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我有咎难辞。我与师父约定三年,如今已满。如若你愿意接任这住持之位,我想师父他会感到高兴的。”
又一枚棋子落下,发出清脆声响,似是执棋者下定了决心。
“潮涨潮落,缘起缘灭。大殿被焚,或可再建;明珠被窃,或可让贫苦人家饱餐。我本就闲散惯了,占着这住持之位,终归不大妥当。师兄比我年长,阅历也更丰富。”
“三日后,我会提出更易职责。”
***
秦凌羽本想告知明净关于走水的设想,但碍于对方和清远对弈了许久,都未能分出胜负,便兀自在禅房四周转悠了一会儿。
屋后檐下,摆着几段木头——这样的木头做不了建材,上面挽着凹凸不平节疤,通常只能作柴烧。
梧山出产梧桐木,其纹理均匀,质地坚硬,可用于打造昂贵的家具,耐磨耐腐。
除去几段木头外,还有几个憨态可掬的木雕。一把古朴的刻刀放在不远处的石桌上,风一吹,将来不及处理的木屑扬得到处都是。
沈鹤本不想跟来,但怕她再闯出什么祸,还是不情愿地走在她身侧。
秦凌羽俯身拿起一个木雕,道:“下刀干净利落,懂得顺着纹理而动,此人是个老手。梧桐木质地坚硬,须得有一副好腕力。”
“你曾经做过木工?”
“没。就是以前捡过柴火烧水,劈手熟了。”
沈鹤质疑道:“你在秦府,还需要干这些粗活?”
【宿主,请牢记人设身份:你是秦府娇生惯养的大小姐。沈鹤为人谨慎,即便是细枝末节处也要注意。】
于是她打哈哈道:“从前在府中,采薇和洛枳她们起哄闹着玩的,大人千万别当真。”
前世的记忆如影随形。从前在外测绘上山下海,劈柴烧水这种野外基本生存技能于她而言不在话下。
用她大师兄的话来说:小师妹专业素养一般,但给她一把斧头,她能还你一垛柴。
前些年,她什么木头没劈过?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到什么山劈什么柴。
梧桐木质地坚硬,那把刻刀刀刃业已微微卷边,但它的主人依然在使用,可见对其的喜爱非同一般。
秦凌羽巧妙地绕开沈鹤,又从地下拿起一个憨态可掬的小沙弥像,在手中仔细端详着。
这两尊小像,一尊看着像是空闻,另一尊像是空悟。再看贴着墙角、整整齐齐排放着的大小木雕,大抵雕的都是寺中僧人。它们或站或卧,眉眼生动,惟妙惟肖。
墙角堆着一捆木柴,还有未完成的雕塑。在众木雕间,她看见一尊女子像。木头因潮湿长满了青苔,覆住雕像的脸。
待她轻轻掀开青苔,却发现此像尚未开脸。
女子手中捧着一卷经书,依稀可辨书页上精雕细琢的文字。她虽认不得梵文,却知道书封上写的是“涅槃经”。
《涅槃经》,那卷空闻从火场中抢出的经书,据说是明净最喜欢的。如今一卷微缩版的经书被女子捧在手中,她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
明净名为下山云游一年,实则是脱去了僧籍。全凭老住持的权威,才将这桩旧事压了下去。但寺中肯定有人知晓此事,甚至对他出任住持感到不满,为了这住持之位,图谋不轨。
因此,宝珠极有可能还在寺中某处,甚至还在大殿中。
***
第一重大殿
宝珠遭窃后,为了保护其他物品,清远在大殿周围增派了武僧巡视。
因他们是明净的客人,救下了空闻,武僧们并未过多盘问,就将二人放了进去。
“你觉得,那宝珠还在殿中?”
沈鹤抬首望向观音,“若从下往上攀爬,没有落脚点。但,若是从上往下呢?”
“大人为何这么说?”
“佛光于每年深秋出现,维持三日左右。大殿高七丈,佛像高五丈,殿门高三丈,与宝珠持平。金乌【1】始终位于南方,若想在那三日中达成佛光的效果,大殿上方必有关窍可以引光而入。”
沈鹤走近观音像,来到合适的距离后,回首望向斜上方高处。
木梁交错,穹顶装饰的镶板上手绘着诸天神佛,金银漆勾勒出圆光【2】,在屋顶透出的微光中,散发着柔和的光晕。
秦凌羽顺着他的手所指望去——挨着主梁处,有一扇不起眼的木窗,此刻正关着,仅从窗缝中挤出一线光亮。
这一线光亮中,尘灰潇潇。
人总是习惯仰视宏大,却忽视了宏大之上的渺小。
可是,宝珠高十丈,拿取尚且困难,那贼人是如何上了大殿屋顶的?
