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三人来在后院禅房,封知意喊一声,不知从哪里的芭蕉叶上落下一个道人来。
此道人,与梁行云见过的那些或仙风道骨或精明算计,亦或冷漠高傲的道士不同,长身玉立,眼睛清澈明朗,面目清逸,眼前的人说是道长不如说是一位饱读诗书的文雅书生更准确。
“这便是我师父,不至真人。”
然而,皮相终归只是皮相。
下一秒,这位道长便搓着手,用娓娓道来的轻缓语气对着程一砚和梁行云道:“咿呀!一看面向就知道两位天生不凡,腰缠万贯呐,想必家里定然是金玉满堂,富丽堂皇!小观可问事占卜,解疑答惑,也承接各类法事,不知两位。。。。。。”
梁行云觉得自己应该是被鬼迷日眼了,若不是有封知意在,遇到这种神棍他从来都是一拳。
而程一砚半掩着面,一副生人莫近的样子,他突然明白了,那殷家道医为何胆小怕事却又见钱眼开的性子是如何来的了。
那天在王爷府血案现场,殷拂看见李总兵伤成那样好似被吓得腿都软了,当即表示她医不了,她什么也没看到,但是当张学傅从怀里摸出两块小金砖后,殷拂立即麻利地给李总兵上了药。
“问事,不知一对龙凤玉佩够不够买道长一个时辰”程一砚思维片刻后笑道。
“不胜荣幸,只望阁下不嫌老拙愚见,烦请移步偏殿说话”那道长拱手回道,而后抬眼看了看封知意,封知意会意,领着人就往偏殿走。
月亮又沉了几分,微风拂过道观,殿前许愿树的飘带摇摇曳曳,恍若一棵大树生出千万触手,拼命捕食名为执念的肴馔。不知今日上山,是依旧晨雾弥漫还是能迎来破晓时分。
偏殿之上,在收了那对龙凤玉佩后,不至真人又恢复了一副高人的模样,“这么说,是多出来三样而不是一样东西,一面铜镜,一枚玉簪,一个人,独人不见?”
封知意拼命点头,对于师父这种变脸比翻书还快的节奏他早就习以为常,此刻关心的只有事实真相。
不至真人静静看着手边这杯冒着白烟,里头正叶仰水翻的茶水,思索着,直到叶尖自然沉置下去,茶水清透起来,金黄的茶汤映出不至真人的脸,他才缓缓答道“甚是有趣”。
“不知诸位可否听说过影娘?”不至真人燃起一炉沉香一边问道。
封知意和梁行云听罢面面相觑,而后摇摇头,只有程一砚似有所悟。
“那也只是一个统称,说的是那被困在簪中魂魄的叫法,玉簪本是女子之物,女子多在镜前插簪,簪中魂魄面见自己便能化形,所以叫影娘”不至真人说着,拿起簪子置于手中,另一只手拿铜镜,先照了照自己,又照向身后的墙壁,最后对着坐在对面的封知意和梁行云眯起眼睛笑道:
“瞧,这不就是多出来那一人?”
封知意和梁行云均是不解,又开始大眼瞪小眼,而程一砚突然一把将封知意往旁边一扯,封知意余光一瞥这才看到,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身后竟然站着一个“人”!
心惊不已,封知意缓过神来发觉,冷汗已经下来了,而梁行云也已是抢过一步,挡在了其身前。
封知意很少会被吓到,但事出突然,眼前这位女子,一身月白的罗裙,梳着随云髻,插着两枝翠玉发簪,身姿纤弱,皮肤煞白,配上一双湿漉漉的如小鹿般的眼睛更衬得越发楚楚可怜,衣角被漏进殿内的轻风吹得翩然翻起,其身形竟也被带着微微一晃——
——如果,她此时没有双手紧紧撰着一把鲜血早已凝固的匕首,刀尖正对封知意的话,封知意不会被吓得那么惨。这一刀若刺下来,他自诩是躲不过的,就连身边的梁行云现在阻挡也已来不及。。。。。。
遍寻不着的凶器和消失的凶手,出现了。
“我明白了,是沉香!”
