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乔繁治少府死罪,为丞相平反时,孙芙蕖闻得风声,心内隐约觉得哪里不对。
她每每于永汉卌年饮鸩而亡,知晓韩愫的确在丹药里下了毒,是弑君谋逆的乱臣贼子无疑。
可天启帝却言丞相无辜。
百姓间早已有之,那关于韩愫未死的无稽言论,更加流传得沸沸扬扬。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孙芙蕖不禁自我怀疑,莫非就连她累世确信的鸩杀结局,都暗藏什么隐情。
可她的确因那鸩酒而死,又不断重生回距此十年之前,狱中事不会有假,韩愫合该是亦遭到了乔繁鸩杀。
然而就如陆柔良一度错以为先帝卧病,丞相监国,既是原著尾声,亦是这世界的终结。
孙芙蕖错便错在,将她自己的死,等同于那场弑君之案的最终结论。
诚然她回到了十年前,每一个穿书者初成为陆柔良之际。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她死后,天启元年的整个天下,便不再似车轮碾过青史一般,辘辘向前。
凡尘广袤,亘古长存,时空从不独属于微渺的她,哪怕她受尽眷宠,一次次得到机遇,将整个世界不断重启。
一叶障目者不见泰山。孙芙蕖耽溺于重返十年之前,应对那些穿书而来的陆柔良。可她从未想过,在她死后,天启帝治下的宋境,将改换怎样一番面貌。
玄渡将韩愫全部筹谋,尽对她和赵深言明。
甚至就连其得受国姓,统御禁军之事,他亦毫无保留,坦言给了二人。
今后的百官之首,堂堂丞相,将是乔愫。
相府经此一劫,荣耀更胜往昔,府内众人皆会前程似锦,日后必将飞黄腾达。
孙芙蕖耳闻玄渡所言,却无闲暇,在乎乔愫或赵深的前程。
她过分震惊于丞相夫妇竟皆未死的消息。
若依玄渡所言,杯中虽非鸩酒,却仍实则有毒。
一样是曾饮下过那酒,乔愫捱了过去,陆柔良亦生还。
死于那杯酒的,原来,唯她自己而已。
早在陆柔良直面玉匣中的亲生骨肉,甚至是当初陷她于“窃玺”冤狱之时,孙芙蕖便有所觉,陆柔良无论心性,抑或智计,皆胜过她。
也许唯有像陆柔良那样,哪怕历尽乔愫折磨,却仍持守清明本心,面对乔愫时坚毅澄澈,方足以挺过毒酒,幸而活命?
如今乔愫与陆柔良,渡尽劫波。
二人姻缘未了,陆柔良必将与他清算旧日恩怨,以解心结,夫妇同德,恩爱携手。
孙芙蕖如是推断,却闻玄渡向赵深极力劝说。
“相爷视你如肱骨、如臂膀,你若携妻返还桑梓,岂非是沁水斋,乃至整个朝堂之不幸?”
与玄渡相熟经年,孙芙蕖仅凭他语气措词,便辨得出他背后那位主子,如何授意于他、交代给他何事。
玄渡既已有这般说辞,无非是得了乔愫吩咐,绝不可放赵深离开相府。
沁水斋门生不计其数,而乔愫当下自有朝政大事,亟待先行解决,却刻意向玄渡提及了赵深。
孙芙蕖并不断然以为,乔愫留下赵深,是不打算放过已为人妇的自己。
可她了解乔愫,故确信其必“言在此,而意在彼”。
若说辞官、下狱,皆是金蝉脱壳之计,他当初遣散门生,已安排了玄渡带上赵深,就无疑是欲待还朝,再使赵深携她重返相府。
孙芙蕖看得透玄渡言行,却无法彻底明白,乔愫之举究竟有何深意。
她仅是凭着年深日久,与乔愫相处而积累出的本能,预感若她随赵深回府,事态便将如脱缰一般,一发不可收拾。
在为孙芳芝从军北征之事,去请托乔愫时,她在书房内与他短短相处,便已然挣扎于浑似实质般的汹涌暗流。
可她却也记得,料峭春寒之夜,乔愫怀抱着陆柔良,曾一度如何悲哭哀求,为不省人事的妻子叩开宫门。
