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京师秋色萧索,距浙州战事起已有三四个月。军报抵京时,乾贞帝便诏十将督抚与州府军即刻应敌,照旧是文师为主帅,领两副将与数百修士往之应战,其余七将固守四面疆域与要塞,若有见乘云宗浮岛者,不必待朝中与文师军令,立即攻之。
这本是稳妥应对之策,照往常经验,不过多时,乘云宗便又会隐退,以保存实力,所谓“叛乱”也会不了了之。却未料到有几番变数横生,使朝野看这一战,皆有扑朔迷离之感。
甫从朝中辞官、弃了重权的明沧明大人竟是叛军主谋之一,且与乘云宗是早有勾结,自在天下人意料之外。明家虽在本朝夺嫡中压错了赌注,却也是百年世家,任谁也想不清,究竟为何要去与叛军为伍。如今明家人已尽数上了通缉令,与乘云宗待遇是一样。
往前这些年,乘云宗与明家在民间名声实则都不错,这在朝中也是君臣心照不宣的秘密,如一根钉子,死死扎在封慈与封甫父子心里,却教他们束手无措。两人皆清楚,乘云宗步步揭露、阻挠着他们的阳谋,而那阳谋又与天下数百万平民相抗,凡人自会选……
也正是因此,封甫才先发制人,以“妖法”毁这民心,这一套利用与扭转手段,倒得了晋阳帝几分神韵,却没料到,如今的明沧已是在宦海沉浮二十年的明沧,凡俗世也不似从前了。
因新制推行,严厉管制、生计所迫之下,即便朝廷将乘云宗所传授的是“妖法”一事广而告之,仍有不少人投其麾下。加之明沧笔力雄劲,又是几篇檄文通行,为乘云宗辩解,亦揭露新制中朝廷腐朽,两方竟于此也僵持不下。
九州之中,有闲心关心朝廷内斗、研究什么“新制”“妖法”的人少,更多的是挨于生存边缘,劳作于田间地头,一字不识、靠卖力气养家的黎民百姓。他们于朝廷国策、于“叛军”,有自己一套口口相传的看法。
说新制是世家作乱,皇上新近登基,斗不过朝廷里那帮奸党;说明大人有良心,才与乘云宗一块儿,是要除了那□□臣贼子,以正朝纲,更要为凡人百姓开一条光明大道。乘云宗虽常被安上“妖宗”之名,但自多年前“妖书”案起,自这些年科举改制,它早在众人心中生了根,更毋论常有俗世子弟被选中前去修炼,其本人、家人,都成了活证据。
乾贞帝的算盘,这回多半是打空了。
而那两则“变数”,正是为乾贞帝雪上加霜。
其一,便是这四月之间,乘云宗从未隐退,而是直面官军,交锋鏖战。其在战场之上,所出皆为训练齐整、修行多年的修士,无一平民,且与开战之初,便顺着官军必将追击之势,将其引至蜀州荒凉山中,免伤城镇村庄中无辜百姓。
其二,则是乾贞帝见战事焦灼,胜算不高,竟破釜沉舟,将原本守卫京城、守卫皇室的一百五十名御龙卫,也遣至了前线。
南方战事离京中百姓尚且遥远。在故安记忆当中,这二十年来,他们生活仿佛都是这般繁华晏然。京城是天下要闻枢纽,是国朝气数根脉。市井之间,朝堂政斗、刀光血影,都终将成为人们口中杂谈。而饿殍枯骨、哀叹野哭,仿佛只是遥远九州中模糊的影子。
故安顶着寒风,从南城绕到西城,去她与顾江常去的那家馄饨店买馄饨时候,便得以窥得一角。
已经快到腊月,今年的冬日来得早,故而显得格外漫长。她先去集市买了些预备熬腊八粥的各样豆子,等到细细挑完,已经到了晌午,正是馄饨店面忙活的时候。
她坐在店里不起眼的角落,抱着那几袋豆子等着馄饨煮完,亦清清楚楚听见店中来往客的议论声。
即便是皇城根儿底下,亦免不了受新制辖制,只是正因在这儿,言语之间都要更谨慎些,总归仍是叫苦不迭:一人替一户去顶一年的徭役,看着是比从前轻松,可要的都是家中的壮丁顶梁柱,余下老小,又如何维持生计。
更因紧挨着政治漩涡中心,对这新制下筹算,亦有更多揣测。
故安一手拎着店老板为她装好的馄饨——用她带来的瓷碗和食盒,安安稳稳的,满满两大碗——一手拎着那些豆子,走出了店门。顾江爱吃甜粥,家里的饴糖快没了,粥里头还要加些糖炒栗子,待到下晌再买吧。
中午先同他好好吃一顿热腾腾的馄饨。
外间天阴沉下来,顾府中却静谧安然。故安将东西在厨房里搁好,端着食盒和两盏热茶,静悄悄走进卧房。
顾江躺在床里,床帏半落,他似仍昏沉沉睡着,她把托盘放在床头,坐在他身边。
今儿是十一月晦日,距他四十岁生辰,还有四十九日。
她不知自多久以前,便开始翻覆地想:四十岁寿数,是真至生辰那日便止,还是只要不满四十一岁便不算违了命格?也是因此,才生出一丝侥幸。然随着那日临近,就连这番希冀,也终于磨灭下去。
她不顾自己痛楚,不顾元神损耗,费再多神力,也已无力回天。
“小白。”
灯烛被点亮,只是晌午刚过,天却暗沉如夜。她握住他骨节凸出的手腕。
“小白,醒一醒,得要吃饭……”她低声道,“你昨日说想吃的馄饨,我给你买来了。”
那手腕一阵颤动,随后是胸口剧烈的起伏,顾江的眼睫动了动,并未睁开,而伸手去摸枕边的白绸。
“别急,再躺一会儿。”
故安轻轻抽出那条白绸,半晌,扶着他靠坐在床头,再把绸带缚在他眼上。
他喝了水后,便能开口说话了。
“多谢姐姐,”他脸上挂着笑,在烛光下显得极苍白,“我猜,姐姐还买了栗子。”
故安正把馄饨搁在矮桌上,闻言勉强一笑,“外头冷,我也懒怠出去。既然买东西,可不就一块儿买来,倒让你猜着了。”
“馄饨好香。”他似是十足费力,抬手舀了一个,送进口中,故安没动筷子,只望着他,嘴唇紧紧抿着,压着自己的呼吸。
“姐姐给我讲些外头的事吧。”
他大抵察觉到她心绪了。她想。他总是这样,总能懂她,总能以最恰好的方式,想要扫除她心中哪怕一丝一刻的阴云。
可她这回却做不到如他所愿。
“好,”故安道,“都在说新制,说乘云宗的事……先前封甫不是放出了明沧手中是‘妖法’的假消息?这么久过去了,民意反而往明沧那边倾。”
“这是意料中事。”他笑道,每说半句话,便要喝一小口汤,咽下胸腔里酸痛,故安又为他披上一件棉袍,“姐姐在都察两院经营十年,费的可不是无用功。”
“明沧也没枉费我这些经营。”她道,“他没再用那些人脉去稳固自己地位,而是将其分散各处、渐居要职,再至如今。封甫这道布告没能哄住九州,那些人出了不少力。”
“正是如此。”顾江应道,“然不知,我还能不能看见他得胜那日,看见乘云宗是否真……”
“别这么说。”
故安打断他,话里眉间皆是嗔怒模样。他看不见,却听了个清楚,并未如往常一样冲她讨饶,说什么以后再不讲了之类的话,而只放下汤匙。
那碗馄饨被他吃了一小半,而她面前的一口未动。他小心翼翼地,指尖顺着她广袖游至腕间,最后落在她掌心。
“姐姐再不吃,便要凉了。”他道。
他许是摸到了瓷碗外滚烫的热气,她想。随后又听他道。
“三年以前,姐姐说,要我信你。要我信我自己。
“如今、这回,我终究信了,信我是能够,也确然是我,竟得了姐姐这些年的真心。”
她眼见那块白绸被什么洇湿,起初是不起眼的一片暗色,又极快地变作殷红。故安呼吸骤停,她指间泛起红光,迅而伸出手,却被他牢牢握住。
她不知他哪来的力气,教她不能动弹分毫,只能愣愣看着鲜血往下流,她咬紧牙关,将神力注入他经脉之中。
“我不疼。姐姐,等过几日下雪,同我一块儿,去看我父母的灵位,好吗?”
