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道的出口在南郊废弃的山神庙中,生锈的神像上挂着几块破布,地上满是干稻草。
李大夫一边取下头上的稻草一边说:“这里偶尔会有乞丐晚上来睡一晚,不过最近皇帝老儿寿辰嘛,为了那叫什么,好看,城里城外的乞丐都被赶到一处关着了,不然我们指不定还能遇上两个。”
织玉环顾四周,闭目凝听,除了风声,只有知了的叫声,这里没有埋伏,甚至连个路过的人也没有,李大夫没有骗她。
“他们好像已经跑了,丫头你有什么打算?”
“我要回城去。”织玉答道,既然答应了要送信,就一定要做到。
李大夫满脸的不赞同,“还回去做什么,皇宫里那几个都不是什么好人,我看接下来这都城不会太平,你倒不如趁没人发现赶紧走。”
织玉自不会解释,反而问道:“你对魏朝皇室颇有怨言?”
不在乎医馆中人细作身份,言语间对魏皇等多有鄙夷,这可不是普通的不满能解释的了。
神像前的贡桌上摆着个兽形香炉,里面还插着几只燃尽的香,一靠近便有一股劣质的香气,李大夫趴在供桌前,在神像脚底下摸索了一阵,摸出几个纸包打开来,里面裹着几支香。
没有火,他便就这么握着香拜了几下,将香插进香炉之中,然后才慢悠悠地说道:“告诉你也无妨,老夫曾经有位好友,有一手好丹青,不知怎么的被那大皇子听说了,叫他去作画,画着画着人就没了。他们说是路上遭遇了山贼,老夫却听他说过,大皇子一路上都派兵保护他,怎么会怕区区山贼。倒是他寄回家的书信中有透露,他察觉到自己画的并不是普通的山水图,很是担忧,只怕是他不小心知晓了什么秘密,被大皇子给杀人灭口了。”
织玉本来已经打算离开,听到这里,不禁又停了下来,转头看着他,目光锐利得李大夫都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你这么看着我干嘛……”
“你的这位朋友,是不是姓马?他死在林城?”
李大夫的目光渐渐变得呆滞,定定地看了她几眼,脸色一下子严肃了起来,“你怎么知道?”
“我……没能救下他。”织玉的声音有些低落,不知想到了什么,从怀中拿出一个泥捏的小人,依稀能看出是个扎着辫子的小姑娘,“这是他临死前拜托我带给他的女儿,可是我自身难保,直到现在仍然没能兑现承诺。”
一年之前,她奉温家之命到林城接人,遇到了这位逃出监视的马画师,救了他一次,可惜后来因为薛绮罗和某位“二公子”坏了事,马画师被人所杀,离开前交给了她这泥人。
离开林城之后,她曾经托霍芝茵打听过这个姓马的画师,却没能找到对应的人。
两人又对了一些信息,确认无误之后,终于放下了戒心,李大夫接过泥人,叹息道:“你自然是找不到的,他只有一个儿子,并没有什么女儿。”
说罢,用力将泥人掷向地面,泥人应声而碎,泥块四溅,其中却传来一声奇怪的钝响,织玉定睛一看,那声音来自一个拇指长的竹筒。
只见竹筒咕噜咕噜在地上滚了两圈,碰到碎掉的泥块停了下来,裹着灰尘的筒身隐隐闪过奇异的光泽。
李大夫将竹筒捡了起来,拿衣袖擦去上面的灰尘,竹筒露出平平无奇的模样,大约因为被摔在了地上,还出现了一道裂痕。
从裂痕处看去,织玉终于明白方才那光泽从何而来,原来在竹筒的内部,还嵌了一层金属,似乎是为了保护竹筒中的物体。
除了这一层金属,竹筒本身平平无奇,没有机关也没有陷阱,但包裹其的泥人便已经足够伪装了,至少在此之前,她不曾想过,其中还有玄机。
竹筒塞着的,却是一张白色的绢布,李大夫将绢布扯了出来,轻轻一抖,绢布便如蝴蝶展翅一般舒展开来,曳落于地。
织玉连忙俯身将绢布的另一边拾了起来,直到这时,两人都惊讶地发现,绢布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大上许多也薄上许多。
