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徵陪着燕玉流把竹竿处理好的时候,已经到子时了。
月光高悬,照彻庭院。
燕玉流舒展了一下身体,道:“多亏你在,不然怕是弄不完。”
沈徵道:“你就是多管闲事。”
他又道:“我有事要和你说。今晨最后上来的那四个人,绝不是什么善茬,你记得绕着他们走。”
燕玉流奇道:“你就是为了这个来找我的吗?”
沈徵见她神色如常,便知晓她果然如沈放所言,心里头门清。听她这么说,顿时觉得被她看轻,气恼道:“怎么?你觉得我大惊小怪?我知你杀人无数,厉害得很,但我也担心你阴沟里翻船!”
燕玉流便是一笑,道:“啊,你担心我?”
沈徵立刻感觉一股火从胸口烧到脑袋,忍不住喝道:“燕凝!你能不能有个正形?”
燕玉流被他吼,也不生气,实在是没有生气的必要。她笑道:“是我不好,少音,你别生气。我给你赔罪。”
沈徵一听她道歉,气就顺了,只一时说不出话。燕玉流见他沉默,也拿不准他气消了没,便又说:“我送你个东西,好不好?”
沈徵道:“什么?”
燕玉流道:“你和我来。”
她拿了盏灯,带着沈徵回到那片竹林,走得稍远一些才停下,从袖兜里掏出个短短的竹箫来。
沈徵一看,就见那竹箫比寻常的短了一截,又胖了一圈,上面只有四个孔,样子奇丑无比。可是多看两眼,又觉得可爱起来。
燕玉流举在手里给他看,道:“你会吹吗?”
沈徵道:“箫我会吹,但这是个什么?”
燕玉流道:“我自己做的。你拿着。”她让沈徵拿着灯,自己把那东西凑到嘴边,用力一吹。
“噗——”
它发出了一个很奇怪的动静。
沈徵一愣,咬着嘴唇都没忍住笑。
燕玉流也有点被吓着了,拿起来看了看,嘀咕道:“好像不大对啊。”她又凑到嘴边吹了吹,接连响起来几声,听起来很不文雅。沈徵笑得直抖,手里的灯都跟着摇摇欲坠。
燕玉流只好放弃,道:“算了!看来是失败了。改天我再做一个给你。”说罢,就将那短箫往袖兜里放。
沈徵连忙抢过来,道:“不用了,就这个,我挺喜欢!”
燕玉流笑道:“真的?那你可不能生气了。”
沈徵把短箫收起来,面上也带着笑,道:“嗯。不生气了。”
后面几天,始终风平浪静。
越往北,秋意越浓。
秋风拂过江水,将船送入沣州。
香原郡,就在沣州。
岸边金树璀璨,夹道相迎,两侧田地整齐,屋舍俨然,丛林小径若隐若现,农夫挑着担子走在河堤上,唱道:“红也飘飘...黄也飘飘...”
这郊外的模样,竟然已经比老家规整了。
燕玉流朝远处眺望,看到远处隐约屹立着一座巍峨城墙,红色的旗帜迎风飘扬。
沈放道:“今日就能到了。”
沈徵叹道:“总算要到了。”
河道上的船舶越来越密集,又行了几里,就见郡城水路门洞大开,前方舳舻相衔,千里不绝。
燕玉流惊奇不已,道:“好热闹啊,怎么会有这么多船?”
沈放笑道:“这天下半数的财宝与山泽奇货,都由三江之路引进,香原水运通达,当然热闹。”
正望间,忽然有叫好声从后往前传来。燕玉流伸头去看,就见两位少男少女衣袂飘飘地在拥挤的船舶之间纵跃,很有几分轻功的底子,且每每落到一艘船上,便要相携转上一圈,从袖中抖出一捧花瓣,洋洋洒洒缤纷满天,真个像是一对神仙眷侣。
燕玉流看得如痴如醉,直到那两人打着转飞走了,目光还在追他们的背影。
看痴了的不止燕玉流一个,旁边的人也纷纷打听:“这两位是打哪儿来的?”
