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若依故安看来,此处凡世着实称得上是九州升平,繁茂如锦。至少比之三梵,或多山多海、少有人迹的上界,凡间总是烟火气更多些。
她游历此间三年,恰似无根浮萍,既无衣食之忧,也无生死之虑。因而时常会想,这何尝不是种修行,尤是在度朔门前了悟提升之后,携此记忆尘寰,所见自然不同。
先前六世,元神蒙尘,各塑一副新凡胎为载。神仙依此寻常道路历劫,皆不会留下凡世记忆,一世终结,因果了却。如她这样经历,恐怕数万年也不会有一个。
她身处一片大陆之上,陆周四面为海,别无他向;陆中则有王朝统治:王朝国号为“宛”,国姓为“封”,以皇帝作最高统领。皇帝名为封慈,其下设有朝廷,文以内阁为首,武以十将督抚为盟。朝廷之下则又有九州,九州各有藩王与州牧为父母官;西南北三面另有些藩属于王朝的部落。各方势力相衡,便大多是弄不出什么乱子。
像这般的王朝,她不论是历练时候还是从前探看,实则都见过许多,从哪处比较都是大同小异,因此亦没什么新鲜。但各处风俗、冷暖人情,又确能有千般变化,万种趣味,何况她一落入此世,便察觉出些灵气来。
此世中竟有修仙之人。
因灵气稀薄,修士便也不多,修得些法术、延长些寿数便也罢了。故安识了这儿的文字后,买过几本通行史籍看,见往上数千百年,也几近无人飞升,心中便有了底:修炼是王室子弟、富贵中人的奢侈,九州绝大多平民百姓,即便具此根骨,也是穷尽一生都够不着的。
她亦遍走九州、看了府志:照登籍看,全国官民共有八九百万之数,而其中修士加起来亦不到万人,且大多集于繁华的京师、浙州,皆为直系或旁系的世家子。
也正是因此,修士虽不多,却能在朝廷上与平民势力分庭抗礼,不必与平民一样经历逐层考试,而直指族中子弟为官。在维护修士秩序,避免冲突与保护平民同时,也渐生长出些暗流。
例如修士野心,又如平民不满于时刻悬剑,但失法度便任人鱼肉之状。故安游遍南北,几次探得这些:使人疑惑的是,这些心思恐自立国以来便有,国中却数百年安宁,也是桩奇事,不知朝廷究竟是如何运转……
不过这种平衡,大抵是快要打破了。
也就是这两三年间事。民间传言,茫茫江湖中生出一个宗门,名曰乘云,来去亦如神仙般,毫无影踪。百姓茶余饭后、田间地头闲谈时候,都觉所谓“宗门”,该是与官府、朝廷一般,有气派大殿、广袤山林,或怎么也有几座院子。可就是这些,也从没被人摸到门路。
而之所以有消息传出,是因真有平民间子弟,被选去做修士了。
传言到此便无法深溯。那宗门功夫极妙,明里暗里都不留一点把柄,这无疑成了王室世家的眼中钉。据说更多秘闻,是京城里更清晰些。
故安尚没去过京城。
宛朝京都旧名为舒城,然大多时候还是称京师。皇城王公、几处世家都在其间,算是风起云涌。
她有时仔细想想,觉得这与神魔博弈,也无甚不同——不知上界何时能找到她,三梵与北芜原情势怎样,姐姐她们还好不好,白慕尘又……如何了。
她试过冲破神力封印,但总是失败,又担心伤了元神,遂不再徒劳。元神之力不能常使,上回便受了反噬,她决心以后不到万不得已,不再动用,免得连子桑元神也意外伤及。
起初安顿后,曾惘然许久。自己不过驱使一回,便耗神费力如此,白慕尘他竟裂出一分元神来,又是怎样……
故安便再想不下去了。
因此不若安心在此,便仍是当做历练。
春日将至,她打定主意,去京师一趟。
京师中有奇闻轶事。
故安到得京师时候,城中迎春甫吐绿芽。她从南入城,一路上听得坊市街巷中许多百姓议论,说江王府百年为监察,平日常为民向天子请命,便果真是有大福气的,府中竟出了濒死回春之事云云,讲得有模有样,颇似真实。
她顿生出几分兴趣。
江王是大宛开国以来势力最盛的异姓王,爵位传家数百年,世代皆有芝兰玉树,能发扬家世、使其兴旺。修炼上天赋异禀,品德中一心端正,合该是修士模范。
这一代江王世子江沐,更是天之骄子、年轻子弟中的头筹。只是天妒英才,年方十三,就生了重病,险些便救不回来。听闻王府中连丧仪都置办上了,世子是江王独子,王爷王妃往全国寻医问药,求天材地宝,那是一个肝肠寸断。