【宿主,还记得殿边的梧桐树吗?传说那树于此地生长百年,是真正的凤凰木,它的高度,当有五丈余。有些功夫在身上的人,是能够攀爬的。】
沈鹤似是看出她的疑虑,道:“既然有办法打开天窗,就一定有办法到高处去。”
…………
询问武僧后,二人得知每年盂兰盆节【3】时,会有僧人沿长竹梯而上,上至第一层梁木,接着再借助梁木阶梯般的走势,继续前往更高处,清洗尘垢,填补颜料。
只不过,武僧说,那竹梯重有百斤,需要五名成年寺僧合力抬起,一人攀登时,下面须要他人搀扶,否则极易跌落。轻则重伤,重则身死,以一人之力,是无法完成这些的。
何况这架竹梯平时都锁在库房中,只有要使用时才会取出。
秦凌羽不敢打草惊蛇,谢过武僧后,便将沈鹤拉去殿外树下,煞有介事地清了清嗓子,道:“大人,本着低调行事的原则,可能需要您和我一起爬个树。”
沈鹤看着身边这棵六层楼高的树,指尖拂过树皮,道:“以我现在这副身体的身手,可救不得你。”
她将衣袖向上捋了捋,信誓旦旦道:“大人,您就看着吧。这树分叉多,不难爬的。”
“旁人都是另辟蹊径,你是自掘坟墓。”
半晌后,当爬到离地面两丈时,秦凌羽伸出手,试图拉沈鹤一把,“大人,您身上这套衣服不大方便,我帮您?”
“我真是失心疯了。”沈鹤站定了片刻,终究担心她粗手大脚从高处跌落落个终身残废,默默将手递了过去。
说是拉,其实他并不需要搀扶。古树树身生了节疤,上方还有树枝,双足各一点,轻快地借力上了树。
盛夏,梧桐枝繁叶茂,外人看不清树荫中是什么动静,他们亦看不清外界。粗壮的树干和叶片营造出一方秘境。
沈鹤越攀越快,恍若脚下生风,待又爬到一根较为平直的树枝后,才停下等候,向下方一动不动的人道:“秦小姐,需要拉一把吗?”
秦凌羽抱着树干,昂起头道:“不,需,要!”
这树只是看着好爬。越往上走,树枝越陡峭。
好在沈鹤这副身体常年习武,力气还是有的。磨磨蹭蹭爬到树顶上,两腿都有些发软。
从摇摇欲坠的树枝跳到大殿屋脊上时,她才有了脚踏实地的感觉——心安了些。
瓦片在脚下咯吱作响,有些生了青苔,一片青黄。七月本是山中雨季,偏生今年沧州雨水少,淮州雨水丰,青苔在房顶曝晒,已有些蔫了,算不得湿滑。
沈鹤推开木窗,来到室内房梁上,俯视着大殿。
此处视野绝佳,能轻易看见殿中发生的一切。不但如此,木梁确如武僧所言,宽窄恰能容许一人通过,似阶梯般环绕四壁。
秦凌羽甩了甩因紧张而汗湿的手,钻入木窗内,却因忘记身高,直起身时同房顶碰了一碰,吓得她赶紧抓稳了窗沿,贴着墙壁,半屈着腰。
殿高七丈,换算到现代,有二十多米,七八层楼。只向下看了一眼,她就觉得眼晕。
木梁上积了一层厚厚的灰,预示着此处已经有些时日未曾来人。
“别过来。”沈鹤像是背后长了眼睛,制止了向前挪动的秦凌羽,“梁上有脚印。”
他俯下身,仔细端详脚印。看积灰程度和四周灰尘,应当是前不久留下的。脚印处甚至有些泛绿,用指腹沾少许闻了,有一股霉潮味,正是瓦片上的苔藓。
秦凌羽皱眉道:“怎么有股奇怪的味道?”
从进来时她就想说,这房顶有股淡淡的怪味,又辣又凉,不像是老房子该有的闷闷的霉腥味。
沈鹤以手丈量完脚印,道:“贼人应当是个瘦高男子。”
听了这么简陋的答复,她从气味上转移注意力,笑道:“从脚印长度可知此人是高是矮,如何知晓他是胖是瘦呢?”
“木窗狭窄,以我原身进来时,应当会觉得有些困难。若是个胖子,根本进不来,谈何盗珠?”沈鹤跳过脚印来到观音像正上方,“不仅如此,此人应当身手不错。”
“那就是个瘦高的武僧。”她总结道。
她想去别处看看是否还有线索,就随手将向内开的木窗合拢了回去。
随着她将木窗关好,二人相视一眼,接着不约而同看向上方某处。
“大人,先不提贼人的高矮胖瘦。关了窗,为何还能这么亮?”
