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秋宫中,元蘅等人一走,彻底瘫倒在地。
青霜扶起她,原想扶她回偏殿安寝,她却直直向徐见羞跪下,“皇后娘娘,可否准蘅儿去挽月殿向堂姐道歉?”
郭见容夸她是个好姑娘,徐见羞挥手让青霜带她去挽月殿道明缘由。
“好歹毒的一石二鸟之计。元芙,果真有手段。”
“只苦了明月和元蘅,担惊受怕好几日。”
两人秉烛夜谈至子时,青霜推门进来伺候徐见羞安寝,“娘娘,金乡县主说她害怕,想在挽月殿睡一晚。”
徐见羞:“本宫记得挽月殿就收拾出来一间房,她若去了,睡哪儿?”
青霜:“公主让县主和她一块睡。”
郭见容:“明月也是个好姑娘。”
越近中秋,宫中金桂成串的飘着香气。夜风一吹,幽香满院。
元明月和元蘅躺在床上,“堂妹,你明日要出宫吗?”
元蘅抿唇,潸然泪下,“我不敢出宫......”
"也对。你今日指认了元芙,若是出宫,她有的是法子折磨你,"元明月热心帮她想办法,“你明日去求求皇后娘娘,她心软,定会留下你。”
元蘅侧头看她,“堂姐,我可以和你住在一起吗?”
元明月受够了和人抢被子挤床的日子,随口敷衍她,“挽月殿小,长秋宫大。你想来找我,走几步就到了。”
元蘅听出她的言外之意,不再提及此事。元明月头回拒绝别人,心里过意不去,“大巫说我是灾星,我也是怕你被我连累。”
“堂姐,我不怕你连累我。”元蘅着急想起身解释,一个不小心,手腕碰到床架,她疼得龇牙咧嘴。
元明月以为她撞到手,翻身下床去点蜡烛。
谁知,一拉起她的袖子,其上密布鞭痕,纵横交错,新伤旧伤皆有。
“九皇叔打的吗?”
“嗯。父王说我乱了他的修行。”
元明月扶她躺下,元蘅今夜有诸多感慨,“娘亲为了不让父王出家,给他下药后怀上了我。父王破了色戒,恼怒娘亲坏了他的大事,等我出生后,他便......”
打骂是常事,有时还会饿肚子。
她自七岁起,每月需行两次辟谷,“我有一回实在太饿,偷偷吃了院子里的土。”
元明月心疼她,抱着她一个劲安慰。
凉风吹进来,元明月裹紧被子,沉沉睡下。
翌日天光大好,冬葭端来早膳。元明月掀开食盒一看,又是素斋,“唉,何时能吃肉啊?”窈娘路过门外,听见这句话,“公主,此话日后莫要再说。”
“嗯嗯,本宫谨记窈娘所说。”
打发走了窈娘,元明月拉元蘅坐下,“虽都是些素斋,但我吃着还好。堂妹,快坐下吃。”元蘅看着一桌子的馒头白粥,“堂姐,宫里的早膳,便是吃这些吗?”
元明月咬着馒头,“不是,这些是我爱吃的。”
元蘅拿起馒头,方咬了一口便放下了。元明月以为饭菜不合她的胃口,“你若不喜欢吃这些,我让冬葭再去御膳房找点其他吃食过来,你早膳喜欢吃什么?”
“堂姐,不是的,”元蘅急忙解释,“这几日过的提心吊胆,我只是没胃口罢了。”
“那行,你等我吃完,我陪你去找皇后娘娘求情。”
“好。谢谢堂姐。”
徐见羞昨夜安眠,今夜头风症好了不少。
早膳过后,难得有闲,她坐在院中看书。元明月带着元蘅来给她请安,“儿臣给母后请安。”
“起来吧。”
两人站在徐见羞面前不说话,元明月扯元蘅的衣衫,元蘅躲在元明月身后。一来二去,徐见羞烦了,“有事快说,本宫一会儿还要去议事。”
元蘅支支吾吾不敢说,元明月只好替她开口,“母后,元蘅出宫没地方住。重华宫大,不如留她在宫中多待些时日,等九皇叔入宫再说,您看可好?”
“挽月殿后面的浮碧殿,青霜一早已去收拾了。”
“多谢......皇后娘娘。”
元明月一高兴,便没了规矩,当下拉起元蘅的手,就跑了出去。徐见羞一抬头看她跑远,“回来!”
“母后,怎么了?”
“你学了不少规矩,还是记不住。本宫问你,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下一句是什么?”
元明月隐约觉得在何处听过,但一时忘了个干净。费力仰着头,想努力逼自己想起来。
一盏茶后,她脖子酸痛,低头看徐见羞,“母后,我忘了。”
话音刚落,徐见羞气地将手中的书扔向她,“你禁足十日,抄了三字经二十遍,竟没记住一句吗?”
