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过了多久,烟花逐渐变得黯淡,直至彻底消失。
夏夜的天空恢复了繁星闪烁的模样,拥挤的人群心满意足地从桥上下来,四散汇入河岸边的街巷之中。
织玉的手下意识地搭到栏杆上,却让她仿佛被烫着了似的,唰的一下收了回来,这冰凉的触感让她又回想起了那只放在腰侧火热的手掌,脸上似羞似恼。
相拥的姿势一直维持到了人群散去,她不记得他是什么时候放开她的,只记得当她回过神来的时候,形形色色的人自他们身边走过,分明没有人看她,她却仿佛觉得每一个人都在打量他们,脸上各式各样的笑容也都变成了揶揄的笑。
她真想掩面遁逃,又被尚且环绕在腰间的手臂钉在原地,只好冷着一张脸,以冷漠掩饰赧颜。
而罪魁祸首还在悠然感慨道:“可惜桥下终究不如桥上。”
听闻他这么说,织玉心中也难免升起一点遗憾。
这时,他忽然低头认真地看着她,伸手轻轻地捏了捏她的脸颊,轻笑道:“在这里等我一会儿,我去去就回。”
谢砚的笑声仿佛还在耳边,织玉望向远处的火树银花,周围尽是陌生的面孔,心中渐渐泛起不安。
她明知道月鹿并不安全,却还是让他独自行动,真不知道自己刚刚到底在想些什么。
她的不安只持续了短短的一瞬,当她听到细微的脚步声,看向他离开的方向时,熟悉的身影已经从灯火阑珊处缓缓走了出来。
谢砚牵起她的手,拉着她向玉带桥上而去,当人们都在往下走之时,两人的身影便显得格外突出,这回是真真切切地引起了打量。
人们的视线一会儿落到他们交握的手掌上,一会儿落到他们出众的面容上,了然的眼神让织玉万分不自在,但经过了刚刚一出,她觉得她的脸皮也厚了不少,面上竟然还能维持着镇定自若的样子。
谢砚拉着她走上了玉带桥,桥上还有稀稀落落两三人,大概是觉得意犹未尽,仍然站在桥上回味盛况,见到两人上桥来,并未有过多反应。
玉带桥正如其名字,就像横在静月河上的一条玉带,它位于静月河的最窄处,桥下水流湍急,河水不断拍打着桥下的拱柱。
玉带桥拱形的最高点,两侧护栏上雕刻着避水兽,石柱上雕刻着巴掌大的乌龟像,龟壳上的纹路已经被抹平,在夜色之中发亮。
“看来此地常有水患。”
河水之上夜风微凉,在岸边还不觉得,桥上却格外明显,夜风拂动谢砚的衣袍,他对着护栏上的装饰喟叹道。
织玉却抬头望着静月河的上游,两岸的灯火一直延伸到很远的地方,仿佛永远也看不到尽头,本该在黑夜中乌沉黯淡的河水倒映着流光溢彩的灯火与星光,显得壮丽奇幻,仿佛是天上的银河在凡间流淌。
她终于知道为什么说此处是观赏烟花的最佳位置,极目望去,河道由窄到宽,呈现漏斗状,从一线变成一片汪洋,两侧除了一座塔楼,都是低矮的民居商铺,视野开阔非是别处可比。
当烟花绽放之时,刹那的绚丽与永恒的天地山水短暂交汇,将是多么震撼而又美丽的景象。
只是这样看着,便油然而生天地之大人类浩渺的感情。
她突然有些后悔刚才没有到桥上来,桥下虽没有那么拥挤,终究还是被遮挡了一部分视线,只有在此处,才能真正体会到那样的景象。
这时,两人交握的手上,谢砚忽然捏了捏她的指尖,她正要询问,忽听耳畔传来几声“咻咻”的声音,在静谧的静月河上空响起,引得人不由抬头去看。
那声音直冲云霄,最终变为砰的声音,在空中化成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是烟花。
织玉呆呆地望着一朵一朵烟花在半空中怒放华彩,难以置信方才脑海中想象的画面,突然变为了现实,今天第二次觉得自己仿佛是在梦中。
这一次的烟花,相较于之前更加密集,但也更加短暂,当许多人还怔愣之时,已然结束,再想要赶到这边来观看,却也已经来不及,只能看见两个风姿卓越的身影站在桥头,依偎在一起。
“怎么回事,没听说要放两回烟花啊?”
当一切又归于平静之后,人们窃窃私语,迷惑不已,但织玉却抬头看着青年精致秀挺的侧脸,口吻中没有任何疑问:“公子,这是你的手笔。”
谢砚没有看她,望着或近或远的人群,微笑道:“我只是请他们帮了一个小小的忙,将备用的烟花也点燃了。”
“我很喜欢,谢谢你。”她没有问理由,理由显然是昭然若揭的,这是为她而放的。
这还是她头一次如此认真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谢砚不禁觉得有点儿意外,感叹自己的一番安排总算没有白费之余,又忍不住调侃道:“只是口头上说说吗?”
花灯的灯光照耀之下,织玉的脸渐渐染上绯色,她不由得想到刚才他低下头来时的眼神,如何不能明白他话中的意思,甚至手上的温度也在提醒着她,他想要的是什么。
她几乎就要不管不顾了,微微仰着头,正要踮起脚尖,却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个头戴帏帽的妇人,手抱食盒从旁边经过,突然脚一崴,往织玉身上撞了过去。
妇人的动作逃不过织玉的眼睛,她从旖旎的氛围中脱离,眉心微皱。
难道又是刺客?