两处身影相叠,孙芙蕖分辨不清,究竟哪一个才是乔愫的真情所在。
但就算她不辨他的深意,她仍不愿回府,再与赵深重返那伤害她至深之地。
既然今生缘尽,她和他终有一别,孙芙蕖盼望趁此时机,永远地离开乔愫,同赵深南下去见元郎,一家三口团圆,平静度过终生。
可她欲逃避乔愫之心,无法在玄渡望过来时,被她明白地诉与赵深知晓。
不及她躲开玄渡视线,去暗拽赵深袖角,赵深已然接过玄渡的殷切劝勉之言,郑重其事,表态欲誓死追随相爷。
赵深有此一言,她若相阻,便不仅仅是犯下“食言”那般小错。
出尔反尔,倒在其次,对丞相效忠与否,却是攸关性命的紧要问题。
玄渡是乔愫心腹,孙芙蕖不敢教他瞧出,自己另存了脱离相府的秘密打算。
再者赵深本也怀揣壮志,玄渡又已许他远大前程。
孙芙蕖眼见不及回绝,也就只好姑且为了赵深,顺势忍耐下来,待返京洛则再谋划出路,另择合适的时机离开。
赵深朝玄渡答应下来,实则并未似孙芙蕖般,多想什么。
元郎已随伍公公安然抵达龙川,他与孙芙蕖夫妻二人,返回云越皇宫,便是注定之事。
他来京洛,师从于邻国丞相,本也是为了习得治国安邦要术。
这一次乔愫暗布疑阵,初定乾坤,足使他另眼相看。
就算玄渡不奋力对他挽留,他亦有心讨教乔愫权谋之法,在近前观望邻国政局走向。
孙芙蕖那一边,不知他皇太子的身份,更不知他客居宋国的真正意图。
因他应下了玄渡之邀,将携她返京洛,她则更加殚精竭虑,难抑对再入相府的惶恐忧思。
此前她久久等待乔愫身死,盼望宋皇赐他鸩酒之后,她便可以迎来与累世全然相异的新生。
如今却又怎样?
还不是乔愫依旧活着,而她,将不得不与赵深复归相府?
甚至,因乔愫似乎对赵深和她,另藏某种打算,孙芙蕖唯恐今后,所处境遇会比以往更糟。
得益于陆柔良,她看似摆脱乔愫,转而携手赵深,共踏上一条似锦前路。
但这段路,却无非是兜兜转转,延伸向她本也熟悉的过往情境之中。
此番如同隐蔽的陷阱一般,由命运开出的残酷玩笑,孙芙蕖熟悉不已。
她犹还记得,飘香轩外的登徒子们,未因对陆柔良轻薄,而付出被剜眼的代价。
但他们看似有幸得保双目,却也因那招子,于苗施处遭逢了更为不幸的杀身之祸。
无论是前世他们被剜双眼,还是此生,被当街乱棍扑杀,皆因其孟浪举止而起,不存在躲过此劫,便亦在彼处无恙。
陆柔良的确或多或少,帮过他们一次。
可实际上,他们命中劫数,从未因此而得到化解。
如今孙芙蕖不禁自问,曾经发生在那些地痞身上的幸或不幸,是否恰同她正在经历着的,隐隐相合?
若仅仅着眼于当初,她的确已幸而逆天改命,借由陆柔良摆脱了与乔愫的一切纠葛。
但诸事的结论,既还未及盖棺,便皆不该被她仓促定下。
地痞们终究通通惨死,而她……
命途漫漫,前路未卜,孙芙蕖望不见她的结局。
*
“缘衷?”
闻得陆柔良在旁轻唤,韩缘衷骤然惊醒。
他记得自己如何自请入狱,如何饮下毒酒,但至于如何生还,如何来到了当今的时局中……
环顾四周,他似乎被人偷走了某段记忆。
又或者此间仅仅是梦?
他尚还未苏醒,而乔繁暂未依他所述,访玄渡,求诏书?
可事实是,玄渡此刻恰立于下首处,躬身静待他做出指示。
陆柔良坐在他的旁侧,纳罕不解,又颇为关切地朝他打量。
他该要说些什么,但却没来由地,只是想到从前惠通的话。
禅师道“今世譬如一梦”,问他何来自信,他并非某人梦中的蝴蝶。
今时他仍不解,若他为蝶,何人是梦见他的那个庄周。
眼下他犹似身在梦里,这场蝴蝶所历之梦,自己会否终与庄生相见?
