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仿佛在一呼一吸之间就没了,转眼就到了农历五月十四。
出使古象国的一行人,浩浩荡荡地从王爷府出发了,那封知意坐在马车上,想到这一路怕是要风餐露宿就叫苦不迭。
这一行人除了李总兵带的中央军,梁行云因为守孝戍边的重任不得离开,亲自挑选了一队强兵由程一砚领着保护封知意周全。
程一砚看着封知意一脸风萧萧兮仿若去赴死的模样,知道这便宜道士娇生惯养的脾气和懒病又准备开始兴风作浪了,在那哼哼唧唧辗转反侧的,此时只要他装聋作哑,不理会封知意的各种唧唧歪歪,不惯着他,自然就消停了。
细想起来,盛令仪送封知意上鹤鸣山学艺,断断续续已有七年光景,只不过,当初封家和王爷府都送了仆从跟着一同上山供门派驱使,不至真人也乐得沾光,所以入道修行对于封知意来说,实际跟在家里当少爷没多大区别。
这人跟人的命还真是不一样。
封知意懵懵懂懂却有些鬼才,成日里无所事事,要不就摆弄花圃要不就在藏书楼里网罗奇书,各种想法天马行空,心性其实很天真。不过,程一砚喜欢这份天真的心性,这是他在于这个世上,唯一的一个纯净之地了罢。
想起封知意为何入道的旧事,程一砚突然觉得有些模糊不安,这种不安,自那旧事起就总会时不时出现,他是恐怕有一天会失去这个让他心安的纯净之地,那些深埋在内心深处的愤怒和仇恨,以及某种潜藏着的力量,将会再度失控。
于是,他侧头看了看那闹腾过后认命睡着的封知意,细细打量起来,再三确认眼前人并非虚幻之后,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封知意十二岁的时候本来在家当少爷当得好好的,那时正值燃灯节,封知意新得了一盆君子兰,茂盛葱郁,捧着来了程一砚的房间,又着人请了梁行云过来,三人在一处赏兰花说话。
那日天空阴沉沉的,似要坠下来,大清早便不见日头。过了晌午,三人用饭时感觉灰云压得更重了,再加上秋老虎将至,吹来的风活将人闷出一身汗,越发透不过气来。
到了晚上,因着燃灯节有庙会的缘故,他们三人一齐出了门去观灯,街上花灯各异,竟照得如白昼一般,不知为何,程一砚和梁行云看着人山人海竟晃了神,不过一瞬的功夫,那走在他们两人中间的封知意竟然被人劫走了!
那大街上人潮汹涌,挤得水泄不通的,就连跟在身后保护的家仆一时也说不清人是怎么没的。
在自家地盘上遭劫!?
当时封家上下和梁家王爷府乱作一团,连夜搜遍全城,可全无踪迹。大白天里街上都是官兵,按理说家家户户每人每畜,皆在案有册,一个一个查下去应该不难,但就是寻不见人。
程一砚想不起来自己那时到底在做什么了,只记得自己是日日在兵马司中忙活,更深灯灭之时,会去封知意消失的地方,一路拿着一支灯笼点灯,一路点到封家门口,他不敢回封家,也从来不敢去想封家此时会是什么情形。
过了三日,封知意终于被他那未来的师父,从一个破庙里救了出来。彼时,那衣衫褴褛满眼疲态的不至真人,牵着封知意的小手一路打听着,总算是送回了封家。封知意刚回到家时,恍若被抽了魂,痴痴呆呆的,眼睛里半点光彩都没有,问什么也不会答,每天就坐在床上流口水发呆。
盛令仪瞧见封知意这副模样,心痛不已,回想封知意的哥哥就是这样死的不明不白,她不想再失去这个儿子了。立即下令寻人,找到送封知意回来的道长,想问清楚到底发生了何事,只是那天那道长把封知意送来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好在,封知意到家休养一段时间后竟慢慢好了起来,看见盛令仪会笑了,盛令仪眼眶一热,立即把封知意抱在了怀里,怀里的封知意吃力地说着:“娘……..亲……补….压……裤………”
