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晴朗,万里无云。
陆思远仰起脸,承接清晨太阳的光芒,唤醒沉睡一晚的激情。
今天是个重要日子,一定要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
“思远!”沈序在廊下冲她招手,“快来帮忙。”
“来了。”陆思远整理好心情,和众人一起准备今日宴会。
院试结果出来后,各地有意拜方大人为师的学子陆陆续续的赶来,她已经看过不少拜帖。
今天是方大人宴请众人的日子,府中人手不足,连她家下人都被借过来帮忙。
但书籍、文章这些就要靠他们三人准备了,陆思远负责整理临时搬过来的书架,记下缺少的书籍种类。
凝神间察觉到落在身上的视线,她抬头一看,沈序一边摆放笔墨一边回头打量她,毫不遮掩。
陆思远无奈道:“想问什么就问吧。”
沈序立马放下砚台凑过来,他仔细盯着陆思远的面孔,一寸寸的细细研究。
陆思远被他看的不自在,后退一步,“你看我干嘛?我脸上有东西吗?”
沈序摇摇头,神情困惑,“我觉得你好像变了,又看不出哪里不一样。”
陆思远没好气的推开他,“我看你是想偷懒,快回去干活。”
沈序实在看不出头绪,不甘心的走了。
倒是旁观二人互动的顾行止说了一句,“思远今日是稳重了些。”
陆思远手中动作一顿,又立刻恢复,她低头垂眸道:“大概是最近太累。”
“等宴会结束就可以休息了。”顾行止抱着一摞宣纸,声音和缓,“我这里快好了,需要帮忙吗?”
“不必,我……”陆思远还未来得及道谢,话音即被沈序打断。
“这里有我!”他接过陆思远手中的书,臭着一张脸,语气带着酸意,“你这个天才当然不用担心,方大人八成会收你为徒。”
陆思远想起当初的豪言壮志,一心想打败顾行止拜方大人为师,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那时眼界狭窄,只不过在一个县城的学子中脱颖而出,就以为自己很优秀。
到了府学才发现世间知识的深厚,翻阅顾家藏书时才认识到自己的浅薄。
如今虽有了突破,但她反而更加怀疑自己的水平,顾家不算权贵名门,子孙后代都能拥有如此丰富的藏书。
那些簪缨世家的学子,岂不是出生起就被名师包围?她真的能比得过人家吗?她在科举上会有成果吗?
顾行止放下宣纸,不急不缓道:“沈公子这就放弃了?”
陆思远回忆起第一见到沈序的场景,那时他对方大人可是嫌弃的很,“你父亲不是寄了信给方大人?你应该不用担心吧。”
沈序脸色却更加难看,“我才不稀罕他的面子!”
陆思远心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他却不屑一顾,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不知道顾行止会不会困扰?他一生顺遂,应该不会有什么烦恼吧?
*
太阳渐渐上升,府中布置的热闹又不失风雅,既可曲水流觞又能弹琴奏乐,下棋、品茗也不在话下。
陆思远保持微笑站在前厅,接待由丫鬟小厮引进来的客人。
不但要对比拜帖上的姓名和出身,记住每一位学子的长相,还要应付他们的试探。
不过半个时辰,她脸都要笑僵了,好在人快到齐了。
她拍拍脸,漫步到沈序那边,见他坐在椅子上自顾喝茶,见到客人也只是随意点头,好不自在。
她心里不平衡,进去推他一把,“你怎么不站起来接待客人啊?不怕他们生气吗?”
沈序斜瞥她一眼,抖了抖自己身上华丽的锦袍,他高高扬起下巴,凤眼微眯,嘴唇略微勾起弧度,一看就很不好惹。
“人敬衣裳马敬鞍,今天的所有客人都是对手,我们三个又是提前住在方大人家中,你再和善他们也不会喜欢你,不如先在气势上压他们一头!”
陆思远看看自己身上的蓝色长袍,她也特意换了新衣裳,只是不习惯太华丽,仍是简单轻便的着装。
她有些惊讶,本以为沈序是那种傻乎乎没坏心的纨绔公子,没想到还有点心眼。
“别听他瞎说。”顾行止从外面走进来。
他今日也换了新衣,乍一看和陆思远一样是素色长袍,但质地明显更好,还有同色丝线绣成的竹纹,低调又不失贵气。
只有她,家中没有长辈提点,也没人会给她准备衣裳。
顾行止笑道:“今日来的客人多是各地有名望的学子,不乏天才,即便拜师不成,也可结交一番。”
也有道理,陆思远点点头,科举路上大家都是对手,但也不是非要压别人一头。
“况且。”顾行止打量沈序嚣张的坐姿,轻声道:“沈公子身份尊贵,自然可以无所顾忌。”
沈序嗤笑一声,语气轻蔑,“早晚要对上,何必假惺惺的交好,最后还不是得撕破脸?”
