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臻拿了北美常青藤全奖经济学本科直博phD之后就在美国读了四年博士,在读博的第四年,简臻因为一场大额的对赌,在华尔街一炮走红。
简臻因此拿到的华尔街Goldman Sachs的offer,成为集团的高级风险管理师。
简臻的生活变得富裕,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把简误接来。
她给简误打了一个两个小时的长途国际电话。
两天后,简误拎着破破烂烂的行李箱,箱子里装着很少的几件T恤,一本日记,以及一些土特产,坐上了飞往纽约曼哈顿的飞机,头等舱。
简臻帮简误准备好所有,简误只需要在飞机上睡一觉。
简误飞来纽约后,就一直住在简臻买的复式公寓里。
他没有读过书,能看懂书,能写几个字,都是他接简臻放学的路上,或者很晚很晚下工回到家后,他问简臻学了什么,简臻教他的。
简误过去的二十多年都在挣扎着养活自己和简臻,能识得几个字就已经是如此的勉强,要求简误使用英语与美国人交流,这实在不可能。
一开始简误对简臻说:
“哥哥人缘好,以前打工的时候和你别的哥哥——譬如你秦哥,一开始说的方言不一样,后来不也混的熟?你就让我出去随便找人聊聊,渐渐就听得懂了。”
简臻无意识皱了一下眉头,但是还是放简误出去了。
简误出门的时候简臻给了简误一部装了美国电话卡的手机,里面只存了简臻一个联系人,她告诉简误:
“有事就打这个电话。”
简误点点头,很快活地出了门。
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简臻的圈子已经完全和他不在一个大气层,华尔街聚集着全世界最顶尖的金融人才和高管,路上一个广告牌掉到大街上,砸死的一水儿都是哈佛常青藤。
更何况简臻买的公寓在Battery Park City,位于曼哈顿南端,紧邻华尔街金融区,在那儿,简误不可能遇见下一个“秦哥”的,他的文化水平只能让他不断碰壁。
简误的碰壁在简臻的意料之中,简臻想着简误碰壁了,就乖乖回家,不要再出门了。
简臻不喜欢简误出门,简臻认为这是危险的,她在家里装满监控,会在工作之余经常看看简误在做什么,有没有出门,如果发现简误出门,她就会吩咐自己的特助:
“Christopher,你去安排一个人跟着简误,但没事不要打扰他,他没有美元,要买什么就让人给他刷我的卡,不要让他遇到危险。”
最终简误还是回来了,渐渐也变得不爱出门,也不爱说话了。
简臻对简误不出门是满意的,但是她不知道的是,简误不出门的原因没有那么简单,更不是交友失败这么肤浅的理由。
简臻在华尔街出名,这是毋庸置疑的。
她的那一场对赌,真是声势浩大,半个华尔街都来看这场蚍蜉撼树的笑话。
简臻是蚍蜉,她要撼动的,是James这棵大树,James是华尔街最有名的对赌王,他过去的战绩是,只有赢,没有输。
可是简臻赢了。
到期结算时James的脸色有多么难看,此后简臻就有多么的名声大噪。
聪明的美人在华尔街是不稀奇的,但是独特又smart(聪明)到这种地步的冷面美人就稀奇了。
简臻身上的风言风语几乎没有断过。
华尔街的男人们说她敏锐,锋利,不可控,带有nerd(书呆子)气质的东方美人,性感得像是一款致命的毒药。
华尔街的女人们说她的眼睛小小的,黑黑的,并不称得上十分美丽,但是透过镜片,一双深邃的漩涡却那么让人着迷,以至于失去自控力。
简臻的身边莺莺燕燕变得很多,即使简臻从来没有把任何一丝有感情的注意力放在除了简误的任何人身上,大家依旧对找出她的桃色绯闻津津乐道。
直到简臻将简误接到美国,有人亲眼看见有一个寒碜的男人拎着一个寒碜的行李箱进了简臻的公寓,简臻还抱他,索吻。