娘亲不要哭。
往后更是能渐渐认得程一砚和梁行云了,一般梁行云来看他的时候,封知意总是拉着梁行云的衣角不撒手,也不说话,梁行云倒也随他去。梁行云不在的时候他是出于本能地跟着程一砚的,走哪跟哪,偶然能开口说些咿咿呀呀的,但总是说不清楚。
众人见他这样只当他是吓坏了,再过些时日总能好全的。果不其然,一年以后,封知意的眼睛恢复了清明,许多事情也记起来了,又开始会对着人笑了。
于是当天夜里封家热闹了一场,本以为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却不料当夜月上高楼的时候,封知意吐出了一口黑血,又几乎昏死了过去。
程一砚抱着怀里的封知意惊觉他实在烧得滚烫,于是赶紧把封知意抱到房间里安顿好,亲自跑去请大夫。
那段日子封知意也有断断续续的记忆,他只记得自己总会因胸口的剧痛强行张开眼睛,然后不住吐血,每次睁眼看到的大夫一次比一次头发花白,开的药一次比一次苦,常常是喝一碗混着黑血吐出来半碗,到最后哪怕疼的死去活来眼睛也已经睁不开了,只能感受到来把脉的医者双手有些颤抖,声音已经沙哑地不成样子了。
“何苦来哉!古人不是说了: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这一生承蒙家族庇佑,也算是金银窝里养大的,有端庄大气明事理的娘亲,又有行事为人如松柏般高节清风的父亲,还有程一砚和梁行云,这辈子也算回本了!”彼时封知意在心里摇了摇头叹道。
忽听见空中隐隐有脆铃声,念了一句:“病沉堪忧,非石药无医,乃魂不全也”,盛令仪听了赶忙让程一砚出去寻人,来人却是多日遍寻不见的不至真人。
不至真人看了一眼病入膏肓的封知意,笑道:“如此境况下竟能堪破死生,犹有一线生机,可救!”
说罢,便让下人采一片此时能晒到阳光的芭蕉大叶,覆于封知意身上,手捏指诀,念起咒语,而后又使出剑指凭空一斩,顷刻间大颗大颗雨点就砸了下来,而后又自顾自说了些疯话,起身便要告辞。
盛令仪这回忙命人备茶,把不至真人请入里间,问了好些话,最后让人包了两块金,递给不至真人,目送人走后,才扶着额头坐下了,彻底放松了。
封知意果然一日好似一日的,渐渐醒来,又过了一年,能冲人颐指气使了,大家才认定封知意是真的全好了,但也不知道当日那老奸巨猾的不至真人到底和盛令仪说了什么,只知道封知意能下地打闹上演狗撵兔子时,盛令仪就要他上山拜师入道了。
如今看着封知意渐渐长开的少年模样,也不得感叹一句:人世光阴如此迅速,顷刻之间暮来朝去,四序迁流。
回到眼前,当封知意一行人抵达盘蛇山脉的时候,整个队伍停了下来,这时候离天亮还早,虽说是夏日可如今四周皆是连绵起伏的山谷,夜里雾气浓稠,正是最冷的时候。树叶哗哗作响一股森冷的风便生生刮过四肢百骸。
“先原地歇着罢,大家靠近些,不要散得太开,等天亮了再去探听消息罢,什么都看不见的山里是不会见得有多太平的。”
程一砚的声音不大,但是却很有分量,目前这队伍里是接任节度使的封知意官职最大,又有圣旨在,是以李总兵也唯有听从,是以所有人都停了下来,原地休整。。。。。。
天色沉沉,又是临夏之际,一场瓢泼大雨说下就下,带着凉意的水汽很快就渗透了四围。
封知意在车里正睡着,忽听见车帘被掀起的声音,一阵冷风灌了进来,迷迷糊糊半睁了眼睛,程一砚浑身是血地窜了进来,面如白纸!?
