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躺在床上,总觉得我跟陶书石的相处有点问题,说不上来是哪里不对,明明很自然,但就是因为很自然,所以才有问题。
我们可是才认识几个小时的陌生人。
也许,我并不是重生,而是进入了一个平行时空?
这样想着,先前的疑惑也豁然开朗,我认识的陶书石是个高冷傲娇人的性子,而这里的陶书石是个热情活泼的性子。
第二天早上我很早就醒了,阳光洒在木窗上,外面蓝天白云,海风徐徐吹动窗帘,我把脸埋进被子里,是熟悉的,温暖的味道。
我又赖了一会儿床,才从床上爬起来,洗漱过后下楼。
阿婆说陶书石起了个大早,出门采风去了,边说还边埋怨我,“谁让你昨天没个好脸色,人家都不敢让你带路,可怜的哟。”
“……阿婆,他又不会丢。”
阿婆从我身边经过,乜了我一眼,“我年纪大了,管不了你了,我的话都不听了。”
我剥蛋壳的手一顿,讨饶:“行行行,等他回来我带他逛,把整个岛都逛一遍,这样行了吧。”
阿婆点点头,“还算上道。”
陶书石没回来,我戴着草帽去除后院菜园里的杂草。
藤架上豇豆叶子被虫蛀了几个洞,偏低的叶子还被鸡啄得不像样子。
我看的直叹气,扭头去看了一眼“罪魁祸首”。
它昂首挺胸,从我面前经过,还抖了抖翅膀,扑了我一脸灰。
“……”
真·鸡仗人势。
要不是阿婆说这只鸡得留着下蛋,等过年的时候,我铁定第一个宰了它。
等弄完这些,已经是上午十点,我洗了手往前院走,打算给阿婆说一声,去村东头的小卖部买个灯泡。
正解头上的草帽,迎面碰上回来的陶书石。
我将草帽挂在墙上,问他:“我去一趟小卖部,你有没有什么需要的。”
陶书石脚步一转,向我走过来,我不明所以,他的手已经伸向我。
我要往后退,他的动作比我更快,从我头上拿下一根鸡毛。
我都不用想陶书石的表情,他肯定在笑我。
他把鸡毛递给我,“你去小卖部做什么。”
我没接,绕过他往外走,“买灯泡。”
陶书石脚步一转拦住我,变戏法般拿出一个灯泡。
我这才知道他方才藏在后面的手拿了什么。
我这次接过来,“多少钱。”
陶书石没说,只说:“我要在这儿住,总要做点什么。”
我想了想,没拒绝,出去拉了电闸,又去一楼的杂物间里拿梯子,陶书石跟在我身后,见我要拿梯子,先我一步拿起来,“我来吧。”
架好了梯子,我拿着灯泡往上爬,陶书石在下面稳着,说:“没看出来,你会的这么多。”
我取下旧灯泡,两下将新灯泡旋上去,“你没看出来的多得很呢。”
因为这件事,阿婆是越看陶书石越稀罕,他的地位已经要越过我去了。
下午两点我们被阿婆打发坐上了去南岛的车。
我身上还穿着她精心挑选的裙子,我隐隐能知道这个小老太太在想什么,但是很遗憾,这辈子我不打算和陶书石有什么交集。
上辈子嫁给他的那些年,虽然平常日子过的很不错,但陶家毕竟是个大家族,一些重要的宴会活动是免不了的,我需要妆容完美,笑容完美,礼仪完美,才不算辱没了陶家的门庭。
尤其每逢佳节的团聚,每个人各怀鬼胎,再好的饭吃起来也索然无味。
既然重活一次,我就不想再跳进那个火坑。
我坐在靠窗的位置,陶书石坐在我旁边。
他似乎有点晕车,面色有点苍白。
我皱眉,我记得他从前不晕车的,可他难受的样子确实做不得假。
“睡会儿吧,到了我叫你。”
陶书石很听话的闭上眼。
车子驶过一个拐角,有人招手,司机停下车,上车这人胡子拉碴,指缝里还夹着一根未吸完的烟,我和陶书石坐在前面几排,几乎是瞬间闻到了这股烟味。
我下意识扭头去看陶书石,他眉头果然皱的更紧了,缓缓睁开眼来,和抽烟的大叔对上视线。
大叔拿着烟抽了一口,接收到陶书石的视线后,语气不善,“看什么看!”