惊异中,封知意突然醒悟叫道,“那天我在簪子上闻到的气味是沉香!”
原来是,那日血案探查,他们将簪子和铜镜来回比对,看着扇子玉人化白骨,知道这簪子有古怪,却忽略了当晚宴会中已经燃尽的沉香。这玉簪显然是吸足了沉香香味后,方可于铜镜前现形!
“咣当”那女子突然松了刀刃,整个人摇摇欲坠地慌忙朝不至真人跪了下来,好似被劲风扑打过的嫩柳,怯弱无依。
磕了几个头后,她仰起头来,一双含泪的大眼睛泪光闪烁,“救救我,杀人并非我本意”影娘一说话,声音似沙沙的刀片划在光亮的墙壁上,唇齿间透出彻骨的森冷。
封知意和梁行云看着这一幕,两人不禁打了个冷颤。
“噢?”这时程一砚那无悲无喜的声音传来。只见他轻轻吹着热气,头也不抬,从容不迫地品着茶,不愧是遇惯了奇异事件的封家主理,显然是知道这影娘现在做不出对他们不利的事情来。
影娘循声总算发觉了坐在封知意身旁的程一砚,却不知为何,因此一声,好似野猫突然发毛的样子,倏地收起那我见犹怜的姿态,目光贪婪地巡在程一砚身上,那气氛如要噬人一般阴郁。
此画面就如唱戏般跌宕起伏,封知意和梁行云又看得且惊且愕的,不知该作何反应。
“你知道我们要的是什么。”程一砚直接将这二人的反应无视,淡淡道。
影娘听罢咬了咬下嘴唇,眼睛骤然通红,身体紧绷的弦突然断开一般,放松了下来,头低低埋了下去,看起来似乎浮在一团朦朦的雾气之中。
“——真相”
“时间太久了,我自己都忘记自己叫什么了,我只知道我还在世为人的时候,算是个覆上之女,大约十四岁那年吧,我倚在窗边看杂书,不小心睡着了,睡梦中原本至于手中把玩的,娘亲遗留下的一只翠玉白响铃簪,不知何时滑落窗台外。
而后那簪子碰巧被邻居家少年书生捡了去。那书生因着家境贫寒,时常到我家做些写书信的活计。如此也算是青梅竹马罢,别人都这么说。
在未经世事的少女眼里这少年郎也算是一起长大,又拾金不昧归还了娘亲的遗物,我自是对他生了一点情愫,却不料这点情愫反而害了自己。当时也没曾想他就这样进入闺阁之地,是否合乎情理。。。
在我十五岁那年,行及笄礼的时候,我不慎喝下了毒酒,在簪子刚刚挽好我头发的瞬间,吐血身亡。谁下的毒?那不重要了,我也不想追究,也不想深究了,一大家子人,谁没有相互亏欠过呢,这是数不清的烂账,解脱了好,命来了,躲得掉吗?
