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宜环有些困惑:“怎会如此,之前我们几个劝过之后,阿父不是说不让阿姊和姊夫离了吗?”
谢宜琬:“其实当时是刘家阿父为前朝余孽所害,这事才搁置下来。如今他又看中了柳家四子,所以才……呜呜呜……”
谢宜瑶已经不太记得二妹阿琬改嫁的具体细节了,但依稀想起上辈子自己第一次得知此事是在幼弟的生日宴会上,距离现在还有一个月,没想到在自己没能看到的地方,两个妹妹早就已经知道此事。
谢宜瑶连忙拿着帕子给宜琬擦眼泪:“此事你怎不与我商量?若不是我今日来找环妹,我还不知道呢。”
谢宜琬:“我知道阿姊和姊夫的关系……故怕而此事与你说了也只会引得阿姊徒增烦恼,并不是有意隐瞒的。”
谢宜琬的担忧不假,谢宜瑶听了这事,很自然就想到了自己的婚姻,想和离的和离不了,不想和离的却被逼着和离,她们的父亲为何对自己的女儿如此狠心?
姊妹二人和彼此夫婿有许多共同点,比如都出自高门士族,父亲在她们年幼时就与对方的父亲定下婚约,他们的父亲又都被前代皇帝所杀……
与王家不同的是,萧家如今没落了许多,谢宜琬如今的夫婿萧延更是家中独子,如今谢况称帝了,就更想着为次女再择一场婚事。
两对夫妻之间最大的差别是,谢宜琬和萧延虽然也甚少相处,彼此之间却颇为情投意合,不像谢宜瑶对王均却是厌恶非常。
上一世,纵使萧延和谢宜琬二人如何求情,谢况终究不为所动,生生拆散一对爱侣。
谢宜瑶也曾找到谢况,质问他为何要拆散阿琬和妹夫,却不愿同意她与情况相似的王均和离,却没能问到她想要的结果。
“此事我知晓了,”谢宜瑶轻轻拍着谢宜琬的背,安慰道,“我会去和阿父说说的。”
“这……阿姊,你要是去和阿父说了,恐怕他又要迁怒于你了。”
面对谢宜琬有些为难的样子,谢宜瑶笑了,重活一世却什么都不能改变的话,她也太窝囊了,与十九岁的谢宜瑶不同,四十多岁的谢宜瑶更加了解谢况这个人,没准真能把他劝回来。
何况,如果是为了阿琬,就算被迁怒她也愿意的。
上一世,自己最后被半软禁于公主第的几年岁月,虽然谢况不允许她随意出入,但别人还是来可以探视的,然而,那个时候会经常来看望病中的人就只有谢宜琬一个而已。
以谢宜瑶那个性子,其他的公主和宫里的后妃都不与她交好,几个皇子更是不愿为一个失宠的公主惹得皇帝不快,当时三妹宜环也已经去世,宜琬和宜瑶可以说是彼此在世上仅存的最亲密的骨肉了。
就在临死的那一天,谢宜琬还来看望过自己,带来了谢况为了重病的她大赦的消息。即便如此,谢况也没有亲自来见谢宜瑶。
谢宜瑶还记得谢宜琬告诉自己这个消息时候露出的苦笑,从没担心过会因她而被迁怒的谢宜琬,如今正扑在自己怀里痛哭,谢宜瑶怎么能不心软呢。
这时,在一旁沉默许久的宜环突然开了口:“没想到我们如今成了金枝玉叶,婚姻之事反倒更做不了主了。”
似乎是没想到谢宜环会如此“口出狂言”,怀中的谢宜琬止住了哭声。
谢宜瑶却知道阿环性子一向如此,想什么说什么,她如今还虽然没有出适,但既然已经封为公主,就意味着谢况肯定有在考虑她的婚事了,阿环如此聪慧,恐怕已经预先考虑了许多。
谢宜瑶:“如今国家大局初定,民生凋敝,朝堂也不安稳。阿父自然是想着要多多笼络士族人心,只是这手段……”
谢宜琬仿佛这才明白了什么,由委屈转为愤慨,埋怨道:“若使阿母仍在,我们不会受这种委屈!”