封知意骤然惊醒,只见程一砚靠着车壁正入定安神,听到封知意的动静便睁开了眼睛看向了他,窗外树影绰绰,雨点劈里啪啦得响个不停,竟隐隐透出莫名的诡异。
封知意刚呼了口气,大雨竟然戛然而止,这种感觉非常诡异,是很突兀的就停掉了,四周再也听不到任何的雨滴声,非常的干净利落,这一瞬间的转变,就如同扯断一根风筝线一样的利索迅速。
这种类似的情况,封知意经历了不懂多少次了,“莫非又是入了梦中?”
小心翼翼地掀起车帘一角,封知意往外望去只见星斗漫天,明月皎皎,远处偶有一两声蛙鸣幽幽传来,更衬得这地方蹊跷怪诞。
疑惑间,又听得有细微的流苏晃动的声响,程一砚立刻警觉起来,拉回封知意捏着帘子一角的手,示意封知意用神识去探。
而后袖子轻轻往外一甩,数把蝴蝶刀顺势飞出,刀身飞过士兵们点燃的烛台,精准地削掉了泛着莹莹幽光的烛芯,一众摇曳不定的烛火就这么被熄灭了。
这一扯的力道着实清晰,封知意于是闭眼缠上一根真叫惨不忍睹的绸带,神识探出车外,稠重的浓光淡影中,只见山脚下似乎有位祭司,身披一轮朦胧的淡月银光,环绕着山体,一手拿着一面旗子,一手捧着些许松柏枝,低声吟唱着什么,像是在祈福。
细细看去,才惊觉这祭司的服饰,似是各类图腾元素东拼西凑缝合的结果,但要说他这一身是其余服饰的源头亦可说得通。
借着一轮弯月的光晕,这祭司上身着一件绛紫色的法衣,紫色,在道门里是尊贵的颜色,绛紫色又是所有紫调中看起来最贵气的颜色,毕竟这种紫色是红和蓝两个极浓的颜色混合而成,一般不是高功法师是万万不能穿紫色法衣的——如果不怕遭天谴现世报的话。
但是封知意也不确定这是不是法衣,因为衣服的形制可以说是一模一样:对襟,长及小腿,其制两袖宽大垂地,双臂展开时,两袖和衣身合成四角形,但是图案却是大有不同,在道门的法衣上都会有金丝银线绣的各种吉祥图案,比如什么郁罗萧台、日月星辰、八卦、宝塔、龙凤、仙鹤、麒麟等等。
但是这位祭司法衣上的图案却是让封知意大跌眼镜,只见衣服上用金线绣着:螃蟹、雕鸮、海东青。
后面两只猛禽封知意勉强还能理解和接受,而螃蟹就。。。。。。
祭司的头上带着类似冕旒的礼冠,顶上有长形冕板,据他所知这是被称为“延”的上古礼冠。
若是冕旒,那么延的前后檐,则垂有若干串珠玉,都以彩线穿组,叫”旒“这玩意看上去特别像顶了一面“珠帘”。
但是这祭司戴的礼冠,有延,但是只有前延,并无后延,且前延并不是用珠玉,而是依次由绿松石、红玛瑙、红珊瑚组成,材质中间用田黄珠作以间隔,末端以坠苗银叶,共有十三旒。
这十三旒很好地遮住了祭司的大半张脸,只余一个嘴巴,很难看清其面部表情。
刚刚封知意听到的类似流苏撞击声,就是这位祭司踏在山脚下特定石板上,头上礼冠因此而轻晃的声音,泠泠轻响。
借着神识,封知意看祭司走得远了,独自步上了眼前的高山,才觉四周的诡异感消失殆尽,正准备收神回去,转头余光一瞟,却发现有一个人形暗影,不知道什么时候,竟悄无声息地站到了自己身旁。
封知意内心没由来地兀自升起一股恐惧和敬畏之心,夜晚的凉风一吹,封知意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出了一身冷汗。
巨大的压迫感瞬间袭来,封知意忽觉心口被什么东西重重打了一拳,口中血腥味迅速蔓延开,但他却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咬着牙生生受下。
眼前的黑影越发朦朦胧胧起来,但也有没有什么大的动作,仿佛在跟封知意对峙。
足足一盏茶的功夫过后,暗影竟然摇晃起来,起初只是轻微地抖一下,而后拿出了一根类似弓弦的东西,没有实质的手连同弓弦一齐抚上了封知意的脖子。。。。。。
封知意觉得脖子冰凉刺骨,顿时打了个寒颤,就开始不管不顾地挣扎起来,胡乱摸索着,突然手边摸到了什么东西,看也没看就向那暗影用尽全力掷去。
“叮铃铃铃铃。。。。。。”一个三清铃在地上轱辘轱辘地滚了一阵,封知意在黑暗中猛地睁开了眼睛,身上冷汗涔涔,窗外风雨大作,但亦有几处泛着点点黄光,李总兵与人交谈的声音渐渐传了进来,他终于意识到,方才真的是个梦境!
