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后之前,徐见羞办了一场宫宴,请了朝中不少大臣的妻女。
元明月本不想去,害怕遇到元瑛和元芙两个讨厌鬼,平白生气,折损阳寿。
可徐见羞和郭见容,非要教她操办宫宴诸事。
整日从早忙到晚,不仅见不到程九昭,连书院都去不了。
好在,有元蘅时时帮她与程九昭传信。
今日的书信中,程九昭难得提起自己,“我小时候因盲病,闹过不少笑话。有一回,我见一人穿的衣衫与我爹一样,便跑上前抱着他,大声喊爹,结果那人是我爹的死对头。因这事,我被我爹狠狠打了一顿。”
信的末尾,照例是两个小人儿。
一个拿着剑,一个举着刀,瞧着般配极了。
宫宴当日,她如愿见到了袁素商,身量极高。
行为举止不像个大家闺秀,倒像个女将军。
郭见容与袁家是旧识,极为喜欢袁素商,拉着她一个劲寒暄。
每回元明月假装路过偷听,都能听见郭见容在说:“你若是本宫的女儿,不知该多好。”
元明月一时有些嫉妒,再次路过时,偷摸吃了一口袁素商桌上的果子。
不出意外,元瑛和元芙还是来了。
一来便找到元明月,假意关心道:“公主,自太行宫一别,已多日未见。不知公主的伤,可好些了?”
元明月:“有劳两位堂姐惦记,自然是好多了。”
说罢,她让冬葭扶她离开。
她不欲和她们争执,元瑛却有话想跟她说,“公主,你的饯行宴,我定会去的。”
“什么饯行宴?”
元芙掩唇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窃喜,“大巫三日后要卜算吉凶。我听说啊,头件事便是让你出宫。”
元明月心觉大巫急着回宫,若是真想赶走她,没道理拖到元晖登基后。
当下,看两人一脸幸灾乐祸,她猜这中间定是出了什么变故,“你们听谁说的?本宫昨日去巫医观,大巫还嘱咐本宫,在宫中定要好好修行。”
元瑛心直口快,“六皇叔亲口所言,难道有假?”
元明月心下了然,看来让大巫突然改口的变故,就是元前。
她施施然道谢,“多谢两位堂姐告知本宫此事。冬葭,扶本宫回宫收拾。”
冬葭一路走一路都在掉泪,“公主,你真要出宫吗?”
她和春杪刚来元明月身边时,千般万般不愿意。可相处越久,她们越觉得元明月好。
她们自小进宫,伺候过的宫妃无数。那些宫妃仗着受宠,动辄打骂宫娥太监。
唯有元明月,会真心维护她们。
元明月当然不想出宫,现在出宫,无异于死路一条。
大巫和元前不会将她送回女观,她的余生便是砧板上的肉,任他人鱼肉。
“冬葭,你先回去,我去趟巫医观。”
“诺。”
元明月行到巫医观之时,大巫正在院中吩咐两个巫师,准备三日后的占卜一事。
等巫师离开,她进到院中,扶着大巫进房,“爹,眼看快下雨了。你的腿脚受过伤,莫站外面。”
“难为你还记得,我的腿脚曾因谁受伤,”大巫坐在椅子上,平静饮着茶,“说吧,来此作甚?”
元明月站在他面前,满面纠结。
等大巫失了耐心,正欲发火,她才慌忙跪下,“爹,前些日子我见过北朝人。”
这事大巫知晓,元前的棋子亲眼见到她和几个北朝人窃窃私语。只苦于没抓到证据,不好给她定罪,这才作罢。
元明月偷偷抬头看了他一眼,继续道:“他们给了我一封信,是娘写的......”
大巫彻底没了耐心,质问她到底要说什么。
元明月从衣袖中掏出信,递给他,“娘在信中说,她八年前与爹断绝往来,并非不爱爹。而是有人以我的性命为要挟,要她与你前缘尽断。”
大巫愤怒地展开那封信,此信确实是闻欢亲笔所写,也确实如元明月所言。
信中女子如此写道:“杳杳,那时他发现娘的秘密,逼着娘抛弃阿瓒。娘为了你,只能舍下阿瓒,娘对不住他。”
元明月趁他看信,声声泪下,“爹,我看完信,又惊又怕。这个小人,用我拆散你们二人,又哄骗你为他做事......”
话一出口,她方觉不对,赶忙闭嘴。
她说的小声,大巫却听得清清楚楚。气急攻心,他快步冲到她面前,捏着她的下巴,逼迫她与他对视,“他是谁,你知道是不是?”
元明月不敢说,“爹,你我斗不过他的,何必去送命。”
“是谁?”
