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钟暮鼓之中,三日过得不紧不慢,悠然流逝。
闻府之内洋溢着张灯结彩之喜景,李嫂却在此时悄然而至,面上难掩忧虑,“闻大人,佛母已在西家村蛊惑了不少村民,她扬言此旱灾乃是河神发怒,须向河神供奉妙龄女子与童男童女,方可平息河神之怒,村民们信以为真…”
人心不古,竟至于斯。
闻静脸色骤变,站起身来踱步至窗前,窗外一排红艳艳的灯笼随风摇曳,本应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此时却如同点点孽果,映出异教之言的荒诞。
生死大事岂能视为儿戏?
那群天真的愚民被一时的幻象与巧语遮蔽了双目,自以为沉塘便能供奉河神,可佛母难道也未知其中的荒谬吗?跳入冰冷的江水中,都不需要一柱香,就能给人淹死,安能见河神?
所谓的慈悲之心,不过是助纣为虐的说辞罢了,她轻叹一声,“甚是荒唐。”
闻静回首望去,见李嫂满腹愁绪,清了清嗓子,安抚道,“明日本官会带人亲自去一趟,将他们一网打尽。”
李嫂闻言,心中的大石轻轻落地,眼中闪烁着灼灼的光芒,她自然对闻大人的金口玉言深信不疑。
“我这粗人,竟在这喜庆的日子里给大人添乱了”,李嫂不自在地搓了搓衣襟,旋即乐呵呵地恭贺道,“还祝大人与夫人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闻静见状,唇边漾起一抹和煦的笑意,淡声应道,“谢李嫂吉言,还请留步喜宴,庆此良辰美景。”
待李嫂走后,闻静漫不经心地拨弄着窗边的三蕊水仙花瓣,清香弥漫,却无法驱散她心中的迷茫。
早生贵子,闻静喃喃自语。
她都不准备嫁人,如何还能早生贵子?
桌案上的碧瞳羽扇在明媚的阳光下折射出耀眼的绿光,闻静施施然坐下,葱指轻抚着柔软的羽毛,思绪逐渐飘向北方。
传信至西北,且须一日,更何况西北如今战事未平,他赶不回来的。
等他回来,她已成家立业,他总不能强夺已婚之夫吧?
闻静轻咬樱唇,明明是筹划了许久的婚事,怎的到今日却踌躇了起来?
她感觉心房里出现了一位模糊的身影,却更坚定了不能沉溺于儿女情长的决心。
从来薄幸多男儿,太子身边的莺莺燕燕不知凡几,她若是卸下心防,将这份情愫当真,只怕最终只会落得秋风悲画扇的下场。
自古南北多歧路,君向长安我向南。这已是最好的归路,闻静默念道。
她垂下眼脸,目光变得坚定而决绝,略过那柄华美的羽扇,拿起一旁朱红的新郎冠,郑重其事地戴上。
随后推开门扉,淡声道,“时辰不早了,去县丞府上吧。”
本想一劳永逸,谁料好事多磨。
闻静刚踏出府邸的大门,便遇见了一位青衫故人,闻静讶异道,“翟九,你怎的来这么早?”
翟九连忙上前躬身行礼,“禀报大人,草民在西家村逗留了几日,发现忆宁教中的佛母正在那大行其道,明日正欲…”
闻静眉头先是微蹙,旋而舒展,淡然一笑,“此事本官已有数,并着手安排应对之策,不过你能有这份心,本官深感欣慰。”
翟九脸上闪过一丝赧然,闻大人宽宏大量,赐予他改过之机,他岂能轻负大人的厚望。
翟九乃讪讪一笑,探头探脑地张望着,犹疑地询问,“师爷呢?闻大人的大喜之日,怎的没见着师爷?”