有人道:“看见他们水袖上的梨花纹了没?那是怀秀坊的伶人,看着脸生,应该是新角儿。”
燕玉流默默记下这个地方,只待进城去一饱眼福。
众船慢慢前行,直到天色将暗,才缓缓穿过了十几米厚的城墙。
船驶进外城,便见两岸河堤,郁郁葱葱,高楼飞栈,连天蔽日,纱绸交错,红粉相织,楼上有伶人奏乐,丝竹笙歌,不绝于耳,街上人声鼎沸,老幼相携,夫妻依偎,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宝马争驰,罗琦飘香。
此时正逢黄昏,天色苍紫,彩灯交错,渐次亮起,倒映在河中,恍若繁星摇荡。岸边贩夫走卒争相吆喝,水饭、干脯、鸡皮、腰肾、香糖果子、杏片...各式杂嚼,眼花缭乱。
燕玉流看得目瞪口呆,目眩神迷,径要从窗里翻出去玩。
沈放忙拉住她的袖子,笑道:“妹妹,你这就要走了?”
燕玉流一怔,忙道:“实在是看花了眼,失神了。这香原当真是盛极!”
沈放道:“我却要劝你一句,要是想放开了玩,还是等船家靠岸,登记过名字再走。”
燕玉流道:“我自然听沈兄的,不过,这当中有什么说法?”
沈放道:“在官家记了名,便也有了身份,往后同人有了买卖,或者起了冲突,会有人为你主持公道。”
燕玉流道:“原来如此,幸好有沈兄告诉我!”
沈放微微一笑,又道:“这香原之繁盛,实在是一年半载都难以尽兴,你尽可慢慢领略。”
燕玉流笑道:“一年半载?怕是往后十年,我都不想走了!”
沈放道:“噢?若是如此,我还要请妹妹常来做客。”
燕玉流道:“沈兄,你们准备住在哪里?”
沈放道:“应当要先买个院子,凑合一下。”
燕玉流心道:在这买个院子,竟还能叫凑合。
沈放问:“你呢?”
燕玉流道:“少不得要在客店对付一段时间,再做打算吧。”
说话间,船愈行愈深,道边楼宇骈阗,旗帜飘扬,张灯结彩,人流如织,熙熙攘攘。火红的枫叶飘摇落下,有一道清亮的嗓音站在楼上,唱:“金风玉露一相逢——”
这时有人掀起竹帘来,正是那位登记的艄公,他道:“你们看见那几个僧人了吗?”
燕玉流道:“什么僧人?”
艄公道:“就那光头。”
燕玉流心里笑:又不是光头就是僧人了。
沈放道:“我们始终在此,未曾见过。出了什么事?”
艄公道:“人全不见了。不知什么时候走的。”
沈放道:“那一行人面向不友善,可否告知他们的名姓?也好叫我们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躲着些。”
艄公道:“不知道,他们登记用的就是原先那几个人的名...”他话说一半,就停住,道:“哎,走就走了吧。”然后放下帘子离开了。
没多会,竹帘又被掀开,这回进来的是沈徵。他入城前便去清点人丁和行李,这会儿才弄完。
沈徵才坐下来,外边就是一阵异样的喧哗,他便又站起来,要上外头去看什么情况。燕玉流忙跟着去看热闹。
前面的船队里不少人都出来了,堵着一大片后脑勺,沈徵喊了一个渔夫,问:“前面怎么了?”那渔夫道:“说是死了一船的人,码头的官儿不让人走。”
沈徵问:“死的是什么人?”
渔夫道:“哎,这我哪知道。”
燕玉流道:“我去看看。”说罢,便纵身一飞,几个起落就到了前头去。
她径直去了码头,就见一艘大船浮在水上,帆上印着个大大的“镖”字。街边楼上都探出了许多人头来看,周围喧嚣阵阵,那船却异乎寻常地安静,在波浪里轻轻摇晃,叫人莫名悚然。
燕玉流就近落到一艘船上,问:“这船什么来头?”
那船公被她吓了一跳,老实答了:“这是香原镖局的镖船。”
燕玉流问:“里面的人全死了吗?”
