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现在也不知道什么意思,一会儿这个说要血债血偿,一会儿那个要去和谈,北边的土地到底还想不想要了。”袁伯甫越吃越香,酒一杯接一杯下肚,已然上头了,“旨意东变西变,粮草也扣扣搜搜,再这样下去,全屯兵放羊去算了,日日有肉吃也好!”
沈择庭无奈笑笑,给他倒了杯热茶,说道:“师叔,慎言。”和沈延朗的锋芒热烈不同,年长三岁的沈择庭气质更儒雅,性情也温和,待人接物礼数周全,说话总带三分笑意。
袁伯甫斜眼看他,只觉头疼:“沣溶,你这样子和我师哥越来越像了,他最近是不是又念叨你了。”
沈择庭却摇了摇头:“师傅政务繁忙,择庭已许久未得到他的教诲了。”
袁伯甫一杯热茶润喉,心里倒是妥帖了不少:“拓跋守寂已经拿下了晋阳山,离金昌咫尺之遥。述律宗真把铁乌勒换到甘谷,看似支援金昌,未必不是意在融城。”袁伯甫放下茶杯,又倒了杯酒:“两边都虎视眈眈,朝堂之上还是吵作一团,哪天北姜要是和北狄联手了,咱们都得沉石子河喂鱼喽。”
沈国清停了手,看向沈延朗:“那个冯青,说了些什么?”
沈延朗回忆了一下,冯青今天状况好些,沈延朗傍晚时分刚问完话。“他说自己原是三河的钱粮官,三河城破时被俘,在北狄被辗转售卖,三年前开始做了铁乌勒帐下马夫。冬天的时候跟随铁乌勒翻过了狼尾山,他认出了甘谷。”
沈延朗想起冯青说这些时眼里透出的光芒。“将军,我做钱粮官时,常往返甘谷和三河,我认得甘谷的城墙和街巷,甘谷城虽物是人非,但我知道,再走百里,过了石子河,我就能回家了。”
“后来在往校场送马路途中,他逃了出来。”沈延朗抬起了头,眼底映着碳火:“冯青说,铁乌勒在制作浮囊”。四人安静了一瞬,范先生叹口气,也给自己倒了杯酒。
“敌人若要过河,倒是好办些。”沈国清又拨弄起铁钩,他望向沈延朗,语调沉稳:“眉山往西五十里,再多设一个马场,开春了,也多跑跑马。”
沈延朗应了声,轻轻按了按指腹。
“据说薛怀礼也往北姜派出了使者,可惜人家都不正眼瞧咱们。不过依我看,拓跋守寂倒也不会和述律宗真联手。”范先生兀自说道:“拓跋守寂本是赫连家家臣,据说先皇后殁时,他曾发血誓要报仇。”范先生摇摇头:“墉州之战,先帝殉国,大梁与北姜联盟破裂,只因为先皇后是北姜赫连部族公主,四世家当时便拒不允许先皇后返东都。”范先生闷了口酒:“平凉城破时,先皇后于城楼一跃而下,其实当年帝后何等伉俪情深,更何况当时已有璇瑛公主,皇后如何会陷害先帝呀!拓跋守寂应是即恨北狄,又恨大梁。”
炭火噼里啪啦作响,气氛再次凝重下来。袁伯甫似是终于喝醉了,闭目仰倒在躺椅上,再不做声。
从大梁建国始,西戎、北狄对汉民侵扰不休。隆宣帝登基后,誓将外敌赶出国土,年轻的皇帝亲手组建龙影军,用七年时间,彻底平息中原外患,银枪战沙场,天子守国门。大梁和北姜联盟后,本计划携手于墉州彻底了结述律宗真,却陡生变故,隆宣帝崩,四世家以不能洗脱北姜奸细为由,拒让皇后返京,致皇后赫连嘉柔和公主李璇瑛命丧凉州。
沈延朗犹记得,十年前国丧,北方大片领土被侵,北狄人为避免驻守城池分散兵力,选择直接屠城。三河、渭州逃出的流民哭声震天。
他抬起头望向父亲,沈国清在烟火笼罩下,面容有些模糊不清,可他身形依然高大,篝火将身后映射出一道长长的影子。父亲便是从那时离开南阳北上,定要北狄血债血偿。
“拓跋守寂用了十年光阴,终于打回了金昌脚下。述律宗真、述律耶云父子必不会轻易放掉渭州大片土地,双方恶战不可避免。”密室中,李原落下一子:“大梁内部争斗不休,李昭已登基十年,却半步未曾离开过四方城,朝堂政令愈发难寻其踪迹,他已被四世家深深绑住手脚。”
“国丈薛怀礼,官至丞相,已升无可升。其子薛光耀掌管枢密院,四世家现以薛家为首。”李原收回手,“其女薛冰玉嫁李昭做皇后已十年,却至今未有所出。虽说朝中固国本的声浪全被薛家压了下来,但皇后无嫡子,地位迟早岌岌可危。”
李长缨望着棋盘,点了点头。
“主君命我给西宁军制弩,”李原又拿起一子:“可是有招揽沈家之意?”
