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快到戍时,大街小巷依旧人山人海,从其他郡县来京城做买卖的商人络绎不绝,甭管是公子哥千金小姐,还是平民百姓,都欢欢喜喜地穿行在热闹的大街上。
裴晞愈许久没有出门,她听着外边如此热闹,便将小窗的纱帘掀开一小截,向外看去。
街边的商铺门口都挂着招幌,被风吹得飘扬起来,像个活灵活现的小人儿,门口打杂的伙计正把准备把灯笼挂上去,为夜市做打算,商贩叫卖声和人们的谈论声此起彼伏,熙熙攘攘。
裴晞愈从未见过这般热闹的场景,一时看得有些出神,马车猛地停住,她吓了一跳,手中捏着的手帕从窗户掉落,不知飘向何处。
不用她说,步斐就已经掀开帘子问,“怎么了?”
“没多大事,就是一个小孩儿突然跑出来了。”贺子勰安抚了一下受惊的马,继而轻声说:“保护好殿下。”
两人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步斐重新坐了回去,只是离裴晞愈更近了些。
马车在大街上慢腾腾地走着,贺子勰换上了一副“生人勿近,我不好惹”的表情盯着来来往往的人,他的手下意识按在剑柄上,以防任何的突发情况。
但幸好之后的一路都安稳,几人抵达皇宫时,宫门前便已经有人等着了,为首的是皇帝身边最当红的太监总管兴庆,领着一众丫鬟太监,颇有阵仗地站了一路。
兴庆远远就望见一辆满是泥点子的马车驶了过来,离近了些,那简陋的马车透露出来的穷酸味儿几乎要让他怀疑这里边坐的是不是公主了,虽然心中窃笑不已,但他面上却不显,端着一副笑嘻嘻的面孔迎了上去,“恭迎殿下回宫,公主千岁千岁千千岁。”
一众人行完礼,也不等裴晞愈出声,十分自觉地站直身子,虽然头低着,但却都偷偷用余光去瞧那位“许久未见”的大公主。
裴晞愈仍然带着帷帽,她将手搭在步斐手腕上,被搀扶着走了下去。
“殿下在路上感染了风寒,此时不宜摘帽,还望公公谅解。”步斐微微欠身,迎着众人探究和疑惑的视线开口。
兴庆看过去,裴晞愈裹着厚重的狐裘,仍时不时地咳嗽几声,说病弱体虚这事倒做不得假。
“兴庆公公亲自出门迎接,嘉凝真是受之有愧。”裴晞愈说。
她姿态端得低,连自称都是称字,语气也是谦逊有礼得很,兴庆被她这么捧了一下,脸上笑容藏不住,连忙说:“公主太抬举老奴了,迎接公主那是天大的喜事,我也是得了便宜。”
再说了些无关痛痒的场面话,一行人往宫里走去,兴庆领着他们,最终在千荷宫停下。
千荷宫是先皇后的寝宫,裴晞愈没有自己的宫殿,和母亲一同住在这,只是她离开许久,这里也无人打扫,杂草丛生,颇有荒凉之感。
“圣上事务繁忙,但也记着殿下您,怕您在别处不习惯,便还是让我将您带到这儿来,也方便您感物思怀。”兴庆笑着说,但说出来的话却让在场的人纷纷变了脸色。
裴晞愈用眼神制止想要说话的两人,面带微笑,十分真情实感地谢道,“父皇为我好我自然是知道的,正好我也十分怀念孩提时期,多谢公公如此操心。”
“你们几个,以后就跟在公主身边做事吧。”兴庆随手指了几个人,端出当总管的姿态来,“都给我好好干,让公主不舒心了,可小心你们的脑袋。”
说完,他便领着其他人又走了出去,那姿势和排场,倒是宫里的公公头一份。