谢宜瑶心里虽然认同谢宜琬,面上却做好长姊样子,免得让宜琬一时冲动,反而受了更多委屈:“阿父也有他的不得已。何况有长姊在此,自然会像阿母一样护着你们。”
宜琬听了这话,一时间感动不已,又落下泪来,一旁的宜环也有所动容。看着眼前的两个妹妹,谢宜瑶心中五味杂陈。前一世她没有太关心她们,好像并没有尽到长姊该尽的责任。等她回过神来的时候,阿环已经去世多年,和阿琬之间也总是相对无言。
谢宜瑶紧紧抱住了宜琬宜环,既然重活了一世,总要弥补些遗憾吧,她想。
*
姊妹三人一块说了许久体己话,一同吃了午饭才各自打道回府。谢宜瑶已经好多年没有和妹妹们谈心谈得如此畅快了,因此回公主第的路上心情比先前好了太多。
现在她处事也自然了些,自己有着别人都没有的秘密武器,那就是知道未来事情发展的方向,这让谢宜瑶信心大增。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事情可能会因为她的行动而发生变化,但短期内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动。
对了,她应该要培养几个心腹才是。先前给她梳妆打扮的婢女,她一个都不认识。除了灵鹊,她现在也谁都信任不了。
谢宜瑶一旦心血来潮,向来是说做就做。甫一到家,就让灵鹊挑了几个做事稳妥的侍婢见她。
虽然这几人都是侍奉谢宜瑶的普通婢女而已,对堂堂公主殿下造不成任何威胁,但刚死了一回的谢宜瑶,处世都小心谨慎了许多。因此她也尽量耐着性子,好声好气地和这些侍婢说话。
“你们几个从今天开始贴身服侍我,各自有什么擅长的,直接和灵鹊说就行。表现得好了,以后就一直跟着我,赏钱也能比别人多拿一些。表现得不好,自然就要换别人上来,去做那些粗活了。”
婢女们纷纷称是,然而目前摆在谢宜瑶面前的问题是:这些侍婢都叫什么名字来着?二十多年里,谢宜瑶身边的人遣的遣、散的散,换了一批又一批。
除了一直跟着她的灵鹊,剩下的这些人的面孔在谢宜瑶眼里是既陌生又熟悉。
苦思冥想许久,谢宜瑶终于想起了个名字。
“飞鸢,你过来,其他人先退下吧。”
众婢听了纷纷退下,唯独留下飞鸢。
谢宜瑶会对飞鸢有印象,并非是因为上一辈子她们二人有多深的主仆情谊,而是这丫头之于一众侍婢,属实是鹤立鸡群。
然而背后的原因却不是容貌,而是她的好身手。
飞鸢若是后来能一直跟在自己的身边,她在刺杀谢况时是一定会挑选她为帮手的。若不是最后实在无人可用,她万不得已才让两个男仆扮女装,怎么会那么容易地暴露?
现在想来,谢宜瑶上辈子的刺杀计划实在是有太多漏洞了。
都怪自己一时情急,受了那个人的挑拨,被当成随意丢弃的棋子……最后几年被变相软禁在公主第中的生活,让谢宜瑶那意气用事的性子被磨稳了不少。
若是谢宜瑶现在要出手,肯定会深谋远虑,做好万全的准备。
不过,即便是那样有勇无谋的刺杀,也就差一步就能成功了。该说是身为皇帝的谢况太过轻信他人了呢,还是身为人父的谢况没想到自己的女儿有朝一日会对自己利刃相向?
谢宜瑶晃了晃脑袋,把想法都甩了出去。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她把目光投向刚刚走到她身旁的飞鸢,一动不动地静待公主的指示。
谢宜瑶为人处世向来是锋芒毕露、刁蛮骄逸,成为公主之后犹甚,对待下人并不宽和。因此身边大部分侍婢都十分惧怕她,像飞鸢这般稳重的,实在少见。
从前怎么没发现飞鸢是个持重的,真是可惜了,谢宜瑶边想边走到墙边,取下悬挂于墙上的一把弓。
这把弓还是许多年前,她闹着跟谢况学骑射时,他送给她的。
等谢况成了皇帝,她成了公主,这把弓自然没了用武之地,就被她随手挂在墙上,只有偶尔有了闲心,她才会拿下来把玩一番。
往后二十几年,这把怀才不遇的弓,就一直挂在这里,直到它的主人去世。
“来,拿着。”
谢宜瑶把弓递给飞鸢,又从箭筒里挑出三支箭来。
“这个,会用吗?”