闻静轻轻摇了摇头,意味深长道,“他非池中物,已然高升了,如今可是长安城里举足轻重的人物。”
翟九没想到士别三日,师爷竟已鱼跃龙门,顿时呐呐不敢言。
然则,他心里却暗自嘀咕道,明明昨日,他还依稀在郊外瞥见了师爷的身影,还带着不少随从,他确信自己绝没有看错。
师爷此举自由其道理,翟千的脑海中开始编织起各种可能——或许师爷只是没有告诉闻大人他的行迹,到时拜堂的时候,好给闻大人一个惊喜。
这般思忖着,他按耐住心中的疑惑,没有自作主张将这番话贸然道出。
吉时已到,闻静未再赘言,旋身跃上白马,放眼望去,长街处处高挂着红绸,一片喜气洋洋。
闻静自上任以来,政务勤勉,颇受广陵百姓的爱戴,以是今日闻大人成婚,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送祝福、瞧热闹。
闻静胸前佩着一朵鲜艳夺目的大红花,骑着高头大马缓缓行进在熙熙攘攘的长街之上,险些被阻,好在有衙役挡着,才得以顺利前行。
闻静无奈叹道,若是嘉若在闻府出嫁那可顺畅多了。
虽说沈嘉若以往没少在闻家小住,可成婚之日,女方到底还是得从娘家出嫁。
然则,闻静担心表妹回沈府恐遭那几个拎不清的表亲的毒手,好好的成亲礼若是被他们整上一出移花接木,搞得乌烟瘴气,那将让嘉若无端蒙羞受屈。
思前想后,闻静决定拜托县丞家且让表妹暂住几日,直至吉期。
闻静行至县丞府门前,见其巍峨门楣,心中暗忖,今日能尘埃落定矣。
县丞府内。
沈嘉若正坐在雕花木镜前,仔细涂上前日表姐所赠之口脂,色泽温婉而不失娇艳。
沈嘉若打量着镜子里面若桃花的倩影,不由得感叹,女子一生之大事竟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解决了。
忆起往昔,沈昌那轻薄之徒,常于眼前晃悠,令她不胜其烦,今朝得以托此苦海,实乃幸事一桩。
再者说,表姐都说,世间男子一个赛一个地靠不住。若是她所托非人,远嫁无福之家,到时候可就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灵了。
沈嘉若心绪百转千回,深觉留于表姐身边,实为上上之策。既无需操劳府中琐事,亦不用必时时提防夫君生出异心。
沈嘉若心下稍安,遂满意地戴上喜帕,双手交叠置于膝上,身姿端庄,静坐以待表姐来接亲。
门扉发出悠长的吱呀声,沈嘉若的目光已被喜帕所遮,只得软着嗓子唤道,“嬷嬷,可是表哥来府上了?”
话音未落,一股莫名地寒意悄然爬上她的脊背,沈嘉若暮地察觉到身后似乎有一道阴影悄然逼近,凉意透过衣襟,令她不由生出不详的预感。
难不成,来者并非喜婆?那他是谁?
沈嘉若微微侧首,试图透过喜帕狭窄的缝隙窥视身后的人,依稀可见一位男子的轮廓。
“你就是静郎的表妹,今日的新娘?”
一道低沉而冷冽的声音在沈嘉若的耳畔响起,她心中一凛,手指攥紧喜服的裙摆,努力保持镇定,声音却还是不免夹杂着一丝慌乱,“你…你是谁?”
慕容钦冷着眸子并未理会,手指轻轻一挑将喜帕掀起,居高临下地打量着沈嘉若,目光只停留了片刻便若无其事地移开了。
貌若无盐,也不知静郎是如何看上了她,还这般心急地取上门,慕容钦眸色覆上一层深不见底的暗。
若不是派元宝在这守着,他竟不知静郎还有一位感情这般绵密的青梅表妹。
好得很。
慕容钦噙着淡淡的冷笑,眼底略过一丝狰狞的怒火。
沈嘉若抬头瞅着眼前森冷的男子。
她咽了咽口水,心里发毛,抖着嗓子眼问道,“你到底是谁?”
一旁的元宝高声喝道,“大胆!见到当朝太子,还不跪下!”
一声呵斥如同晴天霹雳,让沈嘉若瞬间愣住了,她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还未回过神,便脱口而出,“你…你就是那个一直缠着表哥的断袖!”
