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回去吧。”
墨兰没忍住低声劝道。
陛下显然不打算见她,既如此,还不如趁着这个时候回去看看太子。
沈懿恍若未闻,任由被蒸腾出来的细汗将鬓发打湿,尽管在这样的暴晒下,她的面颊已经红得有些不正常,头上的步摇却始终未曾有半分晃动。
她从头到尾的目的就不是求见皇帝。
她怎么敢奢望这位冷心冷肺的陛下为她做主?
让紫檀大张旗鼓地带着侍卫去请御医,是为了将太子受伤一事宣扬出去。
顶着烈日求见皇帝,是做给来往的大臣看。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自古以来功高震主的将军又有几个能善终?但这都不是赵泽远刻薄寡恩,如此折辱沈家的理由。
沈家这些年为他兢兢业业尽心竭力,说是一句劳苦功高也不为过。
赵泽远初登基时,身边还没有培养起自己的人手,便封她的舅舅为一品大臣,辅佐他政事,于是沈家成为他最忠心、最无往不利的一把剑。
后来接收到他的暗示,更是二话不说上表请辞,进退得当,不让他有半分为难。
可以说是很会为君王分忧的好臣子了。
说句公道话,赵泽远能坐稳屁股底下这把龙椅,沈家功不可没,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功臣。
是以,赵泽远初次表露出废后意向时,就被朝臣们反应激烈地拦下了。
她现在没有被彻底夺去皇后这个名头,也是因着朝堂上的大臣在为她周旋,希望赵泽远能收回成命。
毕竟,赵泽远此举,未免太令人寒心。
若是连沈家都落得这么个下场,那么他们呢?他们这些功劳远不及沈家的人呢?
焉知今日的沈家不是明日的自己?
这时,忽地听见后边一迭声:“见过淑妃娘娘。”
沈懿目不斜视,依旧笔直地站着。
不管怎么说,太子现在都还是储君,淑妃的儿子犯了这么大的错,必是要来请罪的,否则朝臣那边就没法交代。
淑妃被簇拥着过来,在她跟前停下,惊讶道:“皇后娘娘怎么在这里站着?若非娘娘这一身雍容的气度,臣妾都要以为是手脚不麻利的宫人被罚了呢。”
她等了一会儿,见沈懿不搭理自己,便有些乏味,这算什么?她就是扔个铜板掉地上都能听见响儿呢。
罢了。
总归皇后也傲不了多久了。
淑妃做完面子功夫后,入殿通报的小太监也得了回复,小跑着过来,殷勤道:“淑妃娘娘,陛下宣您进去。”
淑妃不免有些得意。
皇后又如何?
没有陛下的宠爱,你什么也不是。
烈日高悬,炙烤着大地,热浪翻滚汹涌,越来越多的汗水沿着发髻落下,没一会儿,头脑开始发晕。
偶尔有前来议事的大臣摇头,接着便是一声长长的叹息。
“或许,等沈国公从燕王封地回来后,陛下会回心转意罢。”
有大臣说。
沈懿错愕,喃喃出声:“舅舅竟然不在京城?”
她身处后宫,又失了掌宫之权,许多事情不如从前便宜,就更没有途径可以探听到前朝的消息了。
燕王……
那是当今最信重的王爷。
沈懿阖上眼。
赵泽远很明显不打算再重用沈家了,那么这个时候,他将自己舅舅调离京城,能是什么好差事吗?
分明是七月的天,她却如坠冰窟,手脚发凉,一直到面色苍白了,都无知无觉。
沈懿头晕脑胀。
耳边响起一声惊呼:“娘娘!”
接着便是一阵兵荒马乱的声音。
“快来人啊,娘娘不堪酷暑,晕了过去!”