原本玄渡前来密禀国事,陆柔良罕有机会在旁,但今次她偏偏得了准许,留下来与缘衷一并闻听。
故而她遂瞧见,在玄渡将朝堂政事,以及对相府众人的安排,尽皆禀告妥当之后,缘衷垂首出神,长久地再无回应。
她轻声唤醒他,见他四下望过,又再度沉默失神。
虽有意代他准许玄渡退下,可陆柔良终归不敢擅作主张,仅是帮恭谨静候着的玄渡,对缘衷委婉相问。
“今只待你携遗诏回京,受乔繁赐封国姓,四方战事皆平,你我便也可以安然还家。不知道除了那支禁军,你还有何事将同玄渡示下?”
受封国姓?
韩缘衷闻听此话,蹙眉迟疑。
旋即他却又似想起什么,那光禄勋谢行海的麾下,仿佛的确暗藏着死忠禁军。
乔繁肯赐他国姓,由他接掌禁军兵权,倒无不可,也算除去了来日里的隐患。
庙堂事既已尽如他入狱前的推算,他将回朝复官,故的确已无话,欲对玄渡吩咐。
略作沉吟,韩缘衷只是朝他问道:“赵深夫妇,将往何处?”
乔愫因已闻得诸事尽如所料,遂暂将这具身躯物归原主,由韩缘衷返还京洛,代他行受封、拜相之礼,也代他同此间的陆柔良相对。
他意在与孙芙蕖重见,自不愿费精力,去应付此前的繁冗琐事。可刚刚他听罢玄渡所禀,当即还此身于年少的他,倒是教大梦初醒的韩缘衷,一时间茫然不知所措。
陆柔良始终就在缘衷身旁。
玄渡早已朝他说得清清楚楚,赵深示下忠心,将携妻同返府内。
不止是陆柔良,就连玄渡,都暗自颇觉惊疑,定定望来了主座上,启口问话的他。
韩缘衷犹不自知,待玄渡对他作答。
她每每于永汉卌年饮鸩而亡,知晓韩愫的确在丹药里下了毒,是弑君谋逆的乱臣贼子无疑。
可天启帝却言丞相无辜。
百姓间早已有之,那关于韩愫未死的无稽言论,更加流传得沸沸扬扬。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孙芙蕖不禁自我怀疑,莫非就连她累世确信的鸩杀结局,都暗藏什么隐情。
可她的确因那鸩酒而死,又不断重生回距此十年之前,狱中事不会有假,韩愫合该是亦遭到了乔繁鸩杀。
然而就如陆柔良一度错以为先帝卧病,丞相监国,既是原著尾声,亦是这世界的终结。
孙芙蕖错便错在,将她自己的死,等同于那场弑君之案的最终结论。
诚然她回到了十年前,每一个穿书者初成为陆柔良之际。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她死后,天启元年的整个天下,便不再似车轮碾过青史一般,辘辘向前。
凡尘广袤,亘古长存,时空从不独属于微渺的她,哪怕她受尽眷宠,一次次得到机遇,将整个世界不断重启。
一叶障目者不见泰山。孙芙蕖耽溺于重返十年之前,应对那些穿书而来的陆柔良。可她从未想过,在她死后,天启帝治下的宋境,将改换怎样一番面貌。
玄渡将韩愫全部筹谋,尽对她和赵深言明。
甚至就连其得受国姓,统御禁军之事,他亦毫无保留,坦言给了二人。
今后的百官之首,堂堂丞相,将是乔愫。
相府经此一劫,荣耀更胜往昔,府内众人皆会前程似锦,日后必将飞黄腾达。
孙芙蕖耳闻玄渡所言,却无闲暇,在乎乔愫或赵深的前程。
她过分震惊于丞相夫妇竟皆未死的消息。
若依玄渡所言,杯中虽非鸩酒,却仍实则有毒。
一样是曾饮下过那酒,乔愫捱了过去,陆柔良亦生还。
死于那杯酒的,原来,唯她自己而已。
早在陆柔良直面玉匣中的亲生骨肉,甚至是当初陷她于“窃玺”冤狱之时,孙芙蕖便有所觉,陆柔良无论心性,抑或智计,皆胜过她。
也许唯有像陆柔良那样,哪怕历尽乔愫折磨,却仍持守清明本心,面对乔愫时坚毅澄澈,方足以挺过毒酒,幸而活命?