又一枚棋子落下,发出清脆声响,似是执棋者下定了决心。
“潮涨潮落,缘起缘灭。大殿被焚,或可再建;明珠被窃,或可让贫苦人家饱餐。我本就闲散惯了,占着这住持之位,终归不大妥当。师兄比我年长,阅历也更丰富。”
“三日后,我会提出更易职责。”
***
秦凌羽本想告知明净关于走水的设想,但碍于对方和清远对弈了许久,都未能分出胜负,便兀自在禅房四周转悠了一会儿。
屋后檐下,摆着几段木头——这样的木头做不了建材,上面挽着凹凸不平节疤,通常只能作柴烧。
梧山出产梧桐木,其纹理均匀,质地坚硬,可用于打造昂贵的家具,耐磨耐腐。
除去几段木头外,还有几个憨态可掬的木雕。一把古朴的刻刀放在不远处的石桌上,风一吹,将来不及处理的木屑扬得到处都是。
沈鹤本不想跟来,但怕她再闯出什么祸,还是不情愿地走在她身侧。
秦凌羽俯身拿起一个木雕,道:“下刀干净利落,懂得顺着纹理而动,此人是个老手。梧桐木质地坚硬,须得有一副好腕力。”
“你曾经做过木工?”
“没。就是以前捡过柴火烧水,劈手熟了。”
沈鹤质疑道:“你在秦府,还需要干这些粗活?”
【宿主,请牢记人设身份:你是秦府娇生惯养的大小姐。沈鹤为人谨慎,即便是细枝末节处也要注意。】
于是她打哈哈道:“从前在府中,采薇和洛枳她们起哄闹着玩的,大人千万别当真。”
前世的记忆如影随形。从前在外测绘上山下海,劈柴烧水这种野外基本生存技能于她而言不在话下。
用她大师兄的话来说:小师妹专业素养一般,但给她一把斧头,她能还你一垛柴。
前些年,她什么木头没劈过?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到什么山劈什么柴。
梧桐木质地坚硬,那把刻刀刀刃业已微微卷边,但它的主人依然在使用,可见对其的喜爱非同一般。
秦凌羽巧妙地绕开沈鹤,又从地下拿起一个憨态可掬的小沙弥像,在手中仔细端详着。
这两尊小像,一尊看着像是空闻,另一尊像是空悟。再看贴着墙角、整整齐齐排放着的大小木雕,大抵雕的都是寺中僧人。它们或站或卧,眉眼生动,惟妙惟肖。
墙角堆着一捆木柴,还有未完成的雕塑。在众木雕间,她看见一尊女子像。木头因潮湿长满了青苔,覆住雕像的脸。
待她轻轻掀开青苔,却发现此像尚未开脸。
女子手中捧着一卷经书,依稀可辨书页上精雕细琢的文字。她虽认不得梵文,却知道书封上写的是“涅槃经”。
《涅槃经》,那卷空闻从火场中抢出的经书,据说是明净最喜欢的。如今一卷微缩版的经书被女子捧在手中,她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
明净名为下山云游一年,实则是脱去了僧籍。全凭老住持的权威,才将这桩旧事压了下去。但寺中肯定有人知晓此事,甚至对他出任住持感到不满,为了这住持之位,图谋不轨。
因此,宝珠极有可能还在寺中某处,甚至还在大殿中。
***
第一重大殿
宝珠遭窃后,为了保护其他物品,清远在大殿周围增派了武僧巡视。
因他们是明净的客人,救下了空闻,武僧们并未过多盘问,就将二人放了进去。
“你觉得,那宝珠还在殿中?”
沈鹤抬首望向观音,“若从下往上攀爬,没有落脚点。但,若是从上往下呢?”
“大人为何这么说?”
“佛光于每年深秋出现,维持三日左右。大殿高七丈,佛像高五丈,殿门高三丈,与宝珠持平。金乌【1】始终位于南方,若想在那三日中达成佛光的效果,大殿上方必有关窍可以引光而入。”
沈鹤走近观音像,来到合适的距离后,回首望向斜上方高处。
木梁交错,穹顶装饰的镶板上手绘着诸天神佛,金银漆勾勒出圆光【2】,在屋顶透出的微光中,散发着柔和的光晕。
秦凌羽顺着他的手所指望去——挨着主梁处,有一扇不起眼的木窗,此刻正关着,仅从窗缝中挤出一线光亮。
这一线光亮中,尘灰潇潇。
人总是习惯仰视宏大,却忽视了宏大之上的渺小。
可是,宝珠高十丈,拿取尚且困难,那贼人是如何上了大殿屋顶的?