李长缨抬头望向李原,没有直接回答:“先生觉得,是否可行?”
“大梁如今能守在南边安享太平,一大半都是沈国清的功劳。可西宁军将北狄赶过石子河后,便再不曾向前迈进半步。甘谷融城不过三百里之遥,沈氏父子不是龟缩之人,可惜泾通渠被断以后,辎重粮草被兵部一手拿捏,西宁军已被朝廷深深绑住了手脚。”李原思索说道:“沈国清从南阳令尹到领军一方,可谓战功赫赫。朝廷封其侯爵,却不让世袭,是赏他,又防他。沈国清远离朝堂,却又仰仗朝堂。他愿携子上阵赶外敌,却未必肯提刀逐鹿中原。”李原顿了一顿,看向李长缨:“不论为了谁。”
“西宁军是护百姓的高墙,”李长缨缓缓说道:“不必成为我的杀人刀。”
“主君仁爱,”李原点了点头:“不忍百姓受苦。”
“我自己的仇,自是要自己来报。”李长缨笑笑,轻轻摇了下头。
“四世家不会放弃对沈家拉拢,沈国清要得到钱粮马匹,少不得要周旋其中。”李原继续说道:“传闻沈择庭已许下与户部侍郎程南哲之女的婚约,都说程家依附薛家,纵使沈国清能戍边一辈子,他的儿子们还是免不了被旋涡卷入其中。”李原想起白天的少年郎,觉得有些可惜:“沈延朗想跨越狼尾山,殊不知最高的山峰从来都在朝堂之上。等他有了与北狄一战的实力,恐怕朝廷只会将锁住他的缰绳牵得越来越紧。”
李原摇了摇头:“宁养叼骨看门犬,不要青骢白玉鞍。”
屋内安静下来,烛光微微跳跃,照映在李长缨年轻的脸庞上,使她纤长的睫毛在眼底下扫出一小片阴影。
她手执一黑子,轻轻摩挲。
有朝一日,他若认我为主,
李长缨心里默默想着,将棋子落入棋盘,发出清脆声响。
天高地阔,我将任他驰骋。
接下来的半个月,沈延朗不断往返融城和眉山,筹备起城西的马场。眉山在融城之南,曾是是隆宣帝选的皇陵之地,只不过隆宣帝和柔嘉皇后死于战场,未留得尸骨,眉山皇陵中只留了灵位供奉。朝廷在那设有官厩,融城商贾也常去眉山采买。
沈延朗明白父亲的意思,甘谷地势重要,北靠渭州,西连金昌,一旦北姜拿下金昌,甘谷势必成为二家争斗之地,北狄不愿松口,北姜来势汹汹,仅靠一条石子河,难保融城平安。
这天他从眉山返回融城,顺道又去了石子河。沈延朗日日跑马,随风愈发健硕,四蹄如蹬风,将范晓远远甩在身后。
“沈淮游!你等等我!我这还带着花生糕呢,再给我颠散架了!”范晓气不打一处来,这几天他跟着沈延朗折腾,校场还没建好,怕是要把自己的马先累瘦了。这个随风真跟他主人一样,体力强悍到不可议!
