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九一早,唐握瑜在侍卫名为护卫实为防止她临阵脱逃的监视下,拎着装着笔墨、砚台的篮子等候在了考场外。
唐握瑜怕冷得很,就算马上要进考场,也不怕麻烦的披着大氅,带着汤婆子暖手,幸而大家都怕冻病了,清一色裹得像熊一般,她这样的打扮不是很瞩目。
就在一处站着不动,实在是太冷了,唐握瑜四处晃了一圈,找到了背风处。她也不管自己的仪态是否好看,只求坐得舒服,就地将腿盘了起来,倚着柱子闭目养神。
她这段时间睡得很少,即使好不容易睡着也会很快惊醒,日日看着照进屋内的月光直到天明,可如今坐在考场外的空地上,她反而有了丝丝睡意。
可是,刚刚眯了一会儿,她就被沉重的更鼓唤醒。
四更鼓响,考生开始入场。
唐握瑜这才短暂地清醒了过来,走向了一列较短的队列,等着军士一个一个搜身搜到自己。
或许是军士们看她衣着打扮皆不似凡品,没有过于冒犯,只是简单地拍打了一下衣裳,翻检了竹篮,确认没有夹带就将她放了进去。
会试考场比乡试考场更显逼仄,光透不过一个又一个的隔间,只能从向巡视考场的士卒要了烛火来照亮这小小的隔间,而她晦亮不明的未来只能靠即将到手的考卷。
考场外天亮了,考场内试卷也发了下来,用来印试卷与答题的纸张并没有她日常用的纸入手绵润、下笔不透。
她没有像别的考生一般急不可耐地查看考题,反而一直在摩挲了这张质量并不好的纸,直到军士从考场前面巡逻到后面又反折过来,才打开了试卷,思考了半晌,提笔在草纸上开始书写。
从天亮到天黑,唐握瑜的心情从压抑过渡到平静。
第一天考完,唐握瑜回到府上时,整个人都累垮了,从外院到卧房拢共就需要半盏茶,还有一半的路程是在春月的搀扶下慢慢挪到的。
一回到内室,唐握瑜就像见了救命恩人一般扑到了床上。
然后,随手把外衫一解,扯过了被子把自己裹成了团,躺好了正准备入睡,却突然想到了什么,扭过了头对着春月说:
“晚饭不用做了,让厨下温碗粥就好。”
春月唤来了小丫头守着说话功夫就睡着的唐握瑜,自己蹑手蹑脚出了房间。
“这几日科考,做饭的时候都把皮绷紧了,吃坏了公子,耽误了大事儿,有的是你们受的。”春月独自一人到了厨房,冷着脸警告厨子们。
自从他们一行人回京,府里的老人迅速将唐握瑜身边的侍从摸了个清楚。
别的小厮、侍卫看起来和公子不熟,单单只春月一个,日日陪在少爷身边,更何况又年轻又漂亮,府里婆子们都觉得这侍女日后估摸能被公子抬成妾。
对于家生子来说,那可是天大的好事,直接就脱了奴籍,如果运气好生个一儿半女,以后享福的日子可多着呢。
因着这重关系,他们都知道春月的意思基本就是唐握瑜的意思,都恭敬地一一称是。
唐握瑜再醒来时已经是三更了,她刚刚从床上支起了半个身子,春月就端着盏温热的茶水从外间快步走了进来。
“公子,先润润嗓子,我这就让人端粥来。”
“嗯,稍微盛点就行。”唐握瑜睡足了,此时舒服得手脚都舒展了,一下也不想动。
“你把这几天的日志稿子给我。”唐握瑜倚在引枕上,叫住了向外走的春月。
“夜里看书伤眼,我放在床头,公子明日再看吧。”春月不敢推脱,立马将稿子从外间的抽屉中拿了出来。
“不必了,我现在看完,你明天重抄了立马给那个侍卫。”唐握瑜恨不得让唐氏夫妇立马知道高中有望这个消息,如果不是已经三更了,她甚至想现在就发出去。
