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位道长携明濯雪迎风一跃,踏枝踩叶,轻盈如鸿雁,不过几息便消失在众人视野中。
哑巴老仆乐呵着翻上马,悠然向山里去。
此马名为望逍遥,通体雪白,没有一丝杂色,鬃毛如流光锦缎于日光下熠熠生辉,乃是世所罕见的玉雪骢。
明濯雪的父母初见时,她娘就坐在这样一匹玉雪骢上。
彼时她爹还不过是个刚从不鸣山上下来的毛头小子,见翩翩佳人骑马而来,涨红了脸,半响也只闷出一句“宝马配美人”,得了她娘一个漂亮的白眼。
望逍遥就是那匹玉雪骢的孩子,是她娘留给她的唯二念想之一——另一个是她的佩刀漱冰。
明濯雪孩提时,常骑着还是小马驹的望逍遥在不鸣山路上撒野。
此刻望逍遥重回故地,不消老仆捏着缰绳发出指令,只待人坐稳,它便昂首出发,阔步前行间颇有傲视群雄的威武气魄。
许是方才发生的一切太过戏剧,又许是白马走得太过自得,周围人竟自发地给它让出一条道来。
有弟子听见下头人群喧嚣,在山道旁探头。
只见老头骑白马逆着人流往山道上来。
山观弟子又惊又喜,高声呼道:“老卢!”
老头抬头,举手大幅度挥动起来,黝黑的脸上露着笑,一口橘皮色的牙格外晃眼。
老仆这儿正惬意上山,明濯雪那儿在捏着鼻子等批。
徐涉川和徐生清一人拽着一条胳膊,架着明濯雪快步过观门,走过小路,踏过小桥,绕进侧边罚堂。
堂内晦暗,陈设简单,一蒲团,一竹棍,一祖师爷画像,就是全部。
明濯雪进入堂内,反客为主,先行占了蒲团。
徐姓师徒也不管她,自顾自忙前忙后,先堵门后封窗,把室内窟窿全堵上,连老鼠洞也不放过后,徐涉川才拍拍衣袖,提起落满灰的黄竹棍,装着威严对明濯雪问:“逃婚是真的?”
打小明濯雪犯了错他们就来这套,棍棒是假的,从不打她,只是吓唬。
明濯雪第一次还害怕地直哭,第二次就敢跳窗逃跑了。后来他们封了窗,明濯雪就夺门跑路。再后来门窗都封了,她就伸手往老鼠洞里掏老鼠,就是不听二人的教训。
明濯雪托起腮帮子:“小师伯不都把那事编成故事了吗,怎么,你们还怀疑有假?”
她知道自己惹事的能力,在外都是努力与不鸣山观撇清关系,只说自己是李攻玉的徒弟,回了观中才会叫上一声“师公”、“师伯”。
至于他们怎么称呼自己,明濯雪倒不是很放心上。依着不鸣山现在人才不出的情况,旁人就算听山观弟子叫她师侄,大多也只会以为是在攀关系。
“小师伯”徐生清卷起书生青衣,盘腿坐到明濯雪前方的地砖上,语重心长道:“那不一样。话本里还说你师父有三段风流债呢,你觉着她能有吗?”
明濯雪砸吧了一下嘴,不置可否:“万一她真有呢?她这些年在外头过得怎么样你我又不知道,万一真春心萌动,开窍转性了呢?”
这世上敢这么编排师父的,大概也就她一个了。
徐生清刚想接话,听见竹竿划空狠狠敲地的响动,蓦然闭了嘴。
“别说胡话。”徐涉川假咳一声,厉声道,“先说你的婚事。”
明濯雪拿起边上的幂篱,捏着白纱揉搓:“我哪里说胡话了。五年了,出师礼之后她就没了音讯。师父她难道就给你递过家书?没有吧,那你又怎么知道她就没相好,没风流债?”