顾行止挑挑眉,“那沈公子为何还与我们交好?不怕日后对上撕破脸?”
“谁跟你交好了!”沈序坐直身子,一把搂住陆思远脖颈,“我是看在思远的面子上才正眼看你!”
陆思远被沈序拽的身子歪斜,她撑住椅子扶手,无奈扶额,“别吵了,你们想的也太远了。”
“当务之急,是办好今天的宴会,交不交友以后再说,不急于一时。”
两人这才作罢,一起去参加正式的拜师选拔宴。
*
宴会在花园中举行,地方宽敞,能容纳几十位学子,且风景秀丽,正适合文人墨客品谈。
陆思远她们三人到时,客人已经三三两两的交谈起来,熟识人互相叙旧,名声大的也吸引了不少人跟随。
顾行止一出现就被人围住,毕竟他的名声在读书人中也不小。
陆思远则默默找了个无人的角落坐下,自行品茶赏景,顺便听听不远处学子的交谈。
沈序冷着脸打发了围着他的人,皱眉环顾一圈,快步来到她身边落座。
“你怎么也来这里?”
沈序一脸无所谓的倚靠在石柱上,声音低落,“我才读了几天书,拜师也轮不到我,懒得应付那些人。”
陆思远瞥他一眼,端起茶盏喝了一口,她因身份被方大人看重,不管怎么样,会有一个学生名额。
但是否能真正拜师,还是要看真才实学。
她还是有些希望的,沈序的水平……确实可能性不大。
比起那些为求一个机会千里迢迢赶来的学子,他们已经很幸运了。
“也不必妄自菲薄。”她安慰沈序道,“这次只是考察,不会正式收徒,祖母说,方大人收徒要先放在身边观察两年呢。”
迎着微风,她对沈序展颜一笑,“两年之后,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阳光下,她的面容被镀上一层金光,稍显稚嫩的脸上,那双眼睛明亮又坚定,似乎一切阻碍都轻如薄纸。
沈序看的呆了呆,掩饰的喝了一口茶,他欲言又止,吞吞吐吐的说:“那……那你能教我吗?”
“好啊。”陆思远一口答应。
“你不担心我学会之后超过你吗?”沈序指了指自己的锦袍,“以我的出身,只要稍有成绩,说不定方大人就会收我为徒。”
“我们是朋友啊。”陆思远第一次主动搂住沈序的肩膀,突破法礼的限制,异性的肢体接触也没什么特殊。
她微笑道:“如果你拜方大人为师,那我以后可以直接请教你啊。”
沈序抿紧嘴唇,双手按住膝盖,还是止不住笑意爬上脸颊,漫进眼睛。
他扬起下巴,强撑着骄傲的神态,“那是自然,以后由本少爷来庇护你!”
陆思远被他的表情逗乐,忍不住笑出声,沈序恼羞成怒的要甩开她的胳膊。
二人笑闹一番,放松了心情。
正好方大人也出场了。
*
在几轮客套的欢迎和自谦之后,今日的重头戏正式开始。
“诸位皆有功名在身,记诵想必不在话下,老夫便不再多此一举。”
方大人朗声道:“第一题是经义理解,时限一炷香。”
他拍拍手,有下人捧着卷轴站到众人前方,卷轴徐徐展开,白底墨字,苍劲有力,一笔规整的楷书竟写出了草书的气势!
“好!”一位二十许的青年激动起身,直直盯着卷轴上的字,“方大人这笔字既有颜体的圆融自然,又有狂草的一往无前,可自成一派矣!”
“正是。”
“方大人已是返璞归真,功力大成!”
“在下正想求得方大人一副墨宝。”
众人皆笑着附和,又暗瞪第一个跳出来夸奖书法的人。
陆思远摇头失笑,这些人专注夸奖方大人字体,却忽视第一题是解释经义,本末倒置啊。
她将卷轴上的字抄下来,正是“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沈序凑过来看题,欣喜道:“这句话我背过,是《论语》里的吧?”
陆思远拍拍他肩膀,语气揶揄,“好好想,一会可是要上去答题的。”
沈序脸色一变,皱着眉回忆这句话的含义。
陆思远闭上眼睛,脑中清晰浮现出丝丝缕缕的细线,由一个起点开始,向外延伸出无数节点。
她回忆那句话,思绪沿着细线穿行,一瞬间即熟知其出处、内涵,还联系起无数相关节点。
缓缓吐出一口气,胸有成竹的睁开眼睛,提笔在纸上写下自己的思路。
另一边,眼见一炷香快过半,还在跟风拍马的人也反应过来,忙凝神细思。
火星闪烁,一炷香时间眨眼即过。
府中管事走上台前,高声宣布,“时辰已到,诸位尽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话音刚落,一道散漫的声音响起。
“我先来!”