……
沈懿做了个很长的梦。
沈家乃是世袭爵位,到她外祖父这里本该是最后一代,但他生了个很争气的女儿。
沈长缨。
时隔多年,她再次见到了自己的母亲。
沈长缨天生痴傻,却在十三岁那年落水后,整个人如获新生般,不仅能言善辩,还很有自己的主意,帮着操持家里的生意,将原先只能维持生计的产业越做越大。
外家欣慰的同时,又忍不住忧愁。
沈长缨即将及笄,眼看着侯府唯一能拿出来说道的名头也没了,她的婚事该怎么办呢?
就在所有人焦虑不已的时候,沈长缨很有主意地说,要不我招赘吧。
沈老爷子斥责的话刚到嘴边,又止住了。
沈长缨在经商这方面很有天赋,甚至还搭上了皇室这条线,总不能将这么有本事的闺女白白嫁到别人家吧?
于是招赘一事就这么定下。
再到后来,皇子们夺嫡,搅的京城乌烟瘴气,不得安宁,连带着当今受了牵连,被先帝逐出京城。
沈家那时已经成为赫赫有名的巨商,且和军方关系匪浅,是各方势力想要拉拢的存在。
比起想要明哲保身的其余沈家人,沈长缨则要更果决,看得更明白一点。
虽说沈家还没到富可敌国的程度,但当时所拥有的财富已经足以引起各方势力的注意,这种情况下,若是不想成为靶子,必须投向一方。
于是沈长缨带着沈家向先帝表忠心。
这也是在告诉夺嫡的皇子们,沈家不会偏向任何一方,只会忠于龙椅上的帝王。
梦境还在继续。
沈家从先帝那里接了赵泽远这个烫手山芋,受形势所迫,只能扶持他登基,挣一个从龙之功。
接下来的发展,和现实一样。
沈家的权柄实在太大了,当今忌惮却又不能不用。
于是忍到自己大权在握,沈家将名下产业尽数上交,兵权被收了回去后,当今终于动手了。
沈懿本以为到这里就结束了。
然而,她却眼睁睁地看着,看着京城流言四起,说燕王蓄养私兵,意图谋反。
这不可能!
赵泽远既然敢用燕王去帮自己处理那些不能见光的事,必然是笃定了他不会背叛。
但这造反的言论确实传得有鼻子有眼。
可恨她被切断了与前朝的联系,竟然连这么重要的事都未曾听说。
沈懿只能往下看。
赵泽远派她舅舅去燕王封地一探虚实。
沈懿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自古以来,跟谋反沾边的都没什么好下场。
尤其赵泽远猜忌沈家猜忌到让她正值壮年的舅舅致仕,又如何会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舅舅?这怎么看都是不安好心。
果不其然。
舅舅在燕王封地停留的时间过久,引起朝臣的怀疑。
经过商议后,赵泽远决定派宣王走一趟。
这一去就不得了了。
宣王八百里加急,信中言之凿凿,言沈家与燕王私造兵刃,蓄养私兵一万有余,谋反之心昭然若揭,他已经配合当地府兵拿下这两个乱臣贼子。
再之后。
沈家和燕王府满门抄斩,太子被废,她这个皇后,鸩酒一杯赐死。
赵泽远亲自送她上路。
她死后没几年,大臣们提议册立新后。
却被赵泽远以她作筏子挡了回去。
沈懿:“……”
活着的时候就罢了,死了还要榨干她最后一丝价值。
赵泽远母族往上数三代都是给地主种地的,还是仰仗他这个侄子才得了爵位,别说助力了,只要老实安分就谢天谢地了。
所以在何太后第一次提出希望他封贤妃为后的时候,就被赵泽远想也不想地拒绝了。
至于其余的嫔妃。
赵泽远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提防外戚干政,因此还不如直接从源头掐断。
天将亮。
金乌探头,从东边跃出一抹红色的弧线,渐渐将天擦亮,霞光万斛。
沈懿醒来时尚有几分迷惘。
她身上繁琐的凤袍早已被换成舒适的中衣,不知道自己睡了多久,喉头还有些干涩。
守在殿内伺候的红玉听到动静探身过来,发现她醒来后惊喜道:“娘娘,您可算醒了!”
