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来的前几天,赵雪青一直睡不好,不断在心里盘算赛维达第一日傍晚就能追到宋畅队伍,发现他们不在,必会重新寻找线索。用不了几天,就会追上来。
李逾明笃定自己做的毫无破绽,赛维达短时间内追不到他们,一直宽慰她不要担心,但收效甚微,她时不时从噩梦中惊醒。
为了隐去行踪,他们和车夫扮成父子三人,李逾明夏国话不好,装成结巴,很少开口。两位男子轮流赶马车,采取迂回的路线往北走。一方面为了照顾赵雪青大病初愈的身体,另一方面尽最大可能扰乱赛维达的追踪思路,他们不追求速度,不紧不慢地往北走,遇到客栈就住客栈,没有客栈就借宿村民家里,有一次甚至在一所废弃的寺庙里升起篝火住了一夜。
那一夜无风无雨,异常平静,躺在地铺上,可以通过缺失的屋顶看到天上的星星。李逾明和黎友进在篝火旁商量接下来的路线和夏国朝廷现在的动向,估计赵雪青交代的名单已经传遍夏国朝堂,人心浮动,互相猜忌。等约定的时候一到,赵启言发动进攻,夏国就会疲于应对。
她在他们的说话声中睡着了,一觉睡到了大天亮,比在客栈和村民家里睡的都要好。
第二日他们到了一个无名小镇,住进一家小客栈,清早起来发现整个镇子白茫茫一片,挦绵扯絮般的大雪仍在飘扬。这是他们出来后第一次遇到大雪,客栈老板听说他们要出发,说:“路上的积雪半人高,这样的天气怎能上路,走不了两里路人和马都得冻僵。”
李逾明于是决定在这里逗留一日。
赵雪青多年没有见过这样的大雪。小时候,大雪天父亲不用出门,会一整天陪她在火炉边看书写字,她一直喜欢下雪,但这一次却心急如焚,希望大雪快点停。
“我们走不了,他们也不好追。”李逾明安慰她。
“他们骑马,轻装简行,下雪天也能走。”
“刚刚客栈老板说的,马会冻僵,走不远的。”
赵雪青没有说话。
李逾明伸手端过她刚喝完的药碗,准备送回厨房。
“我身体已经好了,以后不用熬药了。”
他们伪装身份,改变装扮和口音,就是为了赛维达就算找到他们逗留的地方,也无从分辨哪一路人马是他们。但熬药是一个明显的特征,非常容易暴露身份。赛维达了解赵雪青的病,又出身医药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对药材有一定了解,只要看一看闻一闻药渣,所有伪装就不攻自破。
李逾明知道她的担心,说:“没关系,药是我熬的,没让客栈的人经手,药渣带到半路掩埋,没有太多痕迹。”
“那也很危险。他只要连续两天打听到投宿人煎药,就知道是我们。”
“身体最重要,病了更耽误事。再说一路上吃过来,再多吃几天也无妨。”李逾明坚持。
*
一路走来,匆匆忙忙,从没有认真梳洗换衣,在路上不觉得,闲下来觉得浑身不舒服,似乎长了虱子,不是这里痒就是那里痒。下午赵雪青叫客栈烧一锅热水,又把房间炉火烧旺,俩人里里外外盥洗了一番。
洗完,赵雪青在火盆旁烤干头发,过了一会,李逾明洗完出来,在她身边坐下说:“雪青,借你的梳子用一下。”
赵雪青把手里梳子递给他,不经意瞥到他的鬓角,怔住了。
“怎么了?头发没有洗干净吗?”李逾明不解地问。
赵雪青摇摇头,指向他的鬓角,心酸地说:“你这里有白发。”
李逾明也怔了一下,起身到后面镜子上照了一下,苦笑道:“还真是,我都没注意到。”
事情太多,近一年他根本没有时间关注仪容,总是草草穿戴梳洗了事。他头发粗黑油亮,新冒出的白发在其间显得异常显眼,让整个人看起来苍老很多。
他没有多在意,也不打算处理,照完镜子又坐回她身边。
赵雪青觉得十分刺眼,忍不住说:“我帮你拔掉吧。”
李逾明往她身边靠过去,说:“好。”
赵雪青拔掉他鬓角的两根白发,又在头顶看到一根,接着是后脑勺的几根。