陆思远仰起脸,承接清晨太阳的光芒,唤醒沉睡一晚的激情。
今天是个重要日子,一定要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
“思远!”沈序在廊下冲她招手,“快来帮忙。”
“来了。”陆思远整理好心情,和众人一起准备今日宴会。
院试结果出来后,各地有意拜方大人为师的学子陆陆续续的赶来,她已经看过不少拜帖。
今天是方大人宴请众人的日子,府中人手不足,连她家下人都被借过来帮忙。
但书籍、文章这些就要靠他们三人准备了,陆思远负责整理临时搬过来的书架,记下缺少的书籍种类。
凝神间察觉到落在身上的视线,她抬头一看,沈序一边摆放笔墨一边回头打量她,毫不遮掩。
陆思远无奈道:“想问什么就问吧。”
沈序立马放下砚台凑过来,他仔细盯着陆思远的面孔,一寸寸的细细研究。
陆思远被他看的不自在,后退一步,“你看我干嘛?我脸上有东西吗?”
沈序摇摇头,神情困惑,“我觉得你好像变了,又看不出哪里不一样。”
陆思远没好气的推开他,“我看你是想偷懒,快回去干活。”
沈序实在看不出头绪,不甘心的走了。
倒是旁观二人互动的顾行止说了一句,“思远今日是稳重了些。”
陆思远手中动作一顿,又立刻恢复,她低头垂眸道:“大概是最近太累。”
“等宴会结束就可以休息了。”顾行止抱着一摞宣纸,声音和缓,“我这里快好了,需要帮忙吗?”
“不必,我……”陆思远还未来得及道谢,话音即被沈序打断。
“这里有我!”他接过陆思远手中的书,臭着一张脸,语气带着酸意,“你这个天才当然不用担心,方大人八成会收你为徒。”
陆思远想起当初的豪言壮志,一心想打败顾行止拜方大人为师,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那时眼界狭窄,只不过在一个县城的学子中脱颖而出,就以为自己很优秀。
到了府学才发现世间知识的深厚,翻阅顾家藏书时才认识到自己的浅薄。
如今虽有了突破,但她反而更加怀疑自己的水平,顾家不算权贵名门,子孙后代都能拥有如此丰富的藏书。
那些簪缨世家的学子,岂不是出生起就被名师包围?她真的能比得过人家吗?她在科举上会有成果吗?
顾行止放下宣纸,不急不缓道:“沈公子这就放弃了?”
陆思远回忆起第一见到沈序的场景,那时他对方大人可是嫌弃的很,“你父亲不是寄了信给方大人?你应该不用担心吧。”
沈序脸色却更加难看,“我才不稀罕他的面子!”
陆思远心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他却不屑一顾,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不知道顾行止会不会困扰?他一生顺遂,应该不会有什么烦恼吧?
*
太阳渐渐上升,府中布置的热闹又不失风雅,既可曲水流觞又能弹琴奏乐,下棋、品茗也不在话下。
陆思远保持微笑站在前厅,接待由丫鬟小厮引进来的客人。
不但要对比拜帖上的姓名和出身,记住每一位学子的长相,还要应付他们的试探。
不过半个时辰,她脸都要笑僵了,好在人快到齐了。
她拍拍脸,漫步到沈序那边,见他坐在椅子上自顾喝茶,见到客人也只是随意点头,好不自在。
她心里不平衡,进去推他一把,“你怎么不站起来接待客人啊?不怕他们生气吗?”
沈序斜瞥她一眼,抖了抖自己身上华丽的锦袍,他高高扬起下巴,凤眼微眯,嘴唇略微勾起弧度,一看就很不好惹。
“人敬衣裳马敬鞍,今天的所有客人都是对手,我们三个又是提前住在方大人家中,你再和善他们也不会喜欢你,不如先在气势上压他们一头!”
陆思远看看自己身上的蓝色长袍,她也特意换了新衣裳,只是不习惯太华丽,仍是简单轻便的着装。
她有些惊讶,本以为沈序是那种傻乎乎没坏心的纨绔公子,没想到还有点心眼。
“别听他瞎说。”顾行止从外面走进来。
他今日也换了新衣,乍一看和陆思远一样是素色长袍,但质地明显更好,还有同色丝线绣成的竹纹,低调又不失贵气。
只有她,家中没有长辈提点,也没人会给她准备衣裳。
顾行止笑道:“今日来的客人多是各地有名望的学子,不乏天才,即便拜师不成,也可结交一番。”
也有道理,陆思远点点头,科举路上大家都是对手,但也不是非要压别人一头。
“况且。”顾行止打量沈序嚣张的坐姿,轻声道:“沈公子身份尊贵,自然可以无所顾忌。”
沈序嗤笑一声,语气轻蔑,“早晚要对上,何必假惺惺的交好,最后还不是得撕破脸?”
