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板子打响,锣敲敲敲,“噔噔噔”,长吟一声“啊嗨”,竹板拍进。
“哒哒哒哒”。
裴灵燕快步轻移,左手护宝剑,右手开掌护身前,从侧台幕布点水般绕台走边半圈。而后踮脚轻甩剑穗,顺势右手半开宝剑,目光坚定的望向台侧,定。
登台、亮相,完美完成。轻盈却又有踏实地力量感,迅捷却又牢牢的把住宝剑的稳定感,好一个林冲,若非昆曲不将曲中喝彩,必然有声声“好”。
亮相完之后,接着是慕前曲,这路线、这些把式,裴灵燕太熟了。走边、画太极、抽身、接着是一个定场动作,她顺势一看台前来路,不知自己在这个世界来路如何,更不知去路如何。
倒也不用去想,一声锣,又是一个定场动作,一声锣,最后一个定场动作,定住稍顿、曲笛响,唱:“数尽更筹”。
一字一动,一句巡场。
何其冠冕堂皇的戏园子啊。
台下是红软布包的大椅子,四个椅子就占了一个大桌子,空空泛泛百来平,就五六张桌子,占了全部。
其后倒是呜呜泱泱站了些黑衣青衣,即是这些披金戴银的贵人保镖,也把住了进出通路。
低矮的木栅栏围住,更远处些就是坐在小板凳看的宾客,倒也有百来人,不过要说多的,就得说那些没地坐的人。
远的近的,侧面的,要不是那些保镖围住,估计台下也会挤一大群人看。虽说达不到人山人海的地步,也有两三百人挤着挨着。
还莫说这戏园子还有二楼三楼,虽说被贵客清了场,二楼三楼不许站人。但是呢,人是人,贵客是贵客,人不能站在二楼上,贵客可以。
就比如现在三楼就站着一位一身白衣,轻摇小扇的男子,一楼的人要想看见他,得直直的扬起来脖子,才能见到他的裤脚。
裴灵燕最开始还有些许生涩,一来不适应身体,二来不熟悉这伴奏节奏,三来,她不是特别确定是否同一个路数。
所以定的特别用力,也就显得特别稳。而后又专心的分辨伴奏节奏,尝试和自己记忆中的吹拉弹唱匹配。
全都是一样的,这和记忆中的,没甚区别。
不知不觉唱到了,“回首西山日已斜,天涯孤客真难度”。
裴灵燕之前一直觉得自己能把握住这句的感情的,毕竟,她当初第一次唱念时,黄阿爷就说,“我儿,过了,这感情太过了,收着点。”
她不正正是无父无母的“天涯孤客”吗?这样的悲情,多少也算一样的悲情吧。
可是这一次,她感觉好像有些变了,她好像把彻底握住了这样的情感,这时也就到了到了定场白的最后一句。
她猛地一拍胸膛,唱到“丈夫有泪不轻弹”。
她甚至感觉自己涌起了泪,明明这时的林冲,不该有泪的。
“只因未到伤心处。”
这句唱完,裴灵燕双眼通红,急忙做了衔接把式。
天涯孤客啊,别说来路去处了,她甚至都不知道这里何时了,此处何地了,这些人是什么人,唱戏是为何了。
倒也不是伤心,只是,不知道。
什么都不知道。
“俺林冲。”
没关系的,不知道也没事的,现在的裴灵燕不用是谁,她是林冲。
“一时愤怒,持剑杀死高俅奸佞二贼。”
台上的林冲左手伏在剑柄处,右手作“二”双数轻点。
对,林冲杀贼,杀奸贼。不管是什么,只要是奸贼,杀了就行了。
“多蒙柴大官人赠俺书信一封。”
台上的林冲右手高举,左手前探,作展示书信一封。
“荐往梁山。”
可是台上的林冲明明左手明明空手,书信在哪呢?林冲林冲,你唱的“书信一封”,书信在哪呢。
你莫不是,想要讨书信一封。
唱:“白日不敢行走,只得黑夜而行。呀,适才间星明月朗,一霎时雾暗云迷。看前面黑洞洞,想是人家村庄,待俺赶上前去。”
一字一动,护剑不离,小锣竹板踩好点子。
只是这个林冲啊,你扮相不是二十来岁的林教头吗,怎么唱念间把动作现了个十成十,不是说你把式耍得好,而是说你。
林教头啊,你该略些动作的。
你在想什么呢?是在想只能“黑夜而行”,还是想“前面黑洞洞”的去处。
可能台上的林冲也不知道,又或许知道。总之台上的林冲定住了身形,再一次现了马步功。在林冲弓马步的三五秒,或许只有自己知道想了些什么吧。
嘿呀呀,小锣敲了起来,林冲迈过了不存在的门槛,提起短褂衣摆绕着舞台走边。
“呼呀,我当是人家村庄,原来是座古庙。”
原来林冲想错了。不过古庙也好,或者说,古庙正正好。
林冲唱啊,“神圣呀神圣,保佑弟子林冲。”
林冲念啊,“嘿,俺的身子有些困倦,不免在神圣案前,打一盹睡。”
神圣没说话。
林冲唱,“一觉放开心定稳,梦魂千里到阳台。”
台上的林冲高旋腿,扭身,左单腿落地,支腿单转两个身周,右腿高抬腿快踢,回身左右脚交叉扭身一周,身态下伏,右手支住脑袋,左手仍然下意识护着宝剑,作盘卧歇息状。
“好!”