李逾明接过她递过来泛着银光的白发,男人是不惧白发的,尤其像他这样的人,有几根白发反而更添威严。但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她是在意的,自嘲道:“时间不饶人,一转眼生出白发来了。”
“这一年多你太忙太操劳,累出来的。”
“等出了夏国,这件事就结束了。”
赵雪青点点头。
*
第二日大雪停了,但天气依然阴沉,虽然不适合赶路,但哪怕走几公里,也比在同一个地方坐以待毙强,于是决定出发。
路上积雪很厚,车轮套上防滑的锁链,雪水依然附着在上面,久而久之被压成冰,需要不时下来清理。磕磕绊绊走到傍晚,只走了平日三分之一的路程。天上飘着雪粒子,人困马乏,走不动了。但一路上都没有看到村镇,正不知如何是好。黎友进突然注意到大路旁边分出一条小路,有行人踩踏的痕迹,说:“王爷,这条小道有人走,不远处可能有人家,不如我们也跟着拐进去,今晚就投宿到那里吧。”
别无选择,李逾明点头同意。
马车跟着似有若无的痕迹走,在道路的尽头,果然看到了一个小村子。但马车还没进村子,突然出现几个大汉拿着大刀一脸警惕地出现在村口,把他们团团围住。
黎友进吓一跳,忙用一口娴熟的夏国话解释地说:“几位大哥,我们是来自凤凰城的商人,大雪耽搁了行程,想在此借宿一晚,还请行个方便。”
那些人不理他,对着车内说:“车上的人都下来。”
车里的俩人下车。一人挑开车帘看了看,里面真的没有人。见他们一共只有三人,且还有一位女子,姑且信了他们的身份,但还是不想他们借宿,说:“我们村从不让人留宿,你们去别的地方吧。”
“我们不白住,会支付饭钱和过夜费。”黎友进从怀里拿出一锭银子。
几人带着不确定神情面面相觑,没有人说话。
“不够可以再加点。”黎友进多拿了一锭银子递过去,“我们是小本生意人没有多少钱,大哥们行行好,让我们有个屋顶凑合一晚,明天一早就走。”
其中一人突然眼冒精光,上下打量几人的穿着,又看看他们身后的马车,对旁边的人耳语了几句。接收指令的人点点头,过来接过黎友进手里的银子,说:“那就留你们过一夜。”
赵雪青觉得他们的目光奇怪,有些不安。李逾明也注意到了,正想说再找地方,一人二话不说走过来拿走黎友进手里的缰绳,说:“我帮你们牵马。”
黎友进觉得不对劲,回头看李逾明,李逾明摇了摇头,示意和他们走。
这个村子对外人的戒备不同寻常,态度突然转变也十分可疑,但现在已经进了村,马车在他们手上,翻脸离开会激发激怒他们,只能和他们进村,走一步看一步。
他们被带到村落深处一户人家,带路的人交代了几句,主家非常热情,说:“没问题,老三,交给我们吧。”
主家马上起锅烧火,给他们做饭吃。这家人口少,俩个儿子在外面谋生活,二儿子还没娶妻,两个老人带着大儿媳和一个四岁孙子生活,有一间多余的房屋。
李逾明卸了马车,将马拴进羊圈。接着借找草料喂马的借口,在村里草草查看了一圈,没有发现什么异样,是一个普通村子的样子。回到借宿人家,观察陈设和他们的举止,确确实实是生活在这里的一家人。
吃饭时,老人问他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做什么生意,家里还有些什么人?赵雪青按照之前商量的说法,说他们老家在凤凰城,平时在饶城做药材生意,今年家里祖母去世,回家奔丧,现在丧期结束回去。
绕城为夏国和凉国接壤的小城。
赵雪青逗小孩玩,问他叫什么名字。
“马豪。”小孩回答。
“车上是药材吗?看起来沉甸甸的。”老翁问。
“一小部分是药材,其他是家里人送的土特产。”赵雪青答,尽量不露富。
“凤凰城还有很多亲人吗?是做什么营生的?”
