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不过将白,河岸上便有了人际。他们一个个低垂着头,在晨雾中缓步而行。
走近了看,才知道这是有人出殡。
祥云被一阵寒气惊醒,正逢那祭师唱道:
“……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稍踟蹰。”
祥云吓得一下睁大了眼睛,瞬间清醒。
“祥云,你怎么了?”
主子不知何时已经起了身,此刻正坐在窗台前的书桌上翻阅惠州杂志。
祥云哆哆嗦嗦起身,看着大开的窗户幽怨道:
“主子,早上寒气重,您怎么又把窗户打开啦,也不怕着凉?”
他走到窗前,只见素车白马自眼前而过,冥币漫天。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稍踟蹰。
祥云想起方才听到的歌曲,扭过头问:
“主子,他们刚刚唱的什么啊?”
在京城的时候,祥云甚少见到这种生离死别的场面。
“蒿里,一种哀乐。”
“蒿里?”祥云小声跟着嘀咕了一遍。
“百闻不如一见,天色还早,好奇的话我们就去看看,顺便早点把这个,送去衙门。”
杜若用指尖点了点书桌旁的纸张,那是一封盖有吏部大印的敕牒。
“南远军副节度使惠州安置”几个字刺眼耀目。
杜若就是因为这封敕牒从一代王爷变成了边远逐臣。
祥云关好窗户,开眉展眼地跑到杜若身边,将那敕牒好生放在怀里,道:“主子,那咱快走吧。”
雾锁云笼,落英缤纷。
生与死的界限从来都不明显,谁也无法
预料意外什么时候到来。
杜若的官服还没下来,此时仍是穿着自己的衣裳,一袭白衫,站在船头遗世独立,若神若仙。
祥云站在前边观望了一阵,突然神秘兮兮地跑到杜若身边,道:
“主子,逝者名叫赵六,是个好人。”
三个月前,惠州大水。冲塌了不少官道,其中以惠州通往落花镇的一处官道首当其冲。
此官道是落花镇通向外面的唯一道路,一经毁坏,落花镇的人不仅入不了城,更连去其他地方也十分困难。
大家坐等右等,就是等不到官府派人来修补官道。
眼看这样下去,大家就要被困在落花镇。一个名叫赵六的中年男人拿着锄头和板车,首先开始清理修补毁坏的官道。
大家被他这种行为鼓舞,渐渐的,越来越多的人自愿参加修补官道中。可惜,官道还未修补好,大雨突然又降落,赵六为了救下邻居的小儿子被山顶落下的一块巨石砸中。
此后他便吐血不止,他自知性命岌岌可危,便央求家人将他带到衙门,他想用最后一点力气为家乡求得一条出行通畅的道路。
赵家娘子悲痛交加,带着赵六在衙门前鸣冤击鼓,希望衙门能救救她的丈夫。
官府被扰得不胜其烦,美其名曰感念赵六舍己为人之德行,大手一挥,给了几十文医药费。
今日一早,赵六悄无声息地将这笔医药费变成了丧葬费。
惠州常年雨水,一年下来常常要毁坏好几处官道。
一般来说,这些损坏的官道官府都会及时派人修补,可由于天气恶劣,修补再及时也只是杯水车薪,暴雨一来,路又恢复如常了。只能治标不治本。
要想治本,不少地方都得另择良道。光是听听便知道必然是一项极其吃力的苦差。
路不通,百姓跨出家门都困难,城里城外的
买卖自然也是隔绝不通的。
若是另择良道真能打通,那固然好。可若是打不通或是在途中出了什么事,那便是得不偿失了。
所以谁也不愿去当这个冤大头,惠州的道路也因此一日差过一日。
杜若心中满腔愤懑。
突然,前面送葬的人群出现一阵骚动。
“晕倒了!赵家娘子晕倒了!”
“血?!是血?!”
那赵家娘子已有六七个月身孕。
“祥云,去将马车……”
杜若本意是想让那女子坐上自己的马车尽快去找大夫,这话说出口才想到自己的马
车昨日已经葬身河中了。
“主子,您等等我啊”
等杜若到了女子身边才发现,远远看去,她周前周后那么多的人,此刻竟然没一个人靠近她,大家都自觉围成一个圈。
赵家娘子面色惨白,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痛苦可想而知。
杜若穿过人群,径直来到赵氏娘子身边,将手搭在她的腕上。真是吉人自有天相,此刻只是过于伤怀劳累动了胎气,还没到不能挽回的地步。
“不可啊”
这时,一个好心的人提醒道。
“都生死存亡了,你有什么不可的?”祥云在一边气势汹汹地怼道。
“实在是,”那人挤眉弄眼,仿佛颇为为难,“不吉利啊。”
他们以为出殡时见红是一件十分不吉利的事,谁若是沾染上了便会霉运不断。
杜若封住女子几处穴道,道:“祥云,将人送去医馆。”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晌突然有个声音到,“老赵,前面不就是你的医馆吗?”