元明月恍然大悟,怪不得她觉得这句话有些熟悉,原是三字经。
眼见徐见羞正在气头上,元明月唯恐又被禁足,端庄行礼后,拉着元蘅便要走。
“回来。”
徐见羞从前只觉得元明月没规矩,今日才知她还没脑子。三字经抄了不少,不到三日,竟忘了个干净,“明日起,你与元蘅一起去凤山书院。”
“母后,不用吧,”元明月尴尬拒绝,“我自个在挽月殿看书便好。”
“行。本宫再考考你,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上一句是什么?”
元明月记得这句,好似也是三字经里的。
但她抄写时,一来心烦意乱,二来记挂程九昭,压根没记住一句,“多谢母后教诲,明月明日便去凤山书院。”
“笨死了。”
走出长秋宫很远之后,徐见羞那句“笨死了”依旧萦绕在元明月耳边。她气不过,边走边给自己找补,“明知道我没看过三字经,还非要问?其他诗书,我背的可好了。”
元蘅嘴角抽动,“堂姐,皇后娘娘方才所问,实则是同一句。”
“哦,是那句?”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连着被人明里暗里骂了两次,元明月回房时,闷闷不乐。
冬葭带着元蘅去了浮碧殿,春杪抱着木盒来找她,“公主放心,窈娘姑姑去了长秋宫。”
元明月打开盒子,一件件往头上插。
珠翠步摇插了满髻,她笑着问春杪,“好看吗?”
“公主,好看是好看。就是会不会太多了些。”
“你不懂,六百两呢。”
云鬓花颜步摇晃,元明月顶着满头珠钗在房中来回走动。起初开心地合不拢嘴,后来便失了兴致,坐在榻上生气。
程九昭不喜欢她便算了,还瞧着她丑,言语间对她多有害怕。
美人计,想来对他没用,元明月决心想想旁的法子。
南朝历代的公主,要么和亲,远嫁北朝,郁郁而终;要么当父兄夺权的联姻棋子,为他们争取助力,稳固江山社稷。
目之所及,她能嫁之人寥寥无几。
莫飞声,她看他便犯恶心。大半辈子的事,她想了想,决心还是抱紧程九昭的大腿,“北境城挨着北朝。我若嫁过去,没准还能溜去找娘亲,美哉美哉。”
“他既不看脸,我攻心便是。”
“反正我嫁定程九昭这个人了。”
远在宫外的程九昭在当夜无端打了好几个喷嚏,方槐序打趣他,“莫非是宫里哪个美人对你一见钟情,为你茶饭不思,日思夜想?”
程九昭自诚心道了歉,得了元明月一句原谅。每日回府,面上带笑,走路带风,“大哥,宫里哪有美人?”
方槐序有心逗他,“为兄瞧公主就挺美的。”
程九昭捂住耳朵:“大哥,休要再说。”
司臣在一旁看着两人玩闹,恍然记起今日新得了一件差事,去凤山书院当夫子。可他明明记得,宫中并无皇子公主需要教导。
一时有些纳闷,他随口提起此事。
程九昭胡乱应道:“总不可能是公主吧?”
方槐序一把捂了他的嘴,“你这破嘴,就少说两句吧。”
司臣笑得开怀,等笑累了才停下,“应该不是公主。南山女观的观主柳絮才高,司经局还留有她的文章。我瞧过,写得极好。”
不是公主,便可能是太子。
程九昭诚心道恭喜,“四哥一身才华,终得施展。”
司臣觉得也不是太子,方槐序劝他不要胡思乱想,反正明日便知。
“老五,公主真原谅你了吗?”
“真原谅了。笑着收了我的礼,临走还祝我早日娶贤妻。”
......
当司臣一早入宫在凤山书院门口遇见元明月时,他试探性开口,“公主,您路过吗?”
“不是。本宫来此重新读书,”元明月苦着脸,“司公子,你路过吗?”
“不是。在下来此教书育人,”司臣慌了神,“公主,您需要重新读书认字吗?”
“你教什么,本宫学什么。一切以母后满意为主。”
“那公主想从何学起?”
“三字经吧。本宫因这本书连栽三个大跟头,昨日立誓要学透此书。”
元明月入凤山书院的第一日,元蘅忙着出宫收拾衣裙,诺大的书院,只有她一个人。
司臣在上面讲着,她在下面听着。
一走神,想起昨夜看的孙子兵法,里面有一计苦肉计,便是攻心上上策。
司臣回身见她神思飘远,轻轻拍打桌案,“公主,这句你懂了吗?”
