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后的一天清晨,阳光穿过古色古香的窗棂,照进朝东的厢房,隐约能听见几声蝉鸣,快入夏了啊。
灵均躺在垫了好几层软垫依旧有些硌人的床榻上,盯着床顶繁复的雕花与纹饰,听着外头丫鬟婆子们走动打扫的声音,有些出神。灵均抬起手,看着浸在阳光里的双手,好一双纤纤玉手,一看就没有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的磋磨。上辈子的灵均,手虽然纤细,但由于不正确的握笔姿势,中指指骨有些歪斜,加上啃手指的坏毛病,指甲也很短,破坏了双手的美感。
失去了手上的茧子,同时也失去了一手硬笔好字的用武之地。天知道她刚来这个世界的时候,被人盯着写毛笔字有多么痛苦。硬笔和软笔的握笔方式和发力方式完全不同,虽有硬笔字的基础垫着,但刚写出来的字也难免狗爬似的,歪七扭八,不成体系。幸好原身灵二小姐的字也不怎么样,私塾夫子也只当灵均练字有所懈怠,督促她每日早起练字。一年下来,灵均的簪花小楷写的也颇有些风骨,字的结构也立住了。
“小姐该起床了,昨日您说今日成均书院开放,奴婢们也好跟着您一同进去好好看看。”霁月准备好洗漱的汤水,看着躺在床上发呆的灵均,用手在她面前挥了挥,试图唤回灵均的魂儿。
“小姐之前怎么说的来着?太阳晒屁股喽——,用青州那边的方言,日头晒腚子咯——,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今日练字所需的笔墨纸砚都准备好了,小姐怎么还不起来?莫不是看自己的手看得痴了?又或者是不想去书院?”彩云逗着灵均,看着灵均的呆样,笑得腰都弯了,一把掀开了遮日头的帘子,泻了一窗的绿。
“没大没小,净说些胡话。小姐还小,你也还小吗?若是夫人听到了,定饶不了你。”霁月嘴上叱责彩云,眼角眉梢的笑意却怎么也藏不住。
耐不住霁月彩云二人的“威逼利诱”,加之夫人那边派了丫鬟来催灵均尽快前往正厅用早膳,连着一个月不曾早睡的灵均总算在辰时一刻之前匆匆洗漱完到达了饭厅。
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藿叶鱼。馨香饼饵,新鲜瓜果,似乎还带着早晨的露水,引得人食指大动。中州虽不靠海,却依山傍水,河湖众多,春夏时节的河鲜最是美味。母亲一脉是青州人,父亲一脉确是地地道道的中州人,因着灵均一家都是名副其实的吃货,家中无论是早膳、中膳或是晚膳,饭桌上总是不缺地道的青州或中州美味,外祖父母闲着没事时也爱自创些菜谱,尝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灵均挨着外祖母坐下,不久,只差了一岁的弟弟灵镜也匆匆赶来,也随之落座。嗯,弟弟和自己还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懒蛋儿姐弟,平日里也臭味相投,默契地在受到母亲斥责时拿对方当挡箭牌。瞧,前些日子看灵均在犯事儿时通过买礼物堵住母亲呼之欲出的唠叨与责怪,今儿就学上了,灵镜进屋时拿了一大束红山茶,上至坐在主位外祖和父母,下至一旁侍候的丫鬟小厮,每人分了一朵,灵均也得了两枝。正当灵均疑惑为什么自己多得一只时,低头一细看,这不是自己院子里的山茶吗?定是灵镜这小子趁霁月不注意偷偷摘的,转头便看见灵镜朝着自己挤眉弄眼,欠揍极了。
“成均书院巳时开放,韩家老幺和你同岁,到了书院你可让彩云寻他的小厮福宝,你们俩一同在书院逛逛,相互之间也有个照应。”母亲看着沉浸在美食中的灵均,叮嘱道。看着小女儿倏忽间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眉骨和鼻梁肖似她的父亲,脸型和一双眼睛却像极了自己,灵均的母亲秦瑜有些恍惚。她的大女儿半年前出阁成婚,小夫妻俩恩爱,生活也算美满,一转眼小女儿也到了十六岁入书院的年纪,不知入学后能否适应?女儿聪慧,却颇为贪玩,平日里又爱耍些讨人喜欢的小花招,成均书院的夫子最是严格,不知女儿是否会因此受罚?谁言寸草心,母亲总是免不了对孩子的牵挂。