船公道:“是吧,到现在没看到有人下来。”
燕玉流道:“知道是谁干的吗?”
船公道:“不知道啊,官老爷们要查,不让咱们走。”
这时,岸上又来了一波人,穿着统一的黑色短打,为首的那人同码头的小吏交谈了两句,那小吏便喊道:“好了,继续登记了!”
有人道:“大老爷,查出来了吗?”
小吏道:“别问,叫你干啥就干啥,赶紧来!”
燕玉流便回过头去找沈徵和沈放,将自己打听到的东西告诉他们。沈放说:“既然这样,按着他们说的来就是。”
船只的队伍慢慢前进,终于轮到他们这一艘,小吏一看名单,顿时喝道:“你们船上怎么少了四个人?”
艄公顿时满头大汗,不敢隐瞒,把来龙去脉都说了一遍。
小吏转头去看那黑衣领头人,那人走过来看看其他人,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沈放走上前,道:“他们都是在下的家丁。”
那人道:“你是什么人?”
沈放道:“是从周南郡来的商贩。”
那人道:“你的货呢?”
沈放道:“在船上,只装了一些样板货。”
那人一抬下巴,道:“都拿来看看。”
沈放看了沈徵一眼,沈徵就转头去取,没一会儿就带着几个护卫提着袋子过来了。那人打开一看,就见里头还有数个小袋子,装着各式各样的香膏香脂和香饼。
他捏出来几个嗅过去,问:“以前来过香原郡吗?”
沈放道:“来过几次。”
那人问:“都来做什么?”
沈放道:“长长见识。”
那人笑了下,道:“长过见识了,怎么还带这些寻常货?”
沈放道:“路上遭了匪,稀罕货都丢了。”
那人仍是笑,道:“你当我傻么?”
沈放忙行了一礼,道:“万万不敢,只是信任镖局行事磊落,不会误伤无辜,所以俱是如实相告。”
那人刚要说话,电光火石间,那倒霉货船忽然冒出火来,眨眼间那火光便冲天而起,卷上那道写着“镖”的船帆。小吏大叫一声,道:“不好,上面还有人!”
月光高悬,照彻庭院。
燕玉流舒展了一下身体,道:“多亏你在,不然怕是弄不完。”
沈徵道:“你就是多管闲事。”
他又道:“我有事要和你说。今晨最后上来的那四个人,绝不是什么善茬,你记得绕着他们走。”
燕玉流奇道:“你就是为了这个来找我的吗?”
沈徵见她神色如常,便知晓她果然如沈放所言,心里头门清。听她这么说,顿时觉得被她看轻,气恼道:“怎么?你觉得我大惊小怪?我知你杀人无数,厉害得很,但我也担心你阴沟里翻船!”
燕玉流便是一笑,道:“啊,你担心我?”
沈徵立刻感觉一股火从胸口烧到脑袋,忍不住喝道:“燕凝!你能不能有个正形?”
燕玉流被他吼,也不生气,实在是没有生气的必要。她笑道:“是我不好,少音,你别生气。我给你赔罪。”
沈徵一听她道歉,气就顺了,只一时说不出话。燕玉流见他沉默,也拿不准他气消了没,便又说:“我送你个东西,好不好?”
沈徵道:“什么?”
燕玉流道:“你和我来。”
她拿了盏灯,带着沈徵回到那片竹林,走得稍远一些才停下,从袖兜里掏出个短短的竹箫来。
沈徵一看,就见那竹箫比寻常的短了一截,又胖了一圈,上面只有四个孔,样子奇丑无比。可是多看两眼,又觉得可爱起来。
燕玉流举在手里给他看,道:“你会吹吗?”
沈徵道:“箫我会吹,但这是个什么?”
燕玉流道:“我自己做的。你拿着。”她让沈徵拿着灯,自己把那东西凑到嘴边,用力一吹。
“噗——”
它发出了一个很奇怪的动静。
沈徵一愣,咬着嘴唇都没忍住笑。
燕玉流也有点被吓着了,拿起来看了看,嘀咕道:“好像不大对啊。”她又凑到嘴边吹了吹,接连响起来几声,听起来很不文雅。沈徵笑得直抖,手里的灯都跟着摇摇欲坠。
燕玉流只好放弃,道:“算了!看来是失败了。改天我再做一个给你。”说罢,就将那短箫往袖兜里放。
沈徵连忙抢过来,道:“不用了,就这个,我挺喜欢!”
