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从来都知道,母亲十分爱慕父皇。
梳妆台前,郑美人对着铜镜已经坐了快两个时辰。敷粉、施朱、画眉、点唇……画眉的黛石罗列在桌前排成小队,不同颜色的口脂沾了好几张绢帕,花钿翠钗手饰环扣全摆了出来,不像是要打扮,倒像是要打包外逃。
更不用说还未挑选的衣服裙衫,全给堆在了床榻上,李淑甚至被挤得只能坐在角落的小凳上。她一手支颐,一手搅着床边的流苏打发时间。
“母亲,”虽对母亲的此般”隆重”早已是见怪不怪,但此时仍是有些无奈:“你若是再拖延,宴会上我们要迟到了。”
说着,李淑不由得打了一个呵欠。
算算时间,卯时她尚在梦中,然后忽然被人叫了起来,此刻已经快巳时了却仍旧没有出门的迹象。
郑美人提着她千挑万选的衣衫在镜子前比了比,没有丝毫急促。
良久,想是终于满意了,她温柔道:“阿淑莫急,阿蓉等会儿会陪你去,我不去的。“
“你又不去吗?”李淑瘪嘴,不自觉扯掉了手里的流苏结,纱帐颤了颤,垂在边上的带结铜饰掉落,擦过她的手臂。李淑底子白嫩,手上很快便起了红印。
郑美人放下手里的衣服,将李淑拢到自己面前,心疼地抚了抚女儿。
“怎么这么不小心……你父皇不爱热闹,他不去,我去又有什么意义。”郑美人顺手拿过桌上的敷粉,轻轻地遮掩了红印,将李淑抱在怀里哄她。
“那你在宫里打扮这么久是为什么,父皇又不来静安殿……”李淑有些气闷;她自己也只因皇女的身份偶尔得见父皇几面,可母亲却只能在年末宫宴上见父皇一面。纵使如此,她每逢佳节仍旧是梳妆盛容地候在殿中,似乎那个人从不失约一般。
“我不想你这样……”
郑美人轻捂李淑的嘴,有些不赞同李淑的意气,却仍旧是温柔着:
“我是你父皇的宫妃,如果不时刻等候着他,这是失职——”
像是忽然想到什么,郑美人放开李淑,自己走到中室,点燃了三根香。
中室供奉着一座神像,梁国对信仰一事并不管制,倒也算自由。母亲说这尊神叫無婐,是庇佑女子婚育的神明。女子要有德,要守礼,才能获得無婐神的庇佑。
想必是她觉得李淑方才犯了口忌,这才敬神消祸。
“美人,是时候该赴宴了……”侍女轻声提醒着。
郑美人停了话,整理了李淑的衣饰,点头让侍女带走李淑。
李淑路上仍是有些闷闷的。阿蓉提点了李淑,不要把情绪摆在脸上,李淑撇了撇嘴,轻叹口气。
“陛下因身体不适在宫内养病,赏赐一早就抬去了东宫;皇后娘娘亲自去了东宫,算是弥补陛下未到的缺憾;几宫娘娘也都亲自去送上了礼,不过很快就各回各殿了;现下应当是朝中几位大臣在东宫庆贺,自然,几位皇子公主也都去了……”
阿蓉絮絮道,语气中有着为李淑的担忧;郑美人自己不去也就罢了,李淑却毫无缘故在殿中拖延许久,虽说太子不会在意这些细节……
“阿蓉,没人会注意到我的。”
她的母妃只会在清冷的宫殿白等父皇,没有显赫的身世,没有张扬的脾气;她自己亦毫不出色,姿容淡淡,身子瘦弱,太傅侍讲的时候甚至从来不会看向坐在最后角落的她。
唉……如此想着已然走到东宫门口。里面老远听到喧嚣声,都是男人们的声音,李淑心中戚戚,不愿让阿蓉再跟着她惹眼,自己潜进人流中。
虽然皇帝未曾亲临,不过对太子的重视却不减。宫学休息时,她偶尔也听到皇子们闲聊,父皇最讨厌上朝了,他只想一直躲在殿中休息;而他重视培养太子,就是想快点当上太上皇,把一切政务都推掉。
李淑望着眼前的青年——太子比她大七岁,眼下她只能仰望他——形色清俊,话语沉稳,举手投足之间满是从容。她从未见过太子生气的模样,永远言笑晏晏,仿佛一切都有把握。
她何时能像太子这样就好了。
旁边偶有其他皇兄或姐妹路过,李淑不爱与人交际,没有人找她一起玩,她也就一个人坐着不找别人。皇子们多在前院交谈,谈及天下文武、新政施行、稻禾麦粟,她并不太懂,只是听着这些在宫学太傅经常提及的词,觉得熟悉好玩。
“那便是小六?小姑娘一直盯着你看,很是认真。”沈嵇觉得有些好笑,侧了侧头,指向李淑。而那边的李淑还在神游天际,不知自己的傻样早已被旁人注意。
太子李煦看向李淑,这位平日里总爱缩在角落的妹妹,此刻不知是看他想到了什么,也不同其他皇子皇女玩耍,一个人坐在人群后发呆。
“她心思巧,我见过她的课业,写得不错。”太子道。
沈嵇不知是想到什么,手里的茶杯转了转,正要说话,太子又被旁人叫去——
太子生辰,朝中的几位大臣没有推辞的。听说丞相申应明送了一箱古籍藏书,里面有不少孤本;大将军连征送了一把青铜剑,听说是铸剑大师玄鹤子的遗作;御史刘晋送了祖传的古画;值得一说的是,太傅朱先没送什么大礼,只把自小教导太子的戒尺包在葛布里送了出来,连带着一串语重心长的絮絮叨叨。
……
武将最烦礼节,连征本就看不惯朱先的文人姿态,也就一吐为快:
“朱太傅,知道你好为人师,可教训人也要看看时候场合,这里可不是只有你的学生!”