沈懿脸色发白,嗓子是久不曾说话带来的生涩:“水。”
红玉忙不迭给她倒了杯水,边给她说自己听来的消息:“娘娘,您是不知道如今这后宫都议论成什么样了,二皇子伤了太子,陛下竟然只是不轻不重地口头训斥!”
她很有些不平。
沈懿喝过水后,喉咙舒服了不少。
她没有接茬,而是问:“本宫昏迷了多久?”
红玉道:“不多不少,正好一天。”
“娘娘,太子……”
沈懿揉了揉太阳穴,这才道:“太子的伤势如何了?”
“御医说太子的伤口有点深,不过只要接下来按时搽药,不会留下痕迹。”
红玉心有余悸道:“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呢!”
沈懿一口气还没有松完,就听见外边的喊声:“娘娘,不好了!”
紫檀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见她气喘不匀很有些上气不接下气的模样,沈懿吩咐红玉给她倒了杯水。
紫檀艰难地喘气,她摆摆手推开茶杯,急得满头大汗,“娘娘,前朝消息传来,沈家和燕王意图谋反,宣王、宣王已将国公爷和燕王尽数拿下!”
“砰——”
茶盏摔到地上,四分五裂,碎片表面一层蛛网似的裂痕。
红玉道:“你说什么?!”
“谋反?沈家怎么可能会谋反?!”
紫檀听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就跑回来报信了,只是具体如何她也不清楚,现在被红玉这么一追问,急得快哭了出来。
“我不知道啊!我是听宫闱局的几个公公在议论,宫里来了好些三品以上的大臣,说是陛下召见,共议沈家和宣王谋反一事!”
沈懿本就惨白的脸色愈发苍白。
和她梦里的发展完全一致。
她深吸一口气,迅速冷静下来,思索着接下来的对策。
首先这件事就是疑点重重。
她相信沈家,断然不会谋反。
既如此,舅舅为什么会在燕王封地逗留这么久?
宣王因何如此信誓旦旦地指认沈家和燕王谋反?
所谓私造兵刃,蓄养私兵又是怎么回事?
最重要的一点。
此事显然是有人故意诬陷,她需要时间来为沈家洗清罪名,但谋反大罪,朝中官员多会选择隔岸观火,生怕殃及鱼池。
而且……
她心中已经有怀疑的对象了。
只是,倘若当真是高坐庙堂的那位,那么这案子,无论换了谁去查,结果都一样。
她能做的只有想办法为母族周旋,至少……
至少要保住一条命。
“陛下驾到——”
殿外响起内侍尖锐的公鸭嗓。
红玉虽对天子心有不忿,但天子终究是天子,生杀予夺的天子,容不得不谨慎对待,她动作干脆地给沈懿整理仪容,“陛下怎么这个时候来了……”
很有些惶惶不安。
越是这种要紧时刻沈懿反而越是冷静。
慌有什么用?难道慌,皇帝就会对沈家手下留情吗?
沈懿起身,她还未来得及梳发妆饰,就这么素着一张脸面见圣颜,不过她底子优渥,即使如此,也别有一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丽。
皇帝迈步而入。
他看也没看她一眼,自己寻了个位置坐下。
沈懿过去行礼,“臣妾参见陛下。”
赵泽远略一抬手,示意她坐。
“听说皇后昨日中暑了?”
沈懿心平气和地落座。
“多谢陛下关心,臣妾现在好多了。”
这是时隔三年,两人的唯一一次对话。
没有绵里藏针,没有剑拔弩张,彼此双方都平静得不可思议。
赵泽远从内侍端着的托盘取过酒器与酒盏,不紧不慢地给她斟满,旋即,咚一声,酒盏被他放回原位,将盛着酒的酒器,推过来。
“陛下今日来,难道是为了找臣妾饮酒?”
沈懿没动。
赵泽远没回答这话。
他盯着她,突兀道:“就在昨日,朕收到宣王八百里加急的奏章,言沈家与燕王联合谋反,证据确凿,皇后可有话要说?”