而在绢布上,黑色线条错落有致,吸引着好奇的目光。
“还以为会是封信……”李大夫凝视着绢布上的图案,言语中充满了困惑,“怎么看着像是……”
织玉抿了抿嘴,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这上面的图案显然是画,画师藏了一幅画,听起来既合理又不合理。
但这幅画,似乎有哪里与普通的画不同,她的视线落到红色的印章上,“马”字就像一匹真马一样栩栩如生。
毫无疑问,这就是马画师的亲笔画。
“莫非这就是魏朝大皇子让他画的那一幅?”织玉沉吟道。
李大夫摇了摇头,倒不是否定,“老夫也不知,这种神神秘秘的事情,也不是老夫能够知道的,不过能让他用这种方式藏起来的画,怎么也不会简单。”
“他的家人如今在何处?”织玉将绢布卷起来,重新塞回竹筒中,一番思索之后,心中有了计较,“或许他们能知道其中的秘密。就算不知,这是他的遗物,该交给他们才是。”
此时,李大夫的眼中终于流露出悲痛来。
织玉见状,心中一沉,顿时有了不好的猜想。
须臾之后,李大夫的话证实了她的猜想,“都没了,一年之前,他的死讯传来之后,他的夫人带着孩子和家中仆人回娘家,路上不知怎么马车翻了,滚到了山崖下面,一个都没活下来,还是我去替他们收的尸。”
织玉沉默下来。
“看你的表情,也不相信那是场意外了?”悲痛转瞬而过,李大夫盯着她,仿佛想透过她的神色看出点什么。
织玉沉声道:“时间这么巧合,说是意外,恐怕也没人信。”
李大夫叹息道:“你说的没错,的确不是意外,我这点医术好歹还是派上了点用场,给他们收殓的时候,我发现他们的身上残留着迷药的痕迹,显然是有人伪造了这场意外。”
“就是为了这幅画么……”织玉不禁低语,手中的竹筒忽然变得沉重起来。
她看向李大夫,尚未开口,李大夫已经猜到她的意图,连忙摆手道:“别看老夫,这就是个烫手的山芋,一不小心就要惹来杀身之祸,老夫还想安度晚年。”
“你不想为他报仇?”
李大夫这时又表现的很豁达,摇头晃脑,一副老学究的样子,“冤冤相报何时了,当初我就劝过他,这事危险,他不听劝,以至于酿成大祸,我已尽到友人之义。”
织玉点点头,听说了马画师及其家人的事情,她也无意将竹筒交给李大夫,这不是害了人家不成,但究竟该如何处置,却又犯了难。
“姑娘,听老夫一句劝,找个没人的地方烧了吧,自己的小命才是最重要的,可千万别因此惹上麻烦。”
烧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的确是最好的处理办法,但一想到背后为此洒下的无辜之人的鲜血,她又实在下不去了,究竟是什么秘密,值得如此兴师动众?
还有一点,不得不承认,她的心里也有许多好奇。
外头的日光渐渐黯淡,折腾了这么久,太阳也快要落山,李大夫见她纠结神色,便知道又是一个不听劝的,摇了摇头从供桌下扒拉出一堆瓶瓶罐罐,一股脑塞进织玉手中。
“我以后估计也不来这儿,这些东西放着也没用,都给你吧,我看你指定能用得上。”
织玉愕然地看着,好不容易抑制住甩开的冲动,仔细一瞧,每一样上面还粘着一张纸条,写着什么“止血散”“补血丸”“风寒方”,最离谱的是……
织玉拈起其中两个药瓶,将其上的字对着李大夫的方向,一脸的不信,“解毒丸?解蛊丸?这世上毒蛊种类千千万万,它还能都有效?”
“怎么还不信了。”李大夫看她一脸该不会要吃死人的神情,气得吹胡子瞪眼,“老夫家里可是世代行医,要不是看你顺眼,才懒得给你,叫你拿着就拿着,废话什么!”
“好,好。”织玉笑着应道,将这些奇奇怪怪的药收好,又问,“我送您回城?”
