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面僵持着,在坐的人都各自有着自己的心思,兰沅念倒成了最怡然自得的那个。
并非是她不在乎。
她当然记得刺骨寒风凛冽吹的她昏头倒脑,当然也记得被几个婆子摁在稻草堆里狠狠踢打,更是记得她吃了一个月的酸臭剩饭。
她那时的婢女名唤青橘,是真真切切自她出生起便跟在她身边的。
青橘死在一场大雪里。
兰沅念记得,在李老夫人的默许下,赵李氏带着那些女使婆子一连欺负了她们大半月。
她身上全是淤青伤痕,平日又都吃些没营养的剩饭剩菜,被折腾的狠了,是起了高烧了。
江南的冬日也能冷的刺骨。
那日漫天飞雪,青橘在李老夫人的堂屋前跪求了一夜,只为给兰沅念求一个大夫,第二日清晨,李老夫人派了婆子去驱赶她,却发现人已经没气儿了。
或许是闹的阵仗太大,府中不少人都听闻了此事。李老夫人最终还是请了位大夫,给兰沅念瞧了身子。
那大夫大概是经常接触高门大户的内宅阴私事,也是瞧着兰沅念实在可怜,便千叮咛万嘱咐说兰沅念不能再受寒了,不然怕真要没命。
那时候兰尚书才被贬到潮州不久,谁知道有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赵李氏还是怕兰尚书秋后算账,便好汤好药的供了一阵。
而后来又过了两个月,眼看着兰尚书还是在潮州,怕已是复官无望,赵李氏起了杀心,兴许是不愿脏了自己的手,赵李氏只是将她关在偏僻又冰冷的柴房里,任她自生自灭。
如果外祖没有因为去漠北看望老镇北侯并受人之托带回覃淮,如果覃淮没有因为自幼生在漠北而身边带着那只胡犬。
她怕是就只会落得个被草革裹了丢去乱葬岗喂野狗的下场。
其实兰夫人这些年来膈应她、忽视她,无非就是因为害怕来日她嫁了好夫婿转过头来报复赵李氏、报复李老夫人、报复当年所有伤害她的人。
要不怎么说知女莫若母。
兰沅念也的确这样想过。
其实一开始父亲让她嫁入东宫做侧妃时,她是愿意的。
她想要报复当年的恶人,也想找到祖父当年莫名离世的真相。
纵是手里攥着几个收成不菲的庄子酒楼又如何,没有权势依靠,在长安城中只会寸步难行。
兰沅念心里有覃淮,当然也很想嫁给覃淮。
可嫁了覃淮,她既不可能听命于父亲皇帝加害于他,也不可能为了覃淮和家里彻底闹翻。
覃淮出身诸侯世家,眼下嫡系虽只剩他一个,可这旁支的亲戚妯娌还是要应付的。
她若没有娘家做依靠,往后在侯府便是举步维艰,那她的夫君便是她唯一的倚仗,但是这样的倚仗,焉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何况人心易变,兰沅念更害怕有一日兰因絮果,覃淮若另寻新欢,届时她一个没有母族可回、又惨遭休弃的妇人又能去何处。
可是到了现在,兰沅念倒有些看不清自己的心了。
事情总是错综复杂搅在一起,她眼下只知道自己对于这样需要日日应付陪笑、又得处处提防算计的生活已很是厌倦。
千思万绪,兰沅念只觉心烦。
兀的,她垂在膝上冰凉的手被身边人握住。
饭厅里是檀木圆桌,兰尚书夫妇坐在覃淮左侧,赵姝挨着兰夫人落座,兰沅念自然也就在覃淮右侧。
桌身足够高,挡得住覃淮的小动作。
兰沅念垂眸,视线落在那紧紧裹着她的大掌上,她微微挣了挣,却被攥得更紧了。
因为幼时落下的病根,一入了秋她的手脚便都冰凉的很,眼下覃淮的掌心炙热如旭阳。
覃淮前些日子没来找兰沅念,是因为他也没闲着,他花了点心思才让兰沅念和东宫那点莫须有的“婚事”传言渐渐淡出人们视野。
他原本是想着像太子说的那样等上些日子再提他和兰沅念的婚事的。
只是眼看着要是他再不来,兰沅念怕都能给她自己物色上好几个别的什么称心的夫婿了。