墨兰没忍住低声劝道。
陛下显然不打算见她,既如此,还不如趁着这个时候回去看看太子。
沈懿恍若未闻,任由被蒸腾出来的细汗将鬓发打湿,尽管在这样的暴晒下,她的面颊已经红得有些不正常,头上的步摇却始终未曾有半分晃动。
她从头到尾的目的就不是求见皇帝。
她怎么敢奢望这位冷心冷肺的陛下为她做主?
让紫檀大张旗鼓地带着侍卫去请御医,是为了将太子受伤一事宣扬出去。
顶着烈日求见皇帝,是做给来往的大臣看。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自古以来功高震主的将军又有几个能善终?但这都不是赵泽远刻薄寡恩,如此折辱沈家的理由。
沈家这些年为他兢兢业业尽心竭力,说是一句劳苦功高也不为过。
赵泽远初登基时,身边还没有培养起自己的人手,便封她的舅舅为一品大臣,辅佐他政事,于是沈家成为他最忠心、最无往不利的一把剑。
后来接收到他的暗示,更是二话不说上表请辞,进退得当,不让他有半分为难。
可以说是很会为君王分忧的好臣子了。
说句公道话,赵泽远能坐稳屁股底下这把龙椅,沈家功不可没,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功臣。
是以,赵泽远初次表露出废后意向时,就被朝臣们反应激烈地拦下了。
她现在没有被彻底夺去皇后这个名头,也是因着朝堂上的大臣在为她周旋,希望赵泽远能收回成命。
毕竟,赵泽远此举,未免太令人寒心。
若是连沈家都落得这么个下场,那么他们呢?他们这些功劳远不及沈家的人呢?
焉知今日的沈家不是明日的自己?
这时,忽地听见后边一迭声:“见过淑妃娘娘。”
沈懿目不斜视,依旧笔直地站着。
不管怎么说,太子现在都还是储君,淑妃的儿子犯了这么大的错,必是要来请罪的,否则朝臣那边就没法交代。
淑妃被簇拥着过来,在她跟前停下,惊讶道:“皇后娘娘怎么在这里站着?若非娘娘这一身雍容的气度,臣妾都要以为是手脚不麻利的宫人被罚了呢。”
她等了一会儿,见沈懿不搭理自己,便有些乏味,这算什么?她就是扔个铜板掉地上都能听见响儿呢。
罢了。
总归皇后也傲不了多久了。
淑妃做完面子功夫后,入殿通报的小太监也得了回复,小跑着过来,殷勤道:“淑妃娘娘,陛下宣您进去。”
淑妃不免有些得意。
皇后又如何?
没有陛下的宠爱,你什么也不是。
烈日高悬,炙烤着大地,热浪翻滚汹涌,越来越多的汗水沿着发髻落下,没一会儿,头脑开始发晕。
偶尔有前来议事的大臣摇头,接着便是一声长长的叹息。
“或许,等沈国公从燕王封地回来后,陛下会回心转意罢。”
有大臣说。
沈懿错愕,喃喃出声:“舅舅竟然不在京城?”
她身处后宫,又失了掌宫之权,许多事情不如从前便宜,就更没有途径可以探听到前朝的消息了。
燕王……
那是当今最信重的王爷。
沈懿阖上眼。
赵泽远很明显不打算再重用沈家了,那么这个时候,他将自己舅舅调离京城,能是什么好差事吗?
分明是七月的天,她却如坠冰窟,手脚发凉,一直到面色苍白了,都无知无觉。
沈懿头晕脑胀。
耳边响起一声惊呼:“娘娘!”
接着便是一阵兵荒马乱的声音。
“快来人啊,娘娘不堪酷暑,晕了过去!”