朱先历任两朝帝师,一向是被读书人尊敬着。太子天资聪颖,性格温良,比起前面两位皇帝更有着上位者的资质,也算是朱先最得意的成果,本也到了致仕的年纪,想着等太子生辰宴后自己向皇帝请辞,这下人还没走就不被放在眼里了——
“大将军,武德顺武,文德做人!”在座众人皆是吸一口气,老太傅一下嘴便是厉害,这是在暗讽连征前几月边地交战不讲武德,战事不利。连皇帝也宽容不提的事情,朱先倒是毫不客气。
“什么文德武德,战场上杀人如麻,你个老头子要骨头没骨头,要力气没力气,天天也只会读些烂竹片烂纸片。有本事你也去杀几个人看看!”说着,连征一把捏碎手里的瓷杯。
“嘶……”李淑被吓得哆嗦了一下,眼见得连征手里的杯盏变成碎片,不敢想象那东西扎肉手有多痛。
“大将军在战场上糙惯了,这点小事简直易如反掌。”
不想自己的反应被人注意到,李淑抬头看人,正好对上沈嵇看她的眼神。李淑不觉得自己认识他,虽然自己的记性确实不太好,总是记不住人。
这个人的眼睛……怎么像猎场的狐狸一样。李淑去过一次猎场,父皇做做样子猎了只麋鹿,她听人说其实兽物早被人安置好了,父皇只需出现一下,走个过场。也就那次,太子猎中一只狐狸,它伤的不重,但是比不上周围的侍从灵活,被抓了起来。关在笼子里的时候小声哀嚎,可怜极了。等人一打开笼子,竟然带着伤窜了出去,消失前还往他们看了一眼——极其狡猾的眼神。李淑直觉不妙,正想着离开这,沈嵇却像是看穿了她的想法,一把提溜住她的后领,让她躲闪不掉。
做什么!做什么!太不讲礼了!
李淑正要发作,那边的动静却更大,不知怎么的,一群大臣似乎要打起来了。
“竖子!先师礼法,岂容你等玷污!”说着,朱先就要往上冲,完全不在乎自己这一把老骨头早已经嘎嘎作响。太子早已经是扶额,连同几位朝官连忙把住朱先劝慰道:“太傅莫急,身体要紧!”
“朽木不可雕也!”
连征也不是吃素的,左手揉了揉右手的关节,粗喘着气,“半截入土的老不死,朽木说的怕不是你自己!成天闹着新政旧政,民怨就是你们这些咬文嚼字的蛀虫造起来的!”
“你!!!”朱先气得脸色涨红,新政一事可谓是他致仕前的最后一桩功德,却被这蛮人如此污蔑,如何能忍!
施行新政算是如今朝野热议的事情,朱先一面得皇帝支持,一面助推太子施行;纵使过程不免有疏漏,但如今是无人敢多言,连征也算莽夫一个,硬是要惹得朱先不快。几位大臣对此情况属实无奈,一位是名贯三朝的帝师太傅,一位是名震朝野的铁手将军,哪边都不能得罪啊。
申应明摇头,大家年纪都不小了,怎么还这么胡闹,都是国之重臣,净让人看笑话。他提着茶壶倒了两杯水,先递给朱先:“太傅莫急,将军也莫急,今日本是太子生辰,大家各退一步——”
哪知朱先连丞相的面子也一并拂去,“丞相这杯水端得太平,老夫却喝不下!”
申应明并未发作,连征却是怒不可遏:“惯的你娘!”