故安原本想着,此界中既能修仙,若非受了什么剜心挖骨、经脉寸断的重伤,深入骨髓、血肉衰竭的毒,怎么也不至救不回一个王世子。可反过来想想,这儿的修士最高不过刚刚化出元神,且是少之又少,从未有人飞升,又觉着合情合理了。
凡人修仙自炼气始,之后筑基、结丹、成元婴,而后方能化出元神。元神是魂魄之精粹,是触仙道之门。走至这一步,其实已经不易,以这世中灵气,少说要费个数百年。百岁中结出元婴的,便可称天才了,有多少修士修炼半生,连炼气大圆满也难达到。
故安如是一想,更觉仙途漫漫,凡人这一追求,她到底无权评判——上界之中,不论神魔,其实都从未郁结过寿命中事,神力法术则多为维天地规则。纠于生死时,便因生尘念。果真还是万法千相,各有所求。
总之,江王府把刚挂上的白幡又取了下来,小心关闭府门,着世子静养了。
另还有一怪事,只是因过了将近一月,被江王府这新鲜消息盖过风头去了,但恐怕在朝廷里,那事才更引得天子注意:一月以前,仍是冬月尾巴,城里还刮着倒春寒,却忽有一夜,满城的花树草木毫无预兆,一夜盛开。又过了好些日子,才落下去。
从街边卖热乎包子的小哥嘴里听见这话落下时候,故安手里咬了一口的包子无声无息葬身大街。
小哥十分心疼,叫了一声,“哎哟姑娘,您囊中宽裕也不能这么浪费啊。”
这姑娘瞧着不简单,气质不俗,面具也不是凡品,估摸还是修士呢,怎能没见过世面?何况此事在他眼里,无非个奇景吉兆,怎就值得如此惊吓。
故安没顾那个包子,她两眼有些发愣,像想起什么,又轻轻摇头,觉着多半、或说绝对是个巧合。
他该好好待在上界,替她守着三梵。即便是来寻她,若是来了,也早该……
“这城中,”她轻声问,额角有热汗往下流,手却冰凉,“有桃花树么?”
这世间有桃花树,她在南州见过的。
“有啊。”小哥笑道,“这可是京城!哪样奇花异木没有?桃树有甚么稀奇,种得可多了。不过,最多的还是江王府那条街……我是没去过,可架不住它赫赫有名啊……”
故安没再听他说完,她匆匆抓了几个包子,往小哥手里塞一把钱,几步便消失在巷尾了。
06.
京师以皇城为心,被分为东西南北四城,四面共九道城门。皇宫以结界为护、御前两军卫为守,庄重森严。其北侧有诸多皇室旁支与修仙世家集居,是城中修士常驻之所,非府中人与修炼者不能擅入。这其实也是为了平民安全——北城中常有法术波动,凡人极易被伤。
因此当中多严谨街道、楼阁庭院,气势竟有些形似皇城,与另三城是个截然不同。
凡人中自也有簪缨世家,然从来与修仙世家是不相来往,政场上也是剑拔弩张。其多居于东城,南城与西城则皆是归属平民百姓的地盘——这两城大多时热闹暄然,修士、凡人混杂相间,流动于坊市之中。专为凡人交易生活的齐业街、修士游荡的灵宝街等密布于此,青楼红院、茶馆学堂亦随处可见。
正因有凡人生存,这三城中,皆不得使用法术,有皇城卫随处值守、维持安定。
唯一例外,便是脱离诸多权贵世家、独自安于南城一巷的江王府了。
江王府坐落南城与东城相交处,府地极广,占了一整条长街。传说王府是数百年前开国时候,老江王亲手所建,里面曲径幽深、花木繁茂;楼阁交错、机关遍布……
故安没看出这府中园林与浙州南州有何差别,但确很赏心悦目、精致素雅。只是眼下时节仍在暮冬,伸出墙头檐角的树枝尚不见几分绿意。
桃花树低矮些,大约是在里头。不过现下她更在意府外结界,还有那些训练有素的家仆守卫。
若非能小小动用的恰是元神。她想。虽是神体,也难越此防线而不被察觉。
只刚走至巷外,故安胸口中便觉暖意微灼,她再清楚不过,这是元神相合之意,是白慕尘留在她身上那分力量,寻到了归处。
可她实则不愿信。
世子复生与花木盛开相差一月,时日对不上,她所想的情势也对不上:上界究竟发生何事,才迫使他也下凡来?虽能以三梵逼她,但八荒可无人敢逼子桑君;若是受伤……她更不敢往下猜,到了连他也要下凡的地步,伤情恐怕不妙,三梵众人又是何处境?