“不用,你肯定还有事儿,先回去吧,我这老胳膊老腿的,走这么久,累都要累死了,可跟不上你们年轻人的步子,我自己慢慢走回去就行。”李大夫又摸了摸花白的胡须,很是满意她的称呼,摆摆手继续道,“放心,这附近的人家我都很熟。”
他慢悠悠地打开了山神庙的破门,扬起一阵灰尘,织玉跟在他的身后,视线落在地面,尘土印出几个凌乱的脚印。
她几乎能够推断出,不久之前,此地的混乱场景,从地道中匆匆逃出的彦朝细作,着急忙慌地撤离。
出了庙门,一切豁然开朗,夕阳落下血红的长影,晚风轻拂漫地的野花,蔓草沙沙作响,站在旷野之上,发丝轻轻摇晃,织玉感受到难得的心旷神怡之感。
清风一吹,胸中的郁气仿佛也消散了一些,浓烟与黑暗都恍若隔世,她还在思索着李大夫的话,忽然想到,徐明硕在魏都的暗桩被毁,这段时间岂不是不会有人替他监视着自己的一举一动?魏都势力本就复杂,这样一来……
她的心忽然雀跃起来,连带着脚步也仿佛轻快了许多,她感受着自己越来越快的心跳,几乎迫不及待地要赶紧找到江祺,只要——
只要将这件事也完结,那她一直等的机会不就来临了?
趁乱躲入人群之中,过上隐姓埋名的生活,正如鱼入海洋,鸟入山林,再也没有人能够找到她。
遥远而美好的愿景忽然伸手可及,织玉几乎要怀疑这是一场梦,可是周遭的一切又是如此真实,她不禁捏了捏手心,疼痛清楚地传来,让她确认这不是做梦的同时也稍微冷静了一些。
“奇怪,怎么有血?”
李大夫的声音忽然从背后响起,织玉回头看去,李大夫正蹲在地上,看着路边的野花,花瓣飘零如尘,东倒西歪的花枝就像泣泪的湘妃竹,布满了斑点。
不对。
环顾四周,这是山神庙前唯一的一条路,此前还依稀能分辨出行走的印记,到此地却断了。
风乍起,冷光乍现。
传来一阵哨声。
织玉一手拽起李大夫,一手向着冷光来处握去,冰冷的箭矢被她握在掌心,她顺势往回甩去,箭矢如流星,射入树丛之中,只听一声闷哼,惊起几只飞鸟。
等到两人小心翼翼地靠近之时,树丛之后早没了人。
李大夫心有余悸,拍着胸脯直跺脚,“吓死老夫了,怎么回事?”
织玉回头盯着他:“老人家,恐怕暂时不能让你一个人走了,这些人是冲着你来的,也许是将你看作了我们的同党,也许————”
她犹豫了片刻,这些人埋伏不是一时半刻,连她都没有发现,武功未必在她之下,他们也很有可能听到了庙中的对话。
织玉懊恼地咬了咬牙,早知道该更谨慎些,这下麻烦了。
夜色悄然降临,经过一个多时辰的忙碌,医馆的大火终被扑灭,附近的百姓还没来得及叹息,就被官兵赶离,无缘得见火灾之后的惨状,更不敢靠近,只在远处眺望着窃窃私语。
临近宵禁,街上的商贩开始陆陆续续收摊回家,人潮四散而去,两个布衣身影混进人群之中,慢慢向永清坊走去。
永清坊是魏都最大的坊市,住了近半城的人,其中不乏达官贵族。
眼见宵禁时间将至,路上行人动作匆忙起来,不小心撞到了其中一个身影,正要道声抱歉,对方却已经不管不顾地径直向前走去。
“你没事吧?”李大夫紧紧跟在织玉身后,迈着略快的步伐,额头上渗出汗珠,嘴里喘着粗气,见她被人撞了都一点儿也不放慢,不禁有些担忧。
自从往四方馆门口走了一趟之后,她便一幅心事重重的样子。
织玉摇了摇头,没过多久,两人来到永清坊的深处,身侧的行人渐少,越往里走,越是冷清,天色彻底暗了下来。
夏夜依旧炎热,擦了擦额头的汗,李大夫左右张望一番,树影摇曳,绿荫之后似乎有一双双不怀好意地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他们。
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揉了揉眼睛,再看过去,却什么也没有。
大概是错觉。
织玉严肃的神情感染了他,让他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只是静静地站立在原地,等了一阵儿,看到一个少年的身影出现在红墙之上,又纵身跳下墙头,拍了拍锦衣上的树叶。
李大夫一边取下头上的稻草一边说:“这里偶尔会有乞丐晚上来睡一晚,不过最近皇帝老儿寿辰嘛,为了那叫什么,好看,城里城外的乞丐都被赶到一处关着了,不然我们指不定还能遇上两个。”
织玉环顾四周,闭目凝听,除了风声,只有知了的叫声,这里没有埋伏,甚至连个路过的人也没有,李大夫没有骗她。
“他们好像已经跑了,丫头你有什么打算?”