覃淮此刻瞧着云淡风轻,笑意中带着几分玩味,他目光深邃难测。
赵姝被兰夫人拉着坐下,她觉得有什么似乎要脱离她的掌控了。
覃淮右手隐于桌布下攥着柔荑,左手轻挑白玉杯,指尖轻转杯身,茶香缭绕间,他语调悠然,言辞间却隐含锋芒,“这原是多年前在江南的旧事了,想来尚书和夫人也不一定知晓内情罢。”
他手中的茶杯轻轻摇晃,茶水荡起微微波纹,他语调深沉,“本侯虽久不在京,却也曾听闻尚书府家教清正,儿女皆师从名儒,学养深厚,实为京中之冠。”
兰尚书不动声色,正细细思忖,盘算着覃淮今日来这一番阵仗究竟是何目的。
这位镇北侯不过十九,便立了这样大的军功。北狄一族全民皆兵,何等骁勇善战,征战多年,先头两位镇北侯都是折在了无休无止的战役中。
而三年前他一个十五六岁又从未有过实战经验的侯府二公子初上战场,竟能辖得住覃家军三万铁骑,又领着一众军士打得北狄节节败退,甚至到了如今….整个北狄举国来降。
其实原先覃淮上面还曾有个嫡亲兄长,便是当年的镇北侯府世子。多年来,京中人只知镇北侯府世子多么聪慧无双,却几乎从未听闻过关于这侯府二公子的半点消息。
镇北侯府的确是将这位二公子保护的很好。
就连兰尚书身在中枢多年,也仅仅只是知道这位侯府二公子幼时养在漠北,除此之外倒是一概不知了。
战场之上何等凶险,覃淮能有如今的成就,可见其铁血手腕、不容小觑。
覃家军是自圣祖时期便效忠于镇北侯府一脉的亲兵,皇帝再是忌惮,也不可能会无端下旨收回,让边疆战士寒心。
但这怀疑的种子既生了根便会继续发芽,自覃淮回朝后,皇帝多次和兰尚书谈及此事,更有意让兰尚书将府兰沅念嫁给他。
毕竟比起阮丞相这个世家出身的文臣,皇帝的确更忌惮这个颇得民心手握兵权的镇北侯。
但兰尚书不知道这次为何一直举棋不定,便没给过定论。
“本侯虽是个粗人,却也念过几本书。”覃淮手捻茶盏,眸光锐利,“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尚书您是状元出身,当听闻过这句话。”
“今日本侯旧事重提,并非有意以此要挟尚书您做些什么有违伦常之事,只是本侯府中尚还缺一位……”
话还没说完,坐在一旁的兰沅念面容未见端倪,她察觉话头不对,左手暗中用力掐着覃淮虎口,借着站起身的力道终于将手抽出。
她福身对着覃淮行礼,语气清冽:“侯爷,昔年之事,外祖已厚礼答谢,旧恩旧德,您何须又向家父以往恩相挟?”
“哦?那兰姑娘可知道你的外祖父是以何答谢本侯的?”
所谓兵者诡道,兰沅念沉不住气先起身止住了覃淮的话,倒让他更好发挥。
兰沅念那时才几岁,哪里知道这些外祖父拿什么谢的覃淮。
她身子一顿,显然是看明白了眼下覃淮一副得逞的模样……
这是被下套了。
她很快反应过来,暗道自己是急了。
“想来兰尚书也未必知晓此事罢?”覃淮扭头去看着左侧的兰尚书夫妇二人,这一台戏可得多几个人一起唱才热闹。
“彼时兰某尚还在潮州,的确不知此事内情。”兰尚书不着眼看了身旁兰夫人一眼,他是真不知道。
兰夫人顿了顿,有些忐忑的对着覃淮道:“妾身倒还记得,家父从前的确说起此事,只是当时家父曾言此事已得妥善安置,可便是如此,后来妾身也是带了礼去侯府答谢的。”
兰夫人这说的是实话,她一贯是要把面子功夫做足的。
“看来兰夫人也不完全知情了。”覃淮下了定论。
覃淮轻笑几声,眼中狡黠,他凝视着兰沅念道,“兰姑娘想必也不清楚罢。”
“当年李老大人说是以厚礼答谢,实则是将你许配于我。如今李老大人仙逝,这桩婚约却不能因此作废的。“
兰沅念有些慌了,她是不知道外祖真许了这样的诺,后来几年她跟着外祖四处周游,她也从未提起过此事。她连忙开口道:”侯爷空口无凭。若真有此事,为何至今方才告知?”