说着,一把上前去,对着朱先脸面就是一拳。老头如何能抵得武将铁手,当场人就昏了过去。
梳妆台前,郑美人对着铜镜已经坐了快两个时辰。敷粉、施朱、画眉、点唇……画眉的黛石罗列在桌前排成小队,不同颜色的口脂沾了好几张绢帕,花钿翠钗手饰环扣全摆了出来,不像是要打扮,倒像是要打包外逃。
更不用说还未挑选的衣服裙衫,全给堆在了床榻上,李淑甚至被挤得只能坐在角落的小凳上。她一手支颐,一手搅着床边的流苏打发时间。
“母亲,”虽对母亲的此般”隆重”早已是见怪不怪,但此时仍是有些无奈:“你若是再拖延,宴会上我们要迟到了。”
说着,李淑不由得打了一个呵欠。
算算时间,卯时她尚在梦中,然后忽然被人叫了起来,此刻已经快巳时了却仍旧没有出门的迹象。
郑美人提着她千挑万选的衣衫在镜子前比了比,没有丝毫急促。
良久,想是终于满意了,她温柔道:“阿淑莫急,阿蓉等会儿会陪你去,我不去的。“
“你又不去吗?”李淑瘪嘴,不自觉扯掉了手里的流苏结,纱帐颤了颤,垂在边上的带结铜饰掉落,擦过她的手臂。李淑底子白嫩,手上很快便起了红印。
郑美人放下手里的衣服,将李淑拢到自己面前,心疼地抚了抚女儿。
“怎么这么不小心……你父皇不爱热闹,他不去,我去又有什么意义。”郑美人顺手拿过桌上的敷粉,轻轻地遮掩了红印,将李淑抱在怀里哄她。
“那你在宫里打扮这么久是为什么,父皇又不来静安殿……”李淑有些气闷;她自己也只因皇女的身份偶尔得见父皇几面,可母亲却只能在年末宫宴上见父皇一面。纵使如此,她每逢佳节仍旧是梳妆盛容地候在殿中,似乎那个人从不失约一般。
“我不想你这样……”
郑美人轻捂李淑的嘴,有些不赞同李淑的意气,却仍旧是温柔着:
“我是你父皇的宫妃,如果不时刻等候着他,这是失职——”
像是忽然想到什么,郑美人放开李淑,自己走到中室,点燃了三根香。
中室供奉着一座神像,梁国对信仰一事并不管制,倒也算自由。母亲说这尊神叫無婐,是庇佑女子婚育的神明。女子要有德,要守礼,才能获得無婐神的庇佑。
想必是她觉得李淑方才犯了口忌,这才敬神消祸。
“美人,是时候该赴宴了……”侍女轻声提醒着。
郑美人停了话,整理了李淑的衣饰,点头让侍女带走李淑。
李淑路上仍是有些闷闷的。阿蓉提点了李淑,不要把情绪摆在脸上,李淑撇了撇嘴,轻叹口气。
“陛下因身体不适在宫内养病,赏赐一早就抬去了东宫;皇后娘娘亲自去了东宫,算是弥补陛下未到的缺憾;几宫娘娘也都亲自去送上了礼,不过很快就各回各殿了;现下应当是朝中几位大臣在东宫庆贺,自然,几位皇子公主也都去了……”
阿蓉絮絮道,语气中有着为李淑的担忧;郑美人自己不去也就罢了,李淑却毫无缘故在殿中拖延许久,虽说太子不会在意这些细节……
“阿蓉,没人会注意到我的。”
她的母妃只会在清冷的宫殿白等父皇,没有显赫的身世,没有张扬的脾气;她自己亦毫不出色,姿容淡淡,身子瘦弱,太傅侍讲的时候甚至从来不会看向坐在最后角落的她。
唉……如此想着已然走到东宫门口。里面老远听到喧嚣声,都是男人们的声音,李淑心中戚戚,不愿让阿蓉再跟着她惹眼,自己潜进人流中。
虽然皇帝未曾亲临,不过对太子的重视却不减。宫学休息时,她偶尔也听到皇子们闲聊,父皇最讨厌上朝了,他只想一直躲在殿中休息;而他重视培养太子,就是想快点当上太上皇,把一切政务都推掉。
李淑望着眼前的青年——太子比她大七岁,眼下她只能仰望他——形色清俊,话语沉稳,举手投足之间满是从容。她从未见过太子生气的模样,永远言笑晏晏,仿佛一切都有把握。
她何时能像太子这样就好了。
旁边偶有其他皇兄或姐妹路过,李淑不爱与人交际,没有人找她一起玩,她也就一个人坐着不找别人。皇子们多在前院交谈,谈及天下文武、新政施行、稻禾麦粟,她并不太懂,只是听着这些在宫学太傅经常提及的词,觉得熟悉好玩。
“那便是小六?小姑娘一直盯着你看,很是认真。”沈嵇觉得有些好笑,侧了侧头,指向李淑。而那边的李淑还在神游天际,不知自己的傻样早已被旁人注意。
太子李煦看向李淑,这位平日里总爱缩在角落的妹妹,此刻不知是看他想到了什么,也不同其他皇子皇女玩耍,一个人坐在人群后发呆。
“她心思巧,我见过她的课业,写得不错。”太子道。
沈嵇不知是想到什么,手里的茶杯转了转,正要说话,太子又被旁人叫去——
太子生辰,朝中的几位大臣没有推辞的。听说丞相申应明送了一箱古籍藏书,里面有不少孤本;大将军连征送了一把青铜剑,听说是铸剑大师玄鹤子的遗作;御史刘晋送了祖传的古画;值得一说的是,太傅朱先没送什么大礼,只把自小教导太子的戒尺包在葛布里送了出来,连带着一串语重心长的絮絮叨叨。
……
武将最烦礼节,连征本就看不惯朱先的文人姿态,也就一吐为快:
“朱太傅,知道你好为人师,可教训人也要看看时候场合,这里可不是只有你的学生!”