飞鸢觉得奇怪,公主是怎么知道她会武的?面上却不显,只答是。
谢宜瑶面向敞开的屋门,指着院子里的梧桐树道:“瞄准正中的那片叶子,三支箭的机会。”
飞鸢心里有些没数,她固然有些拳脚功夫,可于骑射之道只是粗通。
即便如此,她还是将弓拉起。
谢宜瑶在一旁看着,思索着关于飞鸢的事。
上辈子她偶然间发现她飞鸢会武,一番盘问下来,才知道她的父亲在前朝时是个校尉,她自幼生活在军中,便学会了这些本事,甚至亲身上阵杀敌过。
后来飞鸢的父亲死于战事,她无处可去,几番磨难后,随着流民到了京城。谢况登基之后,选了一批适龄女子入宫为婢,后来谢宜瑶入住公主第,缺服侍的人手,就拨了一批官婢过去,飞鸢就在其列。
只是就像这把弓一样,飞鸢没能被前世的谢宜瑶所赏识。
在那时的谢宜瑶眼中,一个会武的婢女还不如一个会梳妆打扮的婢女,这个姑娘的神奇经历对于那时候的谢宜瑶来说不过是茶余饭后的乐子而已。
多年后飞鸢和其他几个侍婢一块被调走,至于是到了哪个王公贵族家中,谢宜瑶就不知道了。等到之后她需要她时,已经晚了。
箭在弦上,飞鸢屏息凝神,目不转睛地盯着梧桐叶。
一箭射出,歪了,没中。
谢宜瑶:“无妨,还有两次机会。”
又一箭,风吹起叶子,没中。
谢宜瑶看着飞鸢仍然气定神闲的样子,微微一笑。
最后一箭射出,咻的一声,利落地将梧桐叶射下。
谢宜琬:“其实当时是刘家阿父为前朝余孽所害,这事才搁置下来。如今他又看中了柳家四子,所以才……呜呜呜……”
谢宜瑶已经不太记得二妹阿琬改嫁的具体细节了,但依稀想起上辈子自己第一次得知此事是在幼弟的生日宴会上,距离现在还有一个月,没想到在自己没能看到的地方,两个妹妹早就已经知道此事。
谢宜瑶连忙拿着帕子给宜琬擦眼泪:“此事你怎不与我商量?若不是我今日来找环妹,我还不知道呢。”
谢宜琬:“我知道阿姊和姊夫的关系……故怕而此事与你说了也只会引得阿姊徒增烦恼,并不是有意隐瞒的。”
谢宜琬的担忧不假,谢宜瑶听了这事,很自然就想到了自己的婚姻,想和离的和离不了,不想和离的却被逼着和离,她们的父亲为何对自己的女儿如此狠心?