“自然是因着本侯过去要奔赴战场,生死难料,怕有累姑娘名声,这才没有在数年前便来府中定下此事。”覃淮嘴角的笑意更深了。
兰夫人在一旁是听明白了,镇北侯虽比不上太子,可却是实打实手里握着重兵的权臣,眼见着面前的覃淮也不是个没出息的,兰沅念嫁过去便是正头娘子,如何了得。
她强撑笑意,推辞道:“侯爷抬爱,可我家沅念才疏学浅,行止粗鄙,又自幼多病,恐子嗣艰难,香火难续,如此福薄,怕是不配侯爷金尊玉贵。”
兰夫人这话说起来可全然没顾及兰沅念的名声,且不说事实是否如她所说……这些私密事又哪里是能拿到大庭广众下说的,万一今日来的不是覃淮,是别的什么外男,那兰沅念这辈子都别想嫁人了。
且兰沅念她岂能不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她手里攥着那么多银子,花重金请一个名医又不是难事。不过就是秋冬之际手脚冰凉,实则并无大碍,更不会于子嗣一事有影响。
“母亲……”
平日里在内的锉磨她也都认了,可今日可是见外客的小宴,兰夫人这一番话又是字字诛心。
兰沅念怔怔的看着兰夫人,神色间皆是不可置信,她轻轻咬着下唇,勉强保持着仪态,眼眶却已微红。
覃淮看到兰沅念的神情变化,他站起身,将她护在身后,眼中寒光一闪,面上冷意,语气一股淡淡讽刺,“不愧是兰夫人,可真是当得起‘贤名’。”
他目光如刀,从袖袍中缓缓取出一块雕工精致的玉佩,上头一个“李”字赫然朗朗。
兰夫人认得那是自己父亲的私佩。
“此乃李老大人所赠信物,以此为证,可尽够了?兰夫人既通书卷,岂不知‘救命之恩,以身相许’之理?”
兰夫人面色微变,缓缓道:“若妾身不允,侯爷莫不是要强娶不成?”
“尚书权重,又得陛下信赖,本侯自然是不敢。”覃淮目光已经落在了兰夫人一旁坐着的兰尚书身上。
他和兰沅念隔得近,能感受到小姑娘在抹着泪,覃淮顿时心头一阵火,明目张胆的威胁道:“可若是以后外头流传了什么风言风语,这便不是本侯能左右的了。”
别的不说,光是赵李氏身为出嫁女虐待亲侄女这事要是流传出去,那长陵伯爵府哪里还容得下赵李氏,定然是要休妻的。远在江南的李宅也会落下个家教不严的名头,兰夫人名声自然也会受损。
当年他们压下这事可是花了不少精力,如今兰尚书自然不会允许到了如今,这陈年烂谷子事儿还要让他栽个跟头。
兰尚书闻言,登时连忙起身,面带笑容道:“拙荆实是念及小女年幼,不愿她过早嫁人。可既然这亲事是岳丈定下的,兰某自然也是会恪守前言。”
兰尚书话说到这份儿上,便是应下这门亲事了。
“如此最好不过,”覃淮来前是在太子那里好生做了番兰尚书的功课,他清楚兰尚书心里看重的是什么。
只是到了今日,覃淮才真真切切明白经年不见兰沅念为何变化会如此之大,眼下他只在这府中待了不到两个时辰,都觉得很是寒心,何况她在这里孤零零在这里生活了五年。
“明日是个好日子,本侯会和祖母来贵府订下亲事,万望尚书届时莫要反悔才是。”覃淮已达到他的目的,可他面上也不见得好,他蹙眉拱手道:“今日多谢尚书招待,只是本侯和兰姑娘多年未见,不知尚书可允我二人自在说会话?”
