁淑妃,便是当今天子的太后。每年中元节,都要请国师进宫祭祖做法事,前些年是老国师,这两年轮到了林蘅。
而中元节前的这几日,总是要宣国师觐见,详谈需要备下些什么,以及法事的规格。
可她眼下穿着家居的女子服饰,发也未束,作为国师进宫觐见,未免不合规矩。
林蘅想着,给兰因递了个眼色,朝汪公公颔首,便要越过他往外走:“给公公看茶,请公公稍等。”
“诶!大人请等等!”
林蘅回头,不解:“公公?”
汪公公笑道:“太后娘娘懿旨,宫中各花开得胜,今日邀了京中各位少爷小姐入宫赏菊作诗,大人不必更换袍服,与太后娘娘商谈完,参与其中也好。”
他说着,又转身朝赵雩躬身,“七殿下,太后娘娘也让您去。”
膳厅中一时沉静,赵雩啪得放下筷子,指着自己,剑眉就差倒竖:“我?”
“是的。”汪公公谦卑地俯身,话中却是掌管后宫数十年太后的旨意,“太后娘娘让老奴转告,殿下若是不去,明年的赏赐也都没有了。”
听了这话,赵雩的脸立刻就绿了。
汪公公传达完话,还要去别家继续宣旨,毕竟太后就是再尊贵,身边的奴仆也没有那么多。
他专门嘱托了林蘅,说太后在等她。林蘅一听便明白了,文会是文会,在让她参加文会前,太后还是要和她商量好中元节事宜。
林蘅不敢耽误,太过仓促,身上淡色的裙也来不及换了,只重新梳了头簪了发,让兰因跟着,拉着不情不愿的赵雩便上了长天准备的马车。
马车一路向宫中驶去。
赵雩掀开车帘看了一会外面,忽然眼神一变,动作奇大地甩下车帘。
吓了车中二人一跳,林蘅蹙眉问:“怎么了?”
“额……”赵雩抿着唇,半晌讪笑,“以前揍过的人。”
赵雩这是做什么?林蘅有些莫名,九霄山上那只鸡腿,她明明拒绝了。
“太油了,不吃。”虽已过了几日,但自己的声音仿佛还响在耳侧。
油……没放多少油……
两个人的声音交替响在灵台中,林蘅感觉自己明白了一些赵雩的想法,她沉吟了一下,刚要开口,却被旁边往这瞥了一眼的长天抢去话头。
“肉?”
长天用膳时也没露真容,一手撩起一点覆面的布,一手夹菜往嘴里送,也不嫌麻烦。而且就这样,夹菜吃菜的速度竟然也不比另外几人慢多少,桌上小半的肉都入了他腹中。
“她肯定不吃,放下我们来吧。”
长天一边说,向圆桌伸出的筷箸突地一个拐弯,便直向赵雩手中的瓷碟飞掠而去。
赵雩笑意一凝,身形直往后飘,不过半步,就生生停住了,他缓缓低头,瓷碟边缘正被一双深色的筷箸夹住。
他手上用力,按着瓷碟往后拽,可用力至手背上青筋凸出,都没有拽动多少。碟中的肉随着力道的改变,在光滑的碟面上几不可见地挪动。
赵雩沉默了一会,卸下力气,抬头冷哼:“谁说这是肉?”
“本殿下亲自做的,我看谁敢动?!”
看他都拿出殿下身份来压人了,长天只好耸耸肩松开筷箸。
圆桌很大,能坐十几人,而今只有他们几人,自然坐得谁也不挨着谁,林蘅左右更是能容三四人。赵雩蹭过去,对着林蘅犹疑的目光又强调了一遍:“真不是。”
林蘅将信将疑,夹了一块到自己碗中,“玉楼坊现下还雇皇子当膳夫了?”
