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事至如今,明大人仍要保六殿下,看来便是要与朝廷分道扬镳了。”
“顾先生明智。”明沧道,“但先生也知,‘全身而退’一事,在当下是有多难。更何况,我还有旁的筹算……”
“我知明大人是来找我履行那句承诺,”故安道,“但我也不能教一番辛苦打了水漂。我想,明大人大抵不会介意同我二人将这筹算透露些许。”
“自然不会。”
他看上去有九分真心,甚在故安此言之后喝了几口茶水,示心下轻松之意,“然姑娘亦能谅解,我须将这底牌有所保留……”
“明大人但凭心意讲便是。”
“明家与乘云宗关系,二位已经知晓。我之政见,自也与乘云宗是一样。退要维三百年平衡,不使修炼反成欺压之由;进要开万世新局,教这世间生灵,至少能于此选择上平等,不必做案上鱼肉。”
“若朝事尚有回转之机,我会等到最后。若实在到了绝路……我有两人,一在京外,一在京中;一人有权,一人隐市,皆为超群英才。可扭转态势乾坤、生死一搏。”
顾江不语,故安则久久望着他,半晌,问道,“明大人需我做什么?”
明沧随即正色。他站起身来,恭敬朝故安施了一礼。
“我自见姑娘第一面起,便知你是奇人。”他眸光复杂,“此事你当年便做成过。那时或是为着些旁的目的,但与我无关。我今日恬颜相求,便讲一句大言不惭的话:今日再做,是为着天下苍生。”
他话既至此,故安与顾江便已猜出八九分了。
明沧一字字道,“还请姑娘,为我取得那本秘法——那本能教凡人修炼,能使他们与天生仙脉者,一般无异的秘法。”
那才是在我眼中,真正的“仙器”。
“此番请姑娘这一与纷争无关之人以身涉险,是我行事有亏。姑娘若成行,但以自身安危为重。若有意外……明家会一力保顾先生周全。”
故安尚未答话,却听顾江先开了口,声量淡淡。
“顾某命贱,不劳明大人费力。”
故安攥住他的手,拦住下文,声里难得有些强硬。
“不准你这么觉得。”她道。
明沧知他心思,也不恼,只低眉等着,而后听故安道。
“我既能将自己与他都好好护在京城里,区区取一旧物,算得上什么‘涉险’。”她眉眼间衔着傲气,话却显然是安抚意。
顾江便垂头笑了笑。
“姐姐做什么我都不会拦着,更毋论是因承诺。”他道,“只是这回愧疚,帮不上姐姐了。那我便预备好煮面,等姐姐回来,做给姐姐吃。”
他的手却冰凉透骨,故安用掌心熨着,仍温不过来。
她压下嗓眼中酸楚,应道,“好。我那碗要咸一点儿的。”
便转头向明沧,直视着他明亮的眼。
“明大人,这桩事,我应下了。”她顿了顿,“但有一言,我本不该说,却又不得不说:我为你夺了此法,是盼真能如你所说,退如太平世,进得盛世景。如今乘云宗亦非完满,只是封甫……”
她眼中有情绪一闪而过,却教明沧骤然心惊——那心绪并非仇恨,甚并非冷意,正是因极淡然、极置身事外,才使他生出震动。
“封甫,气数已尽。”
这是神之箴言。
明沧不知,也永不必知晓。他神色如故,又是一拱手,坐回桌旁,从袖中掏出一封信来。
“姑娘既有此言,”他道,“这封信,便能转交给姑娘了。”
故安接了信,却没立即拆开,而是扶起顾江,对明沧道。
“他近来身体不虞,难再相陪。我先送他回房,再同明大人详叙,烦请稍等片刻。”
明沧抬眼看顾江时,果见他脸色惨白,连薄唇都失了血色,眼下是勉强冲他一点头,以示歉意,约莫是连话也说不出了。
这是精元耗尽之相,与三年前他濒死时候是一样,可现下,纵用尽天下灵丹妙药,怕也无法再救一回了。
他心底沉重,便只应道,“是我叨扰过久,顾先生身体为重。”
故安有些心不在焉地道一句谢,与顾江一步步往内室走。
她扶他坐在床边,关好卧房门窗。顾江甫一坐下,便撕心裂肺地咳嗽起来,连眼上白绸都有些松动。故安匆匆上前,切中他经脉,咬牙渡入一丝神力,而后将小间炉上煨着的药端来。
“我自己喝便是。”顾江住了咳,勉强能说话,便朝她笑笑,“待真痛得受不住了,定会喊姐姐的,姐姐快去议事罢,议完了,才能回来……”
故安话便哽在喉咙。她将早备好的各样饴糖放在药碗旁边,一一握着他的手指给他,道,“我很快便回。”
顾江点点头,端起药喝了一口。故安走至卧房门,又忍不住回头看,见他喝了一半,熟练地捏起一块糖吃,却还是苦得皱起眉头。
她关上了房门。
明沧送来的信上,封底写着“季上眉”三个字。
“为保安稳,此信我未曾拆开,也未曾听皇后娘娘说过其中内容。但娘娘说,我可与姑娘一同读。”明沧道,“若姑娘仍信我是半个君子……”
“我从来信明大人。”故安道,她已拆了信、看了几行,“明大人还是称她为郡主吧。她对我说,也愿我这样称她。”
明沧一愣,“好。”
季上眉如今境况,两人亦都清楚。她已不在朝中任职,更毋论掌权内阁、科举。但先前十年积攒起的势力仍在。毕竟半朝官员都知,这位皇后有手段,亦有野心,是绝不会只甘于后宫内廷的。
然信方读至少半,便教两人都心中一震。
“封甫贪欲偏激、丧心病狂更甚其父。他为提修为、破境界,自钻研‘妖法’,取凡人精元为己用,现已至元婴。亦将此法用于培养死士。”
“我历经三年,终于取得证据,若有机会传遍天下,必能正民心、明民识,使知暴政。
“我当年入朝,原本只想手握实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挥斥朝野;踏平乘云,为兄长报仇。然迟知真相时,已无法手刃仇人。今观封甫所为,实非明君之相,封氏所传,亦非万世之治。
“当年在内阁,我替先帝作为,亦非本意。望二位是与我同心,挽当今危局、复百年前太平。
“自三年前升政殿一变,我自认与明大人、与国师已值得托付。故将此言写明。若二位有何岐见,可与我分道而行,亦可于圣前告发。然无论如何,我于手书此信一事,亦不悔。”
12.