姊妹二人和彼此夫婿有许多共同点,比如都出自高门士族,父亲在她们年幼时就与对方的父亲定下婚约,他们的父亲又都被前代皇帝所杀……
与王家不同的是,萧家如今没落了许多,谢宜琬如今的夫婿萧延更是家中独子,如今谢况称帝了,就更想着为次女再择一场婚事。
两对夫妻之间最大的差别是,谢宜琬和萧延虽然也甚少相处,彼此之间却颇为情投意合,不像谢宜瑶对王均却是厌恶非常。
上一世,纵使萧延和谢宜琬二人如何求情,谢况终究不为所动,生生拆散一对爱侣。
谢宜瑶也曾找到谢况,质问他为何要拆散阿琬和妹夫,却不愿同意她与情况相似的王均和离,却没能问到她想要的结果。
“此事我知晓了,”谢宜瑶轻轻拍着谢宜琬的背,安慰道,“我会去和阿父说说的。”
“这……阿姊,你要是去和阿父说了,恐怕他又要迁怒于你了。”
面对谢宜琬有些为难的样子,谢宜瑶笑了,重活一世却什么都不能改变的话,她也太窝囊了,与十九岁的谢宜瑶不同,四十多岁的谢宜瑶更加了解谢况这个人,没准真能把他劝回来。
何况,如果是为了阿琬,就算被迁怒她也愿意的。
上一世,自己最后被半软禁于公主第的几年岁月,虽然谢况不允许她随意出入,但别人还是来可以探视的,然而,那个时候会经常来看望病中的人就只有谢宜琬一个而已。
以谢宜瑶那个性子,其他的公主和宫里的后妃都不与她交好,几个皇子更是不愿为一个失宠的公主惹得皇帝不快,当时三妹宜环也已经去世,宜琬和宜瑶可以说是彼此在世上仅存的最亲密的骨肉了。
就在临死的那一天,谢宜琬还来看望过自己,带来了谢况为了重病的她大赦的消息。即便如此,谢况也没有亲自来见谢宜瑶。
谢宜瑶还记得谢宜琬告诉自己这个消息时候露出的苦笑,从没担心过会因她而被迁怒的谢宜琬,如今正扑在自己怀里痛哭,谢宜瑶怎么能不心软呢。
这时,在一旁沉默许久的宜环突然开了口:“没想到我们如今成了金枝玉叶,婚姻之事反倒更做不了主了。”
似乎是没想到谢宜环会如此“口出狂言”,怀中的谢宜琬止住了哭声。
谢宜瑶却知道阿环性子一向如此,想什么说什么,她如今还虽然没有出适,但既然已经封为公主,就意味着谢况肯定有在考虑她的婚事了,阿环如此聪慧,恐怕已经预先考虑了许多。
谢宜瑶:“如今国家大局初定,民生凋敝,朝堂也不安稳。阿父自然是想着要多多笼络士族人心,只是这手段……”
谢宜琬仿佛这才明白了什么,由委屈转为愤慨,埋怨道:“若使阿母仍在,我们不会受这种委屈!”
谢宜瑶心里虽然认同谢宜琬,面上却做好长姊样子,免得让宜琬一时冲动,反而受了更多委屈:“阿父也有他的不得已。何况有长姊在此,自然会像阿母一样护着你们。”
宜琬听了这话,一时间感动不已,又落下泪来,一旁的宜环也有所动容。看着眼前的两个妹妹,谢宜瑶心中五味杂陈。前一世她没有太关心她们,好像并没有尽到长姊该尽的责任。等她回过神来的时候,阿环已经去世多年,和阿琬之间也总是相对无言。
谢宜瑶紧紧抱住了宜琬宜环,既然重活了一世,总要弥补些遗憾吧,她想。
*
姊妹三人一块说了许久体己话,一同吃了午饭才各自打道回府。谢宜瑶已经好多年没有和妹妹们谈心谈得如此畅快了,因此回公主第的路上心情比先前好了太多。
现在她处事也自然了些,自己有着别人都没有的秘密武器,那就是知道未来事情发展的方向,这让谢宜瑶信心大增。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事情可能会因为她的行动而发生变化,但短期内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动。
对了,她应该要培养几个心腹才是。先前给她梳妆打扮的婢女,她一个都不认识。除了灵鹊,她现在也谁都信任不了。
谢宜瑶一旦心血来潮,向来是说做就做。甫一到家,就让灵鹊挑了几个做事稳妥的侍婢见她。
虽然这几人都是侍奉谢宜瑶的普通婢女而已,对堂堂公主殿下造不成任何威胁,但刚死了一回的谢宜瑶,处世都小心谨慎了许多。因此她也尽量耐着性子,好声好气地和这些侍婢说话。
“你们几个从今天开始贴身服侍我,各自有什么擅长的,直接和灵鹊说就行。表现得好了,以后就一直跟着我,赏钱也能比别人多拿一些。表现得不好,自然就要换别人上来,去做那些粗活了。”
婢女们纷纷称是,然而目前摆在谢宜瑶面前的问题是:这些侍婢都叫什么名字来着?二十多年里,谢宜瑶身边的人遣的遣、散的散,换了一批又一批。
除了一直跟着她的灵鹊,剩下的这些人的面孔在谢宜瑶眼里是既陌生又熟悉。
苦思冥想许久,谢宜瑶终于想起了个名字。
“飞鸢,你过来,其他人先退下吧。”
众婢听了纷纷退下,唯独留下飞鸢。
谢宜瑶会对飞鸢有印象,并非是因为上一辈子她们二人有多深的主仆情谊,而是这丫头之于一众侍婢,属实是鹤立鸡群。
然而背后的原因却不是容貌,而是她的好身手。
飞鸢若是后来能一直跟在自己的身边,她在刺杀谢况时是一定会挑选她为帮手的。若不是最后实在无人可用,她万不得已才让两个男仆扮女装,怎么会那么容易地暴露?