车马已经在灵府外等候,灵均同家人告别后上了马车,想起母亲的叮嘱,转头问身旁的彩云:“你这丫头不是与韩家的丫鬟茗烟熟识,韩家老幺是不是叫韩其维?姐姐大婚时我似乎见过,与我差不多个头,因为少得了几颗糖嘴巴都可以挂油瓶了,也是个爱吃的,长相如何倒是记不太清了。”
彩云嘻嘻笑着回答:“是呀小姐,韩小少爷长得可俊了,大小姐与韩家大少爷大婚时他还与陪着韩大少爷一同敬酒呢,但小姐那时应该陪着大小姐,与韩小少爷也没打几个照面,没什么印象也正常。”
马车悠悠地前行,穿过熙攘的闹市,途经人声鼎沸。今日人比往日多些,且都朝着成均书院的方向,但能乘车的大多是王孙公子,普通百姓全凭一双脚走到书院,颇为辛苦。灵均掀开了马车的帘子,静静地看着车外的人间百态,每个行人的脸都是大宋的历史。灵府距离成均书院不算太远也算不上近,需穿过闹市,“交通安全”倒是要注意。
人群中有两个瘦小的身影,一个略高些,一个偏矮,一男一女,脸色蜡黄,面如菜色,看起来营养不良。少年背着一大包的行李,少女也拖着零零散散的小东西,他们俩走得很慢,几乎是走两步就要停下来歇一会儿。在闲庭信步或行色匆匆的人群中显得那么不同。
陆游在《夏日绝句》中写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大宋固然是太平盛世,但官宦子弟和普通百姓之间的差距依旧存在,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子女教育,差距虽在缩小,但阶级的鸿沟似乎还是难以跨越。就拿成均书院来举例子,每年招收的新学子不过三百,公侯子弟和官宦子弟大约要占至少二百五十人,平民百姓需经过重重选拔,择成绩优异者入学,且无法与官宦子弟同院上课,仅是单独划了一个小院子供平民百姓使用,衣食住行也难以与官宦子弟相比。
“姑娘,郎君,你们是否要前往成均书院?如果你们愿替我家姑娘抄写佛经,我们愿捎你们一程。”霁月下车,叫住了这两人,温声问道。
二人回头,略显惊讶。面对衣着服饰看起来远优于自己的霁月,少年不卑不亢地回答:“姑娘高看了,在下实在当不得这一声郎君,不知阁下尊姓大名?”
“我们是中州通判灵家二小姐的人,我家小姐正巧也要去成均书院,恰巧同你们有缘,不知你们是否愿意用用抄佛经抵偿车马费呢?”霁月回道。
“自是愿意的,在下奚闻誉,这是舍妹奚闻亭,我们都是中州治下周边村镇的人,多灵二小姐。”奚闻誉拱手道谢,奚闻亭倒是有些兴奋,想见见灵家二小姐的真面目。
“快进来吧,再磨蹭该赶不上了。”灵均探出头来,冲他们眨了眨眼,挥手示意。奚闻亭屁颠屁颠上了马车,奚闻誉本想拉着妹妹同车夫坐一块儿就好,但看了看自己和妹妹身上零碎的物件,最终自己一人同车夫坐在一起。我一个外男,同未出阁的小姐坐在一起实在失礼。奚闻誉心想。
灵均到成均书院时书院门口已停满了车。途中灵均一直与奚闻亭打趣儿闲谈,顺便投喂奚家兄妹几块糕点,送点笔墨纸砚。奚闻誉坚决推脱,不好意思得这些东西。
看奚闻誉脸涨得通红的样子,灵均很能理解,青春期嘛,正是好面子的时候,回头让霁月偷偷塞他们包裹行李中就是了,便不再坚决要求他们收下。
车刚一停下,奚闻誉就跳下马车,又端正地行了一个礼,郑重说道:“小姐嘱托我抄写的佛经,待我抄完后一定立即送上。”话音刚落,就携着妹妹匆匆离开,淹没在人群中。
灵均走下马车,打量着这座中洲最高也是最知名的学府。宏伟气派的古建筑坐落在中州中心地带,旁边就是衙门,距离集市有一段距离,因此得以保持安静。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成均书院雇了书童向参观者介绍书院的分布格局和悠久的历史,要书童昂着脑袋,显得颇有些傲气,说得满面红光:“这是先帝亲笔题写的匾额,全天下书院也找不出几块儿,那儿是全中州最大的荷花池,夏日纳凉,最是痛快……”
