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剩下的那点儿传单到最后还是没能被送出去,因为雨越来越大,将它们浇得完全没法看了。
陈宁不得不小跑着去公交车站,在瓢泼大雨中等了大概十分钟左右,然后才像落汤鸡一样湿漉漉地登上回家的班车。
下次再次去便利店打工的时候,她把没派完传单的事和王姨说了。王姨完全表示理解,还送她一瓶巧克力奶以示安慰。
“你这丫头就是太实诚,”她感慨道,“少派两张我也不会发现。下次别这样了啊,你要是病倒了我都不知道一时之间去哪找人来替你。”
话虽如此,陈宁之前在派传单时好几次在对面街角处发现了她的身影。王姨大概是不能完全放心,偶尔会绕路来看上一眼。
陈宁身体不错,即使淋了这么大的雨,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也没有感到任何不适。
全校师生挤挤攘攘地齐聚在操场上,还是那老三套,先升旗唱国歌,惯例说些最近校园里出现要注意的纪律问题,然后是表彰环节。
戴婧妮没听清老校长说的话,伸长脖子看:“什么什么?什么奖?”
“竞赛,”队伍里有人答了。
随着慷慨激昂的音乐声,几名学生从后方登至主席台上,一字排开站好,等待老校长颁奖。梁斯逸站立其中,身形如竹般挺拔,在一众穿着蓝白校服短裤、戴厚厚黑框的身影当中显得鹤立鸡群。
“哇噢,”戴婧妮拖长声音道,“又是他。”
作为陈宁最好的朋友也是唯一一个知道陈宁暗恋梁斯逸的人,她忍不住别有深意地用手肘撞了下陈宁。
陈宁缩了下手臂,希望没人能注意到她们。
“靠,还是金奖,”旁边的男生队伍里有人自嘲,“学个屁啊,连个国际部的都比不过。”
常豫一中是全省最好的中学,招收的也是中考时分数最顶尖的那一批学生。国际部虽然也不错,但毕竟没有经过统一的分数考核,平时的教育模式也不同,自然会被默认在学习上不如本部正儿八经考进来的学生。
“你是头一天知道比不过吗?”有人笑他,“被梁斯逸吊打多少次了,还没习惯啊。”
“操。”那男生骂了声。
“单是脑子好使这点也不稀奇,毕竟台上站着好几个呢,虽说不是每个都有金奖吧,”戴婧妮眯着眼睛仔细打量台上的人,啧了声,“但梁斯逸长得是真帅啊,家里好像也特别有钱,这一个接一个叠buff似的,怎么什么好事全都摊在他头上了。”
此言一出,女生队伍里掀起了细碎的赞同声。
男生队伍静了一瞬,然后有人装模作样地叹了口气,抬手把头发耍帅往后一捋:
“——长相也就还行吧,比巅峰时期的我略输一筹。”
周围瞬间爆发出一阵小范围的笑声,在后方班主任老黄的清喉咙声下才逐渐消停下来。
升旗仪式就这么在同班同学的插科打诨之中过去了,结束后大家三三两两地散开,和相熟好友一起边走边聊。只可惜一回到班上,这种闲暇就被一张张小纸条给打破了。
戴婧妮倒吸一口凉气:“妈呀,月考成绩出得那么快。”
班里哀嚎声此起彼伏,拿到成绩条的学生或喜或忧的,难免情绪激动。反倒是她身旁的陈宁拿到成绩条后就只是粗粗地扫了眼,也不见有什么情绪起伏。
戴婧妮忍不住吐槽:“你是大佛吗?出成绩还那么淡定,就没见过你有反应。
“考了就是过去了,”陈宁说,“而且你知道的,我成绩一直很稳定。”
准确来说,是很差的那种稳定。
高二全年级一共八百出头多一点的人,陈宁的总排名长期稳定在六百多名,这次月考更是滑落到了七字开头。
整个上午的课都在各科老师评讲试卷中度过,她撑到了接近中午的时间,实在困得有点撑不住了,决定在最后一节课上课前的课间趴着眯一小会儿。
昨天回家后,陈宁洗完澡就开始趴在桌前补作业,到最后也没有去注意时间,但依稀记得睡前往窗外瞥了一眼,一片的漆黑。
