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打车到达那片荷花池塘,姜含林租了一只小船让樊阿姨坐上,划到靠近荷花的地方停下,她让樊阿姨躺下,摆出惬意的姿态,樊阿姨拿起手里的扇子遮住自己的面部,从姜含林的镜头里看不清面容。小船缓慢地驶进一片荷花中。镜头捕捉着这几秒,大片荷花闯入镜头,再往后拉一拉镜头,入目皆是荷花。
姜含林配的文案正是那句通俗的词句:“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姜含林满意地收起手机,此时她正坐在窗前,看着眼前这道雨帘,好一个雨滴和房檐缠绵悱恻,缱绻不已。此时她看着窗外高矮错落的房屋,房檐像撑开的伞,雨落于伞上,把屋檐变得滑腻腻的,连地面都像是涂了一层亮油。
只可惜她是个俗人,实在只能说句好美恭维,除此之外,她无从下口。
姜含林通过樊阿姨这个本地人搜罗了附近很多游玩的地方,几乎把该逛的都逛了。她和这家母女俩也越来越熟络,每次在家都会互相说几句话,仿佛像刚认识的朋友一样,要刻意地找些话题让对方感到舒服似的。
姜含林还和樊阿姨聊到刺绣上。樊阿姨的刺绣很厉害,每次姜含林都会被吸引,主动开启话题说这个,然后一看就是一小时。樊阿姨说要教她,姜含林头点得像缝纫机。
之前樊阿姨带着她去三楼的杂物间,她们上到三楼,樊阿姨打开三楼走廊的灯才不算漆黑,那间杂物间的门上粘着灰,似乎平时也没什么人打开。樊阿姨推开门,又摸索着打开这间屋的灯。里面堆放着很多东西,一堆东西的最外侧就是樊阿姨的那架老式缝纫机。
姜含林走过去到处看看,墙的一侧摆着大堆的东西。有大箱的书,似乎是沈霁以前上学用的书。姜含林注意到还有溜冰鞋和滑板车。她忍不住去翻动,樊阿姨说这些都是沈霁以前玩的,但是他早就不玩了,一直堆在这儿。她说:“你想玩就拿出来玩,就是有点儿脏,要擦一下才能玩。”姜含林把它们扒拉出来,但实在太脏了,等她拖出来手掌已经全黑了。
姜含林把它们拖到门口,等着樊阿姨,樊阿姨问她要不要把那架缝纫机搬出来。姜含林说想搬就搬。于是她们两人去搬缝纫机,两个人搬依然吃力,几乎是抬起来走几步,半搬半拖着出去,但是等到两人搬到楼梯口时,都傻了眼。这要怎么搬下去呢?
两人对视一眼,决定先不搬,等到沈霁回来再搬。于是姜含林拿着溜冰鞋和滑板车下去。樊阿姨把杂物间的门关上才下的楼。
今天未下雨,天空微微晴朗,此时正是日落西山,远处的天边仿佛勾了芡。
姜含林就坐在院子里洗溜冰鞋和滑板车。她熟练地拿着刷鞋的刷子在浸满泡沫的水里晃动几下,然后往鞋上使劲刷。大约里里外外来回刷几遍就好了,拿干净的水再冲洗一次就完了。然后她直接把它们放外面,等待晾干。
她刷东西的时候,沈霁正好回来了。他往院子里走看到姜含林手里的东西也是很诧异。不过他没说什么,只微微停留然后进屋了。
樊阿姨正好招呼沈霁去三楼搬缝纫机,等姜含林把东西摆在外面,冲了冲手进屋时就看见沈霁和樊阿姨围在缝纫机前。
她走过去看,樊阿姨说不知道这个能不能用,但是由于表面太脏,他们决定先清洗干净再看能不能用。
沈霁说这个活他来干,于是他一个人又搬起缝纫机往院子里走去。他接了干净的水,自顾自地刷起来。
“你看上去挺能干?”姜含林看着他忍不住打趣。
“还行。”沈霁头也不抬,而后答道。
此时少年正穿着干净的白色校服衬衫,用力擦着缝纫机表面,手臂肌肉线条很明显。
“真想不到呢!”姜含林又嘀咕了一句。
“我也没想到你说话也挺好笑的。”沈霁扯着嘴角。虽然很不想承认他笑得很好看,看上去也不像嘲弄,但她总感觉其实就是在嘲笑自己。
姜含林耸耸肩,而后转头走掉了。
第二天一大早,姜含林下楼就看见院子里那焕然一新的缝纫机,溜冰鞋和滑板车上的水也干了。等吃完早饭,她看着这两个东西,先是把脚放在滑板车的一个踏板上,但是因为下面的轮子很滑,另一只脚抬了抬又放下了。她决定先放弃这个滑板车。
对于溜冰她还是会一点点的,至少可以站起来。于是她穿上溜冰鞋,略微比她的脚大一些,但并不影响滑行。她先在院子里走动走动,感觉没那么难,再试图滑动几下。沈霁看着她走了半天,滑又不得技巧,忍不住笑了出来。
姜含林早就看到他了,本来在本人面前滑就很尴尬,而且他看了那么久,看到他笑,姜含林忍不住说:“你笑什么?”