如今乔愫与陆柔良,渡尽劫波。
二人姻缘未了,陆柔良必将与他清算旧日恩怨,以解心结,夫妇同德,恩爱携手。
孙芙蕖如是推断,却闻玄渡向赵深极力劝说。
“相爷视你如肱骨、如臂膀,你若携妻返还桑梓,岂非是沁水斋,乃至整个朝堂之不幸?”
与玄渡相熟经年,孙芙蕖仅凭他语气措词,便辨得出他背后那位主子,如何授意于他、交代给他何事。
玄渡既已有这般说辞,无非是得了乔愫吩咐,绝不可放赵深离开相府。
沁水斋门生不计其数,而乔愫当下自有朝政大事,亟待先行解决,却刻意向玄渡提及了赵深。
孙芙蕖并不断然以为,乔愫留下赵深,是不打算放过已为人妇的自己。
可她了解乔愫,故确信其必“言在此,而意在彼”。
若说辞官、下狱,皆是金蝉脱壳之计,他当初遣散门生,已安排了玄渡带上赵深,就无疑是欲待还朝,再使赵深携她重返相府。
孙芙蕖看得透玄渡言行,却无法彻底明白,乔愫之举究竟有何深意。
她仅是凭着年深日久,与乔愫相处而积累出的本能,预感若她随赵深回府,事态便将如脱缰一般,一发不可收拾。
在为孙芳芝从军北征之事,去请托乔愫时,她在书房内与他短短相处,便已然挣扎于浑似实质般的汹涌暗流。
可她却也记得,料峭春寒之夜,乔愫怀抱着陆柔良,曾一度如何悲哭哀求,为不省人事的妻子叩开宫门。
两处身影相叠,孙芙蕖分辨不清,究竟哪一个才是乔愫的真情所在。
但就算她不辨他的深意,她仍不愿回府,再与赵深重返那伤害她至深之地。
既然今生缘尽,她和他终有一别,孙芙蕖盼望趁此时机,永远地离开乔愫,同赵深南下去见元郎,一家三口团圆,平静度过终生。
可她欲逃避乔愫之心,无法在玄渡望过来时,被她明白地诉与赵深知晓。
不及她躲开玄渡视线,去暗拽赵深袖角,赵深已然接过玄渡的殷切劝勉之言,郑重其事,表态欲誓死追随相爷。
赵深有此一言,她若相阻,便不仅仅是犯下“食言”那般小错。
出尔反尔,倒在其次,对丞相效忠与否,却是攸关性命的紧要问题。
玄渡是乔愫心腹,孙芙蕖不敢教他瞧出,自己另存了脱离相府的秘密打算。
再者赵深本也怀揣壮志,玄渡又已许他远大前程。
孙芙蕖眼见不及回绝,也就只好姑且为了赵深,顺势忍耐下来,待返京洛则再谋划出路,另择合适的时机离开。
赵深朝玄渡答应下来,实则并未似孙芙蕖般,多想什么。
元郎已随伍公公安然抵达龙川,他与孙芙蕖夫妻二人,返回云越皇宫,便是注定之事。
他来京洛,师从于邻国丞相,本也是为了习得治国安邦要术。
这一次乔愫暗布疑阵,初定乾坤,足使他另眼相看。
就算玄渡不奋力对他挽留,他亦有心讨教乔愫权谋之法,在近前观望邻国政局走向。
孙芙蕖那一边,不知他皇太子的身份,更不知他客居宋国的真正意图。
因他应下了玄渡之邀,将携她返京洛,她则更加殚精竭虑,难抑对再入相府的惶恐忧思。
此前她久久等待乔愫身死,盼望宋皇赐他鸩酒之后,她便可以迎来与累世全然相异的新生。
如今却又怎样?
还不是乔愫依旧活着,而她,将不得不与赵深复归相府?