留下来的宫人对她虽然不热情,但好歹老实,吩咐的事还是照做,这让裴晞愈轻松不少,不然单凭他们三人,收拾好整个宫殿,就算通宵不睡,也得好几天才能干完。
步斐一边给她铺床,一边气愤地说,“简直是欺人太甚,您可是皇长女,是嫡出的公主,天上地上唯您一位,难道不应该是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裴晞愈扑哧一声笑了,逗她,“这是你第几回说欺人太甚了?小斐,我给你的书你就学了些夸人的词啊。”
“公主!”步斐娇嗔一声,看着她。
两人对视了一会儿,裴晞愈压低了声音说:“再过两日便是父皇寿辰,小斐,万事小心。”
步斐点点头,收拾好房间后便退到门外守着。
但这两日,千荷宫没有迎来任何一位客人,安静得有些反常,裴晞愈这次回京,就像无人在意,无人知晓一般。
寿宴当晚。
皇宫各宫殿都张灯结彩,连人迹罕至的千荷宫都挂上了红灯笼,看起来总算有了点人气。宴会在江平楼举行,此时已经聚集了不少人。
“听说惊华公主回宫了,今日可会来?”不知谁提了一嘴,人群瞬间像开了闸一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不是宴会主角却胜似主角的人来。
即使是达官贵人,也免不了要八卦的心啊。步斐远远就听见谈论声,有些不大高兴地瘪了瘪嘴,但还是恭敬地将裴晞愈扶着上了楼。
众人瞧着来了两位面生的姑娘,都好奇地瞧了起来。
被搀扶着的那位只梳了个最简单的发髻,一支碧绿色玉簪别在脑后,玉兰色的素面小袄,配上浅粉色曳地长裙,打扮虽然清新,但在宴会上显得实在朴素,特别是她那张脸,即便搽了胭脂,也盖不住病态。杏仁小脸,模样倒是精致极了,只是病气太重,瞧一眼便觉得她哪天就要离世了般,更别说靠近她,他们唯恐这女子的病气传给自己。
裴晞愈无视周围人异样的眼光,微微颔首,柔声说:“嘉凝离京已久,许多事情都记不大清了,如果有做错之处,还望各位大人多多包容。”
在众人还处于震惊中,步斐已经搀扶着她坐下,眼尖的立马就看出来她腿脚不便,步伐一深一浅,应当是腿疾还未好全。啧啧啧,不少人轻轻摇了摇头,这公主怕是终生都是个残疾了。
“皇上驾到!皇后驾到!”还没等他们再窥探出点什么,通报声就将他们的思绪拉了回来,便齐整整地跪了一地。
皇帝裴鸿煊和皇后娄映秋携手走了进来,一同说:“平身吧。”
在歌舞升平中,裴鸿煊朝多年不见的女儿看了过去,许是大病一场,她身上和她娘亲相似的地方被磨尽了,就连这张脸,也因为愁容满面,再不能让他联想起那个女人了。
他抿了一口茶,收回视线,紧锁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
裴晞愈忽略落在自己身上的道道视线,只是沉默地喝着茶。待群臣都献完礼之后,她才蹒跚着站起身来。
“儿臣不孝,数年没有伴在父皇左右,我在通州时常挂念着父皇,日日诵经为父皇和母后祈福。幸好父皇大寿,儿臣听闻父皇甚是喜爱纪老的书法,便求人取了一副墨宝来,聊表孝心。”
兴庆从她手上接过卷轴,珍重地向裴鸿煊展示。
“当真是真迹!”裴鸿煊惊喜地说,“听闻纪老早已隐世云游不知所踪,嘉凝,你是如何得到这副书法的?”