明濯雪心虚的时候惯会掰扯东西。
徐涉川忍着没顺她话题往下溜,瞅着她的神情喃喃道:“那就是真的了,看来婚也是真逃了。”
憋了片刻,他又忍不住絮叨:“我早跟你说别去,那上京城就是龙潭虎穴。你就个是山里长大的野丫头,哪里懂得那些染缸里的人情世故、心机算盘。你不听,偏要去。这不好了,你哥没带出来,还平白搭上了自己的终身大事。”
一提这个明濯雪心情就不大好:“我哥就我一个亲人了,我不去还能有谁去?袭承侯爵,入京受封,说得很稀罕似的。实际不过是给他打了一个笼子困起来,之后谁晓得是会被束之高阁,还是扒皮抽筋。我好心好意去替他受困,他倒好,直接把我扔出来,真是一片真心喂了狗。”
明濯雪的父亲,明盖野,十六入行伍,二十拼杀出血甲之名。隔年遇上襄王叛乱,硬是把已经打进上京的襄王给揪了出来,逼得人火烧大内,烧没了先皇与先太子。
而后与三朝元老年逾八十的大相国共尊彼时的小晋王为新帝,攘外敌,平内乱,十万血甲精锐定下太平之世。
她兄长明溪深,一杆银枪直指北地,刺得北方蛮族俯首贴耳,从此不敢造次;转头又扑向西边大漠,铁骑碾过风沙,叫楼兰、龟兹等一种小国胆战心惊。
两代人的呕心沥血,最后只换来皇帝猜疑忌惮。
明濯雪想不明白,她闷闷道:“也不知道有些人在怕什么。我爹要是想当皇帝,当年早披上黄袍自己当了,哪里还会千里迢迢去接他上京,更何况他老人家现在都入土了。”
说罢抬眼,只见徐涉川和徐生清二人皆是眼观鼻鼻观口,一副“你说什么,我没听清”的样子。
不鸣观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不听朝事,不谈朝政,哪怕只是沾了半点边都不行。
徐涉川常说:“听议朝事如在崖上行走,万一听得些不能说的,说出些不能说的,保不齐那天就被人灭门了。哝,隔壁太一宫就是这么没的。”
明濯雪被二人气笑,抬脚踹向小师伯:“怕什么,我有分寸,这种话也就私下里跟你们说说。”
徐生清侧身避开,道:“有些话,自你口出不过童言无忌,从我耳入那就要大难临头。我们这只是一间骗香火钱的普通道观,为保平安,还是什么都不要听为妙。”
明濯雪问:“普通道观能盖出那么一座观景台,每天能有香客千百余人?”
徐涉川老神在在道:“那只能证明我们观风水好,地气旺,是座普普通通谋财不害命的好道观。”
明濯雪丢下幂篱:“行吧,你们说什么就是什么。”
徐涉川觑着明濯雪脸色渐缓,小心翼翼地问:“那你哥真没派人来抓你?”
明濯雪道:“他在上京当侯爷呢,无旨不可随意离京,更别说调兵遣将了。不然我怎么敢当着他的面逃。”
徐涉川又问:“那淮庆王府呢?”
“没兵没权的空架子,蒙祖上的荫吃着皇粮混日子的。天晓得他为什么要来淌这个浑水。”
后半句明濯雪说得小声,徐涉川二人也没敢仔细去听,生怕是什么不能为人说的秘密。
徐涉川抖抖长胡须,一捋到底,劝慰几句,又问:“那你现下打算怎么办,要不现在观里呆几年,先听听风声?”
“不了。”
明濯雪起身,手上动作迅速,趁人不备一把就拽走了徐生清手里的钥匙。
“我过几天就走,去找西漠兵器冢。”
“西漠……”徐涉川顿了一瞬,喃喃道,“西漠好,西漠在关外,山高皇帝远。”
不待徐涉川松懈下来,就见明濯雪打开房门,继续道:“老皇帝疑心重,说不准哪天就要我家满门抄斩了。有些事能做的还是赶紧做了好,拖太久容易变成遗愿。”
徐生清和徐涉川二人登时有了动作,一人一边猛地摁住明濯雪肩头。
“呸呸,童言无忌。”
“瞎说什么话。”
对上明濯雪一脸事实如此的表情,徐涉川严肃道:“要真遇上那么一天,你就逃到观里来当个女冠,养你又不费几个铜板。”
明濯雪看向观门,迟疑道:“那老卢……”
徐涉川大手一摆:“老卢那身板吃的了我多少饭。”
明濯雪笑了起来:“可我那望逍遥费钱啊。”
徐生清道:“没事,一样能养。我跟师父这些年茶摊说书挣了不少钱,够你再养一匹玉雪骢。”
徐涉川听得这话直觉牙疼,脸抽抽着正想否认,被徐生清一个眼刀劈来,砍没了声,只能吸着鼻子哼哼。
