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符伊年只在符家大宅住了一晚,第二天就回到了安县。才进了家属院大门,符伊年就被门卫大爷喊住了。
“符伊年,电报!”
符伊年一愣。在她的认知里,一般只有通讯不便的时候才会发电报,比如双方距离遥远,比如事况紧急。
而且,符伊年觉得以符家当前的情况,应该没什么距离遥远的亲友找她,也没什么紧急的情况需要联系她的。
所以当她看到电报上“回电”两个字和落款的“祝镕”之后,忍不住在心底翻白眼,自己不是说了周末会联系他,现在离周末还两天呢,急什么嘛。
可是抱怨过后,又有隐约的甜从心底翻上来。
符伊年想了想,干脆转身出了家属院,先去邮电局给祝镕回电话。
拨号的时候符伊年听着等待的“嘟、嘟”声,心中暗想:你让我回电我来回了,若是你不在接不到,那就不能怪我了。
不过电话最终被接了起来,“喂。”
祝镕的声音传来,还有他不是很稳的气息,气喘吁吁的,像是在运动。
符伊年问出自己的疑问,“你在训练?”
祝镕轻笑了一声,“刚在开会,听到电话声跑过来的。”
“哦。”符伊年应了一声,不过她并不是很关心这个,只是好奇,“你给我发电报,是有什么急事吗?”
“没有,”祝镕解释,“你不是打了电话过来,我拉练回来了,就发了电报给你。”
符伊年:……“我记得我给你留言说周末再打了呀。你急什么?”
电话那头没有说话,只有祝镕的呼吸声从话筒里传出来,似乎在说:我为什么急你不知道吗?
祝镕不说话,符伊年一时也不知道要说些什么,两个人就在电话两端沉默着。
后来是祝镕先打破了沉默,“你行李整理的如何了?”
符伊年也很快恢复了自然,“唔,算是整理好了,被褥和厚衣服走的邮政托运,水盆暖壶这些打算到了之后再买,我自己就只带些随身物品和轻快的衣服就行了。”
祝镕听了十分赞同,“安排的非常得当,越来越厉害了。”
符伊年被夸奖了,心里有点高兴,而且非常自得,“当然啦,我是谁啊。”完全没有谦虚的感觉。
祝镕哑口无言,然后大笑出来,顺着他的话讲,“是啊是啊,你是谁啊,你是厉害的符伊年嘛!”
两个人说笑了一阵,祝镕将话题转了回来,“你到了京城后下火车不要乱走,我安排了人去接站,到时候他会送你去招待所住下,然后领你把日用品买完,等到报到日再送你到学校报到。”
符伊年惊诧,“还,还找人接站啊,会不会太麻烦了?”
“不麻烦,是我发小,就是教育局帮你问志愿的那个,”祝镕解释,“你第一次到京城,有个人带着比较好。”
符伊年想了想,同意了。祝镕说得没错,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有人带着会更快地熟悉起来,也可以避免很多坑或者骗局。
不过,到底今天还是上班日的上班时间,符伊年不好意思打扰祝镕太久,很快就要挂电话,还说会在出发前再打电话给他。
“还要多谢你帮忙买了卧铺票,”挂电话前符伊年突然记起这件事来,“票钱我已经给胡警官啦。”
祝镕之前已经挺胡克说过这件事了,当时还被胡克取笑,说符伊年连十几块钱的火车票都要算清楚,“人家根本就不领情,就你自作多情。”
祝镕哼笑,“你懂什么!算清楚才是对的。这代表的是一个人的态度,和做人处事有分寸感。我俩之间没有金钱的纠葛往来,才代表来往的清白,以后才更有可能。”
几句话说得胡克哑口无言。
如今说到这个问题,祝镕心里明镜似的,但口中又好像没在意,“那正好,省的我再给他汇款了。”
只有这么一句话,再没说别的。
符伊年挑了挑眉,知道祝镕这是明白了自己的用意,心中更加轻松了,后来连道别时声音都透着几分喜悦。
从邮电局离开,时间就已经时正午了,符伊年干脆在国营饭店吃了午饭再回。
令符伊年没想到的是,她竟然在这里偶遇到了孟向南和孟向北兄妹俩,兄妹二人站在点菜窗口,正在为吃什么而争论:妹妹想吃糖醋鱼,哥哥想吃锅包肉。
符伊年站在他们身后听了一会儿,不禁伸手拍了拍妹妹的肩膀,“嗨,要拼桌吗?”
孟向北被她突如其来的拍肩吓了一跳,等看清后才拍着胸口,“是你啊。”
符伊年有些抱歉,“对不起,吓到你了,没事吧?”