在外面的程一砚听到动静,手持蜡烛慌乱地冲了进来,“怎么?”
封知意虽还有些惊魂未定,看看到程一砚的一刻却松了一口气,整个人都松弛了下来。
“应该是梦魇了。”
看着围在马车边竖起的数只耳朵尽数散去后,封知意一把拽住正在收拾狼藉的程一砚,贴到他耳边低声说道:“此地有古怪,万事当心。”
封知意知道程一砚非常靠谱,于是这回靠着他的肩膀安心睡到了天光大亮时,才刚悠悠醒转。
刚睡醒就得知队伍在这山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迷了路,原本是打算由交趾国入山,走山脊去往古象国,现在竟误入了高山族的地盘!
封知意轻轻皱起眉来,这一族人颇为神秘,传说也曾为南疆诸国中的大国,现今却只住在深山的高处,常常神出鬼没的,而且从路上四处穿刺着人类头骨的木桩来看,高山族还保留着原始的食人习俗。
“果然年轻人带队就是不成!”李总兵不满地哼了一句。
封知意懒得和他计较,倒不是他有多么的宽宏大量,而是早年间封知意就常听附近几个村落流传,这高山族的聚居地一旦踏进,基本上是有去无回,消失得毫无波澜,当地人都当这里是禁地,一直都是心照不宣地远离这块地盘。
封知意扫了一眼周围,发现队伍此时正处在四座大山的包围之中,且四面都不见路,他们像是被困死在山谷中了。
“引君入瓮然后来个瓮中捉鳖?”
封知意估摸着,掐着指诀,抬头望了一眼太阳的位置,然后嘟囔道:“方向是对的。。。这应该是奇门遁甲的某种阵法。。。。。。”而后他看着程一砚指了指天。
程一砚忽就带着封知意凌空而起,吓得李总兵以为他们两个要逃跑,好在程一砚他们在越上山顶后就停了下来,也不知道在上面说了些什么。
不一会程一砚又带着封知意俯身飞了下来。封知意心情大好伸了个懒腰,自顾自走到大山边,看着一块还算白净的岩石,用掌心覆了上去,闭上眼睛,不漏一处的仔细摩挲着。
众人均是不解,特别是那李总兵,开口向程一砚,打趣道:“封公子真是好兴致啊!他这又是犯的什么病?还是说他喜欢当瞎子,盲人摸山?”
程一砚浅浅笑着,并不回话。
这时封知意摸遍了这块岩石,终于似乎发现了什么,连连点头,于是他睁开眼看了程一砚一眼,见程一砚没有要动弹的意思,又认命地挪开了。
但见他深吸一口,一副大义凛然的扯了扯自己的袖子,擦去一处石面上的苔藓,比划了几下,然后在对准某个地方,使出剑指用力按了下去!