织玉拉着谢砚躲开,妇人躲闪不及撞到栏杆上,发出一声闷哼,而后却像有人追赶似的,一声不吭地匆匆离去。
谢砚看着妇人离去的背影,他一开始也和织玉做出了同样的判断,这妇人也许是个刺客,可是很快发现,虽然行为怪异,可是这妇人不会武功,也没有实际做出什么事情。
正沉思间,有人拉了拉他的袖子。
他低头一看,织玉的神情有些恍惚,“我们离开这里吧。”
***
月亮自地平线慢慢爬升,路过枝头屋檐,落在东南的天空之上,月晕忽然出现,明亮的弯月像是被蒙住了一层薄纱,界限逐渐变得模糊起来。
河水越过玉带桥下的窄道,河道又渐渐变宽,水流趋于平缓。
一切静谧与美好转瞬即逝,织玉拉着谢砚在月鹿的大街小巷中穿行,越走越快,几乎快要跑了起来。
刚刚那个妇人,是她认识的人。
那人姓虞,是温家服侍温二夫人的仆人,不知道名字,只知道大家都唤她三娘。
虞三娘平日里待人和善,从不与人争吵,又时常帮助那些刚进府的小丫鬟,因此在温家人缘极好。
织玉曾经与她接触过几次,的确和传闻中一般温柔,除此之外就再没了更深的了解,要不是刚才她出了声,织玉还认不出她。
织玉没想到,这一回,她会帮自己这么大一个忙。
在其他人看不见的视野里,虞三娘悄悄用手指指了一个方向,而当织玉顺着那个方向看过去时,只见不远处的塔楼之上,站立着两男两女四个熟悉的身影。
织玉一一看过去,心中凉了大半,徐明硕、薛夫人、霍芝茵,还有温如禅。
距离相隔太远,她看不清他们脸上的表情,亦无法分辨他们是否看到了此前的一幕幕。
塔楼已经渐渐看不清了,她却还是觉得身后像是有猛兽在追,如水的月色不再温柔,反而散发出寒意。
她一边闷头向前走一边懊恼,没有注意到身后的人已经许久没有出声,只有脚步声静静跟随。
许久之后,也不知走出了多远去,穿过一条昏暗的巷子,他们又来到了静月河边,这一处显然与玉带桥相隔甚远,但她依然有些不放心,忐忑地回头看向身后,却撞进谢砚幽深的眼眸之中。
“你在躲谁?”
织玉怔住,心头的慌乱逐渐褪去,放开他的手掌,轻咬下唇没有回答。
谢砚上前一步,脸上并不见任何不悦,织玉却感觉到了压抑,他扯了扯嘴角,“难道是在躲温如禅?”
他看见了?
织玉猛地抬起头,刚才他明明背对着他们,不该看见才对……是了,她着急忙慌地拉着他逃离,没有任何解释,换了是谁也会觉得奇怪,从而回头看一眼,也很正常,她应该庆幸,他关注的重点是温如禅,而不是徐明硕。
毕竟她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告诉他,自己其实不仅得罪了温家,还在为徐明硕做事。
“我是在躲温家的人,温如禅在那儿,那里一定也还有别的温家人,要是有人认出我了,我怕会连累你。”织玉只能这么解释道,说完又忍不住在心里唾弃自己。
“原来是这样。”谢砚的语气很平静,难以分辨他有没有相信,但至少未再提出疑问,“下次你可以直接告诉我,我会帮你的。”
织玉心里很乱,胡乱地点了点头。
谢砚重新牵起她的手,沿着河岸顺着水流的方向前行,“慢慢走吧,就算看见了,他们也追不上来了。”
织玉此刻自然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也不好意思将自己的手抽出来,静静地向前走去。
此时已至亥时三刻,往常正是万家吹灯休息的时刻,一些游玩的行人终于露出了些许疲惫,偶尔打一个哈欠,强撑着沉重的眼皮。但也有那好似精力源源不断的,依然生龙活虎,甚至真正的玩乐时光才刚刚开始。
当他们沿着河道走到一处渡口时,见到的正是这样的场景,渡口被分割成了两半,一半整整齐齐地堆放着数不清的河灯,河灯前放了一张桌案,压着一叠红纸和笔墨。
旁边竖了块板子,上书“河灯自取,十文一个”,再旁边是一个功德箱,不断有行人上前去,向箱子中投入十文钱,在红纸上写下自己的愿望,叠好压在灯座上,然后点燃河灯,让愿望随着静月河的河水飘向远方。
“这倒是有点意思,不怕有人不给钱或者少给几文?”谢砚看见河灯周围并没有看守的人,不禁挑眉好奇道。
渡口的另一半停着几艘两层楼的游船,张灯结彩,人头攒动,只待装满了客人,就会出发,既能饱览湖岸的风光,又不用腿脚劳累,价格也很便宜,便有许多人争先恐后地想上船去,游船的老板笑嘻嘻地数着钱,笑得合不拢嘴。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游船旁的一艘乌篷船,既无华丽的装饰,也没有高大的船身,船夫躺在船头的箱子上,斗笠遮住了半张脸,露出满是胡茬的下颌和叼着青草的嘴。
“反正温家也不缺这点钱。”船夫一动不动,闲闲地说道。
“这些河灯是温家的生意?”谢砚微讶道。
“也说不上生意,听说温太尉那个公子以前身体不好,为了给他积善缘,温家就买了许多河灯放在这里,免费让人拿,结果有人一下子拿了很多,又转手卖了出去。温家干脆立了个牌子要求一个河灯十文钱,一人只准买一个,其实十文钱连本钱都远远不够,也就是意思意思,那箱子里的钱最后都会捐到庙里去。”
“这么说来,倒是好事一桩了。”谢砚笑道,看了一眼自依旧魂不守舍的织玉,拉着她走到桌案旁,抽出一张红纸来,在她眼前晃了晃,“你的心愿是什么?”