-
望逍遥悠悠走上山,停驻观门口,双耳一动,尾巴一甩,老卢就已从善如流地下马了。
这马气性高,脾气傲。
若不是老卢,换了旁人,就算有明濯雪发话,它也是要先踹一蹶子,再鼻子哼气睥着人。对方要是这样还不肯退却,它会向明濯雪二次确认,是否必须驮人。
若是,它屈尊纡贵一甩头,四腿噔噔两下发泄完不满,才让人骑上来。若不是,它就撒蹄子再来两脚。
老卢呢,脾气也好得跟没有一样。
旁人怎么闹他都不生气,就呵呵露着一口牙,憨实得不行。
望逍遥若跟他犟,他大抵也就一笑过之,然后拉起缰绳牵马走上山。
他手指了指望逍遥,门前小道士就晓得他什么意思,忙道:“你们先回小师侄的竹院,我待会儿就拿马料来。”
老卢颔首,牵着马要往观里走,小道出声,叫住他:“对了老卢,我刚捡到个东西。”
-
整个不鸣山观拢共二十来人,除了明濯雪,皆是徐涉川从山下捡来的孩子。
他们路没走过多少,去到过最远的地,也就是附近的瞿水城——去采买生活所需;武功也不高,不够打抱不平,最多也就保全自己。
哪怕是得了徐涉川真传的徐生清,也就脚步轻快些,能叫外行人看个热闹,功法造诣就是西瓜地里放野猪,一塌糊涂。
在明濯雪那一礼前,他们靠着给山下乡里的百姓算卦写字勉强糊口,当然还有明家接济;那一礼后,他们就倚着观景台和观中香火钱过日子,平日只要忙活着把地打扫干净就行。若还有闲情,就去山下摆茶水铺,讲红衣事迹。山下十余家茶水铺,九成是观里人开的。
真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这样的不鸣观,居然也是小武道会的举办地之一。
只能说也是蒙了祖上的荫,家底丰厚过。
明濯雪曾试探着问徐涉川,祖上到底多大的荫,能把我们这破地方抬到和四大派——现在是三大派了,第四派太一宫已在十几年前被朝廷铁骑踏没了同起同坐、轮流办小武道会的地步。
徐涉川彼时正解着被明濯雪打成麻花的胡子,一脸高深,只说:“往事不足道矣。”
明濯雪又问:“那小师伯什么时候能练成天算绝学顺利出师?”
徐涉川神情莫测:“且看天意。”
正给明濯雪梳小辫的徐生清听了这话,冁然而笑说:“最多六十年,把师父熬死了,我就出师了。”
徐涉川闻言,气鼓鼓拎起手边的黄竹棍,对着徐生清比划了十来下,没舍得打,最后只重重砸了两下地,道:“臭小子,你大逆不道。”
至此,指望徐生清学成后自己能偷师一二的明濯雪,再也没打过不鸣山武学的主意。
哑巴老仆乐呵着翻上马,悠然向山里去。
此马名为望逍遥,通体雪白,没有一丝杂色,鬃毛如流光锦缎于日光下熠熠生辉,乃是世所罕见的玉雪骢。
明濯雪的父母初见时,她娘就坐在这样一匹玉雪骢上。
彼时她爹还不过是个刚从不鸣山上下来的毛头小子,见翩翩佳人骑马而来,涨红了脸,半响也只闷出一句“宝马配美人”,得了她娘一个漂亮的白眼。
望逍遥就是那匹玉雪骢的孩子,是她娘留给她的唯二念想之一——另一个是她的佩刀漱冰。
明濯雪孩提时,常骑着还是小马驹的望逍遥在不鸣山路上撒野。
此刻望逍遥重回故地,不消老仆捏着缰绳发出指令,只待人坐稳,它便昂首出发,阔步前行间颇有傲视群雄的威武气魄。
许是方才发生的一切太过戏剧,又许是白马走得太过自得,周围人竟自发地给它让出一条道来。
有弟子听见下头人群喧嚣,在山道旁探头。
只见老头骑白马逆着人流往山道上来。
山观弟子又惊又喜,高声呼道:“老卢!”
老头抬头,举手大幅度挥动起来,黝黑的脸上露着笑,一口橘皮色的牙格外晃眼。
老仆这儿正惬意上山,明濯雪那儿在捏着鼻子等批。
徐涉川和徐生清一人拽着一条胳膊,架着明濯雪快步过观门,走过小路,踏过小桥,绕进侧边罚堂。
堂内晦暗,陈设简单,一蒲团,一竹棍,一祖师爷画像,就是全部。
明濯雪进入堂内,反客为主,先行占了蒲团。
徐姓师徒也不管她,自顾自忙前忙后,先堵门后封窗,把室内窟窿全堵上,连老鼠洞也不放过后,徐涉川才拍拍衣袖,提起落满灰的黄竹棍,装着威严对明濯雪问:“逃婚是真的?”