当我离开躯体,浮在空中望着那些形色各异的人时,我也只是对着他们轻叹了一声,直到那时我也从未心生怨恨。
可是,他来了。
那少年郎信誓旦旦地称,‘我们’是青梅竹马自是情投意合,早已私定终身,全然不顾我的名声,我全家的名声,上来就抢过我的尸身抱头痛哭。
一个死人,活人怎么编排都可以,毕竟,死无对证。
不知是否那日他来还簪子时,我又羞又恼地低下头应下他那句甜言蜜语,‘青梅竹马’,别人都这么说,姨娘经常和父亲这么说,庶妹也这么说,幼弟也学着那么说,连下人也经常这么说。那,就算是了罢。
但情投意合我却不知从何说来,但他就这么觉得了,然后也就那么信誓旦旦地去闹了。闹剧的最后还算父亲全了我最后的体面,葬在了家族的地,无凭无据,对于我们这样的人家自是不认,但传出去总归有损名声的。
坏就坏在,那书生在与家仆抢夺尸体之际,偷偷把我那只簪子藏在了袖中,带回了家。当时也不知道请了什么人来,将他认为的他与我‘情投意合’的故事编的缠绵悱恻,而后那人笃定我与书生情缘未了,从怀中取出一铜镜,施法强行抽我一缕魂锁于铜镜中,剩下的则锁于玉簪之中,世世代代,永不入轮回。
不幸中的万幸便是那人施完法术便匆匆离开,那书生日日唤我来相会,我也还能藏身于簪中,并不现身,那是我还有得选择。后来书生整日长吁短叹,不吃不喝了一阵,渐渐断定是那神棍诓他,于是他便把簪子和铜镜一起变卖了。
我就这么随着簪子辗转人世,斗转星移间,见证了许多情爱故事,于是我才明白,我与那书生是情投意合的青梅竹马之说,都只是,他和一干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于是我开始想寻求解脱,想入轮回,我想我总能等到的。但是,他,又出现了,他已然不知转了几世,今世不做书生了,做了一个大官,但脸还是那张脸。我认出了他,他并未认出我,只是他能看出簪子和铜镜里藏了魂魄。
这一世他有些法术在身,见唤我不出,于是用黄符阵将我困住,在阵中施以雷刑,逼我现身,我魂魄本就不全,自是承受不住,现了身。
于是他要我为他做一件事,帮他杀掉一个人,他会设局让那个人买了玉簪,反正我也能做到不留痕迹地杀人。事成之后他自会想办法拿回铜镜和玉簪,放我自由。对此,我没法不答应。
他说:“你若不答应,我也不会再对你施雷刑,毕竟你是个长得娇弱的小娘子,我那里舍得,我只是会日日把你困在这黄符阵中,你也知道,像你这种魂魄不全的,困在阵中久了,你的记忆会逐渐被抹去,到那时,我再以你主人的身份命你为我整日做事,岂不更好,路都摆在你面前了,自己选择。。。。。。”
事到如今,我终于,没得选了。
所以,求求你们,救救我,我愿意去地狱赎罪,我真的不愿再被困住了。”影娘言毕又快速磕了几个响头。
“说重点!那人叫什么?长什么样?”梁行云急道。
那影娘思索了一会,绝望地摇了摇头。
“你在耍我们?”封知意跳了出来怒道。
“不,不,我没有,我。。。。。。”
“她是真的不知道,她的记忆被抽出了一部分,能记得那么多,她真的很尽力了,你们看,她快要消散了”不至真人这时,终于睁开眼睛缓缓道。
众人这才发现,那影娘周围的雾气越来越重,她的身体也越来越透明,为了提取前世的回忆,摆脱控制保有自我,她在与簪子主人的对抗中,已经消耗了大多的能量。
不至真人站了起来,看着跪在地上的影娘问道“为了保住记忆,值得吗?”
“我只是,想遵从自己的选择,这是最后的自由了。”说完她竟莞尔一笑。
“好好好,你倒是个明白人!”不至真人笑着,手指捏成诀,口中念念有词,拿起座位面前那杯放凉的茶水,径直泼向了铜镜和玉簪。
但见那玉簪和铜镜瞬间就把茶水吸食物干净,影娘一声惊呼,而后周身的雾气散去,那阴郁之气也随之散去,不至道人把她扶了起来。
影娘盈盈而立,身形已在随风消散,她感激地看着不至道人,哀哀眼波在烛光明媚的摇曳下似有泪水轻涌。
“去去去!去往地府孽镜台,照见诸事因果,而后自有你的六道轮回”,真人说罢,影娘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那是铜镜最后一次映出此簪中之人的身影。
风吹过,庭院中的一株菩提树影摩挲沙沙作响,恍若漫天漫地都是菩提叶在交谈的声音,如梦似幻。
“这下可好,凶手没了。”封知意摊手道。
“有和没的结果不都一样吗?节度使都死了,该你去的还是得你去”,程一砚如是答道。
“。。。。。。。”封知意无法反驳,而后眼睛嘀溜一转道:“师父啊,不如你跟我去古象国吧,你和我一起同乘轿,我再叫我爹娘给行止观捐一千两,你看如何?”