“没事没事,”妹妹很爽朗地摆手,然后想起她刚刚的提议,“你也在这吃午饭呀,那拼桌,拼桌的。”说完拉着符伊年要去找座位。
“等等,等等,”符伊年赶紧止住她的动作,“我还没点菜呢。”
孟向北开口想说什么,但是很快又闭上了,点头,“好的好的。”
最后三人商量了一番,兄妹俩点了一荤二素,分别是红烧鱼、胡萝卜片炒木耳和韭菜炒豆芽,符伊年另外点了一份锅包肉和三碗米饭,这样算下来双方出的钱票差不多。
孟向北觉得不好意思,“我们有两个人你只有一个,应该我们多出一些才是。”
“可是你们多买了两个菜呢,”符伊年接过售票员递来的找零,解释道,“如果不是我提议拼桌,其实你们不用多点一道菜的吧。”
孟向北想说一道素菜而已又不贵,可是瞄到正在微微摇头的哥哥,就闭了嘴,“好吧,等到了京城,我们再多多联系。”
符伊年当然说好,以后异地的同乡,其实和家人也差不多了。
因为正是饭点,而且这里位于城中心,饭店里座无虚席。三个人只好找个不碍事的地方等候。
等位子的空隙,符伊年轻声问孟向北是不是最近就要出发报到去了。
孟向北点头,“今天晚上的火车,不对,应该说是明天凌晨。”
符伊年惊诧,“怎么那么早的车票啊?”
“哥哥说睡一晚过去,刚好中午之前到,下午先陪我去报到,第二天他再去。”孟向北低声解释,“今天这么早过来是要拜访亲戚的。”
符伊年虽然好奇为什么拜访亲戚却在外面吃午饭,但是并没有多嘴地问出来,大家只是第二面,因为以后同在京城上学才算热络起来,这种私人问题她不会多嘴。
恰好这时有人吃完离开,三人先过去坐下先占了位子,然后喊了服务员过来清理,结果是餐具还没清理,他们的菜先送了上来。
最后是孟向南站起来主动将厨余餐具收起来送去了后厨。
这是三个人第二次见面,彼此并不熟悉,聊完上学报到的那点事儿,就再没什么可说,而且“食不言”嘛,于是都认真地吃着饭不再言语。
吃完了饭,双方各自都还有事,于是约定了以后到京城再见,就此分别。
符伊年上了公交车,兄妹俩走路去火车站。
看着公交车驶离,孟向北用胳膊肘怼了孟向南一下子,“哥哥,你太沉默了,一点儿也不主动!”
孟向南奇怪地看了他妹妹一眼,“主动什么?”
“符同志啊!”孟向北瞪眼,“多好的同志,你不主动些,她怎么成我嫂子?!”
“不要胡说!”孟向南立即出声,制止了妹妹的话,然后四处看了看,“不要说这种话,对符同志不好。”
孟向北哽了一瞬,于是改变话术,“好吧,你要主动一些,我们和符同志才能建立更亲密更志同道合的革命友谊。”
孟向南知道自己不说些什么,这个妹妹肯定会没完没了,“家里的事还没完成,现在不想那么多。”
孟向北沉默了半晌,点点头,不再言语。
*
且说符伊年回到家,第一件事是先用一款新的蜂窝煤同隔壁换了块烧着的,然后在炉灶上座了水壶烧水。
第一壶水不是喝的,而是用来洗澡洗头洗衣服。
虽然刚到符宅的时候符伊年将东厢房里的被褥拿出去在石拱桥栏上晒了一下午,但清明时节不太热烈的阳光似乎并没有起什么作用,因为符伊年晚上睡觉时依然能闻到一股发霉的味道。
啊,难以想象,自己竟然带着一身发霉的味道去给祝镕打了电话,还和只见过一次的兄妹俩一起吃了午饭!
清洗完的符伊年从卫生间走出来,扯掉头上包头发的毛巾,不禁在心中感叹,上一世的时候,自己可是刚出停尸间就进了淋浴间,这一次居然能忍一上午,不可思议。
卫生间里洗衣机在“乌隆”“乌隆”地工作着,符伊年将头发擦到八分干后在沙发上坐下,拿了自己的包过来。
这一次回杨树庄,符伊年扫了墓并将自己即将去上大学的消息告诉了符志红和唐致清,“参观”了符家大宅顺便祭拜了一番符家的先祖,发现了一枚现在不值钱以后不知道值钱不值钱的“袁大头”。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让符伊年不得不相信“一切自有冥冥中注定”的物件。
符伊年认为,这是她在杨树庄最大的收获。
符伊年只在符家大宅住了一晚,第二天就回到了安县。才进了家属院大门,符伊年就被门卫大爷喊住了。
“符伊年,电报!”