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途经个座白墙,中间是落了锁的大门,单看那门木材的光泽,就知其定非凡品,隐约能看清门内亭台楼阁极多,占地也极广。
“这是何地?是书库书楼吗?”灵均询问身旁的书童。那书童支支吾吾,吞吐着说:“那是祭酒司业们的居所,平日里不对外开放的。”灵均点点头,心中了然。
怪不得近些年成均书院愈发没落,原来是教育经费都进了私人口袋啊,古代的教育贪腐与现代相比不惶多让,天下乌鸦一般黑。
在成均书院逛了小半个时辰,灵均也遇到了不少原身的旧识,支吾着糊弄过去,灵均的心思却飘远了。成均书院的设施固然好,但学风似乎出了差错,这里的学生要么有些高高在上,动辄对人大呼小叫,要么低着头唯唯诺诺,面对不熟之人大气也不敢喘。灵均对书院的印象并不好,但抛开成均书院,中州确实没有更好的书院选择。
至于母亲叮嘱的与韩其维一同参观一事,因为霁月彩云半天寻不到韩小少爷,这事也被灵均抛之脑后。又闲逛了一会儿,灵均跑了出来,浪子的心无法被这庠序之教感化,成均书院附近有家书肆,深知书院中王孙公子的脾性,偷偷出售些闲书,甚至有古代版的小漫画,狠狠抓住了这些少男少女们的心。这书肆最近新出了几本游记,还有些民间诗集,之前让家中小厮代买了几次,很是对灵均的胃口。正好成均书院离这书肆很近,今天灵均想亲自挑几本。
匆匆向书肆的方向跑去,却发现街上的人群聚集在一起,好像在围观着什么。
反正时间尚算充裕,灵均心想,于是她停下了脚步。
灵均躺在垫了好几层软垫依旧有些硌人的床榻上,盯着床顶繁复的雕花与纹饰,听着外头丫鬟婆子们走动打扫的声音,有些出神。灵均抬起手,看着浸在阳光里的双手,好一双纤纤玉手,一看就没有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的磋磨。上辈子的灵均,手虽然纤细,但由于不正确的握笔姿势,中指指骨有些歪斜,加上啃手指的坏毛病,指甲也很短,破坏了双手的美感。
失去了手上的茧子,同时也失去了一手硬笔好字的用武之地。天知道她刚来这个世界的时候,被人盯着写毛笔字有多么痛苦。硬笔和软笔的握笔方式和发力方式完全不同,虽有硬笔字的基础垫着,但刚写出来的字也难免狗爬似的,歪七扭八,不成体系。幸好原身灵二小姐的字也不怎么样,私塾夫子也只当灵均练字有所懈怠,督促她每日早起练字。一年下来,灵均的簪花小楷写的也颇有些风骨,字的结构也立住了。
“小姐该起床了,昨日您说今日成均书院开放,奴婢们也好跟着您一同进去好好看看。”霁月准备好洗漱的汤水,看着躺在床上发呆的灵均,用手在她面前挥了挥,试图唤回灵均的魂儿。
“小姐之前怎么说的来着?太阳晒屁股喽——,用青州那边的方言,日头晒腚子咯——,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今日练字所需的笔墨纸砚都准备好了,小姐怎么还不起来?莫不是看自己的手看得痴了?又或者是不想去书院?”彩云逗着灵均,看着灵均的呆样,笑得腰都弯了,一把掀开了遮日头的帘子,泻了一窗的绿。
“没大没小,净说些胡话。小姐还小,你也还小吗?若是夫人听到了,定饶不了你。”霁月嘴上叱责彩云,眼角眉梢的笑意却怎么也藏不住。
耐不住霁月彩云二人的“威逼利诱”,加之夫人那边派了丫鬟来催灵均尽快前往正厅用早膳,连着一个月不曾早睡的灵均总算在辰时一刻之前匆匆洗漱完到达了饭厅。