那血止住了。故安急促喘着气,几乎听不清他声音,而只是点头。
“好,都好……你别哭……”
她忽的愣住,仿佛是刚明白他说过的话。
“你说……”
她声音有些颤抖,一字字地、呓语般重复道。
“你信了。”
故安原本便知道,自她从皇城中取了秘法回来那一夜,吃了顾江亲手做的最后一碗热汤面的那夜之后,他便有些不同了。
只是她仍不敢笃定。毕竟她与他朝夕相处十年时候,她也是这样以为,以为他于她再无心结,以为她的情意已足够纯粹,可他最终仍要逃避、仍要自毁。
直至这日,直至那些痕迹终被磨平,直至他自己宣之于口。
如此,哪怕她只能使他有这短暂的安宁欢愉,也好。
天虽阴沉了几日,雪却直至腊月中才落地,落地便为大雪。院里檐上落着一片片的白,将檐角挂着的灯都映出天水似的冷光。
顾江沐浴更衣,与故安一块儿去了后院中祠堂。
祠堂是小小一间屋,匾额是顾江亲手所书,灵位是三年前,他们从辽丹镇一同带回来的。
踏入门槛,故安便松了扶着他的手。顾江走至灵前,上了香,而后跪在蒲团,慢慢三叩首。
他直起身子,却仍跪着,双手合十,不知念着什么。
故安垂眼,看他下衣摆未化开的雪,一炷香燃尽,方见他起身,踉踉跄跄的,被她冲上前扶稳,两人一步步走向屋侧。
顾江坐在椅子上,默然等着,知她随后也去上了香,也叩了首。
他唇角泛起点笑。
若还有机会。他想。那时便是能牵着她的手,一起跪在父母面前,一起拜见他们,然后说……
祠堂之外,风雪飘飞,几成一道迷蒙的帘,将一切遮于世外。
“姐姐。”
故安从蒲团上站起时,听见他唤。声色柔和,甚连虚弱之意也褪去几分。
她隔着几步远,怔怔望着他。他的白衣如雪色,腰间坠着她送的扇子,坠着一缕火红。
“姐姐,我们成婚吧。”
02.
这日是腊月十八,距顾江四十岁生辰,还有整一个月。京城大雪纷飞,天地一色,恍若千里雪山,万载江河。
他撑着椅子站起,一步步朝她走来,消瘦身形裹在厚重白衣之中,站在她面前,一字一句地说。
“姐姐,我说,我们成婚吧。
“我已是信了。我从来信你,而后才信了我自己,信了爱,信了轮回。”
信了轮回。
“我知你这三年间心迹,知你是在等我。这番,又是我的错。”
他低头笑笑,站得却稳,如在雪中被冻结的一根竹,“谢谢你等我。”
如今我醒了。我从前最大心愿,便是为父王母妃正名、复仇,复仇之后,能与你得个圆满的相守。只是晚了。这相守不能永远,不能白头,看来,我最初便不该这么说。
我方才已郑重告与父王母妃,说我终于醒悟,想同姐姐成婚,想与她有个此生之中,唯一一次完满的成婚。却不知她还……
“成婚。”
故安抬眼,眼中似有璀璨星辰。寒风吹起她裙角,她伸出手,指尖绕上顾江浮动的鬓发。
“是你说的成婚。”
她声音极哑,一字一顿,似雪粒、似落花,砸在他心底留痕。
“不准再反悔。”
顾江摇头。
“这回绝不会……”他道,“我只是担忧姐姐心意,毕竟我……”
“我从前说的,你都忘了不成?”
我说,生和死,都陪你一起。
他们已站在雪中了。故安撑着伞,是顾江在辽丹镇买的那柄漂亮油纸伞。她与他踏在小径上,脚印又迅疾被新雪遮盖。
“你想要什么样的婚礼?”她问。
“姐姐喜欢的,便是我想要的。若一定要说些……”他想了想,“我觉着,姐姐不必照向来新娘子那样盖什么盖头。我们就这样,一块儿登堂,一块儿行三礼。我也无处要去接亲,因这儿便是我与姐姐的家。”
故安弯起唇角,眼却发红。
“好,都好。我也更愿这样。”她道,“我还愿样样都办作最好,要十里红妆,要满城百姓都沾沾这喜气,洗去近来乱象的灰尘。毕竟,我可等了二十年。”
“最好,都要最好。”他也笑,他明了她真切心意,不过是想要他这个濒死之人,得到更多些,想要这婚礼能够无憾。
其实他已无憾。
“我今日就开始准备,至多只要十日,便可……”
她似是很着急,他亦明白缘由,然依他这副身体,却实在帮不上一点忙。他们正回到卧房里,故安点了炭炉,将他重安置在床上。
“姐姐别因此劳累。”他似是已耗尽大多力气,话音也低,断断续续的,却仍轻柔,“要累坏了,或为着这中杂事而烦心,反倒不好。”
她深吸一口气,尽力使自己话音平缓下来。
“这是我们的婚事,小白,是我如今最重要的事,我怎会烦心——只是因等不及。”
他又笑笑,“我明白。”
但如今京城亦因战事戒严,又近年关,恐连采买走动都不便,我也不愿姐姐再耗力应对封甫。若照我说,也是我心中偏好,便在我生辰那日……定在来年正月十八,好么?