沈延朗奔到了清水湾,渐渐放缓了速度,透过石子河渐薄的冰层,隐约已能看见下面的暗流涌动。清水湾草色青青,蝶舞蜂忙,白云天上挂,已是无边美景。
沈延朗便又想起了那日,李长缨坐在这里的小山坡上,悠悠吹奏羌笛的模样。
也不知他们有没有听话,莫要离开城太远了。
融城离前线太近,边塞之地本就危险重重,不知是否因他们小时候四处奔波,沈延朗总觉得李长缨兄妹二人对危险的警惕性好似很低。现如今金昌战乱又起,万一波及过河,女孩若再次靠近石子河,她那把小弩不知还能不能护她周全。
可除了弓箭,她还能拿什么来防身呢。
“可累死我了!你赔我的花生糕玉米糖烫肘子!”范晓终于追上了沈延朗,从马上滚下来躺在草地上呼呼喘气。长耳低下了头,轻轻拿鼻子拱他。“好长耳,一会儿给你拿胡萝卜吃,你自己多多地吃,莫被随风抢去了。”长耳转动了一下头,发出了咴咴声。
范晓倒顺了气,便做起来看着沈延朗:“你日日来这清水湾干什么?莫不是收到消息北狄人要从这儿过河了?”
沈延朗挥了挥手,没有回答,只又翻身上马:“快走吧,时间还早,正好回融城吃午饭。”
“沈延朗!午饭早被颠散架了,到时候你就吃花生肘子皮吧!”范晓连滚带爬翻身上马,觉得自己简直有毛病,日日陪他来清水湾打个转儿。
日头高悬,是个晴朗的好天气。
二人到了融城西,渐渐放缓了速度。过了西门就是集铁街,沈延朗不由想起,与李原上次约定的时间快到了,他大约可以找个时间,再去拜访一下……
“长缨!”
沈延朗着实吓了一跳,差点以为是不是自己顺嘴说了什么,就看身边范晓越过他对着前方使劲儿呼喊挥手,笑得也太灿烂了些。
沈延朗回头,便看见女孩站在阳光下,身穿浅色衣裤,许是有些怕冷,外罩一鹅黄马甲,领口处一圈兔毛,衬的一张脸更精致小巧。
她抬起头来,目光对上沈延朗,便露出笑容来。
似桃花渐开。
沈延朗只觉得,融城的春天,好像终于来了。
沈择庭无奈笑笑,给他倒了杯热茶,说道:“师叔,慎言。”和沈延朗的锋芒热烈不同,年长三岁的沈择庭气质更儒雅,性情也温和,待人接物礼数周全,说话总带三分笑意。
袁伯甫斜眼看他,只觉头疼:“沣溶,你这样子和我师哥越来越像了,他最近是不是又念叨你了。”
沈择庭却摇了摇头:“师傅政务繁忙,择庭已许久未得到他的教诲了。”
袁伯甫一杯热茶润喉,心里倒是妥帖了不少:“拓跋守寂已经拿下了晋阳山,离金昌咫尺之遥。述律宗真把铁乌勒换到甘谷,看似支援金昌,未必不是意在融城。”袁伯甫放下茶杯,又倒了杯酒:“两边都虎视眈眈,朝堂之上还是吵作一团,哪天北姜要是和北狄联手了,咱们都得沉石子河喂鱼喽。”
沈国清停了手,看向沈延朗:“那个冯青,说了些什么?”
