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装饰华贵的辎车缓缓驶入城门。

    滚动的车轮碾碎土地上薄薄的冰层,正值阳春三月,春风送暖。与城外官道上的的荒凉不同,盛京都城内人声喧嚣,走卒贩夫走街串巷的叫卖声不绝于耳。

    朱红色的帘幔吹起,依稀可以看见有一佳人酣睡在小榻之上。

    少女脸色潮红,额上覆着厚厚的湿巾,盖着一层薄衾被。身边半跪着一个面露愁容的婢女,正轮次将丝巾打湿换上。

    “娘子、娘子,可还难受着?”

    车外驾车的少年郎君闻言,也撩帘进来一探。

    少女睁眼,扫了一眼陌生的环境,打掉身边人的手,一声惊慌中强装镇定的娇呼溢出唇畔。

    “何人敢劫持……”

    后半句“肃毅侯夫人”还未说出口,有人撩起车帘探进来半个身子。是一个十五六岁左右的少年,着一身湖蓝色劲装,扎着高高的马尾,少年肆意张扬,凑上来热切地看着她。

    “阿宁,你醒了。”

    “崔从瑜……”宋佳宁一时愣在了那里,瞪圆了眼睛,像一只慌张的小鹿,视线又挪向照顾她的婢女,是打小照顾她的满星。

    这里没有肃毅侯,也没有肃毅侯夫人,这里是二十五年前,他们都还是最初的少年少女模样。

    “老头子何时多了个私生子。”望着眼前好生年轻的小崔将军,她愕然开口:“不对,是孙子。”

    “你才是孙子。”崔从瑜没好气地捏了把她圆乎乎的短脸:“烧傻了吧,我们回盛京了,马上就到宋府。”

    “如今是永绍几年?”“永绍十二年啊。”

    宋佳宁静静地看着他,大气都不敢出。

    半晌,她的目光才迟钝地从年轻的崔从瑜脸上移开,头垂下来,睫毛上隐隐有泪光。

    她活了。

    今夕永绍十二年,一切未开始之时。

    *

    前世之事说来已经过去很久了。

    江策兵败身死之后,宋家全族发配北地。第二年宋佳宁便嫁给了一直陪着她的小崔将军。

    同是天涯沦落人,她全族因江策谋反获罪,崔从瑜的阿父崔将军战死于平乱。

    他们从早年便是挚友,崔从瑜待她如亲妹,那时宋家落难,他没有将崔将军之死怪在她身上,反而自请镇守镇守北地,与她结为夫妻,相互扶持。

    崔从瑜是个好人,然而宋佳宁已经失去了少女时期热烈爱人的初心。

    夫妻之间相敬如宾,日子倒也平淡如水。

    手执刀剑,身穿盔甲,宋佳宁跃于马上威风凛凛,成了个很称职的将军夫人。

    她偶尔在心里哂笑,她果然不适合做什么八面玲珑的高门主母,她与江策其实很早就注定分道扬镳了。

    是她任性,还蠢笨固执。

    宋佳宁彻底歇了心思,安心陪现夫婿征战沙场,积攒功业,一晃二十年过去,肃毅侯夫妇的名声响彻北地。

    日月轮转,世事浮沉。

    江策这个名字从宋佳宁的生命里彻底褪去,到她老时,已经不大有人记得她年轻时曾与人有过一段孽缘。

    某日,幺女出嫁时,宋佳宁打开许久未动的嫁妆妆奁,意欲找出昔年御赐的白玉压鬓簪和一对红翡翠滴珠耳环为小女添妆。

    却在妆奁最底部,找到了落满灰尘的亡母遗物,一支鎏金累丝石榴花卉钗。

    宋佳宁望着下面镇着的一纸婚书,心里没有一丝波澜,静静地合上了妆奁。

    *

    寿终正寝,再睁眼,宋佳宁回到了自己十五岁时。

    永绍九年,她因口角之争当众将刘四小姐踢倒落水,此后两家争端不休。

    二叔为了平息盛京的流言蜚语和刘家的怒火,作为交代,狠下心将宋佳宁打发到乡下庄子里。

    一个小小的田庄和几个老迈的粗使仆人可困不住她,她转头就去了相隔不远的永州外祖家,又在路上偶然结识了分配到永州驻扎的崔将军之子崔从瑜。

    那是宋佳宁日后回忆起来为数不多自由自在的日子。她在永州跟着崔将军习了三年的武,刀枪棍棒,无一不通。

    本朝推崇女子贞静娴雅,端庄持正,是以她会武之事除了崔氏父子并未有太多人知晓。

    等到盛京流言平息,二叔终于去信召她回家,崔从瑜一路护送她到盛京,她回到了回京的这一天。

    现在她刚过十五,花一样的年华,还没有遇到江策这个狗东西。

    宋佳宁垂眸沉思,片刻心中打定主意,这一世一定要远离江策,保住宋家满门。

    她已经尝过情爱挫折的滋味,这一世大好光阴,她亦无须重蹈覆辙。重活一遭,结局未定,何不将前世遗憾一一弥补,使至亲至爱皆偿其愿。

    *

    车行至一庄三层小楼前,宋佳宁望着“珠玉阁”的牌匾,急吼吼地让车夫停车。别看眼下珠玉阁门面还小,日后可是几乎垄断了整个盛京的脂粉钗环生意。

    大掌柜关玉宣擅制衣珠设雍容华贵,为人更是仗义,当年她多次请托他为自己的幺女婚仪赐作,已经封笔多年的关掌柜见她心诚,二话不说破例出山。

    她眉眼弯弯笑着解释道:“我离京三年,带去的那些衣服都过时了,如今要回府中见阿父和叔叔们,定是要打扮得体面些。”