裴晞愈微微欠身,说:“儿臣也是机缘巧合之下才与纪老结识,这副墨宝亦是苦求了许久他才动笔写的。”
裴鸿煊痴迷书法,尤其喜好纪文咏的作品,只是后者提笔讲究缘分,千金难求,他也收藏了一些纪文兴早期的书法,只是都没有这一副来得精巧。他爱不释手地看了又看,心里对裴晞愈的反感也暂时冲淡了些。
之后的寿礼压过她的也有不少,特别是贵妃献上各种奇珍异宝时,所有人都惊讶不已。
借着混乱的场面,步斐靠在裴晞愈耳边,轻声说:“当年谈沁只是四妃之一,如今都已升为了皇贵妃,而如今皇后不管事,连凤印都由谈沁执掌。不仅如此,益王最近在朝中的呼声也很高,和太子颇有些分庭抗礼的趋势。”
裴晞愈不动声色地望过去,那一对母子的气焰几乎盖过了皇后和太子,很是嚣张,在宴会上如此高调,恐怕不仅是他们本性如此,也有裴鸿煊纵容授意的结果。
“后宫之中除了皇后和皇贵妃,还有一位温嫔需要注意,虽然她位分不高,但盛宠不衰。宫人们常念一句词,‘温嫔一笑,’只是她性子过于冷淡,惹恼了皇上,所以一直没给她升位分。”
温嫔楚静宜破格坐在四妃之首,底下的妃子颇有怨言,频频用眼神等她,但她本人毫不关心,仍是一副冷淡的模样。
“有传言说皇上想让她怀孕生下皇嗣,所以常常宿在她宫中。”步斐补充道。
裴晞愈愣住了,这倒是出乎她的意料。裴鸿煊向来标榜自己仁爱治国,专注政事,无心风月。所以后宫妃嫔不多,并且因为厌恶子嗣争斗,同胞残杀,连皇嗣也只有寥寥三个。这么看来,温嫔是个重要人物,说不定一朝风云突变,而她正是台风眼。
说完后宫的妃嫔,步斐继续给她介绍与她们相对而坐的群臣,“对面坐着的男宾大多位居三品以上,不过皇帝一向也会让官员将他们的儿女带来,目的不详,毕竟公主您前些年也不在朝中,给您选亲不太可能,勉强认为是为了培养下一代人才吧。”
裴晞愈听见她最后的吐槽,不由得笑了起来,不过若皇帝真要给她选亲,还是得有所防范。
步斐分别给她介绍了人物之后,又着重强调了几人。“和宰相位置相近的是当朝太傅,杜珩晏,二十有余,算得上是最年轻的高官,为人刚正不阿,一身傲骨,是太子手下最有话语权的幕僚。”
见她表情没有任何变化,步斐放下心来继续说:“和宰相在一张桌子的是他的儿子赫连昭,也就是那位从小和您定下婚约的人。”
裴晞愈轻轻咳了一声,她抬眼望去,赫连昭也正在看着她,发现自己偷看被抓包后,他赶紧别过了头。还是跟小时候一样不太聪明啊,裴晞愈默默叹了口气,这指腹为婚的玩笑话,未免闹得太难堪了些。
想来步斐这几日为了收集情报肯定累得不行,裴晞愈轻轻握住了她的手,轻声说:“小斐,你怎么这么厉害啊,那今天晚上给你加餐?”
步斐立马笑了起来,随即又觉得太过,赶紧收敛,说:“不用了殿下,我.......”
“让贺儿出宫买,想吃什么尽管点,先来个猪耳朵补补?”裴晞愈用手帕掩面,冲她眨了下眼。
让贺子勰跑腿她倒是很高兴,立马开始计划今天晚上还要吃些什么。
宴会结束时已经亥时,裴晞愈二人为了避免拥挤,等在最后离开。宴会期间无人搭理她,只是在背地里谈论她,但宴会后却来了个意想不到的人物。
“公主殿下,我家娘娘说将这条手帕送还于你,还望您不要再遗失了才好。”一个打扮素净的宫女恭敬地说,将一块手帕递过来。
裴晞愈接过,这正是前几日她在马车上掉落的那条手帕,她震惊地看着来人,问:“你家娘娘是?”
