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声望去,钱因便对上了那人帽檐下的一双如墨深瞳。
那对眸子带着浓郁的墨黑,仿佛一汪潭水般深幽,兴许因为山中昏暗但却有月光隐隐透过林隙,便多了几分半明半昧的光彩。但与之相对的是,此刻那人嘴角微勾,语气亦颇为促狭,哪儿有半分深晦凛然之色。
再往下看……
钱因顿觉失礼,因而不敢细瞧,忙撤手后退一步,似乎想从这尴尬境遇中挣脱出来。但显然这个动作不足以帮她,两厢站定,窘迫更胜方才。
路循轻轻使力,那支箭簇便离了树干,林木上只剩下一道寸许深的白色伤痕。随后他手腕一转,把那箭簇前锋朝向自己,箭栝则留在了外端。
钱因用余光观察着那人的动作,瞅准时机冲他道:“多谢大侠的救命之恩。”
看着站在他身后的另一人,亦补充说道:“也多谢这位大侠。”
却听后方那人扑哧笑答:“公子言重了,我不过是一小厮而已。”
小厮?
——那这人是何身份。
不待钱因细想,篮中的菘团似乎因方才之事而惊惧不已,而发出了一声极细微的猫叫。
而她那惊魂未定的汗水亦让掌中湿滑一片。稍一思量,她便把提篮暂时放下,却不料露在外侧的刀柄亦因此往下掉了些许。
方才没有回话的玄衣人此时却突然开口:“大侠倒称不上,不过这物,公子可得拿好了。”
不待她反应过来,那人已单手托起了正往下坠的那把短刀,并顺势将拇指抵上刀柄,借力推了回去。而这一番动作虽行云流水,却已然是挨到了钱因的臂腕。
略微有些粗粝的指腹轻轻擦过了她温凉的手腕内侧,竟让钱因一时有些战栗难安。
“多谢您提醒。”
察觉到眼前人已退后了一步,她便不着痕迹地慢慢缩回手去,又用另一只手拽了拽袖口,努力挡住纤细的手腕。
可她的动作又怎能逃过路循的一双鹰眸,他虽没有点破,可心底却暗暗“哼”了一声。
——这人似乎有点胆识,可作为男子,却又太过矫情了。
身后那群受伤的流匪眼见着大势已去,此刻更是嗫嚅难言,钱因看到他们膝上系着的红帕,似掩藏尴尬般地把话题引到了那处去:“这帮人看来应当曾是彭州赤白山的匪寇罢。”
赤钺闻言一滞,连忙看向了主子,见人无甚异样,便随意打了个哈哈把话题转移到了别处:“也许是呢。公子一会儿便要去淮州城?”
“二位大侠可有别的法子过去?”鸣珂听了,便赶忙风风火火地问道。
“方才你们乘轿的驿馆外,就有一车马行,不过估计是没有疏通关系的缘故,便鲜少有人知道。”
鸣珂这才恍然大悟:“竟还有这事?既然有马车,居然还让我们乘轿撵,那店家也是个黑心的。”
钱因微咳了一下,示意鸣珂不要多言,以免暴露她二人投机取巧中途改换车马之事。鸣珂闻言赶忙打了个哈哈,再不提了。
眼见着危局已除,又怕耽搁他人要事钱因便施了个礼,而后道:“多谢大侠,我二人感激不尽。”
话音刚落,却看身着斗篷的那人漫不经心地扬眉看向她,似乎话里有话地说道:
“客气了,只不过这晚上更深露重的,像公子这般的文弱之人还是不要漏夜外出才好。”
……
——他什么意思?
淮州城中一客栈,已经睡下的钱因忽地想起方才那人的话,忍不住羞恼地踢了踢被衾。
一夜无梦…
-
翌日平明,拂晓初至,淮州城内依旧有寒气扰动。
可兴许是因为客房门窗紧闭的缘故,屋内此刻却有些昏沉闷热。
鸣珂轻手轻脚地走到窗边,拿叉竿撑起窗户,一缕凉风便幽幽到渗了进来,驱走了屋内的滞闷之感。
窗外鸟鸣啁啾,晨曦乍泄。
鸣珂深深吸了一口略带冷意的空气,然后满意地转过身,却猝然一惊。
“小姐,您什么时候起身的,怎么也不吭声,倒吓了我一跳。”
房内昏暗的一角,钱因正裹覆着胸前的布料,“我这不是正忙着没有留意吗。”理了理衣裳,敷了敷黄粉后,她便问道:“可能出门了?”