时至仲夏,本年殿试早已放榜,近两日逐一赐了新官。内阁副阁主明沧就在此时,向乾贞帝奉上了辞官的奏章。
明沧年纪还轻,相比于仍坐在阁主位置上的文序,更是如此。然他辞官也在大多人意料当中:当年压错了赌注,全力支持六皇子那么多年,如今六王爷已成了通缉要犯,明家是再难得圣意青睐了。
明沧并无子嗣,明家嫡系就此无人在朝中任职。乾贞帝照例不准,拉扯两番后,明沧终于还是卸任归家。
他在内阁之中,与文序一同草拟的最后一份奏议随即正式成为九州新制,分于各州府之手,而后通行于世。此时距晋阳帝立下科举新制,已有整整二十年。
新制对凡俗世平民行严格管制,无论富户还是穷人,皆需上报人口、每年遣一人服整年徭役,充作一家之数。因州府官员、地方藩王皆是修士,钱财贿赂亦无用武之地。一时民怨沸腾,对内阁、都察两院乃至凡俗六部骂声不绝,却无力反抗。
而这其中条例,其实是封甫亲手拟定、由内廷中旨交与内阁。
晋阳帝晚年,朝堂明中势力大体分为四派:内阁阁主文序掌政事之要、是皇上喉舌;副阁主明沧乃文官领袖,手握大权,亦傍着皇位的有力人选六殿下,六殿下手中又有兵权;内阁阁臣、科举掌院季上眉乃雍懿郡主,金尊玉贵、境界高深,替皇上行朝事中狠辣裁断;国师故安掌都察两院,正朝纲、拗新制,又与明沧有着默契勾连。
御龙卫则自成一派,皇上亲掌一百死士,太子亦有部下,其余的则在后来归了个来历不明的顾江。
封甫作乾贞帝继位之后,这形势便有了天翻地覆变化。
且不言御龙卫重集于皇帝一人之手。国师亦叛朝,雍懿郡主做了皇后、被迫归入内廷,这两处权柄便尽归帝王。乾贞帝新提拔的几个亲信,三年间已立住了脚。
而后六王爷封柯与十将督抚亦渐失兵权——乾贞帝似有独治之意,比之其父的操纵之法,更进一筹。
现下连明沧也辞了官,文序几如傀儡,十年风云变幻,这朝野文武,终于又在帝王一人意下。
如此,新制径直过了内阁、没得都察两院半句弹劾,也就不足为奇。只是九州万民不知内情,唯道是奸臣与世家误国害民罢了。
明沧得了恩准的第二日,便携家带口、早将明府上下收拾好似的,启程回浙州故乡。
他也同当年江祁一样,将家仆婢女都遣散,车中只有亲随与物品,还有他的亲侄女明淳。
封甫到底没能纳明淳为妃,因季上眉出面,以皇后之权,将此事强压了下去。封甫本也是一时兴起,打着留下明沧把柄的主意。后来明家自己交出了实权,他也就不想为后宫多生事端。
毕竟皇城得是个绝对安全之所。有一个季上眉已经够使人头疼,若再来个明家的……
明沧离京那日,乌云沉沉,车马萧索。队伍远处,跟着若有若无的影子。
明渊早已在四年前悄然回了浙州,恰在晋阳帝惨死前年。称是养病,实则是暗中进行一番布置,他一离京师,便与家中少有联系,如今竟连明沧也不知他做到哪步了。
“淳儿。”
明沧抬眼,看了看明淳发间的金簪。簪子花形飘逸,在马车帷间闪闪发光。
若非知情,谁也不会想到,这竟是个金系秘宝。
明淳已戴了它许多年,只做个簪子戴,并未用过它半分灵力。她相貌与少年时相差不多,仍是一派天真俏丽模样。
“待到浙州,便差不多到你突破元婴的时候。兄长已备好一切,你……”
“我明白,二叔。”她道,“我定会突破成功。”
明沧却叹口气。
“我不是这意思。”他又看向那发簪,“我是说,即便此次不成,也无甚干系。淳儿,哪怕是天才,也不必将自己逼得同所谓‘普通人’有什么不同。”
明淳却没有答话,她沉默一会儿,从怀中拿出一张纸条。
“文将军新传来的密信。”明沧接过,只看一眼,便施灵力烧了,“说她近日在加紧练兵,问二叔何时能将先前说过的‘新法’给她。”
“你回覆吧。”明沧淡淡道,“便说,立秋以前,会由我为她送去的。”
你许久之前,便说想见见乘云宗究竟什么样子,这回总算要见到了。
再有十日,便是立秋。
京城里仍泛着暑热湿气,哪怕入夜、日头落了,也是如此。
明日恐要下大雨。故安想。
顾江被她哄着歇下了。他原是偏要勉强坐着,照他先前说的,等她回来。然他近日身体每况愈下,汤药已起不了什么效用,只靠她以神力熬着。譬如这样热的天儿,他仍得裹着一层锦被才说不冷。从前时而发作的心口绞痛的旧病,现下更已成了常事。
……真能再拖半年么?