故安猛地摇头。
顾江看不见,而她口中说不出一个字。房中温暖,却似有残余冷风刺入她唇齿,一路往下,扎穿她的心口。
她低念出声,几似祈求。
“小白,我亦情愿一切都依你,都照你喜欢的来。但唯有一条,别在那日……我们定得更早些,哪怕早一日、两日,正月十六,上元第二日,好么?”
顾江似没想到她会这样说,他愣了一下,随即道,“姐姐不必担忧,我清楚自己身子,我能……”
她便再讲不出话。
风声过耳,大雪蔽日,她与他的影子在灯烛下飘摇挣扎。
她该如何再坚持?如何对着那方白绸、对着他残缺神情再重复那话?他心底仍是碎的,甫被拼凑好。他会以为又是因他成了拖累,才使她如此忙碌、着急尽早成这大礼,会记起他们已经失去的余生。
故安闭上眼。
眼前是与他所见相同的黑暗,她缓缓靠近,紧抱住他,又陡然松开。她的嘴唇抵上他的额头。冷风被血温作热气,在皮肤上呼出、刻画。
她咬破了唇,仍不觉痛一般,血流出来,点在他前额。
她道,好。
故安把东西南城绕了个圈,连日忙着采买东西,便教此事传进了封甫与季上眉耳中。两人虽各怀心思,却都生出些诧异:先前他们便曾有疑惑,顾江与故安相携二十余年,若说往日里是因报家仇,才将儿女情长推后,这三年间又为何无有动静?又为何拖到现在,忽起了意?
然而注定是得不到答案。封甫被战事搅得焦头烂额,蜀州前线胜少败多,他却无计可施,甚不能换将:若文师都无法取胜,其他督抚更不必上场。因此只能好言安抚。可形势却无有转圜,近日来,更是连军报都时断时续,大抵是乘云宗退入更深的荒山中了。
那本法籍则早到了明沧手中,再追着故安也无用,因此他只遣了几人如常监视,便不再、或说是不愿再关心了。
季上眉则正趁此机,一面加紧推进那番筹划,一面也遣人为故安送了不少东西去——宫中的首饰、布料、各样装饰,乃至是凤冠霞帔。照她所说,这些都是内库里搜刮来的、顶好的东西,皇帝父子不配,因而当做年节礼,在除夕那日送到了她与顾江手里。
这年节便也过得更快,故安将府中挂满明灯,每间房门前都贴了春联。除夕夜里陪着偏要守岁的顾江坐到启明星东升,再将早已昏睡过去的他带回卧房,她是默默望了他半宿,直至天亮;上元节中,他坐在季上眉送来的素舆上,同她一块儿去南城、西城看百姓挂起的花灯。这半月里,似连两方将士也要过年,战事消息渐消弭下去,使人们能过一个好年。
顾江还帮她记账写字,他双眼虽不能视物,如今也能写得极好了。只是写一会儿便要停下,即是如此,也能教他心中稍慰。他与故安已说好了,成婚那日,他与她要为彼此梳妆,他终于能为她戴簪描眉,抹朱系裙。
在他们的婚礼上,手中终是他们的婚服,一契既定,岂虑长短余生。
一月三十日,不过转瞬。
故安曾有许多时都觉这岁月漫长无趣。她是神明,生来便属四神兽之中的朱雀一族,即便与上界诸多神魔相比,寿数有数十万年之久,也算无尽。她降世至今,不过九万余年,修行入定、历劫归心,辗转三梵内外、亦踏足战与和,无聊有过,恍然有过,总之岁月痕迹、时光轮转,就这样渐渐失去意义。她以为世事或是转瞬即变,或隽永恒常——都能消逝,都能习惯,都能遗忘。
可在辽丹镇那十年,她抱着往后能得这永恒的期望,才能安然接受它戛然而止;此番三十日,却再无着落。
她教自己忙碌,除却大街小巷中游走,便是与顾江待在一起,然这只教日子过得更快。大雪拜祠堂那日,她以为三十个日夜还够数出几个轮回,直至她将最后一束红绸挂在顾府门前。
是日,正月十八,黄道吉日,宜嫁娶,忌行丧。
天光晚拂,京城诸多百姓早早起来,外头吹起寒风,隐约间大雪将至,房门打开,自家院中,却躺着几粒系了大红绸花的碎银。
东、西、南三城,家家户户,皆是如此,人们捡起碎银,看着那绸花,以为这是一场暮冬的幻梦。
再推开院门,便见满城街巷中,皆有纷纷扬扬的朱红落雨。
许有谁家办喜事。邻里间握着碎银、拈着绸花,沾了喜气,交相议论着:有时在北城那些富贵世家中也看到过,一抬抬嫁妆埋在红轿子里,走遍大街小巷,随着那轿子往前,也有洒落的铜钱与大红的花。所谓八抬大轿、红妆十里,便是盛大繁华。而今……
这是天地相衬、百里红妆。
那就怪了,哪个世家在这时辰迎亲送嫁啊?
我今儿起早预备出摊的东西,还真教瞧见了。是南城,那座宅子,就那座,你们知道吧?
不都说那官爷快病死了?总不能是国师跟他……
可不说呢。就是国师。两人一早儿穿着婚服,国师推着那位顾大人,多半是绕着全京城走了一趟,走到哪儿,在哪儿留下喜钱,我亲眼瞧见国师用法术,往院里送钱了。
国师从来心善……不是说这三城可不让用法术?
嗐,三年了,那顾大人还犯了滔天大罪呢,国师不还是神通广大——
神通广大!国师还做什么了?这花……
得一句句说啊。俩人穿的衣服,那叫一个漂亮,火红的,绣着金,还戴着满头金首饰,有那什么……凤冠霞帔,一见就是成亲。我瞧着还像宫里的东西,总之不是咱们能摸得着的。我早便说,顾大人模样真是俊,单可惜做了那样的事,又瞎了眼;国师美得跟仙女似的……
国师大人也会法术,怎么不是仙女?