小宫女笑笑,并不回答,只是说:“殿下知道。”
裴晞愈和步斐相视一眼,心中都有了结果——温嫔楚静宜。
裴晞愈许久没有出门,她听着外边如此热闹,便将小窗的纱帘掀开一小截,向外看去。
街边的商铺门口都挂着招幌,被风吹得飘扬起来,像个活灵活现的小人儿,门口打杂的伙计正把准备把灯笼挂上去,为夜市做打算,商贩叫卖声和人们的谈论声此起彼伏,熙熙攘攘。
裴晞愈从未见过这般热闹的场景,一时看得有些出神,马车猛地停住,她吓了一跳,手中捏着的手帕从窗户掉落,不知飘向何处。
不用她说,步斐就已经掀开帘子问,“怎么了?”
“没多大事,就是一个小孩儿突然跑出来了。”贺子勰安抚了一下受惊的马,继而轻声说:“保护好殿下。”
两人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步斐重新坐了回去,只是离裴晞愈更近了些。
马车在大街上慢腾腾地走着,贺子勰换上了一副“生人勿近,我不好惹”的表情盯着来来往往的人,他的手下意识按在剑柄上,以防任何的突发情况。
但幸好之后的一路都安稳,几人抵达皇宫时,宫门前便已经有人等着了,为首的是皇帝身边最当红的太监总管兴庆,领着一众丫鬟太监,颇有阵仗地站了一路。
兴庆远远就望见一辆满是泥点子的马车驶了过来,离近了些,那简陋的马车透露出来的穷酸味儿几乎要让他怀疑这里边坐的是不是公主了,虽然心中窃笑不已,但他面上却不显,端着一副笑嘻嘻的面孔迎了上去,“恭迎殿下回宫,公主千岁千岁千千岁。”
一众人行完礼,也不等裴晞愈出声,十分自觉地站直身子,虽然头低着,但却都偷偷用余光去瞧那位“许久未见”的大公主。
裴晞愈仍然带着帷帽,她将手搭在步斐手腕上,被搀扶着走了下去。
“殿下在路上感染了风寒,此时不宜摘帽,还望公公谅解。”步斐微微欠身,迎着众人探究和疑惑的视线开口。
兴庆看过去,裴晞愈裹着厚重的狐裘,仍时不时地咳嗽几声,说病弱体虚这事倒做不得假。
“兴庆公公亲自出门迎接,嘉凝真是受之有愧。”裴晞愈说。
她姿态端得低,连自称都是称字,语气也是谦逊有礼得很,兴庆被她这么捧了一下,脸上笑容藏不住,连忙说:“公主太抬举老奴了,迎接公主那是天大的喜事,我也是得了便宜。”
再说了些无关痛痒的场面话,一行人往宫里走去,兴庆领着他们,最终在千荷宫停下。
千荷宫是先皇后的寝宫,裴晞愈没有自己的宫殿,和母亲一同住在这,只是她离开许久,这里也无人打扫,杂草丛生,颇有荒凉之感。
“圣上事务繁忙,但也记着殿下您,怕您在别处不习惯,便还是让我将您带到这儿来,也方便您感物思怀。”兴庆笑着说,但说出来的话却让在场的人纷纷变了脸色。
裴晞愈用眼神制止想要说话的两人,面带微笑,十分真情实感地谢道,“父皇为我好我自然是知道的,正好我也十分怀念孩提时期,多谢公公如此操心。”
“你们几个,以后就跟在公主身边做事吧。”兴庆随手指了几个人,端出当总管的姿态来,“都给我好好干,让公主不舒心了,可小心你们的脑袋。”
说完,他便领着其他人又走了出去,那姿势和排场,倒是宫里的公公头一份。