她压下心绪,立至顾府禁制外,默念法诀,神体合一,化形而飞。
先前从雍王府取那秘法时,她便在上面留了印记,只要一丝气息仍在,即能寻至它所在。当时只因防着晋阳帝,故备哪日许用得上,未成想今日真要再行当年之事,倒确是方便许多。
使她有些意外的是,这法籍竟在封甫的卧寝之中。
封甫不在寝殿里。
故安知他与季上眉从不住同一间屋,登基后尤甚。眼下既无有不便,她也就径直推门而入——皇城与升政殿重建起的诸般结界,仍似这凡间一切般,挡不住她化形的元神。
她亦从未想要刻意避开封甫。左右她已不会如三年前那夜一样,想要他偿命、想直将他杀了,为顾江报仇。她已看清他气数,他亦与这凡间一切众生,无有什么本源不同。
法籍在卧寝书案的暗格抽屉里,层层加着结界与禁制。故安翻找一会儿,便寻着了暗格,将法籍拿出来,放进怀里。
夜愈暗沉,屋中未点灯烛。她看了看沉寂的窗帷与御案,径往大殿门走。
封甫手中的烛台,与他被烛台照亮的眼睛,便于这时显现在她面前。
他穿着繁复的龙袍,微笑着,唤一声,“国师大人。”
故安立在原处,并未应声。
她倒不担心封甫做了什么手脚,使假秘籍骗她或有埋伏之类。此世之中,还无人能埋伏得了她。只是对封甫竟能看见她一事,颇感惊奇。
封甫似知她所想,低笑道。
“朕也是修炼至元婴境后,才得以解了父皇留下的疑惑。”
故安心觉此事或需听一听。她看着封甫的脸,神色平静,“愿闻其详。”
“国师大抵知道,元婴便是元神雏形。因此修至元婴境,便能看见他人元神。”
可顾江——
故安惑至半途,随即反应过来。顾江元神与她本就相连,因而能够初见便相认;之后他看惯了自己元神,以致于境界突破后也未曾单独提起……
那当年顾江与封甫所说、晋阳帝要“害她”,便是指……
“因而父皇也能看见。他那次,大抵是想将你元神炼化,便能修为大增,再去对付顾江。未成想被抢先一步。”封甫走至御案旁边,放下那盏烛台,却仍死死盯着故安,“这可是父皇头一回失算。”
“他头一回失算,应是被你算计了吧。”故安道,“那日可是你亲自将借刀杀人经过,一字字告诉我的。”
封慈倒是好大的野心。若有机会,她倒想看看他到时要如何做。然此事竟影响了顾江命轨,若他不知此事,便不会提前动手;自己若直对上晋阳帝,又能否用神力,事至如今,都已不可知了。
封甫只是笑。他看着那个被打开过的抽屉,忽然道,“你为我封家拿回来的东西,又要拿走了?”
故安不动声色,眼中却到底沉重了些。
“你当年果然知道了。”
当年走火入魔,不是因受了季彦惨死的惊吓,甚不是因为季上眉登朝,而是因知道了世间竟有这般秘法,能使众生皆能修炼,与你这样皇家贵胄,一般无二。
她那夜里在心里埋下的刺,若能早些……
“父皇陡然驾崩,亦对我少有教导,我自然要自己多学着些。”
封甫走近了一步。他挡住蜡烛孱弱的光,在眉目间留下一片厚重的暗影。
他伸出手。
“把它给朕。”
“除非你死。”
这四个字含着嘲讽意味。封甫直直瞪着她,又笑起来。
他紧紧绕着她、顺着墙壁与回廊转圈,将内殿灯烛一一点亮,殿中立时照如白昼。故安几乎能看清他眼中的血丝,她往后退了一步,刚要夺隙而出,却听得封甫的嘶喊声。
“你就……这么恨我吗?”