赵氏娘子忽然疼得醒过来,她用尽力气跪在地上,气若游丝地祈求道:“赵大夫,咱们都是落花镇的,求求你救救孩子,这是阿六哥唯一留给我的念想了。”
那老赵哆哆嗦嗦道:“我、我先去开门。”
从众人的谈话中,杜若得知原来近三年内像这样因为道路不通闹出人命的事已经不是稀奇。
赵掌柜犹豫再三终于打开了大门,这是一家规模不小的医馆。
洁净整齐,但药价要命。
区区黄芪竟然卖价三十文一两,这比京城卖得都贵。
一打听才知道,惠州所有医馆的药价都是如此,只因官道不通,大家出行不利。外面的东西不容易进来,里面的东西也不容易出去。
官府针对这种情况专门增设了一名副市司,如今进出惠州的一草一木都得这位副市司点头方才可行。
路坏了不好好修路,反而增设官品。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杜若隐约嗅到这里面有些只怕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味道。
一炷香后,赵大夫终于出来了。虽说还有挽回的地步,但近日切记万不可劳累。杜若将祥云留下来照料,自己则急着去衙门上交敕牒了。
这敕牒便是朝廷授官的文书,用以辨别官员真假。若是误了规定时日,敕牒还未送到衙门,那轻则罚俸贬官,重则按抗旨处置。
眼看日头越升越高,杜若紧赶慢赶,路还只走了一半。
“杜大人,请留步。”
一位婢女模样的女子叫住杜若。
“大人,我家虞大人也正要去衙门,问您是不是要同去呢?”
杜若顺着婢女的目光看上去,不远处停着一辆马车。
这是顶半新不旧的马车,轿身不大,刚好能坐下两个人。
轿子里坐着一个和年岁他差不多大小的女子。一身青绿官服,发髻高挽,眉目间英气十足,正看着他这边。
“杜大人,我也正要前往衙门,可要与我同去?”
杜若之前看过惠州杂志,对此地的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
大庆自古就有女子为官的传统,不过历朝历代女子真正能为官的又是屈指可数。而本朝在岭南便有两位这样的奇女子。
一位是岭南太守贺锦岚,一位便是惠州市司虞师莲。
“那就多谢虞大人了。”
虞师莲大方地端出一盘糕点,道:“杜大人,不必客气。”
“听说杜大人昨夜不慎落入河中,身体可还好?”
杜若内心一震,心道,昨夜落水的事这么快就传开了么?
面上若无其事地点点头道:“还得多谢圣师大人仗义勇为,否则在下就要凶多吉少了 。”
“想不到他昨日心情这般好,早知道我就昨日去拜访他了。”
杜若略微吃惊,道:“你找他有什么事么?若是紧急,方便的话在下一定把话带到。”
“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找他借的五百两银子还不成了。”
若是从前,莫说五百里白银,便是五百里黄金杜若也是说有便有,如今却连置办新马车的银两都拿不出,真是风水轮流转啊。
虞师莲见杜若半天不说话,以为是对自己这种赖账的行为不耻,偷瞄一眼后清清嗓子道:“杜大人,你平日都不用人照顾起居吗?”
在杜若还远在京城的时候,虞师莲便从同僚口中对她有些了解。不过都是一些不好的了解,比如阴险狠毒啊,老谋深算啊,再比如“太子党”等等。
这样的人不可能身边不带着仆从。
但她方才第一眼见到杜若的时候,便想在这些了解后面加一个“美若天仙”。
杜若将清晨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到来。
虞师莲瞠目结舌。
这与传闻太不相符了!?
“杜大人,你本人倒是与传闻中的相去万里啊。”
虞师莲感叹。
“传闻?”
杜若反应过来。
先皇三宫六院,只有襄贵妃专宠。那襄贵妃便是岭南生人。襄贵妃有一子,在众皇子中排行老二,在当时一众来看,最有可能继承皇位唯有这二皇子。
但杜若当时偏偏就是认定了这个爹不疼娘早逝的太子,也就是如今的新帝。
两方较劲多年,后来二皇子战死。太子成为新帝,襄贵妃成了如今的太后,只有他杜若成了被贬边远之地的逐臣。被贬倒也罢了,没想到皇帝如此不念旧情,竟将他贬到了昔日政敌的故乡。
在整个岭南杜若只怕早已经有了罄竹难书的罪过。
“杜大人,我呢,看你并不像传闻中说的那样阴险毒辣,就好心提醒你一句,衙门到了。”虞师莲压低声音,“万事小心。”
这话说的不像是到了衙门而像是到了什么龙潭虎穴。
走近了看,才知道这是有人出殡。
祥云被一阵寒气惊醒,正逢那祭师唱道:
“……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稍踟蹰。”
祥云吓得一下睁大了眼睛,瞬间清醒。
“祥云,你怎么了?”