话一出口,沈嘉若即刻自知失言,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急忙捂住嘴巴,眼中满是惊恐与懊恼。
沈嘉若心中乱作一团,不禁哀叹道,表姐,你怎么不早说,这断袖的身份这么尊贵呀!早知如此,她可不敢陪着演这出戏了!
慕容钦得知静郎是这般形容自己的,非但没有动怒,嘴角反倒勾起几分玩味,气定神闲道,“哦?他平日里都是如何同你说孤的?”
就在此时,元宝适时出声打断了微妙的氛围,“殿下,闻大人已经快到府上了。”
慕容钦眼眸微眯,他便如此等不及?
“你们表兄妹的感情倒是情比金坚”,慕容钦轻哼一声,轻启薄唇,带着一丝刺骨的冷意,话锋一转,“只可惜,孤不许静郎同别人拜堂。”
沈嘉若闻言,心中猛地一颤,还来不及思考太子此言何意,紧接着便眼前一黑,整个人很快失去了所有意识。
闻静扶着表妹走下喜轿,随着表妹跨火盆,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让她有些不安。
她秀眉轻蹙,清澈的眼眸此刻仿若被薄雾笼罩,心中不自觉地涌起层层迷惑,不知是否由于昨夜未能安枕,以至于此刻的感官都显得有些不真切。
她总觉得,嘉若几日不见,似乎变壮硕了些,身形之中,莫名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沉稳。
可再仔细一瞧,嘉若的身高依旧如常。闻静定了定神,按下心头的波澜。
“一拜天地!”
随着傧相一声令下,两人缓缓弯下腰身。
“二拜高堂!”
闻静与表妹默契转身,面向闻母。
“夫妻对拜!”
又是一声令下,闻静垂首,本应是专注而虔诚的一刻,脑海中却悄然浮现出慕容钦的身影。恍惚之间,她好似听见了他的轻笑声。
傧相高声道,“礼成,送入洞房!”
见表妹被丫鬟和喜婆们簇拥着踏入喜房,闻静的心如同被重锤击中,猛地打鼓。
不知为何,布置地喜庆而温馨的喜房此刻在她眼中,如同一个张着血盆大口的巨兽,令她心神不宁起来。
闻府之内洋溢着张灯结彩之喜景,李嫂却在此时悄然而至,面上难掩忧虑,“闻大人,佛母已在西家村蛊惑了不少村民,她扬言此旱灾乃是河神发怒,须向河神供奉妙龄女子与童男童女,方可平息河神之怒,村民们信以为真…”
人心不古,竟至于斯。
闻静脸色骤变,站起身来踱步至窗前,窗外一排红艳艳的灯笼随风摇曳,本应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此时却如同点点孽果,映出异教之言的荒诞。
生死大事岂能视为儿戏?
那群天真的愚民被一时的幻象与巧语遮蔽了双目,自以为沉塘便能供奉河神,可佛母难道也未知其中的荒谬吗?跳入冰冷的江水中,都不需要一柱香,就能给人淹死,安能见河神?
所谓的慈悲之心,不过是助纣为虐的说辞罢了,她轻叹一声,“甚是荒唐。”
闻静回首望去,见李嫂满腹愁绪,清了清嗓子,安抚道,“明日本官会带人亲自去一趟,将他们一网打尽。”
李嫂闻言,心中的大石轻轻落地,眼中闪烁着灼灼的光芒,她自然对闻大人的金口玉言深信不疑。
“我这粗人,竟在这喜庆的日子里给大人添乱了”,李嫂不自在地搓了搓衣襟,旋即乐呵呵地恭贺道,“还祝大人与夫人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闻静见状,唇边漾起一抹和煦的笑意,淡声应道,“谢李嫂吉言,还请留步喜宴,庆此良辰美景。”
待李嫂走后,闻静漫不经心地拨弄着窗边的三蕊水仙花瓣,清香弥漫,却无法驱散她心中的迷茫。
早生贵子,闻静喃喃自语。
她都不准备嫁人,如何还能早生贵子?
桌案上的碧瞳羽扇在明媚的阳光下折射出耀眼的绿光,闻静施施然坐下,葱指轻抚着柔软的羽毛,思绪逐渐飘向北方。
传信至西北,且须一日,更何况西北如今战事未平,他赶不回来的。
等他回来,她已成家立业,他总不能强夺已婚之夫吧?
