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雪日一声鞭策响彻,纯白的长街唯见那男子骑跨盗骊穿风越雪而来。
红墙碧瓦的宫门就在眼前,雪地里数十名红袍官员就那样无遮无挡,不惧寒冷的聚等在此处,任风雪浸湿衣衫,见到来者无不露出惊喜之色。
“参加郕王殿下!”
不等众人上前行礼,朱祁钰便匆匆跳下马来,神色焦急:“到底出什么事了?”
“唉—”侍郎孙原贞又气又恼,却无可奈何:“于老自河南巡视归来,回京述职,下官曾提醒他给王公公带些礼品,可于老拒绝了这个建议,他素以廉洁奉公著称,且写诗明志,‘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谁料此诗被王公公知晓,因此得罪,便直接派人捉拿于老下狱。”
王振一直深受皇上信任。他从小陪伴皇上长大,皇上即位后命他掌管司礼监。
从前官员们被允许把写了批阅建议的小纸条贴在中外奏章上呈现给皇上看,再由皇上亲自御批。但需要皇帝御批的奏章太多,最后是由在内书堂学习过的司礼监太监代替皇帝批红。因此,王振可以直接接触各类朝政事务和人事安排。
渐渐地,王振做事开始肆无忌惮,他去除了太祖挂在宫门口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碑,并大兴土木建造府邸和为自己求福的智化寺,甚至暗地里广纳门生。
守卫居庸的士兵纪广投入王振门下,开经筵时,皇上让王振主持阅武,王振就让纪广得第一,这些事情众人有目共睹,怎能不对王振心生忌惮。
“一个宦者,竟敢如此猖狂,随意捉拿朝廷命官,简直无法无天!”朱祁钰听罢怒不可遏,又责问众人:“你们之中竟无人上奏谏言吗?”
众人急忙辩解:“自然要上奏,臣等刚刚得到消息就赶过来了,只是王公公从中阻拦,不肯让我们见到皇上……”
他们都小心翼翼的窥探着郕王的脸色,其中的心思早已不言而喻。
一旁的孙原贞愧疚的低下了头,朱祁钰冻麻的嘴唇张了张,到底没说什么,转身一撩斗篷,毅然迈入了宫城,一众官员立即浩浩荡荡的跟了上去。
宫门一层层的开启,发出沉重的回声,流箭般的寒风最先冲领头的朱祁钰射去,纷纷扬扬的大雪模糊了他的视线,可他只能义无反顾的昂首迎接。
他解下玄绒外氅随手丢在雪地上,只穿着一件银灰色的祥云薄棉袄袍,长身玉立,清俊潇逸,于乾清宫外带头跪下,举手加额伏拜。
“臣弟今日有要事启奏,求见皇兄!”
身后官员跟随行礼:“臣等今日有要事启奏,求见皇上!”
风刀霜剑,像是要从他们脸上生生割下一块肉来。
出来回话的太监语气傲慢敷衍:“近日皇上龙体抱恙,下令朝会不开,任何人不见,大人们若有要事上奏就留下折子由奴才们呈进,待皇上龙体康健自会一一批阅。”
朱祁钰斜睨他一眼,声音坚定无畏:“皇兄一刻不见,臣弟便一刻不起,若皇兄执意不见,臣弟今日誓要跪死此处!”
众臣朗声附和:“若皇上执意不见,臣等誓要跪死此处!”
北风呼啸,裹挟着漫天飞雪扑面而来,衣袂翻飞作响愈发惊魂动魄,使人不停的打着颤栗。不知过了多久,连四肢都在极寒下渐渐僵硬麻木,每一次的呼吸都开始变得尤为疼痛。
身后不时有年迈的官员倒下,被侍卫送出宫给家仆带回。朱祁钰脸色苍白,几欲昏厥,但脊梁却不曾弯塌一下,哈气升在睫毛上冻结成冰,如同凝固的眼泪。
他知道面前的殿门迟早会开,永久的折磨不会停止,或许死亡才是刹那的幸运。
终于,王振开门出来,由人侍伞缓缓的走到他的面前,一弯腰,脸上的褶子就兜着一坨坨肥肉垂下,口气一如既往的轻慢:“王爷,皇上召您进去呢。”
朱祁钰舒了口气艰难起身,双腿早已失去知觉,踉踉跄跄,没有人敢上前搀扶,他只能靠着自己一瘸一拐的走进殿中,想必大明也绝无再有与他一样的藩王了。
殿中炉炭旺盛,温暖如春,轻缦后是两个拥抱交缠的身影,朦胧不得人见,却隐约传出嬉笑与娇嗔之声。
“臣弟参见皇兄。”
朱祁钰神色如常,下跪叩首,睫毛上的冰在温暖中即刻消融成水,从他的眼中滴落在光滑的地板上。
朱祁镇掀帐走出,一身明黄寝衣肆妄不羁:“到底何事竟要你以命相逼?”