织玉仍在想着刚才的事情,不禁有些恍惚。
温家、温如禅,自从进入月鹿城之后,这还是她第一次从旁人口中说起,她在月鹿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温家之中,只是那时暗卫有自己独立的院落,一大群人挤在其中训练争夺猜忌,她和温如禅以及温老夫人这种不关心相关事宜的温家人几乎没有一点儿交集。
花灯的事她以前从未听说过,这会儿忍不住去想,这究竟是真心为温如禅积善缘,还是在笼络人心。
谢砚的话打断了她的思绪,她抬眼看向他,在他眼中捕捉到了淡淡的不悦,忽然想到,他还以为自己和温如禅之间曾经有过什么。
虽然这话不能说是假的,但和之前自个儿故意让他误解的情况还是有所出入。
“我的心愿?”织玉茫然地重复道,“我的心愿是……”
她的心愿,无非是脱离温家,可是现在,彻底超出预料的局势让她也茫然起来,最后只能生硬地说:“我也不知道,但是我不信河灯。”
都说在河灯中写下愿望,再将河灯放入水中,让它随水漂流到远方去,愿望便能实现,可在她看来,若是真的有用,世上哪还会有这么多失意之人。
求神拜佛不如求己。
“姑娘你这样就没意思了。”船夫翻身起来,站在船头,拿起船桨,斗笠依然压得很低,他的声音也很低,“就算不信,随手写一句白头偕老永结同心之类的话又不难,就当庆贺一下节日,也不会有什么不妥。你看你们这么登对,不正好写这些话吗?”
织玉却感觉这些字眼当真很不妥当。
登对?
沉沦了一晚上,她几乎都要忘了自己的身份和任务,忘了身不由己,忘了横亘在两人之间的隐瞒与鸿沟。
河灯发出莹莹微光,散落在河面各处,仿若误入夜空的点点繁星,美得不真实,织玉低头看着河面,心里想到:她该回到真实之中。
她松开那只交握的手,低着头不敢去看谢砚的神情,“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
谢砚一直沉默着,既没有阻止她的动作,也没有对此有任何表示,只是将那张红纸又压了回去,若是她抬头,一定能看见他幽深的眼神。
“别啊。”说话的是那船夫,声音有些急切,“这才什么时候,很多有意思的活动才刚刚开始。”
“比如?”谢砚淡淡地问道。
“再往下游,有一片湖,湖岸上听着几艘花舫,今天可是月鹿这些勾栏瓦舍一年一度选花魁的日子,热闹得很,你们看那游船上的人,多半都是去凑热闹的。”他见两人面色古怪,又说,“别误会,那里面都是清倌,而且个个才艺双绝,去看的可有一半都是女人。”
谢砚上下打量了一番这叶乌篷船,了然地笑笑,“看来,你这艘船也是送人过去的了?怎么如此悠闲?
船夫懊恼道:“我在这摆渡了这么多年,哪年花灯节不是人满为患,哪里想得到今年竟有人将生意全都抢走了,可不就只能闲着了。”
谁抢的生意,自然只能是旁边的游船。
落魄的小船与豪华的大船,行人会选哪一艘简直一目了然。
船夫又问:“你们去不去看?我送你们过去,别看我这船小,坐着可是比那艘大船舒服多了。”
“去,当然要去。”谢砚抛给他一锭银子,当先踏上了乌篷船,织玉无奈地叹了一口气,也站了上去,他们一唱一和,自己又不能一走了之,还能说什么呢?
大概是银子给的很够,船夫斗笠下的嘴咧得很开,又从箱子里摸出一个酒葫芦,扔给谢砚,“这是我自己酿的桃花酒,不嫌弃的话,请尝尝吧。”
“多谢。”谢砚掀开挂在舱门上的布帘走入了船舱之中,织玉连忙跟了上去。
进去之后,才发现小小的乌篷船竟然内有乾坤,软榻几案一应俱全,案上烛火摇曳,茶杯酒杯香炉摆放整齐,简直就是一个小小的房间。
舱门上的布帘宽大厚实,放下之后再怎么摇晃也不会将里面的光泄漏出去,两侧的窗户开着,正好可以看到河岸上的风景,但只要轻轻合上,船舱之中便成了一个封闭的小世界。
他们刚走进来,就听到外面船夫解开绳索撑船的声音,簌簌的流水声响起,织玉站在舱门处,透过窗户看向水面,小船前行,带起水波荡漾,围绕在小船周围的河灯被波纹推开,让行得极慢的小船也有了一种乘风破浪的感觉,
但她心里总觉得怪异,目光扫过舱内各件崭新的物件,有些疑惑,都是新的?但是一想到船夫所说今年尚未开张,那似乎也不奇怪。
她兀自紧张警惕,谢砚却似混不在意,抽出酒葫芦上的木塞,一股浓郁的酒香瞬间盈满了船舱,他倒了两杯酒,端起其中一杯,正要饮下,织玉冲过去,夺过酒杯。