“……倒也没有。”赵雩答着,紧紧盯着林蘅的动作,看她夹着肉递到唇边,颈间突出的喉结不知为何竟动了动。
林蘅手一顿,又放下了那块肉。
“不吃吗?还是太油?”他连忙问。
林蘅叹出一口气,颇有些语重心长:“小鱼,看人用膳,尤其是看女子用膳,是冒犯之举。”
赵雩张了张嘴,脸上突然就红了,他慌乱地垂下头,“不是,我,我……紧张。”
林蘅没有说话,他不敢抬头,只听席上有些动静,随后便听长天招呼道:“我们吃好了,林蘅,小殿下,你们慢慢吃哈。”
偌大的膳厅,在那三人离去后,一下就安静了下来,只有午后引人困倦的闷意。
寂静里赵雩心中更是忐忑,双手揪起膝上的布料,又僵直着指尖放下。
“紧张什么?”林蘅突然开口,“这是豆腐做的吗?”
“不太会……”赵雩下意识答着,半晌才反应过来林蘅后半句的意思,猛然抬起头,“……好吃吗?”
林蘅已然夹了第二块入碗,见他看过来,便停下道:“不错,有肉荤味,却是素菜,小鱼心思巧。”
听得夸奖,赵雩眼睛再次亮了起来,眉眼弯弯地看着她。
见状,她无奈道:“快吃吧,都凉了。”
长天他们吃之前,还知道拿了个小碗,每样菜色为不知道忙着干什么去了的赵雩留了一点,不至于让堂堂七殿下吃残羹冷炙。
赵雩应了一声,一边用膳一边讲刚才在玉楼坊发生的事情,林蘅默默听着。
林蘅吃得不多,一小碗主食米饭,半碟素肉,便停下了筷,却没有起身离开。
“师尊,你说姓冯的到底想做什么?”赵雩讲完,咬着筷箸,皱眉问道。
林蘅回京几日,冯卧羽兄妹来了一回,京城便把两家攀上关系的事情传得有鼻子有眼。
可林蘅和赵雩都清楚当日情形,不过是看在冯卧羽面子上,与冯卧楼寒暄闲谈了两句,便被拉入冯家阵营,未免无辜。
但能在京城的人,心中无数道弯弯绕绕,他们不管林蘅如何,冯家如何,真实情况又如何,他们只认定最后的结果——林蘅闭门谢客,只见了冯家兄妹。
这事多少有些麻烦,却也没有那么麻烦,林蘅陷入思索。她是国师,代行天道,受万人敬仰,手上却无实权,冯家无论因为什么要与她搭上关系,都没有半点作用。
除非……
林蘅笑笑:“不知道,看着吧。”
除非冯家要的就是她所代行的天道,但她不认为冯家有如此野心,陛下那边就更不会在意了。
“又看着?”赵雩问,“眼线的事你什么也不做,姓冯的要干什么你也只是看着。”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林蘅若有所思念着,眼睛一转,“小鱼抄经抄了这么多天了,对这则经怎么看?”
赵雩:“……”
赵雩沉默了下来。
可惜不过一会,林蘅在旁给自己倒茶消积,他又闲不住嘴,问:“不过这么几天过去了,姓冯的也没再来,是不是已经回山去了?”
知道他说的冯卧羽,林蘅摇摇头:“不会,她若是要回山,定会来跟我说一声的。”
“那天,就是师尊回京那天,她不是托了长天来说,她过几天就回山上,还让你别担心吗?她这不就是提前跟你说了吗?”
