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会不会已经被杀人灭口了?”织玉不禁问道。
霍芝茵摇摇头,“他们应该是被嘉乐长公主藏了起来,就等林大人和徐大人一到,便要想办法将他们送到两位大人面前,而这些人,一定会指认是温家和三殿下指使他们刺杀陶驸马的。”
织玉也很快想到其中关窍,嘉乐长公主的主意,又焉不是温家的打算,只要能在两位大人见到刺客之前将刺客找出来,他们自有手段让他们说出真相,届时,嘉乐长公主只能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算盘打得响,最重要的问题却还没解决。
刺客究竟被藏到了何处?
对此,霍芝茵也是一头雾水,“这几日温家也一直派人盯着行宫的动向,却没有什么异常,行宫中的来往人员也十分简单,城中的大夫,檀香寺的高僧,清源宫的道长,还有为行宫供应食材的郡府仓库的小吏。
一头一尾听着还算正常,只是……
“怎么还有和尚和道士?”织玉不解道。
霍芝茵道:“陛下信这些,嘉乐长公主自然也要跟着信,她不论走到哪里,都会请当地有名望的高僧道长先去诵经驱邪一番,甚至还要斋戒几天。陶驸马如今重伤垂危,她便也请了他们过来,为他祈福,且又整个行宫斋戒了几天。这几日包括那些大夫和小吏温家都查过了,并无可疑之处。”
她们一路商量着对策,又回到了温府之中,夜幕四合,万家灯火明,她们却没有心情欣赏,只有不到两天,林安和徐文和就到了,要在这两天之内找到人,谈何容易,尤其是在她们毫无头绪的情况下。
夜色渐深,织玉不愿一直待在温府之中,织玉辞别霍芝茵,回了宋家。
月光清凉如水,照着檐下池塘中的游鱼。
织玉走近了才发现,一个小小的黑色身影蹲伏在池塘边,一动不动地盯着水中的鱼儿,就像猎手盯上了猎物。
在它身后不远处,身姿清俊的青年靠着栏杆,月华落了满襟,听到她的脚步声,遥遥望过来,眸中光辉流转,勾魂夺魄。
织玉走过去,在炎热的夏夜中,感到他身上的一丝寒凉,那是在夜色中站了许久之后,才会沾染上的寒气。
这么晚了还没休息,织玉忽然明白,他是在等自己,一时之间不知该做何感想,也许是被夜色所惑,忽然起了心思,向他询问起这件事来。
谢砚没想到她忽地变得坦诚起来,觉得有些新奇,耐心地听她讲完她的猜测,沉吟道:“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守株待兔。”
织玉疑惑地看着他,怎么个守株待兔法?
谢砚笑了笑,“你们这两天什么也不用做,等林安和徐文和到来之后,关注着他们的动向,不管是有人故意引导他们找到刺客的藏身之处也好,还是将刺客待到他们面前,总在那时会有大的动静,你们只需要在两边见面之前半路拦截下。”
织玉一怔,这的确是个好法子,她怎么就没想到,就是有些冒险,一不小心可就不是守株待兔而是坐以待毙了。
谢砚显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又说:“一定要查的话,如果是我,会重点查一查檀香寺和清源宫。”
看来他也觉得这和尚和道士实在是有些突兀,织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想着想着却走了神,他不和她谈情的时候,她还是能和他心平气和地相处的。
思及此,不禁为自己在霍芝茵面前说事情一了就一走了之感到愧疚,怎么也该将他安全送回南齐才对。
织玉感激地看着谢砚,正准备告辞回自己房中,谢砚忽然出声叫住了她。
谢砚抬眼看着她,神色如常,慢悠悠地说道:“今夜闲来无事,我与宋小公子闲谈月鹿周边的地形山势,期间好几次觉得鼻子有些痒,也不知是怎么回事。”
他一边说着,一边摸了摸鼻尖,似乎真有疑问似的。
织玉眼珠转了转,一下子就猜到了他接下来会说什么,那点儿歉意瞬间消失不见,就连少许感动的氛围也没有了。
她转身往房间里走,旁边的小黑猫被她着急的动作吓了一跳,浑身黑色的猫竖了起来,与夜色浑然一体。
谢砚没有追上来,在她重重地关上门前,说完了后面一句话,“你说是不是有人总是在想我?”
