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日的悉心调养,如懿的身子已经大好了,弘历有了南巡的念头,一为散心二为观民察吏。

    “这些日子你经历了太多恼人的事情,如今你大好了,朕带你去民间走走可好?”弘历下了早朝,来翊坤宫和如懿商量。

    “皇上打算去哪?”

    “我朝建都北方,朕的大多亲信与心腹,多围绕京都。朕还是觉得,江南一带,民众居多,汉人尤甚,纵使满汉一家江山稳固,却还需加强统治。不是亲自查看,朕总是不放心。且江南一带风景秀美,也是散心游览的好地方。”

    “臣妾觉得甚好。那么此次皇上觉得带哪些妃嫔阿哥随从好呢?臣妾好去安排。”

    弘历想起那一世,自己一生于朝政上也算克己奉公,唯独让他有悔意的便是六次南巡,浩浩荡荡,劳民伤财,实不是件益事。“朕觉得此次不必大费周章,皇额娘自然是要跟着的,此次一方面也是为了聊表孝心。阿哥里面永璋永琪都大了,是时候跟着出去历练历练了,咱们的永璂是嫡子,朕觉得该从小培养,自是要跟着。公主们还小,姑娘家也不方便,便不带了吧。妃嫔里面就带永璋和永琪的生母纯贵妃和愉妃吧。其他的便是你兄长纳里父子和富察父子吧。”

    “臣妾觉得皇上如此安排甚是妥当,只是臣妾兄长…”如懿听弘历说起自己的兄长颇有些疑虑。乌拉那拉一族多为文职出身,并无显赫功勋,祖上因着表姑母是皇后后来成为太后,先帝封了几个一等承恩公的职位,老一辈的人逝去后,家族并无非常出色的人才。自己父亲乌拉那拉纳尔布只是四品佐领,母亲也只是五品少卿之女。后因自己登上后位,父亲逝后被追封为一等承恩公,母亲被封为一品公夫人,只有一个兄长乌拉那拉纳里,现下是三等承恩公的位置,说是承恩公,却也是闲职,膝下只有一子苏肯,约莫和永琪一般年纪,父亲与兄长都是低调之人,向来甚少被重用。远不似富察皇后母家,世代战功赫赫,富察皇后的父亲富察荣在先祖与先帝两朝均委以重任,兼内务府大臣和军机大臣等多职,母亲则是沛国公之女,当时声名一时的才女孟静娴。富察荣逝后,富察郎嬅的兄长富察傅恒得到弘历重用,现也是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加领班军机大臣,富察傅恒之子富察福隆安和福康安都是难得的将才,且与永琪年纪相仿,从小伴永琪一起于尚书房读书,与永琪的关系甚好。此处弘历所说富察父子,便是富察傅恒与福隆安福康安了。

    “往后永璂大了,朕想着总要有人为永璂保驾护航,你兄长是国舅,自是要多担当些。”弘历握住如懿的手,他想起那一世,宫里多少妃嫔的家世盖过如懿,她一个人势力单薄,家族并无倚靠,难免被人看轻,自己从前思虑不周了。

    “皇上,永璂还小,还看不出天资如何,阿哥里面永璋最长,永琪也很出色,都是好孩子。”

    “如懿,朕的阿哥里面,永璋平庸,永瑆生性孤僻偏狭常年养于圆明园,永璇有疾,永璐年幼体弱,朕还是属意咱们的永璂还有永琪。愉妃家世微薄,永琪自幼养于你膝下,也算你的孩子,没有羽翼,朕还是担心…”弘历的眼里闪着一丝忧虑。

    如懿闻言颇为震惊,弘历为着孩子们竟如此殚精竭虑。“皇上,您正值春秋盛年。哪里就要想那么远了?”如懿轻轻的抚着他的额头。

    弘历想起那一世,永璂天资并不出色,永琪英勇聪慧,却被魏燕婉算计,安插了胡侍女在他身侧,离间他与如懿的母子之情不说,还害的他英年早逝,想到此处不禁痛心疾首。那一世,永琰并非非常出色,但却也是没有办法,只得立他为储,这一世,恐怕,永琰不见得会出世吧。“如懿,咱们要为永琪选一个好福晋。”

    “需得千挑万选的才是,咱们的永琪值得最好的。” 如懿微微一笑,转而说道,“说到子嗣,臣妾刚才还有一疑,皇上只带纯贵妃和愉妃,这两位连着臣妾都是潜邸的老人了,皇上不带几位年轻的妹妹么?”

    弘历看着她,“朕的皇后愈发调皮了,你哪里就老了,左不过也才三十几岁,朕看着与二十几岁的时候一样呢,你知道的,朕最想要的是嫡子。”

    “臣妾哪里还敢再要孩子,臣妾怕…”如懿面色担忧起来。

    “不怕,相信朕,下一次,朕必保你们母子平安。”如懿心下感动,但却想着,等南巡回来,要为弘历选一批秀女了,即便不选,雨露均沾也是好的,保证皇家子嗣绵延,为皇上分忧,是她作为皇后的职责。她觉得这一阵子自己做如懿做的太久了。

    “位分高的妃嫔都走了,宫里的事宜,谁来做呢?”