沈霁走过去,脚踩在滑板车上,刚开始他也站不稳,但过了会儿,他就能够滑动起来了。他两腿摆动着,滑板车向前滑去,他还能控制方向。此时此刻姜含林要小心自己摔跤,她仍然只能扶着墙滑。
“你这样不对。你根本不知道怎么滑。”沈霁忍不住提醒她。
“你要稍稍躬身,重心在前面才不容易摔跤。然后一只脚往前迈一步,往前滑几下,另一只脚再往前迈一步,滑几下。”
姜含林假装听懂,试图照他说的做,但是其实她根本没有办法将文字描述转换成实际操作。
“不是。啧,”沈霁从滑板车上下来,“你把鞋脱了,我来演示下。”
姜含林乖乖的找个坐的地方脱下鞋。
沈霁穿上鞋就能滑得轻松自如,他先围着院子转了几圈,然后来到姜含林面前,“你看着。首先……”他穿着溜冰鞋给姜含林演示怎么滑。
姜含林对此表示,嗯,讲的很好很清楚。她听得很明白。
于是她自己上脚时照做得很正确。她一边脑子里思考,一边实操。
沈霁:“诶诶诶对的,就是这样。”
然后姜含林找到这种感觉,反复滑动练习。
等她找到技巧,她就能越来越熟练了,她总算掌握了一点。
下午,樊阿姨的缝纫机也晾干了。她正围着脚踩缝纫机,研究它能不能用。
她看着沈霁:“如果坏了咋办?”
沈霁走上前去,说:“不能用就修。”
然后姜含林就看着他上手去修不能运作的缝纫机。
过了一会儿后,他说好了,樊阿姨检查了一下,机器有条不紊地运作着,零件和零件之间相互配合,在姜含林眼里,它们像是一个生产车间里分工明确的工人们,他们在他们的工位前机械地快速地进行重复,无聊的动作。
如果说东西不用会坏,会生锈,那么大脑也是同理。但不同的是大脑能越用越灵活,但机器过度运转有坏掉的风险。但人类的大脑怎么能和机器比呢?人类的大脑怎么会报废呢?人类是生命,只有生命的消逝或新生,但机器却不是生命,他们的报废只因零件出错,而非生命之死逝。
人们大多忽略了自身的一件事情,那就是他们不善待同胞,却格外珍惜一件冰冷的机器。所谓美美与共,应该指人和自然界中所有生物,而非人和机器和谐与共。他们随意射杀生灵,只为换取没有生命的一沓纸钱。是什么时候,人类发现一切都在偏离轨道,越走越远的呢?可即便发现了,却在改变的人少之又少。
姜含林想,她人生的意义或许很简单。也许仅仅只是简单的活着,像自然界中任何生物一样。
她从不觉得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然而很多人对她说:“人怎么会是动物呢?人比动物高级才对。人是有头脑的,动物头脑简单……”
他们似乎忽略了,动物也是有头脑的,很多动物都很聪明,只是他们不知道罢了,他们自以为自己是自然界中的主宰者,只是其他动物不争不抢罢了,才能维系生态的平衡。很多动物像章鱼都很聪明,可是他们居然要吃章鱼。难道章鱼的聪明不足以让你怜惜它,不去捕食它吗?毕竟人类并不缺食物。你能在许多名为“超市”,“菜市场”的地方买到你日常所需的食物。
樊阿姨对姜含林眨了眨眼睛,姜含林冲她笑着点了点头。
没想到沈霁还会修东西。
沈霁把修好的缝纫机搬进樊阿姨的房间,将它倚着墙。
樊阿姨对姜含林说改天去镇上买些布料回来,做衣服。
姜含林对此兴趣盎然。
只是没想到,还没和樊阿姨学上刺绣,就不得不离开这里。
姜含林配的文案正是那句通俗的词句:“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姜含林满意地收起手机,此时她正坐在窗前,看着眼前这道雨帘,好一个雨滴和房檐缠绵悱恻,缱绻不已。此时她看着窗外高矮错落的房屋,房檐像撑开的伞,雨落于伞上,把屋檐变得滑腻腻的,连地面都像是涂了一层亮油。