然那分滚烫愈重了。故安跃上房檐,盘膝而坐,手掌间缓缓化出自己元神之形。
她只是知道、只是觉得——
那便是白慕尘,是他来了。不论因为什么,为什么来、为什么没找到她……
元神立地,此世中不论结界还是修士,便再无谁能挡她;若她有意隐去身形,更无人能察觉她行迹。所化人形微微散出虚光,模样与她分毫无异。
化形而动虽是小力,亦不能多耗,得抓紧了。
不亲眼一见,她还是不能笃定。
故安足见轻点,化作一道红光,飞入江王府之中。
元神指引愈发强烈了。
红莲火几乎将她灼痛。故安却一时分不清明,那痛意是来自烈火、还是她自己魂魄。世子的院落掩于府邸深处、层叠花木茂草之间,愈往里去,愈能看见几片嫩叶尚未凋尽的桃花。
还有几步。几个挂着神兽雕像的飞檐。就在里面。
他就在里面。
那院落共有三进,竟连一点旁人气息也无,想来是江王仍觉世子要静养,因此只以结界和贴身侍卫在旁看护。眼下侍卫也因事不在,恰是绝佳时机。
只要……
偌大庭院中,几棵桃花树残瓣纷落,穿过故安发丝指尖。
只要让她看上一眼。
庭中石径上站着个少年,一袭白衣,身形尚显单薄。少年背对着她,迎风而立,手正放在桃树枝干上。
故安立在檐角,耳边唯有枯木过风声。
她直直望着他背影,胸中元神混乱激荡,几将她逼出一口虚血,滚滚业火从中燃出待绽的莲花,又被一道金光压制回去——
她原本想着,认清那一刻,自己或会激动至极,心绪崩乱。会五感迟钝,泪落衣襟。总之,该有些一切生死久别之状。
可她只是站在那儿,脑中空白一瞬,脚步微退,将如来时一般默然离去。
既落凡胎,便不涉凡人命格、不改世道命轨。否则,将遭天谴。
她似是忘了什么。
那朵红莲火忽而烧灼魂魄、痛入骨血,截住她脚步。它像变作什么利器,把她心窍挖穿、又来回碾磨。故安痛得俯下身去,指尖揪住胸口、穿透虚体,几近掏出自己的心来。
又是这样……又是这样。
她坠入凡间那时那日,便经历如此一番痛楚,虽短暂而镌刻于魂,她确信自己再难忘怀,甚生惧意。先前以为是耗了元神之力、反噬所致,然如今看来,情形怕是更糟。
是与他元神中损伤有关么?
不仅损伤,他下凡来,元神竟并未被完全封印,因此到了这儿亦能与她相感应,且阴差阳错进这少年早夭的凡胎,引出死而复生的怪事。
八荒、三梵,多半出了变故。他若真历过那样剜心之痛、元神之毁……恐是上界实在难以疗愈,才走这一趟劫数。
许是这样,许也是来找她。
两样猜想,她都极怕。
思绪纷繁万千,不过瞬息即逝。故安胸中剧痛已消,只余几分残余颤栗。她忍下心潮,上界情形,无论如何得等他平安历劫、她回去之后再一问究竟。方才她亦算得这副元神停于世间时日,还有二十七年。
大抵也同上界形势有关,容不得多耗时日。司命星君果真是不论对谁,都手下毫不留情,若依世子现在年纪,那便是……
他能活到四十岁。
在此修仙世,又是王府骄子,这总不是什么好寿数。故安闭了闭眼,强压下眼角酸涩,便欲起身离开王府。
一阵寒风拂过她耳侧,竟如春日时那般轻柔。故安怔愣一刹,脚下一点,却听得话声顺着风传进耳朵,她垂眼,见树下少年将将转过身来,抬头望着她。
“姑娘好生厉害,既到江沐院中来,怎未等待客,便又走了呀?”