“有一位大哥在朝廷当官。”为了让他们有些忌惮,赵雪青胡诌道。
“当官的?!”老翁浮现出一种复杂的表情,羡慕地说,“那一辈子不愁吃穿了。”
赵雪青故意笑了笑,没有接话茬,把话题转到自己感兴趣的事上,问:“老伯,贵村在大道旁边,是人来人往的地方。怎么刚刚我们进村时,几位大哥拿着大刀呢?”
老翁吃惊了一下,叹口气说:“以前我们也是非常好客的,但是今年这一带大旱,没什么收成,朝廷又大力收税,很多人活不下去落草为寇,到处抢劫,到了冬天万物凋零,这一带的抢劫尤其多。他们怕是什么歹人,所以……”
“那贵村为何能安然度过大旱?”
“我们村有一位百岁的长老,年初通过观测星象,预测到今年是大旱之年,指导我们种了更为耐旱的高粱,虽然收成也不好,但好歹可以支撑村子熬过这个冬天。”
赵雪青惊讶于小村子有精通天象的奇人,说:“有这样的长老真是一村之幸。”
“是呀。”
继续闲聊了一会,老翁突然把目光转向一旁闷头吃饭的李逾明,问:“这位大哥怎么一直不说话。”
“我大哥从小口舌不好,说话结巴,所以不爱说话。”赵雪青解释。
马车停放在院子里,睡觉时,李逾明把贵重物品拿进房间,又到后面羊圈看了一下马。
“你觉得老伯刚刚的话是在骗人吗?”赵雪青问。
“他说的是真的。”李逾明答,“这个村子虽说不至于饿死人,但冬天才开始,村里已少见牲畜,羊圈牛圈空空,想来维持的艰难。”
“在客栈的时候也听人说起过这一带非常乱。”黎友进说,“一路走来,大路两边时不时有流浪乞讨的。”
正说着,李逾明突然听到动静,熄灭油灯,快速走到窗边,把窗子推开一个缝隙,往外望去。
“怎么了?”赵雪青问。
“老翁出去了。”
院门没有关,李逾明隐隐约约听到外面有谈话的声音,但听不清谈话内容,只依稀分辨出说话的一人是带他们进村的汉子。
过了一会,老妪到院里,看到门开着,说:“你这么晚出去干什么?在和谁说话?”
老翁匆匆忙忙的进来,看一眼李逾明他们住的房间,责备道:“你乱吵嚷什么……”
说话声低了下去,接着俩人关上院门,进屋了。不知道是故意还是忘了,老翁没有给上栓锁院门。
李逾明想了想,对黎友进说:“今晚还是要警惕,我们守夜,你睡上半夜,我睡下半夜。”
黎友进点头说:“我也觉得他们行事古怪,进村时他们态度转变突兀,大有杀人劫财之势。但后面小姐的话似乎让他们有了些顾忌。”
“人饿极了什么都做的出来。”李逾明说,“之前他们可能只想劫财,现在怕报复,发起狠来连人都杀了,埋在村里,谁知道有人来过?”