才趴了没多久,意识才刚刚陷入迷糊,她就被两声有力的敲桌子声给惊醒了。
陈宁抬起头来,在看见来人的瞬间猛地坐直了身子:“不好意思!闫老师我忘记这节课是语文课了,我现在就去……”
讲台中央,那台本应由语文科代表——也就是陈宁自己,去办公室帮老师搬来的电脑,已经好端端地安放在上面了。
她咽下了剩余的话。
金丝眼镜后的脸色是阴沉的,闫丽萍看起来很不悦:“下午自习课,来办公室找我一趟。”
“拿上成绩条和试卷。”她补充道,然后转身开始上课。
陈宁应了声,心里发沉。
下午的教师办公室颇为空荡,闫丽萍从保温杯里喝了口水润喉,之后往后一靠在椅背上,好整以暇地看着她。
陈宁想好了,直接承认自己的错误:“抱歉,闫老师。今天早上我是真的忘记了有语文课才没来拿电脑,不会有下次了。”
“还有呢?”
“还有……”陈宁看了下她的面色,低声道,“这次的月考,我没有考好。”
“你也知道你没考好,”闫丽萍气笑了。
她前倾身子,一把将试卷从陈宁手中夺过来,啪的一声往桌上拍,手指以几乎要把桌面给戳出洞的力度点在那堆红叉上。
“这什么题,啊?我问你这什么题,”闫丽萍自己回答,“默写题,送分的是不是!说你多少次了,次次错一大片,到底有没有在认真背书。”
陈宁自知理亏,低头认错。
试卷被翻来翻去,发出脆弱的响声。闫丽萍越看是越来气:“整张试卷你错了多少基础题,自己数过了吗?这些分数都是不该丢的知不知道,你说你作文阅读写那么好有什么用,基础没打好,整张卷的分都被拉低了。”
她的语文科代表,平时那么安静的一个小姑娘,上课看着挺认真,交作业也用心,考试出来的结果却这么不理想。
闫丽萍有心想拉她一把,原本以为这种类型是最容易提分的,搞不好冲刺全班前几都有可能,没想到陈宁偏偏就是栽在这上面。说也说过了,骂也骂过了,对面的态度好得让她一个老教师都不忍心狠批,然而下次简单的错误还是照样犯,真能把人气个半死。
接下来的整整一节课,她都在给陈宁巩固基础。
末了,闫丽萍还是忍不住叮嘱道:“说一千道一万,基础一定要打好。我次次到你们班上,看见你课间不是在睡觉就是在学习,也不去像他们一样疯闹什么的,现在这样属实不应该。”
“你每次课间都拿来好好背书,语文提个几分没有问题,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你光是在那低头学习,没有学到实处,那都是虚的知不知道……”
说了这么久,她的喉咙难免干痒,于是便手握成拳偏头往旁边咳嗽了下。
班主任老黄恰好从旁边经过:“闫老师辛苦喽,又给讲这么久啊。”
“你来得正好,”闫丽萍没好气地说,“你们班的学生,你作为班主任得好好说下她。”
“学生自己都不上心,我们做老师的能有什么办法,又不是我们高考是吧,”老黄笑吟吟的,“不过你要是讲完了的话,我也确实要借她一用。”
老黄说,他要给国际部的一个老师去送点东西,一个人拿不过来,让陈宁帮忙。
他是一个有些地中海的中年男子,教数学,拿着两本书大步流星地走在前方。陈宁捧着教具走在后方,小心翼翼地把头伸出来看脚下的楼梯。
“之前说的学费和书本费,凑齐了没有,不能再拖了啊。”老黄突然开口。
陈宁:“快好了……”
“这个快好是多久,”老黄皱起眉来,“你家里的情况我也知道,我不是说想逼你什么。只是你要知道,你有压力,我也有教务处那边的压力。已经帮你延期过很多次了,但总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陈宁也不好再说什么,低低地说了声“是”。
两人沉默着走了一段路,坐上国际部教学楼的电梯。
陈宁问:“黄老师,这学年的助学金还会有吗?”