“臣弟罪该万死,可此事十万紧急!”朱祁钰看向一旁淡定侍立的王振:“河南巡抚于谦于大人上京述职,何错之有?竟被王公公派人捉拿下狱。”
朱祁镇面露惊讶看向王振:“有这种事吗?”
王振何等狡猾,将毫不知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奴婢确实听说最近有一个名叫于谦的小吏目无法纪,所以才让锦衣卫指挥使马顺捉他下狱,可这和巡抚于谦无关呀!”
“想必是那马顺抓错了人?”
王振频频点头:“一定是这样!”
朱祁镇一摆手:“如此还不赶紧把于大人放出来好好安抚。那个马顺必须严惩,居然连个人都搞不清楚,就降职革俸罢。”
“是是是,奴婢这就去办。”
朱祁镇的抚慰让人看不出破绽:“快叫外面的官员也都回去吧,冰天雪地里跪着,怪冷的。”
王振应着退了下去,竟还悄悄的展露得意之色,狂妄的令朱祁钰震惊。
他不可置信:“半朝官员跪在雪中上奏,两省百姓千里赴京请命,皇上就如此轻描淡写的掩盖了王振的罪责?”
“行了!”朱祁镇不耐烦,冷冷地提醒:“藩王不可与朝臣来往过甚。”
朱祁钰明白他的意思:“官员百姓们是为忠臣于谦求情,臣弟是为自己的恩师于谦求情。”
就因为当今太后善妒,郕王一出生便和母亲吴氏被先帝送出宫外,在民间隐居了七年之久,直到先帝临终前才派于谦将母子二人接回,驾崩前留有旨意,让其给郕王做三年的老师。于谦和郕王之间深厚的师徒情谊早已人尽皆知,所以两人关系亲密一些,这根本就是情有可原的事。
“你果然狡猾!”朱祁镇对他天衣无缝的解释更加生气,因此态度恶劣:“既已得到你想要的结果,你现在可以滚了。”
“臣弟,谢恩!”朱祁钰只能平静谢恩,颔首退出。
殿门重新开启,外面风雪依旧,和十年前一样,而身体中刚刚温暖的血液瞬间又开始冷却起来。
臣子们竟还没有退去,见他出来便立刻围上,朱祁钰耳旁嗡嗡作响,连呼吸都变得滚烫,天地旋转后霎时陷入一片黑暗。
朱祁镇眼睁睁看着群臣焦急协力的将郕王抬扶走了,恼怒愤恨,即便自己早就拥有许多更好的东西了,可还是远远不够。
先帝临终前,曾当着一众臣子的面,用颤抖的手指着身旁的两位皇子:朕今日留下遗诏,众卿们见证。这二子中,若有弃国亡朝,祸乱纲纪,残害手足者,天地不容!必逐出宗庙!为万世唾弃!
母后说,这番话是对他这个太子的质疑与威胁。母后还说,郕王是只看似温顺的猛虎,随时有反败为胜的可能。
这些话他不得不信,且使他更加感到不寒而栗的是,或许父皇早在七岁的朱祁钰回宫后就动过更换太子的念头,不然也不会将当时的内阁大学士于谦给其为师,到最后没有下定决心,不过是出于对他嫡长身份的考虑和对他母亲孙氏的宠爱。
但这对他已然是种耻辱。所以登基之初,他便将郕王的封地定在京师,画地为牢的看着他。
十年的忌惮打压,却因为那道遗诏不能让郕王死在自己的手上,好不甘心。
红墙碧瓦的宫门就在眼前,雪地里数十名红袍官员就那样无遮无挡,不惧寒冷的聚等在此处,任风雪浸湿衣衫,见到来者无不露出惊喜之色。
“参加郕王殿下!”