陶书石还算礼貌,只语气稍沉,殊不知他这种小白兔,别人压根不放在眼里,“请你不要在车上吸烟,这是公共场合。”
大叔打量他一眼,“哪里来的毛头小子,还一副少爷脾气,怎么,这车你家的啊。”
陶书石显然没遭遇过这种情况,气得瞪大了眼睛,“你!”
车上有人也开始不满,“你有没有素质。”
大叔笑着瞧那人,挑衅般又吸了一口,吸完还抖了抖烟灰,“不就抽了口烟吗?一会儿未儿就散了,这么小气做什么。”
我看着陶书石受气包的样子,气不打一处来。
于是我十分不耐烦地啧了一声,声音很大,语气很差,我敢确定全车人都听到了,因为前面几排的人几乎一瞬间全都转过了头来。
大叔的视线也落到我身上。
我也看着他,阴阳怪气说:“那是没有你大方,拿着一根破烟就想请我们全车人都吸一下二手烟。”
车上响起一阵低笑声。
大叔动作一顿,“你识不识货,我这是——”
“行了行了。”我不耐烦打断,打开了车窗,站起身来扯着陶书石胳膊,和他换了个位置。
“你自己抽烟危害健康就算了,还想危害我们全车人的健康?”
车上人一听,七嘴八舌起来。
“你不知道车上吸烟很危险吗?”
“从来没见过这样没素质的人。”
“我好像认识他,听说他儿子在镇上的中学读书。”
“是吗,那他没少给他儿子丢脸吧。”
很快把大叔说的无地自容,有些悻悻的坐下来,烟也灭了不抽了,这种时候,就是要所有人一起反抗才有用。
感受到旁边的视线,我转过去,陶书石冲我比了个拇指。
“睡觉吧你。”
我没好气。
一个小时后,我们到了南岛,这里的人比北岛多很多,商业化也更全面,几乎随处可见摊贩,旅馆,饭店。
我问陶书石想去哪里。
“我第一次来,小鱼觉得哪里风景好。”
这个我十分熟悉,掰着手指头数:“南湾沙滩,白色灯塔,长椰礁石,长椰山……”
陶书石说:“灯塔能上去吗?”
“当然不能。”
我像看怪物一样看他,“那就是一个废弃的灯塔。”
陶书石有点失望。
我又说:“不过我可以陪你去看看能不能上去。”
白色灯塔和沙滩之间是用石子堆出来的桥,不是景点,除了本地人,外地人很少有人知道,所以这里没有游客。
陶书石本来有点兴奋,但是在看到灯塔的门上了几把钢锁之后,就焉了,他目光幽怨地看我,“你早就知道这里有锁了吧。”
我点头,“以前这里经常有小孩儿玩,大人觉得不安全,后来这里就上了锁。”
“那你怎么不告诉我。”
我摊手,“说了你就会信吗?”