突然行进中的小船左右摇晃了一下,酒便全洒了出来,舱外船夫的声音带着歉意:“两位,起风了,可能会有些晃。”
月晕而风,起风是可以预计的,但没想到会来的这么快。
她躲得及时,大半的酒洒在了几案上,少许洒在了她胸前的衣服上,湿湿的贴在身上,很不爽利,织玉懊恼地扯了扯领口,想让衣服快点干,但是稍稍一动,酒香便扑面而来,熏得她直往后退。
谢砚伸手勾住她的衣带,将她勾了回来,“要撞到头了。”
舱顶很矮,站着时根本活动不开,她猝不及防向前扑去,眼看着就要扑到谢砚身上,幸好武功起了点作用,腰上一拧,足尖轻旋,掉转了个方向,手撑到桌角。
正要站定,也不知是因为外面的风浪太大,还是船舱中的动作太大,小船又剧烈晃动了两下,她也跟着摇晃了两下,小腿撞到软榻的边缘,“嘶”了一声,不受控制地向后倒去。
“小心。”谢砚的手还放在她的衣带上,见状倾身上前想要将她捞回来,谁料这时船身忽然一顿,人没捞着,自己反而也倒了下去。
船夫的声音再度响起:“两位没事吧,刚刚又是风,又是急弯,船有些晃,我好像听到了什么声音。”
越来越近的脚步声转眼到了舱门处,似乎是船夫想要掀开帘子看一眼。
“没事……唔……你继续撑船吧,我们想快点过去。”
“好嘞。”船夫闻言响亮地应了一声,听见这颇为着急的女子声音,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露出一个古怪的笑容,撸起袖子,继续撑船去了。
织玉听到船夫又走到了船头,撑船的声音再度响起,感受到小船开始平稳地向前行进,终于松了一口气,伸手去推压在身上的人。
“你起来。”她红着脸压低了声音,实在不明白怎么躲过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反而出现了更为尴尬的局面。
谢砚的手撑在她的身侧,坚实的胸膛压在她的胸脯上,闻言腾出一只手握住她的手,止住她的动作,“别动……”
他的声音低哑,像是压抑着极大的痛苦,织玉怔了一下,紧张地问道:“你怎么了,受伤了吗?”
谢砚从上方俯视着她,平时总是漾着笑意的眸子此刻却沉沉如墨云翻涌,长眉微微皱起,薄唇也抿成一条线。
他不说话,织玉便愈发担忧,声调不由得拔高了一点儿,“究竟怎么……”
她的话没有说完,他却突然靠近,在看到她脸上惊慌的表情之后,又轻笑着远离。
眼眸看着骤然拉近又远离的脸,织玉慌忙用手挡在嘴唇前。
谢砚低声笑了笑,胸腔的震动自紧贴的胸腹传递过来。
他看着她眼中的惊恐,嘴角上扬,再度俯身,却没有完全贴上去,与她保持着最后一指距离,低声说出的话语仿佛带着蛊惑的意味:“你说,还能是怎么了呢?”
织玉睫毛轻颤,不敢去看近在咫尺的俊颜。
可是当她难为情地垂眸时,又瞧见两人交叠的身影,胸前有些变形了的起伏,还有再往下那隐藏在衣袂之中的一线黑暗。
她腾的一下脸红了,眼前的景象和那蛊惑的声音一道,冲击着她的心绪,让她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深意,脑子里成了一团浆糊,却还嘴硬地说:“我怎么会知道。”
谢砚轻轻地笑了起来,“想知道么?”
织玉见了,却半点也笑不起来,因为他这笑容散发着一股危险的气息,说出来的话更是让她胆战心惊。
眼前的人太过危险,让她愣住的同时,不由自主地半撑起手臂向后缩去,想要借此摆脱他的气息,但是她忘了自己身处在狭小的船舱之中,刚动了一点点头便抵住了船身。而谢砚的笑容一顿,眼神更加幽暗,欺身上前,一条腿强硬地顶开她的双腿,挤了进去,俯身在她因动作而露出大片肌肤的胸前闻了闻,才从齿间溢出两个字:“好香。”
织玉的手抵在他的胸前,犹豫了一下,她当然可以不管不顾地一把推开他,但又担心因此让他受伤,直到这两个字出来,才如梦初醒一般,控制着力度将他推开一点。
寒光闪烁,谢砚低头,看见面前横着的匕首,以及她毫不坚定的眼神,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织玉一只手举着匕首,做出防备的姿态,一只手遮住胸口的风光,瞪着他,仿佛在问:有什么好笑的?
指腹在匕首上划过,未见一点儿伤口,谢砚道:“这能有什么用?”