“爹,你已经猜到他是谁了,不是吗?八年前,除了他进过宫,其他几位皇叔都在封地待着呢。他进宫这事,还是你跟我说的。”
大巫跌坐到椅子上,八年前,闻欢与他恩断义绝之前,只有一个人进过宫。
而那个人,是淮北王元前。
大巫挥手赶走元明月,“杳杳,你先回去吧。”
临走前,元明月再三哀求他,“爹,你万不可轻举妄动。若再失了你的庇护,我哪还有命......”
大巫点头,关切地让她回宫,“你的伤才好,少走动少去凑热闹。”
元明月直到走出巫医观许久,仍不时落泪。
她在心中暗怪式如金送的那瓶痛哭粉,药效实在太强。她只浅浅闻了几下,便止不住的流泪。
信是她伪造的,这样“情真意切”的信,她衣袖中还有一堆。
女观的一位师妹,素爱模仿他人笔迹,几可乱真。
她在女观时,求师妹写了一堆信。这些假信,总算在今日,有了大用处。
她不怕大巫不信,这个疯子,八年前关了她整整一年,无非就是想知道她娘为何不愿再见他。
远处遥遥来了三人,一人穿紫袍坐在素舆上。
元明月理理衣裙,上前向他恭敬行礼,“明月拜见六皇叔。”
元前:“明月今日真是有礼。”
元明月:“我近来跟着夫子在读书,从三字经学起。”
元前被她逗笑,“明月,若是观主知晓你如今的模样,她怕是再不敢,在人前自称当世才女。”
元明月嗔怪道:“我从小被谁养大的,六皇叔又不是不知道。他只爱钻研医书,哪顾得上教我四书五经。”
叔侄俩各说各话,元前还有事,先行一步。
只走前,他侧头对她说道:“本王心善,会送你回南山女观。等你守完孝,再行婚配之事。”
元明月弯腰道谢,“多谢六皇叔。”
两人话别,一个往东一个往西。
元前的左右侍从,与他说起比武当日的旧事,“那几个北朝人有些功夫在身,和公主接触时,没人看见。”
“让棋子找找其余书信。”
其中一个侍从不经意回头,发现元明月还立在原地,怔怔看着他们,“王爷,公主在看您。”
“任她看吧,反正她快出宫了。”
元明月看他们去的方向,估摸着元前是去找大巫商议三日后送她出宫之事。
可惜,经此一遭,大巫怕是要疯了。
他会彻底变成一个疯子,一个四处撕咬元前的疯子。
“死元前,还想送我出宫!”
巫医观中,大巫漠然地坐在元前对面,听他喋喋不休地嘱咐,“元明月实在不听话,断不可留在宫中。式瓒,你放宽心。本王会半道劫下她,秘密送她去式山,和从前一样。”
大巫听着却不说话,他亲手养大的女儿,他觉得她听话又聪明。
往日和善的盟友,今日一看,才知是个蛇蝎心肠的小人。
元前明明知晓他爱慕闻欢,却为了一己之私,拆散他们。事后又假惺惺说闻欢水性杨花,趁机提出与他结盟,为他做事。
他傻够了,不想再傻下去。
“王爷,此事我心中已有决断,”大巫语气平淡,“皇后之位,你想让我定谁?”
元前拿起茶杯,浅饮一口,“王修的女儿,王应观。”
大巫应好:“占卜之日,我会一起提及此事。”
左右侍从推着元前出门时,小心道:“王爷,属下觉得大巫今日有些奇怪。”
元前早已察觉他的不对劲,“他有一堆把柄在本王手中,翻不了天。”
秋日到了尽头,阴云笼罩。
一如元明月所说,黄昏时分,重华宫下起了雨。
春杪撑着伞出来找她,两人回宫路上,又碰见伺候元蘅的宫娥,正着急找人。春杪上前一打听,才知元蘅今日自出门,一直未归。
“校场去过了吗?”
“回公主。婢子去过了,没人。跟着县主的两位姑姑说,县主今日腹痛难忍,站了一会儿便走了。”
元明月心道不好,元瑛和元芙今日也在宫中。
她唯恐两人找元蘅麻烦,赶忙拉上春杪去寻人。
路过一处冷宫门口时,春杪听见里面有呜咽声。
三人进去一看,果真是元蘅,“堂姐,我没伞回宫,只好在此躲一会儿。”
元明月扶起她,“你哭什么?”
“我躲雨时没注意,把小侯爷写的信打湿了,”元蘅颤颤巍巍掏出一封信,“我想着,找个地方把信上的水晾干。”
元明月接过信一看,信已被打开,眼下半干半湿。
她心疼元蘅淋雨,“一封信罢了,湿了便湿了。大不了明日我让他重写一封,你今日淋了雨,万一染病怎么办?”