满堂喝彩。
此处间隙长,宾客也都是老戏友,都知此处短短的幕间可以叫好。
实在不吝啬,目前为止,竟然没有一处错漏,没有一处不标准,如果来得是那位二师兄倒是可以理解,可是这样一位俊俏的小后生,也能丝毫不差,实在是,太有功夫了。
“噔。”
一声小锣长响,台上的林冲唱:“啊呀,吓煞我也,吓煞我也!”
台上的林冲拍地而起,“适才合眼,分明神圣嘱咐。”
那林冲左右张望,把这些看客瞧了个便。
当前最好看戏的位置正正是,这些坐在软布椅的贵客了,但偏偏都无甚在意,眉目间都是彼此。
那些板凳客倒是兴致昂昂,对着台上指指点点,貌似在说如何如何。
至于那些站着的人,倒是瞧起来挺高兴,只不过碍着那些黑衣青衣的面,没有造次,不然估摸着已经跳起来蹦着看这出昆曲了。
不过此处最前处好似些有变化,一个土黄布卦模样的男人倒退着开路,似有人好戏开场半天,方才落座。
大不敬。
如果按照自己前世的规则,早就唱着念着让旁人把这无力徒轰出戏院。可这里,连那些贵人都没有反应,甚至还有几桌微微坐直了身体,对这个破坏了他们规则的来者,没有敌意。
亦或是,不敢有敌意。
林冲唱:“今有金枪手徐宁,带领官兵五百,追至黄河渡口,特来拿我。”
恰好不好的,这词的把式有,摆手护手,林冲都面舞台左面,也正是那个新贵客的入口。
“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林冲拳掌相接,转过身去,没去看这贵客的迟到。
“不免拜谢神圣,开了庙门,用开大步,直奔梁山走遭也。”
林冲作开门把式时,在正前方已经出现了一位白衣小扇的男子。做了个拍腿动作,转了几个花圈,甩了个周正的剑穗,侧弓马步定住好生帅气。
裴灵燕无声息的把这男子打量了个周全。
这人一番书生打扮,只是这亮透乳白的绸子可是华贵得要命,那些贵客毕恭毕敬的态度,估摸着是什么国公相爷宝贝。
算了,此戏了。
小锣轻敲,竹板慢打,台上的的林冲收腿站得板正,护剑低抬腿,一敲一动,走边巡场,。
又算是把这个场子再看了一遍。
这个场子没有什么电子设备,也没有什么新中式礼服,偏偏还全到处都是简体汉字。
太奇怪了,既不是现代社会昆曲发烧友玩代入,也不是什么穿越回民国体会水深火热,更奇怪的是三三两两看到的简体汉字。
就比如“充一百送十块。”
当然,要说最奇怪,或许要说这个折子的戏啊,一模一样,那么这里的历史,岂不是乱了套了。
不过这些,都无需现在去想。
因为,曲笛声响,台上的林冲就要唱:“按龙泉血泪洒征袍。”
勿要想。
并非一事不明,而是事事不明。
旁的顾虑不要,按着折子顺着唱罢。
台上的林冲唱道:“回首望□□。”
可望的也只是空泛泛的天罢了,望的时候还要护住宝剑,提防得紧。
还别说这个台上的林冲,能看的,是四方围起来,那么一个小小的方方正正的天井的天。
裴灵燕演过很多次《宝剑记·夜奔》,自己私底下走过一次次,黄阿爷更是一字字的审过,大大小小的剧院也演过。
但没有这这么突兀的一次表演,做得这么像。