“我要回城去。”织玉答道,既然答应了要送信,就一定要做到。
李大夫满脸的不赞同,“还回去做什么,皇宫里那几个都不是什么好人,我看接下来这都城不会太平,你倒不如趁没人发现赶紧走。”
织玉自不会解释,反而问道:“你对魏朝皇室颇有怨言?”
不在乎医馆中人细作身份,言语间对魏皇等多有鄙夷,这可不是普通的不满能解释的了。
神像前的贡桌上摆着个兽形香炉,里面还插着几只燃尽的香,一靠近便有一股劣质的香气,李大夫趴在供桌前,在神像脚底下摸索了一阵,摸出几个纸包打开来,里面裹着几支香。
没有火,他便就这么握着香拜了几下,将香插进香炉之中,然后才慢悠悠地说道:“告诉你也无妨,老夫曾经有位好友,有一手好丹青,不知怎么的被那大皇子听说了,叫他去作画,画着画着人就没了。他们说是路上遭遇了山贼,老夫却听他说过,大皇子一路上都派兵保护他,怎么会怕区区山贼。倒是他寄回家的书信中有透露,他察觉到自己画的并不是普通的山水图,很是担忧,只怕是他不小心知晓了什么秘密,被大皇子给杀人灭口了。”
织玉本来已经打算离开,听到这里,不禁又停了下来,转头看着他,目光锐利得李大夫都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你这么看着我干嘛……”
“你的这位朋友,是不是姓马?他死在林城?”
李大夫的目光渐渐变得呆滞,定定地看了她几眼,脸色一下子严肃了起来,“你怎么知道?”
“我……没能救下他。”织玉的声音有些低落,不知想到了什么,从怀中拿出一个泥捏的小人,依稀能看出是个扎着辫子的小姑娘,“这是他临死前拜托我带给他的女儿,可是我自身难保,直到现在仍然没能兑现承诺。”
一年之前,她奉温家之命到林城接人,遇到了这位逃出监视的马画师,救了他一次,可惜后来因为薛绮罗和某位“二公子”坏了事,马画师被人所杀,离开前交给了她这泥人。
离开林城之后,她曾经托霍芝茵打听过这个姓马的画师,却没能找到对应的人。
两人又对了一些信息,确认无误之后,终于放下了戒心,李大夫接过泥人,叹息道:“你自然是找不到的,他只有一个儿子,并没有什么女儿。”
说罢,用力将泥人掷向地面,泥人应声而碎,泥块四溅,其中却传来一声奇怪的钝响,织玉定睛一看,那声音来自一个拇指长的竹筒。
只见竹筒咕噜咕噜在地上滚了两圈,碰到碎掉的泥块停了下来,裹着灰尘的筒身隐隐闪过奇异的光泽。
李大夫将竹筒捡了起来,拿衣袖擦去上面的灰尘,竹筒露出平平无奇的模样,大约因为被摔在了地上,还出现了一道裂痕。
从裂痕处看去,织玉终于明白方才那光泽从何而来,原来在竹筒的内部,还嵌了一层金属,似乎是为了保护竹筒中的物体。
除了这一层金属,竹筒本身平平无奇,没有机关也没有陷阱,但包裹其的泥人便已经足够伪装了,至少在此之前,她不曾想过,其中还有玄机。
竹筒塞着的,却是一张白色的绢布,李大夫将绢布扯了出来,轻轻一抖,绢布便如蝴蝶展翅一般舒展开来,曳落于地。
织玉连忙俯身将绢布的另一边拾了起来,直到这时,两人都惊讶地发现,绢布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大上许多也薄上许多。
而在绢布上,黑色线条错落有致,吸引着好奇的目光。
“还以为会是封信……”李大夫凝视着绢布上的图案,言语中充满了困惑,“怎么看着像是……”