元蘅抱着她的手啜泣,“堂姐不怪我就好。”
“我不怪你,快回去吧。”
“好,”
元明月本不想去,害怕遇到元瑛和元芙两个讨厌鬼,平白生气,折损阳寿。
可徐见羞和郭见容,非要教她操办宫宴诸事。
整日从早忙到晚,不仅见不到程九昭,连书院都去不了。
好在,有元蘅时时帮她与程九昭传信。
今日的书信中,程九昭难得提起自己,“我小时候因盲病,闹过不少笑话。有一回,我见一人穿的衣衫与我爹一样,便跑上前抱着他,大声喊爹,结果那人是我爹的死对头。因这事,我被我爹狠狠打了一顿。”
信的末尾,照例是两个小人儿。
一个拿着剑,一个举着刀,瞧着般配极了。
宫宴当日,她如愿见到了袁素商,身量极高。
行为举止不像个大家闺秀,倒像个女将军。
郭见容与袁家是旧识,极为喜欢袁素商,拉着她一个劲寒暄。
每回元明月假装路过偷听,都能听见郭见容在说:“你若是本宫的女儿,不知该多好。”
元明月一时有些嫉妒,再次路过时,偷摸吃了一口袁素商桌上的果子。
不出意外,元瑛和元芙还是来了。
一来便找到元明月,假意关心道:“公主,自太行宫一别,已多日未见。不知公主的伤,可好些了?”
元明月:“有劳两位堂姐惦记,自然是好多了。”
说罢,她让冬葭扶她离开。
她不欲和她们争执,元瑛却有话想跟她说,“公主,你的饯行宴,我定会去的。”
“什么饯行宴?”
元芙掩唇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窃喜,“大巫三日后要卜算吉凶。我听说啊,头件事便是让你出宫。”
元明月心觉大巫急着回宫,若是真想赶走她,没道理拖到元晖登基后。
当下,看两人一脸幸灾乐祸,她猜这中间定是出了什么变故,“你们听谁说的?本宫昨日去巫医观,大巫还嘱咐本宫,在宫中定要好好修行。”
元瑛心直口快,“六皇叔亲口所言,难道有假?”
元明月心下了然,看来让大巫突然改口的变故,就是元前。
她施施然道谢,“多谢两位堂姐告知本宫此事。冬葭,扶本宫回宫收拾。”
冬葭一路走一路都在掉泪,“公主,你真要出宫吗?”
她和春杪刚来元明月身边时,千般万般不愿意。可相处越久,她们越觉得元明月好。
她们自小进宫,伺候过的宫妃无数。那些宫妃仗着受宠,动辄打骂宫娥太监。
唯有元明月,会真心维护她们。
元明月当然不想出宫,现在出宫,无异于死路一条。
大巫和元前不会将她送回女观,她的余生便是砧板上的肉,任他人鱼肉。
“冬葭,你先回去,我去趟巫医观。”
“诺。”
元明月行到巫医观之时,大巫正在院中吩咐两个巫师,准备三日后的占卜一事。
等巫师离开,她进到院中,扶着大巫进房,“爹,眼看快下雨了。你的腿脚受过伤,莫站外面。”
“难为你还记得,我的腿脚曾因谁受伤,”大巫坐在椅子上,平静饮着茶,“说吧,来此作甚?”
元明月站在他面前,满面纠结。
等大巫失了耐心,正欲发火,她才慌忙跪下,“爹,前些日子我见过北朝人。”
这事大巫知晓,元前的棋子亲眼见到她和几个北朝人窃窃私语。只苦于没抓到证据,不好给她定罪,这才作罢。
元明月偷偷抬头看了他一眼,继续道:“他们给了我一封信,是娘写的......”
大巫彻底没了耐心,质问她到底要说什么。
元明月从衣袖中掏出信,递给他,“娘在信中说,她八年前与爹断绝往来,并非不爱爹。而是有人以我的性命为要挟,要她与你前缘尽断。”
大巫愤怒地展开那封信,此信确实是闻欢亲笔所写,也确实如元明月所言。
信中女子如此写道:“杳杳,那时他发现娘的秘密,逼着娘抛弃阿瓒。娘为了你,只能舍下阿瓒,娘对不住他。”
元明月趁他看信,声声泪下,“爹,我看完信,又惊又怕。这个小人,用我拆散你们二人,又哄骗你为他做事......”
话一出口,她方觉不对,赶忙闭嘴。
她说的小声,大巫却听得清清楚楚。气急攻心,他快步冲到她面前,捏着她的下巴,逼迫她与他对视,“他是谁,你知道是不是?”
元明月不敢说,“爹,你我斗不过他的,何必去送命。”
“是谁?”