闻静轻咬樱唇,明明是筹划了许久的婚事,怎的到今日却踌躇了起来?
她感觉心房里出现了一位模糊的身影,却更坚定了不能沉溺于儿女情长的决心。
从来薄幸多男儿,太子身边的莺莺燕燕不知凡几,她若是卸下心防,将这份情愫当真,只怕最终只会落得秋风悲画扇的下场。
自古南北多歧路,君向长安我向南。这已是最好的归路,闻静默念道。
她垂下眼脸,目光变得坚定而决绝,略过那柄华美的羽扇,拿起一旁朱红的新郎冠,郑重其事地戴上。
随后推开门扉,淡声道,“时辰不早了,去县丞府上吧。”
本想一劳永逸,谁料好事多磨。
闻静刚踏出府邸的大门,便遇见了一位青衫故人,闻静讶异道,“翟九,你怎的来这么早?”
翟九连忙上前躬身行礼,“禀报大人,草民在西家村逗留了几日,发现忆宁教中的佛母正在那大行其道,明日正欲…”
闻静眉头先是微蹙,旋而舒展,淡然一笑,“此事本官已有数,并着手安排应对之策,不过你能有这份心,本官深感欣慰。”
翟九脸上闪过一丝赧然,闻大人宽宏大量,赐予他改过之机,他岂能轻负大人的厚望。
翟九乃讪讪一笑,探头探脑地张望着,犹疑地询问,“师爷呢?闻大人的大喜之日,怎的没见着师爷?”
闻静轻轻摇了摇头,意味深长道,“他非池中物,已然高升了,如今可是长安城里举足轻重的人物。”
翟九没想到士别三日,师爷竟已鱼跃龙门,顿时呐呐不敢言。
然则,他心里却暗自嘀咕道,明明昨日,他还依稀在郊外瞥见了师爷的身影,还带着不少随从,他确信自己绝没有看错。
师爷此举自由其道理,翟千的脑海中开始编织起各种可能——或许师爷只是没有告诉闻大人他的行迹,到时拜堂的时候,好给闻大人一个惊喜。
这般思忖着,他按耐住心中的疑惑,没有自作主张将这番话贸然道出。
吉时已到,闻静未再赘言,旋身跃上白马,放眼望去,长街处处高挂着红绸,一片喜气洋洋。
闻静自上任以来,政务勤勉,颇受广陵百姓的爱戴,以是今日闻大人成婚,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送祝福、瞧热闹。
闻静胸前佩着一朵鲜艳夺目的大红花,骑着高头大马缓缓行进在熙熙攘攘的长街之上,险些被阻,好在有衙役挡着,才得以顺利前行。
闻静无奈叹道,若是嘉若在闻府出嫁那可顺畅多了。
虽说沈嘉若以往没少在闻家小住,可成婚之日,女方到底还是得从娘家出嫁。
然则,闻静担心表妹回沈府恐遭那几个拎不清的表亲的毒手,好好的成亲礼若是被他们整上一出移花接木,搞得乌烟瘴气,那将让嘉若无端蒙羞受屈。
思前想后,闻静决定拜托县丞家且让表妹暂住几日,直至吉期。
闻静行至县丞府门前,见其巍峨门楣,心中暗忖,今日能尘埃落定矣。
县丞府内。
沈嘉若正坐在雕花木镜前,仔细涂上前日表姐所赠之口脂,色泽温婉而不失娇艳。
沈嘉若打量着镜子里面若桃花的倩影,不由得感叹,女子一生之大事竟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解决了。
忆起往昔,沈昌那轻薄之徒,常于眼前晃悠,令她不胜其烦,今朝得以托此苦海,实乃幸事一桩。
再者说,表姐都说,世间男子一个赛一个地靠不住。若是她所托非人,远嫁无福之家,到时候可就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灵了。
沈嘉若心绪百转千回,深觉留于表姐身边,实为上上之策。既无需操劳府中琐事,亦不用必时时提防夫君生出异心。
沈嘉若心下稍安,遂满意地戴上喜帕,双手交叠置于膝上,身姿端庄,静坐以待表姐来接亲。
门扉发出悠长的吱呀声,沈嘉若的目光已被喜帕所遮,只得软着嗓子唤道,“嬷嬷,可是表哥来府上了?”