老黄偏头看了她一眼:“有,如果没记错的话,等会儿课间就该会有广播讲这件事了。你可以留心下,不过要看你家里具体条件,去年没申上的,今年怕是也危险。”
“叮”的一声,电梯门开启。
恰好撞上相熟的人,老黄向陈宁做了个手势,让她在旁边等待,自己则和人寒暄起来。
陈宁捧着教具等了一会儿,下课铃声过后,果然听见广播带着滋啦滋啦的电流声向校园各处传播贫困助学金的消息。
她凝神听完,却也很难在心里燃起什么希望。
“……助学金,我们这里的应该都不需要吧。”
旁边的课室里,学生们谈天的声音飘入耳朵中。陈宁觉得耳熟,透过窗户往里一看,发现是经常跟梁斯逸走一起的那个男生,戴婧妮好像说过他叫翟凌。
赞同声零零碎碎地响起。
当然不需要,国际部学生的学费都顶得上普通人一年的工资了。
梁斯逸也在,不过没有参与周围同学们的聊天,而是在低头看着题,有一搭没一搭地转着笔,有种漫不经心的随意。
陈宁后退一步,确保自己的身影隐匿在墙体之后。
旁边有人接着说:“本部的应该也用不上,什么年代了,不缺钱了都。”
“那倒也不一定,说不定有人需要呢,”翟凌犹豫了下,把脸转过去,“斯逸你记得吗?昨天在校门口的那个女生,好像就是我们学校的吧,感觉见过。”
“不清楚。”顿了一下,梁斯逸才答道。
他依旧看着题,并未分出太多精力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面:“没什么印象。”
剩下的那点儿传单到最后还是没能被送出去,因为雨越来越大,将它们浇得完全没法看了。
陈宁不得不小跑着去公交车站,在瓢泼大雨中等了大概十分钟左右,然后才像落汤鸡一样湿漉漉地登上回家的班车。
下次再次去便利店打工的时候,她把没派完传单的事和王姨说了。王姨完全表示理解,还送她一瓶巧克力奶以示安慰。
“你这丫头就是太实诚,”她感慨道,“少派两张我也不会发现。下次别这样了啊,你要是病倒了我都不知道一时之间去哪找人来替你。”
话虽如此,陈宁之前在派传单时好几次在对面街角处发现了她的身影。王姨大概是不能完全放心,偶尔会绕路来看上一眼。
陈宁身体不错,即使淋了这么大的雨,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也没有感到任何不适。
全校师生挤挤攘攘地齐聚在操场上,还是那老三套,先升旗唱国歌,惯例说些最近校园里出现要注意的纪律问题,然后是表彰环节。
戴婧妮没听清老校长说的话,伸长脖子看:“什么什么?什么奖?”