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藿叶鱼。馨香饼饵,新鲜瓜果,似乎还带着早晨的露水,引得人食指大动。中州虽不靠海,却依山傍水,河湖众多,春夏时节的河鲜最是美味。母亲一脉是青州人,父亲一脉确是地地道道的中州人,因着灵均一家都是名副其实的吃货,家中无论是早膳、中膳或是晚膳,饭桌上总是不缺地道的青州或中州美味,外祖父母闲着没事时也爱自创些菜谱,尝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灵均挨着外祖母坐下,不久,只差了一岁的弟弟灵镜也匆匆赶来,也随之落座。嗯,弟弟和自己还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懒蛋儿姐弟,平日里也臭味相投,默契地在受到母亲斥责时拿对方当挡箭牌。瞧,前些日子看灵均在犯事儿时通过买礼物堵住母亲呼之欲出的唠叨与责怪,今儿就学上了,灵镜进屋时拿了一大束红山茶,上至坐在主位外祖和父母,下至一旁侍候的丫鬟小厮,每人分了一朵,灵均也得了两枝。正当灵均疑惑为什么自己多得一只时,低头一细看,这不是自己院子里的山茶吗?定是灵镜这小子趁霁月不注意偷偷摘的,转头便看见灵镜朝着自己挤眉弄眼,欠揍极了。
“成均书院巳时开放,韩家老幺和你同岁,到了书院你可让彩云寻他的小厮福宝,你们俩一同在书院逛逛,相互之间也有个照应。”母亲看着沉浸在美食中的灵均,叮嘱道。看着小女儿倏忽间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眉骨和鼻梁肖似她的父亲,脸型和一双眼睛却像极了自己,灵均的母亲秦瑜有些恍惚。她的大女儿半年前出阁成婚,小夫妻俩恩爱,生活也算美满,一转眼小女儿也到了十六岁入书院的年纪,不知入学后能否适应?女儿聪慧,却颇为贪玩,平日里又爱耍些讨人喜欢的小花招,成均书院的夫子最是严格,不知女儿是否会因此受罚?谁言寸草心,母亲总是免不了对孩子的牵挂。
车马已经在灵府外等候,灵均同家人告别后上了马车,想起母亲的叮嘱,转头问身旁的彩云:“你这丫头不是与韩家的丫鬟茗烟熟识,韩家老幺是不是叫韩其维?姐姐大婚时我似乎见过,与我差不多个头,因为少得了几颗糖嘴巴都可以挂油瓶了,也是个爱吃的,长相如何倒是记不太清了。”
彩云嘻嘻笑着回答:“是呀小姐,韩小少爷长得可俊了,大小姐与韩家大少爷大婚时他还与陪着韩大少爷一同敬酒呢,但小姐那时应该陪着大小姐,与韩小少爷也没打几个照面,没什么印象也正常。”
马车悠悠地前行,穿过熙攘的闹市,途经人声鼎沸。今日人比往日多些,且都朝着成均书院的方向,但能乘车的大多是王孙公子,普通百姓全凭一双脚走到书院,颇为辛苦。灵均掀开了马车的帘子,静静地看着车外的人间百态,每个行人的脸都是大宋的历史。灵府距离成均书院不算太远也算不上近,需穿过闹市,“交通安全”倒是要注意。
人群中有两个瘦小的身影,一个略高些,一个偏矮,一男一女,脸色蜡黄,面如菜色,看起来营养不良。少年背着一大包的行李,少女也拖着零零散散的小东西,他们俩走得很慢,几乎是走两步就要停下来歇一会儿。在闲庭信步或行色匆匆的人群中显得那么不同。
陆游在《夏日绝句》中写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大宋固然是太平盛世,但官宦子弟和普通百姓之间的差距依旧存在,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子女教育,差距虽在缩小,但阶级的鸿沟似乎还是难以跨越。就拿成均书院来举例子,每年招收的新学子不过三百,公侯子弟和官宦子弟大约要占至少二百五十人,平民百姓需经过重重选拔,择成绩优异者入学,且无法与官宦子弟同院上课,仅是单独划了一个小院子供平民百姓使用,衣食住行也难以与官宦子弟相比。
“姑娘,郎君,你们是否要前往成均书院?如果你们愿替我家姑娘抄写佛经,我们愿捎你们一程。”霁月下车,叫住了这两人,温声问道。
二人回头,略显惊讶。面对衣着服饰看起来远优于自己的霁月,少年不卑不亢地回答:“姑娘高看了,在下实在当不得这一声郎君,不知阁下尊姓大名?”