故安没有答话。
谈不上恨。她想。确切说,是什么也没有。
再确切说,她生而为神,合该爱这三千亿凡世中的万万亿众生。连被封甫害了的子桑,也是如此,也护佑着这天地苍生。
“朕这三年间,数次都跟着你……跟着你和他。朕是近不了你们的身,可也看得明白,他活不了多久了。
“就算当初朕没那么做,朕以皇城上下之力救他,他不过也只能活这些年。”
故安这回终于舍得出声。
“闭嘴。”她道。
“朕没想杀他……朕同雍懿说了,他是恩师唯一的血脉,朕绝不会杀他!你为何这样避着朕、恨着朕……”
故安不想再重复一个字。她知他是不会信的,也不会懂。
她该走了。
“朕只是替恩师罚他,将他与江家割离。恩师那样痛恨那妖法,怎会容许他去修炼……”
“便容许你修炼?”
故安冷声道。她字字似雪原崩裂后四散的冰刃,“你还敢口口声声称江祁为恩师。封甫,你……”
她深吸一口气,究竟没有说下去。殿外狂风大作,将窗帷吹至殿顶高,封甫的声音被风声卷起,扔到穹顶,再狠狠摔碎在地。
“还是说——”他已有些语无伦次,“朕挖了他的眼睛,哈哈……那双眼睛!果然,世人谈情说爱,你也在内,只看些什么相貌……
“你以为朕那日在死牢,说对你有意,只是为了顾江手里的东西?或是为了你的元神、为了利用你?国师,你救了朕的命,朕对你亦非依利、依貌所求……”
故安望着他疯癫模样,忽而有些想笑。她弯起唇角,眼睛却陡然一片温热。
她眨眼,两滴泪顺着面颊,孤零零的,慢慢没入衣襟之间。
“你不知道。”
她轻声说。
封甫听清了。他住了装疯,有些茫然地看着她。
“不知道什么?”
她摇了摇头。
此时、此世、此间,于此事,到底都没有什么可说的。
她再无丝毫留意,踏着飞檐墙瓦离开皇宫。她听见封甫在召集兵卫,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必要收回”。
那些诅咒威胁,封甫唯一的一次失控:辩解、懊悔与毒誓,这些已全都无关紧要,至少于她来说如此。故安阖上眼,元神收拢、刹那归位,再睁眼时,已是顾府门前小巷。
她闻见热汤面的香气。
她脚步便愈匆忙了些,甫踏上宅邸门前石阶,却听有轻轻一声自房檐来、自耳边响起——一个青衣白衫男子跃出夜色,应声落在她面前。
男子手里除却一张字纸,空空如也,却笑得温润,拱手在禁制外施礼。
“乘云宗前川,奉明二公子之命,叨扰姑娘,来取那‘秘籍’。”
这日京中大雨瓢泼,许是因秋日将至,暴雨频颇。然南城之中,一条平平无奇街巷之旁,却格外骚乱起来。
从前的御龙卫军师、顾江顾大人的府邸便在这儿。后来成了他被庇佑之地、藏身之处,众人虽敬畏,更多是惊惧,因而附近住户,许多早已搬走。这半条胡同之中,竟只剩了他一家。
而这座宅子自昨日深夜,便被羽林卫重重围了起来。灵力法术与倾盆雨幕交缠,模糊间竟似阎罗煞殿,使得凡人更不敢近前。
这“羽林卫”是三年以前,乾贞帝刚刚登基时候重建。然并未招募新修士,而是从御龙卫中分出一半,重称“羽林”。传言皆道,虽是同一拨兵卫,羽林卫却愈比原御龙卫更显精锐起来。
然便是这队顶尖修士,围着一座小小宅院攻了十来日,竟仍一步也不能踏入。
“朕费心力栽培你们,还是连一件事也做不好。”
封甫话虽生怒,面色却平静,仿佛这早在他意料之中。玉阶之下,羽林卫首领正叩首,自未看见他眼中偏激目光。
“既如此,朕便亲自去一趟。到时,无用之人的命,也不必……”
他话音未落,却听殿外有高声喊叫。是御前内侍,跪于殿门,高举着一个信封。
“皇上,此乃浙州军报,于今晨入宫,亟待圣裁!”
“浙州急报,乘云宗竟公然反叛,招起军队、发布檄文,檄文中言,乘云宗有秘法,能使凡人亦与持仙脉者一同修炼;亦妄言,要庶民百姓反对新制、免遭其害。此言此行,扰乱民心、祸乱九州。奉请皇上立作圣裁!”
檄文尾部,署名赫然写着“明沧”二字,引天下书生震动。军报之中所探得的乘云宗主、叛军主帅,则名为“前川”。
“两个金丹……拿什么跟我斗?”
封甫喉咙中滚出“咯咯”两声脆响,那军报与檄文便霎时被赤色灵力烧净。
“拿那本秘法?一群有了秘法,却刚开始修炼的凡人、废物?”
