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乾八年,四月二十日,余府。
暮春的长安有些微寒,冷清,特别是那一年,繁花都在等着暖意,迟迟不肯开。余诗年在秋千上漫无目的地荡着,青蓝色的衣裳随着秋千起起,落落。
今天似乎格外不一样,她今早一觉醒来,就看见窗外的海棠花开了。
余诗年的娘亲早逝,阿爹常年征战在外,因而她从小就是由姨娘带大的。好在几个姨娘对她也都是真心实意——兴许是为了讨余患欢心罢,毕竟余患一向疼爱这个女儿——她一直都是衣食无忧。
近来阿爹又是远征,哥哥余仁钊随军同行,诺大余府空空落落,只有叔叔的客人偶尔来访,为这一片冷清填充些生机。前几日的风寒更是让搅得她心烦意乱,阿嫂那也不常去了。堂姐余思韵有林文宗陪着,自然也不同她一般玩闹。虽然说边塞的音讯照样日日传来,她依旧是免不了担心。
秋千渐渐停住了,余诗年走下秋千。清晨乳白色的阳光照在地上,碎了,稀稀疏疏。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诗年!”一个略显急促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
余诗年转身回眸,笑吟吟地说:“怎么?林公子没来,堂姐想起我了?说罢,又调侃地歪了歪头。“你说什么呢!不会说话就闭嘴啊。”余思韵也不生气,只是瞪着余诗年,忽然又坏笑起来,“哦我懂了,你是羡慕我和文宗成双成对是吧?”
“谁羡慕你啊?!说正事,我可没时间同你顽。”余诗年企图引开话题。
“好好好……也没什么正事啊,”余思韵沉思了几秒,接着伸出几根手指比划了几下,“嗯,一个坏消息,一个好消息……”
“先听好消息。”余诗年打断了思韵的话。“堂哥写信给堂嫂,说他和伯父不日便回来。”余思韵对于诗年干净简洁的态度有所不满,语气间夹杂着些慵懒。“当真!我哥、我爹这几日便能回来?”余诗年似乎如梦初醒般走到余思韵面前,不可置信地抓住余思韵的手。
“那可不?我骗你干嘛。”余思韵舒心地笑了。
余诗年嘴角的弧度停留了一段时间,忽然又僵住了,她皱了皱眉,问道:“那……坏消息……是什么?”一时间,空气似乎凝住了。
“这个嘛……”余思韵看着诗年紧张的表情,拖长了声音,“我和文宗定亲啊。”余诗年愣了愣,忽然反应过来,伸手轻轻拍了拍余思韵,笑道:“这明明也是好消息嘛——你尽诓我!诶,什么时候的事啊,我怎么不知道?”思韵嫣然一笑,四月的春风无意间掠过她的眉眼,衬出她那‘大同国第一美人’容貌,余诗年都不禁愣住。只见她伸手指着余诗年的小院:“你一个大家闺秀足不出户,怎么能知天下事啊……风寒可还好些了?”
“劳你费心,已是好了。”
“那就好,我昨日去看堂嫂,她还念叨着你呢。”
两人正说着,瑶袖从远方跑来:“大小姐!林公子来了,说是要找你呢。”余思韵冲着诗年尴尬地笑了笑。“去吧,”余诗年拉起思韵就走,“我去堂嫂那,走,顺路。”余思韵被她拉得一个踉跄,又很快跟了过去。
余诗年在一片草香中找到了程婉的院子,虽说今年百花开晚,但程婉对于花的照顾是一点没少;今日百花齐放,程婉的脸上又比平日多了些欣慰和喜悦。
“阿嫂,”余诗年打断了正在剪枝的程婉,抬脚进了小院,“诗年来了。”程婉侧了侧头,将剪刀递给一边的香禾,惊喜地迎上去:“诶诗年……你病好啦?怎么有闲心思来我这。”
“阿嫂说笑了。”诗年莞尔一笑,按着程婉的示意进了屋子里。
“你来得是真巧,季卿刚刚寄来一封信给你,我正准备着连着午膳一并送过去呢。好巧不巧——这不,你就来了。”自从程婉嫁入将军府,她就成了这府里的女主人,用膳、花销等等全要一手操持,这对于她这样一个自幼在王府里长大的掌上明珠而言实在是困难,她便把除了膳食之外的事情全部推给了余患的几房姨娘,自己倒是清闲,还可以侍弄些许喜爱的花草。
程婉正说着,从桌上拿起一封家书递给余诗年。
小妹妆次:
问君安。父携吾归朝,莫约三十日及至长安。此一战大败鞑贼,父吾皆无碍,勿念切。复问君安。四月十六日书。