少年微微笑着,白衣飘动、形容消瘦,只那一刹,便跃上檐角,站在她面前。清秀面容之中,闪烁着一双满含笑意的眼睛。
“因在病中,行起迟滞,若有失礼,还望姑娘包涵一回罢。”
故安却一个字也应答不出了。
那风还在。吹起她绾起的头发,甚将她这虚影身形都吹得摇摇欲坠。她直直望向他的眼睛——与方才元神相契时感应,又有不同。心窍之中烈火似烧穿脏腑、洗遍经脉,却无痛意,只终归魂魄、终至那双眼中。
桃花眼光华无两,烟波灼灼,比日月星辰都更熠熠生辉,与她在茫茫雪原上初见时候,一般无二。
是他。
是九重天子桑君白慕尘,封了元神法力,褪一身神骨,到她这凡世来。
她嘴唇颤动,喃喃道一句。
“……子桑。”
他便露出些茫然神情,或是听不清她说了什么,又或不知这究竟是谁,但都已不大要紧。少年清俊眉眼刻进她脑海当中,是全然陌生的皮肉骨相。
那面容自然挡不住她的眼睛,她早就看穿,早就透过那双举世难求的桃花眼、看见他这将坎坷多舛的一生。
可这骨肉丝缕间,流着她再熟悉不过、再渴求不渝的那分气息,教她彻彻底底明白,这不是旁人,甚与她从前投凡胎、以诸相历凡世不同……
他是子桑。
她怎么能袖手旁观,眼睁睁看他历八苦三毒、盛年夭亡。
故安只觉脸上冰凉一片,她或许是哭了,因着难过,因着惧意担忧,因着她自己也说不明白的心绪。
她一语未发,没再犹疑,一道红光飞掠,消失在江王府中。
若依故安看来,此处凡世着实称得上是九州升平,繁茂如锦。至少比之三梵,或多山多海、少有人迹的上界,凡间总是烟火气更多些。
她游历此间三年,恰似无根浮萍,既无衣食之忧,也无生死之虑。因而时常会想,这何尝不是种修行,尤是在度朔门前了悟提升之后,携此记忆尘寰,所见自然不同。
先前六世,元神蒙尘,各塑一副新凡胎为载。神仙依此寻常道路历劫,皆不会留下凡世记忆,一世终结,因果了却。如她这样经历,恐怕数万年也不会有一个。
她身处一片大陆之上,陆周四面为海,别无他向;陆中则有王朝统治:王朝国号为“宛”,国姓为“封”,以皇帝作最高统领。皇帝名为封慈,其下设有朝廷,文以内阁为首,武以十将督抚为盟。朝廷之下则又有九州,九州各有藩王与州牧为父母官;西南北三面另有些藩属于王朝的部落。各方势力相衡,便大多是弄不出什么乱子。
像这般的王朝,她不论是历练时候还是从前探看,实则都见过许多,从哪处比较都是大同小异,因此亦没什么新鲜。但各处风俗、冷暖人情,又确能有千般变化,万种趣味,何况她一落入此世,便察觉出些灵气来。
此世中竟有修仙之人。
因灵气稀薄,修士便也不多,修得些法术、延长些寿数便也罢了。故安识了这儿的文字后,买过几本通行史籍看,见往上数千百年,也几近无人飞升,心中便有了底:修炼是王室子弟、富贵中人的奢侈,九州绝大多平民百姓,即便具此根骨,也是穷尽一生都够不着的。
她亦遍走九州、看了府志:照登籍看,全国官民共有八九百万之数,而其中修士加起来亦不到万人,且大多集于繁华的京师、浙州,皆为直系或旁系的世家子。
也正是因此,修士虽不多,却能在朝廷上与平民势力分庭抗礼,不必与平民一样经历逐层考试,而直指族中子弟为官。在维护修士秩序,避免冲突与保护平民同时,也渐生长出些暗流。
例如修士野心,又如平民不满于时刻悬剑,但失法度便任人鱼肉之状。故安游遍南北,几次探得这些:使人疑惑的是,这些心思恐自立国以来便有,国中却数百年安宁,也是桩奇事,不知朝廷究竟是如何运转……
不过这种平衡,大抵是快要打破了。