甚至,因乔愫似乎对赵深和她,另藏某种打算,孙芙蕖唯恐今后,所处境遇会比以往更糟。
得益于陆柔良,她看似摆脱乔愫,转而携手赵深,共踏上一条似锦前路。
但这段路,却无非是兜兜转转,延伸向她本也熟悉的过往情境之中。
此番如同隐蔽的陷阱一般,由命运开出的残酷玩笑,孙芙蕖熟悉不已。
她犹还记得,飘香轩外的登徒子们,未因对陆柔良轻薄,而付出被剜眼的代价。
但他们看似有幸得保双目,却也因那招子,于苗施处遭逢了更为不幸的杀身之祸。
无论是前世他们被剜双眼,还是此生,被当街乱棍扑杀,皆因其孟浪举止而起,不存在躲过此劫,便亦在彼处无恙。
陆柔良的确或多或少,帮过他们一次。
可实际上,他们命中劫数,从未因此而得到化解。
如今孙芙蕖不禁自问,曾经发生在那些地痞身上的幸或不幸,是否恰同她正在经历着的,隐隐相合?
若仅仅着眼于当初,她的确已幸而逆天改命,借由陆柔良摆脱了与乔愫的一切纠葛。
但诸事的结论,既还未及盖棺,便皆不该被她仓促定下。
地痞们终究通通惨死,而她……
命途漫漫,前路未卜,孙芙蕖望不见她的结局。
*
“缘衷?”
闻得陆柔良在旁轻唤,韩缘衷骤然惊醒。
他记得自己如何自请入狱,如何饮下毒酒,但至于如何生还,如何来到了当今的时局中……
环顾四周,他似乎被人偷走了某段记忆。
又或者此间仅仅是梦?
他尚还未苏醒,而乔繁暂未依他所述,访玄渡,求诏书?
可事实是,玄渡此刻恰立于下首处,躬身静待他做出指示。
陆柔良坐在他的旁侧,纳罕不解,又颇为关切地朝他打量。
他该要说些什么,但却没来由地,只是想到从前惠通的话。
禅师道“今世譬如一梦”,问他何来自信,他并非某人梦中的蝴蝶。
今时他仍不解,若他为蝶,何人是梦见他的那个庄周。
眼下他犹似身在梦里,这场蝴蝶所历之梦,自己会否终与庄生相见?
原本玄渡前来密禀国事,陆柔良罕有机会在旁,但今次她偏偏得了准许,留下来与缘衷一并闻听。
故而她遂瞧见,在玄渡将朝堂政事,以及对相府众人的安排,尽皆禀告妥当之后,缘衷垂首出神,长久地再无回应。
她轻声唤醒他,见他四下望过,又再度沉默失神。
虽有意代他准许玄渡退下,可陆柔良终归不敢擅作主张,仅是帮恭谨静候着的玄渡,对缘衷委婉相问。
“今只待你携遗诏回京,受乔繁赐封国姓,四方战事皆平,你我便也可以安然还家。不知道除了那支禁军,你还有何事将同玄渡示下?”
受封国姓?
韩缘衷闻听此话,蹙眉迟疑。
旋即他却又似想起什么,那光禄勋谢行海的麾下,仿佛的确暗藏着死忠禁军。
乔繁肯赐他国姓,由他接掌禁军兵权,倒无不可,也算除去了来日里的隐患。
庙堂事既已尽如他入狱前的推算,他将回朝复官,故的确已无话,欲对玄渡吩咐。
略作沉吟,韩缘衷只是朝他问道:“赵深夫妇,将往何处?”
乔愫因已闻得诸事尽如所料,遂暂将这具身躯物归原主,由韩缘衷返还京洛,代他行受封、拜相之礼,也代他同此间的陆柔良相对。
他意在与孙芙蕖重见,自不愿费精力,去应付此前的繁冗琐事。可刚刚他听罢玄渡所禀,当即还此身于年少的他,倒是教大梦初醒的韩缘衷,一时间茫然不知所措。
陆柔良始终就在缘衷身旁。
玄渡早已朝他说得清清楚楚,赵深示下忠心,将携妻同返府内。
不止是陆柔良,就连玄渡,都暗自颇觉惊疑,定定望来了主座上,启口问话的他。
韩缘衷犹不自知,待玄渡对他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