燕玉流笑道:“真的?那你可不能生气了。”
沈徵把短箫收起来,面上也带着笑,道:“嗯。不生气了。”
后面几天,始终风平浪静。
越往北,秋意越浓。
秋风拂过江水,将船送入沣州。
香原郡,就在沣州。
岸边金树璀璨,夹道相迎,两侧田地整齐,屋舍俨然,丛林小径若隐若现,农夫挑着担子走在河堤上,唱道:“红也飘飘...黄也飘飘...”
这郊外的模样,竟然已经比老家规整了。
燕玉流朝远处眺望,看到远处隐约屹立着一座巍峨城墙,红色的旗帜迎风飘扬。
沈放道:“今日就能到了。”
沈徵叹道:“总算要到了。”
河道上的船舶越来越密集,又行了几里,就见郡城水路门洞大开,前方舳舻相衔,千里不绝。
燕玉流惊奇不已,道:“好热闹啊,怎么会有这么多船?”
沈放笑道:“这天下半数的财宝与山泽奇货,都由三江之路引进,香原水运通达,当然热闹。”
正望间,忽然有叫好声从后往前传来。燕玉流伸头去看,就见两位少男少女衣袂飘飘地在拥挤的船舶之间纵跃,很有几分轻功的底子,且每每落到一艘船上,便要相携转上一圈,从袖中抖出一捧花瓣,洋洋洒洒缤纷满天,真个像是一对神仙眷侣。
燕玉流看得如痴如醉,直到那两人打着转飞走了,目光还在追他们的背影。
看痴了的不止燕玉流一个,旁边的人也纷纷打听:“这两位是打哪儿来的?”
有人道:“看见他们水袖上的梨花纹了没?那是怀秀坊的伶人,看着脸生,应该是新角儿。”
燕玉流默默记下这个地方,只待进城去一饱眼福。
众船慢慢前行,直到天色将暗,才缓缓穿过了十几米厚的城墙。
船驶进外城,便见两岸河堤,郁郁葱葱,高楼飞栈,连天蔽日,纱绸交错,红粉相织,楼上有伶人奏乐,丝竹笙歌,不绝于耳,街上人声鼎沸,老幼相携,夫妻依偎,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宝马争驰,罗琦飘香。
此时正逢黄昏,天色苍紫,彩灯交错,渐次亮起,倒映在河中,恍若繁星摇荡。岸边贩夫走卒争相吆喝,水饭、干脯、鸡皮、腰肾、香糖果子、杏片...各式杂嚼,眼花缭乱。
燕玉流看得目瞪口呆,目眩神迷,径要从窗里翻出去玩。
沈放忙拉住她的袖子,笑道:“妹妹,你这就要走了?”
燕玉流一怔,忙道:“实在是看花了眼,失神了。这香原当真是盛极!”
沈放道:“我却要劝你一句,要是想放开了玩,还是等船家靠岸,登记过名字再走。”
燕玉流道:“我自然听沈兄的,不过,这当中有什么说法?”
沈放道:“在官家记了名,便也有了身份,往后同人有了买卖,或者起了冲突,会有人为你主持公道。”
燕玉流道:“原来如此,幸好有沈兄告诉我!”
沈放微微一笑,又道:“这香原之繁盛,实在是一年半载都难以尽兴,你尽可慢慢领略。”
燕玉流笑道:“一年半载?怕是往后十年,我都不想走了!”
沈放道:“噢?若是如此,我还要请妹妹常来做客。”
燕玉流道:“沈兄,你们准备住在哪里?”
沈放道:“应当要先买个院子,凑合一下。”
燕玉流心道:在这买个院子,竟还能叫凑合。
沈放问:“你呢?”