不至真人叹了口气,开始装聋作哑,看着理直气壮地打量着自己的封知意,凄惶悲壮地觉得让自己遇见这些性格歪七扭八,行事鸡零狗碎的徒弟,还不如多受几次大雷劫。
于是他非常潇洒地转了身,脚尖一掂,起身飞走了,仿佛在决绝地告诉封知意——你在痴心妄想什么呢!
“你师父,哪去了?”梁行云饶有兴趣得问道。
“肯定在后院的哪张叶芭蕉上躺着了。师父!你不能说不管就不管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啊!”
说着封知意又要向后院跑去,他觉得,以他师父溺爱徒弟的程度,是不会看着自己以身犯险的,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然而——
“噢,这就是你说的你师父平日里对你很溺爱?”
当三人再次来到后院,程一砚看着此时守着院门的两条,露出尖牙弓着背,冲着他们仨人发出低吼警告的大黑狗,似笑非笑地问封知意。
“嗯。。。。。。算了,我看我们还是走吧,这是平日里我们上山采药时,走在我们前边负责开路的狗,野外丛林多蛇,一般来说他们走在前头可以起到打草惊蛇的作用,但是总会有一些气性大的蛇不但不会逃走,还会主动攻击,这两只狗非但不惧毒蛇与蛇毒,还能捕蛇,蛇毒对它们来说是无效的,但也因此,它们的尖牙上遍布各种蛇毒。”
“所以,你们道观之所以没有完全破败,全靠当值的道长下山贩卖稀贵的药材支撑着?”梁行云啧啧称奇。
“走罢”
封知意灰头土脸地摊摊手走了几步,忽又转身向后院跪下磕了三个响头,“此去古象国山高路远,也不知何时才能再回山门拜见了。”
刚起身,就觉得有什么东西破空而来,径直砸向他,于是他翻了个身,伸手一接,是一把剑,剑未开刃,剑鞘无任何花纹,剑首就连个最普通的剑穗都没有,唯一的优点在于,剑没有生锈,看起来非常新。
“师父,这,能拿来干啥,吓唬对手吗?趁对方看到我的剑哈哈大笑的时候趁机跑开?”封知意见此又来了精神,趾高气昂地喊道。
“知意啊,你可真对的起为师的教导啊!”不至真人欲哭无泪的声音传来。
下一秒,一个小布袋精准无比地砸中了封知意的眉心,而后落在地上,只惊起了一圈薄薄的尘埃,但封知意的眉心却是结结实实被打红了一片。
封知意捂着额头,打开布袋,里面是三张雷符、三张水符、三张风符和三张。。。不知名的黄符。
“拿着吧,你若需要动用符咒的力量,只需用内力注入剑中,以剑控符,毕竟师徒一场。”
“师父,不要说得我像是有去无回一样,再说了符咒也只有十二张,还有三张我也不知道做什么用啊!”