织玉头也不回,哼了一声,“也有可能是你在外面吹了太久的风,病了。”说完把门一关,彻底隔绝了身后的视线。
她嘴上否认着,心里仔细一想,他说的竟也没错,自己在温家时的确屡次想到他,但其中明明没有什么绮念,被他一说,莫名也变得暧昧了起来。
这样下去可不行,她得尽快解决温家的事情,厘清这一团乱麻的关系。
***
翌日一大早,仙池山上,山庄之中。
徐明硕早搬去了城内的温府,山庄之中原本的仆人和管事都被带走看管起来,如今只剩了驻守在此的官兵,将山庄里里外外围得犹如铁桶,水泄不通。
织玉站在山庄外的一棵树上,原想悄悄进去看看暗道入口的情况,此时也歇了心思。
她要是进去,一旦叫人察觉了,又要节外生枝。
山庄既然进不去,她又沿着当日刺客的路线,自山庄向行宫的方向走去,一路上看过去,也许是担忧再有人对长公主不利,隔一段路便有士兵守卫巡逻,行至中间事发之地,地上的血迹至今仍未清理干净,不知是特意留着痕迹等待查案之人,还是血迹深重难以洗净。
别的地方都有卫兵,此处反倒无人,织玉来之前听说,有线索的物件都被收入了郡守衙门保管,此地只余了一些打斗的痕迹,看来没错。
路边散落着几根木条,断口整齐,像是被人从中间砍断,看木条的宽度,应该是马车的车辕之类的,一块刺绣精美的碎布被压在木条下,旁边还有一根赶马车用的的鞭子,细看还能看见其上的珠宝装饰,只是被泥土掩盖了光泽。
当日的情形,已经在她的脑海中上演了无数遍,她来到树林边看到马路上的厮杀时,厮杀已经接近尾声,赶马车的侍卫早已倒在血泊之中,所以刺客才能无所顾忌地肆意行事,对剩下的几个活口不慌不忙,颇有戏耍的意味。
但若如她们猜测的是嘉乐长公主演的一出好戏,那剩下的几人,未必不是故意留下的。
还有一点也很可疑。
据宋晏舟所说,陶驸马离开温家时,的确饮了不少酒,但他出身行武,酒量极佳,不该如传言中醉的不省人事,完全无力抵抗。
对此,他幸存的护卫的证词是,他自山庄要得酒之后,迫不及待地又畅饮了一番,几口黄酒下肚,终是支撑不住醉倒过去。
若真是如此,也是他倒霉,当天长公主提前走,带走了大部分护卫,还可以说是她的阴谋,但若他还有神智,能够还手一二,坚持到徐明硕察觉到不对带人赶过来,或许他也不至于伤重如此。
织玉在周围找了一圈,发现果然没有别的线索,又回到散落的木条旁边,山林间时不时有清风拂面,碎布一角也在微风的吹拂下晃动着,。
织玉离开之前,又多瞧了一眼那块沾满血迹的碎布,忽见其下细碎的光一闪而过。
拿树枝拨开碎布,那点亮光便更闪了,有什么嵌在土里,磨得发亮的一角裸露在外,她又用树枝将周围的泥土刨开,隔着手帕将沾了泥土的圆形物品拿了起来。
一枚圆形方孔的铜钱,一根细丝穿过方孔,缠绕成团,被泥土弄脏,看不出是什么材质。
钱币上的文字歪歪斜斜,织玉擦去泥土,在阳光下看了许久,却发现那几个字她虽然认不得,却曾经见过,而且就在不久之前。
这枚铜钱的制式,和栾辙让她转交给谢砚的那枚铜钱完全一样,上面的文字也一模一样。
一瞬间,她差点就要以为这件事又是谢砚在其中搅动风云,但很快就想起来,据他们所说,这枚铜钱是吴明的雇主交给他的信物。
这么说,应该属于谢砚的敌人。
这些字的笔锋走势,像是外族文字。
难道又是北狄?