季卿谨启
余诗年念罢,回头看着程婉,半开玩笑道:“这是要凯旋归朝了啊。听闻哥哥立了大功,那看来诗年要提前恭贺少夫人了。”
程婉作为阳沙王小女,自幼养尊处优,后来余患、余危兄弟两人做了阳沙王幕僚,很受阳沙王赏识,他便将小女许配给余患之子余仁钊(字季卿),并向皇帝举荐了两兄弟,才有了他们今日的成就。
余危受封礼部尚书,余患拜大将军。
“就你会说话。”程婉暗自笑了笑,嗔怪道,“等季卿回来,就把你嫁出去;到时候,把你的婚事和思韵的一块办了。”余诗年听罢,慌忙摇头:“阿嫂,我不急。我再等等嘛。这京城那么多公子,总不能随手指一个就让我嫁了罢。况且,你又不是不知道……阿爹是从不许我出门的,我自然是与外界不熟。”
“你的亲事,自然是从京城七大公子里面选,保证没一个能差!”程婉说着,一边招呼着香禾端来一盏新茶,给余诗年斟满。
“阿嫂……京城有哪七大公子啊?”余诗年弱弱地问,她素来不社交——因为家教很是严格,什么宫廷里的宴会等等阿爹余患从来不许她去,阿爹只许她读书,甚至还为她请了教书先生——因为十余年前就早有道士来到余府,说她有大才,余患初闻大喜,就专为她请了先生,先生对她亦是赞不绝口。
“你不知道?!”程婉有些惊讶,但见余诗年又是摇头,才昂起头道,“那你可记好了,不然万一出去可丢脸啊……京城七大公子——分别是永王程修,兵部尚书第七子林文宗,瀚文轩左司学卢云章,东宫统帅何明,赵国公长子韦相如,常太师九子常皓轩,还有……哦对了,还有你哥。”
“哦是这样的啊……那阿嫂想把我指给哪位啊?”余诗年随口问道。
“把你哥和林文宗排掉,还有五个选。额,我想想……”程婉略一沉思,继续说道,“永王程修,为已故常贵妃所出,听闻陛下很是爱怜他,对于他的亲事定会亲力亲为,肯定是要面圣的……还是算了,万一说错一句惹陛下不高兴了,太危险。瀚文轩左司学卢云章,嘶,若是说做学问这一块,他和你倒还应该是志趣相投,但是嘛……宫里有传闻说他有龙阳之好,因为当初陛下想给他赐婚,他就以此拒绝了,也不知是真是假。但陛下很重视他倒是真的。”
“哦……”余诗年认真地应了一声。
“东宫统帅何明,你认识,对吧?他与你哥向来交好,你肯定也没少见,我就不说了啊。韦相如……额这个人吧,我也不太清楚,听说和太子交好,他妹妹韦容是太子青梅竹马,但好像和那个……常皓轩一样,都是纨绔子弟,爱到繁烟楼那里去,除了地位高些,额……要不这两还是算了吧。”
余诗年笑了出来:“阿嫂你就别操心我啦。”
程婉倒像是没听见一样,自顾自地说道:“这样看来,还是那卢云章适合你啊。”
“阿嫂,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平生不喜欢龙阳君,真的。”余诗年伸手摇了摇程婉,抿了一口茶,又道,“好啦,不说这个了,我还早着呢。”
时光很快流去,从两人的琴弦上溜走,又在荷叶茶杯里荡漾,徘徊了好一会,在书卷的墨上倾听,诗年和程婉说说笑笑,一直到黄昏日落也未曾停歇。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
“郡主!”香禾的声音从屋外传来,打断了正在念诗给程婉的余诗年。
“怎么了香禾?”半躺在榻上的程婉心不在焉地侧了侧头。“郡主,宫里来请帖啦!瀚文轩寄来的,说是皇后娘娘的旨意。”香禾说道。
“这不是寄给季卿的嘛……”程婉看了看请帖的开头,上下扫视了几眼,就无聊得丢给诗年了,“没什么,皇后看今日百花齐放,高兴,要瀚文轩办一个锦绣诗会,瀚文轩邀请你哥去参加诗会,没别的什么。”
“啊,是我哥啊……”余诗年看罢,明显有些失落。
“不然呢?你想去啊……诶,也不是不行。”程婉想了想道,又笑了笑。
“阿嫂你胡闹什么呢!”余诗年瞪大了眼睛,但程婉的这句话似乎在她心里点起了阵阵涟漪。“我没胡说啊,你看上面啊,‘夺得诗魁者,赏三百两黄金’,多好!那个吴先生不是天天夸你有才嘛!你去,肯定能夺得诗魁,到时候,三百两黄金,可就全归你了……”程婉绘声绘色地讲道,流出一抹纯真的笑容。