“都收拾妥当了,即刻就能走。”
“不过小姐,就今儿一天,我不扮作男子,成吗?”鸣珂搅动着巾帕,轻声细语地凑到主子跟前问道。
钱因纠结了半天,到底是答应了。
得了主子的允诺,鸣珂立马眉眼弯弯,便要挽上钱因的胳膊。
“嗳,这可不成。”钱因指了指她的打扮,又看了看自个儿的穿着。
便见方才还笑意盈盈的人悻悻放下了手,又像想起什么般开口玩笑道,“好嘞,都听我们‘公子’的。”
-
大邺南部的淮州一向为江左富郡,亦为江南道雍、淮、彭三州之中最重商的一个,不光地处江南道的中心,还南接南靖,因而行贾商贩攒聚此地,货殖边贸之事更是多如牛毛。
许是因此,这客栈的位置便定的颇为“讨巧”。
出了前院,就是城东平康坊的马行街,避开人群过了窄巷,淮州官署聚集之地就在那儿。
府衙大门的匾额还在右手边儿挂着呢,钱因却领了人一转身拐进了左侧的小巷。
里弄深处的一家粥铺传来阵阵米香,那锅灶旁的热气正帮往来的客人驱散着清晨的寒意。
钱因找了凳子坐定,冲那熬粥的老媪道:“阿婆,两碗白粥,一碟小菜。”
鸣珂也跟着坐下,顺手接过了粥碗,端起来闻了一下。
“公子,这白粥闻起来便米香四溢,不过这地如此隐蔽,您是怎么找到的。”
钱因搅动白粥的手微微一顿,垂目掩下了心绪:“昔年跟着义母出门行商的时候总来这家粥店,一来二去便也好找。”
鸣珂刚喝了一勺白粥,糯香满口,她亦含糊应声。
铺子虽小,却人来客往。
钱因刚刚舀起热粥,便听“哐当”一声,邻桌那人不知为何突然掷下了汤匙。
“要我说那些官差也是欺人太甚,换个户籍得比登天还难。这些日子我可是从江南道署跑到了淮州衙门,又兜兜转转到这场务。结果呢,非但没改了商户,反倒是碰了一鼻子灰。方才那差役的还说什么没有空余的户贴了,这不是扯犊子吗。”
“刘兄,你也别太急了,左右还有旁的法子。”
却看那人叹了口气道:“别的法子?你不会说那城北织造府今早贴出来的‘招贤榜’吧,拿着空簿要算明账,我可没那能耐。”
“说来也是,也不知那位新到任的织造大臣怎么想的,真是可笑之至。”
却听刚才还在抱怨的那人压低了声音道:“张兄又不是不知晓,那织造官历来都从世家子中择选,靠的不是真才实干,而是高门的身份呐。更何况这位路大人,还沾了点皇亲的关照呢。”
旁边那人似乎也来了兴致:“怎么说?我只知晓圣上之妹嫁给了出生路氏的临远侯,可这位小路大人似乎只是清郡路氏族中的一个庶子而已。”
刚刚那人已经吃完了碗中白粥,便放下调羹道:“怎么其中关窍你是一概不知,庶子却也是他老子唯一的儿,路氏本就人丁稀少,现今看来这是临远侯有意提携族中子弟呢。这织造官也不过是个跳板而已,估计不出一年这人就要回京高升了。”
那边二人正因议论了一番高门大户的事儿而自得不已,这边钱因已是放下纹银起身走了。
“公子,看来这改户之事颇为难办。”鸣珂跟在她身侧轻声说道。
“先去问问再想法子。”钱因说着便径直往对面走去。
果不其然,那差役含糊其辞,总之折腾了许久,只憋出一句话:未有空余户贴,只得改日再办。
改日,却也没说改到何日。
鸣珂愁绪万端蹙着眉头:“主子,这可怎么是好,那些有户籍黄册的人可以等得。咱们却是等不得的呀。”
钱因抿了抿嘴,便是要去一探那“招贤榜”的虚实。
那对眸子带着浓郁的墨黑,仿佛一汪潭水般深幽,兴许因为山中昏暗但却有月光隐隐透过林隙,便多了几分半明半昧的光彩。但与之相对的是,此刻那人嘴角微勾,语气亦颇为促狭,哪儿有半分深晦凛然之色。
再往下看……
钱因顿觉失礼,因而不敢细瞧,忙撤手后退一步,似乎想从这尴尬境遇中挣脱出来。但显然这个动作不足以帮她,两厢站定,窘迫更胜方才。
路循轻轻使力,那支箭簇便离了树干,林木上只剩下一道寸许深的白色伤痕。随后他手腕一转,把那箭簇前锋朝向自己,箭栝则留在了外端。
钱因用余光观察着那人的动作,瞅准时机冲他道:“多谢大侠的救命之恩。”
看着站在他身后的另一人,亦补充说道:“也多谢这位大侠。”
却听后方那人扑哧笑答:“公子言重了,我不过是一小厮而已。”
小厮?