织玉将铜钱连带着细丝收好,视线再次落到那块碎布上,将它拿起来,平铺展开,仔细看了一会儿,果然在其上找到了一个小豁口,像是被什么刺破的。
心下有了计较,她又来到行宫附近。
行宫依傍山势而建,飞檐画栋,占地不广,却很精致,织玉寻了个地势高的地方,将整个行宫纳入眼中。
除了倍增的守卫之外,行宫众人神色如常,言笑自得,看不出刚发生了一件大事。
她观察了一阵,寻了个人少的地方翻进行宫,心中默默回忆着行宫的布局,直往主殿的方向而去。
与此同时,行宫主殿之中,衣着华丽的妇人自温泉的方向走来,后面跟了一大群宫女宦官,她描金点黛的脸上神情悠然闲适,步伐摇曳生姿,头上金钗闪烁着刺眼的光芒,慢悠悠地走到了殿前。
正巧殿门打开,几个大夫打扮的男子走出来,低声忧心忡忡地交谈着,一抬头看见美艳高贵的妇人站在面前,惶恐地跪下叫道:“参见长公主。”
“快起来,不必多礼。”嘉乐长公主笑盈盈地应道,娇柔的声音笑如银铃,目光在几个大夫脸上一一扫过,“驸马怎么样了?”
她说话时,目光一直盯着其中一个年轻俊秀的大夫,声音中也没有多少关切。
几个大夫有老有少,被盯着的那个羞红了脸,其余人战战兢兢之下却有几分难堪。
“回长公主,驸马仍旧未醒,但吉人自有天相,驸马的烧已退,情况有所好转,相信再过不久,就可醒来。”为首的老大夫摸了摸胡须回道。
嘉乐长公主朱唇轻启,笑意不变,看不出是高兴与否,“是吗?倒是个好消息。”
接下来他们又说了几句,大都是嘉乐长公主问,为首的老大夫答,问的也与陶驸马无关,是些她自己身体上的小毛病,只是问话时,媚眼始终盯着那俊俏的大夫,毫不遮掩。
问完了,终于放他们离开,几人连忙离开,走远了,才纷纷松了一口气。
织玉躲在树上,看到这荒唐的一幕,有些哭笑不得,不过她倒是确认了一件事情,嘉乐长公主与陶驸马果然不似看上去那般感情好,否则一个还重伤在里面躺着,另一个却在外面调戏小大夫,未免也太离谱了。
霍芝茵摇摇头,“他们应该是被嘉乐长公主藏了起来,就等林大人和徐大人一到,便要想办法将他们送到两位大人面前,而这些人,一定会指认是温家和三殿下指使他们刺杀陶驸马的。”
织玉也很快想到其中关窍,嘉乐长公主的主意,又焉不是温家的打算,只要能在两位大人见到刺客之前将刺客找出来,他们自有手段让他们说出真相,届时,嘉乐长公主只能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算盘打得响,最重要的问题却还没解决。
刺客究竟被藏到了何处?
对此,霍芝茵也是一头雾水,“这几日温家也一直派人盯着行宫的动向,却没有什么异常,行宫中的来往人员也十分简单,城中的大夫,檀香寺的高僧,清源宫的道长,还有为行宫供应食材的郡府仓库的小吏。
一头一尾听着还算正常,只是……
“怎么还有和尚和道士?”织玉不解道。
霍芝茵道:“陛下信这些,嘉乐长公主自然也要跟着信,她不论走到哪里,都会请当地有名望的高僧道长先去诵经驱邪一番,甚至还要斋戒几天。陶驸马如今重伤垂危,她便也请了他们过来,为他祈福,且又整个行宫斋戒了几天。这几日包括那些大夫和小吏温家都查过了,并无可疑之处。”
她们一路商量着对策,又回到了温府之中,夜幕四合,万家灯火明,她们却没有心情欣赏,只有不到两天,林安和徐文和就到了,要在这两天之内找到人,谈何容易,尤其是在她们毫无头绪的情况下。
夜色渐深,织玉不愿一直待在温府之中,织玉辞别霍芝茵,回了宋家。
月光清凉如水,照着檐下池塘中的游鱼。
织玉走近了才发现,一个小小的黑色身影蹲伏在池塘边,一动不动地盯着水中的鱼儿,就像猎手盯上了猎物。
在它身后不远处,身姿清俊的青年靠着栏杆,月华落了满襟,听到她的脚步声,遥遥望过来,眸中光辉流转,勾魂夺魄。
织玉走过去,在炎热的夏夜中,感到他身上的一丝寒凉,那是在夜色中站了许久之后,才会沾染上的寒气。
这么晚了还没休息,织玉忽然明白,他是在等自己,一时之间不知该做何感想,也许是被夜色所惑,忽然起了心思,向他询问起这件事来。
谢砚没想到她忽地变得坦诚起来,觉得有些新奇,耐心地听她讲完她的猜测,沉吟道:“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守株待兔。”
织玉疑惑地看着他,怎么个守株待兔法?