主子不知何时已经起了身,此刻正坐在窗台前的书桌上翻阅惠州杂志。
祥云哆哆嗦嗦起身,看着大开的窗户幽怨道:
“主子,早上寒气重,您怎么又把窗户打开啦,也不怕着凉?”
他走到窗前,只见素车白马自眼前而过,冥币漫天。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稍踟蹰。
祥云想起方才听到的歌曲,扭过头问:
“主子,他们刚刚唱的什么啊?”
在京城的时候,祥云甚少见到这种生离死别的场面。
“蒿里,一种哀乐。”
“蒿里?”祥云小声跟着嘀咕了一遍。
“百闻不如一见,天色还早,好奇的话我们就去看看,顺便早点把这个,送去衙门。”
杜若用指尖点了点书桌旁的纸张,那是一封盖有吏部大印的敕牒。
“南远军副节度使惠州安置”几个字刺眼耀目。
杜若就是因为这封敕牒从一代王爷变成了边远逐臣。
祥云关好窗户,开眉展眼地跑到杜若身边,将那敕牒好生放在怀里,道:“主子,那咱快走吧。”
雾锁云笼,落英缤纷。
生与死的界限从来都不明显,谁也无法
预料意外什么时候到来。
杜若的官服还没下来,此时仍是穿着自己的衣裳,一袭白衫,站在船头遗世独立,若神若仙。
祥云站在前边观望了一阵,突然神秘兮兮地跑到杜若身边,道:
“主子,逝者名叫赵六,是个好人。”
三个月前,惠州大水。冲塌了不少官道,其中以惠州通往落花镇的一处官道首当其冲。
此官道是落花镇通向外面的唯一道路,一经毁坏,落花镇的人不仅入不了城,更连去其他地方也十分困难。
大家坐等右等,就是等不到官府派人来修补官道。
眼看这样下去,大家就要被困在落花镇。一个名叫赵六的中年男人拿着锄头和板车,首先开始清理修补毁坏的官道。
大家被他这种行为鼓舞,渐渐的,越来越多的人自愿参加修补官道中。可惜,官道还未修补好,大雨突然又降落,赵六为了救下邻居的小儿子被山顶落下的一块巨石砸中。
此后他便吐血不止,他自知性命岌岌可危,便央求家人将他带到衙门,他想用最后一点力气为家乡求得一条出行通畅的道路。
赵家娘子悲痛交加,带着赵六在衙门前鸣冤击鼓,希望衙门能救救她的丈夫。
官府被扰得不胜其烦,美其名曰感念赵六舍己为人之德行,大手一挥,给了几十文医药费。
今日一早,赵六悄无声息地将这笔医药费变成了丧葬费。
惠州常年雨水,一年下来常常要毁坏好几处官道。
一般来说,这些损坏的官道官府都会及时派人修补,可由于天气恶劣,修补再及时也只是杯水车薪,暴雨一来,路又恢复如常了。只能治标不治本。
要想治本,不少地方都得另择良道。光是听听便知道必然是一项极其吃力的苦差。
路不通,百姓跨出家门都困难,城里城外的
买卖自然也是隔绝不通的。
若是另择良道真能打通,那固然好。可若是打不通或是在途中出了什么事,那便是得不偿失了。
所以谁也不愿去当这个冤大头,惠州的道路也因此一日差过一日。
杜若心中满腔愤懑。
突然,前面送葬的人群出现一阵骚动。
“晕倒了!赵家娘子晕倒了!”
“血?!是血?!”
那赵家娘子已有六七个月身孕。
“祥云,去将马车……”
杜若本意是想让那女子坐上自己的马车尽快去找大夫,这话说出口才想到自己的马
车昨日已经葬身河中了。
“主子,您等等我啊”
等杜若到了女子身边才发现,远远看去,她周前周后那么多的人,此刻竟然没一个人靠近她,大家都自觉围成一个圈。
赵家娘子面色惨白,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痛苦可想而知。
杜若穿过人群,径直来到赵氏娘子身边,将手搭在她的腕上。真是吉人自有天相,此刻只是过于伤怀劳累动了胎气,还没到不能挽回的地步。
“不可啊”
这时,一个好心的人提醒道。
“都生死存亡了,你有什么不可的?”祥云在一边气势汹汹地怼道。
“实在是,”那人挤眉弄眼,仿佛颇为为难,“不吉利啊。”
他们以为出殡时见红是一件十分不吉利的事,谁若是沾染上了便会霉运不断。
杜若封住女子几处穴道,道:“祥云,将人送去医馆。”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晌突然有个声音到,“老赵,前面不就是你的医馆吗?”