沈延朗回忆了一下,冯青今天状况好些,沈延朗傍晚时分刚问完话。“他说自己原是三河的钱粮官,三河城破时被俘,在北狄被辗转售卖,三年前开始做了铁乌勒帐下马夫。冬天的时候跟随铁乌勒翻过了狼尾山,他认出了甘谷。”
沈延朗想起冯青说这些时眼里透出的光芒。“将军,我做钱粮官时,常往返甘谷和三河,我认得甘谷的城墙和街巷,甘谷城虽物是人非,但我知道,再走百里,过了石子河,我就能回家了。”
“后来在往校场送马路途中,他逃了出来。”沈延朗抬起了头,眼底映着碳火:“冯青说,铁乌勒在制作浮囊”。四人安静了一瞬,范先生叹口气,也给自己倒了杯酒。
“敌人若要过河,倒是好办些。”沈国清又拨弄起铁钩,他望向沈延朗,语调沉稳:“眉山往西五十里,再多设一个马场,开春了,也多跑跑马。”
沈延朗应了声,轻轻按了按指腹。
“据说薛怀礼也往北姜派出了使者,可惜人家都不正眼瞧咱们。不过依我看,拓跋守寂倒也不会和述律宗真联手。”范先生兀自说道:“拓跋守寂本是赫连家家臣,据说先皇后殁时,他曾发血誓要报仇。”范先生摇摇头:“墉州之战,先帝殉国,大梁与北姜联盟破裂,只因为先皇后是北姜赫连部族公主,四世家当时便拒不允许先皇后返东都。”范先生闷了口酒:“平凉城破时,先皇后于城楼一跃而下,其实当年帝后何等伉俪情深,更何况当时已有璇瑛公主,皇后如何会陷害先帝呀!拓跋守寂应是即恨北狄,又恨大梁。”
炭火噼里啪啦作响,气氛再次凝重下来。袁伯甫似是终于喝醉了,闭目仰倒在躺椅上,再不做声。
从大梁建国始,西戎、北狄对汉民侵扰不休。隆宣帝登基后,誓将外敌赶出国土,年轻的皇帝亲手组建龙影军,用七年时间,彻底平息中原外患,银枪战沙场,天子守国门。大梁和北姜联盟后,本计划携手于墉州彻底了结述律宗真,却陡生变故,隆宣帝崩,四世家以不能洗脱北姜奸细为由,拒让皇后返京,致皇后赫连嘉柔和公主李璇瑛命丧凉州。
沈延朗犹记得,十年前国丧,北方大片领土被侵,北狄人为避免驻守城池分散兵力,选择直接屠城。三河、渭州逃出的流民哭声震天。
他抬起头望向父亲,沈国清在烟火笼罩下,面容有些模糊不清,可他身形依然高大,篝火将身后映射出一道长长的影子。父亲便是从那时离开南阳北上,定要北狄血债血偿。
“拓跋守寂用了十年光阴,终于打回了金昌脚下。述律宗真、述律耶云父子必不会轻易放掉渭州大片土地,双方恶战不可避免。”密室中,李原落下一子:“大梁内部争斗不休,李昭已登基十年,却半步未曾离开过四方城,朝堂政令愈发难寻其踪迹,他已被四世家深深绑住手脚。”
“国丈薛怀礼,官至丞相,已升无可升。其子薛光耀掌管枢密院,四世家现以薛家为首。”李原收回手,“其女薛冰玉嫁李昭做皇后已十年,却至今未有所出。虽说朝中固国本的声浪全被薛家压了下来,但皇后无嫡子,地位迟早岌岌可危。”
李长缨望着棋盘,点了点头。
“主君命我给西宁军制弩,”李原又拿起一子:“可是有招揽沈家之意?”
李长缨抬头望向李原,没有直接回答:“先生觉得,是否可行?”