    “那就晋颖嫔为颖妃,由忻嫔协理吧 。”一应商量齐备,如懿张罗着去准备,几日后一行人便着便装出发。由京都至江苏清口,乘船沿运河南下至海宁。一路上一行人少不了欢呼雀跃,尤其永璂还是第一次出宫,看到沿河风景,兴奋的手舞足蹈。虽说兴致盎然,但接连几日乘船亦不免劳累,便先去了海宁陈家,安顿下来。

    海宁陈家,世代簪缨,至太祖时便是一品大学士世家,居宰辅之功,如今的陈邦直亦是承袭其父的大学士之职,也是弘历年幼时的伴读,其妻乌拉那拉青莲是如懿的表姐,太后的表侄女,因此弘历每次南巡都以陈家为行宫。行至陈家,陈邦直携一家老小早已跪拜迎接。

    “臣陈邦直恭迎皇上、太后娘娘、皇后娘娘。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弘历免了他们的礼,陈家安排一众人住进行宫别苑,由下人们自去打点。弘历居于乾和殿,院子里设有假山与覆有藤萝的长廊,窗前的芭蕉与廊下的万年青郁郁葱葱,颇为雅致庄重;太后居于千秋堂,院里的菊花、金桂正开的盛,几颗核桃树已发了骨朵,安静庄严;如懿与永璂居于长春轩,院中设有一个半亩大的池塘,满塘莲花清香四溢;纯贵妃与永璋居于澜沁芷,园中设有凉亭,亭边的杏花像是刚落了花红,撒的满园的花瓣,衬上茉莉的馥郁芳香,堪称一景;愉妃与永琪居于兰仪汀,廊下开了桐花,园中亦盛放着栀子,清爽别致;富察父子则住在清宇阁,如懿兄长纳里父子居于保和苔。

    一番安顿梳洗后,陈家设宴为一行人接风洗尘。座次皆是按宫里的规矩,但因是微服出巡,为着热闹,并不过分拘泥君臣之礼。

    “哀家瞧着四姑娘又长高了,真是伶俐的模样,哀家看着就喜欢。”陈邦直无子,仅有四个嫡出的女儿,知字里起名,分别名为琴、棋、书、画,个个知书达理聪灵毓秀,大女儿知琴嫁与和亲王弘昼嫡长子永瑛,二女儿知棋嫁与江宁总督之子,三女儿知书嫁与果亲王弘瞻之子永清,小女儿知画尚年幼,仍待字闺中。随行的一行人中,并无女孩,且太后本就喜欢这个小姑娘,便招呼她坐自己旁边。

    “知画今年可是有十三岁了?”如懿打量着问道。

    “回皇后娘娘,臣女今年十三岁有半了。”知画站起来微行了礼。

    “不是在宫里,不必这么拘礼,算起来,我还是喜欢你叫我姨母呢。”如懿笑道。

    “姨母,晴姐姐怎么没来。”知画脆声问道。果亲王弘瞻除有一子永清外,还有一女唤作晴儿。弘瞻之妻青禾长公主是太后的表侄女,昔年青禾父亲战死沙场,唯有此一女,太后怜惜,养于膝下,封了格格,养于太后膝下。当年青禾嫁与弘瞻,算是皇帝之侄与皇后侄女,且二人郎才女貌,曾也是一段佳话,青禾出嫁时以昔年皇后养女身份封了和硕公主。如今皇后成了太后对晴儿亦是喜爱至极,封晴儿为晴格格,因与知画年纪相仿,两人常一处玩耍,青禾长公主也时常携晴儿与知画去太后宫里陪伴,两个姑娘便十分要好。

    “你晴姐姐的祖母果亲王府老王妃前阵子身子不大爽,你晴姐姐孝顺,所以抽不开身。你晴姐姐托我带了礼物给你呢。”如懿说着命容珮拿来一个青粉色的白玉木匣递给知画。

    知画打开一瞧,是一个青田白玉玉镯,精致无比,“哇,上次我见晴姐姐戴过,原是一对呢。”

    “知画姐姐,是什么呀,能不能叫我看看”一边的永璂好奇的伸着脑袋。

    “呐,是姑娘家的玩意儿,给你看一眼吧。”知画斜起木匣叫永璂看,并未拿给他,生怕永璂不小心摔坏了似的。接着又像想起什么似的,问道“姨母,晴姐姐的祖母身体可有大碍吗?”

    “前阵子感了风热,如今已经没有大碍了,知画真是个懂事的丫头。”如懿边说着边看向陈老夫人,见她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果亲王府老王妃甄氏,乃是陈老夫人胞姐。

    太后最喜欢孩子,看着底下的知画与永璂,也乐开了花,“知画,你既如此想念你晴姐姐,那哀家回宫时带你一起回去可好?”

    “臣女…不敢擅作主张,叨扰太后娘娘。”一边说着一边期待的看着她阿玛额娘。

    众人见状一哄而笑。

    “还不谢过太后娘娘。”陈夫人青莲说道。

    “臣女谢过太后娘娘。”知画兴高采烈的行礼。

    如懿转头扫见一旁的永琪有些紧张的看着知画,永琪撞见如懿的眼神,忙低下了头。如懿不禁莞尔,给海兰使了个眼色,海兰与之相视一笑,眼里却有一丝隐隐的担忧。

章节目录

综影史之重生弘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骅十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骅十里并收藏综影史之重生弘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