是、是仙女,他们一走,就落下这红花儿了。
天日已高,然被厚云相遮,唯有点点金光落在院中檐上。顾府门前花团锦簇、红绸交错,铺了满地的赤色锦缎,一路延至正房。
顾江今日精神极好。他为故安戴了凤冠耳饰、金簪步摇,指尖零星点着她的面具,为她描眉画钿、浅施胭脂。他为她层层系好喜服衣带,整理领口广袖,再容她为自己穿上婚服,而后踏着初明的天光,走入京城。
故安其实不知他们走了多久、又走了多远。这些原是开始便想好的,要赠全城百姓喜钱,要落一场红妆雨。眼下是冬日,她开不出鲜花,便备了千万朵绸花,以神力拂落。
她一步步走着,走在顾江身边,定定看着他,看他时隔不知多少年,终于再着红衣的模样,连眼上也换做了红绸;看他清隽面容,柔和笑意,那笑中,满含着将至却永不会再至的春光。
他说了许多话,说到嗓音都有些低哑。她在他身后,同他一起缓缓向前,随着那些坠落的话音,一寸寸抚着他的头发。
“姐姐,其实我早已梦想,能有此日。
“少年时在王府,做了许多荒唐梦;独自在辽丹镇时,修炼常常遇些瓶颈,也是痛的。
“辽丹在北,黑夜漫长。那时之中,我除却去想那段极短暂的团圆岁月,想父母心念,想万世恩仇……
“便是一遍遍地,念着你的名字,再想起你的模样。
“想我许下的承诺誓言,想你的期望,而后便能再多撑一日,多忍一时、一刻也好。”
他今日格外坦诚。故安想。
她脸上被寒风吹得刺痛,湿凉意如冰碴一般钻进去,留下抹不去的深痕。
“都好了。”
她任凭未凝的水珠滑入领口衣襟,只是仍向前走。
“今日,一切都好了。再没有那些事,再没有梦,因都成了真。”
她像是笑,话中带着温暖意,泪却将胭脂与朱唇都打湿。
“小白……小白。”
然他大抵是听不见的,听不见她低声唤他名字。他们已经回到家门前,身后远远跟着几名羽林卫,只始终并没近前。
他与她顺着锦缎、顺着小径、顺着迎面而来的风雪,踏入正房。
飞檐与梁间花灯都被点亮,与彩绸交映成辉,朦胧之中,几似九重天层叠仙境。顾江却忽而住步,他转头朝向故安,教她一愣,竟觉自己从他笑容中看出一丝意气狡黠。
只这一笑,便将她钉在原地,望着他抬手,掌心现出一朵炽烈燃烧的火莲花。
那莲花似落地生根,熊熊盛开在她面前。他紧紧握回她的手。
“我的礼物,姐姐。”他站在风雪之外,话比九天厚重,又比鸿毛更轻,“母妃说过,成亲要跨火盆,是为除霉运晦气,我便送姐姐一朵火莲花。同姐姐送我的第一件衣裳上面,绣的是一样。
“这是我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能开出这样莲花……”
故安却摇头。却道一句,“好。”
她扶着他的手,拽着他们各执一头的红绸,与他一同跨过那朵赤红莲花。槛外是昭昭日月、凛风骤雪,日光覆天地,风雪断归途;面前是朴素灵位,木牌之上,墨字遒劲,写着他与她两双父母、四般往生魂魄的姓名。
故安与顾江攥着那段红绸,默然跪下。她将目光从他身上移开以前,见他指尖已泛出青色。
她自己做自己的礼生。
一拜天地,上是三十六天,下是四海八荒;上是九天仙府,下是九州万民。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她不愧洪荒万神、不愧众世苍生;他不愧血肉亲仇、不愧重任良知。
二拜高堂,他与她皆是少年失怙失恃,其间诸般心绪轮转、悟情脱胎,更不必说。父亲母血在上,若真有灵,若在这千亿凡世、度朔高崖、茫茫四海之间,一求安晏,再求祝愿。
夫妻对拜。
她转过身来,越过红绸,望向他的眼。只见他直直跪在原地,偏头看她,却无声息。
红烛噼啪作响,风雪愈重,几近嘶吼。她眼见他的手从红绸另一端缓缓滑落,唯有脊背仍如劲竹,仍在她身边。
她甚没来得及去握住他冰凉的手。
她听见他口中喃喃,含着笑、笑中是苦,是唤她的名字。
“姐姐。”
“……故安。”
他到底没看到姐姐身着喜服的模样,连梦中也来不及了。恐怕只能来世、只能……
意识已经模糊。他只来得及直起身子,只这一瞬,便仿佛撕开他的胸口,使里面最后生机都流散一空。
他听不见她声音了,暖意停在皮肤,渗不进血肉。然他又能看见了,看见雪夜之中,被大火烧作废墟残垣的江王府,看见昏暗无门、他曾在其中翻滚挣扎的石室,看见锁链、镣铐、刑部的寒气入骨的死牢,看见一片幽深无垠、将他死死箍住的黑暗。
是他这三年千日之间,已经看惯的黑暗。然这回却使他窒息,使他痛不欲生,使他想要再挣脱,想要再——
他睁大了眼。
他唤她的名字。
故安红衣金钗,如他做过的许多梦中那样。红衣华贵似火,裙尾如羽,飘扬入云;金钗闪烁,似能比肩星辰。
她站在天中,没戴面具,眉间一点朱砂,垂眼看着他。
他仰起头,如见神祇。
也确是他的神明。
故安朝他伸出手,掌心张开,里面是一朵业火红莲,正熊熊盛开。
他听见她说。
“走吧。”
故安跪在红绸之上,朝屋外看去。顾江躺在她怀里,从眉眼到指尖,都与身上的金丝绸缎一样冷。
大雪已落了满院满树,却在她偏头那刻骤停。乌云被日光劈散,残雪之中、寒风亦消。瞬息之间,满城花木抽枝生芽、长叶开花、尽皆盛放。
一如神迹,一如春日。
她怔怔望着房前那树枯败了三年的桃花。它从前像是死了,可如今繁花灼灼,几要烫满她的眼。
她解下他眼前的红绸。那双眼安宁阖着,沾着一点湿意。
她轻轻吻了上去。
这是她落入凡间的神明。
时刻退止,天地无声,红尘为泣。泪流进他的唇齿,留在他最后的骨血之中。
而他再无声息。
她救不了他。
过去、现在,这凡世之间,一次次、一年年,她虽为神躯,他虽有神魂,她却都救不了他。
他元神蒙上封印,又蒙上凡胎,然他真切就是子桑——是江沐、是顾江、亦是子桑,是他魂灵千面,是她曾错过的千年万年。细细想来,她与他在三梵、九重天那些时日,竟点滴可数。为神为仙寿数以万千计,相处却还抵不上凡间几载不离朝夕。
因此,哪怕他回至上界之后,凡间一切尽如尘埃消弭,也算是……
可说是姻缘,又终未礼成。他这一世历过三劫,已经这样苦,为何仍得不了一个圆满。
便见这一切,如露如电,如梦幻泡影。不论是她原本于往后的期盼,还是那十余年岁月。
她似站在这岁月尽头,眼前是金乌河与厌晖海一般层层翻涌的水波,金红交错,似残阳、似血色。思念、悔愧、遗憾,都已交缠混沌,更不值一说。那水波是她曾当做无尽而荒废的时间,是心绪难宁的流年。
是她曾经未看清的万千谶言。
究竟何时、何地……
才能得一场厮守。
乾贞四年初,江王府第六代子弟江沐四十岁,于春日将临之际,在京师南城顾府病逝。
京师秋色萧索,距浙州战事起已有三四个月。军报抵京时,乾贞帝便诏十将督抚与州府军即刻应敌,照旧是文师为主帅,领两副将与数百修士往之应战,其余七将固守四面疆域与要塞,若有见乘云宗浮岛者,不必待朝中与文师军令,立即攻之。