留下来的宫人对她虽然不热情,但好歹老实,吩咐的事还是照做,这让裴晞愈轻松不少,不然单凭他们三人,收拾好整个宫殿,就算通宵不睡,也得好几天才能干完。
步斐一边给她铺床,一边气愤地说,“简直是欺人太甚,您可是皇长女,是嫡出的公主,天上地上唯您一位,难道不应该是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裴晞愈扑哧一声笑了,逗她,“这是你第几回说欺人太甚了?小斐,我给你的书你就学了些夸人的词啊。”
“公主!”步斐娇嗔一声,看着她。
两人对视了一会儿,裴晞愈压低了声音说:“再过两日便是父皇寿辰,小斐,万事小心。”
步斐点点头,收拾好房间后便退到门外守着。
但这两日,千荷宫没有迎来任何一位客人,安静得有些反常,裴晞愈这次回京,就像无人在意,无人知晓一般。
寿宴当晚。
皇宫各宫殿都张灯结彩,连人迹罕至的千荷宫都挂上了红灯笼,看起来总算有了点人气。宴会在江平楼举行,此时已经聚集了不少人。
“听说惊华公主回宫了,今日可会来?”不知谁提了一嘴,人群瞬间像开了闸一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不是宴会主角却胜似主角的人来。
即使是达官贵人,也免不了要八卦的心啊。步斐远远就听见谈论声,有些不大高兴地瘪了瘪嘴,但还是恭敬地将裴晞愈扶着上了楼。
众人瞧着来了两位面生的姑娘,都好奇地瞧了起来。
被搀扶着的那位只梳了个最简单的发髻,一支碧绿色玉簪别在脑后,玉兰色的素面小袄,配上浅粉色曳地长裙,打扮虽然清新,但在宴会上显得实在朴素,特别是她那张脸,即便搽了胭脂,也盖不住病态。杏仁小脸,模样倒是精致极了,只是病气太重,瞧一眼便觉得她哪天就要离世了般,更别说靠近她,他们唯恐这女子的病气传给自己。
裴晞愈无视周围人异样的眼光,微微颔首,柔声说:“嘉凝离京已久,许多事情都记不大清了,如果有做错之处,还望各位大人多多包容。”
在众人还处于震惊中,步斐已经搀扶着她坐下,眼尖的立马就看出来她腿脚不便,步伐一深一浅,应当是腿疾还未好全。啧啧啧,不少人轻轻摇了摇头,这公主怕是终生都是个残疾了。
“皇上驾到!皇后驾到!”还没等他们再窥探出点什么,通报声就将他们的思绪拉了回来,便齐整整地跪了一地。
皇帝裴鸿煊和皇后娄映秋携手走了进来,一同说:“平身吧。”
在歌舞升平中,裴鸿煊朝多年不见的女儿看了过去,许是大病一场,她身上和她娘亲相似的地方被磨尽了,就连这张脸,也因为愁容满面,再不能让他联想起那个女人了。
他抿了一口茶,收回视线,紧锁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
裴晞愈忽略落在自己身上的道道视线,只是沉默地喝着茶。待群臣都献完礼之后,她才蹒跚着站起身来。
“儿臣不孝,数年没有伴在父皇左右,我在通州时常挂念着父皇,日日诵经为父皇和母后祈福。幸好父皇大寿,儿臣听闻父皇甚是喜爱纪老的书法,便求人取了一副墨宝来,聊表孝心。”
兴庆从她手上接过卷轴,珍重地向裴鸿煊展示。
“当真是真迹!”裴鸿煊惊喜地说,“听闻纪老早已隐世云游不知所踪,嘉凝,你是如何得到这副书法的?”