也就是这两三年间事。民间传言,茫茫江湖中生出一个宗门,名曰乘云,来去亦如神仙般,毫无影踪。百姓茶余饭后、田间地头闲谈时候,都觉所谓“宗门”,该是与官府、朝廷一般,有气派大殿、广袤山林,或怎么也有几座院子。可就是这些,也从没被人摸到门路。
而之所以有消息传出,是因真有平民间子弟,被选去做修士了。
传言到此便无法深溯。那宗门功夫极妙,明里暗里都不留一点把柄,这无疑成了王室世家的眼中钉。据说更多秘闻,是京城里更清晰些。
故安尚没去过京城。
宛朝京都旧名为舒城,然大多时候还是称京师。皇城王公、几处世家都在其间,算是风起云涌。
她有时仔细想想,觉得这与神魔博弈,也无甚不同——不知上界何时能找到她,三梵与北芜原情势怎样,姐姐她们还好不好,白慕尘又……如何了。
她试过冲破神力封印,但总是失败,又担心伤了元神,遂不再徒劳。元神之力不能常使,上回便受了反噬,她决心以后不到万不得已,不再动用,免得连子桑元神也意外伤及。
起初安顿后,曾惘然许久。自己不过驱使一回,便耗神费力如此,白慕尘他竟裂出一分元神来,又是怎样……
故安便再想不下去了。
因此不若安心在此,便仍是当做历练。
春日将至,她打定主意,去京师一趟。
京师中有奇闻轶事。
故安到得京师时候,城中迎春甫吐绿芽。她从南入城,一路上听得坊市街巷中许多百姓议论,说江王府百年为监察,平日常为民向天子请命,便果真是有大福气的,府中竟出了濒死回春之事云云,讲得有模有样,颇似真实。
她顿生出几分兴趣。
江王是大宛开国以来势力最盛的异姓王,爵位传家数百年,世代皆有芝兰玉树,能发扬家世、使其兴旺。修炼上天赋异禀,品德中一心端正,合该是修士模范。
这一代江王世子江沐,更是天之骄子、年轻子弟中的头筹。只是天妒英才,年方十三,就生了重病,险些便救不回来。听闻王府中连丧仪都置办上了,世子是江王独子,王爷王妃往全国寻医问药,求天材地宝,那是一个肝肠寸断。
故安原本想着,此界中既能修仙,若非受了什么剜心挖骨、经脉寸断的重伤,深入骨髓、血肉衰竭的毒,怎么也不至救不回一个王世子。可反过来想想,这儿的修士最高不过刚刚化出元神,且是少之又少,从未有人飞升,又觉着合情合理了。
凡人修仙自炼气始,之后筑基、结丹、成元婴,而后方能化出元神。元神是魂魄之精粹,是触仙道之门。走至这一步,其实已经不易,以这世中灵气,少说要费个数百年。百岁中结出元婴的,便可称天才了,有多少修士修炼半生,连炼气大圆满也难达到。
故安如是一想,更觉仙途漫漫,凡人这一追求,她到底无权评判——上界之中,不论神魔,其实都从未郁结过寿命中事,神力法术则多为维天地规则。纠于生死时,便因生尘念。果真还是万法千相,各有所求。
总之,江王府把刚挂上的白幡又取了下来,小心关闭府门,着世子静养了。
另还有一怪事,只是因过了将近一月,被江王府这新鲜消息盖过风头去了,但恐怕在朝廷里,那事才更引得天子注意:一月以前,仍是冬月尾巴,城里还刮着倒春寒,却忽有一夜,满城的花树草木毫无预兆,一夜盛开。又过了好些日子,才落下去。
从街边卖热乎包子的小哥嘴里听见这话落下时候,故安手里咬了一口的包子无声无息葬身大街。
小哥十分心疼,叫了一声,“哎哟姑娘,您囊中宽裕也不能这么浪费啊。”
这姑娘瞧着不简单,气质不俗,面具也不是凡品,估摸还是修士呢,怎能没见过世面?何况此事在他眼里,无非个奇景吉兆,怎就值得如此惊吓。
故安没顾那个包子,她两眼有些发愣,像想起什么,又轻轻摇头,觉着多半、或说绝对是个巧合。
他该好好待在上界,替她守着三梵。即便是来寻她,若是来了,也早该……
“这城中,”她轻声问,额角有热汗往下流,手却冰凉,“有桃花树么?”