黎友进觉得有道理,达成一致,两人轮流守夜。
黎友进先睡了。李逾明和衣坐在床上留神听着外面的动静。
赵雪青翻来覆去睡不着,说:“我睡不着,陪你说说话吧。”
俩人低声说了一会话,李逾明看她撑不住,说:“你安心睡吧,我是故意往重了说的,他们不一定有这个想法。就算真的有,我和黎友进对付他们足够了。”
赵雪青终于睡着了。
外面北风呼呼地刮,李逾明靠在墙壁上闭目养神闭。迷迷糊糊不知道眯了多久,突然他本能似地睁开眼睛。
外面有火光。
李逾明笃定自己做的毫无破绽,赛维达短时间内追不到他们,一直宽慰她不要担心,但收效甚微,她时不时从噩梦中惊醒。
为了隐去行踪,他们和车夫扮成父子三人,李逾明夏国话不好,装成结巴,很少开口。两位男子轮流赶马车,采取迂回的路线往北走。一方面为了照顾赵雪青大病初愈的身体,另一方面尽最大可能扰乱赛维达的追踪思路,他们不追求速度,不紧不慢地往北走,遇到客栈就住客栈,没有客栈就借宿村民家里,有一次甚至在一所废弃的寺庙里升起篝火住了一夜。
那一夜无风无雨,异常平静,躺在地铺上,可以通过缺失的屋顶看到天上的星星。李逾明和黎友进在篝火旁商量接下来的路线和夏国朝廷现在的动向,估计赵雪青交代的名单已经传遍夏国朝堂,人心浮动,互相猜忌。等约定的时候一到,赵启言发动进攻,夏国就会疲于应对。
她在他们的说话声中睡着了,一觉睡到了大天亮,比在客栈和村民家里睡的都要好。
第二日他们到了一个无名小镇,住进一家小客栈,清早起来发现整个镇子白茫茫一片,挦绵扯絮般的大雪仍在飘扬。这是他们出来后第一次遇到大雪,客栈老板听说他们要出发,说:“路上的积雪半人高,这样的天气怎能上路,走不了两里路人和马都得冻僵。”
李逾明于是决定在这里逗留一日。
赵雪青多年没有见过这样的大雪。小时候,大雪天父亲不用出门,会一整天陪她在火炉边看书写字,她一直喜欢下雪,但这一次却心急如焚,希望大雪快点停。
“我们走不了,他们也不好追。”李逾明安慰她。
“他们骑马,轻装简行,下雪天也能走。”
“刚刚客栈老板说的,马会冻僵,走不远的。”
赵雪青没有说话。
李逾明伸手端过她刚喝完的药碗,准备送回厨房。
“我身体已经好了,以后不用熬药了。”
他们伪装身份,改变装扮和口音,就是为了赛维达就算找到他们逗留的地方,也无从分辨哪一路人马是他们。但熬药是一个明显的特征,非常容易暴露身份。赛维达了解赵雪青的病,又出身医药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对药材有一定了解,只要看一看闻一闻药渣,所有伪装就不攻自破。
李逾明知道她的担心,说:“没关系,药是我熬的,没让客栈的人经手,药渣带到半路掩埋,没有太多痕迹。”
“那也很危险。他只要连续两天打听到投宿人煎药,就知道是我们。”
“身体最重要,病了更耽误事。再说一路上吃过来,再多吃几天也无妨。”李逾明坚持。
*
一路走来,匆匆忙忙,从没有认真梳洗换衣,在路上不觉得,闲下来觉得浑身不舒服,似乎长了虱子,不是这里痒就是那里痒。下午赵雪青叫客栈烧一锅热水,又把房间炉火烧旺,俩人里里外外盥洗了一番。
洗完,赵雪青在火盆旁烤干头发,过了一会,李逾明洗完出来,在她身边坐下说:“雪青,借你的梳子用一下。”
赵雪青把手里梳子递给他,不经意瞥到他的鬓角,怔住了。
“怎么了?头发没有洗干净吗?”李逾明不解地问。
赵雪青摇摇头,指向他的鬓角,心酸地说:“你这里有白发。”
李逾明也怔了一下,起身到后面镜子上照了一下,苦笑道:“还真是,我都没注意到。”
事情太多,近一年他根本没有时间关注仪容,总是草草穿戴梳洗了事。他头发粗黑油亮,新冒出的白发在其间显得异常显眼,让整个人看起来苍老很多。
他没有多在意,也不打算处理,照完镜子又坐回她身边。
赵雪青觉得十分刺眼,忍不住说:“我帮你拔掉吧。”