——那这人是何身份。
不待钱因细想,篮中的菘团似乎因方才之事而惊惧不已,而发出了一声极细微的猫叫。
而她那惊魂未定的汗水亦让掌中湿滑一片。稍一思量,她便把提篮暂时放下,却不料露在外侧的刀柄亦因此往下掉了些许。
方才没有回话的玄衣人此时却突然开口:“大侠倒称不上,不过这物,公子可得拿好了。”
不待她反应过来,那人已单手托起了正往下坠的那把短刀,并顺势将拇指抵上刀柄,借力推了回去。而这一番动作虽行云流水,却已然是挨到了钱因的臂腕。
略微有些粗粝的指腹轻轻擦过了她温凉的手腕内侧,竟让钱因一时有些战栗难安。
“多谢您提醒。”
察觉到眼前人已退后了一步,她便不着痕迹地慢慢缩回手去,又用另一只手拽了拽袖口,努力挡住纤细的手腕。
可她的动作又怎能逃过路循的一双鹰眸,他虽没有点破,可心底却暗暗“哼”了一声。
——这人似乎有点胆识,可作为男子,却又太过矫情了。
身后那群受伤的流匪眼见着大势已去,此刻更是嗫嚅难言,钱因看到他们膝上系着的红帕,似掩藏尴尬般地把话题引到了那处去:“这帮人看来应当曾是彭州赤白山的匪寇罢。”
赤钺闻言一滞,连忙看向了主子,见人无甚异样,便随意打了个哈哈把话题转移到了别处:“也许是呢。公子一会儿便要去淮州城?”
“二位大侠可有别的法子过去?”鸣珂听了,便赶忙风风火火地问道。
“方才你们乘轿的驿馆外,就有一车马行,不过估计是没有疏通关系的缘故,便鲜少有人知道。”
鸣珂这才恍然大悟:“竟还有这事?既然有马车,居然还让我们乘轿撵,那店家也是个黑心的。”
钱因微咳了一下,示意鸣珂不要多言,以免暴露她二人投机取巧中途改换车马之事。鸣珂闻言赶忙打了个哈哈,再不提了。
眼见着危局已除,又怕耽搁他人要事钱因便施了个礼,而后道:“多谢大侠,我二人感激不尽。”
话音刚落,却看身着斗篷的那人漫不经心地扬眉看向她,似乎话里有话地说道:
“客气了,只不过这晚上更深露重的,像公子这般的文弱之人还是不要漏夜外出才好。”
……
——他什么意思?
淮州城中一客栈,已经睡下的钱因忽地想起方才那人的话,忍不住羞恼地踢了踢被衾。
一夜无梦…
-
翌日平明,拂晓初至,淮州城内依旧有寒气扰动。
可兴许是因为客房门窗紧闭的缘故,屋内此刻却有些昏沉闷热。
鸣珂轻手轻脚地走到窗边,拿叉竿撑起窗户,一缕凉风便幽幽到渗了进来,驱走了屋内的滞闷之感。
窗外鸟鸣啁啾,晨曦乍泄。
鸣珂深深吸了一口略带冷意的空气,然后满意地转过身,却猝然一惊。
“小姐,您什么时候起身的,怎么也不吭声,倒吓了我一跳。”
房内昏暗的一角,钱因正裹覆着胸前的布料,“我这不是正忙着没有留意吗。”理了理衣裳,敷了敷黄粉后,她便问道:“可能出门了?”