“爹,你已经猜到他是谁了,不是吗?八年前,除了他进过宫,其他几位皇叔都在封地待着呢。他进宫这事,还是你跟我说的。”
大巫跌坐到椅子上,八年前,闻欢与他恩断义绝之前,只有一个人进过宫。
而那个人,是淮北王元前。
大巫挥手赶走元明月,“杳杳,你先回去吧。”
临走前,元明月再三哀求他,“爹,你万不可轻举妄动。若再失了你的庇护,我哪还有命......”
大巫点头,关切地让她回宫,“你的伤才好,少走动少去凑热闹。”
元明月直到走出巫医观许久,仍不时落泪。
她在心中暗怪式如金送的那瓶痛哭粉,药效实在太强。她只浅浅闻了几下,便止不住的流泪。
信是她伪造的,这样“情真意切”的信,她衣袖中还有一堆。
女观的一位师妹,素爱模仿他人笔迹,几可乱真。
她在女观时,求师妹写了一堆信。这些假信,总算在今日,有了大用处。
她不怕大巫不信,这个疯子,八年前关了她整整一年,无非就是想知道她娘为何不愿再见他。
远处遥遥来了三人,一人穿紫袍坐在素舆上。
元明月理理衣裙,上前向他恭敬行礼,“明月拜见六皇叔。”
元前:“明月今日真是有礼。”
元明月:“我近来跟着夫子在读书,从三字经学起。”
元前被她逗笑,“明月,若是观主知晓你如今的模样,她怕是再不敢,在人前自称当世才女。”
元明月嗔怪道:“我从小被谁养大的,六皇叔又不是不知道。他只爱钻研医书,哪顾得上教我四书五经。”
叔侄俩各说各话,元前还有事,先行一步。
只走前,他侧头对她说道:“本王心善,会送你回南山女观。等你守完孝,再行婚配之事。”
元明月弯腰道谢,“多谢六皇叔。”
两人话别,一个往东一个往西。
元前的左右侍从,与他说起比武当日的旧事,“那几个北朝人有些功夫在身,和公主接触时,没人看见。”
“让棋子找找其余书信。”
其中一个侍从不经意回头,发现元明月还立在原地,怔怔看着他们,“王爷,公主在看您。”
“任她看吧,反正她快出宫了。”
元明月看他们去的方向,估摸着元前是去找大巫商议三日后送她出宫之事。
可惜,经此一遭,大巫怕是要疯了。
他会彻底变成一个疯子,一个四处撕咬元前的疯子。
“死元前,还想送我出宫!”
巫医观中,大巫漠然地坐在元前对面,听他喋喋不休地嘱咐,“元明月实在不听话,断不可留在宫中。式瓒,你放宽心。本王会半道劫下她,秘密送她去式山,和从前一样。”
大巫听着却不说话,他亲手养大的女儿,他觉得她听话又聪明。
往日和善的盟友,今日一看,才知是个蛇蝎心肠的小人。
元前明明知晓他爱慕闻欢,却为了一己之私,拆散他们。事后又假惺惺说闻欢水性杨花,趁机提出与他结盟,为他做事。
他傻够了,不想再傻下去。
“王爷,此事我心中已有决断,”大巫语气平淡,“皇后之位,你想让我定谁?”
元前拿起茶杯,浅饮一口,“王修的女儿,王应观。”
大巫应好:“占卜之日,我会一起提及此事。”
左右侍从推着元前出门时,小心道:“王爷,属下觉得大巫今日有些奇怪。”
元前早已察觉他的不对劲,“他有一堆把柄在本王手中,翻不了天。”
秋日到了尽头,阴云笼罩。
一如元明月所说,黄昏时分,重华宫下起了雨。
春杪撑着伞出来找她,两人回宫路上,又碰见伺候元蘅的宫娥,正着急找人。春杪上前一打听,才知元蘅今日自出门,一直未归。
“校场去过了吗?”
“回公主。婢子去过了,没人。跟着县主的两位姑姑说,县主今日腹痛难忍,站了一会儿便走了。”
元明月心道不好,元瑛和元芙今日也在宫中。
她唯恐两人找元蘅麻烦,赶忙拉上春杪去寻人。
路过一处冷宫门口时,春杪听见里面有呜咽声。
三人进去一看,果真是元蘅,“堂姐,我没伞回宫,只好在此躲一会儿。”
元明月扶起她,“你哭什么?”
“我躲雨时没注意,把小侯爷写的信打湿了,”元蘅颤颤巍巍掏出一封信,“我想着,找个地方把信上的水晾干。”
元明月接过信一看,信已被打开,眼下半干半湿。
她心疼元蘅淋雨,“一封信罢了,湿了便湿了。大不了明日我让他重写一封,你今日淋了雨,万一染病怎么办?”
元蘅抱着她的手啜泣,“堂姐不怪我就好。”
“我不怪你,快回去吧。”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