“竞赛,”队伍里有人答了。
随着慷慨激昂的音乐声,几名学生从后方登至主席台上,一字排开站好,等待老校长颁奖。梁斯逸站立其中,身形如竹般挺拔,在一众穿着蓝白校服短裤、戴厚厚黑框的身影当中显得鹤立鸡群。
“哇噢,”戴婧妮拖长声音道,“又是他。”
作为陈宁最好的朋友也是唯一一个知道陈宁暗恋梁斯逸的人,她忍不住别有深意地用手肘撞了下陈宁。
陈宁缩了下手臂,希望没人能注意到她们。
“靠,还是金奖,”旁边的男生队伍里有人自嘲,“学个屁啊,连个国际部的都比不过。”
常豫一中是全省最好的中学,招收的也是中考时分数最顶尖的那一批学生。国际部虽然也不错,但毕竟没有经过统一的分数考核,平时的教育模式也不同,自然会被默认在学习上不如本部正儿八经考进来的学生。
“你是头一天知道比不过吗?”有人笑他,“被梁斯逸吊打多少次了,还没习惯啊。”
“操。”那男生骂了声。
“单是脑子好使这点也不稀奇,毕竟台上站着好几个呢,虽说不是每个都有金奖吧,”戴婧妮眯着眼睛仔细打量台上的人,啧了声,“但梁斯逸长得是真帅啊,家里好像也特别有钱,这一个接一个叠buff似的,怎么什么好事全都摊在他头上了。”
此言一出,女生队伍里掀起了细碎的赞同声。
男生队伍静了一瞬,然后有人装模作样地叹了口气,抬手把头发耍帅往后一捋:
“——长相也就还行吧,比巅峰时期的我略输一筹。”
周围瞬间爆发出一阵小范围的笑声,在后方班主任老黄的清喉咙声下才逐渐消停下来。
升旗仪式就这么在同班同学的插科打诨之中过去了,结束后大家三三两两地散开,和相熟好友一起边走边聊。只可惜一回到班上,这种闲暇就被一张张小纸条给打破了。
戴婧妮倒吸一口凉气:“妈呀,月考成绩出得那么快。”
班里哀嚎声此起彼伏,拿到成绩条的学生或喜或忧的,难免情绪激动。反倒是她身旁的陈宁拿到成绩条后就只是粗粗地扫了眼,也不见有什么情绪起伏。
戴婧妮忍不住吐槽:“你是大佛吗?出成绩还那么淡定,就没见过你有反应。
“考了就是过去了,”陈宁说,“而且你知道的,我成绩一直很稳定。”
准确来说,是很差的那种稳定。
高二全年级一共八百出头多一点的人,陈宁的总排名长期稳定在六百多名,这次月考更是滑落到了七字开头。
整个上午的课都在各科老师评讲试卷中度过,她撑到了接近中午的时间,实在困得有点撑不住了,决定在最后一节课上课前的课间趴着眯一小会儿。
昨天回家后,陈宁洗完澡就开始趴在桌前补作业,到最后也没有去注意时间,但依稀记得睡前往窗外瞥了一眼,一片的漆黑。
才趴了没多久,意识才刚刚陷入迷糊,她就被两声有力的敲桌子声给惊醒了。
陈宁抬起头来,在看见来人的瞬间猛地坐直了身子:“不好意思!闫老师我忘记这节课是语文课了,我现在就去……”
讲台中央,那台本应由语文科代表——也就是陈宁自己,去办公室帮老师搬来的电脑,已经好端端地安放在上面了。
她咽下了剩余的话。
金丝眼镜后的脸色是阴沉的,闫丽萍看起来很不悦:“下午自习课,来办公室找我一趟。”
“拿上成绩条和试卷。”她补充道,然后转身开始上课。
陈宁应了声,心里发沉。
下午的教师办公室颇为空荡,闫丽萍从保温杯里喝了口水润喉,之后往后一靠在椅背上,好整以暇地看着她。
陈宁想好了,直接承认自己的错误:“抱歉,闫老师。今天早上我是真的忘记了有语文课才没来拿电脑,不会有下次了。”
“还有呢?”