朱先历任两朝帝师,一向是被读书人尊敬着。太子天资聪颖,性格温良,比起前面两位皇帝更有着上位者的资质,也算是朱先最得意的成果,本也到了致仕的年纪,想着等太子生辰宴后自己向皇帝请辞,这下人还没走就不被放在眼里了——
“大将军,武德顺武,文德做人!”在座众人皆是吸一口气,老太傅一下嘴便是厉害,这是在暗讽连征前几月边地交战不讲武德,战事不利。连皇帝也宽容不提的事情,朱先倒是毫不客气。
“什么文德武德,战场上杀人如麻,你个老头子要骨头没骨头,要力气没力气,天天也只会读些烂竹片烂纸片。有本事你也去杀几个人看看!”说着,连征一把捏碎手里的瓷杯。
“嘶……”李淑被吓得哆嗦了一下,眼见得连征手里的杯盏变成碎片,不敢想象那东西扎肉手有多痛。
“大将军在战场上糙惯了,这点小事简直易如反掌。”
不想自己的反应被人注意到,李淑抬头看人,正好对上沈嵇看她的眼神。李淑不觉得自己认识他,虽然自己的记性确实不太好,总是记不住人。
这个人的眼睛……怎么像猎场的狐狸一样。李淑去过一次猎场,父皇做做样子猎了只麋鹿,她听人说其实兽物早被人安置好了,父皇只需出现一下,走个过场。也就那次,太子猎中一只狐狸,它伤的不重,但是比不上周围的侍从灵活,被抓了起来。关在笼子里的时候小声哀嚎,可怜极了。等人一打开笼子,竟然带着伤窜了出去,消失前还往他们看了一眼——极其狡猾的眼神。李淑直觉不妙,正想着离开这,沈嵇却像是看穿了她的想法,一把提溜住她的后领,让她躲闪不掉。
做什么!做什么!太不讲礼了!
李淑正要发作,那边的动静却更大,不知怎么的,一群大臣似乎要打起来了。
“竖子!先师礼法,岂容你等玷污!”说着,朱先就要往上冲,完全不在乎自己这一把老骨头早已经嘎嘎作响。太子早已经是扶额,连同几位朝官连忙把住朱先劝慰道:“太傅莫急,身体要紧!”
“朽木不可雕也!”
连征也不是吃素的,左手揉了揉右手的关节,粗喘着气,“半截入土的老不死,朽木说的怕不是你自己!成天闹着新政旧政,民怨就是你们这些咬文嚼字的蛀虫造起来的!”
“你!!!”朱先气得脸色涨红,新政一事可谓是他致仕前的最后一桩功德,却被这蛮人如此污蔑,如何能忍!
施行新政算是如今朝野热议的事情,朱先一面得皇帝支持,一面助推太子施行;纵使过程不免有疏漏,但如今是无人敢多言,连征也算莽夫一个,硬是要惹得朱先不快。几位大臣对此情况属实无奈,一位是名贯三朝的帝师太傅,一位是名震朝野的铁手将军,哪边都不能得罪啊。
申应明摇头,大家年纪都不小了,怎么还这么胡闹,都是国之重臣,净让人看笑话。他提着茶壶倒了两杯水,先递给朱先:“太傅莫急,将军也莫急,今日本是太子生辰,大家各退一步——”
哪知朱先连丞相的面子也一并拂去,“丞相这杯水端得太平,老夫却喝不下!”
申应明并未发作,连征却是怒不可遏:“惯的你娘!”
说着,一把上前去,对着朱先脸面就是一拳。老头如何能抵得武将铁手,当场人就昏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