“啊,哪句?”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青霜扶起她,原想扶她回偏殿安寝,她却直直向徐见羞跪下,“皇后娘娘,可否准蘅儿去挽月殿向堂姐道歉?”
郭见容夸她是个好姑娘,徐见羞挥手让青霜带她去挽月殿道明缘由。
“好歹毒的一石二鸟之计。元芙,果真有手段。”
“只苦了明月和元蘅,担惊受怕好几日。”
两人秉烛夜谈至子时,青霜推门进来伺候徐见羞安寝,“娘娘,金乡县主说她害怕,想在挽月殿睡一晚。”
徐见羞:“本宫记得挽月殿就收拾出来一间房,她若去了,睡哪儿?”
青霜:“公主让县主和她一块睡。”
郭见容:“明月也是个好姑娘。”
越近中秋,宫中金桂成串的飘着香气。夜风一吹,幽香满院。
元明月和元蘅躺在床上,“堂妹,你明日要出宫吗?”
元蘅抿唇,潸然泪下,“我不敢出宫......”
"也对。你今日指认了元芙,若是出宫,她有的是法子折磨你,"元明月热心帮她想办法,“你明日去求求皇后娘娘,她心软,定会留下你。”
元蘅侧头看她,“堂姐,我可以和你住在一起吗?”
元明月受够了和人抢被子挤床的日子,随口敷衍她,“挽月殿小,长秋宫大。你想来找我,走几步就到了。”
元蘅听出她的言外之意,不再提及此事。元明月头回拒绝别人,心里过意不去,“大巫说我是灾星,我也是怕你被我连累。”
“堂姐,我不怕你连累我。”元蘅着急想起身解释,一个不小心,手腕碰到床架,她疼得龇牙咧嘴。
元明月以为她撞到手,翻身下床去点蜡烛。
谁知,一拉起她的袖子,其上密布鞭痕,纵横交错,新伤旧伤皆有。
“九皇叔打的吗?”
“嗯。父王说我乱了他的修行。”
元明月扶她躺下,元蘅今夜有诸多感慨,“娘亲为了不让父王出家,给他下药后怀上了我。父王破了色戒,恼怒娘亲坏了他的大事,等我出生后,他便......”
打骂是常事,有时还会饿肚子。
她自七岁起,每月需行两次辟谷,“我有一回实在太饿,偷偷吃了院子里的土。”
元明月心疼她,抱着她一个劲安慰。
凉风吹进来,元明月裹紧被子,沉沉睡下。
翌日天光大好,冬葭端来早膳。元明月掀开食盒一看,又是素斋,“唉,何时能吃肉啊?”窈娘路过门外,听见这句话,“公主,此话日后莫要再说。”
“嗯嗯,本宫谨记窈娘所说。”
打发走了窈娘,元明月拉元蘅坐下,“虽都是些素斋,但我吃着还好。堂妹,快坐下吃。”元蘅看着一桌子的馒头白粥,“堂姐,宫里的早膳,便是吃这些吗?”
元明月咬着馒头,“不是,这些是我爱吃的。”
元蘅拿起馒头,方咬了一口便放下了。元明月以为饭菜不合她的胃口,“你若不喜欢吃这些,我让冬葭再去御膳房找点其他吃食过来,你早膳喜欢吃什么?”
“堂姐,不是的,”元蘅急忙解释,“这几日过的提心吊胆,我只是没胃口罢了。”
“那行,你等我吃完,我陪你去找皇后娘娘求情。”
“好。谢谢堂姐。”
徐见羞昨夜安眠,今夜头风症好了不少。
早膳过后,难得有闲,她坐在院中看书。元明月带着元蘅来给她请安,“儿臣给母后请安。”
“起来吧。”
两人站在徐见羞面前不说话,元明月扯元蘅的衣衫,元蘅躲在元明月身后。一来二去,徐见羞烦了,“有事快说,本宫一会儿还要去议事。”
元蘅支支吾吾不敢说,元明月只好替她开口,“母后,元蘅出宫没地方住。重华宫大,不如留她在宫中多待些时日,等九皇叔入宫再说,您看可好?”
“挽月殿后面的浮碧殿,青霜一早已去收拾了。”
“多谢......皇后娘娘。”
元明月一高兴,便没了规矩,当下拉起元蘅的手,就跑了出去。徐见羞一抬头看她跑远,“回来!”
“母后,怎么了?”
“你学了不少规矩,还是记不住。本宫问你,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下一句是什么?”
元明月隐约觉得在何处听过,但一时忘了个干净。费力仰着头,想努力逼自己想起来。
一盏茶后,她脖子酸痛,低头看徐见羞,“母后,我忘了。”
话音刚落,徐见羞气地将手中的书扔向她,“你禁足十日,抄了三字经二十遍,竟没记住一句吗?”