赵氏娘子忽然疼得醒过来,她用尽力气跪在地上,气若游丝地祈求道:“赵大夫,咱们都是落花镇的,求求你救救孩子,这是阿六哥唯一留给我的念想了。”
那老赵哆哆嗦嗦道:“我、我先去开门。”
从众人的谈话中,杜若得知原来近三年内像这样因为道路不通闹出人命的事已经不是稀奇。
赵掌柜犹豫再三终于打开了大门,这是一家规模不小的医馆。
洁净整齐,但药价要命。
区区黄芪竟然卖价三十文一两,这比京城卖得都贵。
一打听才知道,惠州所有医馆的药价都是如此,只因官道不通,大家出行不利。外面的东西不容易进来,里面的东西也不容易出去。
官府针对这种情况专门增设了一名副市司,如今进出惠州的一草一木都得这位副市司点头方才可行。
路坏了不好好修路,反而增设官品。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杜若隐约嗅到这里面有些只怕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味道。
一炷香后,赵大夫终于出来了。虽说还有挽回的地步,但近日切记万不可劳累。杜若将祥云留下来照料,自己则急着去衙门上交敕牒了。
这敕牒便是朝廷授官的文书,用以辨别官员真假。若是误了规定时日,敕牒还未送到衙门,那轻则罚俸贬官,重则按抗旨处置。
眼看日头越升越高,杜若紧赶慢赶,路还只走了一半。
“杜大人,请留步。”
一位婢女模样的女子叫住杜若。
“大人,我家虞大人也正要去衙门,问您是不是要同去呢?”
杜若顺着婢女的目光看上去,不远处停着一辆马车。
这是顶半新不旧的马车,轿身不大,刚好能坐下两个人。
轿子里坐着一个和年岁他差不多大小的女子。一身青绿官服,发髻高挽,眉目间英气十足,正看着他这边。
“杜大人,我也正要前往衙门,可要与我同去?”
杜若之前看过惠州杂志,对此地的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
大庆自古就有女子为官的传统,不过历朝历代女子真正能为官的又是屈指可数。而本朝在岭南便有两位这样的奇女子。
一位是岭南太守贺锦岚,一位便是惠州市司虞师莲。
“那就多谢虞大人了。”
虞师莲大方地端出一盘糕点,道:“杜大人,不必客气。”
“听说杜大人昨夜不慎落入河中,身体可还好?”
杜若内心一震,心道,昨夜落水的事这么快就传开了么?
面上若无其事地点点头道:“还得多谢圣师大人仗义勇为,否则在下就要凶多吉少了 。”
“想不到他昨日心情这般好,早知道我就昨日去拜访他了。”
杜若略微吃惊,道:“你找他有什么事么?若是紧急,方便的话在下一定把话带到。”
“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找他借的五百两银子还不成了。”
若是从前,莫说五百里白银,便是五百里黄金杜若也是说有便有,如今却连置办新马车的银两都拿不出,真是风水轮流转啊。
虞师莲见杜若半天不说话,以为是对自己这种赖账的行为不耻,偷瞄一眼后清清嗓子道:“杜大人,你平日都不用人照顾起居吗?”
在杜若还远在京城的时候,虞师莲便从同僚口中对她有些了解。不过都是一些不好的了解,比如阴险狠毒啊,老谋深算啊,再比如“太子党”等等。
这样的人不可能身边不带着仆从。
但她方才第一眼见到杜若的时候,便想在这些了解后面加一个“美若天仙”。
杜若将清晨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到来。
虞师莲瞠目结舌。
这与传闻太不相符了!?
“杜大人,你本人倒是与传闻中的相去万里啊。”
虞师莲感叹。
“传闻?”
杜若反应过来。
先皇三宫六院,只有襄贵妃专宠。那襄贵妃便是岭南生人。襄贵妃有一子,在众皇子中排行老二,在当时一众来看,最有可能继承皇位唯有这二皇子。
但杜若当时偏偏就是认定了这个爹不疼娘早逝的太子,也就是如今的新帝。
两方较劲多年,后来二皇子战死。太子成为新帝,襄贵妃成了如今的太后,只有他杜若成了被贬边远之地的逐臣。被贬倒也罢了,没想到皇帝如此不念旧情,竟将他贬到了昔日政敌的故乡。
在整个岭南杜若只怕早已经有了罄竹难书的罪过。
“杜大人,我呢,看你并不像传闻中说的那样阴险毒辣,就好心提醒你一句,衙门到了。”虞师莲压低声音,“万事小心。”
这话说的不像是到了衙门而像是到了什么龙潭虎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