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不是很理解“富贵病”这个说法,连声跟大夫解释说:“我们家条件其实挺差的,怎么就得了这个什么富贵病?
您要不再给仔细看看,是不是误会了?”
年轻的女医生提了一口气,却在发作之前又自行泄了下去。
她重新查看了母亲的病历本和检验报告单。
“这位家属,从化验结果上看,误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如果您实在不放心,可以再做一次检查。
不过,我个人认为,您再做几次检查,结果都是一样的。”
父亲有些发愣,他知道,自己刚才又表述错了意思。
女医生似乎时候看出了父亲的疑惑,主动开导父亲。
“你们从郊区的医院特意跑过来,不就是因为那边不敢给你们一个明确的诊断吗?
像你爱人这么年轻的二型糖尿病患者,虽然不多见,但也不是绝无仅有。
你们做家属的不敢相信,我们也可以理解。
但是,我还是建议你们相信科学。”
母亲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接受这个结果。
“大夫,您误会了,我爱人不是觉得您误诊了。
他是不明白这病为什么是富贵病,您能给我我们讲讲吗?”
女医生展颜一笑:“嗨,这事啊……”
说到这里,她仔细打量了一下我的父母,似乎在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
“我尽量说得简单一些。
这病的发病因素有很多,吃糖太多导致代谢不出去,就是其中一个诱因。
而且治疗起来非常麻烦,恐怕要经常监测与调养身体。
所以,从病因和开销上看,都跟富贵沾点边。”
母亲在意的点与父亲并不相同。
父亲是不明白家里条件明明不好,为什么得了富贵病。
母亲则是很在意,这个病治疗起来会不会花太多钱。
而大夫简练到并不准确的表述,则同时触及了他们两个人的雷区。
父亲追问大夫,想知道母亲疾病的起因。
医生询问了母亲既往的病史,很快得出结论。
“你爱人这个病,大概是跟常年口服激素类药物有关系。
激素类药物有可能引起内分泌紊乱,影响胰岛正常工作。”
母亲有些慌张:“那应该怎么办呢?”
医生微微一笑:“这简单,口服强的松改成口服氨茶碱。
氨茶碱也可以止咳平喘,但不属于激素类药物。”
母亲点点头,这是她能接受的唯一一点治疗意见。
医生讲述的其它有关糖尿病的注意事项以及治疗手段,母亲全都好像没听进去一样。
多年以后,我对于糖尿病也做过一些浅显的了解。
首先,单纯说它是因为吃糖太多才会得,并不科学。
事实上,许多患者是因为年轻时生活太苦,身体机能已经适应了那个缺吃少喝的生存环境。
家庭经济条件忽然得到提升之后,优质且精细的吃喝摄入太多,导致身体无法完成调整与代谢。
在这个时候,突然发福的身体,就不再是富态的表现,而是身体的负担,是导致糖尿病的罪魁祸首。() ()
其次,糖尿病这个病,一开始只会出现暴饮暴食但体重下降这个问题。
发病越早的人,越是不容易把它当回事。
甚至很多人会炫耀,自己无论怎么吃喝,就是胖不起来。
事实上,若是各位不是青春期的姑娘与小伙,也没有什么天赋异禀的家族遗传因素,普通人还真没有谁能多吃不胖。
就算各位是青春期的姑娘小伙,也不能保证暴饮暴食就真的不会发胖。
最后,当年治疗糖尿病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手段。
不外乎就是每天监测血糖,并定时定量口服或注射胰岛素。
母亲确诊糖尿病的时候,首都一家企业已经能生产家庭用血糖检测仪。
不过,这个产品在当时还属于国内首创,在便携性、耐用性、普及性……等等条件上,都比不过占领主流市场的日本货。
国产血糖仪唯一的优势,可能就是价格上极为亲民。