“还有……”陈宁看了下她的面色,低声道,“这次的月考,我没有考好。”
“你也知道你没考好,”闫丽萍气笑了。
她前倾身子,一把将试卷从陈宁手中夺过来,啪的一声往桌上拍,手指以几乎要把桌面给戳出洞的力度点在那堆红叉上。
“这什么题,啊?我问你这什么题,”闫丽萍自己回答,“默写题,送分的是不是!说你多少次了,次次错一大片,到底有没有在认真背书。”
陈宁自知理亏,低头认错。
试卷被翻来翻去,发出脆弱的响声。闫丽萍越看是越来气:“整张试卷你错了多少基础题,自己数过了吗?这些分数都是不该丢的知不知道,你说你作文阅读写那么好有什么用,基础没打好,整张卷的分都被拉低了。”
她的语文科代表,平时那么安静的一个小姑娘,上课看着挺认真,交作业也用心,考试出来的结果却这么不理想。
闫丽萍有心想拉她一把,原本以为这种类型是最容易提分的,搞不好冲刺全班前几都有可能,没想到陈宁偏偏就是栽在这上面。说也说过了,骂也骂过了,对面的态度好得让她一个老教师都不忍心狠批,然而下次简单的错误还是照样犯,真能把人气个半死。
接下来的整整一节课,她都在给陈宁巩固基础。
末了,闫丽萍还是忍不住叮嘱道:“说一千道一万,基础一定要打好。我次次到你们班上,看见你课间不是在睡觉就是在学习,也不去像他们一样疯闹什么的,现在这样属实不应该。”
“你每次课间都拿来好好背书,语文提个几分没有问题,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你光是在那低头学习,没有学到实处,那都是虚的知不知道……”
说了这么久,她的喉咙难免干痒,于是便手握成拳偏头往旁边咳嗽了下。
班主任老黄恰好从旁边经过:“闫老师辛苦喽,又给讲这么久啊。”
“你来得正好,”闫丽萍没好气地说,“你们班的学生,你作为班主任得好好说下她。”
“学生自己都不上心,我们做老师的能有什么办法,又不是我们高考是吧,”老黄笑吟吟的,“不过你要是讲完了的话,我也确实要借她一用。”
老黄说,他要给国际部的一个老师去送点东西,一个人拿不过来,让陈宁帮忙。
他是一个有些地中海的中年男子,教数学,拿着两本书大步流星地走在前方。陈宁捧着教具走在后方,小心翼翼地把头伸出来看脚下的楼梯。
“之前说的学费和书本费,凑齐了没有,不能再拖了啊。”老黄突然开口。
陈宁:“快好了……”
“这个快好是多久,”老黄皱起眉来,“你家里的情况我也知道,我不是说想逼你什么。只是你要知道,你有压力,我也有教务处那边的压力。已经帮你延期过很多次了,但总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陈宁也不好再说什么,低低地说了声“是”。
两人沉默着走了一段路,坐上国际部教学楼的电梯。
陈宁问:“黄老师,这学年的助学金还会有吗?”
老黄偏头看了她一眼:“有,如果没记错的话,等会儿课间就该会有广播讲这件事了。你可以留心下,不过要看你家里具体条件,去年没申上的,今年怕是也危险。”
“叮”的一声,电梯门开启。
恰好撞上相熟的人,老黄向陈宁做了个手势,让她在旁边等待,自己则和人寒暄起来。
陈宁捧着教具等了一会儿,下课铃声过后,果然听见广播带着滋啦滋啦的电流声向校园各处传播贫困助学金的消息。
她凝神听完,却也很难在心里燃起什么希望。
“……助学金,我们这里的应该都不需要吧。”
旁边的课室里,学生们谈天的声音飘入耳朵中。陈宁觉得耳熟,透过窗户往里一看,发现是经常跟梁斯逸走一起的那个男生,戴婧妮好像说过他叫翟凌。
赞同声零零碎碎地响起。
当然不需要,国际部学生的学费都顶得上普通人一年的工资了。
梁斯逸也在,不过没有参与周围同学们的聊天,而是在低头看着题,有一搭没一搭地转着笔,有种漫不经心的随意。
陈宁后退一步,确保自己的身影隐匿在墙体之后。
旁边有人接着说:“本部的应该也用不上,什么年代了,不缺钱了都。”
“那倒也不一定,说不定有人需要呢,”翟凌犹豫了下,把脸转过去,“斯逸你记得吗?昨天在校门口的那个女生,好像就是我们学校的吧,感觉见过。”
“不清楚。”顿了一下,梁斯逸才答道。
他依旧看着题,并未分出太多精力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面:“没什么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