要绞杀乘云宗、抹除明家,他却等的就是这一天。
“传旨。”他道,“遍告九州,叛军手中‘秘法’,是从皇家禁区窃得,是那三年前便公之于世的,害人的……”
“妖法。”
“事至如今,明大人仍要保六殿下,看来便是要与朝廷分道扬镳了。”
“顾先生明智。”明沧道,“但先生也知,‘全身而退’一事,在当下是有多难。更何况,我还有旁的筹算……”
“我知明大人是来找我履行那句承诺,”故安道,“但我也不能教一番辛苦打了水漂。我想,明大人大抵不会介意同我二人将这筹算透露些许。”
“自然不会。”
他看上去有九分真心,甚在故安此言之后喝了几口茶水,示心下轻松之意,“然姑娘亦能谅解,我须将这底牌有所保留……”
“明大人但凭心意讲便是。”
“明家与乘云宗关系,二位已经知晓。我之政见,自也与乘云宗是一样。退要维三百年平衡,不使修炼反成欺压之由;进要开万世新局,教这世间生灵,至少能于此选择上平等,不必做案上鱼肉。”
“若朝事尚有回转之机,我会等到最后。若实在到了绝路……我有两人,一在京外,一在京中;一人有权,一人隐市,皆为超群英才。可扭转态势乾坤、生死一搏。”
顾江不语,故安则久久望着他,半晌,问道,“明大人需我做什么?”
明沧随即正色。他站起身来,恭敬朝故安施了一礼。
“我自见姑娘第一面起,便知你是奇人。”他眸光复杂,“此事你当年便做成过。那时或是为着些旁的目的,但与我无关。我今日恬颜相求,便讲一句大言不惭的话:今日再做,是为着天下苍生。”
他话既至此,故安与顾江便已猜出八九分了。
明沧一字字道,“还请姑娘,为我取得那本秘法——那本能教凡人修炼,能使他们与天生仙脉者,一般无异的秘法。”
那才是在我眼中,真正的“仙器”。
“此番请姑娘这一与纷争无关之人以身涉险,是我行事有亏。姑娘若成行,但以自身安危为重。若有意外……明家会一力保顾先生周全。”
故安尚未答话,却听顾江先开了口,声量淡淡。
“顾某命贱,不劳明大人费力。”
故安攥住他的手,拦住下文,声里难得有些强硬。
“不准你这么觉得。”她道。
明沧知他心思,也不恼,只低眉等着,而后听故安道。
“我既能将自己与他都好好护在京城里,区区取一旧物,算得上什么‘涉险’。”她眉眼间衔着傲气,话却显然是安抚意。
顾江便垂头笑了笑。
“姐姐做什么我都不会拦着,更毋论是因承诺。”他道,“只是这回愧疚,帮不上姐姐了。那我便预备好煮面,等姐姐回来,做给姐姐吃。”
他的手却冰凉透骨,故安用掌心熨着,仍温不过来。
她压下嗓眼中酸楚,应道,“好。我那碗要咸一点儿的。”
便转头向明沧,直视着他明亮的眼。
“明大人,这桩事,我应下了。”她顿了顿,“但有一言,我本不该说,却又不得不说:我为你夺了此法,是盼真能如你所说,退如太平世,进得盛世景。如今乘云宗亦非完满,只是封甫……”
她眼中有情绪一闪而过,却教明沧骤然心惊——那心绪并非仇恨,甚并非冷意,正是因极淡然、极置身事外,才使他生出震动。
“封甫,气数已尽。”
这是神之箴言。
明沧不知,也永不必知晓。他神色如故,又是一拱手,坐回桌旁,从袖中掏出一封信来。
“姑娘既有此言,”他道,“这封信,便能转交给姑娘了。”
故安接了信,却没立即拆开,而是扶起顾江,对明沧道。
“他近来身体不虞,难再相陪。我先送他回房,再同明大人详叙,烦请稍等片刻。”
明沧抬眼看顾江时,果见他脸色惨白,连薄唇都失了血色,眼下是勉强冲他一点头,以示歉意,约莫是连话也说不出了。
这是精元耗尽之相,与三年前他濒死时候是一样,可现下,纵用尽天下灵丹妙药,怕也无法再救一回了。
他心底沉重,便只应道,“是我叨扰过久,顾先生身体为重。”
故安有些心不在焉地道一句谢,与顾江一步步往内室走。
她扶他坐在床边,关好卧房门窗。顾江甫一坐下,便撕心裂肺地咳嗽起来,连眼上白绸都有些松动。故安匆匆上前,切中他经脉,咬牙渡入一丝神力,而后将小间炉上煨着的药端来。
“我自己喝便是。”顾江住了咳,勉强能说话,便朝她笑笑,“待真痛得受不住了,定会喊姐姐的,姐姐快去议事罢,议完了,才能回来……”
故安话便哽在喉咙。她将早备好的各样饴糖放在药碗旁边,一一握着他的手指给他,道,“我很快便回。”
顾江点点头,端起药喝了一口。故安走至卧房门,又忍不住回头看,见他喝了一半,熟练地捏起一块糖吃,却还是苦得皱起眉头。
她关上了房门。
明沧送来的信上,封底写着“季上眉”三个字。
“为保安稳,此信我未曾拆开,也未曾听皇后娘娘说过其中内容。但娘娘说,我可与姑娘一同读。”明沧道,“若姑娘仍信我是半个君子……”
“我从来信明大人。”故安道,她已拆了信、看了几行,“明大人还是称她为郡主吧。她对我说,也愿我这样称她。”
明沧一愣,“好。”
季上眉如今境况,两人亦都清楚。她已不在朝中任职,更毋论掌权内阁、科举。但先前十年积攒起的势力仍在。毕竟半朝官员都知,这位皇后有手段,亦有野心,是绝不会只甘于后宫内廷的。
然信方读至少半,便教两人都心中一震。
“封甫贪欲偏激、丧心病狂更甚其父。他为提修为、破境界,自钻研‘妖法’,取凡人精元为己用,现已至元婴。亦将此法用于培养死士。”
“我历经三年,终于取得证据,若有机会传遍天下,必能正民心、明民识,使知暴政。
“我当年入朝,原本只想手握实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挥斥朝野;踏平乘云,为兄长报仇。然迟知真相时,已无法手刃仇人。今观封甫所为,实非明君之相,封氏所传,亦非万世之治。
“当年在内阁,我替先帝作为,亦非本意。望二位是与我同心,挽当今危局、复百年前太平。
“自三年前升政殿一变,我自认与明大人、与国师已值得托付。故将此言写明。若二位有何岐见,可与我分道而行,亦可于圣前告发。然无论如何,我于手书此信一事,亦不悔。”
12.