如若真的林冲也会唱戏的话,那么她觉得,自己就是真的林冲了。
或许是在这个陌生的戏班子,演一个并不那么确定的路数折子,一点心分不得,所以格外全神贯注,也就格外的入戏。
自己的动作自然是十成十的标准,又那么入戏,自然是精彩极了。
一切的唱念做打,是这么的顺畅自然,好似连喘息,歇气都忘了,不光是台下的看客无声的看这出好戏,裴灵燕自己也彻底沉浸在了这次昆曲表演中。
“呀。”
“看前面已是梁山,待俺赶上前去。”
一个高台旋踢腿,甩了剑穗子,弓马布一定。
接着锣鼓响,台上的林冲立正小碎步走边绕场,左手按剑,右手护身前,来如轻灵鹿,去如天外仙。
下场去也。
待台上没人,看客们这才把抑住了的喝彩全都爆了出来。
“好。”
“杀奸贼。”
“狗贼误国。”
“哥哥们上梁山。”
台前的三两贵客一转身,轻轻乜了眼那个黄土布卦的人,那布卦人轻轻轻咳一声,“诸位,戏是戏,叫好时还加上抬头罢。”
说完给那敲锣的使眼色,“铛铛”,敲了声长锣。
台上走出个头戴黑纱帽,长有长白须,一身橙黄戏服,手拿素白扇,唱念道:“好戏散场啊,吉星高照,五福临门呀,当朝一品,人寿年丰咿。”
送客。
只是那些看客犹不解兴,在退出的同时还在大声叫喊,另一些羞涩些的就反反复复的鼓掌。
好戏终究散场,只剩少许稳坐椅子的人,好似这些个看客才是主人家。
“哒哒哒哒”。
裴灵燕快步轻移,左手护宝剑,右手开掌护身前,从侧台幕布点水般绕台走边半圈。而后踮脚轻甩剑穗,顺势右手半开宝剑,目光坚定的望向台侧,定。
登台、亮相,完美完成。轻盈却又有踏实地力量感,迅捷却又牢牢的把住宝剑的稳定感,好一个林冲,若非昆曲不将曲中喝彩,必然有声声“好”。
亮相完之后,接着是慕前曲,这路线、这些把式,裴灵燕太熟了。走边、画太极、抽身、接着是一个定场动作,她顺势一看台前来路,不知自己在这个世界来路如何,更不知去路如何。
倒也不用去想,一声锣,又是一个定场动作,一声锣,最后一个定场动作,定住稍顿、曲笛响,唱:“数尽更筹”。
一字一动,一句巡场。
何其冠冕堂皇的戏园子啊。
台下是红软布包的大椅子,四个椅子就占了一个大桌子,空空泛泛百来平,就五六张桌子,占了全部。
其后倒是呜呜泱泱站了些黑衣青衣,即是这些披金戴银的贵人保镖,也把住了进出通路。
低矮的木栅栏围住,更远处些就是坐在小板凳看的宾客,倒也有百来人,不过要说多的,就得说那些没地坐的人。
远的近的,侧面的,要不是那些保镖围住,估计台下也会挤一大群人看。虽说达不到人山人海的地步,也有两三百人挤着挨着。
还莫说这戏园子还有二楼三楼,虽说被贵客清了场,二楼三楼不许站人。但是呢,人是人,贵客是贵客,人不能站在二楼上,贵客可以。
就比如现在三楼就站着一位一身白衣,轻摇小扇的男子,一楼的人要想看见他,得直直的扬起来脖子,才能见到他的裤脚。
裴灵燕最开始还有些许生涩,一来不适应身体,二来不熟悉这伴奏节奏,三来,她不是特别确定是否同一个路数。