话音未落,一股莫名地寒意悄然爬上她的脊背,沈嘉若暮地察觉到身后似乎有一道阴影悄然逼近,凉意透过衣襟,令她不由生出不详的预感。
难不成,来者并非喜婆?那他是谁?
沈嘉若微微侧首,试图透过喜帕狭窄的缝隙窥视身后的人,依稀可见一位男子的轮廓。
“你就是静郎的表妹,今日的新娘?”
一道低沉而冷冽的声音在沈嘉若的耳畔响起,她心中一凛,手指攥紧喜服的裙摆,努力保持镇定,声音却还是不免夹杂着一丝慌乱,“你…你是谁?”
慕容钦冷着眸子并未理会,手指轻轻一挑将喜帕掀起,居高临下地打量着沈嘉若,目光只停留了片刻便若无其事地移开了。
貌若无盐,也不知静郎是如何看上了她,还这般心急地取上门,慕容钦眸色覆上一层深不见底的暗。
若不是派元宝在这守着,他竟不知静郎还有一位感情这般绵密的青梅表妹。
好得很。
慕容钦噙着淡淡的冷笑,眼底略过一丝狰狞的怒火。
沈嘉若抬头瞅着眼前森冷的男子。
她咽了咽口水,心里发毛,抖着嗓子眼问道,“你到底是谁?”
一旁的元宝高声喝道,“大胆!见到当朝太子,还不跪下!”
一声呵斥如同晴天霹雳,让沈嘉若瞬间愣住了,她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还未回过神,便脱口而出,“你…你就是那个一直缠着表哥的断袖!”
话一出口,沈嘉若即刻自知失言,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急忙捂住嘴巴,眼中满是惊恐与懊恼。
沈嘉若心中乱作一团,不禁哀叹道,表姐,你怎么不早说,这断袖的身份这么尊贵呀!早知如此,她可不敢陪着演这出戏了!
慕容钦得知静郎是这般形容自己的,非但没有动怒,嘴角反倒勾起几分玩味,气定神闲道,“哦?他平日里都是如何同你说孤的?”
就在此时,元宝适时出声打断了微妙的氛围,“殿下,闻大人已经快到府上了。”
慕容钦眼眸微眯,他便如此等不及?
“你们表兄妹的感情倒是情比金坚”,慕容钦轻哼一声,轻启薄唇,带着一丝刺骨的冷意,话锋一转,“只可惜,孤不许静郎同别人拜堂。”
沈嘉若闻言,心中猛地一颤,还来不及思考太子此言何意,紧接着便眼前一黑,整个人很快失去了所有意识。
闻静扶着表妹走下喜轿,随着表妹跨火盆,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让她有些不安。
她秀眉轻蹙,清澈的眼眸此刻仿若被薄雾笼罩,心中不自觉地涌起层层迷惑,不知是否由于昨夜未能安枕,以至于此刻的感官都显得有些不真切。
她总觉得,嘉若几日不见,似乎变壮硕了些,身形之中,莫名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沉稳。
可再仔细一瞧,嘉若的身高依旧如常。闻静定了定神,按下心头的波澜。
“一拜天地!”
随着傧相一声令下,两人缓缓弯下腰身。
“二拜高堂!”
闻静与表妹默契转身,面向闻母。
“夫妻对拜!”
又是一声令下,闻静垂首,本应是专注而虔诚的一刻,脑海中却悄然浮现出慕容钦的身影。恍惚之间,她好似听见了他的轻笑声。
傧相高声道,“礼成,送入洞房!”
见表妹被丫鬟和喜婆们簇拥着踏入喜房,闻静的心如同被重锤击中,猛地打鼓。
不知为何,布置地喜庆而温馨的喜房此刻在她眼中,如同一个张着血盆大口的巨兽,令她心神不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