时至仲夏,本年殿试早已放榜,近两日逐一赐了新官。内阁副阁主明沧就在此时,向乾贞帝奉上了辞官的奏章。
明沧年纪还轻,相比于仍坐在阁主位置上的文序,更是如此。然他辞官也在大多人意料当中:当年压错了赌注,全力支持六皇子那么多年,如今六王爷已成了通缉要犯,明家是再难得圣意青睐了。
明沧并无子嗣,明家嫡系就此无人在朝中任职。乾贞帝照例不准,拉扯两番后,明沧终于还是卸任归家。
他在内阁之中,与文序一同草拟的最后一份奏议随即正式成为九州新制,分于各州府之手,而后通行于世。此时距晋阳帝立下科举新制,已有整整二十年。
新制对凡俗世平民行严格管制,无论富户还是穷人,皆需上报人口、每年遣一人服整年徭役,充作一家之数。因州府官员、地方藩王皆是修士,钱财贿赂亦无用武之地。一时民怨沸腾,对内阁、都察两院乃至凡俗六部骂声不绝,却无力反抗。
而这其中条例,其实是封甫亲手拟定、由内廷中旨交与内阁。
晋阳帝晚年,朝堂明中势力大体分为四派:内阁阁主文序掌政事之要、是皇上喉舌;副阁主明沧乃文官领袖,手握大权,亦傍着皇位的有力人选六殿下,六殿下手中又有兵权;内阁阁臣、科举掌院季上眉乃雍懿郡主,金尊玉贵、境界高深,替皇上行朝事中狠辣裁断;国师故安掌都察两院,正朝纲、拗新制,又与明沧有着默契勾连。
御龙卫则自成一派,皇上亲掌一百死士,太子亦有部下,其余的则在后来归了个来历不明的顾江。
封甫作乾贞帝继位之后,这形势便有了天翻地覆变化。
且不言御龙卫重集于皇帝一人之手。国师亦叛朝,雍懿郡主做了皇后、被迫归入内廷,这两处权柄便尽归帝王。乾贞帝新提拔的几个亲信,三年间已立住了脚。
而后六王爷封柯与十将督抚亦渐失兵权——乾贞帝似有独治之意,比之其父的操纵之法,更进一筹。
现下连明沧也辞了官,文序几如傀儡,十年风云变幻,这朝野文武,终于又在帝王一人意下。
如此,新制径直过了内阁、没得都察两院半句弹劾,也就不足为奇。只是九州万民不知内情,唯道是奸臣与世家误国害民罢了。
明沧得了恩准的第二日,便携家带口、早将明府上下收拾好似的,启程回浙州故乡。
他也同当年江祁一样,将家仆婢女都遣散,车中只有亲随与物品,还有他的亲侄女明淳。
封甫到底没能纳明淳为妃,因季上眉出面,以皇后之权,将此事强压了下去。封甫本也是一时兴起,打着留下明沧把柄的主意。后来明家自己交出了实权,他也就不想为后宫多生事端。
毕竟皇城得是个绝对安全之所。有一个季上眉已经够使人头疼,若再来个明家的……
明沧离京那日,乌云沉沉,车马萧索。队伍远处,跟着若有若无的影子。
明渊早已在四年前悄然回了浙州,恰在晋阳帝惨死前年。称是养病,实则是暗中进行一番布置,他一离京师,便与家中少有联系,如今竟连明沧也不知他做到哪步了。
“淳儿。”
明沧抬眼,看了看明淳发间的金簪。簪子花形飘逸,在马车帷间闪闪发光。
若非知情,谁也不会想到,这竟是个金系秘宝。
明淳已戴了它许多年,只做个簪子戴,并未用过它半分灵力。她相貌与少年时相差不多,仍是一派天真俏丽模样。
“待到浙州,便差不多到你突破元婴的时候。兄长已备好一切,你……”
“我明白,二叔。”她道,“我定会突破成功。”
明沧却叹口气。
“我不是这意思。”他又看向那发簪,“我是说,即便此次不成,也无甚干系。淳儿,哪怕是天才,也不必将自己逼得同所谓‘普通人’有什么不同。”
明淳却没有答话,她沉默一会儿,从怀中拿出一张纸条。
“文将军新传来的密信。”明沧接过,只看一眼,便施灵力烧了,“说她近日在加紧练兵,问二叔何时能将先前说过的‘新法’给她。”
“你回覆吧。”明沧淡淡道,“便说,立秋以前,会由我为她送去的。”
你许久之前,便说想见见乘云宗究竟什么样子,这回总算要见到了。
再有十日,便是立秋。
京城里仍泛着暑热湿气,哪怕入夜、日头落了,也是如此。
明日恐要下大雨。故安想。
顾江被她哄着歇下了。他原是偏要勉强坐着,照他先前说的,等她回来。然他近日身体每况愈下,汤药已起不了什么效用,只靠她以神力熬着。譬如这样热的天儿,他仍得裹着一层锦被才说不冷。从前时而发作的心口绞痛的旧病,现下更已成了常事。
……真能再拖半年么?
