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
“……故此斗胆请王上允臣编撰图文,供相邦售卖。”
卓玖在阐述完直接售卖书籍的益处后,躬身行礼。
嬴政用手撑着头状似在听卓玖的话,手上却拿着那张皮革刻绘的地图。他先前不清楚这张略显粗糙的地图究竟是哪里,但这几个月已经足够能够绘制精准地图的博士官和侍郎们,前往各处测绘——卓玖还特地制作了简易的大地测量仪器。
他用旧有的七国地图和新得的精确地图交叠比对,无需卓玖解释,便猜出手中的地图所覆盖的面积,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大。
“郎中令当知寡人对于相邦的态度,如此作为难道是想助长其威望?”他不咸不淡的说着。
卓玖听到嬴政的话,有些呆滞。她本以为嬴政对于吕不韦的所作所为心知肚明,令他售卖纸张也是放任他——如今对吕不韦的捧杀,还没到‘杀’的时候。
她虽不常上朝,但因公务常要看到大朝小朝的议政内容,并未察觉哪里不对。卓玖抬头看向王座上的嬴政,忽然看到他手中有些陌生的皮纸,眼神又扫向旁边堆放着的打量奏章。
脑海中有什么呼之欲出,但被嬴政的心声打断了。
‘吕相想效仿黄歇,寡人可并非楚王。’
实际上,嬴政根本就不在乎吕不韦想要借这件事去博什么名声,也没有突然改变主意,要现在就压制吕不韦的权势。他很清楚手中的地图出自卓玖之手——图不是她画的,大约是她的那个学生的杰作。
可他翻遍卓玖呈递上来的奏章,都没有找到半句关于此图的内容。至于不向他提及的原因,嬴政甚至不用细想就能猜出大概。
但成就霸业的帝王怎能经得起塞外疆域的诱惑?
所以,嬴政才一反往日追究效率的方式,在明知卓玖进宫会说什么,自己也没有异议的情况下,找她入宫。
而如今,就是先前假装不知道她已经知道,自己知道她可以读心的益处了。长久的压抑内心的想法,并非只是用来和卓玖比试打发时间。他口中说着吕不韦的种种,心中却在卓玖想要细想他手中图纸究竟是什么的时候,不停的打断她。
“芈姬既然将编撰售卖之书揽在自己身上,那心中定有谋划。不知可否说于寡人听?”他在卓玖解释吕不韦还有用武之地,并说自己会把控书籍的内容时,忽然问道。
卓玖心中的思绪被他的心声频繁打断,又要分神去应付嬴政口中所提出的问题,脑海中出现了一瞬间的空白。但她很快就整理好思绪,有条不紊地向嬴政道,“臣曾听一言,只有朝堂这艘大船,是从上层开始漏水的。诸国王上无能,群臣涣散,百姓并非不思明君,但对于六国之民来说秦律稍显严苛,百姓又不知其中益处。纵使大秦攻城拔寨,旧土之民还是会受旧贵蛊惑。”
“臣认为,若要以纸书为兵,当宣扬秦之公正。且不能对诸国百姓一概而论,贵族有守家固土的职责,极难使其臣服,但士族则不同,其所关心只在能否被重用,而秦任人唯贤,并非豺狼猛兽,而秦律在约束他们的同时,也保护着他们的权益,相邦所卖之书当着重于此。”实际上,六国很多士族对于秦国的了解非常有限。
这一点,是她在与郑国的相处中了解到的。
郑国虽不是士族,但也算认识些韩国士子贵族,自诩对秦国风土较为了解,在来到秦国后也颇为讶异这里的官吏清廉,除去极上层的三公和王以外,中下层百姓对他国的了解程度可见一斑。如今各国间信息的传播几乎等同于零,如果就连常年与秦国交战的韩国,都对秦国国情几乎一无所知的话,她不难想象其余五国的情况。
而她,则要借吕不韦的私心,为数十年后的大一统埋下种子。
她从未怀疑过秦国的能力,但守土并非是兵强马壮便能一蹴而就的。稳定的江山也绝非只用‘休养生息’四个字就能概括的。
大争之世,正是改革之时。
她从不担心自己所说的改革内容会引嬴政不快。因为在她的血脉中,脑海中所有关于封建政体和施政手段,几乎都由眼前的君王奠定。
她又说着,“至于不识字的百姓,臣已经请相邦组建剧团,随商队一同展演,则侧重宣传秦国更好的农业技术,能够给予他们更稳定的生活。”
卓玖条理分明的向嬴政介绍着自己的构思,心中则思考着要向六国传播些什么知识。
‘需要为普通百姓介绍地理吗?’