“大梁如今能守在南边安享太平,一大半都是沈国清的功劳。可西宁军将北狄赶过石子河后,便再不曾向前迈进半步。甘谷融城不过三百里之遥,沈氏父子不是龟缩之人,可惜泾通渠被断以后,辎重粮草被兵部一手拿捏,西宁军已被朝廷深深绑住了手脚。”李原思索说道:“沈国清从南阳令尹到领军一方,可谓战功赫赫。朝廷封其侯爵,却不让世袭,是赏他,又防他。沈国清远离朝堂,却又仰仗朝堂。他愿携子上阵赶外敌,却未必肯提刀逐鹿中原。”李原顿了一顿,看向李长缨:“不论为了谁。”
“西宁军是护百姓的高墙,”李长缨缓缓说道:“不必成为我的杀人刀。”
“主君仁爱,”李原点了点头:“不忍百姓受苦。”
“我自己的仇,自是要自己来报。”李长缨笑笑,轻轻摇了下头。
“四世家不会放弃对沈家拉拢,沈国清要得到钱粮马匹,少不得要周旋其中。”李原继续说道:“传闻沈择庭已许下与户部侍郎程南哲之女的婚约,都说程家依附薛家,纵使沈国清能戍边一辈子,他的儿子们还是免不了被旋涡卷入其中。”李原想起白天的少年郎,觉得有些可惜:“沈延朗想跨越狼尾山,殊不知最高的山峰从来都在朝堂之上。等他有了与北狄一战的实力,恐怕朝廷只会将锁住他的缰绳牵得越来越紧。”
李原摇了摇头:“宁养叼骨看门犬,不要青骢白玉鞍。”
屋内安静下来,烛光微微跳跃,照映在李长缨年轻的脸庞上,使她纤长的睫毛在眼底下扫出一小片阴影。
她手执一黑子,轻轻摩挲。
有朝一日,他若认我为主,
李长缨心里默默想着,将棋子落入棋盘,发出清脆声响。
天高地阔,我将任他驰骋。
接下来的半个月,沈延朗不断往返融城和眉山,筹备起城西的马场。眉山在融城之南,曾是是隆宣帝选的皇陵之地,只不过隆宣帝和柔嘉皇后死于战场,未留得尸骨,眉山皇陵中只留了灵位供奉。朝廷在那设有官厩,融城商贾也常去眉山采买。
沈延朗明白父亲的意思,甘谷地势重要,北靠渭州,西连金昌,一旦北姜拿下金昌,甘谷势必成为二家争斗之地,北狄不愿松口,北姜来势汹汹,仅靠一条石子河,难保融城平安。
这天他从眉山返回融城,顺道又去了石子河。沈延朗日日跑马,随风愈发健硕,四蹄如蹬风,将范晓远远甩在身后。
“沈淮游!你等等我!我这还带着花生糕呢,再给我颠散架了!”范晓气不打一处来,这几天他跟着沈延朗折腾,校场还没建好,怕是要把自己的马先累瘦了。这个随风真跟他主人一样,体力强悍到不可议!
沈延朗奔到了清水湾,渐渐放缓了速度,透过石子河渐薄的冰层,隐约已能看见下面的暗流涌动。清水湾草色青青,蝶舞蜂忙,白云天上挂,已是无边美景。
沈延朗便又想起了那日,李长缨坐在这里的小山坡上,悠悠吹奏羌笛的模样。
也不知他们有没有听话,莫要离开城太远了。
融城离前线太近,边塞之地本就危险重重,不知是否因他们小时候四处奔波,沈延朗总觉得李长缨兄妹二人对危险的警惕性好似很低。现如今金昌战乱又起,万一波及过河,女孩若再次靠近石子河,她那把小弩不知还能不能护她周全。
可除了弓箭,她还能拿什么来防身呢。
“可累死我了!你赔我的花生糕玉米糖烫肘子!”范晓终于追上了沈延朗,从马上滚下来躺在草地上呼呼喘气。长耳低下了头,轻轻拿鼻子拱他。“好长耳,一会儿给你拿胡萝卜吃,你自己多多地吃,莫被随风抢去了。”长耳转动了一下头,发出了咴咴声。
范晓倒顺了气,便做起来看着沈延朗:“你日日来这清水湾干什么?莫不是收到消息北狄人要从这儿过河了?”
沈延朗挥了挥手,没有回答,只又翻身上马:“快走吧,时间还早,正好回融城吃午饭。”
“沈延朗!午饭早被颠散架了,到时候你就吃花生肘子皮吧!”范晓连滚带爬翻身上马,觉得自己简直有毛病,日日陪他来清水湾打个转儿。
日头高悬,是个晴朗的好天气。
二人到了融城西,渐渐放缓了速度。过了西门就是集铁街,沈延朗不由想起,与李原上次约定的时间快到了,他大约可以找个时间,再去拜访一下……
“长缨!”
沈延朗着实吓了一跳,差点以为是不是自己顺嘴说了什么,就看身边范晓越过他对着前方使劲儿呼喊挥手,笑得也太灿烂了些。
沈延朗回头,便看见女孩站在阳光下,身穿浅色衣裤,许是有些怕冷,外罩一鹅黄马甲,领口处一圈兔毛,衬的一张脸更精致小巧。
她抬起头来,目光对上沈延朗,便露出笑容来。
似桃花渐开。
沈延朗只觉得,融城的春天,好像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