【毕竟不知封知意这一指灵不灵,且听下回分解】
出使古象国的一行人,浩浩荡荡地从王爷府出发了,那封知意坐在马车上,想到这一路怕是要风餐露宿就叫苦不迭。
这一行人除了李总兵带的中央军,梁行云因为守孝戍边的重任不得离开,亲自挑选了一队强兵由程一砚领着保护封知意周全。
程一砚看着封知意一脸风萧萧兮仿若去赴死的模样,知道这便宜道士娇生惯养的脾气和懒病又准备开始兴风作浪了,在那哼哼唧唧辗转反侧的,此时只要他装聋作哑,不理会封知意的各种唧唧歪歪,不惯着他,自然就消停了。
细想起来,盛令仪送封知意上鹤鸣山学艺,断断续续已有七年光景,只不过,当初封家和王爷府都送了仆从跟着一同上山供门派驱使,不至真人也乐得沾光,所以入道修行对于封知意来说,实际跟在家里当少爷没多大区别。
这人跟人的命还真是不一样。
封知意懵懵懂懂却有些鬼才,成日里无所事事,要不就摆弄花圃要不就在藏书楼里网罗奇书,各种想法天马行空,心性其实很天真。不过,程一砚喜欢这份天真的心性,这是他在于这个世上,唯一的一个纯净之地了罢。
想起封知意为何入道的旧事,程一砚突然觉得有些模糊不安,这种不安,自那旧事起就总会时不时出现,他是恐怕有一天会失去这个让他心安的纯净之地,那些深埋在内心深处的愤怒和仇恨,以及某种潜藏着的力量,将会再度失控。
于是,他侧头看了看那闹腾过后认命睡着的封知意,细细打量起来,再三确认眼前人并非虚幻之后,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封知意十二岁的时候本来在家当少爷当得好好的,那时正值燃灯节,封知意新得了一盆君子兰,茂盛葱郁,捧着来了程一砚的房间,又着人请了梁行云过来,三人在一处赏兰花说话。
那日天空阴沉沉的,似要坠下来,大清早便不见日头。过了晌午,三人用饭时感觉灰云压得更重了,再加上秋老虎将至,吹来的风活将人闷出一身汗,越发透不过气来。
到了晚上,因着燃灯节有庙会的缘故,他们三人一齐出了门去观灯,街上花灯各异,竟照得如白昼一般,不知为何,程一砚和梁行云看着人山人海竟晃了神,不过一瞬的功夫,那走在他们两人中间的封知意竟然被人劫走了!
那大街上人潮汹涌,挤得水泄不通的,就连跟在身后保护的家仆一时也说不清人是怎么没的。
在自家地盘上遭劫!?
当时封家上下和梁家王爷府乱作一团,连夜搜遍全城,可全无踪迹。大白天里街上都是官兵,按理说家家户户每人每畜,皆在案有册,一个一个查下去应该不难,但就是寻不见人。
程一砚想不起来自己那时到底在做什么了,只记得自己是日日在兵马司中忙活,更深灯灭之时,会去封知意消失的地方,一路拿着一支灯笼点灯,一路点到封家门口,他不敢回封家,也从来不敢去想封家此时会是什么情形。
过了三日,封知意终于被他那未来的师父,从一个破庙里救了出来。彼时,那衣衫褴褛满眼疲态的不至真人,牵着封知意的小手一路打听着,总算是送回了封家。封知意刚回到家时,恍若被抽了魂,痴痴呆呆的,眼睛里半点光彩都没有,问什么也不会答,每天就坐在床上流口水发呆。
盛令仪瞧见封知意这副模样,心痛不已,回想封知意的哥哥就是这样死的不明不白,她不想再失去这个儿子了。立即下令寻人,找到送封知意回来的道长,想问清楚到底发生了何事,只是那天那道长把封知意送来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好在,封知意到家休养一段时间后竟慢慢好了起来,看见盛令仪会笑了,盛令仪眼眶一热,立即把封知意抱在了怀里,怀里的封知意吃力地说着:“娘……..亲……补….压……裤………”