这本是稳妥应对之策,照往常经验,不过多时,乘云宗便又会隐退,以保存实力,所谓“叛乱”也会不了了之。却未料到有几番变数横生,使朝野看这一战,皆有扑朔迷离之感。
甫从朝中辞官、弃了重权的明沧明大人竟是叛军主谋之一,且与乘云宗是早有勾结,自在天下人意料之外。明家虽在本朝夺嫡中压错了赌注,却也是百年世家,任谁也想不清,究竟为何要去与叛军为伍。如今明家人已尽数上了通缉令,与乘云宗待遇是一样。
往前这些年,乘云宗与明家在民间名声实则都不错,这在朝中也是君臣心照不宣的秘密,如一根钉子,死死扎在封慈与封甫父子心里,却教他们束手无措。两人皆清楚,乘云宗步步揭露、阻挠着他们的阳谋,而那阳谋又与天下数百万平民相抗,凡人自会选……
也正是因此,封甫才先发制人,以“妖法”毁这民心,这一套利用与扭转手段,倒得了晋阳帝几分神韵,却没料到,如今的明沧已是在宦海沉浮二十年的明沧,凡俗世也不似从前了。
因新制推行,严厉管制、生计所迫之下,即便朝廷将乘云宗所传授的是“妖法”一事广而告之,仍有不少人投其麾下。加之明沧笔力雄劲,又是几篇檄文通行,为乘云宗辩解,亦揭露新制中朝廷腐朽,两方竟于此也僵持不下。
九州之中,有闲心关心朝廷内斗、研究什么“新制”“妖法”的人少,更多的是挨于生存边缘,劳作于田间地头,一字不识、靠卖力气养家的黎民百姓。他们于朝廷国策、于“叛军”,有自己一套口口相传的看法。
说新制是世家作乱,皇上新近登基,斗不过朝廷里那帮奸党;说明大人有良心,才与乘云宗一块儿,是要除了那□□臣贼子,以正朝纲,更要为凡人百姓开一条光明大道。乘云宗虽常被安上“妖宗”之名,但自多年前“妖书”案起,自这些年科举改制,它早在众人心中生了根,更毋论常有俗世子弟被选中前去修炼,其本人、家人,都成了活证据。
乾贞帝的算盘,这回多半是打空了。
而那两则“变数”,正是为乾贞帝雪上加霜。
其一,便是这四月之间,乘云宗从未隐退,而是直面官军,交锋鏖战。其在战场之上,所出皆为训练齐整、修行多年的修士,无一平民,且与开战之初,便顺着官军必将追击之势,将其引至蜀州荒凉山中,免伤城镇村庄中无辜百姓。
其二,则是乾贞帝见战事焦灼,胜算不高,竟破釜沉舟,将原本守卫京城、守卫皇室的一百五十名御龙卫,也遣至了前线。
南方战事离京中百姓尚且遥远。在故安记忆当中,这二十年来,他们生活仿佛都是这般繁华晏然。京城是天下要闻枢纽,是国朝气数根脉。市井之间,朝堂政斗、刀光血影,都终将成为人们口中杂谈。而饿殍枯骨、哀叹野哭,仿佛只是遥远九州中模糊的影子。
故安顶着寒风,从南城绕到西城,去她与顾江常去的那家馄饨店买馄饨时候,便得以窥得一角。
已经快到腊月,今年的冬日来得早,故而显得格外漫长。她先去集市买了些预备熬腊八粥的各样豆子,等到细细挑完,已经到了晌午,正是馄饨店面忙活的时候。
她坐在店里不起眼的角落,抱着那几袋豆子等着馄饨煮完,亦清清楚楚听见店中来往客的议论声。
即便是皇城根儿底下,亦免不了受新制辖制,只是正因在这儿,言语之间都要更谨慎些,总归仍是叫苦不迭:一人替一户去顶一年的徭役,看着是比从前轻松,可要的都是家中的壮丁顶梁柱,余下老小,又如何维持生计。
更因紧挨着政治漩涡中心,对这新制下筹算,亦有更多揣测。
故安一手拎着店老板为她装好的馄饨——用她带来的瓷碗和食盒,安安稳稳的,满满两大碗——一手拎着那些豆子,走出了店门。顾江爱吃甜粥,家里的饴糖快没了,粥里头还要加些糖炒栗子,待到下晌再买吧。
中午先同他好好吃一顿热腾腾的馄饨。
外间天阴沉下来,顾府中却静谧安然。故安将东西在厨房里搁好,端着食盒和两盏热茶,静悄悄走进卧房。
顾江躺在床里,床帏半落,他似仍昏沉沉睡着,她把托盘放在床头,坐在他身边。
今儿是十一月晦日,距他四十岁生辰,还有四十九日。
她不知自多久以前,便开始翻覆地想:四十岁寿数,是真至生辰那日便止,还是只要不满四十一岁便不算违了命格?也是因此,才生出一丝侥幸。然随着那日临近,就连这番希冀,也终于磨灭下去。
她不顾自己痛楚,不顾元神损耗,费再多神力,也已无力回天。
“小白。”
灯烛被点亮,只是晌午刚过,天却暗沉如夜。她握住他骨节凸出的手腕。
“小白,醒一醒,得要吃饭……”她低声道,“你昨日说想吃的馄饨,我给你买来了。”
那手腕一阵颤动,随后是胸口剧烈的起伏,顾江的眼睫动了动,并未睁开,而伸手去摸枕边的白绸。
“别急,再躺一会儿。”
故安轻轻抽出那条白绸,半晌,扶着他靠坐在床头,再把绸带缚在他眼上。
他喝了水后,便能开口说话了。
“多谢姐姐,”他脸上挂着笑,在烛光下显得极苍白,“我猜,姐姐还买了栗子。”
故安正把馄饨搁在矮桌上,闻言勉强一笑,“外头冷,我也懒怠出去。既然买东西,可不就一块儿买来,倒让你猜着了。”
“馄饨好香。”他似是十足费力,抬手舀了一个,送进口中,故安没动筷子,只望着他,嘴唇紧紧抿着,压着自己的呼吸。
“姐姐给我讲些外头的事吧。”
他大抵察觉到她心绪了。她想。他总是这样,总能懂她,总能以最恰好的方式,想要扫除她心中哪怕一丝一刻的阴云。
可她这回却做不到如他所愿。
“好,”故安道,“都在说新制,说乘云宗的事……先前封甫不是放出了明沧手中是‘妖法’的假消息?这么久过去了,民意反而往明沧那边倾。”
“这是意料中事。”他笑道,每说半句话,便要喝一小口汤,咽下胸腔里酸痛,故安又为他披上一件棉袍,“姐姐在都察两院经营十年,费的可不是无用功。”
“明沧也没枉费我这些经营。”她道,“他没再用那些人脉去稳固自己地位,而是将其分散各处、渐居要职,再至如今。封甫这道布告没能哄住九州,那些人出了不少力。”
“正是如此。”顾江应道,“然不知,我还能不能看见他得胜那日,看见乘云宗是否真……”
“别这么说。”
故安打断他,话里眉间皆是嗔怒模样。他看不见,却听了个清楚,并未如往常一样冲她讨饶,说什么以后再不讲了之类的话,而只放下汤匙。
那碗馄饨被他吃了一小半,而她面前的一口未动。他小心翼翼地,指尖顺着她广袖游至腕间,最后落在她掌心。
“姐姐再不吃,便要凉了。”他道。
他许是摸到了瓷碗外滚烫的热气,她想。随后又听他道。
“三年以前,姐姐说,要我信你。要我信我自己。
“如今、这回,我终究信了,信我是能够,也确然是我,竟得了姐姐这些年的真心。”
她眼见那块白绸被什么洇湿,起初是不起眼的一片暗色,又极快地变作殷红。故安呼吸骤停,她指间泛起红光,迅而伸出手,却被他牢牢握住。
她不知他哪来的力气,教她不能动弹分毫,只能愣愣看着鲜血往下流,她咬紧牙关,将神力注入他经脉之中。
“我不疼。姐姐,等过几日下雪,同我一块儿,去看我父母的灵位,好吗?”