暮春的长安有些微寒,冷清,特别是那一年,繁花都在等着暖意,迟迟不肯开。余诗年在秋千上漫无目的地荡着,青蓝色的衣裳随着秋千起起,落落。
今天似乎格外不一样,她今早一觉醒来,就看见窗外的海棠花开了。
余诗年的娘亲早逝,阿爹常年征战在外,因而她从小就是由姨娘带大的。好在几个姨娘对她也都是真心实意——兴许是为了讨余患欢心罢,毕竟余患一向疼爱这个女儿——她一直都是衣食无忧。
近来阿爹又是远征,哥哥余仁钊随军同行,诺大余府空空落落,只有叔叔的客人偶尔来访,为这一片冷清填充些生机。前几日的风寒更是让搅得她心烦意乱,阿嫂那也不常去了。堂姐余思韵有林文宗陪着,自然也不同她一般玩闹。虽然说边塞的音讯照样日日传来,她依旧是免不了担心。
秋千渐渐停住了,余诗年走下秋千。清晨乳白色的阳光照在地上,碎了,稀稀疏疏。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诗年!”一个略显急促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
余诗年转身回眸,笑吟吟地说:“怎么?林公子没来,堂姐想起我了?说罢,又调侃地歪了歪头。“你说什么呢!不会说话就闭嘴啊。”余思韵也不生气,只是瞪着余诗年,忽然又坏笑起来,“哦我懂了,你是羡慕我和文宗成双成对是吧?”
“谁羡慕你啊?!说正事,我可没时间同你顽。”余诗年企图引开话题。
“好好好……也没什么正事啊,”余思韵沉思了几秒,接着伸出几根手指比划了几下,“嗯,一个坏消息,一个好消息……”
“先听好消息。”余诗年打断了思韵的话。“堂哥写信给堂嫂,说他和伯父不日便回来。”余思韵对于诗年干净简洁的态度有所不满,语气间夹杂着些慵懒。“当真!我哥、我爹这几日便能回来?”余诗年似乎如梦初醒般走到余思韵面前,不可置信地抓住余思韵的手。
“那可不?我骗你干嘛。”余思韵舒心地笑了。
余诗年嘴角的弧度停留了一段时间,忽然又僵住了,她皱了皱眉,问道:“那……坏消息……是什么?”一时间,空气似乎凝住了。
“这个嘛……”余思韵看着诗年紧张的表情,拖长了声音,“我和文宗定亲啊。”余诗年愣了愣,忽然反应过来,伸手轻轻拍了拍余思韵,笑道:“这明明也是好消息嘛——你尽诓我!诶,什么时候的事啊,我怎么不知道?”思韵嫣然一笑,四月的春风无意间掠过她的眉眼,衬出她那‘大同国第一美人’容貌,余诗年都不禁愣住。只见她伸手指着余诗年的小院:“你一个大家闺秀足不出户,怎么能知天下事啊……风寒可还好些了?”
“劳你费心,已是好了。”
“那就好,我昨日去看堂嫂,她还念叨着你呢。”
两人正说着,瑶袖从远方跑来:“大小姐!林公子来了,说是要找你呢。”余思韵冲着诗年尴尬地笑了笑。“去吧,”余诗年拉起思韵就走,“我去堂嫂那,走,顺路。”余思韵被她拉得一个踉跄,又很快跟了过去。
余诗年在一片草香中找到了程婉的院子,虽说今年百花开晚,但程婉对于花的照顾是一点没少;今日百花齐放,程婉的脸上又比平日多了些欣慰和喜悦。
“阿嫂,”余诗年打断了正在剪枝的程婉,抬脚进了小院,“诗年来了。”程婉侧了侧头,将剪刀递给一边的香禾,惊喜地迎上去:“诶诗年……你病好啦?怎么有闲心思来我这。”
“阿嫂说笑了。”诗年莞尔一笑,按着程婉的示意进了屋子里。
“你来得是真巧,季卿刚刚寄来一封信给你,我正准备着连着午膳一并送过去呢。好巧不巧——这不,你就来了。”自从程婉嫁入将军府,她就成了这府里的女主人,用膳、花销等等全要一手操持,这对于她这样一个自幼在王府里长大的掌上明珠而言实在是困难,她便把除了膳食之外的事情全部推给了余患的几房姨娘,自己倒是清闲,还可以侍弄些许喜爱的花草。
程婉正说着,从桌上拿起一封家书递给余诗年。
小妹妆次:
问君安。父携吾归朝,莫约三十日及至长安。此一战大败鞑贼,父吾皆无碍,勿念切。复问君安。四月十六日书。
季卿谨启
余诗年念罢,回头看着程婉,半开玩笑道:“这是要凯旋归朝了啊。听闻哥哥立了大功,那看来诗年要提前恭贺少夫人了。”