元明月恍然大悟,怪不得她觉得这句话有些熟悉,原是三字经。
眼见徐见羞正在气头上,元明月唯恐又被禁足,端庄行礼后,拉着元蘅便要走。
“回来。”
徐见羞从前只觉得元明月没规矩,今日才知她还没脑子。三字经抄了不少,不到三日,竟忘了个干净,“明日起,你与元蘅一起去凤山书院。”
“母后,不用吧,”元明月尴尬拒绝,“我自个在挽月殿看书便好。”
“行。本宫再考考你,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上一句是什么?”
元明月记得这句,好似也是三字经里的。
但她抄写时,一来心烦意乱,二来记挂程九昭,压根没记住一句,“多谢母后教诲,明月明日便去凤山书院。”
“笨死了。”
走出长秋宫很远之后,徐见羞那句“笨死了”依旧萦绕在元明月耳边。她气不过,边走边给自己找补,“明知道我没看过三字经,还非要问?其他诗书,我背的可好了。”
元蘅嘴角抽动,“堂姐,皇后娘娘方才所问,实则是同一句。”
“哦,是那句?”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连着被人明里暗里骂了两次,元明月回房时,闷闷不乐。
冬葭带着元蘅去了浮碧殿,春杪抱着木盒来找她,“公主放心,窈娘姑姑去了长秋宫。”
元明月打开盒子,一件件往头上插。
珠翠步摇插了满髻,她笑着问春杪,“好看吗?”
“公主,好看是好看。就是会不会太多了些。”
“你不懂,六百两呢。”
云鬓花颜步摇晃,元明月顶着满头珠钗在房中来回走动。起初开心地合不拢嘴,后来便失了兴致,坐在榻上生气。
程九昭不喜欢她便算了,还瞧着她丑,言语间对她多有害怕。
美人计,想来对他没用,元明月决心想想旁的法子。
南朝历代的公主,要么和亲,远嫁北朝,郁郁而终;要么当父兄夺权的联姻棋子,为他们争取助力,稳固江山社稷。
目之所及,她能嫁之人寥寥无几。
莫飞声,她看他便犯恶心。大半辈子的事,她想了想,决心还是抱紧程九昭的大腿,“北境城挨着北朝。我若嫁过去,没准还能溜去找娘亲,美哉美哉。”
“他既不看脸,我攻心便是。”
“反正我嫁定程九昭这个人了。”
远在宫外的程九昭在当夜无端打了好几个喷嚏,方槐序打趣他,“莫非是宫里哪个美人对你一见钟情,为你茶饭不思,日思夜想?”
程九昭自诚心道了歉,得了元明月一句原谅。每日回府,面上带笑,走路带风,“大哥,宫里哪有美人?”
方槐序有心逗他,“为兄瞧公主就挺美的。”
程九昭捂住耳朵:“大哥,休要再说。”
司臣在一旁看着两人玩闹,恍然记起今日新得了一件差事,去凤山书院当夫子。可他明明记得,宫中并无皇子公主需要教导。
一时有些纳闷,他随口提起此事。
程九昭胡乱应道:“总不可能是公主吧?”
方槐序一把捂了他的嘴,“你这破嘴,就少说两句吧。”
司臣笑得开怀,等笑累了才停下,“应该不是公主。南山女观的观主柳絮才高,司经局还留有她的文章。我瞧过,写得极好。”
不是公主,便可能是太子。
程九昭诚心道恭喜,“四哥一身才华,终得施展。”
司臣觉得也不是太子,方槐序劝他不要胡思乱想,反正明日便知。
“老五,公主真原谅你了吗?”
“真原谅了。笑着收了我的礼,临走还祝我早日娶贤妻。”
......
当司臣一早入宫在凤山书院门口遇见元明月时,他试探性开口,“公主,您路过吗?”
“不是。本宫来此重新读书,”元明月苦着脸,“司公子,你路过吗?”
“不是。在下来此教书育人,”司臣慌了神,“公主,您需要重新读书认字吗?”
“你教什么,本宫学什么。一切以母后满意为主。”
“那公主想从何学起?”
“三字经吧。本宫因这本书连栽三个大跟头,昨日立誓要学透此书。”
元明月入凤山书院的第一日,元蘅忙着出宫收拾衣裙,诺大的书院,只有她一个人。
司臣在上面讲着,她在下面听着。
一走神,想起昨夜看的孙子兵法,里面有一计苦肉计,便是攻心上上策。
司臣回身见她神思飘远,轻轻拍打桌案,“公主,这句你懂了吗?”
“啊,哪句?”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