现在想来,谢宜瑶上辈子的刺杀计划实在是有太多漏洞了。
都怪自己一时情急,受了那个人的挑拨,被当成随意丢弃的棋子……最后几年被变相软禁在公主第中的生活,让谢宜瑶那意气用事的性子被磨稳了不少。
若是谢宜瑶现在要出手,肯定会深谋远虑,做好万全的准备。
不过,即便是那样有勇无谋的刺杀,也就差一步就能成功了。该说是身为皇帝的谢况太过轻信他人了呢,还是身为人父的谢况没想到自己的女儿有朝一日会对自己利刃相向?
谢宜瑶晃了晃脑袋,把想法都甩了出去。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她把目光投向刚刚走到她身旁的飞鸢,一动不动地静待公主的指示。
谢宜瑶为人处世向来是锋芒毕露、刁蛮骄逸,成为公主之后犹甚,对待下人并不宽和。因此身边大部分侍婢都十分惧怕她,像飞鸢这般稳重的,实在少见。
从前怎么没发现飞鸢是个持重的,真是可惜了,谢宜瑶边想边走到墙边,取下悬挂于墙上的一把弓。
这把弓还是许多年前,她闹着跟谢况学骑射时,他送给她的。
等谢况成了皇帝,她成了公主,这把弓自然没了用武之地,就被她随手挂在墙上,只有偶尔有了闲心,她才会拿下来把玩一番。
往后二十几年,这把怀才不遇的弓,就一直挂在这里,直到它的主人去世。
“来,拿着。”
谢宜瑶把弓递给飞鸢,又从箭筒里挑出三支箭来。
“这个,会用吗?”
飞鸢觉得奇怪,公主是怎么知道她会武的?面上却不显,只答是。
谢宜瑶面向敞开的屋门,指着院子里的梧桐树道:“瞄准正中的那片叶子,三支箭的机会。”
飞鸢心里有些没数,她固然有些拳脚功夫,可于骑射之道只是粗通。
即便如此,她还是将弓拉起。
谢宜瑶在一旁看着,思索着关于飞鸢的事。
上辈子她偶然间发现她飞鸢会武,一番盘问下来,才知道她的父亲在前朝时是个校尉,她自幼生活在军中,便学会了这些本事,甚至亲身上阵杀敌过。
后来飞鸢的父亲死于战事,她无处可去,几番磨难后,随着流民到了京城。谢况登基之后,选了一批适龄女子入宫为婢,后来谢宜瑶入住公主第,缺服侍的人手,就拨了一批官婢过去,飞鸢就在其列。
只是就像这把弓一样,飞鸢没能被前世的谢宜瑶所赏识。
在那时的谢宜瑶眼中,一个会武的婢女还不如一个会梳妆打扮的婢女,这个姑娘的神奇经历对于那时候的谢宜瑶来说不过是茶余饭后的乐子而已。
多年后飞鸢和其他几个侍婢一块被调走,至于是到了哪个王公贵族家中,谢宜瑶就不知道了。等到之后她需要她时,已经晚了。
箭在弦上,飞鸢屏息凝神,目不转睛地盯着梧桐叶。
一箭射出,歪了,没中。
谢宜瑶:“无妨,还有两次机会。”
又一箭,风吹起叶子,没中。
谢宜瑶看着飞鸢仍然气定神闲的样子,微微一笑。
最后一箭射出,咻的一声,利落地将梧桐叶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