符伊年一愣。在她的认知里,一般只有通讯不便的时候才会发电报,比如双方距离遥远,比如事况紧急。
而且,符伊年觉得以符家当前的情况,应该没什么距离遥远的亲友找她,也没什么紧急的情况需要联系她的。
所以当她看到电报上“回电”两个字和落款的“祝镕”之后,忍不住在心底翻白眼,自己不是说了周末会联系他,现在离周末还两天呢,急什么嘛。
可是抱怨过后,又有隐约的甜从心底翻上来。
符伊年想了想,干脆转身出了家属院,先去邮电局给祝镕回电话。
拨号的时候符伊年听着等待的“嘟、嘟”声,心中暗想:你让我回电我来回了,若是你不在接不到,那就不能怪我了。
不过电话最终被接了起来,“喂。”
祝镕的声音传来,还有他不是很稳的气息,气喘吁吁的,像是在运动。
符伊年问出自己的疑问,“你在训练?”
祝镕轻笑了一声,“刚在开会,听到电话声跑过来的。”
“哦。”符伊年应了一声,不过她并不是很关心这个,只是好奇,“你给我发电报,是有什么急事吗?”
“没有,”祝镕解释,“你不是打了电话过来,我拉练回来了,就发了电报给你。”
符伊年:……“我记得我给你留言说周末再打了呀。你急什么?”
电话那头没有说话,只有祝镕的呼吸声从话筒里传出来,似乎在说:我为什么急你不知道吗?
祝镕不说话,符伊年一时也不知道要说些什么,两个人就在电话两端沉默着。
后来是祝镕先打破了沉默,“你行李整理的如何了?”
符伊年也很快恢复了自然,“唔,算是整理好了,被褥和厚衣服走的邮政托运,水盆暖壶这些打算到了之后再买,我自己就只带些随身物品和轻快的衣服就行了。”
祝镕听了十分赞同,“安排的非常得当,越来越厉害了。”
符伊年被夸奖了,心里有点高兴,而且非常自得,“当然啦,我是谁啊。”完全没有谦虚的感觉。
祝镕哑口无言,然后大笑出来,顺着他的话讲,“是啊是啊,你是谁啊,你是厉害的符伊年嘛!”
两个人说笑了一阵,祝镕将话题转了回来,“你到了京城后下火车不要乱走,我安排了人去接站,到时候他会送你去招待所住下,然后领你把日用品买完,等到报到日再送你到学校报到。”
符伊年惊诧,“还,还找人接站啊,会不会太麻烦了?”
“不麻烦,是我发小,就是教育局帮你问志愿的那个,”祝镕解释,“你第一次到京城,有个人带着比较好。”
符伊年想了想,同意了。祝镕说得没错,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有人带着会更快地熟悉起来,也可以避免很多坑或者骗局。
不过,到底今天还是上班日的上班时间,符伊年不好意思打扰祝镕太久,很快就要挂电话,还说会在出发前再打电话给他。
“还要多谢你帮忙买了卧铺票,”挂电话前符伊年突然记起这件事来,“票钱我已经给胡警官啦。”
祝镕之前已经挺胡克说过这件事了,当时还被胡克取笑,说符伊年连十几块钱的火车票都要算清楚,“人家根本就不领情,就你自作多情。”
祝镕哼笑,“你懂什么!算清楚才是对的。这代表的是一个人的态度,和做人处事有分寸感。我俩之间没有金钱的纠葛往来,才代表来往的清白,以后才更有可能。”
几句话说得胡克哑口无言。
如今说到这个问题,祝镕心里明镜似的,但口中又好像没在意,“那正好,省的我再给他汇款了。”
只有这么一句话,再没说别的。
符伊年挑了挑眉,知道祝镕这是明白了自己的用意,心中更加轻松了,后来连道别时声音都透着几分喜悦。
从邮电局离开,时间就已经时正午了,符伊年干脆在国营饭店吃了午饭再回。
令符伊年没想到的是,她竟然在这里偶遇到了孟向南和孟向北兄妹俩,兄妹二人站在点菜窗口,正在为吃什么而争论:妹妹想吃糖醋鱼,哥哥想吃锅包肉。
符伊年站在他们身后听了一会儿,不禁伸手拍了拍妹妹的肩膀,“嗨,要拼桌吗?”
孟向北被她突如其来的拍肩吓了一跳,等看清后才拍着胸口,“是你啊。”
符伊年有些抱歉,“对不起,吓到你了,没事吧?”