织玉抿了抿嘴,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这上面的图案显然是画,画师藏了一幅画,听起来既合理又不合理。
但这幅画,似乎有哪里与普通的画不同,她的视线落到红色的印章上,“马”字就像一匹真马一样栩栩如生。
毫无疑问,这就是马画师的亲笔画。
“莫非这就是魏朝大皇子让他画的那一幅?”织玉沉吟道。
李大夫摇了摇头,倒不是否定,“老夫也不知,这种神神秘秘的事情,也不是老夫能够知道的,不过能让他用这种方式藏起来的画,怎么也不会简单。”
“他的家人如今在何处?”织玉将绢布卷起来,重新塞回竹筒中,一番思索之后,心中有了计较,“或许他们能知道其中的秘密。就算不知,这是他的遗物,该交给他们才是。”
此时,李大夫的眼中终于流露出悲痛来。
织玉见状,心中一沉,顿时有了不好的猜想。
须臾之后,李大夫的话证实了她的猜想,“都没了,一年之前,他的死讯传来之后,他的夫人带着孩子和家中仆人回娘家,路上不知怎么马车翻了,滚到了山崖下面,一个都没活下来,还是我去替他们收的尸。”
织玉沉默下来。
“看你的表情,也不相信那是场意外了?”悲痛转瞬而过,李大夫盯着她,仿佛想透过她的神色看出点什么。
织玉沉声道:“时间这么巧合,说是意外,恐怕也没人信。”
李大夫叹息道:“你说的没错,的确不是意外,我这点医术好歹还是派上了点用场,给他们收殓的时候,我发现他们的身上残留着迷药的痕迹,显然是有人伪造了这场意外。”
“就是为了这幅画么……”织玉不禁低语,手中的竹筒忽然变得沉重起来。
她看向李大夫,尚未开口,李大夫已经猜到她的意图,连忙摆手道:“别看老夫,这就是个烫手的山芋,一不小心就要惹来杀身之祸,老夫还想安度晚年。”
“你不想为他报仇?”
李大夫这时又表现的很豁达,摇头晃脑,一副老学究的样子,“冤冤相报何时了,当初我就劝过他,这事危险,他不听劝,以至于酿成大祸,我已尽到友人之义。”
织玉点点头,听说了马画师及其家人的事情,她也无意将竹筒交给李大夫,这不是害了人家不成,但究竟该如何处置,却又犯了难。
“姑娘,听老夫一句劝,找个没人的地方烧了吧,自己的小命才是最重要的,可千万别因此惹上麻烦。”
烧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的确是最好的处理办法,但一想到背后为此洒下的无辜之人的鲜血,她又实在下不去了,究竟是什么秘密,值得如此兴师动众?
还有一点,不得不承认,她的心里也有许多好奇。
外头的日光渐渐黯淡,折腾了这么久,太阳也快要落山,李大夫见她纠结神色,便知道又是一个不听劝的,摇了摇头从供桌下扒拉出一堆瓶瓶罐罐,一股脑塞进织玉手中。
“我以后估计也不来这儿,这些东西放着也没用,都给你吧,我看你指定能用得上。”
织玉愕然地看着,好不容易抑制住甩开的冲动,仔细一瞧,每一样上面还粘着一张纸条,写着什么“止血散”“补血丸”“风寒方”,最离谱的是……
织玉拈起其中两个药瓶,将其上的字对着李大夫的方向,一脸的不信,“解毒丸?解蛊丸?这世上毒蛊种类千千万万,它还能都有效?”
“怎么还不信了。”李大夫看她一脸该不会要吃死人的神情,气得吹胡子瞪眼,“老夫家里可是世代行医,要不是看你顺眼,才懒得给你,叫你拿着就拿着,废话什么!”
“好,好。”织玉笑着应道,将这些奇奇怪怪的药收好,又问,“我送您回城?”