所以定的特别用力,也就显得特别稳。而后又专心的分辨伴奏节奏,尝试和自己记忆中的吹拉弹唱匹配。
全都是一样的,这和记忆中的,没甚区别。
不知不觉唱到了,“回首西山日已斜,天涯孤客真难度”。
裴灵燕之前一直觉得自己能把握住这句的感情的,毕竟,她当初第一次唱念时,黄阿爷就说,“我儿,过了,这感情太过了,收着点。”
她不正正是无父无母的“天涯孤客”吗?这样的悲情,多少也算一样的悲情吧。
可是这一次,她感觉好像有些变了,她好像把彻底握住了这样的情感,这时也就到了到了定场白的最后一句。
她猛地一拍胸膛,唱到“丈夫有泪不轻弹”。
她甚至感觉自己涌起了泪,明明这时的林冲,不该有泪的。
“只因未到伤心处。”
这句唱完,裴灵燕双眼通红,急忙做了衔接把式。
天涯孤客啊,别说来路去处了,她甚至都不知道这里何时了,此处何地了,这些人是什么人,唱戏是为何了。
倒也不是伤心,只是,不知道。
什么都不知道。
“俺林冲。”
没关系的,不知道也没事的,现在的裴灵燕不用是谁,她是林冲。
“一时愤怒,持剑杀死高俅奸佞二贼。”
台上的林冲左手伏在剑柄处,右手作“二”双数轻点。
对,林冲杀贼,杀奸贼。不管是什么,只要是奸贼,杀了就行了。
“多蒙柴大官人赠俺书信一封。”
台上的林冲右手高举,左手前探,作展示书信一封。
“荐往梁山。”
可是台上的林冲明明左手明明空手,书信在哪呢?林冲林冲,你唱的“书信一封”,书信在哪呢。
你莫不是,想要讨书信一封。
唱:“白日不敢行走,只得黑夜而行。呀,适才间星明月朗,一霎时雾暗云迷。看前面黑洞洞,想是人家村庄,待俺赶上前去。”
一字一动,护剑不离,小锣竹板踩好点子。
只是这个林冲啊,你扮相不是二十来岁的林教头吗,怎么唱念间把动作现了个十成十,不是说你把式耍得好,而是说你。
林教头啊,你该略些动作的。
你在想什么呢?是在想只能“黑夜而行”,还是想“前面黑洞洞”的去处。
可能台上的林冲也不知道,又或许知道。总之台上的林冲定住了身形,再一次现了马步功。在林冲弓马步的三五秒,或许只有自己知道想了些什么吧。
嘿呀呀,小锣敲了起来,林冲迈过了不存在的门槛,提起短褂衣摆绕着舞台走边。
“呼呀,我当是人家村庄,原来是座古庙。”
原来林冲想错了。不过古庙也好,或者说,古庙正正好。
林冲唱啊,“神圣呀神圣,保佑弟子林冲。”
林冲念啊,“嘿,俺的身子有些困倦,不免在神圣案前,打一盹睡。”
神圣没说话。
林冲唱,“一觉放开心定稳,梦魂千里到阳台。”
台上的林冲高旋腿,扭身,左单腿落地,支腿单转两个身周,右腿高抬腿快踢,回身左右脚交叉扭身一周,身态下伏,右手支住脑袋,左手仍然下意识护着宝剑,作盘卧歇息状。
“好!”
满堂喝彩。
此处间隙长,宾客也都是老戏友,都知此处短短的幕间可以叫好。
实在不吝啬,目前为止,竟然没有一处错漏,没有一处不标准,如果来得是那位二师兄倒是可以理解,可是这样一位俊俏的小后生,也能丝毫不差,实在是,太有功夫了。
“噔。”
一声小锣长响,台上的林冲唱:“啊呀,吓煞我也,吓煞我也!”