“都收拾妥当了,即刻就能走。”
“不过小姐,就今儿一天,我不扮作男子,成吗?”鸣珂搅动着巾帕,轻声细语地凑到主子跟前问道。
钱因纠结了半天,到底是答应了。
得了主子的允诺,鸣珂立马眉眼弯弯,便要挽上钱因的胳膊。
“嗳,这可不成。”钱因指了指她的打扮,又看了看自个儿的穿着。
便见方才还笑意盈盈的人悻悻放下了手,又像想起什么般开口玩笑道,“好嘞,都听我们‘公子’的。”
-
大邺南部的淮州一向为江左富郡,亦为江南道雍、淮、彭三州之中最重商的一个,不光地处江南道的中心,还南接南靖,因而行贾商贩攒聚此地,货殖边贸之事更是多如牛毛。
许是因此,这客栈的位置便定的颇为“讨巧”。
出了前院,就是城东平康坊的马行街,避开人群过了窄巷,淮州官署聚集之地就在那儿。
府衙大门的匾额还在右手边儿挂着呢,钱因却领了人一转身拐进了左侧的小巷。
里弄深处的一家粥铺传来阵阵米香,那锅灶旁的热气正帮往来的客人驱散着清晨的寒意。
钱因找了凳子坐定,冲那熬粥的老媪道:“阿婆,两碗白粥,一碟小菜。”
鸣珂也跟着坐下,顺手接过了粥碗,端起来闻了一下。
“公子,这白粥闻起来便米香四溢,不过这地如此隐蔽,您是怎么找到的。”
钱因搅动白粥的手微微一顿,垂目掩下了心绪:“昔年跟着义母出门行商的时候总来这家粥店,一来二去便也好找。”
鸣珂刚喝了一勺白粥,糯香满口,她亦含糊应声。
铺子虽小,却人来客往。
钱因刚刚舀起热粥,便听“哐当”一声,邻桌那人不知为何突然掷下了汤匙。
“要我说那些官差也是欺人太甚,换个户籍得比登天还难。这些日子我可是从江南道署跑到了淮州衙门,又兜兜转转到这场务。结果呢,非但没改了商户,反倒是碰了一鼻子灰。方才那差役的还说什么没有空余的户贴了,这不是扯犊子吗。”
“刘兄,你也别太急了,左右还有旁的法子。”
却看那人叹了口气道:“别的法子?你不会说那城北织造府今早贴出来的‘招贤榜’吧,拿着空簿要算明账,我可没那能耐。”
“说来也是,也不知那位新到任的织造大臣怎么想的,真是可笑之至。”
却听刚才还在抱怨的那人压低了声音道:“张兄又不是不知晓,那织造官历来都从世家子中择选,靠的不是真才实干,而是高门的身份呐。更何况这位路大人,还沾了点皇亲的关照呢。”
旁边那人似乎也来了兴致:“怎么说?我只知晓圣上之妹嫁给了出生路氏的临远侯,可这位小路大人似乎只是清郡路氏族中的一个庶子而已。”
刚刚那人已经吃完了碗中白粥,便放下调羹道:“怎么其中关窍你是一概不知,庶子却也是他老子唯一的儿,路氏本就人丁稀少,现今看来这是临远侯有意提携族中子弟呢。这织造官也不过是个跳板而已,估计不出一年这人就要回京高升了。”
那边二人正因议论了一番高门大户的事儿而自得不已,这边钱因已是放下纹银起身走了。
“公子,看来这改户之事颇为难办。”鸣珂跟在她身侧轻声说道。
“先去问问再想法子。”钱因说着便径直往对面走去。
果不其然,那差役含糊其辞,总之折腾了许久,只憋出一句话:未有空余户贴,只得改日再办。
改日,却也没说改到何日。
鸣珂愁绪万端蹙着眉头:“主子,这可怎么是好,那些有户籍黄册的人可以等得。咱们却是等不得的呀。”
钱因抿了抿嘴,便是要去一探那“招贤榜”的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