李逾明往她身边靠过去,说:“好。”
赵雪青拔掉他鬓角的两根白发,又在头顶看到一根,接着是后脑勺的几根。
李逾明接过她递过来泛着银光的白发,男人是不惧白发的,尤其像他这样的人,有几根白发反而更添威严。但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她是在意的,自嘲道:“时间不饶人,一转眼生出白发来了。”
“这一年多你太忙太操劳,累出来的。”
“等出了夏国,这件事就结束了。”
赵雪青点点头。
*
第二日大雪停了,但天气依然阴沉,虽然不适合赶路,但哪怕走几公里,也比在同一个地方坐以待毙强,于是决定出发。
路上积雪很厚,车轮套上防滑的锁链,雪水依然附着在上面,久而久之被压成冰,需要不时下来清理。磕磕绊绊走到傍晚,只走了平日三分之一的路程。天上飘着雪粒子,人困马乏,走不动了。但一路上都没有看到村镇,正不知如何是好。黎友进突然注意到大路旁边分出一条小路,有行人踩踏的痕迹,说:“王爷,这条小道有人走,不远处可能有人家,不如我们也跟着拐进去,今晚就投宿到那里吧。”
别无选择,李逾明点头同意。
马车跟着似有若无的痕迹走,在道路的尽头,果然看到了一个小村子。但马车还没进村子,突然出现几个大汉拿着大刀一脸警惕地出现在村口,把他们团团围住。
黎友进吓一跳,忙用一口娴熟的夏国话解释地说:“几位大哥,我们是来自凤凰城的商人,大雪耽搁了行程,想在此借宿一晚,还请行个方便。”
那些人不理他,对着车内说:“车上的人都下来。”
车里的俩人下车。一人挑开车帘看了看,里面真的没有人。见他们一共只有三人,且还有一位女子,姑且信了他们的身份,但还是不想他们借宿,说:“我们村从不让人留宿,你们去别的地方吧。”
“我们不白住,会支付饭钱和过夜费。”黎友进从怀里拿出一锭银子。
几人带着不确定神情面面相觑,没有人说话。
“不够可以再加点。”黎友进多拿了一锭银子递过去,“我们是小本生意人没有多少钱,大哥们行行好,让我们有个屋顶凑合一晚,明天一早就走。”
其中一人突然眼冒精光,上下打量几人的穿着,又看看他们身后的马车,对旁边的人耳语了几句。接收指令的人点点头,过来接过黎友进手里的银子,说:“那就留你们过一夜。”
赵雪青觉得他们的目光奇怪,有些不安。李逾明也注意到了,正想说再找地方,一人二话不说走过来拿走黎友进手里的缰绳,说:“我帮你们牵马。”
黎友进觉得不对劲,回头看李逾明,李逾明摇了摇头,示意和他们走。
这个村子对外人的戒备不同寻常,态度突然转变也十分可疑,但现在已经进了村,马车在他们手上,翻脸离开会激发激怒他们,只能和他们进村,走一步看一步。
他们被带到村落深处一户人家,带路的人交代了几句,主家非常热情,说:“没问题,老三,交给我们吧。”
主家马上起锅烧火,给他们做饭吃。这家人口少,俩个儿子在外面谋生活,二儿子还没娶妻,两个老人带着大儿媳和一个四岁孙子生活,有一间多余的房屋。
李逾明卸了马车,将马拴进羊圈。接着借找草料喂马的借口,在村里草草查看了一圈,没有发现什么异样,是一个普通村子的样子。回到借宿人家,观察陈设和他们的举止,确确实实是生活在这里的一家人。
吃饭时,老人问他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做什么生意,家里还有些什么人?赵雪青按照之前商量的说法,说他们老家在凤凰城,平时在饶城做药材生意,今年家里祖母去世,回家奔丧,现在丧期结束回去。
绕城为夏国和凉国接壤的小城。
赵雪青逗小孩玩,问他叫什么名字。
“马豪。”小孩回答。
“车上是药材吗?看起来沉甸甸的。”老翁问。
“一小部分是药材,其他是家里人送的土特产。”赵雪青答,尽量不露富。
“凤凰城还有很多亲人吗?是做什么营生的?”