谢砚笑了笑,“你们这两天什么也不用做,等林安和徐文和到来之后,关注着他们的动向,不管是有人故意引导他们找到刺客的藏身之处也好,还是将刺客待到他们面前,总在那时会有大的动静,你们只需要在两边见面之前半路拦截下。”
织玉一怔,这的确是个好法子,她怎么就没想到,就是有些冒险,一不小心可就不是守株待兔而是坐以待毙了。
谢砚显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又说:“一定要查的话,如果是我,会重点查一查檀香寺和清源宫。”
看来他也觉得这和尚和道士实在是有些突兀,织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想着想着却走了神,他不和她谈情的时候,她还是能和他心平气和地相处的。
思及此,不禁为自己在霍芝茵面前说事情一了就一走了之感到愧疚,怎么也该将他安全送回南齐才对。
织玉感激地看着谢砚,正准备告辞回自己房中,谢砚忽然出声叫住了她。
谢砚抬眼看着她,神色如常,慢悠悠地说道:“今夜闲来无事,我与宋小公子闲谈月鹿周边的地形山势,期间好几次觉得鼻子有些痒,也不知是怎么回事。”
他一边说着,一边摸了摸鼻尖,似乎真有疑问似的。
织玉眼珠转了转,一下子就猜到了他接下来会说什么,那点儿歉意瞬间消失不见,就连少许感动的氛围也没有了。
她转身往房间里走,旁边的小黑猫被她着急的动作吓了一跳,浑身黑色的猫竖了起来,与夜色浑然一体。
谢砚没有追上来,在她重重地关上门前,说完了后面一句话,“你说是不是有人总是在想我?”
织玉头也不回,哼了一声,“也有可能是你在外面吹了太久的风,病了。”说完把门一关,彻底隔绝了身后的视线。
她嘴上否认着,心里仔细一想,他说的竟也没错,自己在温家时的确屡次想到他,但其中明明没有什么绮念,被他一说,莫名也变得暧昧了起来。
这样下去可不行,她得尽快解决温家的事情,厘清这一团乱麻的关系。
***
翌日一大早,仙池山上,山庄之中。
徐明硕早搬去了城内的温府,山庄之中原本的仆人和管事都被带走看管起来,如今只剩了驻守在此的官兵,将山庄里里外外围得犹如铁桶,水泄不通。
织玉站在山庄外的一棵树上,原想悄悄进去看看暗道入口的情况,此时也歇了心思。
她要是进去,一旦叫人察觉了,又要节外生枝。
山庄既然进不去,她又沿着当日刺客的路线,自山庄向行宫的方向走去,一路上看过去,也许是担忧再有人对长公主不利,隔一段路便有士兵守卫巡逻,行至中间事发之地,地上的血迹至今仍未清理干净,不知是特意留着痕迹等待查案之人,还是血迹深重难以洗净。
别的地方都有卫兵,此处反倒无人,织玉来之前听说,有线索的物件都被收入了郡守衙门保管,此地只余了一些打斗的痕迹,看来没错。
路边散落着几根木条,断口整齐,像是被人从中间砍断,看木条的宽度,应该是马车的车辕之类的,一块刺绣精美的碎布被压在木条下,旁边还有一根赶马车用的的鞭子,细看还能看见其上的珠宝装饰,只是被泥土掩盖了光泽。
当日的情形,已经在她的脑海中上演了无数遍,她来到树林边看到马路上的厮杀时,厮杀已经接近尾声,赶马车的侍卫早已倒在血泊之中,所以刺客才能无所顾忌地肆意行事,对剩下的几个活口不慌不忙,颇有戏耍的意味。
但若如她们猜测的是嘉乐长公主演的一出好戏,那剩下的几人,未必不是故意留下的。
还有一点也很可疑。