“虽然……虽然没有开刃,但是对我来说,那也是能够取人首级的利器。”
眼神闪躲,语气微弱,毫无说服力。
“哦?看来阿玉是想要取我的首级了?”谢砚拂去她脸上的发丝,手指从她的鬓角沿着脸廓慢慢向下,最终覆在她胸前的手上,忽然话音一转,“既然如此,那便来取吧,我不会反抗。”
织玉的呼吸仿佛也随着他指尖的起伏而起伏不定,被他那声“阿玉”弄得心魂不定,待听到最后一句,终于彻底僵住,而这时,他已经在她的呆滞之中又覆了上来。
未开刃的匕首浅浅凹进他的皮肤之中,明知道这样的程度不会有事,织玉还是像扔烫手山芋一样将匕首扔了出去。
叮当一声,匕首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在昏暗的灯光中听着格外清晰,让人心颤。
静月河潺潺的流水声不期然钻入耳朵之中,织玉扭头看向窗外,稀疏的星光落在河面上,让人分不清天空与河面的界线。
一阵潮湿的风拂过,带来一缕清新的空气,当它也被船舱中的气味侵染时,织玉忽然后知后觉地想到,原来他所说的那句“好香”,是指的酒香。
船舱之外,船夫突然哼起了小调,“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
他怎么也唱起了情歌,这样的想法一闪而过,织玉却无暇多想,温柔的低语在耳边响起,湿热的气息洒在她的耳朵上,令她的耳朵红得像熟透了的浆果,让人忍不住想要咬一口。
夏夜的天空恢复了繁星闪烁的模样,拥挤的人群心满意足地从桥上下来,四散汇入河岸边的街巷之中。
织玉的手下意识地搭到栏杆上,却让她仿佛被烫着了似的,唰的一下收了回来,这冰凉的触感让她又回想起了那只放在腰侧火热的手掌,脸上似羞似恼。
相拥的姿势一直维持到了人群散去,她不记得他是什么时候放开她的,只记得当她回过神来的时候,形形色色的人自他们身边走过,分明没有人看她,她却仿佛觉得每一个人都在打量他们,脸上各式各样的笑容也都变成了揶揄的笑。
她真想掩面遁逃,又被尚且环绕在腰间的手臂钉在原地,只好冷着一张脸,以冷漠掩饰赧颜。
而罪魁祸首还在悠然感慨道:“可惜桥下终究不如桥上。”
听闻他这么说,织玉心中也难免升起一点遗憾。
这时,他忽然低头认真地看着她,伸手轻轻地捏了捏她的脸颊,轻笑道:“在这里等我一会儿,我去去就回。”
谢砚的笑声仿佛还在耳边,织玉望向远处的火树银花,周围尽是陌生的面孔,心中渐渐泛起不安。
她明知道月鹿并不安全,却还是让他独自行动,真不知道自己刚刚到底在想些什么。
她的不安只持续了短短的一瞬,当她听到细微的脚步声,看向他离开的方向时,熟悉的身影已经从灯火阑珊处缓缓走了出来。
谢砚牵起她的手,拉着她向玉带桥上而去,当人们都在往下走之时,两人的身影便显得格外突出,这回是真真切切地引起了打量。
人们的视线一会儿落到他们交握的手掌上,一会儿落到他们出众的面容上,了然的眼神让织玉万分不自在,但经过了刚刚一出,她觉得她的脸皮也厚了不少,面上竟然还能维持着镇定自若的样子。
谢砚拉着她走上了玉带桥,桥上还有稀稀落落两三人,大概是觉得意犹未尽,仍然站在桥上回味盛况,见到两人上桥来,并未有过多反应。
玉带桥正如其名字,就像横在静月河上的一条玉带,它位于静月河的最窄处,桥下水流湍急,河水不断拍打着桥下的拱柱。
玉带桥拱形的最高点,两侧护栏上雕刻着避水兽,石柱上雕刻着巴掌大的乌龟像,龟壳上的纹路已经被抹平,在夜色之中发亮。
“看来此地常有水患。”
河水之上夜风微凉,在岸边还不觉得,桥上却格外明显,夜风拂动谢砚的衣袍,他对着护栏上的装饰喟叹道。
织玉却抬头望着静月河的上游,两岸的灯火一直延伸到很远的地方,仿佛永远也看不到尽头,本该在黑夜中乌沉黯淡的河水倒映着流光溢彩的灯火与星光,显得壮丽奇幻,仿佛是天上的银河在凡间流淌。
她终于知道为什么说此处是观赏烟花的最佳位置,极目望去,河道由窄到宽,呈现漏斗状,从一线变成一片汪洋,两侧除了一座塔楼,都是低矮的民居商铺,视野开阔非是别处可比。
当烟花绽放之时,刹那的绚丽与永恒的天地山水短暂交汇,将是多么震撼而又美丽的景象。
只是这样看着,便油然而生天地之大人类浩渺的感情。
她突然有些后悔刚才没有到桥上来,桥下虽没有那么拥挤,终究还是被遮挡了一部分视线,只有在此处,才能真正体会到那样的景象。
这时,两人交握的手上,谢砚忽然捏了捏她的指尖,她正要询问,忽听耳畔传来几声“咻咻”的声音,在静谧的静月河上空响起,引得人不由抬头去看。
那声音直冲云霄,最终变为砰的声音,在空中化成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是烟花。
织玉呆呆地望着一朵一朵烟花在半空中怒放华彩,难以置信方才脑海中想象的画面,突然变为了现实,今天第二次觉得自己仿佛是在梦中。
这一次的烟花,相较于之前更加密集,但也更加短暂,当许多人还怔愣之时,已然结束,再想要赶到这边来观看,却也已经来不及,只能看见两个风姿卓越的身影站在桥头,依偎在一起。
“怎么回事,没听说要放两回烟花啊?”
当一切又归于平静之后,人们窃窃私语,迷惑不已,但织玉却抬头看着青年精致秀挺的侧脸,口吻中没有任何疑问:“公子,这是你的手笔。”
谢砚没有看她,望着或近或远的人群,微笑道:“我只是请他们帮了一个小小的忙,将备用的烟花也点燃了。”
“我很喜欢,谢谢你。”她没有问理由,理由显然是昭然若揭的,这是为她而放的。
这还是她头一次如此认真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谢砚不禁觉得有点儿意外,感叹自己的一番安排总算没有白费之余,又忍不住调侃道:“只是口头上说说吗?”
花灯的灯光照耀之下,织玉的脸渐渐染上绯色,她不由得想到刚才他低下头来时的眼神,如何不能明白他话中的意思,甚至手上的温度也在提醒着她,他想要的是什么。
她几乎就要不管不顾了,微微仰着头,正要踮起脚尖,却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个头戴帏帽的妇人,手抱食盒从旁边经过,突然脚一崴,往织玉身上撞了过去。
妇人的动作逃不过织玉的眼睛,她从旖旎的氛围中脱离,眉心微皱。
难道又是刺客?