“有一位大哥在朝廷当官。”为了让他们有些忌惮,赵雪青胡诌道。
“当官的?!”老翁浮现出一种复杂的表情,羡慕地说,“那一辈子不愁吃穿了。”
赵雪青故意笑了笑,没有接话茬,把话题转到自己感兴趣的事上,问:“老伯,贵村在大道旁边,是人来人往的地方。怎么刚刚我们进村时,几位大哥拿着大刀呢?”
老翁吃惊了一下,叹口气说:“以前我们也是非常好客的,但是今年这一带大旱,没什么收成,朝廷又大力收税,很多人活不下去落草为寇,到处抢劫,到了冬天万物凋零,这一带的抢劫尤其多。他们怕是什么歹人,所以……”
“那贵村为何能安然度过大旱?”
“我们村有一位百岁的长老,年初通过观测星象,预测到今年是大旱之年,指导我们种了更为耐旱的高粱,虽然收成也不好,但好歹可以支撑村子熬过这个冬天。”
赵雪青惊讶于小村子有精通天象的奇人,说:“有这样的长老真是一村之幸。”
“是呀。”
继续闲聊了一会,老翁突然把目光转向一旁闷头吃饭的李逾明,问:“这位大哥怎么一直不说话。”
“我大哥从小口舌不好,说话结巴,所以不爱说话。”赵雪青解释。
马车停放在院子里,睡觉时,李逾明把贵重物品拿进房间,又到后面羊圈看了一下马。
“你觉得老伯刚刚的话是在骗人吗?”赵雪青问。
“他说的是真的。”李逾明答,“这个村子虽说不至于饿死人,但冬天才开始,村里已少见牲畜,羊圈牛圈空空,想来维持的艰难。”
“在客栈的时候也听人说起过这一带非常乱。”黎友进说,“一路走来,大路两边时不时有流浪乞讨的。”
正说着,李逾明突然听到动静,熄灭油灯,快速走到窗边,把窗子推开一个缝隙,往外望去。
“怎么了?”赵雪青问。
“老翁出去了。”
院门没有关,李逾明隐隐约约听到外面有谈话的声音,但听不清谈话内容,只依稀分辨出说话的一人是带他们进村的汉子。
过了一会,老妪到院里,看到门开着,说:“你这么晚出去干什么?在和谁说话?”
老翁匆匆忙忙的进来,看一眼李逾明他们住的房间,责备道:“你乱吵嚷什么……”
说话声低了下去,接着俩人关上院门,进屋了。不知道是故意还是忘了,老翁没有给上栓锁院门。
李逾明想了想,对黎友进说:“今晚还是要警惕,我们守夜,你睡上半夜,我睡下半夜。”
黎友进点头说:“我也觉得他们行事古怪,进村时他们态度转变突兀,大有杀人劫财之势。但后面小姐的话似乎让他们有了些顾忌。”
“人饿极了什么都做的出来。”李逾明说,“之前他们可能只想劫财,现在怕报复,发起狠来连人都杀了,埋在村里,谁知道有人来过?”
黎友进觉得有道理,达成一致,两人轮流守夜。
黎友进先睡了。李逾明和衣坐在床上留神听着外面的动静。
赵雪青翻来覆去睡不着,说:“我睡不着,陪你说说话吧。”
俩人低声说了一会话,李逾明看她撑不住,说:“你安心睡吧,我是故意往重了说的,他们不一定有这个想法。就算真的有,我和黎友进对付他们足够了。”
赵雪青终于睡着了。
外面北风呼呼地刮,李逾明靠在墙壁上闭目养神闭。迷迷糊糊不知道眯了多久,突然他本能似地睁开眼睛。
外面有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