“我的好徒弟,原本你是从不需要这些外物的,但是谁让你眼明心瞎始终参不破什么叫‘心法’,你倒是去问问,历代大能有谁像你,入道入了一半就连夜收拾东西下山回家了,再加上平日里一叫你用工,你就开始嗷嗷叫唤,这会头晕那会拉肚时不时还腿抽筋,倒在地上哼哼唧唧仿佛喝了雄黄酒快要现身的白素贞,闹着要休息的时候倒是上蹿下跳,中气十足。”
封知意一摆手:“我那是怕累坏了师父你呀”
“知意啊,你真是孝顺师父啊!罢了,那另外三张到了时候,你自然知道是什么符,以及如何使用。”再加上一句:“为师希望你下次来的时候,能将剑完璧归赵,毕竟我们行止观只有这一把铁剑,其余师兄可还用着木剑呢。。。”
就在此嘱咐声中,梁行云、程一砚已然苦笑着摇着头走远,只余此师徒二人在那掰扯,明日就是离开南梁的时候了。。。。。。
【毕竟不知此行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此道人,与梁行云见过的那些或仙风道骨或精明算计,亦或冷漠高傲的道士不同,长身玉立,眼睛清澈明朗,面目清逸,眼前的人说是道长不如说是一位饱读诗书的文雅书生更准确。
“这便是我师父,不至真人。”
然而,皮相终归只是皮相。
下一秒,这位道长便搓着手,用娓娓道来的轻缓语气对着程一砚和梁行云道:“咿呀!一看面向就知道两位天生不凡,腰缠万贯呐,想必家里定然是金玉满堂,富丽堂皇!小观可问事占卜,解疑答惑,也承接各类法事,不知两位。。。。。。”
梁行云觉得自己应该是被鬼迷日眼了,若不是有封知意在,遇到这种神棍他从来都是一拳。
而程一砚半掩着面,一副生人莫近的样子,他突然明白了,那殷家道医为何胆小怕事却又见钱眼开的性子是如何来的了。
那天在王爷府血案现场,殷拂看见李总兵伤成那样好似被吓得腿都软了,当即表示她医不了,她什么也没看到,但是当张学傅从怀里摸出两块小金砖后,殷拂立即麻利地给李总兵上了药。
“问事,不知一对龙凤玉佩够不够买道长一个时辰”程一砚思维片刻后笑道。
“不胜荣幸,只望阁下不嫌老拙愚见,烦请移步偏殿说话”那道长拱手回道,而后抬眼看了看封知意,封知意会意,领着人就往偏殿走。
月亮又沉了几分,微风拂过道观,殿前许愿树的飘带摇摇曳曳,恍若一棵大树生出千万触手,拼命捕食名为执念的肴馔。不知今日上山,是依旧晨雾弥漫还是能迎来破晓时分。
偏殿之上,在收了那对龙凤玉佩后,不至真人又恢复了一副高人的模样,“这么说,是多出来三样而不是一样东西,一面铜镜,一枚玉簪,一个人,独人不见?”
封知意拼命点头,对于师父这种变脸比翻书还快的节奏他早就习以为常,此刻关心的只有事实真相。
不至真人静静看着手边这杯冒着白烟,里头正叶仰水翻的茶水,思索着,直到叶尖自然沉置下去,茶水清透起来,金黄的茶汤映出不至真人的脸,他才缓缓答道“甚是有趣”。
“不知诸位可否听说过影娘?”不至真人燃起一炉沉香一边问道。
封知意和梁行云听罢面面相觑,而后摇摇头,只有程一砚似有所悟。
“那也只是一个统称,说的是那被困在簪中魂魄的叫法,玉簪本是女子之物,女子多在镜前插簪,簪中魂魄面见自己便能化形,所以叫影娘”不至真人说着,拿起簪子置于手中,另一只手拿铜镜,先照了照自己,又照向身后的墙壁,最后对着坐在对面的封知意和梁行云眯起眼睛笑道:
“瞧,这不就是多出来那一人?”
封知意和梁行云均是不解,又开始大眼瞪小眼,而程一砚突然一把将封知意往旁边一扯,封知意余光一瞥这才看到,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身后竟然站着一个“人”!
心惊不已,封知意缓过神来发觉,冷汗已经下来了,而梁行云也已是抢过一步,挡在了其身前。
封知意很少会被吓到,但事出突然,眼前这位女子,一身月白的罗裙,梳着随云髻,插着两枝翠玉发簪,身姿纤弱,皮肤煞白,配上一双湿漉漉的如小鹿般的眼睛更衬得越发楚楚可怜,衣角被漏进殿内的轻风吹得翩然翻起,其身形竟也被带着微微一晃——
——如果,她此时没有双手紧紧撰着一把鲜血早已凝固的匕首,刀尖正对封知意的话,封知意不会被吓得那么惨。这一刀若刺下来,他自诩是躲不过的,就连身边的梁行云现在阻挡也已来不及。。。。。。
遍寻不着的凶器和消失的凶手,出现了。
“我明白了,是沉香!”