“没事没事,”妹妹很爽朗地摆手,然后想起她刚刚的提议,“你也在这吃午饭呀,那拼桌,拼桌的。”说完拉着符伊年要去找座位。
“等等,等等,”符伊年赶紧止住她的动作,“我还没点菜呢。”
孟向北开口想说什么,但是很快又闭上了,点头,“好的好的。”
最后三人商量了一番,兄妹俩点了一荤二素,分别是红烧鱼、胡萝卜片炒木耳和韭菜炒豆芽,符伊年另外点了一份锅包肉和三碗米饭,这样算下来双方出的钱票差不多。
孟向北觉得不好意思,“我们有两个人你只有一个,应该我们多出一些才是。”
“可是你们多买了两个菜呢,”符伊年接过售票员递来的找零,解释道,“如果不是我提议拼桌,其实你们不用多点一道菜的吧。”
孟向北想说一道素菜而已又不贵,可是瞄到正在微微摇头的哥哥,就闭了嘴,“好吧,等到了京城,我们再多多联系。”
符伊年当然说好,以后异地的同乡,其实和家人也差不多了。
因为正是饭点,而且这里位于城中心,饭店里座无虚席。三个人只好找个不碍事的地方等候。
等位子的空隙,符伊年轻声问孟向北是不是最近就要出发报到去了。
孟向北点头,“今天晚上的火车,不对,应该说是明天凌晨。”
符伊年惊诧,“怎么那么早的车票啊?”
“哥哥说睡一晚过去,刚好中午之前到,下午先陪我去报到,第二天他再去。”孟向北低声解释,“今天这么早过来是要拜访亲戚的。”
符伊年虽然好奇为什么拜访亲戚却在外面吃午饭,但是并没有多嘴地问出来,大家只是第二面,因为以后同在京城上学才算热络起来,这种私人问题她不会多嘴。
恰好这时有人吃完离开,三人先过去坐下先占了位子,然后喊了服务员过来清理,结果是餐具还没清理,他们的菜先送了上来。
最后是孟向南站起来主动将厨余餐具收起来送去了后厨。
这是三个人第二次见面,彼此并不熟悉,聊完上学报到的那点事儿,就再没什么可说,而且“食不言”嘛,于是都认真地吃着饭不再言语。
吃完了饭,双方各自都还有事,于是约定了以后到京城再见,就此分别。
符伊年上了公交车,兄妹俩走路去火车站。
看着公交车驶离,孟向北用胳膊肘怼了孟向南一下子,“哥哥,你太沉默了,一点儿也不主动!”
孟向南奇怪地看了他妹妹一眼,“主动什么?”
“符同志啊!”孟向北瞪眼,“多好的同志,你不主动些,她怎么成我嫂子?!”
“不要胡说!”孟向南立即出声,制止了妹妹的话,然后四处看了看,“不要说这种话,对符同志不好。”
孟向北哽了一瞬,于是改变话术,“好吧,你要主动一些,我们和符同志才能建立更亲密更志同道合的革命友谊。”
孟向南知道自己不说些什么,这个妹妹肯定会没完没了,“家里的事还没完成,现在不想那么多。”
孟向北沉默了半晌,点点头,不再言语。
*
且说符伊年回到家,第一件事是先用一款新的蜂窝煤同隔壁换了块烧着的,然后在炉灶上座了水壶烧水。
第一壶水不是喝的,而是用来洗澡洗头洗衣服。
虽然刚到符宅的时候符伊年将东厢房里的被褥拿出去在石拱桥栏上晒了一下午,但清明时节不太热烈的阳光似乎并没有起什么作用,因为符伊年晚上睡觉时依然能闻到一股发霉的味道。
啊,难以想象,自己竟然带着一身发霉的味道去给祝镕打了电话,还和只见过一次的兄妹俩一起吃了午饭!
清洗完的符伊年从卫生间走出来,扯掉头上包头发的毛巾,不禁在心中感叹,上一世的时候,自己可是刚出停尸间就进了淋浴间,这一次居然能忍一上午,不可思议。
卫生间里洗衣机在“乌隆”“乌隆”地工作着,符伊年将头发擦到八分干后在沙发上坐下,拿了自己的包过来。
这一次回杨树庄,符伊年扫了墓并将自己即将去上大学的消息告诉了符志红和唐致清,“参观”了符家大宅顺便祭拜了一番符家的先祖,发现了一枚现在不值钱以后不知道值钱不值钱的“袁大头”。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让符伊年不得不相信“一切自有冥冥中注定”的物件。
符伊年认为,这是她在杨树庄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