打小明濯雪犯了错他们就来这套,棍棒是假的,从不打她,只是吓唬。
明濯雪第一次还害怕地直哭,第二次就敢跳窗逃跑了。后来他们封了窗,明濯雪就夺门跑路。再后来门窗都封了,她就伸手往老鼠洞里掏老鼠,就是不听二人的教训。
明濯雪托起腮帮子:“小师伯不都把那事编成故事了吗,怎么,你们还怀疑有假?”
她知道自己惹事的能力,在外都是努力与不鸣山观撇清关系,只说自己是李攻玉的徒弟,回了观中才会叫上一声“师公”、“师伯”。
至于他们怎么称呼自己,明濯雪倒不是很放心上。依着不鸣山现在人才不出的情况,旁人就算听山观弟子叫她师侄,大多也只会以为是在攀关系。
“小师伯”徐生清卷起书生青衣,盘腿坐到明濯雪前方的地砖上,语重心长道:“那不一样。话本里还说你师父有三段风流债呢,你觉着她能有吗?”
明濯雪砸吧了一下嘴,不置可否:“万一她真有呢?她这些年在外头过得怎么样你我又不知道,万一真春心萌动,开窍转性了呢?”
这世上敢这么编排师父的,大概也就她一个了。
徐生清刚想接话,听见竹竿划空狠狠敲地的响动,蓦然闭了嘴。
“别说胡话。”徐涉川假咳一声,厉声道,“先说你的婚事。”
明濯雪拿起边上的幂篱,捏着白纱揉搓:“我哪里说胡话了。五年了,出师礼之后她就没了音讯。师父她难道就给你递过家书?没有吧,那你又怎么知道她就没相好,没风流债?”
明濯雪心虚的时候惯会掰扯东西。
徐涉川忍着没顺她话题往下溜,瞅着她的神情喃喃道:“那就是真的了,看来婚也是真逃了。”
憋了片刻,他又忍不住絮叨:“我早跟你说别去,那上京城就是龙潭虎穴。你就个是山里长大的野丫头,哪里懂得那些染缸里的人情世故、心机算盘。你不听,偏要去。这不好了,你哥没带出来,还平白搭上了自己的终身大事。”
一提这个明濯雪心情就不大好:“我哥就我一个亲人了,我不去还能有谁去?袭承侯爵,入京受封,说得很稀罕似的。实际不过是给他打了一个笼子困起来,之后谁晓得是会被束之高阁,还是扒皮抽筋。我好心好意去替他受困,他倒好,直接把我扔出来,真是一片真心喂了狗。”
明濯雪的父亲,明盖野,十六入行伍,二十拼杀出血甲之名。隔年遇上襄王叛乱,硬是把已经打进上京的襄王给揪了出来,逼得人火烧大内,烧没了先皇与先太子。
而后与三朝元老年逾八十的大相国共尊彼时的小晋王为新帝,攘外敌,平内乱,十万血甲精锐定下太平之世。
她兄长明溪深,一杆银枪直指北地,刺得北方蛮族俯首贴耳,从此不敢造次;转头又扑向西边大漠,铁骑碾过风沙,叫楼兰、龟兹等一种小国胆战心惊。
两代人的呕心沥血,最后只换来皇帝猜疑忌惮。
明濯雪想不明白,她闷闷道:“也不知道有些人在怕什么。我爹要是想当皇帝,当年早披上黄袍自己当了,哪里还会千里迢迢去接他上京,更何况他老人家现在都入土了。”
说罢抬眼,只见徐涉川和徐生清二人皆是眼观鼻鼻观口,一副“你说什么,我没听清”的样子。
不鸣观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不听朝事,不谈朝政,哪怕只是沾了半点边都不行。
徐涉川常说:“听议朝事如在崖上行走,万一听得些不能说的,说出些不能说的,保不齐那天就被人灭门了。哝,隔壁太一宫就是这么没的。”
明濯雪被二人气笑,抬脚踹向小师伯:“怕什么,我有分寸,这种话也就私下里跟你们说说。”
徐生清侧身避开,道:“有些话,自你口出不过童言无忌,从我耳入那就要大难临头。我们这只是一间骗香火钱的普通道观,为保平安,还是什么都不要听为妙。”
明濯雪问:“普通道观能盖出那么一座观景台,每天能有香客千百余人?”
徐涉川老神在在道:“那只能证明我们观风水好,地气旺,是座普普通通谋财不害命的好道观。”
明濯雪丢下幂篱:“行吧,你们说什么就是什么。”
徐涉川觑着明濯雪脸色渐缓,小心翼翼地问:“那你哥真没派人来抓你?”
明濯雪道:“他在上京当侯爷呢,无旨不可随意离京,更别说调兵遣将了。不然我怎么敢当着他的面逃。”
徐涉川又问:“那淮庆王府呢?”