惊异中,封知意突然醒悟叫道,“那天我在簪子上闻到的气味是沉香!”
原来是,那日血案探查,他们将簪子和铜镜来回比对,看着扇子玉人化白骨,知道这簪子有古怪,却忽略了当晚宴会中已经燃尽的沉香。这玉簪显然是吸足了沉香香味后,方可于铜镜前现形!
“咣当”那女子突然松了刀刃,整个人摇摇欲坠地慌忙朝不至真人跪了下来,好似被劲风扑打过的嫩柳,怯弱无依。
磕了几个头后,她仰起头来,一双含泪的大眼睛泪光闪烁,“救救我,杀人并非我本意”影娘一说话,声音似沙沙的刀片划在光亮的墙壁上,唇齿间透出彻骨的森冷。
封知意和梁行云看着这一幕,两人不禁打了个冷颤。
“噢?”这时程一砚那无悲无喜的声音传来。只见他轻轻吹着热气,头也不抬,从容不迫地品着茶,不愧是遇惯了奇异事件的封家主理,显然是知道这影娘现在做不出对他们不利的事情来。
影娘循声总算发觉了坐在封知意身旁的程一砚,却不知为何,因此一声,好似野猫突然发毛的样子,倏地收起那我见犹怜的姿态,目光贪婪地巡在程一砚身上,那气氛如要噬人一般阴郁。
此画面就如唱戏般跌宕起伏,封知意和梁行云又看得且惊且愕的,不知该作何反应。
“你知道我们要的是什么。”程一砚直接将这二人的反应无视,淡淡道。
影娘听罢咬了咬下嘴唇,眼睛骤然通红,身体紧绷的弦突然断开一般,放松了下来,头低低埋了下去,看起来似乎浮在一团朦朦的雾气之中。
“——真相”
“时间太久了,我自己都忘记自己叫什么了,我只知道我还在世为人的时候,算是个覆上之女,大约十四岁那年吧,我倚在窗边看杂书,不小心睡着了,睡梦中原本至于手中把玩的,娘亲遗留下的一只翠玉白响铃簪,不知何时滑落窗台外。
而后那簪子碰巧被邻居家少年书生捡了去。那书生因着家境贫寒,时常到我家做些写书信的活计。如此也算是青梅竹马罢,别人都这么说。
在未经世事的少女眼里这少年郎也算是一起长大,又拾金不昧归还了娘亲的遗物,我自是对他生了一点情愫,却不料这点情愫反而害了自己。当时也没曾想他就这样进入闺阁之地,是否合乎情理。。。
在我十五岁那年,行及笄礼的时候,我不慎喝下了毒酒,在簪子刚刚挽好我头发的瞬间,吐血身亡。谁下的毒?那不重要了,我也不想追究,也不想深究了,一大家子人,谁没有相互亏欠过呢,这是数不清的烂账,解脱了好,命来了,躲得掉吗?