陶书石一噎,瘪了瘪嘴,坐在栏杆上,“没劲。”
我问他:“还去不去其他地方看看。”
他想了想,正要说什么,手机响起来,他皱眉,但还是接起来。
“喂,过两天,知道……”
我走远了些,后面说了什么我不知道。
反正接完电话后,陶书石脸色不太好,他朝我走过来,笑的很勉强,“就在这里坐一会儿吧。”
我们坐在石头上,我没有问他,他也没有说话。
浪花拍在脚下,陶书石就这样怔怔地看着。
我眨了眨眼,有一瞬间我真的能感受到他的无力。
上辈子结婚以后,我问陶书石喜欢什么颜色,他说,蓝色。
像大海,像天空,像自由,像青春。
陶书石好像一辈子都在追求自由。
我大概能猜到电话那头的人是谁,陶书石的父亲,那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极端大男子主义,自私地认为他养了陶书石,陶书石就什么都应该听他的。
说难听点,挟恩以报。
他们之间的父子关系不正常,我觉得交易这个词更适合用来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陶父给钱养陶书石小,陶书石给钱养陶父老。
那个男人从来不关心陶书石的身体,只在乎陶书石能给他带来的利益,如果不是陶母的话,我想陶书石会疯的。
“我想学音乐。”
陶书石突然说。
我知道,陶书石热爱音乐,热爱了一辈子。
“但家里不同意。”
我这下是真的惊讶了,陶书石上辈子确确实实是音乐学院毕业的,此后一路扶摇直上,在歌坛占有一席之地。
他写青春,写暗恋,写青涩,也写自由,写晚风,写浪漫,更写豁达,写救赎,写放下。
他的歌有美好,有苦涩,有热血,有思念。
我从来不知道,一开始,他家里是不同意他走这条路的,以至于,我想安慰他,都不知道从何说起。
也是,那样压抑的家庭,怎么可能放任陶书石展翅高飞,绳子还是攥在自己手里才放心,而陶家,没有人涉足音乐。
他好像看出我的词穷,笑了笑,“你陪我坐会儿就好。”
我忽然有些心疼,既是对这个时空的陶书石,也是另一个时空作为我丈夫的陶书石。
难怪上一世,他会抑郁割腕。
这个词条在热搜榜上挂了三天,后来被陶家花钱压了下去。
一开始,所有人都不信,认为是媒体哗众取宠的手段,无他,陶书石表现的实在太正常了,每每出现在人前,都是谈笑风生,游刃有余的模样。
直到陶书石再次回到人前,腕上毫不避讳的一道丑陋疤痕,人们才知道,他是真的抑郁了,三年,夜夜失眠,每天吃着数不尽的药。
结婚后我们都默契地没有提起这件事,只是有一天,吃饭的时候,他忽然跟我说:“小鱼,真羡慕你的家庭。”
我那个时候不明白,父母双亡,只有阿婆的家庭有什么好羡慕的。
现在才明白,我比之陶书石,确实幸运了太多,父母留下的钱足够我生活很久,阿婆一直很尊重我的看法。
我看着陶书石,好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他都逃脱不了被安排的命运。
我们可是才认识几个小时的陌生人。
也许,我并不是重生,而是进入了一个平行时空?
这样想着,先前的疑惑也豁然开朗,我认识的陶书石是个高冷傲娇人的性子,而这里的陶书石是个热情活泼的性子。
第二天早上我很早就醒了,阳光洒在木窗上,外面蓝天白云,海风徐徐吹动窗帘,我把脸埋进被子里,是熟悉的,温暖的味道。
我又赖了一会儿床,才从床上爬起来,洗漱过后下楼。
阿婆说陶书石起了个大早,出门采风去了,边说还边埋怨我,“谁让你昨天没个好脸色,人家都不敢让你带路,可怜的哟。”
“……阿婆,他又不会丢。”
阿婆从我身边经过,乜了我一眼,“我年纪大了,管不了你了,我的话都不听了。”
我剥蛋壳的手一顿,讨饶:“行行行,等他回来我带他逛,把整个岛都逛一遍,这样行了吧。”
阿婆点点头,“还算上道。”
陶书石没回来,我戴着草帽去除后院菜园里的杂草。
藤架上豇豆叶子被虫蛀了几个洞,偏低的叶子还被鸡啄得不像样子。
我看的直叹气,扭头去看了一眼“罪魁祸首”。
它昂首挺胸,从我面前经过,还抖了抖翅膀,扑了我一脸灰。
“……”
真·鸡仗人势。
