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声音,沈知吃了一惊,“公主?”

    他如何也想不到会是公主亲至,且是翻墙而来。他还在等着门房通报。

    华昭摘下遮脸黑巾,“特殊时期,沈相多担待。”

    “是微臣想岔了。”

    沈知请她进来,吩咐闲人禁入。

    两人开门见山,坐下便商讨国是。

    首先是大的局势。

    胡兵二十万军队来袭,兵分三路,十万由东边追击和顺帝,五万收割北方城池,五万便在此处——入侵京畿,劫掠皇宫。

    皇帝自京城向东南方逃去,沿途各路禁军、厢军皆受调遣,以抗追兵。

    则京师西南方向的大益军队尚按兵不动。

    沈相建议尽快通知各州路,胡军来袭,做好御敌准备。若能调遣一二,护卫京师更佳。

    其次是燃眉之急——京城百姓安危。

    京畿数万胡兵,虽被萧佑拖延一二,但随时可能掉头回京,劫掠屠杀。

    势必得想个更万全的法子,以解京师之围。

    “原来公主已联络过禁军指挥使,此招甚妙。”沈知赞道。

    华昭摇头,她不过是占了前世之光,知晓有此反抗军头目,才顺藤摸瓜找到萧佑。实则远不如沈知,他对各路军帅知之甚详,指点了许多可靠的将军姓名,及其平素为人处事。

    “公主既为钦差使臣,暂管京中之事,臣等将会借您名义去信通知一二。可惜没有皇帝命令,恐无法调遣入京。”沈知拱手。

    “沈相放心,忧国忧民者众多,定会有人踊跃相助。”

    华昭已做好打算,反正玉玺在手,暗中再遣人发几封矫诏,调兵不是难题。

    她做下此等大逆不道之事,旁人或受惊吓,华昭却毫无感觉,毕竟她知晓未来之事,死前虽未亲见,风雨飘摇、大厦将倾之态,已无可回避……

    华昭回了宫中偏殿。

    却见自己小院外的黑暗中,一动不动地伏着一个人影,若非她站在墙头高处,当真会忽略此人。

    何人埋伏?

    华昭落地,飞身过去抓人。

    她如今的夜行衣可是专程顺来的,包裹得严严实实,不知情者几乎认不出来。

    未料对方武功不错,竟在她手下走了两个来回,不慎踢坏数个花盆。

    “谁?!”打斗声引来了院中之人,第一个赶到的是张冕,站到旁边止了步,许是认出了她。

    华昭怕更多人看见,下手发狠,打得对面惨叫出声,而后撤出战局,攀上墙头离去。

    很快院中站满了人,七八个灯笼,照得灯火通明。

    中央的胡族小太监抹了把脸,扯了扯撕破的衣袖,低声向周围解释方才的遭遇。

    “公主!”有人叫道。

    华昭披散着头发,姗姗来迟,一副刚被吵醒的模样,“怎么回事?”

    好事的宫人已听小太监讲完,凑起来个八九不离十,乐颠颠回禀道:“小浑子说自己遇到了坏蛋,他会点拳脚,两三下将人打跑了,张大人也看见了。”

    “哦,你还会功夫?”华昭看过去。

    小太监讷讷点头。

    “行,明天起到我院里教功夫,顺便给你奖赏。大家都散了吧。”

    “是!”众人应诺退下。

    院中只剩华昭和张冕二人。

    华昭往前走,轻声问,“你听见了吗?”

    “微臣听见了,他最后叽里呱啦的那一通,确实是胡语,但却是西胡人的语言。”

    “你怎么看?”

    “可能是怕东胡人发现,才假作不会胡语。也可能……”

    华昭点头,“是奸细。”

    两人虽有此分析,却未将事情摊到明面上。

    次日一早,依旧叫了小浑子到华昭院中。

    七皇子脸已涂得漆黑,哈欠连天地等着,“这般早,叫醒我做甚!”

    “学武。”华昭此时已换好劲装。

    不管小浑子是不是奸细,武功看得出确实是有水平,架势比她像样多了。她正想学点基本功,锤筋炼骨。顺便给七皇子打发时间,免得他乱生事端。

    往后如何处理这个烫手山芋,她尚未想好。

    上辈子七皇子被胡人发现,毫无价值,朝和顺帝勒索钱财未果后,他被随意处死了。

    若是送去和顺帝处,她没人手不说,那处并非什么好归宿。未来夺嫡风波闹得大,皇家几兄弟自相残杀,伶仃剩了个储君,还因夺嫡时受伤过重,先和顺帝一步走了。

    于是她也只能暂养着,有更好的去处再说。

    今日为了掩人耳目,她还点了院中几个年纪小的丫头小子,一同观摩学习。

    众人一听习武,各个精神抖擞。

    七皇子也难得一见的积极主动。

    小浑子总一脸苦大仇深,十三四岁的年纪,眉心已能夹死苍蝇。

    他教人基本功,先是扎马步。

    未到半柱香的时间,七皇子已嚷嚷着要放弃,其余人虽不敢张口,脸上却皆是退却。

    华昭内力虽深,但肢体从未得到锤炼,加上体质纤弱,本就比常人坚持得痛苦。

    此刻听到七皇子把退堂鼓敲得嗵嗵响,她咬着牙斥道:“小敬子,你若坚持不够一炷香,待会儿便出去跑腿办事罢!”