燕玉流道:“少不得要在客店对付一段时间,再做打算吧。”
说话间,船愈行愈深,道边楼宇骈阗,旗帜飘扬,张灯结彩,人流如织,熙熙攘攘。火红的枫叶飘摇落下,有一道清亮的嗓音站在楼上,唱:“金风玉露一相逢——”
这时有人掀起竹帘来,正是那位登记的艄公,他道:“你们看见那几个僧人了吗?”
燕玉流道:“什么僧人?”
艄公道:“就那光头。”
燕玉流心里笑:又不是光头就是僧人了。
沈放道:“我们始终在此,未曾见过。出了什么事?”
艄公道:“人全不见了。不知什么时候走的。”
沈放道:“那一行人面向不友善,可否告知他们的名姓?也好叫我们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躲着些。”
艄公道:“不知道,他们登记用的就是原先那几个人的名...”他话说一半,就停住,道:“哎,走就走了吧。”然后放下帘子离开了。
没多会,竹帘又被掀开,这回进来的是沈徵。他入城前便去清点人丁和行李,这会儿才弄完。
沈徵才坐下来,外边就是一阵异样的喧哗,他便又站起来,要上外头去看什么情况。燕玉流忙跟着去看热闹。
前面的船队里不少人都出来了,堵着一大片后脑勺,沈徵喊了一个渔夫,问:“前面怎么了?”那渔夫道:“说是死了一船的人,码头的官儿不让人走。”
沈徵问:“死的是什么人?”
渔夫道:“哎,这我哪知道。”
燕玉流道:“我去看看。”说罢,便纵身一飞,几个起落就到了前头去。
她径直去了码头,就见一艘大船浮在水上,帆上印着个大大的“镖”字。街边楼上都探出了许多人头来看,周围喧嚣阵阵,那船却异乎寻常地安静,在波浪里轻轻摇晃,叫人莫名悚然。
燕玉流就近落到一艘船上,问:“这船什么来头?”
那船公被她吓了一跳,老实答了:“这是香原镖局的镖船。”
燕玉流问:“里面的人全死了吗?”
船公道:“是吧,到现在没看到有人下来。”
燕玉流道:“知道是谁干的吗?”
船公道:“不知道啊,官老爷们要查,不让咱们走。”
这时,岸上又来了一波人,穿着统一的黑色短打,为首的那人同码头的小吏交谈了两句,那小吏便喊道:“好了,继续登记了!”
有人道:“大老爷,查出来了吗?”
小吏道:“别问,叫你干啥就干啥,赶紧来!”
燕玉流便回过头去找沈徵和沈放,将自己打听到的东西告诉他们。沈放说:“既然这样,按着他们说的来就是。”
船只的队伍慢慢前进,终于轮到他们这一艘,小吏一看名单,顿时喝道:“你们船上怎么少了四个人?”
艄公顿时满头大汗,不敢隐瞒,把来龙去脉都说了一遍。
小吏转头去看那黑衣领头人,那人走过来看看其他人,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沈放走上前,道:“他们都是在下的家丁。”
那人道:“你是什么人?”
沈放道:“是从周南郡来的商贩。”
那人道:“你的货呢?”
沈放道:“在船上,只装了一些样板货。”
那人一抬下巴,道:“都拿来看看。”
沈放看了沈徵一眼,沈徵就转头去取,没一会儿就带着几个护卫提着袋子过来了。那人打开一看,就见里头还有数个小袋子,装着各式各样的香膏香脂和香饼。
他捏出来几个嗅过去,问:“以前来过香原郡吗?”
沈放道:“来过几次。”
那人问:“都来做什么?”
沈放道:“长长见识。”
那人笑了下,道:“长过见识了,怎么还带这些寻常货?”
沈放道:“路上遭了匪,稀罕货都丢了。”
那人仍是笑,道:“你当我傻么?”
沈放忙行了一礼,道:“万万不敢,只是信任镖局行事磊落,不会误伤无辜,所以俱是如实相告。”
那人刚要说话,电光火石间,那倒霉货船忽然冒出火来,眨眼间那火光便冲天而起,卷上那道写着“镖”的船帆。小吏大叫一声,道:“不好,上面还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