娘亲不要哭。
往后更是能渐渐认得程一砚和梁行云了,一般梁行云来看他的时候,封知意总是拉着梁行云的衣角不撒手,也不说话,梁行云倒也随他去。梁行云不在的时候他是出于本能地跟着程一砚的,走哪跟哪,偶然能开口说些咿咿呀呀的,但总是说不清楚。
众人见他这样只当他是吓坏了,再过些时日总能好全的。果不其然,一年以后,封知意的眼睛恢复了清明,许多事情也记起来了,又开始会对着人笑了。
于是当天夜里封家热闹了一场,本以为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却不料当夜月上高楼的时候,封知意吐出了一口黑血,又几乎昏死了过去。
程一砚抱着怀里的封知意惊觉他实在烧得滚烫,于是赶紧把封知意抱到房间里安顿好,亲自跑去请大夫。
那段日子封知意也有断断续续的记忆,他只记得自己总会因胸口的剧痛强行张开眼睛,然后不住吐血,每次睁眼看到的大夫一次比一次头发花白,开的药一次比一次苦,常常是喝一碗混着黑血吐出来半碗,到最后哪怕疼的死去活来眼睛也已经睁不开了,只能感受到来把脉的医者双手有些颤抖,声音已经沙哑地不成样子了。
“何苦来哉!古人不是说了: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这一生承蒙家族庇佑,也算是金银窝里养大的,有端庄大气明事理的娘亲,又有行事为人如松柏般高节清风的父亲,还有程一砚和梁行云,这辈子也算回本了!”彼时封知意在心里摇了摇头叹道。
忽听见空中隐隐有脆铃声,念了一句:“病沉堪忧,非石药无医,乃魂不全也”,盛令仪听了赶忙让程一砚出去寻人,来人却是多日遍寻不见的不至真人。
不至真人看了一眼病入膏肓的封知意,笑道:“如此境况下竟能堪破死生,犹有一线生机,可救!”
说罢,便让下人采一片此时能晒到阳光的芭蕉大叶,覆于封知意身上,手捏指诀,念起咒语,而后又使出剑指凭空一斩,顷刻间大颗大颗雨点就砸了下来,而后又自顾自说了些疯话,起身便要告辞。
盛令仪这回忙命人备茶,把不至真人请入里间,问了好些话,最后让人包了两块金,递给不至真人,目送人走后,才扶着额头坐下了,彻底放松了。
封知意果然一日好似一日的,渐渐醒来,又过了一年,能冲人颐指气使了,大家才认定封知意是真的全好了,但也不知道当日那老奸巨猾的不至真人到底和盛令仪说了什么,只知道封知意能下地打闹上演狗撵兔子时,盛令仪就要他上山拜师入道了。
如今看着封知意渐渐长开的少年模样,也不得感叹一句:人世光阴如此迅速,顷刻之间暮来朝去,四序迁流。
回到眼前,当封知意一行人抵达盘蛇山脉的时候,整个队伍停了下来,这时候离天亮还早,虽说是夏日可如今四周皆是连绵起伏的山谷,夜里雾气浓稠,正是最冷的时候。树叶哗哗作响一股森冷的风便生生刮过四肢百骸。
“先原地歇着罢,大家靠近些,不要散得太开,等天亮了再去探听消息罢,什么都看不见的山里是不会见得有多太平的。”
程一砚的声音不大,但是却很有分量,目前这队伍里是接任节度使的封知意官职最大,又有圣旨在,是以李总兵也唯有听从,是以所有人都停了下来,原地休整。。。。。。
天色沉沉,又是临夏之际,一场瓢泼大雨说下就下,带着凉意的水汽很快就渗透了四围。
封知意在车里正睡着,忽听见车帘被掀起的声音,一阵冷风灌了进来,迷迷糊糊半睁了眼睛,程一砚浑身是血地窜了进来,面如白纸!?