程婉作为阳沙王小女,自幼养尊处优,后来余患、余危兄弟两人做了阳沙王幕僚,很受阳沙王赏识,他便将小女许配给余患之子余仁钊(字季卿),并向皇帝举荐了两兄弟,才有了他们今日的成就。
余危受封礼部尚书,余患拜大将军。
“就你会说话。”程婉暗自笑了笑,嗔怪道,“等季卿回来,就把你嫁出去;到时候,把你的婚事和思韵的一块办了。”余诗年听罢,慌忙摇头:“阿嫂,我不急。我再等等嘛。这京城那么多公子,总不能随手指一个就让我嫁了罢。况且,你又不是不知道……阿爹是从不许我出门的,我自然是与外界不熟。”
“你的亲事,自然是从京城七大公子里面选,保证没一个能差!”程婉说着,一边招呼着香禾端来一盏新茶,给余诗年斟满。
“阿嫂……京城有哪七大公子啊?”余诗年弱弱地问,她素来不社交——因为家教很是严格,什么宫廷里的宴会等等阿爹余患从来不许她去,阿爹只许她读书,甚至还为她请了教书先生——因为十余年前就早有道士来到余府,说她有大才,余患初闻大喜,就专为她请了先生,先生对她亦是赞不绝口。
“你不知道?!”程婉有些惊讶,但见余诗年又是摇头,才昂起头道,“那你可记好了,不然万一出去可丢脸啊……京城七大公子——分别是永王程修,兵部尚书第七子林文宗,瀚文轩左司学卢云章,东宫统帅何明,赵国公长子韦相如,常太师九子常皓轩,还有……哦对了,还有你哥。”
“哦是这样的啊……那阿嫂想把我指给哪位啊?”余诗年随口问道。
“把你哥和林文宗排掉,还有五个选。额,我想想……”程婉略一沉思,继续说道,“永王程修,为已故常贵妃所出,听闻陛下很是爱怜他,对于他的亲事定会亲力亲为,肯定是要面圣的……还是算了,万一说错一句惹陛下不高兴了,太危险。瀚文轩左司学卢云章,嘶,若是说做学问这一块,他和你倒还应该是志趣相投,但是嘛……宫里有传闻说他有龙阳之好,因为当初陛下想给他赐婚,他就以此拒绝了,也不知是真是假。但陛下很重视他倒是真的。”
“哦……”余诗年认真地应了一声。
“东宫统帅何明,你认识,对吧?他与你哥向来交好,你肯定也没少见,我就不说了啊。韦相如……额这个人吧,我也不太清楚,听说和太子交好,他妹妹韦容是太子青梅竹马,但好像和那个……常皓轩一样,都是纨绔子弟,爱到繁烟楼那里去,除了地位高些,额……要不这两还是算了吧。”
余诗年笑了出来:“阿嫂你就别操心我啦。”
程婉倒像是没听见一样,自顾自地说道:“这样看来,还是那卢云章适合你啊。”
“阿嫂,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平生不喜欢龙阳君,真的。”余诗年伸手摇了摇程婉,抿了一口茶,又道,“好啦,不说这个了,我还早着呢。”
时光很快流去,从两人的琴弦上溜走,又在荷叶茶杯里荡漾,徘徊了好一会,在书卷的墨上倾听,诗年和程婉说说笑笑,一直到黄昏日落也未曾停歇。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
“郡主!”香禾的声音从屋外传来,打断了正在念诗给程婉的余诗年。
“怎么了香禾?”半躺在榻上的程婉心不在焉地侧了侧头。“郡主,宫里来请帖啦!瀚文轩寄来的,说是皇后娘娘的旨意。”香禾说道。
“这不是寄给季卿的嘛……”程婉看了看请帖的开头,上下扫视了几眼,就无聊得丢给诗年了,“没什么,皇后看今日百花齐放,高兴,要瀚文轩办一个锦绣诗会,瀚文轩邀请你哥去参加诗会,没别的什么。”
“啊,是我哥啊……”余诗年看罢,明显有些失落。
“不然呢?你想去啊……诶,也不是不行。”程婉想了想道,又笑了笑。
“阿嫂你胡闹什么呢!”余诗年瞪大了眼睛,但程婉的这句话似乎在她心里点起了阵阵涟漪。“我没胡说啊,你看上面啊,‘夺得诗魁者,赏三百两黄金’,多好!那个吴先生不是天天夸你有才嘛!你去,肯定能夺得诗魁,到时候,三百两黄金,可就全归你了……”程婉绘声绘色地讲道,流出一抹纯真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