但在老百姓最注重的结实耐操上,就要稍逊一筹。
当然,以我家当时的条件而言,无论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都买不起。
好在,我有一个当护士的老姨,还有一个经常接待外商的老姨夫。
老姨夫通过自己的关系,为我家弄来了原装进口的欧姆龙血糖仪。
这款血氧仪价值几何便不提了,当年它所使用的配套试纸,一罐就要二百多,大约一张试纸就要将近五块钱。
最基本的早晚各监测一次血糖,一天就需要消耗十块钱。
当然,买血糖仪的钱肯定不用我家出。
老姨夫说,如果不是我家资助老姨学护理,他们就没有机会见面,更没有机会结婚。
所以,一个血糖仪并不能表达老姨和老姨夫对我父母的感激之情,他们还同时送来了一款诺和诺德生产的胰岛素注射笔。
诺和诺德也是外国公司,不过其年时便已经进入中国的胰岛素市场。
年时,一支注射笔的价格还在人民币四位数。
当然,这也不需要我家负担。
我家负担的部分,是作为日常消耗品的胰岛素。
在当年,iu一支的胰岛素替换胶囊,需要人民币三百多块,约等于IU一块钱。
母亲单次注射需要~IU。
综合来看,每天试纸和胰岛素的消耗,约在人民币三四十左右。
一天三十,一个月就是九百。
我忘记我说没说过,我父亲在上个世纪末,月收入是一千五百块。
除去一千块的试纸和胰岛素的开销,我家每月只剩下五百块生活费。
刚刚有起色半年多的生活,一下子又回到了勒紧裤腰带时的日子。
但不要忘记,那一年开始,我变得很能吃。
原本只是在炒菜时多放点盐,就可以依靠多吃两个馒头解决的问题,一下子变成了在炒菜里多放更多的盐都很难吃饱馒头的问题。
当年但凡来过我家的亲朋,对我父亲的手艺都是交口称赞,一致觉得父亲炒得不是炒菜而是咸菜。
我的人生也再次回到了一年外出蹭饭两次的模式,冬天在爷爷家蹭一寒假,夏天去姥姥家蹭一暑假。
您要不再给仔细看看,是不是误会了?”
年轻的女医生提了一口气,却在发作之前又自行泄了下去。
她重新查看了母亲的病历本和检验报告单。
“这位家属,从化验结果上看,误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如果您实在不放心,可以再做一次检查。
不过,我个人认为,您再做几次检查,结果都是一样的。”
父亲有些发愣,他知道,自己刚才又表述错了意思。
女医生似乎时候看出了父亲的疑惑,主动开导父亲。
“你们从郊区的医院特意跑过来,不就是因为那边不敢给你们一个明确的诊断吗?
像你爱人这么年轻的二型糖尿病患者,虽然不多见,但也不是绝无仅有。
你们做家属的不敢相信,我们也可以理解。
但是,我还是建议你们相信科学。”
母亲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接受这个结果。
“大夫,您误会了,我爱人不是觉得您误诊了。
他是不明白这病为什么是富贵病,您能给我我们讲讲吗?”
女医生展颜一笑:“嗨,这事啊……”
说到这里,她仔细打量了一下我的父母,似乎在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
“我尽量说得简单一些。
这病的发病因素有很多,吃糖太多导致代谢不出去,就是其中一个诱因。
而且治疗起来非常麻烦,恐怕要经常监测与调养身体。
所以,从病因和开销上看,都跟富贵沾点边。”
母亲在意的点与父亲并不相同。
父亲是不明白家里条件明明不好,为什么得了富贵病。
母亲则是很在意,这个病治疗起来会不会花太多钱。
而大夫简练到并不准确的表述,则同时触及了他们两个人的雷区。
父亲追问大夫,想知道母亲疾病的起因。
医生询问了母亲既往的病史,很快得出结论。
“你爱人这个病,大概是跟常年口服激素类药物有关系。
激素类药物有可能引起内分泌紊乱,影响胰岛正常工作。”
母亲有些慌张:“那应该怎么办呢?”