织玉拉着谢砚躲开,妇人躲闪不及撞到栏杆上,发出一声闷哼,而后却像有人追赶似的,一声不吭地匆匆离去。
谢砚看着妇人离去的背影,他一开始也和织玉做出了同样的判断,这妇人也许是个刺客,可是很快发现,虽然行为怪异,可是这妇人不会武功,也没有实际做出什么事情。
正沉思间,有人拉了拉他的袖子。
他低头一看,织玉的神情有些恍惚,“我们离开这里吧。”
***
月亮自地平线慢慢爬升,路过枝头屋檐,落在东南的天空之上,月晕忽然出现,明亮的弯月像是被蒙住了一层薄纱,界限逐渐变得模糊起来。
河水越过玉带桥下的窄道,河道又渐渐变宽,水流趋于平缓。
一切静谧与美好转瞬即逝,织玉拉着谢砚在月鹿的大街小巷中穿行,越走越快,几乎快要跑了起来。
刚刚那个妇人,是她认识的人。
那人姓虞,是温家服侍温二夫人的仆人,不知道名字,只知道大家都唤她三娘。
虞三娘平日里待人和善,从不与人争吵,又时常帮助那些刚进府的小丫鬟,因此在温家人缘极好。
织玉曾经与她接触过几次,的确和传闻中一般温柔,除此之外就再没了更深的了解,要不是刚才她出了声,织玉还认不出她。
织玉没想到,这一回,她会帮自己这么大一个忙。
在其他人看不见的视野里,虞三娘悄悄用手指指了一个方向,而当织玉顺着那个方向看过去时,只见不远处的塔楼之上,站立着两男两女四个熟悉的身影。
织玉一一看过去,心中凉了大半,徐明硕、薛夫人、霍芝茵,还有温如禅。
距离相隔太远,她看不清他们脸上的表情,亦无法分辨他们是否看到了此前的一幕幕。
塔楼已经渐渐看不清了,她却还是觉得身后像是有猛兽在追,如水的月色不再温柔,反而散发出寒意。
她一边闷头向前走一边懊恼,没有注意到身后的人已经许久没有出声,只有脚步声静静跟随。
许久之后,也不知走出了多远去,穿过一条昏暗的巷子,他们又来到了静月河边,这一处显然与玉带桥相隔甚远,但她依然有些不放心,忐忑地回头看向身后,却撞进谢砚幽深的眼眸之中。
“你在躲谁?”
织玉怔住,心头的慌乱逐渐褪去,放开他的手掌,轻咬下唇没有回答。
谢砚上前一步,脸上并不见任何不悦,织玉却感觉到了压抑,他扯了扯嘴角,“难道是在躲温如禅?”
他看见了?
织玉猛地抬起头,刚才他明明背对着他们,不该看见才对……是了,她着急忙慌地拉着他逃离,没有任何解释,换了是谁也会觉得奇怪,从而回头看一眼,也很正常,她应该庆幸,他关注的重点是温如禅,而不是徐明硕。
毕竟她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告诉他,自己其实不仅得罪了温家,还在为徐明硕做事。
“我是在躲温家的人,温如禅在那儿,那里一定也还有别的温家人,要是有人认出我了,我怕会连累你。”织玉只能这么解释道,说完又忍不住在心里唾弃自己。
“原来是这样。”谢砚的语气很平静,难以分辨他有没有相信,但至少未再提出疑问,“下次你可以直接告诉我,我会帮你的。”
织玉心里很乱,胡乱地点了点头。
谢砚重新牵起她的手,沿着河岸顺着水流的方向前行,“慢慢走吧,就算看见了,他们也追不上来了。”
织玉此刻自然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也不好意思将自己的手抽出来,静静地向前走去。
此时已至亥时三刻,往常正是万家吹灯休息的时刻,一些游玩的行人终于露出了些许疲惫,偶尔打一个哈欠,强撑着沉重的眼皮。但也有那好似精力源源不断的,依然生龙活虎,甚至真正的玩乐时光才刚刚开始。
当他们沿着河道走到一处渡口时,见到的正是这样的场景,渡口被分割成了两半,一半整整齐齐地堆放着数不清的河灯,河灯前放了一张桌案,压着一叠红纸和笔墨。
旁边竖了块板子,上书“河灯自取,十文一个”,再旁边是一个功德箱,不断有行人上前去,向箱子中投入十文钱,在红纸上写下自己的愿望,叠好压在灯座上,然后点燃河灯,让愿望随着静月河的河水飘向远方。
“这倒是有点意思,不怕有人不给钱或者少给几文?”谢砚看见河灯周围并没有看守的人,不禁挑眉好奇道。
渡口的另一半停着几艘两层楼的游船,张灯结彩,人头攒动,只待装满了客人,就会出发,既能饱览湖岸的风光,又不用腿脚劳累,价格也很便宜,便有许多人争先恐后地想上船去,游船的老板笑嘻嘻地数着钱,笑得合不拢嘴。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游船旁的一艘乌篷船,既无华丽的装饰,也没有高大的船身,船夫躺在船头的箱子上,斗笠遮住了半张脸,露出满是胡茬的下颌和叼着青草的嘴。
“反正温家也不缺这点钱。”船夫一动不动,闲闲地说道。
“这些河灯是温家的生意?”谢砚微讶道。
“也说不上生意,听说温太尉那个公子以前身体不好,为了给他积善缘,温家就买了许多河灯放在这里,免费让人拿,结果有人一下子拿了很多,又转手卖了出去。温家干脆立了个牌子要求一个河灯十文钱,一人只准买一个,其实十文钱连本钱都远远不够,也就是意思意思,那箱子里的钱最后都会捐到庙里去。”
“这么说来,倒是好事一桩了。”谢砚笑道,看了一眼自依旧魂不守舍的织玉,拉着她走到桌案旁,抽出一张红纸来,在她眼前晃了晃,“你的心愿是什么?”