“我们是中州通判灵家二小姐的人,我家小姐正巧也要去成均书院,恰巧同你们有缘,不知你们是否愿意用用抄佛经抵偿车马费呢?”霁月回道。
“自是愿意的,在下奚闻誉,这是舍妹奚闻亭,我们都是中州治下周边村镇的人,多灵二小姐。”奚闻誉拱手道谢,奚闻亭倒是有些兴奋,想见见灵家二小姐的真面目。
“快进来吧,再磨蹭该赶不上了。”灵均探出头来,冲他们眨了眨眼,挥手示意。奚闻亭屁颠屁颠上了马车,奚闻誉本想拉着妹妹同车夫坐一块儿就好,但看了看自己和妹妹身上零碎的物件,最终自己一人同车夫坐在一起。我一个外男,同未出阁的小姐坐在一起实在失礼。奚闻誉心想。
灵均到成均书院时书院门口已停满了车。途中灵均一直与奚闻亭打趣儿闲谈,顺便投喂奚家兄妹几块糕点,送点笔墨纸砚。奚闻誉坚决推脱,不好意思得这些东西。
看奚闻誉脸涨得通红的样子,灵均很能理解,青春期嘛,正是好面子的时候,回头让霁月偷偷塞他们包裹行李中就是了,便不再坚决要求他们收下。
车刚一停下,奚闻誉就跳下马车,又端正地行了一个礼,郑重说道:“小姐嘱托我抄写的佛经,待我抄完后一定立即送上。”话音刚落,就携着妹妹匆匆离开,淹没在人群中。
灵均走下马车,打量着这座中洲最高也是最知名的学府。宏伟气派的古建筑坐落在中州中心地带,旁边就是衙门,距离集市有一段距离,因此得以保持安静。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成均书院雇了书童向参观者介绍书院的分布格局和悠久的历史,要书童昂着脑袋,显得颇有些傲气,说得满面红光:“这是先帝亲笔题写的匾额,全天下书院也找不出几块儿,那儿是全中州最大的荷花池,夏日纳凉,最是痛快……”
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途经个座白墙,中间是落了锁的大门,单看那门木材的光泽,就知其定非凡品,隐约能看清门内亭台楼阁极多,占地也极广。
“这是何地?是书库书楼吗?”灵均询问身旁的书童。那书童支支吾吾,吞吐着说:“那是祭酒司业们的居所,平日里不对外开放的。”灵均点点头,心中了然。
怪不得近些年成均书院愈发没落,原来是教育经费都进了私人口袋啊,古代的教育贪腐与现代相比不惶多让,天下乌鸦一般黑。
在成均书院逛了小半个时辰,灵均也遇到了不少原身的旧识,支吾着糊弄过去,灵均的心思却飘远了。成均书院的设施固然好,但学风似乎出了差错,这里的学生要么有些高高在上,动辄对人大呼小叫,要么低着头唯唯诺诺,面对不熟之人大气也不敢喘。灵均对书院的印象并不好,但抛开成均书院,中州确实没有更好的书院选择。
至于母亲叮嘱的与韩其维一同参观一事,因为霁月彩云半天寻不到韩小少爷,这事也被灵均抛之脑后。又闲逛了一会儿,灵均跑了出来,浪子的心无法被这庠序之教感化,成均书院附近有家书肆,深知书院中王孙公子的脾性,偷偷出售些闲书,甚至有古代版的小漫画,狠狠抓住了这些少男少女们的心。这书肆最近新出了几本游记,还有些民间诗集,之前让家中小厮代买了几次,很是对灵均的胃口。正好成均书院离这书肆很近,今天灵均想亲自挑几本。
匆匆向书肆的方向跑去,却发现街上的人群聚集在一起,好像在围观着什么。
反正时间尚算充裕,灵均心想,于是她停下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