封知意骤然惊醒,只见程一砚靠着车壁正入定安神,听到封知意的动静便睁开了眼睛看向了他,窗外树影绰绰,雨点劈里啪啦得响个不停,竟隐隐透出莫名的诡异。
封知意刚呼了口气,大雨竟然戛然而止,这种感觉非常诡异,是很突兀的就停掉了,四周再也听不到任何的雨滴声,非常的干净利落,这一瞬间的转变,就如同扯断一根风筝线一样的利索迅速。
这种类似的情况,封知意经历了不懂多少次了,“莫非又是入了梦中?”
小心翼翼地掀起车帘一角,封知意往外望去只见星斗漫天,明月皎皎,远处偶有一两声蛙鸣幽幽传来,更衬得这地方蹊跷怪诞。
疑惑间,又听得有细微的流苏晃动的声响,程一砚立刻警觉起来,拉回封知意捏着帘子一角的手,示意封知意用神识去探。
而后袖子轻轻往外一甩,数把蝴蝶刀顺势飞出,刀身飞过士兵们点燃的烛台,精准地削掉了泛着莹莹幽光的烛芯,一众摇曳不定的烛火就这么被熄灭了。
这一扯的力道着实清晰,封知意于是闭眼缠上一根真叫惨不忍睹的绸带,神识探出车外,稠重的浓光淡影中,只见山脚下似乎有位祭司,身披一轮朦胧的淡月银光,环绕着山体,一手拿着一面旗子,一手捧着些许松柏枝,低声吟唱着什么,像是在祈福。
细细看去,才惊觉这祭司的服饰,似是各类图腾元素东拼西凑缝合的结果,但要说他这一身是其余服饰的源头亦可说得通。
借着一轮弯月的光晕,这祭司上身着一件绛紫色的法衣,紫色,在道门里是尊贵的颜色,绛紫色又是所有紫调中看起来最贵气的颜色,毕竟这种紫色是红和蓝两个极浓的颜色混合而成,一般不是高功法师是万万不能穿紫色法衣的——如果不怕遭天谴现世报的话。
但是封知意也不确定这是不是法衣,因为衣服的形制可以说是一模一样:对襟,长及小腿,其制两袖宽大垂地,双臂展开时,两袖和衣身合成四角形,但是图案却是大有不同,在道门的法衣上都会有金丝银线绣的各种吉祥图案,比如什么郁罗萧台、日月星辰、八卦、宝塔、龙凤、仙鹤、麒麟等等。
但是这位祭司法衣上的图案却是让封知意大跌眼镜,只见衣服上用金线绣着:螃蟹、雕鸮、海东青。
后面两只猛禽封知意勉强还能理解和接受,而螃蟹就。。。。。。
祭司的头上带着类似冕旒的礼冠,顶上有长形冕板,据他所知这是被称为“延”的上古礼冠。
若是冕旒,那么延的前后檐,则垂有若干串珠玉,都以彩线穿组,叫”旒“这玩意看上去特别像顶了一面“珠帘”。
但是这祭司戴的礼冠,有延,但是只有前延,并无后延,且前延并不是用珠玉,而是依次由绿松石、红玛瑙、红珊瑚组成,材质中间用田黄珠作以间隔,末端以坠苗银叶,共有十三旒。
这十三旒很好地遮住了祭司的大半张脸,只余一个嘴巴,很难看清其面部表情。
刚刚封知意听到的类似流苏撞击声,就是这位祭司踏在山脚下特定石板上,头上礼冠因此而轻晃的声音,泠泠轻响。
借着神识,封知意看祭司走得远了,独自步上了眼前的高山,才觉四周的诡异感消失殆尽,正准备收神回去,转头余光一瞟,却发现有一个人形暗影,不知道什么时候,竟悄无声息地站到了自己身旁。
封知意内心没由来地兀自升起一股恐惧和敬畏之心,夜晚的凉风一吹,封知意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出了一身冷汗。
巨大的压迫感瞬间袭来,封知意忽觉心口被什么东西重重打了一拳,口中血腥味迅速蔓延开,但他却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咬着牙生生受下。
眼前的黑影越发朦朦胧胧起来,但也有没有什么大的动作,仿佛在跟封知意对峙。
足足一盏茶的功夫过后,暗影竟然摇晃起来,起初只是轻微地抖一下,而后拿出了一根类似弓弦的东西,没有实质的手连同弓弦一齐抚上了封知意的脖子。。。。。。
封知意觉得脖子冰凉刺骨,顿时打了个寒颤,就开始不管不顾地挣扎起来,胡乱摸索着,突然手边摸到了什么东西,看也没看就向那暗影用尽全力掷去。
“叮铃铃铃铃。。。。。。”一个三清铃在地上轱辘轱辘地滚了一阵,封知意在黑暗中猛地睁开了眼睛,身上冷汗涔涔,窗外风雨大作,但亦有几处泛着点点黄光,李总兵与人交谈的声音渐渐传了进来,他终于意识到,方才真的是个梦境!