“是。”
春月立在一边看着唐握瑜在稿子上勾勾划划,最终凑出了一篇喜报。
“记得,明日一早就送出去。”唐握瑜直直地看着春月的眼睛说。
春月不敢同她对视,只一眼就低下了头,挪开了视线。
将坑挖好后,唐握瑜又缩回了被子里,心满意足地回到了梦乡。
“享受仅剩的美好时光吧,你们一家三口。”
唐握瑜充满恶意地想道。
京城这边唐握瑜在二月十二又上了考场,而那封带着喜气的信也快马加鞭发回了晋州。
“郎主,京城那边传来的信。”唐行从长随手里接过了信,不动声色地塞进了袖中。
一下职,唐行就马不停蹄地赶回了府里,府中的张氏也早收到了消息,就在花厅等着丈夫回家来。
“可曾看过信?”张氏虽然着急,但依旧等着丈夫安坐在桌旁才问。
唐行没理张氏,自顾自将信封撕了开来,抽出了折了几折的几页纸。
半晌后,唐行将信纸递给了张氏。
张氏没唐行不动声色的功力,她看了一半就已经喜形于色。
“那,麟儿岂不是能有个好名次?”张氏一时无法相信那个不孝女儿能有这般才情。
“她文章向来出彩,只是过于秀丽,只怕判卷考官不喜她的文风,更何况还有后面两场。”唐行显然比张氏想的多。
“那,麟儿还能有个好名次吗?用不用现在就动身去京城啊?”张氏只识得几个字,读过《女则》、《女训》,掌家是一把好手,但对科考这些一概不通,只能让唐行拿主意。
“准备动身吧,怀瑾你我又不是不知道,一路定是游山玩水,等到了京城琼林宴差不多也就过了,到时候在府里等着授官即可。”
唐行突然想起自他回到府里还没看到唐怀瑾,连忙问唐氏:“麟儿呢?他最近没出府吧?后面几天也让他别乱跑。”
“功名利禄就在眼前,他忍这一时就好。”
晋州府里二人做着一门双进士的美梦,京城考场中唐握瑜做庄开一场天大的赌局。
回信在唐握瑜考完最后一场的时候,送到了春月手中。
“公子,信。”
唐握瑜刚回到府里,准备沐浴更衣,春月就将信拿了出来。
唐握瑜施施然接过,然后打开了信。
她一字一句读了过去,突然好像看到了笑话,噗的一声笑了出来。唐握瑜是真的被他们逗笑了。
她没想到他们真的这么傻,竟然想让一个纨绔混在翰林院里,她一想到到时候同僚参加诗会温会,唐怀瑾窝囊地说不去的样子就觉得好笑。
“好了,你把信藏了,别丢了、烧了,这可是至关重要的证据。”
唐氏夫妇做着李代桃僵的美梦,唐握瑜也做着“告御状”后自己活命的好梦,三人都难得的睡了一场好觉。
第二日唐握瑜硬生生睡到了半上午,但依旧懒洋洋地赖在床上不想动弹,直到快吃午饭的时候,才将将从床上爬起来。
学生们难得能睡个好觉,但考官们却不行,他们只能按时到贡院判文章。
赵越看着眼前的一摞又一摞装订好的卷子就是非常想死,但又只能认命地拿起试卷。
整个贡院里都是考官们时不时发出的一声叹息,偶有夸赞,也只是万里挑一。
赵越还是沾了点好运,虽然没几篇好东西,但胜在好批,不需要纠结批语写些什么,随便写点中规中矩、乏陈可善一类的话应付过去即可。
赵越数了数剩下的一沓试卷,终于松了一口气:“终于,终于,快看完了。”但是同僚没有任何回应,他疑惑地向另外三个考官看了过去,却发现他们三人都围在章钊身边看同一份文章。
“看什么呢?这么入神,都不理我。”说着他也挤了过去。
他越看越心惊,不由得倒抽了一口气,却被沉溺其中的同僚们转过头瞪了一眼,只能谄媚地笑了一下又凑了上去继续看。
“伯约,批什么批语啊?”
