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赐婚平势力
永和宫里,崇顺皇帝陪肃贵妃用膳。
他隐约记得这一天是什么日子,便问肃贵妃。
“回皇上,今日是宁妃妹妹的忌辰。”
肃贵妃见他若有所思,便说到。
“臣妾今日一早去安华殿为宁妃妹妹烧纸诵经了。”
“你有心了!”
肃贵妃为崇顺皇帝盛了一碗汤。
“皇上日理万机,这些都是臣妾分内之事,皇上既到臣妾这里便安心用膳吧。”
崇顺皇帝点了点头。
“肃贵妃,你说说言熹吧,你觉得他如何?”
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肃贵妃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皇上,臣妾膝下有两位皇子,不便论说其他皇子。”
“无妨,只当咱们席间闲谈,你说过朕听听便罢了,朕也不会放在心上。”
肃贵妃思索片刻。
“言熹自幼苦心钻研功课,寒暑不误,文章诗词,骑射武功,样样俱佳,是兄弟们的榜样,臣妾私以为若非宁妃不假天年,言熹或许有所作为。”
崇顺皇帝听了长叹一声,或许这几年真是自己薄待了言熹。
他走后,永和宫掌事姑姑梧秋端来酸梅汤。
“主子,皇上怎会突然问起五贝勒来,您倒是为他说了许多好话。”
“知子莫若父,五贝勒究竟如何又何须本宫来说,皇上最忌讳后宫妃嫔与诸皇子们存有私心,本宫又何必在言语上占上风,反而引起皇上猜忌。”
梧秋听来豁然开朗。
“本宫觉着今日的酸梅汤十分爽口,再来一些吧!”
翌日,崇顺皇帝召见临漳,也问了同样的问题。
这让临漳惶恐。
“臣是外臣,断不敢枉然评论皇子。”
他多年来追随伯庸,学得伯庸的韬光养晦谨言慎行,时刻记得自己的身份,未有僭越之举。
“罢了,你不愿说,朕也不强求,朝中不乏趋炎附势之辈,早年朕用言熹时,竟有人动了立储之心,近年来朕冷了言熹,身边人避之不及。朕的皇子都是朕苦心培育出来的,岂能容这些人将朝堂上搞得乌烟瘴气。”
见崇顺皇帝有些动怒,临漳只俯身不言,好在崇顺皇帝又笑了,说今日召他前来是有一个想头,想赐言熹一段良缘。
临漳茫然,这样的事情大可找传召礼部,难道是与自己有关?
“朕知道你有个女儿,倾国倾城并不是最紧要的,你家风严谨,族中男儿个个成器,你这个女儿朕也有所耳闻,配言熹,也是佳偶啊!”
临漳跪下禀告。
“皇上,小女年幼,女子不比男儿,臣平日里多有骄纵,恐小女不懂规矩不识体统,到了贝勒府侍奉不周,臣便难辞其咎。”
崇顺皇帝问他女儿今年多大。
“回皇上,小女年方十六。”
“正是待字闺中的年纪,你便不要推辞了,朕也有自己的思量。”
临漳万万没想到崇顺皇帝的意思,但是圣意已决,他也无力回旋,只好谢恩。
临漳回到府中将事情说与夫人,夫人大惊失色,不知所措。
“我早该想到,以我如今的身份,易安的婚事不可能有你我做主,只是恍然间女儿竟已到了出阁的年纪了。”
临漳迟迟不肯相信现实,他背着双手,踱来踱去。
“老爷,这样一来五贝勒将成为女儿的夫君,咱们岂非愧对三王爷,老爷,如此一来您将如何自处啊?”
佟佳夫人忧心不已,皇命难违,却将置夫君于不忠不义。
“老爷,易安若真嫁去贝勒府,恐五贝勒因为您的缘故,不能善待她,可又如何是好啊!”
佟佳夫人不禁涔然泪下。
夫人所想的这些无一不是临漳的担忧,自己的宏图伟业,女儿的一生幸福都将付之东流。
“皇上有他的考量,权衡诸位皇子与朝臣间的势力,来日不论谁继承大统,易安都是做了牺牲品。”
佟佳夫人问赐婚旨意何时下达。
“此事是皇上深思熟虑过的,不日便会有旨意。”
夕阳西下,将迎来的是无尽的黑夜。
白云流转,仿佛紫禁城内外并不是同一片天。
伯庸奉召入宫,大太监孙瑞丰上前来迎,说皇上在召见召临漳大人,请他稍待片刻。
殿外的宫女手里拿着东西相互言语,说近日皇上总是传召临漳大人,想来要将佟佳小姐指给五贝勒做侧福晋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伯庸才听到这样的消息,大概宫里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了,只是他身在王府不知情罢了。
孙瑞丰走到碎嘴的宫女面前说在此地嚼舌根也不怕被割了舌头。
宫女连连求饶,孙瑞丰便让她们退下了。
立在殿前的伯庸,面若冰霜,直到看见临漳出来行礼,他未回应,而是擦肩而去,这个只认他一人为主的人,将要成为别人的丈人,而那个人就是他的绊脚石。更可笑的是他心里念想的人将成为别人的侧福晋,命运都不在自己手中,一切都是多么荒唐。
临漳俯身垂首,对着伯庸的背影,他也无计可施,不知该如何表达他的衷心。
夜里,也不知是几更天,冰冷的月光刺在伯庸的脸上,他独自坐在书房,双手紧握,此时此刻,他对皇位的渴望,更胜从前。
他隐约记得这一天是什么日子,便问肃贵妃。
“回皇上,今日是宁妃妹妹的忌辰。”
肃贵妃见他若有所思,便说到。
“臣妾今日一早去安华殿为宁妃妹妹烧纸诵经了。”
“你有心了!”