覃淮说这话时将他和兰沅念划作一处,倒是让兰夫人脸青一阵白一阵。
“这是自然,府中有座水榭楼台,还请侯爷移步便是。”
兰尚书扭头看了身后站着的管家一言,那人会意,低垂着头站出来道:“侯爷、姑娘,奴来替你们带路。”
并非是她不在乎。
她当然记得刺骨寒风凛冽吹的她昏头倒脑,当然也记得被几个婆子摁在稻草堆里狠狠踢打,更是记得她吃了一个月的酸臭剩饭。
她那时的婢女名唤青橘,是真真切切自她出生起便跟在她身边的。
青橘死在一场大雪里。
兰沅念记得,在李老夫人的默许下,赵李氏带着那些女使婆子一连欺负了她们大半月。
她身上全是淤青伤痕,平日又都吃些没营养的剩饭剩菜,被折腾的狠了,是起了高烧了。
江南的冬日也能冷的刺骨。
那日漫天飞雪,青橘在李老夫人的堂屋前跪求了一夜,只为给兰沅念求一个大夫,第二日清晨,李老夫人派了婆子去驱赶她,却发现人已经没气儿了。
或许是闹的阵仗太大,府中不少人都听闻了此事。李老夫人最终还是请了位大夫,给兰沅念瞧了身子。
那大夫大概是经常接触高门大户的内宅阴私事,也是瞧着兰沅念实在可怜,便千叮咛万嘱咐说兰沅念不能再受寒了,不然怕真要没命。
那时候兰尚书才被贬到潮州不久,谁知道有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赵李氏还是怕兰尚书秋后算账,便好汤好药的供了一阵。
而后来又过了两个月,眼看着兰尚书还是在潮州,怕已是复官无望,赵李氏起了杀心,兴许是不愿脏了自己的手,赵李氏只是将她关在偏僻又冰冷的柴房里,任她自生自灭。
如果外祖没有因为去漠北看望老镇北侯并受人之托带回覃淮,如果覃淮没有因为自幼生在漠北而身边带着那只胡犬。
她怕是就只会落得个被草革裹了丢去乱葬岗喂野狗的下场。
其实兰夫人这些年来膈应她、忽视她,无非就是因为害怕来日她嫁了好夫婿转过头来报复赵李氏、报复李老夫人、报复当年所有伤害她的人。
要不怎么说知女莫若母。
兰沅念也的确这样想过。
其实一开始父亲让她嫁入东宫做侧妃时,她是愿意的。
她想要报复当年的恶人,也想找到祖父当年莫名离世的真相。
纵是手里攥着几个收成不菲的庄子酒楼又如何,没有权势依靠,在长安城中只会寸步难行。
兰沅念心里有覃淮,当然也很想嫁给覃淮。
可嫁了覃淮,她既不可能听命于父亲皇帝加害于他,也不可能为了覃淮和家里彻底闹翻。
覃淮出身诸侯世家,眼下嫡系虽只剩他一个,可这旁支的亲戚妯娌还是要应付的。
她若没有娘家做依靠,往后在侯府便是举步维艰,那她的夫君便是她唯一的倚仗,但是这样的倚仗,焉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何况人心易变,兰沅念更害怕有一日兰因絮果,覃淮若另寻新欢,届时她一个没有母族可回、又惨遭休弃的妇人又能去何处。
可是到了现在,兰沅念倒有些看不清自己的心了。
事情总是错综复杂搅在一起,她眼下只知道自己对于这样需要日日应付陪笑、又得处处提防算计的生活已很是厌倦。
千思万绪,兰沅念只觉心烦。
兀的,她垂在膝上冰凉的手被身边人握住。
饭厅里是檀木圆桌,兰尚书夫妇坐在覃淮左侧,赵姝挨着兰夫人落座,兰沅念自然也就在覃淮右侧。
桌身足够高,挡得住覃淮的小动作。
兰沅念垂眸,视线落在那紧紧裹着她的大掌上,她微微挣了挣,却被攥得更紧了。
因为幼时落下的病根,一入了秋她的手脚便都冰凉的很,眼下覃淮的掌心炙热如旭阳。
覃淮前些日子没来找兰沅念,是因为他也没闲着,他花了点心思才让兰沅念和东宫那点莫须有的“婚事”传言渐渐淡出人们视野。
他原本是想着像太子说的那样等上些日子再提他和兰沅念的婚事的。
只是眼看着要是他再不来,兰沅念怕都能给她自己物色上好几个别的什么称心的夫婿了。