只可惜她是个俗人,实在只能说句好美恭维,除此之外,她无从下口。
姜含林通过樊阿姨这个本地人搜罗了附近很多游玩的地方,几乎把该逛的都逛了。她和这家母女俩也越来越熟络,每次在家都会互相说几句话,仿佛像刚认识的朋友一样,要刻意地找些话题让对方感到舒服似的。
姜含林还和樊阿姨聊到刺绣上。樊阿姨的刺绣很厉害,每次姜含林都会被吸引,主动开启话题说这个,然后一看就是一小时。樊阿姨说要教她,姜含林头点得像缝纫机。
之前樊阿姨带着她去三楼的杂物间,她们上到三楼,樊阿姨打开三楼走廊的灯才不算漆黑,那间杂物间的门上粘着灰,似乎平时也没什么人打开。樊阿姨推开门,又摸索着打开这间屋的灯。里面堆放着很多东西,一堆东西的最外侧就是樊阿姨的那架老式缝纫机。
姜含林走过去到处看看,墙的一侧摆着大堆的东西。有大箱的书,似乎是沈霁以前上学用的书。姜含林注意到还有溜冰鞋和滑板车。她忍不住去翻动,樊阿姨说这些都是沈霁以前玩的,但是他早就不玩了,一直堆在这儿。她说:“你想玩就拿出来玩,就是有点儿脏,要擦一下才能玩。”姜含林把它们扒拉出来,但实在太脏了,等她拖出来手掌已经全黑了。
姜含林把它们拖到门口,等着樊阿姨,樊阿姨问她要不要把那架缝纫机搬出来。姜含林说想搬就搬。于是她们两人去搬缝纫机,两个人搬依然吃力,几乎是抬起来走几步,半搬半拖着出去,但是等到两人搬到楼梯口时,都傻了眼。这要怎么搬下去呢?
两人对视一眼,决定先不搬,等到沈霁回来再搬。于是姜含林拿着溜冰鞋和滑板车下去。樊阿姨把杂物间的门关上才下的楼。
今天未下雨,天空微微晴朗,此时正是日落西山,远处的天边仿佛勾了芡。
姜含林就坐在院子里洗溜冰鞋和滑板车。她熟练地拿着刷鞋的刷子在浸满泡沫的水里晃动几下,然后往鞋上使劲刷。大约里里外外来回刷几遍就好了,拿干净的水再冲洗一次就完了。然后她直接把它们放外面,等待晾干。
她刷东西的时候,沈霁正好回来了。他往院子里走看到姜含林手里的东西也是很诧异。不过他没说什么,只微微停留然后进屋了。
樊阿姨正好招呼沈霁去三楼搬缝纫机,等姜含林把东西摆在外面,冲了冲手进屋时就看见沈霁和樊阿姨围在缝纫机前。
她走过去看,樊阿姨说不知道这个能不能用,但是由于表面太脏,他们决定先清洗干净再看能不能用。
沈霁说这个活他来干,于是他一个人又搬起缝纫机往院子里走去。他接了干净的水,自顾自地刷起来。
“你看上去挺能干?”姜含林看着他忍不住打趣。
“还行。”沈霁头也不抬,而后答道。
此时少年正穿着干净的白色校服衬衫,用力擦着缝纫机表面,手臂肌肉线条很明显。
“真想不到呢!”姜含林又嘀咕了一句。
“我也没想到你说话也挺好笑的。”沈霁扯着嘴角。虽然很不想承认他笑得很好看,看上去也不像嘲弄,但她总感觉其实就是在嘲笑自己。
姜含林耸耸肩,而后转头走掉了。
第二天一大早,姜含林下楼就看见院子里那焕然一新的缝纫机,溜冰鞋和滑板车上的水也干了。等吃完早饭,她看着这两个东西,先是把脚放在滑板车的一个踏板上,但是因为下面的轮子很滑,另一只脚抬了抬又放下了。她决定先放弃这个滑板车。
对于溜冰她还是会一点点的,至少可以站起来。于是她穿上溜冰鞋,略微比她的脚大一些,但并不影响滑行。她先在院子里走动走动,感觉没那么难,再试图滑动几下。沈霁看着她走了半天,滑又不得技巧,忍不住笑了出来。
姜含林早就看到他了,本来在本人面前滑就很尴尬,而且他看了那么久,看到他笑,姜含林忍不住说:“你笑什么?”