这世间有桃花树,她在南州见过的。
“有啊。”小哥笑道,“这可是京城!哪样奇花异木没有?桃树有甚么稀奇,种得可多了。不过,最多的还是江王府那条街……我是没去过,可架不住它赫赫有名啊……”
故安没再听他说完,她匆匆抓了几个包子,往小哥手里塞一把钱,几步便消失在巷尾了。
06.
京师以皇城为心,被分为东西南北四城,四面共九道城门。皇宫以结界为护、御前两军卫为守,庄重森严。其北侧有诸多皇室旁支与修仙世家集居,是城中修士常驻之所,非府中人与修炼者不能擅入。这其实也是为了平民安全——北城中常有法术波动,凡人极易被伤。
因此当中多严谨街道、楼阁庭院,气势竟有些形似皇城,与另三城是个截然不同。
凡人中自也有簪缨世家,然从来与修仙世家是不相来往,政场上也是剑拔弩张。其多居于东城,南城与西城则皆是归属平民百姓的地盘——这两城大多时热闹暄然,修士、凡人混杂相间,流动于坊市之中。专为凡人交易生活的齐业街、修士游荡的灵宝街等密布于此,青楼红院、茶馆学堂亦随处可见。
正因有凡人生存,这三城中,皆不得使用法术,有皇城卫随处值守、维持安定。
唯一例外,便是脱离诸多权贵世家、独自安于南城一巷的江王府了。
江王府坐落南城与东城相交处,府地极广,占了一整条长街。传说王府是数百年前开国时候,老江王亲手所建,里面曲径幽深、花木繁茂;楼阁交错、机关遍布……
故安没看出这府中园林与浙州南州有何差别,但确很赏心悦目、精致素雅。只是眼下时节仍在暮冬,伸出墙头檐角的树枝尚不见几分绿意。
桃花树低矮些,大约是在里头。不过现下她更在意府外结界,还有那些训练有素的家仆守卫。
若非能小小动用的恰是元神。她想。虽是神体,也难越此防线而不被察觉。
只刚走至巷外,故安胸口中便觉暖意微灼,她再清楚不过,这是元神相合之意,是白慕尘留在她身上那分力量,寻到了归处。
可她实则不愿信。
世子复生与花木盛开相差一月,时日对不上,她所想的情势也对不上:上界究竟发生何事,才迫使他也下凡来?虽能以三梵逼她,但八荒可无人敢逼子桑君;若是受伤……她更不敢往下猜,到了连他也要下凡的地步,伤情恐怕不妙,三梵众人又是何处境?
然那分滚烫愈重了。故安跃上房檐,盘膝而坐,手掌间缓缓化出自己元神之形。
她只是知道、只是觉得——
那便是白慕尘,是他来了。不论因为什么,为什么来、为什么没找到她……
元神立地,此世中不论结界还是修士,便再无谁能挡她;若她有意隐去身形,更无人能察觉她行迹。所化人形微微散出虚光,模样与她分毫无异。
化形而动虽是小力,亦不能多耗,得抓紧了。
不亲眼一见,她还是不能笃定。
故安足见轻点,化作一道红光,飞入江王府之中。
元神指引愈发强烈了。
红莲火几乎将她灼痛。故安却一时分不清明,那痛意是来自烈火、还是她自己魂魄。世子的院落掩于府邸深处、层叠花木茂草之间,愈往里去,愈能看见几片嫩叶尚未凋尽的桃花。
还有几步。几个挂着神兽雕像的飞檐。就在里面。
他就在里面。
那院落共有三进,竟连一点旁人气息也无,想来是江王仍觉世子要静养,因此只以结界和贴身侍卫在旁看护。眼下侍卫也因事不在,恰是绝佳时机。
只要……
偌大庭院中,几棵桃花树残瓣纷落,穿过故安发丝指尖。
只要让她看上一眼。
庭中石径上站着个少年,一袭白衣,身形尚显单薄。少年背对着她,迎风而立,手正放在桃树枝干上。
故安立在檐角,耳边唯有枯木过风声。
她直直望着他背影,胸中元神混乱激荡,几将她逼出一口虚血,滚滚业火从中燃出待绽的莲花,又被一道金光压制回去——
她原本想着,认清那一刻,自己或会激动至极,心绪崩乱。会五感迟钝,泪落衣襟。总之,该有些一切生死久别之状。
可她只是站在那儿,脑中空白一瞬,脚步微退,将如来时一般默然离去。
既落凡胎,便不涉凡人命格、不改世道命轨。否则,将遭天谴。
她似是忘了什么。
那朵红莲火忽而烧灼魂魄、痛入骨血,截住她脚步。它像变作什么利器,把她心窍挖穿、又来回碾磨。故安痛得俯下身去,指尖揪住胸口、穿透虚体,几近掏出自己的心来。
又是这样……又是这样。
她坠入凡间那时那日,便经历如此一番痛楚,虽短暂而镌刻于魂,她确信自己再难忘怀,甚生惧意。先前以为是耗了元神之力、反噬所致,然如今看来,情形怕是更糟。
是与他元神中损伤有关么?