覃淮此刻瞧着云淡风轻,笑意中带着几分玩味,他目光深邃难测。
赵姝被兰夫人拉着坐下,她觉得有什么似乎要脱离她的掌控了。
覃淮右手隐于桌布下攥着柔荑,左手轻挑白玉杯,指尖轻转杯身,茶香缭绕间,他语调悠然,言辞间却隐含锋芒,“这原是多年前在江南的旧事了,想来尚书和夫人也不一定知晓内情罢。”
他手中的茶杯轻轻摇晃,茶水荡起微微波纹,他语调深沉,“本侯虽久不在京,却也曾听闻尚书府家教清正,儿女皆师从名儒,学养深厚,实为京中之冠。”
兰尚书不动声色,正细细思忖,盘算着覃淮今日来这一番阵仗究竟是何目的。
这位镇北侯不过十九,便立了这样大的军功。北狄一族全民皆兵,何等骁勇善战,征战多年,先头两位镇北侯都是折在了无休无止的战役中。
而三年前他一个十五六岁又从未有过实战经验的侯府二公子初上战场,竟能辖得住覃家军三万铁骑,又领着一众军士打得北狄节节败退,甚至到了如今….整个北狄举国来降。
其实原先覃淮上面还曾有个嫡亲兄长,便是当年的镇北侯府世子。多年来,京中人只知镇北侯府世子多么聪慧无双,却几乎从未听闻过关于这侯府二公子的半点消息。
镇北侯府的确是将这位二公子保护的很好。
就连兰尚书身在中枢多年,也仅仅只是知道这位侯府二公子幼时养在漠北,除此之外倒是一概不知了。
战场之上何等凶险,覃淮能有如今的成就,可见其铁血手腕、不容小觑。
覃家军是自圣祖时期便效忠于镇北侯府一脉的亲兵,皇帝再是忌惮,也不可能会无端下旨收回,让边疆战士寒心。
但这怀疑的种子既生了根便会继续发芽,自覃淮回朝后,皇帝多次和兰尚书谈及此事,更有意让兰尚书将府兰沅念嫁给他。
毕竟比起阮丞相这个世家出身的文臣,皇帝的确更忌惮这个颇得民心手握兵权的镇北侯。
但兰尚书不知道这次为何一直举棋不定,便没给过定论。
“本侯虽是个粗人,却也念过几本书。”覃淮手捻茶盏,眸光锐利,“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尚书您是状元出身,当听闻过这句话。”
“今日本侯旧事重提,并非有意以此要挟尚书您做些什么有违伦常之事,只是本侯府中尚还缺一位……”
话还没说完,坐在一旁的兰沅念面容未见端倪,她察觉话头不对,左手暗中用力掐着覃淮虎口,借着站起身的力道终于将手抽出。
她福身对着覃淮行礼,语气清冽:“侯爷,昔年之事,外祖已厚礼答谢,旧恩旧德,您何须又向家父以往恩相挟?”
“哦?那兰姑娘可知道你的外祖父是以何答谢本侯的?”
所谓兵者诡道,兰沅念沉不住气先起身止住了覃淮的话,倒让他更好发挥。
兰沅念那时才几岁,哪里知道这些外祖父拿什么谢的覃淮。
她身子一顿,显然是看明白了眼下覃淮一副得逞的模样……
这是被下套了。
她很快反应过来,暗道自己是急了。
“想来兰尚书也未必知晓此事罢?”覃淮扭头去看着左侧的兰尚书夫妇二人,这一台戏可得多几个人一起唱才热闹。
“彼时兰某尚还在潮州,的确不知此事内情。”兰尚书不着眼看了身旁兰夫人一眼,他是真不知道。
兰夫人顿了顿,有些忐忑的对着覃淮道:“妾身倒还记得,家父从前的确说起此事,只是当时家父曾言此事已得妥善安置,可便是如此,后来妾身也是带了礼去侯府答谢的。”
兰夫人这说的是实话,她一贯是要把面子功夫做足的。
“看来兰夫人也不完全知情了。”覃淮下了定论。
覃淮轻笑几声,眼中狡黠,他凝视着兰沅念道,“兰姑娘想必也不清楚罢。”
“当年李老大人说是以厚礼答谢,实则是将你许配于我。如今李老大人仙逝,这桩婚约却不能因此作废的。“
兰沅念有些慌了,她是不知道外祖真许了这样的诺,后来几年她跟着外祖四处周游,她也从未提起过此事。她连忙开口道:”侯爷空口无凭。若真有此事,为何至今方才告知?”