她压下心绪,立至顾府禁制外,默念法诀,神体合一,化形而飞。
先前从雍王府取那秘法时,她便在上面留了印记,只要一丝气息仍在,即能寻至它所在。当时只因防着晋阳帝,故备哪日许用得上,未成想今日真要再行当年之事,倒确是方便许多。
使她有些意外的是,这法籍竟在封甫的卧寝之中。
封甫不在寝殿里。
故安知他与季上眉从不住同一间屋,登基后尤甚。眼下既无有不便,她也就径直推门而入——皇城与升政殿重建起的诸般结界,仍似这凡间一切般,挡不住她化形的元神。
她亦从未想要刻意避开封甫。左右她已不会如三年前那夜一样,想要他偿命、想直将他杀了,为顾江报仇。她已看清他气数,他亦与这凡间一切众生,无有什么本源不同。
法籍在卧寝书案的暗格抽屉里,层层加着结界与禁制。故安翻找一会儿,便寻着了暗格,将法籍拿出来,放进怀里。
夜愈暗沉,屋中未点灯烛。她看了看沉寂的窗帷与御案,径往大殿门走。
封甫手中的烛台,与他被烛台照亮的眼睛,便于这时显现在她面前。
他穿着繁复的龙袍,微笑着,唤一声,“国师大人。”
故安立在原处,并未应声。
她倒不担心封甫做了什么手脚,使假秘籍骗她或有埋伏之类。此世之中,还无人能埋伏得了她。只是对封甫竟能看见她一事,颇感惊奇。
封甫似知她所想,低笑道。
“朕也是修炼至元婴境后,才得以解了父皇留下的疑惑。”
故安心觉此事或需听一听。她看着封甫的脸,神色平静,“愿闻其详。”
“国师大抵知道,元婴便是元神雏形。因此修至元婴境,便能看见他人元神。”
可顾江——
故安惑至半途,随即反应过来。顾江元神与她本就相连,因而能够初见便相认;之后他看惯了自己元神,以致于境界突破后也未曾单独提起……
那当年顾江与封甫所说、晋阳帝要“害她”,便是指……
“因而父皇也能看见。他那次,大抵是想将你元神炼化,便能修为大增,再去对付顾江。未成想被抢先一步。”封甫走至御案旁边,放下那盏烛台,却仍死死盯着故安,“这可是父皇头一回失算。”
“他头一回失算,应是被你算计了吧。”故安道,“那日可是你亲自将借刀杀人经过,一字字告诉我的。”
封慈倒是好大的野心。若有机会,她倒想看看他到时要如何做。然此事竟影响了顾江命轨,若他不知此事,便不会提前动手;自己若直对上晋阳帝,又能否用神力,事至如今,都已不可知了。
封甫只是笑。他看着那个被打开过的抽屉,忽然道,“你为我封家拿回来的东西,又要拿走了?”
故安不动声色,眼中却到底沉重了些。
“你当年果然知道了。”
当年走火入魔,不是因受了季彦惨死的惊吓,甚不是因为季上眉登朝,而是因知道了世间竟有这般秘法,能使众生皆能修炼,与你这样皇家贵胄,一般无二。
她那夜里在心里埋下的刺,若能早些……
“父皇陡然驾崩,亦对我少有教导,我自然要自己多学着些。”
封甫走近了一步。他挡住蜡烛孱弱的光,在眉目间留下一片厚重的暗影。
他伸出手。
“把它给朕。”
“除非你死。”
这四个字含着嘲讽意味。封甫直直瞪着她,又笑起来。
他紧紧绕着她、顺着墙壁与回廊转圈,将内殿灯烛一一点亮,殿中立时照如白昼。故安几乎能看清他眼中的血丝,她往后退了一步,刚要夺隙而出,却听得封甫的嘶喊声。
“你就……这么恨我吗?”