织玉仍在想着刚才的事情,不禁有些恍惚。
温家、温如禅,自从进入月鹿城之后,这还是她第一次从旁人口中说起,她在月鹿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温家之中,只是那时暗卫有自己独立的院落,一大群人挤在其中训练争夺猜忌,她和温如禅以及温老夫人这种不关心相关事宜的温家人几乎没有一点儿交集。
花灯的事她以前从未听说过,这会儿忍不住去想,这究竟是真心为温如禅积善缘,还是在笼络人心。
谢砚的话打断了她的思绪,她抬眼看向他,在他眼中捕捉到了淡淡的不悦,忽然想到,他还以为自己和温如禅之间曾经有过什么。
虽然这话不能说是假的,但和之前自个儿故意让他误解的情况还是有所出入。
“我的心愿?”织玉茫然地重复道,“我的心愿是……”
她的心愿,无非是脱离温家,可是现在,彻底超出预料的局势让她也茫然起来,最后只能生硬地说:“我也不知道,但是我不信河灯。”
都说在河灯中写下愿望,再将河灯放入水中,让它随水漂流到远方去,愿望便能实现,可在她看来,若是真的有用,世上哪还会有这么多失意之人。
求神拜佛不如求己。
“姑娘你这样就没意思了。”船夫翻身起来,站在船头,拿起船桨,斗笠依然压得很低,他的声音也很低,“就算不信,随手写一句白头偕老永结同心之类的话又不难,就当庆贺一下节日,也不会有什么不妥。你看你们这么登对,不正好写这些话吗?”
织玉却感觉这些字眼当真很不妥当。
登对?
沉沦了一晚上,她几乎都要忘了自己的身份和任务,忘了身不由己,忘了横亘在两人之间的隐瞒与鸿沟。
河灯发出莹莹微光,散落在河面各处,仿若误入夜空的点点繁星,美得不真实,织玉低头看着河面,心里想到:她该回到真实之中。
她松开那只交握的手,低着头不敢去看谢砚的神情,“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
谢砚一直沉默着,既没有阻止她的动作,也没有对此有任何表示,只是将那张红纸又压了回去,若是她抬头,一定能看见他幽深的眼神。
“别啊。”说话的是那船夫,声音有些急切,“这才什么时候,很多有意思的活动才刚刚开始。”
“比如?”谢砚淡淡地问道。
“再往下游,有一片湖,湖岸上听着几艘花舫,今天可是月鹿这些勾栏瓦舍一年一度选花魁的日子,热闹得很,你们看那游船上的人,多半都是去凑热闹的。”他见两人面色古怪,又说,“别误会,那里面都是清倌,而且个个才艺双绝,去看的可有一半都是女人。”
谢砚上下打量了一番这叶乌篷船,了然地笑笑,“看来,你这艘船也是送人过去的了?怎么如此悠闲?
船夫懊恼道:“我在这摆渡了这么多年,哪年花灯节不是人满为患,哪里想得到今年竟有人将生意全都抢走了,可不就只能闲着了。”
谁抢的生意,自然只能是旁边的游船。
落魄的小船与豪华的大船,行人会选哪一艘简直一目了然。
船夫又问:“你们去不去看?我送你们过去,别看我这船小,坐着可是比那艘大船舒服多了。”
“去,当然要去。”谢砚抛给他一锭银子,当先踏上了乌篷船,织玉无奈地叹了一口气,也站了上去,他们一唱一和,自己又不能一走了之,还能说什么呢?
大概是银子给的很够,船夫斗笠下的嘴咧得很开,又从箱子里摸出一个酒葫芦,扔给谢砚,“这是我自己酿的桃花酒,不嫌弃的话,请尝尝吧。”
“多谢。”谢砚掀开挂在舱门上的布帘走入了船舱之中,织玉连忙跟了上去。
进去之后,才发现小小的乌篷船竟然内有乾坤,软榻几案一应俱全,案上烛火摇曳,茶杯酒杯香炉摆放整齐,简直就是一个小小的房间。
舱门上的布帘宽大厚实,放下之后再怎么摇晃也不会将里面的光泄漏出去,两侧的窗户开着,正好可以看到河岸上的风景,但只要轻轻合上,船舱之中便成了一个封闭的小世界。
他们刚走进来,就听到外面船夫解开绳索撑船的声音,簌簌的流水声响起,织玉站在舱门处,透过窗户看向水面,小船前行,带起水波荡漾,围绕在小船周围的河灯被波纹推开,让行得极慢的小船也有了一种乘风破浪的感觉,
但她心里总觉得怪异,目光扫过舱内各件崭新的物件,有些疑惑,都是新的?但是一想到船夫所说今年尚未开张,那似乎也不奇怪。
她兀自紧张警惕,谢砚却似混不在意,抽出酒葫芦上的木塞,一股浓郁的酒香瞬间盈满了船舱,他倒了两杯酒,端起其中一杯,正要饮下,织玉冲过去,夺过酒杯。
突然行进中的小船左右摇晃了一下,酒便全洒了出来,舱外船夫的声音带着歉意:“两位,起风了,可能会有些晃。”
月晕而风,起风是可以预计的,但没想到会来的这么快。
她躲得及时,大半的酒洒在了几案上,少许洒在了她胸前的衣服上,湿湿的贴在身上,很不爽利,织玉懊恼地扯了扯领口,想让衣服快点干,但是稍稍一动,酒香便扑面而来,熏得她直往后退。
谢砚伸手勾住她的衣带,将她勾了回来,“要撞到头了。”
舱顶很矮,站着时根本活动不开,她猝不及防向前扑去,眼看着就要扑到谢砚身上,幸好武功起了点作用,腰上一拧,足尖轻旋,掉转了个方向,手撑到桌角。
正要站定,也不知是因为外面的风浪太大,还是船舱中的动作太大,小船又剧烈晃动了两下,她也跟着摇晃了两下,小腿撞到软榻的边缘,“嘶”了一声,不受控制地向后倒去。