当我离开躯体,浮在空中望着那些形色各异的人时,我也只是对着他们轻叹了一声,直到那时我也从未心生怨恨。
可是,他来了。
那少年郎信誓旦旦地称,‘我们’是青梅竹马自是情投意合,早已私定终身,全然不顾我的名声,我全家的名声,上来就抢过我的尸身抱头痛哭。
一个死人,活人怎么编排都可以,毕竟,死无对证。
不知是否那日他来还簪子时,我又羞又恼地低下头应下他那句甜言蜜语,‘青梅竹马’,别人都这么说,姨娘经常和父亲这么说,庶妹也这么说,幼弟也学着那么说,连下人也经常这么说。那,就算是了罢。
但情投意合我却不知从何说来,但他就这么觉得了,然后也就那么信誓旦旦地去闹了。闹剧的最后还算父亲全了我最后的体面,葬在了家族的地,无凭无据,对于我们这样的人家自是不认,但传出去总归有损名声的。
坏就坏在,那书生在与家仆抢夺尸体之际,偷偷把我那只簪子藏在了袖中,带回了家。当时也不知道请了什么人来,将他认为的他与我‘情投意合’的故事编的缠绵悱恻,而后那人笃定我与书生情缘未了,从怀中取出一铜镜,施法强行抽我一缕魂锁于铜镜中,剩下的则锁于玉簪之中,世世代代,永不入轮回。
不幸中的万幸便是那人施完法术便匆匆离开,那书生日日唤我来相会,我也还能藏身于簪中,并不现身,那是我还有得选择。后来书生整日长吁短叹,不吃不喝了一阵,渐渐断定是那神棍诓他,于是他便把簪子和铜镜一起变卖了。
我就这么随着簪子辗转人世,斗转星移间,见证了许多情爱故事,于是我才明白,我与那书生是情投意合的青梅竹马之说,都只是,他和一干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于是我开始想寻求解脱,想入轮回,我想我总能等到的。但是,他,又出现了,他已然不知转了几世,今世不做书生了,做了一个大官,但脸还是那张脸。我认出了他,他并未认出我,只是他能看出簪子和铜镜里藏了魂魄。
这一世他有些法术在身,见唤我不出,于是用黄符阵将我困住,在阵中施以雷刑,逼我现身,我魂魄本就不全,自是承受不住,现了身。
于是他要我为他做一件事,帮他杀掉一个人,他会设局让那个人买了玉簪,反正我也能做到不留痕迹地杀人。事成之后他自会想办法拿回铜镜和玉簪,放我自由。对此,我没法不答应。
他说:“你若不答应,我也不会再对你施雷刑,毕竟你是个长得娇弱的小娘子,我那里舍得,我只是会日日把你困在这黄符阵中,你也知道,像你这种魂魄不全的,困在阵中久了,你的记忆会逐渐被抹去,到那时,我再以你主人的身份命你为我整日做事,岂不更好,路都摆在你面前了,自己选择。。。。。。”
事到如今,我终于,没得选了。
所以,求求你们,救救我,我愿意去地狱赎罪,我真的不愿再被困住了。”影娘言毕又快速磕了几个响头。
“说重点!那人叫什么?长什么样?”梁行云急道。
那影娘思索了一会,绝望地摇了摇头。
“你在耍我们?”封知意跳了出来怒道。
“不,不,我没有,我。。。。。。”
“她是真的不知道,她的记忆被抽出了一部分,能记得那么多,她真的很尽力了,你们看,她快要消散了”不至真人这时,终于睁开眼睛缓缓道。
众人这才发现,那影娘周围的雾气越来越重,她的身体也越来越透明,为了提取前世的回忆,摆脱控制保有自我,她在与簪子主人的对抗中,已经消耗了大多的能量。
不至真人站了起来,看着跪在地上的影娘问道“为了保住记忆,值得吗?”
“我只是,想遵从自己的选择,这是最后的自由了。”说完她竟莞尔一笑。
“好好好,你倒是个明白人!”不至真人笑着,手指捏成诀,口中念念有词,拿起座位面前那杯放凉的茶水,径直泼向了铜镜和玉簪。
但见那玉簪和铜镜瞬间就把茶水吸食物干净,影娘一声惊呼,而后周身的雾气散去,那阴郁之气也随之散去,不至道人把她扶了起来。
影娘盈盈而立,身形已在随风消散,她感激地看着不至道人,哀哀眼波在烛光明媚的摇曳下似有泪水轻涌。
“去去去!去往地府孽镜台,照见诸事因果,而后自有你的六道轮回”,真人说罢,影娘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那是铜镜最后一次映出此簪中之人的身影。
风吹过,庭院中的一株菩提树影摩挲沙沙作响,恍若漫天漫地都是菩提叶在交谈的声音,如梦似幻。
“这下可好,凶手没了。”封知意摊手道。
“有和没的结果不都一样吗?节度使都死了,该你去的还是得你去”,程一砚如是答道。
“。。。。。。。”封知意无法反驳,而后眼睛嘀溜一转道:“师父啊,不如你跟我去古象国吧,你和我一起同乘轿,我再叫我爹娘给行止观捐一千两,你看如何?”