“没兵没权的空架子,蒙祖上的荫吃着皇粮混日子的。天晓得他为什么要来淌这个浑水。”
后半句明濯雪说得小声,徐涉川二人也没敢仔细去听,生怕是什么不能为人说的秘密。
徐涉川抖抖长胡须,一捋到底,劝慰几句,又问:“那你现下打算怎么办,要不现在观里呆几年,先听听风声?”
“不了。”
明濯雪起身,手上动作迅速,趁人不备一把就拽走了徐生清手里的钥匙。
“我过几天就走,去找西漠兵器冢。”
“西漠……”徐涉川顿了一瞬,喃喃道,“西漠好,西漠在关外,山高皇帝远。”
不待徐涉川松懈下来,就见明濯雪打开房门,继续道:“老皇帝疑心重,说不准哪天就要我家满门抄斩了。有些事能做的还是赶紧做了好,拖太久容易变成遗愿。”
徐生清和徐涉川二人登时有了动作,一人一边猛地摁住明濯雪肩头。
“呸呸,童言无忌。”
“瞎说什么话。”
对上明濯雪一脸事实如此的表情,徐涉川严肃道:“要真遇上那么一天,你就逃到观里来当个女冠,养你又不费几个铜板。”
明濯雪看向观门,迟疑道:“那老卢……”
徐涉川大手一摆:“老卢那身板吃的了我多少饭。”
明濯雪笑了起来:“可我那望逍遥费钱啊。”
徐生清道:“没事,一样能养。我跟师父这些年茶摊说书挣了不少钱,够你再养一匹玉雪骢。”
徐涉川听得这话直觉牙疼,脸抽抽着正想否认,被徐生清一个眼刀劈来,砍没了声,只能吸着鼻子哼哼。
-
望逍遥悠悠走上山,停驻观门口,双耳一动,尾巴一甩,老卢就已从善如流地下马了。
这马气性高,脾气傲。
若不是老卢,换了旁人,就算有明濯雪发话,它也是要先踹一蹶子,再鼻子哼气睥着人。对方要是这样还不肯退却,它会向明濯雪二次确认,是否必须驮人。
若是,它屈尊纡贵一甩头,四腿噔噔两下发泄完不满,才让人骑上来。若不是,它就撒蹄子再来两脚。
老卢呢,脾气也好得跟没有一样。
旁人怎么闹他都不生气,就呵呵露着一口牙,憨实得不行。
望逍遥若跟他犟,他大抵也就一笑过之,然后拉起缰绳牵马走上山。
他手指了指望逍遥,门前小道士就晓得他什么意思,忙道:“你们先回小师侄的竹院,我待会儿就拿马料来。”
老卢颔首,牵着马要往观里走,小道出声,叫住他:“对了老卢,我刚捡到个东西。”
-
整个不鸣山观拢共二十来人,除了明濯雪,皆是徐涉川从山下捡来的孩子。
他们路没走过多少,去到过最远的地,也就是附近的瞿水城——去采买生活所需;武功也不高,不够打抱不平,最多也就保全自己。
哪怕是得了徐涉川真传的徐生清,也就脚步轻快些,能叫外行人看个热闹,功法造诣就是西瓜地里放野猪,一塌糊涂。
在明濯雪那一礼前,他们靠着给山下乡里的百姓算卦写字勉强糊口,当然还有明家接济;那一礼后,他们就倚着观景台和观中香火钱过日子,平日只要忙活着把地打扫干净就行。若还有闲情,就去山下摆茶水铺,讲红衣事迹。山下十余家茶水铺,九成是观里人开的。
真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这样的不鸣观,居然也是小武道会的举办地之一。
只能说也是蒙了祖上的荫,家底丰厚过。
明濯雪曾试探着问徐涉川,祖上到底多大的荫,能把我们这破地方抬到和四大派——现在是三大派了,第四派太一宫已在十几年前被朝廷铁骑踏没了同起同坐、轮流办小武道会的地步。
徐涉川彼时正解着被明濯雪打成麻花的胡子,一脸高深,只说:“往事不足道矣。”
明濯雪又问:“那小师伯什么时候能练成天算绝学顺利出师?”
徐涉川神情莫测:“且看天意。”
正给明濯雪梳小辫的徐生清听了这话,冁然而笑说:“最多六十年,把师父熬死了,我就出师了。”
徐涉川闻言,气鼓鼓拎起手边的黄竹棍,对着徐生清比划了十来下,没舍得打,最后只重重砸了两下地,道:“臭小子,你大逆不道。”
至此,指望徐生清学成后自己能偷师一二的明濯雪,再也没打过不鸣山武学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