据宋晏舟所说,陶驸马离开温家时,的确饮了不少酒,但他出身行武,酒量极佳,不该如传言中醉的不省人事,完全无力抵抗。
对此,他幸存的护卫的证词是,他自山庄要得酒之后,迫不及待地又畅饮了一番,几口黄酒下肚,终是支撑不住醉倒过去。
若真是如此,也是他倒霉,当天长公主提前走,带走了大部分护卫,还可以说是她的阴谋,但若他还有神智,能够还手一二,坚持到徐明硕察觉到不对带人赶过来,或许他也不至于伤重如此。
织玉在周围找了一圈,发现果然没有别的线索,又回到散落的木条旁边,山林间时不时有清风拂面,碎布一角也在微风的吹拂下晃动着,。
织玉离开之前,又多瞧了一眼那块沾满血迹的碎布,忽见其下细碎的光一闪而过。
拿树枝拨开碎布,那点亮光便更闪了,有什么嵌在土里,磨得发亮的一角裸露在外,她又用树枝将周围的泥土刨开,隔着手帕将沾了泥土的圆形物品拿了起来。
一枚圆形方孔的铜钱,一根细丝穿过方孔,缠绕成团,被泥土弄脏,看不出是什么材质。
钱币上的文字歪歪斜斜,织玉擦去泥土,在阳光下看了许久,却发现那几个字她虽然认不得,却曾经见过,而且就在不久之前。
这枚铜钱的制式,和栾辙让她转交给谢砚的那枚铜钱完全一样,上面的文字也一模一样。
一瞬间,她差点就要以为这件事又是谢砚在其中搅动风云,但很快就想起来,据他们所说,这枚铜钱是吴明的雇主交给他的信物。
这么说,应该属于谢砚的敌人。
这些字的笔锋走势,像是外族文字。
难道又是北狄?
织玉将铜钱连带着细丝收好,视线再次落到那块碎布上,将它拿起来,平铺展开,仔细看了一会儿,果然在其上找到了一个小豁口,像是被什么刺破的。
心下有了计较,她又来到行宫附近。
行宫依傍山势而建,飞檐画栋,占地不广,却很精致,织玉寻了个地势高的地方,将整个行宫纳入眼中。
除了倍增的守卫之外,行宫众人神色如常,言笑自得,看不出刚发生了一件大事。
她观察了一阵,寻了个人少的地方翻进行宫,心中默默回忆着行宫的布局,直往主殿的方向而去。
与此同时,行宫主殿之中,衣着华丽的妇人自温泉的方向走来,后面跟了一大群宫女宦官,她描金点黛的脸上神情悠然闲适,步伐摇曳生姿,头上金钗闪烁着刺眼的光芒,慢悠悠地走到了殿前。
正巧殿门打开,几个大夫打扮的男子走出来,低声忧心忡忡地交谈着,一抬头看见美艳高贵的妇人站在面前,惶恐地跪下叫道:“参见长公主。”
“快起来,不必多礼。”嘉乐长公主笑盈盈地应道,娇柔的声音笑如银铃,目光在几个大夫脸上一一扫过,“驸马怎么样了?”
她说话时,目光一直盯着其中一个年轻俊秀的大夫,声音中也没有多少关切。
几个大夫有老有少,被盯着的那个羞红了脸,其余人战战兢兢之下却有几分难堪。
“回长公主,驸马仍旧未醒,但吉人自有天相,驸马的烧已退,情况有所好转,相信再过不久,就可醒来。”为首的老大夫摸了摸胡须回道。
嘉乐长公主朱唇轻启,笑意不变,看不出是高兴与否,“是吗?倒是个好消息。”
接下来他们又说了几句,大都是嘉乐长公主问,为首的老大夫答,问的也与陶驸马无关,是些她自己身体上的小毛病,只是问话时,媚眼始终盯着那俊俏的大夫,毫不遮掩。
问完了,终于放他们离开,几人连忙离开,走远了,才纷纷松了一口气。
织玉躲在树上,看到这荒唐的一幕,有些哭笑不得,不过她倒是确认了一件事情,嘉乐长公主与陶驸马果然不似看上去那般感情好,否则一个还重伤在里面躺着,另一个却在外面调戏小大夫,未免也太离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