前所未有的注意力从简臻转向了简误,大家都想知道,能让简臻喜欢的男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后来大家知道了。
不是哈佛常青藤博,也不是剑桥麻省理工硕,是一个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的男人,甚至连英语都听不懂不会说,除了一张脸,那是一无是处。
这些冰山下的风波只波及到了简误,却故意绕开了简臻。
简臻身边的莺莺燕燕并没有因为简误的存在而收敛,他们甚至变本加厉,在Battery Park City简臻公寓的楼下与简臻打招呼,寒暄几句,然后故意在简误在场时展现他们与简臻才是一个阶层的人:
“简女士,你对近来债券市场的信用利差与债券评级变动有什么看法,我认为最近的投资者的市场情绪不是很好,所以…”
说着话,便往简臻身边靠,借位故意展示给简误看:
“简女士,你刚刚是提及了流动性风险?你的观点我很赞同…”
简臻没有注意到哪怕一点点的不对劲,在她的眼里除了简误,别人都是NPC,没有性别的那种,她机械性地回答那个男人的问题,然后走程序寒暄几句,牵着简误的手欲走。
可惜简误看见的世界与简臻不同。
他再次认识到了不知不觉间,他和他的珍珍之间堪称天堑的鸿沟,他们用英语交流,他一个字都听不懂,更别说简臻和那个男人的具体在交谈什么,根本不用猜,就算他们讲中文,自己一样听不懂。
男人西装革履,自己穿着洗得发白的T恤;男人谈吐文雅,自己堪堪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男人年薪千万上亿美元,自己甚至还要靠着简臻养着。
而且简臻根本不愿意将自己介绍给别人,她那么急着就要走,平时也不乐意他出门。
简误渐渐开始很害怕见人,他半年以来一只呆在公寓里,像一个空壳子组成的灵魂,也像一只小狗,每天就在等自己的主人回家。
他也会自己看书,看很多书,看的懂的少,看得一知半解的多。他没有简臻那么聪明,而且心理状态越变越差,逐渐也看不了书了。
于是他开始发呆。
他不知道人的心是会生病的,过去贫瘠的生活告诉他,人只有肉身会有病,所谓的心病,都是富贵病,艺术病,找个班上就老实了。
他以为自己就是没有用的,太懒,以前没有书读,想读书,现在那么多时间,又不读书了。
他病了,他不知道,简臻也不知道。
病的原因也不是最近这点小事,而是过去三十年的每一件事。
简误是乐观的,他总是对着每一个困难说:
“嗨!一片小小的羽毛,挥挥手拂去,就处理好了,明天一起床,又是一条好汉!”
但是贫穷,自卑,教育缺失,病痛,交流缺失,情感交流障碍…
一亿根羽毛堆在一起,足够压垮一个乐观的灵魂。
简误脑子变得越来越混沌,他总是想:
他们华尔街精英看自己是什么感觉啊,会不会很庆幸自己坚持读了这么多年的书。
他的心中还是太遗憾,夜里总会做梦。
那本日记在简误刚来美国时短暂地由于见到了简臻而焕发生机,但是很快就枯萎下去。
字体变得抖动,直到日记的最后一句话,唯一一句跟简误自己相关的:
“我最近有点不舒服,是不是水土不服。”
简误了解到自己于简臻的差距,他感觉自己是简臻的拖累。
他那么爱简臻,所以简臻值得更好的,而那个人不会是他。
对于自己学习生涯的缺席,简误遗憾,但是不后悔,因为他要读书,珍珍怎么办,珍珍就没有书读了。
直到一脑门栽下三楼,他依然没有什么怨怼,只是感到万分的自卑。
日记本戛然而止。
一阵白光从日记的最后一页放射出来,笼罩着蹲在地上捧着日记本的简臻。
简臻感觉自己呼吸不上来,她小小的心脏装不下那么多人间的琐事,却不知道她装不下的压力、脏污、琐事、疾苦,全部会溢出来,由简误的心来承担。
她感觉自己这么多年的书,却读得很失败,她知道如何解读计算机语言,知道任何探查股市波动的原因,却从来读不懂“简误”这本书。
最后的一秒,简臻抱着日记本一瞬间睡着。
再一睁眼,她站在垃圾桶旁,臂弯里是一个小小的男婴。