嬴政在心中道,然后在卓玖停顿时将这个问题问了出来。
“正如赵魏韩先前由晋分裂而来,我们都乃炎黄子民,千年前都乃一国,哪有他国之说。俯以察其地理,百姓当知身处何方。”卓玖很快的接到,同时心中也难免回忆起先前和张苍提过的亚欧地图,但很快就稳定了心神。
她本不该在嬴政面前有此疏忽,可长期的劳累和嬴政不间断的打断她的思绪,让她有些疲倦。而且她并没有察觉到嬴政手中的皮纸,就是先前张苍画过的地图。
嬴政从卓玖的心声中捕捉到只言片语,不动声色的瞥了眼手中的地图,然后笑着对卓玖道,“郎中令侍秦,乃我大秦之幸。此事便按卿说的去做吧。”
卓玖长长的舒了口气,挥袖拜俯,“诺。”
嬴政看着卓玖退出章台宫大殿,吩咐内侍道,“南郑公之孙,可在咸阳?”南郑公李崇,为陇西太守,其子便是南郡太守李瑶。而他口中的南郑公之孙,则是如今还是少年的李信。
内侍低声应着,“南郑公并未迁家眷于陇西,其孙应在槐里。”
嬴政点点头,“久未问候南郑公,后日召其孙来咸阳宫。”然后挥袍离开。
大殿内所有侍从都安静地俯身向其行礼,年轻君王淡淡的吩咐回荡在每个人的耳畔,引得所有人齐声道,“诺。”
卓玖在阐述完直接售卖书籍的益处后,躬身行礼。
嬴政用手撑着头状似在听卓玖的话,手上却拿着那张皮革刻绘的地图。他先前不清楚这张略显粗糙的地图究竟是哪里,但这几个月已经足够能够绘制精准地图的博士官和侍郎们,前往各处测绘——卓玖还特地制作了简易的大地测量仪器。
他用旧有的七国地图和新得的精确地图交叠比对,无需卓玖解释,便猜出手中的地图所覆盖的面积,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大。
“郎中令当知寡人对于相邦的态度,如此作为难道是想助长其威望?”他不咸不淡的说着。
卓玖听到嬴政的话,有些呆滞。她本以为嬴政对于吕不韦的所作所为心知肚明,令他售卖纸张也是放任他——如今对吕不韦的捧杀,还没到‘杀’的时候。
她虽不常上朝,但因公务常要看到大朝小朝的议政内容,并未察觉哪里不对。卓玖抬头看向王座上的嬴政,忽然看到他手中有些陌生的皮纸,眼神又扫向旁边堆放着的打量奏章。
脑海中有什么呼之欲出,但被嬴政的心声打断了。
‘吕相想效仿黄歇,寡人可并非楚王。’
实际上,嬴政根本就不在乎吕不韦想要借这件事去博什么名声,也没有突然改变主意,要现在就压制吕不韦的权势。他很清楚手中的地图出自卓玖之手——图不是她画的,大约是她的那个学生的杰作。
可他翻遍卓玖呈递上来的奏章,都没有找到半句关于此图的内容。至于不向他提及的原因,嬴政甚至不用细想就能猜出大概。
但成就霸业的帝王怎能经得起塞外疆域的诱惑?