……
沈懿做了个很长的梦。
沈家乃是世袭爵位,到她外祖父这里本该是最后一代,但他生了个很争气的女儿。
沈长缨。
时隔多年,她再次见到了自己的母亲。
沈长缨天生痴傻,却在十三岁那年落水后,整个人如获新生般,不仅能言善辩,还很有自己的主意,帮着操持家里的生意,将原先只能维持生计的产业越做越大。
外家欣慰的同时,又忍不住忧愁。
沈长缨即将及笄,眼看着侯府唯一能拿出来说道的名头也没了,她的婚事该怎么办呢?
就在所有人焦虑不已的时候,沈长缨很有主意地说,要不我招赘吧。
沈老爷子斥责的话刚到嘴边,又止住了。
沈长缨在经商这方面很有天赋,甚至还搭上了皇室这条线,总不能将这么有本事的闺女白白嫁到别人家吧?
于是招赘一事就这么定下。
再到后来,皇子们夺嫡,搅的京城乌烟瘴气,不得安宁,连带着当今受了牵连,被先帝逐出京城。
沈家那时已经成为赫赫有名的巨商,且和军方关系匪浅,是各方势力想要拉拢的存在。
比起想要明哲保身的其余沈家人,沈长缨则要更果决,看得更明白一点。
虽说沈家还没到富可敌国的程度,但当时所拥有的财富已经足以引起各方势力的注意,这种情况下,若是不想成为靶子,必须投向一方。
于是沈长缨带着沈家向先帝表忠心。
这也是在告诉夺嫡的皇子们,沈家不会偏向任何一方,只会忠于龙椅上的帝王。
梦境还在继续。
沈家从先帝那里接了赵泽远这个烫手山芋,受形势所迫,只能扶持他登基,挣一个从龙之功。
接下来的发展,和现实一样。
沈家的权柄实在太大了,当今忌惮却又不能不用。
于是忍到自己大权在握,沈家将名下产业尽数上交,兵权被收了回去后,当今终于动手了。
沈懿本以为到这里就结束了。
然而,她却眼睁睁地看着,看着京城流言四起,说燕王蓄养私兵,意图谋反。
这不可能!
赵泽远既然敢用燕王去帮自己处理那些不能见光的事,必然是笃定了他不会背叛。
但这造反的言论确实传得有鼻子有眼。
可恨她被切断了与前朝的联系,竟然连这么重要的事都未曾听说。
沈懿只能往下看。
赵泽远派她舅舅去燕王封地一探虚实。
沈懿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自古以来,跟谋反沾边的都没什么好下场。
尤其赵泽远猜忌沈家猜忌到让她正值壮年的舅舅致仕,又如何会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舅舅?这怎么看都是不安好心。
果不其然。
舅舅在燕王封地停留的时间过久,引起朝臣的怀疑。
经过商议后,赵泽远决定派宣王走一趟。
这一去就不得了了。
宣王八百里加急,信中言之凿凿,言沈家与燕王私造兵刃,蓄养私兵一万有余,谋反之心昭然若揭,他已经配合当地府兵拿下这两个乱臣贼子。
再之后。
沈家和燕王府满门抄斩,太子被废,她这个皇后,鸩酒一杯赐死。
赵泽远亲自送她上路。
她死后没几年,大臣们提议册立新后。
却被赵泽远以她作筏子挡了回去。
沈懿:“……”
活着的时候就罢了,死了还要榨干她最后一丝价值。
赵泽远母族往上数三代都是给地主种地的,还是仰仗他这个侄子才得了爵位,别说助力了,只要老实安分就谢天谢地了。
所以在何太后第一次提出希望他封贤妃为后的时候,就被赵泽远想也不想地拒绝了。
至于其余的嫔妃。
赵泽远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提防外戚干政,因此还不如直接从源头掐断。
天将亮。
金乌探头,从东边跃出一抹红色的弧线,渐渐将天擦亮,霞光万斛。
沈懿醒来时尚有几分迷惘。
她身上繁琐的凤袍早已被换成舒适的中衣,不知道自己睡了多久,喉头还有些干涩。
守在殿内伺候的红玉听到动静探身过来,发现她醒来后惊喜道:“娘娘,您可算醒了!”