    七皇子大名木子璟,小敬子取他最后一个字谐音。一听此言,便知这是威胁,华昭会把他送给胡人。

    当即再无胆嚷嚷,硬着头皮扎了一炷香马步,汗流浃背。

    后又有弓步、冲拳、挑掌等基础动作学习。

    好容易结束了,丫头小子们龇牙咧嘴地纷纷逃窜,看样子明日再不愿来。

    结巴小宫女名叫茉莉,临走前还问华昭想吃什么,若有她不会的,便去找师傅请教。

    “你师傅是在御膳房?”

    “是、是的。”茉莉结结巴巴答了,讲说她师傅掌勺,为胡军做饭。

    “好吃吗?”

    “好吃!天、天下第一、一的好吃!”然后她脸上现出些难过。

    华昭问及原因,才知道原是做得不合胡人胃口,因此常常发脾气,为难御膳房众人。

    她原只是考虑食补之事,意料之外得了此消息,盈盈笑道:“那还不简单?多做肉食,特别是牛羊肉类,若数量不足,也可用猪肉一类补上。

    “大火烤炙,再添味重调料,烤到喷香。或大量烹煮肉类,配上香喷喷的馍饼。

    “总之,多肉,量大。胡人军队可不讲究什么食不厌精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华昭讲了上辈子经验,最后叮嘱,“你悄悄地告诉你师傅,千万别说是我讲的。”即便不指名道姓,茉莉师傅也能明白是谁的嘱咐,还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如是过去三日,表面上一切风平浪静。

    乌若单于近日心情上佳。

    他许久未能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今日与众将士一气吃喝,只吃得酒足饭饱,个个满意得晕陶陶的。

    “痛快!只是大益的牛羊肉品质太差,总有股奇奇怪怪的味道。不像我们大胡,牛羊肉都有股奶味,不论煮的烤的,那个香啊!”

    “哎,别说了,越说越馋,真想回草原上大吃一顿!”

    “行了,好歹现在能吃饱。前几天做的那些小碟子,塞牙缝都不够。大益朝皇帝的生活,也挺差嘛!”

    正闲聊着,有宫人禀报,“华昭公主到了,已在门外恭候多时。”

    “宣!”

    乌若单于叫华昭来,还是为了割城之事。

    原想着能多得五城,不过多忍段时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结果没到两天,他就火急火燎想要把城拢到手里,再大手一挥,爽快地分给部族。

    到时候,部落上下必定人人称颂,跪着高呼他英明神武。一想到这画面,乌若单于就浑身舒坦。

    他问:“折子递出去了吗?你们皇帝收到了吗?他同意吧?”

    华昭答:“已送出去三日,快马加鞭,大约再过十日,便能递到圣上手中。”

    当然也得看和顺帝跑多远了。还不是怪你们胡人来势汹汹,吓得他跑路飞快?

    “还得十日?!”乌若单于不满。

    华昭于是委婉提醒,之前便讲过,完成此事得花费月余,又道:“早知单于着急,当初选五城就好了,事情肯定早就了结。”

    乌若单于便不吭声。

    好半天,才道:“若两马并骑又日夜兼程,说不定折子已然送到了。”

    ——

    官道上,信使稳稳地骑马前进。若遇见胡兵,还得冲进路旁树林里躲避,速度当真算不上快。沈相派他出来前,仔细叮嘱了:慢一些不打紧,稳妥第一。

    信使军中多年老油条,一听便懂——越晚送到越好。

    这有何难?

    信使开启了职业生涯最舒适的一段送信路,朝着千里之外的目的地稳稳进发。

    ——

    千里之外,和顺帝心事重重。

    群臣立在他的帐下,沉默不语。

    突然,和顺帝抬起头,叫道:“裴卿呢?裴卿何在?”

    一个相貌清俊的年轻官员越众而出,他身穿绿色朝服,在一众朱紫大员中显得格格不入。他似无所觉,稳稳应道:“臣在。”

    和顺帝见到他,脸上彷徨少了几分,问:“裴卿如何看?朕是该继续南下,直奔江东富庶之地?抑或原地驻扎,待胡人退兵之后,再行回京?”

    朝中,主和派与主战派争斗已久。

    和顺帝南下,已是主和派的胜利。然而行到途中,新的争议点又出现——

    继续南下,便是一味求和。如今已割让十五座城池,并一位公主和亲。若还止不住胡人铁骑,又得上缴更多的贡物、岁币不说,国土更要丢不少。

    等待回京,便是要战。派出大益的精锐猛将迎战胡军,成功则收复京师,失败则后果不堪设想。一招不慎,改朝换代也未可知。

    各有利弊,大臣们吵翻了天,和顺帝也逡巡不前。

    此时,主和派与主战派暂歇了旗鼓,眼神盯紧帝君身旁的年轻人。

    此人虽是六品小官,却是天子近臣,极得信重。其人表面看着云淡风轻,实则言语虚虚实实,弄不清究竟是哪一派之人。

    裴亦远听罢帝君垂问,略一思索,回道:“陛下莫忧。此事宜多管齐下,做几手准备。”

章节目录

公主有青玉,凶猛又独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乌啦啦啦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乌啦啦啦市并收藏公主有青玉,凶猛又独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