所以,嬴政才一反往日追究效率的方式,在明知卓玖进宫会说什么,自己也没有异议的情况下,找她入宫。
而如今,就是先前假装不知道她已经知道,自己知道她可以读心的益处了。长久的压抑内心的想法,并非只是用来和卓玖比试打发时间。他口中说着吕不韦的种种,心中却在卓玖想要细想他手中图纸究竟是什么的时候,不停的打断她。
“芈姬既然将编撰售卖之书揽在自己身上,那心中定有谋划。不知可否说于寡人听?”他在卓玖解释吕不韦还有用武之地,并说自己会把控书籍的内容时,忽然问道。
卓玖心中的思绪被他的心声频繁打断,又要分神去应付嬴政口中所提出的问题,脑海中出现了一瞬间的空白。但她很快就整理好思绪,有条不紊地向嬴政道,“臣曾听一言,只有朝堂这艘大船,是从上层开始漏水的。诸国王上无能,群臣涣散,百姓并非不思明君,但对于六国之民来说秦律稍显严苛,百姓又不知其中益处。纵使大秦攻城拔寨,旧土之民还是会受旧贵蛊惑。”
“臣认为,若要以纸书为兵,当宣扬秦之公正。且不能对诸国百姓一概而论,贵族有守家固土的职责,极难使其臣服,但士族则不同,其所关心只在能否被重用,而秦任人唯贤,并非豺狼猛兽,而秦律在约束他们的同时,也保护着他们的权益,相邦所卖之书当着重于此。”实际上,六国很多士族对于秦国的了解非常有限。
这一点,是她在与郑国的相处中了解到的。
郑国虽不是士族,但也算认识些韩国士子贵族,自诩对秦国风土较为了解,在来到秦国后也颇为讶异这里的官吏清廉,除去极上层的三公和王以外,中下层百姓对他国的了解程度可见一斑。如今各国间信息的传播几乎等同于零,如果就连常年与秦国交战的韩国,都对秦国国情几乎一无所知的话,她不难想象其余五国的情况。
而她,则要借吕不韦的私心,为数十年后的大一统埋下种子。
她从未怀疑过秦国的能力,但守土并非是兵强马壮便能一蹴而就的。稳定的江山也绝非只用‘休养生息’四个字就能概括的。
大争之世,正是改革之时。
她从不担心自己所说的改革内容会引嬴政不快。因为在她的血脉中,脑海中所有关于封建政体和施政手段,几乎都由眼前的君王奠定。
她又说着,“至于不识字的百姓,臣已经请相邦组建剧团,随商队一同展演,则侧重宣传秦国更好的农业技术,能够给予他们更稳定的生活。”
卓玖条理分明的向嬴政介绍着自己的构思,心中则思考着要向六国传播些什么知识。
‘需要为普通百姓介绍地理吗?’
嬴政在心中道,然后在卓玖停顿时将这个问题问了出来。
“正如赵魏韩先前由晋分裂而来,我们都乃炎黄子民,千年前都乃一国,哪有他国之说。俯以察其地理,百姓当知身处何方。”卓玖很快的接到,同时心中也难免回忆起先前和张苍提过的亚欧地图,但很快就稳定了心神。
她本不该在嬴政面前有此疏忽,可长期的劳累和嬴政不间断的打断她的思绪,让她有些疲倦。而且她并没有察觉到嬴政手中的皮纸,就是先前张苍画过的地图。
嬴政从卓玖的心声中捕捉到只言片语,不动声色的瞥了眼手中的地图,然后笑着对卓玖道,“郎中令侍秦,乃我大秦之幸。此事便按卿说的去做吧。”
卓玖长长的舒了口气,挥袖拜俯,“诺。”
嬴政看着卓玖退出章台宫大殿,吩咐内侍道,“南郑公之孙,可在咸阳?”南郑公李崇,为陇西太守,其子便是南郡太守李瑶。而他口中的南郑公之孙,则是如今还是少年的李信。
内侍低声应着,“南郑公并未迁家眷于陇西,其孙应在槐里。”
嬴政点点头,“久未问候南郑公,后日召其孙来咸阳宫。”然后挥袍离开。
大殿内所有侍从都安静地俯身向其行礼,年轻君王淡淡的吩咐回荡在每个人的耳畔,引得所有人齐声道,“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