医生微微一笑:“这简单,口服强的松改成口服氨茶碱。
氨茶碱也可以止咳平喘,但不属于激素类药物。”
母亲点点头,这是她能接受的唯一一点治疗意见。
医生讲述的其它有关糖尿病的注意事项以及治疗手段,母亲全都好像没听进去一样。
多年以后,我对于糖尿病也做过一些浅显的了解。
首先,单纯说它是因为吃糖太多才会得,并不科学。
事实上,许多患者是因为年轻时生活太苦,身体机能已经适应了那个缺吃少喝的生存环境。
家庭经济条件忽然得到提升之后,优质且精细的吃喝摄入太多,导致身体无法完成调整与代谢。
在这个时候,突然发福的身体,就不再是富态的表现,而是身体的负担,是导致糖尿病的罪魁祸首。() ()
其次,糖尿病这个病,一开始只会出现暴饮暴食但体重下降这个问题。
发病越早的人,越是不容易把它当回事。
甚至很多人会炫耀,自己无论怎么吃喝,就是胖不起来。
事实上,若是各位不是青春期的姑娘与小伙,也没有什么天赋异禀的家族遗传因素,普通人还真没有谁能多吃不胖。
就算各位是青春期的姑娘小伙,也不能保证暴饮暴食就真的不会发胖。
最后,当年治疗糖尿病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手段。
不外乎就是每天监测血糖,并定时定量口服或注射胰岛素。
母亲确诊糖尿病的时候,首都一家企业已经能生产家庭用血糖检测仪。
不过,这个产品在当时还属于国内首创,在便携性、耐用性、普及性……等等条件上,都比不过占领主流市场的日本货。
国产血糖仪唯一的优势,可能就是价格上极为亲民。
但在老百姓最注重的结实耐操上,就要稍逊一筹。
当然,以我家当时的条件而言,无论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都买不起。
好在,我有一个当护士的老姨,还有一个经常接待外商的老姨夫。
老姨夫通过自己的关系,为我家弄来了原装进口的欧姆龙血糖仪。
这款血氧仪价值几何便不提了,当年它所使用的配套试纸,一罐就要二百多,大约一张试纸就要将近五块钱。
最基本的早晚各监测一次血糖,一天就需要消耗十块钱。
当然,买血糖仪的钱肯定不用我家出。
老姨夫说,如果不是我家资助老姨学护理,他们就没有机会见面,更没有机会结婚。
所以,一个血糖仪并不能表达老姨和老姨夫对我父母的感激之情,他们还同时送来了一款诺和诺德生产的胰岛素注射笔。
诺和诺德也是外国公司,不过其年时便已经进入中国的胰岛素市场。
年时,一支注射笔的价格还在人民币四位数。
当然,这也不需要我家负担。
我家负担的部分,是作为日常消耗品的胰岛素。
在当年,iu一支的胰岛素替换胶囊,需要人民币三百多块,约等于IU一块钱。
母亲单次注射需要~IU。
综合来看,每天试纸和胰岛素的消耗,约在人民币三四十左右。
一天三十,一个月就是九百。
我忘记我说没说过,我父亲在上个世纪末,月收入是一千五百块。
除去一千块的试纸和胰岛素的开销,我家每月只剩下五百块生活费。
刚刚有起色半年多的生活,一下子又回到了勒紧裤腰带时的日子。
但不要忘记,那一年开始,我变得很能吃。
原本只是在炒菜时多放点盐,就可以依靠多吃两个馒头解决的问题,一下子变成了在炒菜里多放更多的盐都很难吃饱馒头的问题。
当年但凡来过我家的亲朋,对我父亲的手艺都是交口称赞,一致觉得父亲炒得不是炒菜而是咸菜。
我的人生也再次回到了一年外出蹭饭两次的模式,冬天在爷爷家蹭一寒假,夏天去姥姥家蹭一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