要不是阿婆说这只鸡得留着下蛋,等过年的时候,我铁定第一个宰了它。
等弄完这些,已经是上午十点,我洗了手往前院走,打算给阿婆说一声,去村东头的小卖部买个灯泡。
正解头上的草帽,迎面碰上回来的陶书石。
我将草帽挂在墙上,问他:“我去一趟小卖部,你有没有什么需要的。”
陶书石脚步一转,向我走过来,我不明所以,他的手已经伸向我。
我要往后退,他的动作比我更快,从我头上拿下一根鸡毛。
我都不用想陶书石的表情,他肯定在笑我。
他把鸡毛递给我,“你去小卖部做什么。”
我没接,绕过他往外走,“买灯泡。”
陶书石脚步一转拦住我,变戏法般拿出一个灯泡。
我这才知道他方才藏在后面的手拿了什么。
我这次接过来,“多少钱。”
陶书石没说,只说:“我要在这儿住,总要做点什么。”
我想了想,没拒绝,出去拉了电闸,又去一楼的杂物间里拿梯子,陶书石跟在我身后,见我要拿梯子,先我一步拿起来,“我来吧。”
架好了梯子,我拿着灯泡往上爬,陶书石在下面稳着,说:“没看出来,你会的这么多。”
我取下旧灯泡,两下将新灯泡旋上去,“你没看出来的多得很呢。”
因为这件事,阿婆是越看陶书石越稀罕,他的地位已经要越过我去了。
下午两点我们被阿婆打发坐上了去南岛的车。
我身上还穿着她精心挑选的裙子,我隐隐能知道这个小老太太在想什么,但是很遗憾,这辈子我不打算和陶书石有什么交集。
上辈子嫁给他的那些年,虽然平常日子过的很不错,但陶家毕竟是个大家族,一些重要的宴会活动是免不了的,我需要妆容完美,笑容完美,礼仪完美,才不算辱没了陶家的门庭。
尤其每逢佳节的团聚,每个人各怀鬼胎,再好的饭吃起来也索然无味。
既然重活一次,我就不想再跳进那个火坑。
我坐在靠窗的位置,陶书石坐在我旁边。
他似乎有点晕车,面色有点苍白。
我皱眉,我记得他从前不晕车的,可他难受的样子确实做不得假。
“睡会儿吧,到了我叫你。”
陶书石很听话的闭上眼。
车子驶过一个拐角,有人招手,司机停下车,上车这人胡子拉碴,指缝里还夹着一根未吸完的烟,我和陶书石坐在前面几排,几乎是瞬间闻到了这股烟味。
我下意识扭头去看陶书石,他眉头果然皱的更紧了,缓缓睁开眼来,和抽烟的大叔对上视线。
大叔拿着烟抽了一口,接收到陶书石的视线后,语气不善,“看什么看!”
陶书石还算礼貌,只语气稍沉,殊不知他这种小白兔,别人压根不放在眼里,“请你不要在车上吸烟,这是公共场合。”
大叔打量他一眼,“哪里来的毛头小子,还一副少爷脾气,怎么,这车你家的啊。”
陶书石显然没遭遇过这种情况,气得瞪大了眼睛,“你!”
车上有人也开始不满,“你有没有素质。”
大叔笑着瞧那人,挑衅般又吸了一口,吸完还抖了抖烟灰,“不就抽了口烟吗?一会儿未儿就散了,这么小气做什么。”
我看着陶书石受气包的样子,气不打一处来。
于是我十分不耐烦地啧了一声,声音很大,语气很差,我敢确定全车人都听到了,因为前面几排的人几乎一瞬间全都转过了头来。
大叔的视线也落到我身上。
我也看着他,阴阳怪气说:“那是没有你大方,拿着一根破烟就想请我们全车人都吸一下二手烟。”
车上响起一阵低笑声。
大叔动作一顿,“你识不识货,我这是——”
“行了行了。”我不耐烦打断,打开了车窗,站起身来扯着陶书石胳膊,和他换了个位置。
“你自己抽烟危害健康就算了,还想危害我们全车人的健康?”
车上人一听,七嘴八舌起来。
“你不知道车上吸烟很危险吗?”
“从来没见过这样没素质的人。”
“我好像认识他,听说他儿子在镇上的中学读书。”
“是吗,那他没少给他儿子丢脸吧。”
很快把大叔说的无地自容,有些悻悻的坐下来,烟也灭了不抽了,这种时候,就是要所有人一起反抗才有用。
感受到旁边的视线,我转过去,陶书石冲我比了个拇指。
“睡觉吧你。”
我没好气。
一个小时后,我们到了南岛,这里的人比北岛多很多,商业化也更全面,几乎随处可见摊贩,旅馆,饭店。
我问陶书石想去哪里。
“我第一次来,小鱼觉得哪里风景好。”
这个我十分熟悉,掰着手指头数:“南湾沙滩,白色灯塔,长椰礁石,长椰山……”
陶书石说:“灯塔能上去吗?”