    崔从瑜心道京中规矩重,珠玉阁人多眼杂,难免口舌是非,自己不好同行,于是对宋佳宁提出随车在不远处一僻静小巷等她。

    “好,我约莫一个时辰过来找你。”少女轻快地跳下车,头顶丝带翻飞,没再回头。

    珠玉阁内,“满星,这件好看吗?”宋佳宁举着一件在身上比划着问满星:“这个红的呢,墨绿的也不错。”

    满星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小姐怎么才在永州待了三年,眼光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盛京小女娘多穿得素净,淡粉淡绿的,娇娇俏俏又不失礼仪,宛如夏日里的芰荷一般。

    娘子选的这些大红大绿的颜色都太过扎眼了一些,布料也奢华,不是寻常的棉麻,而是珠玉楼重金寻得的蜀锦和云锦。

    二老爷好不容易松口让小姐归家,娘子这般招摇怕是又要让二老爷以为她没有静心反省了,又遭一道罚可怎生得好。

    满星哪里知道,宋佳宁上辈子在漠北过了快三十年的苦日子,别说平日里缺衣少食,更别提这些花花绿绿的衣裳了,阖府上下衣裳穿得旧的不能再旧,宋家是罪臣,就算有了军功也不能上京封赏,盛京红衣招摇、满头珠翠的日子只能活在梦中。

    就在满星在心里嘟囔时,适时从里间走来个年轻小厮,替他主人传话。

    “娘子,掌柜的请您到二楼雅间喝杯茶,不知娘子可有兴致?”

    “正好,我亦有事想请教关掌柜。”

    一盏茶的时间过后,满星晃了晃身子,扁嘴看着两手满当的布料,非常后悔家里要带个小厮上路的提议给她否了。

    宋佳宁则是满头叮叮当当,头上插的戴的足金,重得她的脑袋沉甸甸地直往下坠,找不着北。

    好不容易被人扶着上了马车,便见车上除了崔从瑜还有另一人,虽看着稳重,脸却是稚气,怎么看都像是憋着坏笑。

    宋佳宁眨眨眼,眼瞅着是她三叔的幺子宋淮玉,心头一时悲欣交集:“四弟弟,三年不见,你都长这么高了。”

    宋淮玉比她小三岁,笑着向她问好,她离家时他还是十岁孩童,如今却是小孩哥的模样了,长得高高壮壮。

    盛京第一世家大族乃他们安阳宋家。

    宋家如今有三房血脉,宋佳宁乃大房所出,亲母早逝,阿父宋大郎温和羞涩,在朝任翰林大学士,另有两位同胞叔父,宋二郎深沉果决,在朝中做丞相,宦海浮沉,年近三十好几才自将门王氏娶妻,宋三郎圆滑机敏,外任他州知府,其妻周氏出身书香世家。

    宋佳宁在小辈中行二,上有一长兄宋持玉,因二房无子,兼因生母难产而亡迁怒其妹,故而过继到二房名下。

    下有三房一对姐弟,三妹妹宋蕴随父母在京外,四弟弟宋淮玉则是在鹿山书院求学。

    宋家乍看之下子嗣单薄,一则因为宋家族规男子不得养妾,所出皆为嫡出,二则天子与世家的矛盾日益激烈,宋二郎走到如今的位置历经数次贬升,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是以并不敢多繁衍子嗣。

    回过头看,上辈子全族被贬到北地,也不全是坏处。处境已到最低处,全家齐心,暂且安心过日子吧。

    宋佳宁陆陆续续又多了许多弟妹,小五、小六、小七……年岁差的多,都是当儿女来教养的。

    尤其是二房,王氏又出身将门,最厌恶世家规矩,宋家在野后,她和宋二郎反而从相敬如宾转向了如胶似漆。

    这些都是后话了。

    “我阿兄呢,他不来接我吗?”没见到宋持玉,宋佳宁心里一沉。

    “他……”宋淮玉迟疑了一下:“二姐姐,你又不是不知道,大兄这人用功,况且他马上要去国子监,整日在房中温书,他在家里等着你呢。”

    宋佳宁失望地笑了笑。

    也是,阿兄这个时候还因着阿母生她时难产亡故而迁怒于她。

    他们上辈子僵持多年,冷若生人,若不是那一劫,她大概到死都不知晓阿兄对她这个妹妹是有几分真心在。

    忽地有只手从车窗伸入,折扇重重地敲了两下宋淮玉。

    “胡说些什么,我为何不来。”冷淡郎君站在车外,他凉凉地瞥了一眼宋佳宁,高昂着下巴,语调疏离:“正好有空,就来看看。”

章节目录

佳期不宁(双重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DashMoon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DashMoon并收藏佳期不宁(双重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