不至真人叹了口气,开始装聋作哑,看着理直气壮地打量着自己的封知意,凄惶悲壮地觉得让自己遇见这些性格歪七扭八,行事鸡零狗碎的徒弟,还不如多受几次大雷劫。
于是他非常潇洒地转了身,脚尖一掂,起身飞走了,仿佛在决绝地告诉封知意——你在痴心妄想什么呢!
“你师父,哪去了?”梁行云饶有兴趣得问道。
“肯定在后院的哪张叶芭蕉上躺着了。师父!你不能说不管就不管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啊!”
说着封知意又要向后院跑去,他觉得,以他师父溺爱徒弟的程度,是不会看着自己以身犯险的,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然而——
“噢,这就是你说的你师父平日里对你很溺爱?”
当三人再次来到后院,程一砚看着此时守着院门的两条,露出尖牙弓着背,冲着他们仨人发出低吼警告的大黑狗,似笑非笑地问封知意。
“嗯。。。。。。算了,我看我们还是走吧,这是平日里我们上山采药时,走在我们前边负责开路的狗,野外丛林多蛇,一般来说他们走在前头可以起到打草惊蛇的作用,但是总会有一些气性大的蛇不但不会逃走,还会主动攻击,这两只狗非但不惧毒蛇与蛇毒,还能捕蛇,蛇毒对它们来说是无效的,但也因此,它们的尖牙上遍布各种蛇毒。”
“所以,你们道观之所以没有完全破败,全靠当值的道长下山贩卖稀贵的药材支撑着?”梁行云啧啧称奇。
“走罢”
封知意灰头土脸地摊摊手走了几步,忽又转身向后院跪下磕了三个响头,“此去古象国山高路远,也不知何时才能再回山门拜见了。”
刚起身,就觉得有什么东西破空而来,径直砸向他,于是他翻了个身,伸手一接,是一把剑,剑未开刃,剑鞘无任何花纹,剑首就连个最普通的剑穗都没有,唯一的优点在于,剑没有生锈,看起来非常新。
“师父,这,能拿来干啥,吓唬对手吗?趁对方看到我的剑哈哈大笑的时候趁机跑开?”封知意见此又来了精神,趾高气昂地喊道。
“知意啊,你可真对的起为师的教导啊!”不至真人欲哭无泪的声音传来。
下一秒,一个小布袋精准无比地砸中了封知意的眉心,而后落在地上,只惊起了一圈薄薄的尘埃,但封知意的眉心却是结结实实被打红了一片。
封知意捂着额头,打开布袋,里面是三张雷符、三张水符、三张风符和三张。。。不知名的黄符。
“拿着吧,你若需要动用符咒的力量,只需用内力注入剑中,以剑控符,毕竟师徒一场。”
“师父,不要说得我像是有去无回一样,再说了符咒也只有十二张,还有三张我也不知道做什么用啊!”
“我的好徒弟,原本你是从不需要这些外物的,但是谁让你眼明心瞎始终参不破什么叫‘心法’,你倒是去问问,历代大能有谁像你,入道入了一半就连夜收拾东西下山回家了,再加上平日里一叫你用工,你就开始嗷嗷叫唤,这会头晕那会拉肚时不时还腿抽筋,倒在地上哼哼唧唧仿佛喝了雄黄酒快要现身的白素贞,闹着要休息的时候倒是上蹿下跳,中气十足。”
封知意一摆手:“我那是怕累坏了师父你呀”
“知意啊,你真是孝顺师父啊!罢了,那另外三张到了时候,你自然知道是什么符,以及如何使用。”再加上一句:“为师希望你下次来的时候,能将剑完璧归赵,毕竟我们行止观只有这一把铁剑,其余师兄可还用着木剑呢。。。”
就在此嘱咐声中,梁行云、程一砚已然苦笑着摇着头走远,只余此师徒二人在那掰扯,明日就是离开南梁的时候了。。。。。。
【毕竟不知此行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