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时间过得格外匆忙,上不完的课、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题、排不完的名次。我和愿随单独一起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每次我都先抱怨一番学校的对学生时间上的压榨,抱怨我只有十分钟吃晚饭的时间,抱怨十点的晚自习后还要回家写作业到凌晨……愿随每次都静静的听着。有时候在我说到口干舌燥的时候,他会拿出一瓶葡萄牛乳让我闭嘴。有时候他也会插一嘴,“你写作文的时候有这么多话说就好了”。跟愿随偶尔的相处成为了支撑我度过枯燥学习生活的动力。想到明天还可以见到他,早起上学也不是那么令人抗拒了。
平安夜那天,这天刚好是周五轮休的日子。昨天的积雪还没融化,在校园的小路两边堆成连绵的小山丘。我的半张脸缩在羽绒服和厚厚的围巾里想要更暖和一点,从围巾里哈出的热气扑到眼镜上形成一片白茫茫的雾气。垂在身体两侧保持平衡的双手不得不离开原定“工作岗位”解决眼镜的问题。倒霉就发生在一瞬间:不知道踩到什么,右脚一个滑铲,身体失去平衡向后倒下,后脖颈的帽子和围巾被一股拉力提起,但向后的仰倒结局是没变的。双倍的倒地声音,预想的疼痛并没有来临。
一只臃肿的企鹅笨拙地从地上爬起来,眼镜还没戴上,就连忙把被自己压在身下的人拉起来并道歉三次。
“你的眼镜呢?”
愿随?我左摸摸右摸摸,身上都没有,应该是摔倒的时候掉地上了。
“在这儿,”模糊的身影弯腰从地上捡起闪着银光的不明物,“不过镜片碎了。”
我拿起来放在眼睛前比量一番,眼前的愿随像是解构主义流派的自画像。
对于一个600多度近视的半瞎,没有眼镜就像没有穿衣服,失去了在外活动的安全感,配眼镜事不宜迟。我才一转身又是一滑,眼看着一只脚要踏进同一条河流,愿随眼疾手快把我拉了回来。“我和你一起去吧。”
“什么?”没有了眼镜后,耳朵也不太好用了。
“我送你去配眼镜。”
刚走出去几步,头顶的声音传来“你可以拉住我的胳膊”。
终于找到了安全感的我,走路也逐渐不再小心翼翼,一只手还可以放进上衣口袋里。可是五分钟后,暴露在寒风中的手也失去了“安全感”。
“愿随,手太冷了。借用一下。”也没等愿随同意,快要冻僵的手像蛇一样窜进黑色羽绒服的口袋里,口袋里层是暖和的羊羔毛,还有温暖干燥的掌心。我故意把手背紧紧贴过去,让接触热源的面积更大一点。
“你是冰块做的吗?夏天也……”像是触碰到了禁忌,声音戛然而止。
“女生手脚冰凉是常态”,我自动忽略后半句没说完的话,继续得寸进尺,“你的手心怕痒吗?”
在掌心作乱的手指被轻轻握住,“快到了”。
从验光室出来后,愿随正坐在门口的沙发上。我问他是不是等我,他冲我挑眉示意我看看外面。
心里一阵失落,我还以为他是等我要送我回家。
外面的天气越来越恶劣,对面饭馆的牌子在的风中摇摇欲坠,天黑后亮起的灯箱闪得极不稳定,呼号的西北风卷着雪粒砸在橱窗玻璃上,两扇玻璃门被风重重推开又反弹回去,店员拿了两根拖把抵在门把手上当做门栓。墙上的小电视里,播音员正在提醒市民突发极端暴风雪天气,注意出行安全。画面背景里的,是据说重达200斤的特派记者正在直播报道一场连环追尾事故。
我跟妈妈电话报平安后,问愿随要不要也跟家里说一声。愿随只一句:不用。
“还是说一下吧,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去。”
“没人会担心我。”
学校里的传闻一个个接连在脑海里略过。我像是触及到了真相,隔着一层厚厚的磨砂玻璃,愿随一直在那边。
安慰的话卡在喉咙里,张开嘴也发不出声音。面对落寞的愿随时,我泄气的次数越来越多。
“没关系,不用安慰我。”
“我会担心……还,还有老师同学们都会担心你。”心里话脱口而出。
“谢谢。”
我并不知道愿随的谢谢具体是指什么。只是这句话让我莫名鼓起勇气向愿随靠近。我想了解他,想知道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他平时喜欢做什么,喜欢听什么歌,喜欢看什么电影……我想了解他的全部,想打破愿随身上那层厚厚的隔离罩。
秉承着礼尚往来、坦诚相见的谈心守则,我向愿随介绍了我的父母,我的姐姐,我平时爱看的漫画,我喜欢听的歌,我讨厌的动物,我想养的狗品种……愿随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倾听者都有一个通病:缺少表达。我掏空自己,愿随也没有要跟我促膝长谈的表示。
“愿随,也跟我说说你自己吧?”我忍不住试探性问一句。
愿随移开看着我的眼睛。
“没有什么可说的。”
拒绝的话带走刚燃起的信心。在愿随身上一次次碰壁,一次次靠近又被推开,一次次的自作多情,一时间全部上涌反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给自己背上了让愿随开心的责任,总是想让拒人千里之外的他也能敞开心扉。自以为是的是我。自作多情,多此一举的也是我。
我怎么努力都不知道愿随在想什么。每次快要打开那扇门,愿随就会重重关上。我便再也打不开了。
平安夜那天,这天刚好是周五轮休的日子。昨天的积雪还没融化,在校园的小路两边堆成连绵的小山丘。我的半张脸缩在羽绒服和厚厚的围巾里想要更暖和一点,从围巾里哈出的热气扑到眼镜上形成一片白茫茫的雾气。垂在身体两侧保持平衡的双手不得不离开原定“工作岗位”解决眼镜的问题。倒霉就发生在一瞬间:不知道踩到什么,右脚一个滑铲,身体失去平衡向后倒下,后脖颈的帽子和围巾被一股拉力提起,但向后的仰倒结局是没变的。双倍的倒地声音,预想的疼痛并没有来临。
一只臃肿的企鹅笨拙地从地上爬起来,眼镜还没戴上,就连忙把被自己压在身下的人拉起来并道歉三次。
“你的眼镜呢?”