男婴小声啜泣,伸出瘦弱的小手揪住简臻的衣领。
至此——
简臻和简误的世界对调。
简臻因此拿到的华尔街Goldman Sachs的offer,成为集团的高级风险管理师。
简臻的生活变得富裕,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把简误接来。
她给简误打了一个两个小时的长途国际电话。
两天后,简误拎着破破烂烂的行李箱,箱子里装着很少的几件T恤,一本日记,以及一些土特产,坐上了飞往纽约曼哈顿的飞机,头等舱。
简臻帮简误准备好所有,简误只需要在飞机上睡一觉。
简误飞来纽约后,就一直住在简臻买的复式公寓里。
他没有读过书,能看懂书,能写几个字,都是他接简臻放学的路上,或者很晚很晚下工回到家后,他问简臻学了什么,简臻教他的。
简误过去的二十多年都在挣扎着养活自己和简臻,能识得几个字就已经是如此的勉强,要求简误使用英语与美国人交流,这实在不可能。
一开始简误对简臻说:
“哥哥人缘好,以前打工的时候和你别的哥哥——譬如你秦哥,一开始说的方言不一样,后来不也混的熟?你就让我出去随便找人聊聊,渐渐就听得懂了。”
简臻无意识皱了一下眉头,但是还是放简误出去了。
简误出门的时候简臻给了简误一部装了美国电话卡的手机,里面只存了简臻一个联系人,她告诉简误:
“有事就打这个电话。”
简误点点头,很快活地出了门。
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简臻的圈子已经完全和他不在一个大气层,华尔街聚集着全世界最顶尖的金融人才和高管,路上一个广告牌掉到大街上,砸死的一水儿都是哈佛常青藤。
更何况简臻买的公寓在Battery Park City,位于曼哈顿南端,紧邻华尔街金融区,在那儿,简误不可能遇见下一个“秦哥”的,他的文化水平只能让他不断碰壁。
简误的碰壁在简臻的意料之中,简臻想着简误碰壁了,就乖乖回家,不要再出门了。
简臻不喜欢简误出门,简臻认为这是危险的,她在家里装满监控,会在工作之余经常看看简误在做什么,有没有出门,如果发现简误出门,她就会吩咐自己的特助:
“Christopher,你去安排一个人跟着简误,但没事不要打扰他,他没有美元,要买什么就让人给他刷我的卡,不要让他遇到危险。”
最终简误还是回来了,渐渐也变得不爱出门,也不爱说话了。
简臻对简误不出门是满意的,但是她不知道的是,简误不出门的原因没有那么简单,更不是交友失败这么肤浅的理由。
简臻在华尔街出名,这是毋庸置疑的。
她的那一场对赌,真是声势浩大,半个华尔街都来看这场蚍蜉撼树的笑话。
简臻是蚍蜉,她要撼动的,是James这棵大树,James是华尔街最有名的对赌王,他过去的战绩是,只有赢,没有输。
可是简臻赢了。
到期结算时James的脸色有多么难看,此后简臻就有多么的名声大噪。
聪明的美人在华尔街是不稀奇的,但是独特又smart(聪明)到这种地步的冷面美人就稀奇了。
简臻身上的风言风语几乎没有断过。
华尔街的男人们说她敏锐,锋利,不可控,带有nerd(书呆子)气质的东方美人,性感得像是一款致命的毒药。
华尔街的女人们说她的眼睛小小的,黑黑的,并不称得上十分美丽,但是透过镜片,一双深邃的漩涡却那么让人着迷,以至于失去自控力。
简臻的身边莺莺燕燕变得很多,即使简臻从来没有把任何一丝有感情的注意力放在除了简误的任何人身上,大家依旧对找出她的桃色绯闻津津乐道。
直到简臻将简误接到美国,有人亲眼看见有一个寒碜的男人拎着一个寒碜的行李箱进了简臻的公寓,简臻还抱他,索吻。
前所未有的注意力从简臻转向了简误,大家都想知道,能让简臻喜欢的男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后来大家知道了。