“当然不能。”
我像看怪物一样看他,“那就是一个废弃的灯塔。”
陶书石有点失望。
我又说:“不过我可以陪你去看看能不能上去。”
白色灯塔和沙滩之间是用石子堆出来的桥,不是景点,除了本地人,外地人很少有人知道,所以这里没有游客。
陶书石本来有点兴奋,但是在看到灯塔的门上了几把钢锁之后,就焉了,他目光幽怨地看我,“你早就知道这里有锁了吧。”
我点头,“以前这里经常有小孩儿玩,大人觉得不安全,后来这里就上了锁。”
“那你怎么不告诉我。”
我摊手,“说了你就会信吗?”
陶书石一噎,瘪了瘪嘴,坐在栏杆上,“没劲。”
我问他:“还去不去其他地方看看。”
他想了想,正要说什么,手机响起来,他皱眉,但还是接起来。
“喂,过两天,知道……”
我走远了些,后面说了什么我不知道。
反正接完电话后,陶书石脸色不太好,他朝我走过来,笑的很勉强,“就在这里坐一会儿吧。”
我们坐在石头上,我没有问他,他也没有说话。
浪花拍在脚下,陶书石就这样怔怔地看着。
我眨了眨眼,有一瞬间我真的能感受到他的无力。
上辈子结婚以后,我问陶书石喜欢什么颜色,他说,蓝色。
像大海,像天空,像自由,像青春。
陶书石好像一辈子都在追求自由。
我大概能猜到电话那头的人是谁,陶书石的父亲,那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极端大男子主义,自私地认为他养了陶书石,陶书石就什么都应该听他的。
说难听点,挟恩以报。
他们之间的父子关系不正常,我觉得交易这个词更适合用来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陶父给钱养陶书石小,陶书石给钱养陶父老。
那个男人从来不关心陶书石的身体,只在乎陶书石能给他带来的利益,如果不是陶母的话,我想陶书石会疯的。
“我想学音乐。”
陶书石突然说。
我知道,陶书石热爱音乐,热爱了一辈子。
“但家里不同意。”
我这下是真的惊讶了,陶书石上辈子确确实实是音乐学院毕业的,此后一路扶摇直上,在歌坛占有一席之地。
他写青春,写暗恋,写青涩,也写自由,写晚风,写浪漫,更写豁达,写救赎,写放下。
他的歌有美好,有苦涩,有热血,有思念。
我从来不知道,一开始,他家里是不同意他走这条路的,以至于,我想安慰他,都不知道从何说起。
也是,那样压抑的家庭,怎么可能放任陶书石展翅高飞,绳子还是攥在自己手里才放心,而陶家,没有人涉足音乐。
他好像看出我的词穷,笑了笑,“你陪我坐会儿就好。”
我忽然有些心疼,既是对这个时空的陶书石,也是另一个时空作为我丈夫的陶书石。
难怪上一世,他会抑郁割腕。
这个词条在热搜榜上挂了三天,后来被陶家花钱压了下去。
一开始,所有人都不信,认为是媒体哗众取宠的手段,无他,陶书石表现的实在太正常了,每每出现在人前,都是谈笑风生,游刃有余的模样。
直到陶书石再次回到人前,腕上毫不避讳的一道丑陋疤痕,人们才知道,他是真的抑郁了,三年,夜夜失眠,每天吃着数不尽的药。
结婚后我们都默契地没有提起这件事,只是有一天,吃饭的时候,他忽然跟我说:“小鱼,真羡慕你的家庭。”
我那个时候不明白,父母双亡,只有阿婆的家庭有什么好羡慕的。
现在才明白,我比之陶书石,确实幸运了太多,父母留下的钱足够我生活很久,阿婆一直很尊重我的看法。
我看着陶书石,好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他都逃脱不了被安排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