台上的林冲拍地而起,“适才合眼,分明神圣嘱咐。”
那林冲左右张望,把这些看客瞧了个便。
当前最好看戏的位置正正是,这些坐在软布椅的贵客了,但偏偏都无甚在意,眉目间都是彼此。
那些板凳客倒是兴致昂昂,对着台上指指点点,貌似在说如何如何。
至于那些站着的人,倒是瞧起来挺高兴,只不过碍着那些黑衣青衣的面,没有造次,不然估摸着已经跳起来蹦着看这出昆曲了。
不过此处最前处好似些有变化,一个土黄布卦模样的男人倒退着开路,似有人好戏开场半天,方才落座。
大不敬。
如果按照自己前世的规则,早就唱着念着让旁人把这无力徒轰出戏院。可这里,连那些贵人都没有反应,甚至还有几桌微微坐直了身体,对这个破坏了他们规则的来者,没有敌意。
亦或是,不敢有敌意。
林冲唱:“今有金枪手徐宁,带领官兵五百,追至黄河渡口,特来拿我。”
恰好不好的,这词的把式有,摆手护手,林冲都面舞台左面,也正是那个新贵客的入口。
“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林冲拳掌相接,转过身去,没去看这贵客的迟到。
“不免拜谢神圣,开了庙门,用开大步,直奔梁山走遭也。”
林冲作开门把式时,在正前方已经出现了一位白衣小扇的男子。做了个拍腿动作,转了几个花圈,甩了个周正的剑穗,侧弓马步定住好生帅气。
裴灵燕无声息的把这男子打量了个周全。
这人一番书生打扮,只是这亮透乳白的绸子可是华贵得要命,那些贵客毕恭毕敬的态度,估摸着是什么国公相爷宝贝。
算了,此戏了。
小锣轻敲,竹板慢打,台上的的林冲收腿站得板正,护剑低抬腿,一敲一动,走边巡场,。
又算是把这个场子再看了一遍。
这个场子没有什么电子设备,也没有什么新中式礼服,偏偏还全到处都是简体汉字。
太奇怪了,既不是现代社会昆曲发烧友玩代入,也不是什么穿越回民国体会水深火热,更奇怪的是三三两两看到的简体汉字。
就比如“充一百送十块。”
当然,要说最奇怪,或许要说这个折子的戏啊,一模一样,那么这里的历史,岂不是乱了套了。
不过这些,都无需现在去想。
因为,曲笛声响,台上的林冲就要唱:“按龙泉血泪洒征袍。”
勿要想。
并非一事不明,而是事事不明。
旁的顾虑不要,按着折子顺着唱罢。
台上的林冲唱道:“回首望□□。”
可望的也只是空泛泛的天罢了,望的时候还要护住宝剑,提防得紧。
还别说这个台上的林冲,能看的,是四方围起来,那么一个小小的方方正正的天井的天。
裴灵燕演过很多次《宝剑记·夜奔》,自己私底下走过一次次,黄阿爷更是一字字的审过,大大小小的剧院也演过。
但没有这这么突兀的一次表演,做得这么像。
如若真的林冲也会唱戏的话,那么她觉得,自己就是真的林冲了。
或许是在这个陌生的戏班子,演一个并不那么确定的路数折子,一点心分不得,所以格外全神贯注,也就格外的入戏。
自己的动作自然是十成十的标准,又那么入戏,自然是精彩极了。
一切的唱念做打,是这么的顺畅自然,好似连喘息,歇气都忘了,不光是台下的看客无声的看这出好戏,裴灵燕自己也彻底沉浸在了这次昆曲表演中。
“呀。”
“看前面已是梁山,待俺赶上前去。”
一个高台旋踢腿,甩了剑穗子,弓马布一定。
接着锣鼓响,台上的林冲立正小碎步走边绕场,左手按剑,右手护身前,来如轻灵鹿,去如天外仙。
下场去也。
待台上没人,看客们这才把抑住了的喝彩全都爆了出来。
“好。”
“杀奸贼。”
“狗贼误国。”
“哥哥们上梁山。”
台前的三两贵客一转身,轻轻乜了眼那个黄土布卦的人,那布卦人轻轻轻咳一声,“诸位,戏是戏,叫好时还加上抬头罢。”
说完给那敲锣的使眼色,“铛铛”,敲了声长锣。
台上走出个头戴黑纱帽,长有长白须,一身橙黄戏服,手拿素白扇,唱念道:“好戏散场啊,吉星高照,五福临门呀,当朝一品,人寿年丰咿。”
送客。
只是那些看客犹不解兴,在退出的同时还在大声叫喊,另一些羞涩些的就反反复复的鼓掌。
好戏终究散场,只剩少许稳坐椅子的人,好似这些个看客才是主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