肃贵妃为崇顺皇帝盛了一碗汤。
“皇上日理万机,这些都是臣妾分内之事,皇上既到臣妾这里便安心用膳吧。”
崇顺皇帝点了点头。
“肃贵妃,你说说言熹吧,你觉得他如何?”
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肃贵妃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皇上,臣妾膝下有两位皇子,不便论说其他皇子。”
“无妨,只当咱们席间闲谈,你说过朕听听便罢了,朕也不会放在心上。”
肃贵妃思索片刻。
“言熹自幼苦心钻研功课,寒暑不误,文章诗词,骑射武功,样样俱佳,是兄弟们的榜样,臣妾私以为若非宁妃不假天年,言熹或许有所作为。”
崇顺皇帝听了长叹一声,或许这几年真是自己薄待了言熹。
他走后,永和宫掌事姑姑梧秋端来酸梅汤。
“主子,皇上怎会突然问起五贝勒来,您倒是为他说了许多好话。”
“知子莫若父,五贝勒究竟如何又何须本宫来说,皇上最忌讳后宫妃嫔与诸皇子们存有私心,本宫又何必在言语上占上风,反而引起皇上猜忌。”
梧秋听来豁然开朗。
“本宫觉着今日的酸梅汤十分爽口,再来一些吧!”
翌日,崇顺皇帝召见临漳,也问了同样的问题。
这让临漳惶恐。
“臣是外臣,断不敢枉然评论皇子。”
他多年来追随伯庸,学得伯庸的韬光养晦谨言慎行,时刻记得自己的身份,未有僭越之举。
“罢了,你不愿说,朕也不强求,朝中不乏趋炎附势之辈,早年朕用言熹时,竟有人动了立储之心,近年来朕冷了言熹,身边人避之不及。朕的皇子都是朕苦心培育出来的,岂能容这些人将朝堂上搞得乌烟瘴气。”
见崇顺皇帝有些动怒,临漳只俯身不言,好在崇顺皇帝又笑了,说今日召他前来是有一个想头,想赐言熹一段良缘。
临漳茫然,这样的事情大可找传召礼部,难道是与自己有关?
“朕知道你有个女儿,倾国倾城并不是最紧要的,你家风严谨,族中男儿个个成器,你这个女儿朕也有所耳闻,配言熹,也是佳偶啊!”
临漳跪下禀告。
“皇上,小女年幼,女子不比男儿,臣平日里多有骄纵,恐小女不懂规矩不识体统,到了贝勒府侍奉不周,臣便难辞其咎。”
崇顺皇帝问他女儿今年多大。
“回皇上,小女年方十六。”
“正是待字闺中的年纪,你便不要推辞了,朕也有自己的思量。”
临漳万万没想到崇顺皇帝的意思,但是圣意已决,他也无力回旋,只好谢恩。
临漳回到府中将事情说与夫人,夫人大惊失色,不知所措。
“我早该想到,以我如今的身份,易安的婚事不可能有你我做主,只是恍然间女儿竟已到了出阁的年纪了。”
临漳迟迟不肯相信现实,他背着双手,踱来踱去。
“老爷,这样一来五贝勒将成为女儿的夫君,咱们岂非愧对三王爷,老爷,如此一来您将如何自处啊?”
佟佳夫人忧心不已,皇命难违,却将置夫君于不忠不义。
“老爷,易安若真嫁去贝勒府,恐五贝勒因为您的缘故,不能善待她,可又如何是好啊!”
佟佳夫人不禁涔然泪下。
夫人所想的这些无一不是临漳的担忧,自己的宏图伟业,女儿的一生幸福都将付之东流。
“皇上有他的考量,权衡诸位皇子与朝臣间的势力,来日不论谁继承大统,易安都是做了牺牲品。”
佟佳夫人问赐婚旨意何时下达。
“此事是皇上深思熟虑过的,不日便会有旨意。”
夕阳西下,将迎来的是无尽的黑夜。
白云流转,仿佛紫禁城内外并不是同一片天。
伯庸奉召入宫,大太监孙瑞丰上前来迎,说皇上在召见召临漳大人,请他稍待片刻。
殿外的宫女手里拿着东西相互言语,说近日皇上总是传召临漳大人,想来要将佟佳小姐指给五贝勒做侧福晋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伯庸才听到这样的消息,大概宫里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了,只是他身在王府不知情罢了。
孙瑞丰走到碎嘴的宫女面前说在此地嚼舌根也不怕被割了舌头。
宫女连连求饶,孙瑞丰便让她们退下了。
立在殿前的伯庸,面若冰霜,直到看见临漳出来行礼,他未回应,而是擦肩而去,这个只认他一人为主的人,将要成为别人的丈人,而那个人就是他的绊脚石。更可笑的是他心里念想的人将成为别人的侧福晋,命运都不在自己手中,一切都是多么荒唐。
临漳俯身垂首,对着伯庸的背影,他也无计可施,不知该如何表达他的衷心。
夜里,也不知是几更天,冰冷的月光刺在伯庸的脸上,他独自坐在书房,双手紧握,此时此刻,他对皇位的渴望,更胜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