不等众人上前行礼,朱祁钰便匆匆跳下马来,神色焦急:“到底出什么事了?”
“唉—”侍郎孙原贞又气又恼,却无可奈何:“于老自河南巡视归来,回京述职,下官曾提醒他给王公公带些礼品,可于老拒绝了这个建议,他素以廉洁奉公著称,且写诗明志,‘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谁料此诗被王公公知晓,因此得罪,便直接派人捉拿于老下狱。”
王振一直深受皇上信任。他从小陪伴皇上长大,皇上即位后命他掌管司礼监。
从前官员们被允许把写了批阅建议的小纸条贴在中外奏章上呈现给皇上看,再由皇上亲自御批。但需要皇帝御批的奏章太多,最后是由在内书堂学习过的司礼监太监代替皇帝批红。因此,王振可以直接接触各类朝政事务和人事安排。
渐渐地,王振做事开始肆无忌惮,他去除了太祖挂在宫门口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碑,并大兴土木建造府邸和为自己求福的智化寺,甚至暗地里广纳门生。
守卫居庸的士兵纪广投入王振门下,开经筵时,皇上让王振主持阅武,王振就让纪广得第一,这些事情众人有目共睹,怎能不对王振心生忌惮。
“一个宦者,竟敢如此猖狂,随意捉拿朝廷命官,简直无法无天!”朱祁钰听罢怒不可遏,又责问众人:“你们之中竟无人上奏谏言吗?”
众人急忙辩解:“自然要上奏,臣等刚刚得到消息就赶过来了,只是王公公从中阻拦,不肯让我们见到皇上……”
他们都小心翼翼的窥探着郕王的脸色,其中的心思早已不言而喻。
一旁的孙原贞愧疚的低下了头,朱祁钰冻麻的嘴唇张了张,到底没说什么,转身一撩斗篷,毅然迈入了宫城,一众官员立即浩浩荡荡的跟了上去。
宫门一层层的开启,发出沉重的回声,流箭般的寒风最先冲领头的朱祁钰射去,纷纷扬扬的大雪模糊了他的视线,可他只能义无反顾的昂首迎接。
他解下玄绒外氅随手丢在雪地上,只穿着一件银灰色的祥云薄棉袄袍,长身玉立,清俊潇逸,于乾清宫外带头跪下,举手加额伏拜。
“臣弟今日有要事启奏,求见皇兄!”
身后官员跟随行礼:“臣等今日有要事启奏,求见皇上!”
风刀霜剑,像是要从他们脸上生生割下一块肉来。
出来回话的太监语气傲慢敷衍:“近日皇上龙体抱恙,下令朝会不开,任何人不见,大人们若有要事上奏就留下折子由奴才们呈进,待皇上龙体康健自会一一批阅。”
朱祁钰斜睨他一眼,声音坚定无畏:“皇兄一刻不见,臣弟便一刻不起,若皇兄执意不见,臣弟今日誓要跪死此处!”
众臣朗声附和:“若皇上执意不见,臣等誓要跪死此处!”
北风呼啸,裹挟着漫天飞雪扑面而来,衣袂翻飞作响愈发惊魂动魄,使人不停的打着颤栗。不知过了多久,连四肢都在极寒下渐渐僵硬麻木,每一次的呼吸都开始变得尤为疼痛。
身后不时有年迈的官员倒下,被侍卫送出宫给家仆带回。朱祁钰脸色苍白,几欲昏厥,但脊梁却不曾弯塌一下,哈气升在睫毛上冻结成冰,如同凝固的眼泪。
他知道面前的殿门迟早会开,永久的折磨不会停止,或许死亡才是刹那的幸运。
终于,王振开门出来,由人侍伞缓缓的走到他的面前,一弯腰,脸上的褶子就兜着一坨坨肥肉垂下,口气一如既往的轻慢:“王爷,皇上召您进去呢。”
朱祁钰舒了口气艰难起身,双腿早已失去知觉,踉踉跄跄,没有人敢上前搀扶,他只能靠着自己一瘸一拐的走进殿中,想必大明也绝无再有与他一样的藩王了。
殿中炉炭旺盛,温暖如春,轻缦后是两个拥抱交缠的身影,朦胧不得人见,却隐约传出嬉笑与娇嗔之声。
“臣弟参见皇兄。”
朱祁钰神色如常,下跪叩首,睫毛上的冰在温暖中即刻消融成水,从他的眼中滴落在光滑的地板上。
朱祁镇掀帐走出,一身明黄寝衣肆妄不羁:“到底何事竟要你以命相逼?”