裴晞愈微微欠身,说:“儿臣也是机缘巧合之下才与纪老结识,这副墨宝亦是苦求了许久他才动笔写的。”
裴鸿煊痴迷书法,尤其喜好纪文咏的作品,只是后者提笔讲究缘分,千金难求,他也收藏了一些纪文兴早期的书法,只是都没有这一副来得精巧。他爱不释手地看了又看,心里对裴晞愈的反感也暂时冲淡了些。
之后的寿礼压过她的也有不少,特别是贵妃献上各种奇珍异宝时,所有人都惊讶不已。
借着混乱的场面,步斐靠在裴晞愈耳边,轻声说:“当年谈沁只是四妃之一,如今都已升为了皇贵妃,而如今皇后不管事,连凤印都由谈沁执掌。不仅如此,益王最近在朝中的呼声也很高,和太子颇有些分庭抗礼的趋势。”
裴晞愈不动声色地望过去,那一对母子的气焰几乎盖过了皇后和太子,很是嚣张,在宴会上如此高调,恐怕不仅是他们本性如此,也有裴鸿煊纵容授意的结果。
“后宫之中除了皇后和皇贵妃,还有一位温嫔需要注意,虽然她位分不高,但盛宠不衰。宫人们常念一句词,‘温嫔一笑,’只是她性子过于冷淡,惹恼了皇上,所以一直没给她升位分。”
温嫔楚静宜破格坐在四妃之首,底下的妃子颇有怨言,频频用眼神等她,但她本人毫不关心,仍是一副冷淡的模样。
“有传言说皇上想让她怀孕生下皇嗣,所以常常宿在她宫中。”步斐补充道。
裴晞愈愣住了,这倒是出乎她的意料。裴鸿煊向来标榜自己仁爱治国,专注政事,无心风月。所以后宫妃嫔不多,并且因为厌恶子嗣争斗,同胞残杀,连皇嗣也只有寥寥三个。这么看来,温嫔是个重要人物,说不定一朝风云突变,而她正是台风眼。
说完后宫的妃嫔,步斐继续给她介绍与她们相对而坐的群臣,“对面坐着的男宾大多位居三品以上,不过皇帝一向也会让官员将他们的儿女带来,目的不详,毕竟公主您前些年也不在朝中,给您选亲不太可能,勉强认为是为了培养下一代人才吧。”
裴晞愈听见她最后的吐槽,不由得笑了起来,不过若皇帝真要给她选亲,还是得有所防范。
步斐分别给她介绍了人物之后,又着重强调了几人。“和宰相位置相近的是当朝太傅,杜珩晏,二十有余,算得上是最年轻的高官,为人刚正不阿,一身傲骨,是太子手下最有话语权的幕僚。”
见她表情没有任何变化,步斐放下心来继续说:“和宰相在一张桌子的是他的儿子赫连昭,也就是那位从小和您定下婚约的人。”
裴晞愈轻轻咳了一声,她抬眼望去,赫连昭也正在看着她,发现自己偷看被抓包后,他赶紧别过了头。还是跟小时候一样不太聪明啊,裴晞愈默默叹了口气,这指腹为婚的玩笑话,未免闹得太难堪了些。
想来步斐这几日为了收集情报肯定累得不行,裴晞愈轻轻握住了她的手,轻声说:“小斐,你怎么这么厉害啊,那今天晚上给你加餐?”
步斐立马笑了起来,随即又觉得太过,赶紧收敛,说:“不用了殿下,我.......”
“让贺儿出宫买,想吃什么尽管点,先来个猪耳朵补补?”裴晞愈用手帕掩面,冲她眨了下眼。
让贺子勰跑腿她倒是很高兴,立马开始计划今天晚上还要吃些什么。
宴会结束时已经亥时,裴晞愈二人为了避免拥挤,等在最后离开。宴会期间无人搭理她,只是在背地里谈论她,但宴会后却来了个意想不到的人物。
“公主殿下,我家娘娘说将这条手帕送还于你,还望您不要再遗失了才好。”一个打扮素净的宫女恭敬地说,将一块手帕递过来。
裴晞愈接过,这正是前几日她在马车上掉落的那条手帕,她震惊地看着来人,问:“你家娘娘是?”
小宫女笑笑,并不回答,只是说:“殿下知道。”
裴晞愈和步斐相视一眼,心中都有了结果——温嫔楚静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