那血止住了。故安急促喘着气,几乎听不清他声音,而只是点头。
“好,都好……你别哭……”
她忽的愣住,仿佛是刚明白他说过的话。
“你说……”
她声音有些颤抖,一字字地、呓语般重复道。
“你信了。”
故安原本便知道,自她从皇城中取了秘法回来那一夜,吃了顾江亲手做的最后一碗热汤面的那夜之后,他便有些不同了。
只是她仍不敢笃定。毕竟她与他朝夕相处十年时候,她也是这样以为,以为他于她再无心结,以为她的情意已足够纯粹,可他最终仍要逃避、仍要自毁。
直至这日,直至那些痕迹终被磨平,直至他自己宣之于口。
如此,哪怕她只能使他有这短暂的安宁欢愉,也好。
天虽阴沉了几日,雪却直至腊月中才落地,落地便为大雪。院里檐上落着一片片的白,将檐角挂着的灯都映出天水似的冷光。
顾江沐浴更衣,与故安一块儿去了后院中祠堂。
祠堂是小小一间屋,匾额是顾江亲手所书,灵位是三年前,他们从辽丹镇一同带回来的。
踏入门槛,故安便松了扶着他的手。顾江走至灵前,上了香,而后跪在蒲团,慢慢三叩首。
他直起身子,却仍跪着,双手合十,不知念着什么。
故安垂眼,看他下衣摆未化开的雪,一炷香燃尽,方见他起身,踉踉跄跄的,被她冲上前扶稳,两人一步步走向屋侧。
顾江坐在椅子上,默然等着,知她随后也去上了香,也叩了首。
他唇角泛起点笑。
若还有机会。他想。那时便是能牵着她的手,一起跪在父母面前,一起拜见他们,然后说……
祠堂之外,风雪飘飞,几成一道迷蒙的帘,将一切遮于世外。
“姐姐。”
故安从蒲团上站起时,听见他唤。声色柔和,甚连虚弱之意也褪去几分。
她隔着几步远,怔怔望着他。他的白衣如雪色,腰间坠着她送的扇子,坠着一缕火红。
“姐姐,我们成婚吧。”
02.
这日是腊月十八,距顾江四十岁生辰,还有整一个月。京城大雪纷飞,天地一色,恍若千里雪山,万载江河。
他撑着椅子站起,一步步朝她走来,消瘦身形裹在厚重白衣之中,站在她面前,一字一句地说。
“姐姐,我说,我们成婚吧。
“我已是信了。我从来信你,而后才信了我自己,信了爱,信了轮回。”
信了轮回。
“我知你这三年间心迹,知你是在等我。这番,又是我的错。”
他低头笑笑,站得却稳,如在雪中被冻结的一根竹,“谢谢你等我。”
如今我醒了。我从前最大心愿,便是为父王母妃正名、复仇,复仇之后,能与你得个圆满的相守。只是晚了。这相守不能永远,不能白头,看来,我最初便不该这么说。
我方才已郑重告与父王母妃,说我终于醒悟,想同姐姐成婚,想与她有个此生之中,唯一一次完满的成婚。却不知她还……
“成婚。”
故安抬眼,眼中似有璀璨星辰。寒风吹起她裙角,她伸出手,指尖绕上顾江浮动的鬓发。
“是你说的成婚。”
她声音极哑,一字一顿,似雪粒、似落花,砸在他心底留痕。
“不准再反悔。”
顾江摇头。
“这回绝不会……”他道,“我只是担忧姐姐心意,毕竟我……”
“我从前说的,你都忘了不成?”
我说,生和死,都陪你一起。
他们已站在雪中了。故安撑着伞,是顾江在辽丹镇买的那柄漂亮油纸伞。她与他踏在小径上,脚印又迅疾被新雪遮盖。
“你想要什么样的婚礼?”她问。
“姐姐喜欢的,便是我想要的。若一定要说些……”他想了想,“我觉着,姐姐不必照向来新娘子那样盖什么盖头。我们就这样,一块儿登堂,一块儿行三礼。我也无处要去接亲,因这儿便是我与姐姐的家。”
故安弯起唇角,眼却发红。
“好,都好。我也更愿这样。”她道,“我还愿样样都办作最好,要十里红妆,要满城百姓都沾沾这喜气,洗去近来乱象的灰尘。毕竟,我可等了二十年。”
“最好,都要最好。”他也笑,他明了她真切心意,不过是想要他这个濒死之人,得到更多些,想要这婚礼能够无憾。
其实他已无憾。
“我今日就开始准备,至多只要十日,便可……”
她似是很着急,他亦明白缘由,然依他这副身体,却实在帮不上一点忙。他们正回到卧房里,故安点了炭炉,将他重安置在床上。
“姐姐别因此劳累。”他似是已耗尽大多力气,话音也低,断断续续的,却仍轻柔,“要累坏了,或为着这中杂事而烦心,反倒不好。”
她深吸一口气,尽力使自己话音平缓下来。
“这是我们的婚事,小白,是我如今最重要的事,我怎会烦心——只是因等不及。”
他又笑笑,“我明白。”
但如今京城亦因战事戒严,又近年关,恐连采买走动都不便,我也不愿姐姐再耗力应对封甫。若照我说,也是我心中偏好,便在我生辰那日……定在来年正月十八,好么?