不仅损伤,他下凡来,元神竟并未被完全封印,因此到了这儿亦能与她相感应,且阴差阳错进这少年早夭的凡胎,引出死而复生的怪事。
八荒、三梵,多半出了变故。他若真历过那样剜心之痛、元神之毁……恐是上界实在难以疗愈,才走这一趟劫数。
许是这样,许也是来找她。
两样猜想,她都极怕。
思绪纷繁万千,不过瞬息即逝。故安胸中剧痛已消,只余几分残余颤栗。她忍下心潮,上界情形,无论如何得等他平安历劫、她回去之后再一问究竟。方才她亦算得这副元神停于世间时日,还有二十七年。
大抵也同上界形势有关,容不得多耗时日。司命星君果真是不论对谁,都手下毫不留情,若依世子现在年纪,那便是……
他能活到四十岁。
在此修仙世,又是王府骄子,这总不是什么好寿数。故安闭了闭眼,强压下眼角酸涩,便欲起身离开王府。
一阵寒风拂过她耳侧,竟如春日时那般轻柔。故安怔愣一刹,脚下一点,却听得话声顺着风传进耳朵,她垂眼,见树下少年将将转过身来,抬头望着她。
“姑娘好生厉害,既到江沐院中来,怎未等待客,便又走了呀?”
少年微微笑着,白衣飘动、形容消瘦,只那一刹,便跃上檐角,站在她面前。清秀面容之中,闪烁着一双满含笑意的眼睛。
“因在病中,行起迟滞,若有失礼,还望姑娘包涵一回罢。”
故安却一个字也应答不出了。
那风还在。吹起她绾起的头发,甚将她这虚影身形都吹得摇摇欲坠。她直直望向他的眼睛——与方才元神相契时感应,又有不同。心窍之中烈火似烧穿脏腑、洗遍经脉,却无痛意,只终归魂魄、终至那双眼中。
桃花眼光华无两,烟波灼灼,比日月星辰都更熠熠生辉,与她在茫茫雪原上初见时候,一般无二。
是他。
是九重天子桑君白慕尘,封了元神法力,褪一身神骨,到她这凡世来。
她嘴唇颤动,喃喃道一句。
“……子桑。”
他便露出些茫然神情,或是听不清她说了什么,又或不知这究竟是谁,但都已不大要紧。少年清俊眉眼刻进她脑海当中,是全然陌生的皮肉骨相。
那面容自然挡不住她的眼睛,她早就看穿,早就透过那双举世难求的桃花眼、看见他这将坎坷多舛的一生。
可这骨肉丝缕间,流着她再熟悉不过、再渴求不渝的那分气息,教她彻彻底底明白,这不是旁人,甚与她从前投凡胎、以诸相历凡世不同……
他是子桑。
她怎么能袖手旁观,眼睁睁看他历八苦三毒、盛年夭亡。
故安只觉脸上冰凉一片,她或许是哭了,因着难过,因着惧意担忧,因着她自己也说不明白的心绪。
她一语未发,没再犹疑,一道红光飞掠,消失在江王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