沈懿脸色发白,嗓子是久不曾说话带来的生涩:“水。”
红玉忙不迭给她倒了杯水,边给她说自己听来的消息:“娘娘,您是不知道如今这后宫都议论成什么样了,二皇子伤了太子,陛下竟然只是不轻不重地口头训斥!”
她很有些不平。
沈懿喝过水后,喉咙舒服了不少。
她没有接茬,而是问:“本宫昏迷了多久?”
红玉道:“不多不少,正好一天。”
“娘娘,太子……”
沈懿揉了揉太阳穴,这才道:“太子的伤势如何了?”
“御医说太子的伤口有点深,不过只要接下来按时搽药,不会留下痕迹。”
红玉心有余悸道:“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呢!”
沈懿一口气还没有松完,就听见外边的喊声:“娘娘,不好了!”
紫檀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见她气喘不匀很有些上气不接下气的模样,沈懿吩咐红玉给她倒了杯水。
紫檀艰难地喘气,她摆摆手推开茶杯,急得满头大汗,“娘娘,前朝消息传来,沈家和燕王意图谋反,宣王、宣王已将国公爷和燕王尽数拿下!”
“砰——”
茶盏摔到地上,四分五裂,碎片表面一层蛛网似的裂痕。
红玉道:“你说什么?!”
“谋反?沈家怎么可能会谋反?!”
紫檀听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就跑回来报信了,只是具体如何她也不清楚,现在被红玉这么一追问,急得快哭了出来。
“我不知道啊!我是听宫闱局的几个公公在议论,宫里来了好些三品以上的大臣,说是陛下召见,共议沈家和宣王谋反一事!”
沈懿本就惨白的脸色愈发苍白。
和她梦里的发展完全一致。
她深吸一口气,迅速冷静下来,思索着接下来的对策。
首先这件事就是疑点重重。
她相信沈家,断然不会谋反。
既如此,舅舅为什么会在燕王封地逗留这么久?
宣王因何如此信誓旦旦地指认沈家和燕王谋反?
所谓私造兵刃,蓄养私兵又是怎么回事?
最重要的一点。
此事显然是有人故意诬陷,她需要时间来为沈家洗清罪名,但谋反大罪,朝中官员多会选择隔岸观火,生怕殃及鱼池。
而且……
她心中已经有怀疑的对象了。
只是,倘若当真是高坐庙堂的那位,那么这案子,无论换了谁去查,结果都一样。
她能做的只有想办法为母族周旋,至少……
至少要保住一条命。
“陛下驾到——”
殿外响起内侍尖锐的公鸭嗓。
红玉虽对天子心有不忿,但天子终究是天子,生杀予夺的天子,容不得不谨慎对待,她动作干脆地给沈懿整理仪容,“陛下怎么这个时候来了……”
很有些惶惶不安。
越是这种要紧时刻沈懿反而越是冷静。
慌有什么用?难道慌,皇帝就会对沈家手下留情吗?
沈懿起身,她还未来得及梳发妆饰,就这么素着一张脸面见圣颜,不过她底子优渥,即使如此,也别有一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丽。
皇帝迈步而入。
他看也没看她一眼,自己寻了个位置坐下。
沈懿过去行礼,“臣妾参见陛下。”
赵泽远略一抬手,示意她坐。
“听说皇后昨日中暑了?”
沈懿心平气和地落座。
“多谢陛下关心,臣妾现在好多了。”
这是时隔三年,两人的唯一一次对话。
没有绵里藏针,没有剑拔弩张,彼此双方都平静得不可思议。
赵泽远从内侍端着的托盘取过酒器与酒盏,不紧不慢地给她斟满,旋即,咚一声,酒盏被他放回原位,将盛着酒的酒器,推过来。
“陛下今日来,难道是为了找臣妾饮酒?”
沈懿没动。
赵泽远没回答这话。
他盯着她,突兀道:“就在昨日,朕收到宣王八百里加急的奏章,言沈家与燕王联合谋反,证据确凿,皇后可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