林蘅却还是摇头,“明翎这人,最重规矩。”
赵雩属实不明白她是靠什么看清以及认定一个人的,张了张嘴,最终什么都没说出来,只能又给自己添了一碗主食。
膳厅中,一场乱七八糟的午膳终于将近结束。
吃到最后,赵雩感慨:“玉楼坊就是好吃,就是吃多几回,师尊得把九霄宫都押给他们。”
林蘅吹开上浮到眼前热茶的气,悠然道:“是你们嘴太挑了。”
“前几天他们买回来那些,是人能吃的吗?”赵雩垮着唇角,“哦我忘了,师尊不是……”
他调侃的话还没出口,膳厅外就响起匆匆几道脚步声。
兰汀中人少,来人竟然比整个兰汀加起来的人还要多。
林蘅抬眼望去,正见兰因领着一队人正走过来。为首的一个暗色衣袍的人,看着年纪很大了,脸上的肉皱着,整张脸却苍白无须。他身后还跟着六个同样面白无须的年轻男子,一对一对地垂头亦步亦趋。
规格森严,是宫中的宦官。
林蘅推桌站起,理过发尾衣襟,等那一队宦官走近了,打眼一瞧,却没看到为首的老宦官手中有圣旨。
不是章公公,她不认识这个宦官,难道不是陛下?
林蘅犹豫着是跪还是不跪,赵雩却只抬眼扫了一圈,便低头漠不关心地继续吃。
老宦官踏入膳厅,身后六个人停在了外面,他先朝着坐着岿然不动的赵雩行了个礼,抬头便见林蘅提裙摆,脸色大变,立刻上去虚扶,两只苍老的手却是连林蘅的衣袍都没碰到。
“大人,大人,使不得!”
行礼这事本就看个意思和诚意,林蘅看他动作,便也随之站直了,低声问道:“公公这是……”
老宦官急切的神色立刻换上笑意,“大人,老奴是今岁刚到太后娘娘身边的,姓汪,大人不认识也正常。”
太后二字一出,林蘅心中立时便有了谱,她垂首道:“汪公公,容臣换身衣服,便进宫与太后商讨中元节事宜。”
往年她下山早,总是在京城住了好一段时间,修养得差不多,才到中元节。今年倒是忘了,因为大祭和赵雩的事情,迟了好一段时间,刚在兰汀住下几日,都忘了不日便是中元节。
宫中贵人信道最为虔诚的,除了赵雩的母妃宁淑妃,便是当今天子的太后。每年中元节,都要请国师进宫祭祖做法事,前些年是老国师,这两年轮到了林蘅。
而中元节前的这几日,总是要宣国师觐见,详谈需要备下些什么,以及法事的规格。
可她眼下穿着家居的女子服饰,发也未束,作为国师进宫觐见,未免不合规矩。
林蘅想着,给兰因递了个眼色,朝汪公公颔首,便要越过他往外走:“给公公看茶,请公公稍等。”
“诶!大人请等等!”
林蘅回头,不解:“公公?”
汪公公笑道:“太后娘娘懿旨,宫中各花开得胜,今日邀了京中各位少爷小姐入宫赏菊作诗,大人不必更换袍服,与太后娘娘商谈完,参与其中也好。”
他说着,又转身朝赵雩躬身,“七殿下,太后娘娘也让您去。”
膳厅中一时沉静,赵雩啪得放下筷子,指着自己,剑眉就差倒竖:“我?”
“是的。”汪公公谦卑地俯身,话中却是掌管后宫数十年太后的旨意,“太后娘娘让老奴转告,殿下若是不去,明年的赏赐也都没有了。”
听了这话,赵雩的脸立刻就绿了。
汪公公传达完话,还要去别家继续宣旨,毕竟太后就是再尊贵,身边的奴仆也没有那么多。
他专门嘱托了林蘅,说太后在等她。林蘅一听便明白了,文会是文会,在让她参加文会前,太后还是要和她商量好中元节事宜。
林蘅不敢耽误,太过仓促,身上淡色的裙也来不及换了,只重新梳了头簪了发,让兰因跟着,拉着不情不愿的赵雩便上了长天准备的马车。
马车一路向宫中驶去。
赵雩掀开车帘看了一会外面,忽然眼神一变,动作奇大地甩下车帘。
吓了车中二人一跳,林蘅蹙眉问:“怎么了?”
“额……”赵雩抿着唇,半晌讪笑,“以前揍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