在外面的程一砚听到动静,手持蜡烛慌乱地冲了进来,“怎么?”
封知意虽还有些惊魂未定,看看到程一砚的一刻却松了一口气,整个人都松弛了下来。
“应该是梦魇了。”
看着围在马车边竖起的数只耳朵尽数散去后,封知意一把拽住正在收拾狼藉的程一砚,贴到他耳边低声说道:“此地有古怪,万事当心。”
封知意知道程一砚非常靠谱,于是这回靠着他的肩膀安心睡到了天光大亮时,才刚悠悠醒转。
刚睡醒就得知队伍在这山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迷了路,原本是打算由交趾国入山,走山脊去往古象国,现在竟误入了高山族的地盘!
封知意轻轻皱起眉来,这一族人颇为神秘,传说也曾为南疆诸国中的大国,现今却只住在深山的高处,常常神出鬼没的,而且从路上四处穿刺着人类头骨的木桩来看,高山族还保留着原始的食人习俗。
“果然年轻人带队就是不成!”李总兵不满地哼了一句。
封知意懒得和他计较,倒不是他有多么的宽宏大量,而是早年间封知意就常听附近几个村落流传,这高山族的聚居地一旦踏进,基本上是有去无回,消失得毫无波澜,当地人都当这里是禁地,一直都是心照不宣地远离这块地盘。
封知意扫了一眼周围,发现队伍此时正处在四座大山的包围之中,且四面都不见路,他们像是被困死在山谷中了。
“引君入瓮然后来个瓮中捉鳖?”
封知意估摸着,掐着指诀,抬头望了一眼太阳的位置,然后嘟囔道:“方向是对的。。。这应该是奇门遁甲的某种阵法。。。。。。”而后他看着程一砚指了指天。
程一砚忽就带着封知意凌空而起,吓得李总兵以为他们两个要逃跑,好在程一砚他们在越上山顶后就停了下来,也不知道在上面说了些什么。
不一会程一砚又带着封知意俯身飞了下来。封知意心情大好伸了个懒腰,自顾自走到大山边,看着一块还算白净的岩石,用掌心覆了上去,闭上眼睛,不漏一处的仔细摩挲着。
众人均是不解,特别是那李总兵,开口向程一砚,打趣道:“封公子真是好兴致啊!他这又是犯的什么病?还是说他喜欢当瞎子,盲人摸山?”
程一砚浅浅笑着,并不回话。
这时封知意摸遍了这块岩石,终于似乎发现了什么,连连点头,于是他睁开眼看了程一砚一眼,见程一砚没有要动弹的意思,又认命地挪开了。
但见他深吸一口,一副大义凛然的扯了扯自己的袖子,擦去一处石面上的苔藓,比划了几下,然后在对准某个地方,使出剑指用力按了下去!
【毕竟不知封知意这一指灵不灵,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