故安没有答话。
谈不上恨。她想。确切说,是什么也没有。
再确切说,她生而为神,合该爱这三千亿凡世中的万万亿众生。连被封甫害了的子桑,也是如此,也护佑着这天地苍生。
“朕这三年间,数次都跟着你……跟着你和他。朕是近不了你们的身,可也看得明白,他活不了多久了。
“就算当初朕没那么做,朕以皇城上下之力救他,他不过也只能活这些年。”
故安这回终于舍得出声。
“闭嘴。”她道。
“朕没想杀他……朕同雍懿说了,他是恩师唯一的血脉,朕绝不会杀他!你为何这样避着朕、恨着朕……”
故安不想再重复一个字。她知他是不会信的,也不会懂。
她该走了。
“朕只是替恩师罚他,将他与江家割离。恩师那样痛恨那妖法,怎会容许他去修炼……”
“便容许你修炼?”
故安冷声道。她字字似雪原崩裂后四散的冰刃,“你还敢口口声声称江祁为恩师。封甫,你……”
她深吸一口气,究竟没有说下去。殿外狂风大作,将窗帷吹至殿顶高,封甫的声音被风声卷起,扔到穹顶,再狠狠摔碎在地。
“还是说——”他已有些语无伦次,“朕挖了他的眼睛,哈哈……那双眼睛!果然,世人谈情说爱,你也在内,只看些什么相貌……
“你以为朕那日在死牢,说对你有意,只是为了顾江手里的东西?或是为了你的元神、为了利用你?国师,你救了朕的命,朕对你亦非依利、依貌所求……”
故安望着他疯癫模样,忽而有些想笑。她弯起唇角,眼睛却陡然一片温热。
她眨眼,两滴泪顺着面颊,孤零零的,慢慢没入衣襟之间。
“你不知道。”
她轻声说。
封甫听清了。他住了装疯,有些茫然地看着她。
“不知道什么?”
她摇了摇头。
此时、此世、此间,于此事,到底都没有什么可说的。
她再无丝毫留意,踏着飞檐墙瓦离开皇宫。她听见封甫在召集兵卫,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必要收回”。
那些诅咒威胁,封甫唯一的一次失控:辩解、懊悔与毒誓,这些已全都无关紧要,至少于她来说如此。故安阖上眼,元神收拢、刹那归位,再睁眼时,已是顾府门前小巷。
她闻见热汤面的香气。
她脚步便愈匆忙了些,甫踏上宅邸门前石阶,却听有轻轻一声自房檐来、自耳边响起——一个青衣白衫男子跃出夜色,应声落在她面前。
男子手里除却一张字纸,空空如也,却笑得温润,拱手在禁制外施礼。
“乘云宗前川,奉明二公子之命,叨扰姑娘,来取那‘秘籍’。”
这日京中大雨瓢泼,许是因秋日将至,暴雨频颇。然南城之中,一条平平无奇街巷之旁,却格外骚乱起来。
从前的御龙卫军师、顾江顾大人的府邸便在这儿。后来成了他被庇佑之地、藏身之处,众人虽敬畏,更多是惊惧,因而附近住户,许多早已搬走。这半条胡同之中,竟只剩了他一家。
而这座宅子自昨日深夜,便被羽林卫重重围了起来。灵力法术与倾盆雨幕交缠,模糊间竟似阎罗煞殿,使得凡人更不敢近前。
这“羽林卫”是三年以前,乾贞帝刚刚登基时候重建。然并未招募新修士,而是从御龙卫中分出一半,重称“羽林”。传言皆道,虽是同一拨兵卫,羽林卫却愈比原御龙卫更显精锐起来。
然便是这队顶尖修士,围着一座小小宅院攻了十来日,竟仍一步也不能踏入。
“朕费心力栽培你们,还是连一件事也做不好。”
封甫话虽生怒,面色却平静,仿佛这早在他意料之中。玉阶之下,羽林卫首领正叩首,自未看见他眼中偏激目光。
“既如此,朕便亲自去一趟。到时,无用之人的命,也不必……”
他话音未落,却听殿外有高声喊叫。是御前内侍,跪于殿门,高举着一个信封。
“皇上,此乃浙州军报,于今晨入宫,亟待圣裁!”
“浙州急报,乘云宗竟公然反叛,招起军队、发布檄文,檄文中言,乘云宗有秘法,能使凡人亦与持仙脉者一同修炼;亦妄言,要庶民百姓反对新制、免遭其害。此言此行,扰乱民心、祸乱九州。奉请皇上立作圣裁!”
檄文尾部,署名赫然写着“明沧”二字,引天下书生震动。军报之中所探得的乘云宗主、叛军主帅,则名为“前川”。
“两个金丹……拿什么跟我斗?”
封甫喉咙中滚出“咯咯”两声脆响,那军报与檄文便霎时被赤色灵力烧净。
“拿那本秘法?一群有了秘法,却刚开始修炼的凡人、废物?”
要绞杀乘云宗、抹除明家,他却等的就是这一天。
“传旨。”他道,“遍告九州,叛军手中‘秘法’,是从皇家禁区窃得,是那三年前便公之于世的,害人的……”
“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