顾行止挑挑眉,“那沈公子为何还与我们交好?不怕日后对上撕破脸?”
“谁跟你交好了!”沈序坐直身子,一把搂住陆思远脖颈,“我是看在思远的面子上才正眼看你!”
陆思远被沈序拽的身子歪斜,她撑住椅子扶手,无奈扶额,“别吵了,你们想的也太远了。”
“当务之急,是办好今天的宴会,交不交友以后再说,不急于一时。”
两人这才作罢,一起去参加正式的拜师选拔宴。
*
宴会在花园中举行,地方宽敞,能容纳几十位学子,且风景秀丽,正适合文人墨客品谈。
陆思远她们三人到时,客人已经三三两两的交谈起来,熟识人互相叙旧,名声大的也吸引了不少人跟随。
顾行止一出现就被人围住,毕竟他的名声在读书人中也不小。
陆思远则默默找了个无人的角落坐下,自行品茶赏景,顺便听听不远处学子的交谈。
沈序冷着脸打发了围着他的人,皱眉环顾一圈,快步来到她身边落座。
“你怎么也来这里?”
沈序一脸无所谓的倚靠在石柱上,声音低落,“我才读了几天书,拜师也轮不到我,懒得应付那些人。”
陆思远瞥他一眼,端起茶盏喝了一口,她因身份被方大人看重,不管怎么样,会有一个学生名额。
但是否能真正拜师,还是要看真才实学。
她还是有些希望的,沈序的水平……确实可能性不大。
比起那些为求一个机会千里迢迢赶来的学子,他们已经很幸运了。
“也不必妄自菲薄。”她安慰沈序道,“这次只是考察,不会正式收徒,祖母说,方大人收徒要先放在身边观察两年呢。”
迎着微风,她对沈序展颜一笑,“两年之后,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阳光下,她的面容被镀上一层金光,稍显稚嫩的脸上,那双眼睛明亮又坚定,似乎一切阻碍都轻如薄纸。
沈序看的呆了呆,掩饰的喝了一口茶,他欲言又止,吞吞吐吐的说:“那……那你能教我吗?”
“好啊。”陆思远一口答应。
“你不担心我学会之后超过你吗?”沈序指了指自己的锦袍,“以我的出身,只要稍有成绩,说不定方大人就会收我为徒。”
“我们是朋友啊。”陆思远第一次主动搂住沈序的肩膀,突破法礼的限制,异性的肢体接触也没什么特殊。
她微笑道:“如果你拜方大人为师,那我以后可以直接请教你啊。”
沈序抿紧嘴唇,双手按住膝盖,还是止不住笑意爬上脸颊,漫进眼睛。
他扬起下巴,强撑着骄傲的神态,“那是自然,以后由本少爷来庇护你!”
陆思远被他的表情逗乐,忍不住笑出声,沈序恼羞成怒的要甩开她的胳膊。
二人笑闹一番,放松了心情。
正好方大人也出场了。
*
在几轮客套的欢迎和自谦之后,今日的重头戏正式开始。
“诸位皆有功名在身,记诵想必不在话下,老夫便不再多此一举。”
方大人朗声道:“第一题是经义理解,时限一炷香。”
他拍拍手,有下人捧着卷轴站到众人前方,卷轴徐徐展开,白底墨字,苍劲有力,一笔规整的楷书竟写出了草书的气势!
“好!”一位二十许的青年激动起身,直直盯着卷轴上的字,“方大人这笔字既有颜体的圆融自然,又有狂草的一往无前,可自成一派矣!”
“正是。”
“方大人已是返璞归真,功力大成!”
“在下正想求得方大人一副墨宝。”
众人皆笑着附和,又暗瞪第一个跳出来夸奖书法的人。
陆思远摇头失笑,这些人专注夸奖方大人字体,却忽视第一题是解释经义,本末倒置啊。
她将卷轴上的字抄下来,正是“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沈序凑过来看题,欣喜道:“这句话我背过,是《论语》里的吧?”
陆思远拍拍他肩膀,语气揶揄,“好好想,一会可是要上去答题的。”
沈序脸色一变,皱着眉回忆这句话的含义。
陆思远闭上眼睛,脑中清晰浮现出丝丝缕缕的细线,由一个起点开始,向外延伸出无数节点。
她回忆那句话,思绪沿着细线穿行,一瞬间即熟知其出处、内涵,还联系起无数相关节点。
缓缓吐出一口气,胸有成竹的睁开眼睛,提笔在纸上写下自己的思路。
另一边,眼见一炷香快过半,还在跟风拍马的人也反应过来,忙凝神细思。
火星闪烁,一炷香时间眨眼即过。
府中管事走上台前,高声宣布,“时辰已到,诸位尽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话音刚落,一道散漫的声音响起。
“我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