愿随?我左摸摸右摸摸,身上都没有,应该是摔倒的时候掉地上了。
“在这儿,”模糊的身影弯腰从地上捡起闪着银光的不明物,“不过镜片碎了。”
我拿起来放在眼睛前比量一番,眼前的愿随像是解构主义流派的自画像。
对于一个600多度近视的半瞎,没有眼镜就像没有穿衣服,失去了在外活动的安全感,配眼镜事不宜迟。我才一转身又是一滑,眼看着一只脚要踏进同一条河流,愿随眼疾手快把我拉了回来。“我和你一起去吧。”
“什么?”没有了眼镜后,耳朵也不太好用了。
“我送你去配眼镜。”
刚走出去几步,头顶的声音传来“你可以拉住我的胳膊”。
终于找到了安全感的我,走路也逐渐不再小心翼翼,一只手还可以放进上衣口袋里。可是五分钟后,暴露在寒风中的手也失去了“安全感”。
“愿随,手太冷了。借用一下。”也没等愿随同意,快要冻僵的手像蛇一样窜进黑色羽绒服的口袋里,口袋里层是暖和的羊羔毛,还有温暖干燥的掌心。我故意把手背紧紧贴过去,让接触热源的面积更大一点。
“你是冰块做的吗?夏天也……”像是触碰到了禁忌,声音戛然而止。
“女生手脚冰凉是常态”,我自动忽略后半句没说完的话,继续得寸进尺,“你的手心怕痒吗?”
在掌心作乱的手指被轻轻握住,“快到了”。
从验光室出来后,愿随正坐在门口的沙发上。我问他是不是等我,他冲我挑眉示意我看看外面。
心里一阵失落,我还以为他是等我要送我回家。
外面的天气越来越恶劣,对面饭馆的牌子在的风中摇摇欲坠,天黑后亮起的灯箱闪得极不稳定,呼号的西北风卷着雪粒砸在橱窗玻璃上,两扇玻璃门被风重重推开又反弹回去,店员拿了两根拖把抵在门把手上当做门栓。墙上的小电视里,播音员正在提醒市民突发极端暴风雪天气,注意出行安全。画面背景里的,是据说重达200斤的特派记者正在直播报道一场连环追尾事故。
我跟妈妈电话报平安后,问愿随要不要也跟家里说一声。愿随只一句:不用。
“还是说一下吧,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去。”
“没人会担心我。”
学校里的传闻一个个接连在脑海里略过。我像是触及到了真相,隔着一层厚厚的磨砂玻璃,愿随一直在那边。
安慰的话卡在喉咙里,张开嘴也发不出声音。面对落寞的愿随时,我泄气的次数越来越多。
“没关系,不用安慰我。”
“我会担心……还,还有老师同学们都会担心你。”心里话脱口而出。
“谢谢。”
我并不知道愿随的谢谢具体是指什么。只是这句话让我莫名鼓起勇气向愿随靠近。我想了解他,想知道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他平时喜欢做什么,喜欢听什么歌,喜欢看什么电影……我想了解他的全部,想打破愿随身上那层厚厚的隔离罩。
秉承着礼尚往来、坦诚相见的谈心守则,我向愿随介绍了我的父母,我的姐姐,我平时爱看的漫画,我喜欢听的歌,我讨厌的动物,我想养的狗品种……愿随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倾听者都有一个通病:缺少表达。我掏空自己,愿随也没有要跟我促膝长谈的表示。
“愿随,也跟我说说你自己吧?”我忍不住试探性问一句。
愿随移开看着我的眼睛。
“没有什么可说的。”
拒绝的话带走刚燃起的信心。在愿随身上一次次碰壁,一次次靠近又被推开,一次次的自作多情,一时间全部上涌反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给自己背上了让愿随开心的责任,总是想让拒人千里之外的他也能敞开心扉。自以为是的是我。自作多情,多此一举的也是我。
我怎么努力都不知道愿随在想什么。每次快要打开那扇门,愿随就会重重关上。我便再也打不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