不是哈佛常青藤博,也不是剑桥麻省理工硕,是一个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的男人,甚至连英语都听不懂不会说,除了一张脸,那是一无是处。
这些冰山下的风波只波及到了简误,却故意绕开了简臻。
简臻身边的莺莺燕燕并没有因为简误的存在而收敛,他们甚至变本加厉,在Battery Park City简臻公寓的楼下与简臻打招呼,寒暄几句,然后故意在简误在场时展现他们与简臻才是一个阶层的人:
“简女士,你对近来债券市场的信用利差与债券评级变动有什么看法,我认为最近的投资者的市场情绪不是很好,所以…”
说着话,便往简臻身边靠,借位故意展示给简误看:
“简女士,你刚刚是提及了流动性风险?你的观点我很赞同…”
简臻没有注意到哪怕一点点的不对劲,在她的眼里除了简误,别人都是NPC,没有性别的那种,她机械性地回答那个男人的问题,然后走程序寒暄几句,牵着简误的手欲走。
可惜简误看见的世界与简臻不同。
他再次认识到了不知不觉间,他和他的珍珍之间堪称天堑的鸿沟,他们用英语交流,他一个字都听不懂,更别说简臻和那个男人的具体在交谈什么,根本不用猜,就算他们讲中文,自己一样听不懂。
男人西装革履,自己穿着洗得发白的T恤;男人谈吐文雅,自己堪堪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男人年薪千万上亿美元,自己甚至还要靠着简臻养着。
而且简臻根本不愿意将自己介绍给别人,她那么急着就要走,平时也不乐意他出门。
简误渐渐开始很害怕见人,他半年以来一只呆在公寓里,像一个空壳子组成的灵魂,也像一只小狗,每天就在等自己的主人回家。
他也会自己看书,看很多书,看的懂的少,看得一知半解的多。他没有简臻那么聪明,而且心理状态越变越差,逐渐也看不了书了。
于是他开始发呆。
他不知道人的心是会生病的,过去贫瘠的生活告诉他,人只有肉身会有病,所谓的心病,都是富贵病,艺术病,找个班上就老实了。
他以为自己就是没有用的,太懒,以前没有书读,想读书,现在那么多时间,又不读书了。
他病了,他不知道,简臻也不知道。
病的原因也不是最近这点小事,而是过去三十年的每一件事。
简误是乐观的,他总是对着每一个困难说:
“嗨!一片小小的羽毛,挥挥手拂去,就处理好了,明天一起床,又是一条好汉!”
但是贫穷,自卑,教育缺失,病痛,交流缺失,情感交流障碍…
一亿根羽毛堆在一起,足够压垮一个乐观的灵魂。
简误脑子变得越来越混沌,他总是想:
他们华尔街精英看自己是什么感觉啊,会不会很庆幸自己坚持读了这么多年的书。
他的心中还是太遗憾,夜里总会做梦。
那本日记在简误刚来美国时短暂地由于见到了简臻而焕发生机,但是很快就枯萎下去。
字体变得抖动,直到日记的最后一句话,唯一一句跟简误自己相关的:
“我最近有点不舒服,是不是水土不服。”
简误了解到自己于简臻的差距,他感觉自己是简臻的拖累。
他那么爱简臻,所以简臻值得更好的,而那个人不会是他。
对于自己学习生涯的缺席,简误遗憾,但是不后悔,因为他要读书,珍珍怎么办,珍珍就没有书读了。
直到一脑门栽下三楼,他依然没有什么怨怼,只是感到万分的自卑。
日记本戛然而止。
一阵白光从日记的最后一页放射出来,笼罩着蹲在地上捧着日记本的简臻。
简臻感觉自己呼吸不上来,她小小的心脏装不下那么多人间的琐事,却不知道她装不下的压力、脏污、琐事、疾苦,全部会溢出来,由简误的心来承担。
她感觉自己这么多年的书,却读得很失败,她知道如何解读计算机语言,知道任何探查股市波动的原因,却从来读不懂“简误”这本书。
最后的一秒,简臻抱着日记本一瞬间睡着。
再一睁眼,她站在垃圾桶旁,臂弯里是一个小小的男婴。
男婴小声啜泣,伸出瘦弱的小手揪住简臻的衣领。
至此——
简臻和简误的世界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