沈霁走过去,脚踩在滑板车上,刚开始他也站不稳,但过了会儿,他就能够滑动起来了。他两腿摆动着,滑板车向前滑去,他还能控制方向。此时此刻姜含林要小心自己摔跤,她仍然只能扶着墙滑。
“你这样不对。你根本不知道怎么滑。”沈霁忍不住提醒她。
“你要稍稍躬身,重心在前面才不容易摔跤。然后一只脚往前迈一步,往前滑几下,另一只脚再往前迈一步,滑几下。”
姜含林假装听懂,试图照他说的做,但是其实她根本没有办法将文字描述转换成实际操作。
“不是。啧,”沈霁从滑板车上下来,“你把鞋脱了,我来演示下。”
姜含林乖乖的找个坐的地方脱下鞋。
沈霁穿上鞋就能滑得轻松自如,他先围着院子转了几圈,然后来到姜含林面前,“你看着。首先……”他穿着溜冰鞋给姜含林演示怎么滑。
姜含林对此表示,嗯,讲的很好很清楚。她听得很明白。
于是她自己上脚时照做得很正确。她一边脑子里思考,一边实操。
沈霁:“诶诶诶对的,就是这样。”
然后姜含林找到这种感觉,反复滑动练习。
等她找到技巧,她就能越来越熟练了,她总算掌握了一点。
下午,樊阿姨的缝纫机也晾干了。她正围着脚踩缝纫机,研究它能不能用。
她看着沈霁:“如果坏了咋办?”
沈霁走上前去,说:“不能用就修。”
然后姜含林就看着他上手去修不能运作的缝纫机。
过了一会儿后,他说好了,樊阿姨检查了一下,机器有条不紊地运作着,零件和零件之间相互配合,在姜含林眼里,它们像是一个生产车间里分工明确的工人们,他们在他们的工位前机械地快速地进行重复,无聊的动作。
如果说东西不用会坏,会生锈,那么大脑也是同理。但不同的是大脑能越用越灵活,但机器过度运转有坏掉的风险。但人类的大脑怎么能和机器比呢?人类的大脑怎么会报废呢?人类是生命,只有生命的消逝或新生,但机器却不是生命,他们的报废只因零件出错,而非生命之死逝。
人们大多忽略了自身的一件事情,那就是他们不善待同胞,却格外珍惜一件冰冷的机器。所谓美美与共,应该指人和自然界中所有生物,而非人和机器和谐与共。他们随意射杀生灵,只为换取没有生命的一沓纸钱。是什么时候,人类发现一切都在偏离轨道,越走越远的呢?可即便发现了,却在改变的人少之又少。
姜含林想,她人生的意义或许很简单。也许仅仅只是简单的活着,像自然界中任何生物一样。
她从不觉得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然而很多人对她说:“人怎么会是动物呢?人比动物高级才对。人是有头脑的,动物头脑简单……”
他们似乎忽略了,动物也是有头脑的,很多动物都很聪明,只是他们不知道罢了,他们自以为自己是自然界中的主宰者,只是其他动物不争不抢罢了,才能维系生态的平衡。很多动物像章鱼都很聪明,可是他们居然要吃章鱼。难道章鱼的聪明不足以让你怜惜它,不去捕食它吗?毕竟人类并不缺食物。你能在许多名为“超市”,“菜市场”的地方买到你日常所需的食物。
樊阿姨对姜含林眨了眨眼睛,姜含林冲她笑着点了点头。
没想到沈霁还会修东西。
沈霁把修好的缝纫机搬进樊阿姨的房间,将它倚着墙。
樊阿姨对姜含林说改天去镇上买些布料回来,做衣服。
姜含林对此兴趣盎然。
只是没想到,还没和樊阿姨学上刺绣,就不得不离开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