【宿主,还记得殿边的梧桐树吗?传说那树于此地生长百年,是真正的凤凰木,它的高度,当有五丈余。有些功夫在身上的人,是能够攀爬的。】
沈鹤似是看出她的疑虑,道:“既然有办法打开天窗,就一定有办法到高处去。”
…………
询问武僧后,二人得知每年盂兰盆节【3】时,会有僧人沿长竹梯而上,上至第一层梁木,接着再借助梁木阶梯般的走势,继续前往更高处,清洗尘垢,填补颜料。
只不过,武僧说,那竹梯重有百斤,需要五名成年寺僧合力抬起,一人攀登时,下面须要他人搀扶,否则极易跌落。轻则重伤,重则身死,以一人之力,是无法完成这些的。
何况这架竹梯平时都锁在库房中,只有要使用时才会取出。
秦凌羽不敢打草惊蛇,谢过武僧后,便将沈鹤拉去殿外树下,煞有介事地清了清嗓子,道:“大人,本着低调行事的原则,可能需要您和我一起爬个树。”
沈鹤看着身边这棵六层楼高的树,指尖拂过树皮,道:“以我现在这副身体的身手,可救不得你。”
她将衣袖向上捋了捋,信誓旦旦道:“大人,您就看着吧。这树分叉多,不难爬的。”
“旁人都是另辟蹊径,你是自掘坟墓。”
半晌后,当爬到离地面两丈时,秦凌羽伸出手,试图拉沈鹤一把,“大人,您身上这套衣服不大方便,我帮您?”
“我真是失心疯了。”沈鹤站定了片刻,终究担心她粗手大脚从高处跌落落个终身残废,默默将手递了过去。
说是拉,其实他并不需要搀扶。古树树身生了节疤,上方还有树枝,双足各一点,轻快地借力上了树。
盛夏,梧桐枝繁叶茂,外人看不清树荫中是什么动静,他们亦看不清外界。粗壮的树干和叶片营造出一方秘境。
沈鹤越攀越快,恍若脚下生风,待又爬到一根较为平直的树枝后,才停下等候,向下方一动不动的人道:“秦小姐,需要拉一把吗?”
秦凌羽抱着树干,昂起头道:“不,需,要!”
这树只是看着好爬。越往上走,树枝越陡峭。
好在沈鹤这副身体常年习武,力气还是有的。磨磨蹭蹭爬到树顶上,两腿都有些发软。
从摇摇欲坠的树枝跳到大殿屋脊上时,她才有了脚踏实地的感觉——心安了些。
瓦片在脚下咯吱作响,有些生了青苔,一片青黄。七月本是山中雨季,偏生今年沧州雨水少,淮州雨水丰,青苔在房顶曝晒,已有些蔫了,算不得湿滑。
沈鹤推开木窗,来到室内房梁上,俯视着大殿。
此处视野绝佳,能轻易看见殿中发生的一切。不但如此,木梁确如武僧所言,宽窄恰能容许一人通过,似阶梯般环绕四壁。
秦凌羽甩了甩因紧张而汗湿的手,钻入木窗内,却因忘记身高,直起身时同房顶碰了一碰,吓得她赶紧抓稳了窗沿,贴着墙壁,半屈着腰。
殿高七丈,换算到现代,有二十多米,七八层楼。只向下看了一眼,她就觉得眼晕。
木梁上积了一层厚厚的灰,预示着此处已经有些时日未曾来人。
“别过来。”沈鹤像是背后长了眼睛,制止了向前挪动的秦凌羽,“梁上有脚印。”
他俯下身,仔细端详脚印。看积灰程度和四周灰尘,应当是前不久留下的。脚印处甚至有些泛绿,用指腹沾少许闻了,有一股霉潮味,正是瓦片上的苔藓。
秦凌羽皱眉道:“怎么有股奇怪的味道?”
从进来时她就想说,这房顶有股淡淡的怪味,又辣又凉,不像是老房子该有的闷闷的霉腥味。
沈鹤以手丈量完脚印,道:“贼人应当是个瘦高男子。”
听了这么简陋的答复,她从气味上转移注意力,笑道:“从脚印长度可知此人是高是矮,如何知晓他是胖是瘦呢?”
“木窗狭窄,以我原身进来时,应当会觉得有些困难。若是个胖子,根本进不来,谈何盗珠?”沈鹤跳过脚印来到观音像正上方,“不仅如此,此人应当身手不错。”
“那就是个瘦高的武僧。”她总结道。
她想去别处看看是否还有线索,就随手将向内开的木窗合拢了回去。
随着她将木窗关好,二人相视一眼,接着不约而同看向上方某处。
“大人,先不提贼人的高矮胖瘦。关了窗,为何还能这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