故安猛地摇头。
顾江看不见,而她口中说不出一个字。房中温暖,却似有残余冷风刺入她唇齿,一路往下,扎穿她的心口。
她低念出声,几似祈求。
“小白,我亦情愿一切都依你,都照你喜欢的来。但唯有一条,别在那日……我们定得更早些,哪怕早一日、两日,正月十六,上元第二日,好么?”
顾江似没想到她会这样说,他愣了一下,随即道,“姐姐不必担忧,我清楚自己身子,我能……”
她便再讲不出话。
风声过耳,大雪蔽日,她与他的影子在灯烛下飘摇挣扎。
她该如何再坚持?如何对着那方白绸、对着他残缺神情再重复那话?他心底仍是碎的,甫被拼凑好。他会以为又是因他成了拖累,才使她如此忙碌、着急尽早成这大礼,会记起他们已经失去的余生。
故安闭上眼。
眼前是与他所见相同的黑暗,她缓缓靠近,紧抱住他,又陡然松开。她的嘴唇抵上他的额头。冷风被血温作热气,在皮肤上呼出、刻画。
她咬破了唇,仍不觉痛一般,血流出来,点在他前额。
她道,好。
故安把东西南城绕了个圈,连日忙着采买东西,便教此事传进了封甫与季上眉耳中。两人虽各怀心思,却都生出些诧异:先前他们便曾有疑惑,顾江与故安相携二十余年,若说往日里是因报家仇,才将儿女情长推后,这三年间又为何无有动静?又为何拖到现在,忽起了意?
然而注定是得不到答案。封甫被战事搅得焦头烂额,蜀州前线胜少败多,他却无计可施,甚不能换将:若文师都无法取胜,其他督抚更不必上场。因此只能好言安抚。可形势却无有转圜,近日来,更是连军报都时断时续,大抵是乘云宗退入更深的荒山中了。
那本法籍则早到了明沧手中,再追着故安也无用,因此他只遣了几人如常监视,便不再、或说是不愿再关心了。
季上眉则正趁此机,一面加紧推进那番筹划,一面也遣人为故安送了不少东西去——宫中的首饰、布料、各样装饰,乃至是凤冠霞帔。照她所说,这些都是内库里搜刮来的、顶好的东西,皇帝父子不配,因而当做年节礼,在除夕那日送到了她与顾江手里。
这年节便也过得更快,故安将府中挂满明灯,每间房门前都贴了春联。除夕夜里陪着偏要守岁的顾江坐到启明星东升,再将早已昏睡过去的他带回卧房,她是默默望了他半宿,直至天亮;上元节中,他坐在季上眉送来的素舆上,同她一块儿去南城、西城看百姓挂起的花灯。这半月里,似连两方将士也要过年,战事消息渐消弭下去,使人们能过一个好年。
顾江还帮她记账写字,他双眼虽不能视物,如今也能写得极好了。只是写一会儿便要停下,即是如此,也能教他心中稍慰。他与故安已说好了,成婚那日,他与她要为彼此梳妆,他终于能为她戴簪描眉,抹朱系裙。
在他们的婚礼上,手中终是他们的婚服,一契既定,岂虑长短余生。
一月三十日,不过转瞬。
故安曾有许多时都觉这岁月漫长无趣。她是神明,生来便属四神兽之中的朱雀一族,即便与上界诸多神魔相比,寿数有数十万年之久,也算无尽。她降世至今,不过九万余年,修行入定、历劫归心,辗转三梵内外、亦踏足战与和,无聊有过,恍然有过,总之岁月痕迹、时光轮转,就这样渐渐失去意义。她以为世事或是转瞬即变,或隽永恒常——都能消逝,都能习惯,都能遗忘。
可在辽丹镇那十年,她抱着往后能得这永恒的期望,才能安然接受它戛然而止;此番三十日,却再无着落。
她教自己忙碌,除却大街小巷中游走,便是与顾江待在一起,然这只教日子过得更快。大雪拜祠堂那日,她以为三十个日夜还够数出几个轮回,直至她将最后一束红绸挂在顾府门前。
是日,正月十八,黄道吉日,宜嫁娶,忌行丧。
天光晚拂,京城诸多百姓早早起来,外头吹起寒风,隐约间大雪将至,房门打开,自家院中,却躺着几粒系了大红绸花的碎银。
东、西、南三城,家家户户,皆是如此,人们捡起碎银,看着那绸花,以为这是一场暮冬的幻梦。
再推开院门,便见满城街巷中,皆有纷纷扬扬的朱红落雨。
许有谁家办喜事。邻里间握着碎银、拈着绸花,沾了喜气,交相议论着:有时在北城那些富贵世家中也看到过,一抬抬嫁妆埋在红轿子里,走遍大街小巷,随着那轿子往前,也有洒落的铜钱与大红的花。所谓八抬大轿、红妆十里,便是盛大繁华。而今……
这是天地相衬、百里红妆。
那就怪了,哪个世家在这时辰迎亲送嫁啊?
我今儿起早预备出摊的东西,还真教瞧见了。是南城,那座宅子,就那座,你们知道吧?
不都说那官爷快病死了?总不能是国师跟他……
可不说呢。就是国师。两人一早儿穿着婚服,国师推着那位顾大人,多半是绕着全京城走了一趟,走到哪儿,在哪儿留下喜钱,我亲眼瞧见国师用法术,往院里送钱了。
国师从来心善……不是说这三城可不让用法术?
嗐,三年了,那顾大人还犯了滔天大罪呢,国师不还是神通广大——
神通广大!国师还做什么了?这花……
得一句句说啊。俩人穿的衣服,那叫一个漂亮,火红的,绣着金,还戴着满头金首饰,有那什么……凤冠霞帔,一见就是成亲。我瞧着还像宫里的东西,总之不是咱们能摸得着的。我早便说,顾大人模样真是俊,单可惜做了那样的事,又瞎了眼;国师美得跟仙女似的……
国师大人也会法术,怎么不是仙女?