“小心。”谢砚的手还放在她的衣带上,见状倾身上前想要将她捞回来,谁料这时船身忽然一顿,人没捞着,自己反而也倒了下去。
船夫的声音再度响起:“两位没事吧,刚刚又是风,又是急弯,船有些晃,我好像听到了什么声音。”
越来越近的脚步声转眼到了舱门处,似乎是船夫想要掀开帘子看一眼。
“没事……唔……你继续撑船吧,我们想快点过去。”
“好嘞。”船夫闻言响亮地应了一声,听见这颇为着急的女子声音,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露出一个古怪的笑容,撸起袖子,继续撑船去了。
织玉听到船夫又走到了船头,撑船的声音再度响起,感受到小船开始平稳地向前行进,终于松了一口气,伸手去推压在身上的人。
“你起来。”她红着脸压低了声音,实在不明白怎么躲过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反而出现了更为尴尬的局面。
谢砚的手撑在她的身侧,坚实的胸膛压在她的胸脯上,闻言腾出一只手握住她的手,止住她的动作,“别动……”
他的声音低哑,像是压抑着极大的痛苦,织玉怔了一下,紧张地问道:“你怎么了,受伤了吗?”
谢砚从上方俯视着她,平时总是漾着笑意的眸子此刻却沉沉如墨云翻涌,长眉微微皱起,薄唇也抿成一条线。
他不说话,织玉便愈发担忧,声调不由得拔高了一点儿,“究竟怎么……”
她的话没有说完,他却突然靠近,在看到她脸上惊慌的表情之后,又轻笑着远离。
眼眸看着骤然拉近又远离的脸,织玉慌忙用手挡在嘴唇前。
谢砚低声笑了笑,胸腔的震动自紧贴的胸腹传递过来。
他看着她眼中的惊恐,嘴角上扬,再度俯身,却没有完全贴上去,与她保持着最后一指距离,低声说出的话语仿佛带着蛊惑的意味:“你说,还能是怎么了呢?”
织玉睫毛轻颤,不敢去看近在咫尺的俊颜。
可是当她难为情地垂眸时,又瞧见两人交叠的身影,胸前有些变形了的起伏,还有再往下那隐藏在衣袂之中的一线黑暗。
她腾的一下脸红了,眼前的景象和那蛊惑的声音一道,冲击着她的心绪,让她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深意,脑子里成了一团浆糊,却还嘴硬地说:“我怎么会知道。”
谢砚轻轻地笑了起来,“想知道么?”
织玉见了,却半点也笑不起来,因为他这笑容散发着一股危险的气息,说出来的话更是让她胆战心惊。
眼前的人太过危险,让她愣住的同时,不由自主地半撑起手臂向后缩去,想要借此摆脱他的气息,但是她忘了自己身处在狭小的船舱之中,刚动了一点点头便抵住了船身。而谢砚的笑容一顿,眼神更加幽暗,欺身上前,一条腿强硬地顶开她的双腿,挤了进去,俯身在她因动作而露出大片肌肤的胸前闻了闻,才从齿间溢出两个字:“好香。”
织玉的手抵在他的胸前,犹豫了一下,她当然可以不管不顾地一把推开他,但又担心因此让他受伤,直到这两个字出来,才如梦初醒一般,控制着力度将他推开一点。
寒光闪烁,谢砚低头,看见面前横着的匕首,以及她毫不坚定的眼神,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织玉一只手举着匕首,做出防备的姿态,一只手遮住胸口的风光,瞪着他,仿佛在问:有什么好笑的?
指腹在匕首上划过,未见一点儿伤口,谢砚道:“这能有什么用?”
“虽然……虽然没有开刃,但是对我来说,那也是能够取人首级的利器。”
眼神闪躲,语气微弱,毫无说服力。
“哦?看来阿玉是想要取我的首级了?”谢砚拂去她脸上的发丝,手指从她的鬓角沿着脸廓慢慢向下,最终覆在她胸前的手上,忽然话音一转,“既然如此,那便来取吧,我不会反抗。”
织玉的呼吸仿佛也随着他指尖的起伏而起伏不定,被他那声“阿玉”弄得心魂不定,待听到最后一句,终于彻底僵住,而这时,他已经在她的呆滞之中又覆了上来。
未开刃的匕首浅浅凹进他的皮肤之中,明知道这样的程度不会有事,织玉还是像扔烫手山芋一样将匕首扔了出去。
叮当一声,匕首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在昏暗的灯光中听着格外清晰,让人心颤。
静月河潺潺的流水声不期然钻入耳朵之中,织玉扭头看向窗外,稀疏的星光落在河面上,让人分不清天空与河面的界线。
一阵潮湿的风拂过,带来一缕清新的空气,当它也被船舱中的气味侵染时,织玉忽然后知后觉地想到,原来他所说的那句“好香”,是指的酒香。
船舱之外,船夫突然哼起了小调,“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
他怎么也唱起了情歌,这样的想法一闪而过,织玉却无暇多想,温柔的低语在耳边响起,湿热的气息洒在她的耳朵上,令她的耳朵红得像熟透了的浆果,让人忍不住想要咬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