“臣弟罪该万死,可此事十万紧急!”朱祁钰看向一旁淡定侍立的王振:“河南巡抚于谦于大人上京述职,何错之有?竟被王公公派人捉拿下狱。”
朱祁镇面露惊讶看向王振:“有这种事吗?”
王振何等狡猾,将毫不知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奴婢确实听说最近有一个名叫于谦的小吏目无法纪,所以才让锦衣卫指挥使马顺捉他下狱,可这和巡抚于谦无关呀!”
“想必是那马顺抓错了人?”
王振频频点头:“一定是这样!”
朱祁镇一摆手:“如此还不赶紧把于大人放出来好好安抚。那个马顺必须严惩,居然连个人都搞不清楚,就降职革俸罢。”
“是是是,奴婢这就去办。”
朱祁镇的抚慰让人看不出破绽:“快叫外面的官员也都回去吧,冰天雪地里跪着,怪冷的。”
王振应着退了下去,竟还悄悄的展露得意之色,狂妄的令朱祁钰震惊。
他不可置信:“半朝官员跪在雪中上奏,两省百姓千里赴京请命,皇上就如此轻描淡写的掩盖了王振的罪责?”
“行了!”朱祁镇不耐烦,冷冷地提醒:“藩王不可与朝臣来往过甚。”
朱祁钰明白他的意思:“官员百姓们是为忠臣于谦求情,臣弟是为自己的恩师于谦求情。”
就因为当今太后善妒,郕王一出生便和母亲吴氏被先帝送出宫外,在民间隐居了七年之久,直到先帝临终前才派于谦将母子二人接回,驾崩前留有旨意,让其给郕王做三年的老师。于谦和郕王之间深厚的师徒情谊早已人尽皆知,所以两人关系亲密一些,这根本就是情有可原的事。
“你果然狡猾!”朱祁镇对他天衣无缝的解释更加生气,因此态度恶劣:“既已得到你想要的结果,你现在可以滚了。”
“臣弟,谢恩!”朱祁钰只能平静谢恩,颔首退出。
殿门重新开启,外面风雪依旧,和十年前一样,而身体中刚刚温暖的血液瞬间又开始冷却起来。
臣子们竟还没有退去,见他出来便立刻围上,朱祁钰耳旁嗡嗡作响,连呼吸都变得滚烫,天地旋转后霎时陷入一片黑暗。
朱祁镇眼睁睁看着群臣焦急协力的将郕王抬扶走了,恼怒愤恨,即便自己早就拥有许多更好的东西了,可还是远远不够。
先帝临终前,曾当着一众臣子的面,用颤抖的手指着身旁的两位皇子:朕今日留下遗诏,众卿们见证。这二子中,若有弃国亡朝,祸乱纲纪,残害手足者,天地不容!必逐出宗庙!为万世唾弃!
母后说,这番话是对他这个太子的质疑与威胁。母后还说,郕王是只看似温顺的猛虎,随时有反败为胜的可能。
这些话他不得不信,且使他更加感到不寒而栗的是,或许父皇早在七岁的朱祁钰回宫后就动过更换太子的念头,不然也不会将当时的内阁大学士于谦给其为师,到最后没有下定决心,不过是出于对他嫡长身份的考虑和对他母亲孙氏的宠爱。
但这对他已然是种耻辱。所以登基之初,他便将郕王的封地定在京师,画地为牢的看着他。
十年的忌惮打压,却因为那道遗诏不能让郕王死在自己的手上,好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