“自然是因着本侯过去要奔赴战场,生死难料,怕有累姑娘名声,这才没有在数年前便来府中定下此事。”覃淮嘴角的笑意更深了。
兰夫人在一旁是听明白了,镇北侯虽比不上太子,可却是实打实手里握着重兵的权臣,眼见着面前的覃淮也不是个没出息的,兰沅念嫁过去便是正头娘子,如何了得。
她强撑笑意,推辞道:“侯爷抬爱,可我家沅念才疏学浅,行止粗鄙,又自幼多病,恐子嗣艰难,香火难续,如此福薄,怕是不配侯爷金尊玉贵。”
兰夫人这话说起来可全然没顾及兰沅念的名声,且不说事实是否如她所说……这些私密事又哪里是能拿到大庭广众下说的,万一今日来的不是覃淮,是别的什么外男,那兰沅念这辈子都别想嫁人了。
且兰沅念她岂能不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她手里攥着那么多银子,花重金请一个名医又不是难事。不过就是秋冬之际手脚冰凉,实则并无大碍,更不会于子嗣一事有影响。
“母亲……”
平日里在内的锉磨她也都认了,可今日可是见外客的小宴,兰夫人这一番话又是字字诛心。
兰沅念怔怔的看着兰夫人,神色间皆是不可置信,她轻轻咬着下唇,勉强保持着仪态,眼眶却已微红。
覃淮看到兰沅念的神情变化,他站起身,将她护在身后,眼中寒光一闪,面上冷意,语气一股淡淡讽刺,“不愧是兰夫人,可真是当得起‘贤名’。”
他目光如刀,从袖袍中缓缓取出一块雕工精致的玉佩,上头一个“李”字赫然朗朗。
兰夫人认得那是自己父亲的私佩。
“此乃李老大人所赠信物,以此为证,可尽够了?兰夫人既通书卷,岂不知‘救命之恩,以身相许’之理?”
兰夫人面色微变,缓缓道:“若妾身不允,侯爷莫不是要强娶不成?”
“尚书权重,又得陛下信赖,本侯自然是不敢。”覃淮目光已经落在了兰夫人一旁坐着的兰尚书身上。
他和兰沅念隔得近,能感受到小姑娘在抹着泪,覃淮顿时心头一阵火,明目张胆的威胁道:“可若是以后外头流传了什么风言风语,这便不是本侯能左右的了。”
别的不说,光是赵李氏身为出嫁女虐待亲侄女这事要是流传出去,那长陵伯爵府哪里还容得下赵李氏,定然是要休妻的。远在江南的李宅也会落下个家教不严的名头,兰夫人名声自然也会受损。
当年他们压下这事可是花了不少精力,如今兰尚书自然不会允许到了如今,这陈年烂谷子事儿还要让他栽个跟头。
兰尚书闻言,登时连忙起身,面带笑容道:“拙荆实是念及小女年幼,不愿她过早嫁人。可既然这亲事是岳丈定下的,兰某自然也是会恪守前言。”
兰尚书话说到这份儿上,便是应下这门亲事了。
“如此最好不过,”覃淮来前是在太子那里好生做了番兰尚书的功课,他清楚兰尚书心里看重的是什么。
只是到了今日,覃淮才真真切切明白经年不见兰沅念为何变化会如此之大,眼下他只在这府中待了不到两个时辰,都觉得很是寒心,何况她在这里孤零零在这里生活了五年。
“明日是个好日子,本侯会和祖母来贵府订下亲事,万望尚书届时莫要反悔才是。”覃淮已达到他的目的,可他面上也不见得好,他蹙眉拱手道:“今日多谢尚书招待,只是本侯和兰姑娘多年未见,不知尚书可允我二人自在说会话?”
覃淮说这话时将他和兰沅念划作一处,倒是让兰夫人脸青一阵白一阵。
“这是自然,府中有座水榭楼台,还请侯爷移步便是。”
兰尚书扭头看了身后站着的管家一言,那人会意,低垂着头站出来道:“侯爷、姑娘,奴来替你们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