“不用,你肯定还有事儿,先回去吧,我这老胳膊老腿的,走这么久,累都要累死了,可跟不上你们年轻人的步子,我自己慢慢走回去就行。”李大夫又摸了摸花白的胡须,很是满意她的称呼,摆摆手继续道,“放心,这附近的人家我都很熟。”
他慢悠悠地打开了山神庙的破门,扬起一阵灰尘,织玉跟在他的身后,视线落在地面,尘土印出几个凌乱的脚印。
她几乎能够推断出,不久之前,此地的混乱场景,从地道中匆匆逃出的彦朝细作,着急忙慌地撤离。
出了庙门,一切豁然开朗,夕阳落下血红的长影,晚风轻拂漫地的野花,蔓草沙沙作响,站在旷野之上,发丝轻轻摇晃,织玉感受到难得的心旷神怡之感。
清风一吹,胸中的郁气仿佛也消散了一些,浓烟与黑暗都恍若隔世,她还在思索着李大夫的话,忽然想到,徐明硕在魏都的暗桩被毁,这段时间岂不是不会有人替他监视着自己的一举一动?魏都势力本就复杂,这样一来……
她的心忽然雀跃起来,连带着脚步也仿佛轻快了许多,她感受着自己越来越快的心跳,几乎迫不及待地要赶紧找到江祺,只要——
只要将这件事也完结,那她一直等的机会不就来临了?
趁乱躲入人群之中,过上隐姓埋名的生活,正如鱼入海洋,鸟入山林,再也没有人能够找到她。
遥远而美好的愿景忽然伸手可及,织玉几乎要怀疑这是一场梦,可是周遭的一切又是如此真实,她不禁捏了捏手心,疼痛清楚地传来,让她确认这不是做梦的同时也稍微冷静了一些。
“奇怪,怎么有血?”
李大夫的声音忽然从背后响起,织玉回头看去,李大夫正蹲在地上,看着路边的野花,花瓣飘零如尘,东倒西歪的花枝就像泣泪的湘妃竹,布满了斑点。
不对。
环顾四周,这是山神庙前唯一的一条路,此前还依稀能分辨出行走的印记,到此地却断了。
风乍起,冷光乍现。
传来一阵哨声。
织玉一手拽起李大夫,一手向着冷光来处握去,冰冷的箭矢被她握在掌心,她顺势往回甩去,箭矢如流星,射入树丛之中,只听一声闷哼,惊起几只飞鸟。
等到两人小心翼翼地靠近之时,树丛之后早没了人。
李大夫心有余悸,拍着胸脯直跺脚,“吓死老夫了,怎么回事?”
织玉回头盯着他:“老人家,恐怕暂时不能让你一个人走了,这些人是冲着你来的,也许是将你看作了我们的同党,也许————”
她犹豫了片刻,这些人埋伏不是一时半刻,连她都没有发现,武功未必在她之下,他们也很有可能听到了庙中的对话。
织玉懊恼地咬了咬牙,早知道该更谨慎些,这下麻烦了。
夜色悄然降临,经过一个多时辰的忙碌,医馆的大火终被扑灭,附近的百姓还没来得及叹息,就被官兵赶离,无缘得见火灾之后的惨状,更不敢靠近,只在远处眺望着窃窃私语。
临近宵禁,街上的商贩开始陆陆续续收摊回家,人潮四散而去,两个布衣身影混进人群之中,慢慢向永清坊走去。
永清坊是魏都最大的坊市,住了近半城的人,其中不乏达官贵族。
眼见宵禁时间将至,路上行人动作匆忙起来,不小心撞到了其中一个身影,正要道声抱歉,对方却已经不管不顾地径直向前走去。
“你没事吧?”李大夫紧紧跟在织玉身后,迈着略快的步伐,额头上渗出汗珠,嘴里喘着粗气,见她被人撞了都一点儿也不放慢,不禁有些担忧。
自从往四方馆门口走了一趟之后,她便一幅心事重重的样子。
织玉摇了摇头,没过多久,两人来到永清坊的深处,身侧的行人渐少,越往里走,越是冷清,天色彻底暗了下来。
夏夜依旧炎热,擦了擦额头的汗,李大夫左右张望一番,树影摇曳,绿荫之后似乎有一双双不怀好意地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他们。
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揉了揉眼睛,再看过去,却什么也没有。
大概是错觉。
织玉严肃的神情感染了他,让他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只是静静地站立在原地,等了一阵儿,看到一个少年的身影出现在红墙之上,又纵身跳下墙头,拍了拍锦衣上的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