是、是仙女,他们一走,就落下这红花儿了。
天日已高,然被厚云相遮,唯有点点金光落在院中檐上。顾府门前花团锦簇、红绸交错,铺了满地的赤色锦缎,一路延至正房。
顾江今日精神极好。他为故安戴了凤冠耳饰、金簪步摇,指尖零星点着她的面具,为她描眉画钿、浅施胭脂。他为她层层系好喜服衣带,整理领口广袖,再容她为自己穿上婚服,而后踏着初明的天光,走入京城。
故安其实不知他们走了多久、又走了多远。这些原是开始便想好的,要赠全城百姓喜钱,要落一场红妆雨。眼下是冬日,她开不出鲜花,便备了千万朵绸花,以神力拂落。
她一步步走着,走在顾江身边,定定看着他,看他时隔不知多少年,终于再着红衣的模样,连眼上也换做了红绸;看他清隽面容,柔和笑意,那笑中,满含着将至却永不会再至的春光。
他说了许多话,说到嗓音都有些低哑。她在他身后,同他一起缓缓向前,随着那些坠落的话音,一寸寸抚着他的头发。
“姐姐,其实我早已梦想,能有此日。
“少年时在王府,做了许多荒唐梦;独自在辽丹镇时,修炼常常遇些瓶颈,也是痛的。
“辽丹在北,黑夜漫长。那时之中,我除却去想那段极短暂的团圆岁月,想父母心念,想万世恩仇……
“便是一遍遍地,念着你的名字,再想起你的模样。
“想我许下的承诺誓言,想你的期望,而后便能再多撑一日,多忍一时、一刻也好。”
他今日格外坦诚。故安想。
她脸上被寒风吹得刺痛,湿凉意如冰碴一般钻进去,留下抹不去的深痕。
“都好了。”
她任凭未凝的水珠滑入领口衣襟,只是仍向前走。
“今日,一切都好了。再没有那些事,再没有梦,因都成了真。”
她像是笑,话中带着温暖意,泪却将胭脂与朱唇都打湿。
“小白……小白。”
然他大抵是听不见的,听不见她低声唤他名字。他们已经回到家门前,身后远远跟着几名羽林卫,只始终并没近前。
他与她顺着锦缎、顺着小径、顺着迎面而来的风雪,踏入正房。
飞檐与梁间花灯都被点亮,与彩绸交映成辉,朦胧之中,几似九重天层叠仙境。顾江却忽而住步,他转头朝向故安,教她一愣,竟觉自己从他笑容中看出一丝意气狡黠。
只这一笑,便将她钉在原地,望着他抬手,掌心现出一朵炽烈燃烧的火莲花。
那莲花似落地生根,熊熊盛开在她面前。他紧紧握回她的手。
“我的礼物,姐姐。”他站在风雪之外,话比九天厚重,又比鸿毛更轻,“母妃说过,成亲要跨火盆,是为除霉运晦气,我便送姐姐一朵火莲花。同姐姐送我的第一件衣裳上面,绣的是一样。
“这是我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能开出这样莲花……”
故安却摇头。却道一句,“好。”
她扶着他的手,拽着他们各执一头的红绸,与他一同跨过那朵赤红莲花。槛外是昭昭日月、凛风骤雪,日光覆天地,风雪断归途;面前是朴素灵位,木牌之上,墨字遒劲,写着他与她两双父母、四般往生魂魄的姓名。
故安与顾江攥着那段红绸,默然跪下。她将目光从他身上移开以前,见他指尖已泛出青色。
她自己做自己的礼生。
一拜天地,上是三十六天,下是四海八荒;上是九天仙府,下是九州万民。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她不愧洪荒万神、不愧众世苍生;他不愧血肉亲仇、不愧重任良知。
二拜高堂,他与她皆是少年失怙失恃,其间诸般心绪轮转、悟情脱胎,更不必说。父亲母血在上,若真有灵,若在这千亿凡世、度朔高崖、茫茫四海之间,一求安晏,再求祝愿。
夫妻对拜。
她转过身来,越过红绸,望向他的眼。只见他直直跪在原地,偏头看她,却无声息。
红烛噼啪作响,风雪愈重,几近嘶吼。她眼见他的手从红绸另一端缓缓滑落,唯有脊背仍如劲竹,仍在她身边。
她甚没来得及去握住他冰凉的手。
她听见他口中喃喃,含着笑、笑中是苦,是唤她的名字。
“姐姐。”
“……故安。”
他到底没看到姐姐身着喜服的模样,连梦中也来不及了。恐怕只能来世、只能……
意识已经模糊。他只来得及直起身子,只这一瞬,便仿佛撕开他的胸口,使里面最后生机都流散一空。
他听不见她声音了,暖意停在皮肤,渗不进血肉。然他又能看见了,看见雪夜之中,被大火烧作废墟残垣的江王府,看见昏暗无门、他曾在其中翻滚挣扎的石室,看见锁链、镣铐、刑部的寒气入骨的死牢,看见一片幽深无垠、将他死死箍住的黑暗。
是他这三年千日之间,已经看惯的黑暗。然这回却使他窒息,使他痛不欲生,使他想要再挣脱,想要再——
他睁大了眼。
他唤她的名字。
故安红衣金钗,如他做过的许多梦中那样。红衣华贵似火,裙尾如羽,飘扬入云;金钗闪烁,似能比肩星辰。
她站在天中,没戴面具,眉间一点朱砂,垂眼看着他。
他仰起头,如见神祇。
也确是他的神明。
故安朝他伸出手,掌心张开,里面是一朵业火红莲,正熊熊盛开。
他听见她说。
“走吧。”
故安跪在红绸之上,朝屋外看去。顾江躺在她怀里,从眉眼到指尖,都与身上的金丝绸缎一样冷。
大雪已落了满院满树,却在她偏头那刻骤停。乌云被日光劈散,残雪之中、寒风亦消。瞬息之间,满城花木抽枝生芽、长叶开花、尽皆盛放。
一如神迹,一如春日。
她怔怔望着房前那树枯败了三年的桃花。它从前像是死了,可如今繁花灼灼,几要烫满她的眼。
她解下他眼前的红绸。那双眼安宁阖着,沾着一点湿意。
她轻轻吻了上去。
这是她落入凡间的神明。
时刻退止,天地无声,红尘为泣。泪流进他的唇齿,留在他最后的骨血之中。
而他再无声息。
她救不了他。
过去、现在,这凡世之间,一次次、一年年,她虽为神躯,他虽有神魂,她却都救不了他。
他元神蒙上封印,又蒙上凡胎,然他真切就是子桑——是江沐、是顾江、亦是子桑,是他魂灵千面,是她曾错过的千年万年。细细想来,她与他在三梵、九重天那些时日,竟点滴可数。为神为仙寿数以万千计,相处却还抵不上凡间几载不离朝夕。
因此,哪怕他回至上界之后,凡间一切尽如尘埃消弭,也算是……
可说是姻缘,又终未礼成。他这一世历过三劫,已经这样苦,为何仍得不了一个圆满。
便见这一切,如露如电,如梦幻泡影。不论是她原本于往后的期盼,还是那十余年岁月。
她似站在这岁月尽头,眼前是金乌河与厌晖海一般层层翻涌的水波,金红交错,似残阳、似血色。思念、悔愧、遗憾,都已交缠混沌,更不值一说。那水波是她曾当做无尽而荒废的时间,是心绪难宁的流年。
是她曾经未看清的万千谶言。
究竟何时、何地……
才能得一场厮守。
乾贞四年初,江王府第六代子弟江沐四十岁,于春日将临之际,在京师南城顾府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