“这是大事,怎么能胡乱与你说。”被称为“伯约”的那位考官,提笔落下了几字批语,就匆忙翻到了下一张。
考官判生判死,学生们等生等死,终于等到了会试发榜。
会试发榜这日,唐握瑜早早就起床了,府里也早早遣人去等榜单公布,她就在府里静静地等着。
小厮跌跌撞撞地推门进来,连行礼都没顾上,就向着内室大声喊出:“公子、公子……中了,中了。”
“多少名啊,你慢点,说清楚。”唐握瑜不急,但春月急啊。
“第三名!咱家公子在第三名!”小厮喜形于色,整个府里都是一片喜气洋洋,就连唐握瑜脸上也带上了笑意。
自从发榜,向刺史府送拜帖的人越来越多,从故旧到同乡学生都想一睹这位神秘的会试第三名。
但唐握瑜依旧吩咐人都推了,毕竟作戏要做全套,现在不接受别人拜访,这将会在以后成为唐氏夫妇将她囚禁于府中不准与外人来往的证据。
唐行与张氏也在发榜后三日收到了唐握瑜高中的消息,顾不上别的连忙催唐怀瑾速速出发前往京城。
唐怀瑾这次上京,上得心甘情愿,上得笑容满面,迅速到上午开始收拾行李,下午就出发了,完全没有之前让他赶考的万分不愿。
殿试与会试发榜之间空了小半个月,这十多天唐握瑜一点没虚度,一直在揣测圣意,企图预测殿试考题,她要尽可能地让自己更有价值一点。
殿试题目向来是天子精挑细算,能最大程度决定一名士子是否可以充任明堂、又或才学出众可入翰林院为天子师,唐握瑜要么需要言之有物能上达天听,要么需要文章迤逦多姿、能哄得判卷考官将她的卷子递上御案。
唐握瑜知道自己的文章还达不到精妙绝伦、人人称颂的地步,她只能在解决朝堂亟待解决的问题上面下功夫研究。
唐握瑜怕冷得很,就算马上要进考场,也不怕麻烦的披着大氅,带着汤婆子暖手,幸而大家都怕冻病了,清一色裹得像熊一般,她这样的打扮不是很瞩目。
就在一处站着不动,实在是太冷了,唐握瑜四处晃了一圈,找到了背风处。她也不管自己的仪态是否好看,只求坐得舒服,就地将腿盘了起来,倚着柱子闭目养神。
她这段时间睡得很少,即使好不容易睡着也会很快惊醒,日日看着照进屋内的月光直到天明,可如今坐在考场外的空地上,她反而有了丝丝睡意。
可是,刚刚眯了一会儿,她就被沉重的更鼓唤醒。
四更鼓响,考生开始入场。
唐握瑜这才短暂地清醒了过来,走向了一列较短的队列,等着军士一个一个搜身搜到自己。
或许是军士们看她衣着打扮皆不似凡品,没有过于冒犯,只是简单地拍打了一下衣裳,翻检了竹篮,确认没有夹带就将她放了进去。
会试考场比乡试考场更显逼仄,光透不过一个又一个的隔间,只能从向巡视考场的士卒要了烛火来照亮这小小的隔间,而她晦亮不明的未来只能靠即将到手的考卷。
考场外天亮了,考场内试卷也发了下来,用来印试卷与答题的纸张并没有她日常用的纸入手绵润、下笔不透。
她没有像别的考生一般急不可耐地查看考题,反而一直在摩挲了这张质量并不好的纸,直到军士从考场前面巡逻到后面又反折过来,才打开了试卷,思考了半晌,提笔在草纸上开始书写。
从天亮到天黑,唐握瑜的心情从压抑过渡到平静。
第一天考完,唐握瑜回到府上时,整个人都累垮了,从外院到卧房拢共就需要半盏茶,还有一半的路程是在春月的搀扶下慢慢挪到的。
一回到内室,唐握瑜就像见了救命恩人一般扑到了床上。
然后,随手把外衫一解,扯过了被子把自己裹成了团,躺好了正准备入睡,却突然想到了什么,扭过了头对着春月说:
“晚饭不用做了,让厨下温碗粥就好。”
春月唤来了小丫头守着说话功夫就睡着的唐握瑜,自己蹑手蹑脚出了房间。
“这几日科考,做饭的时候都把皮绷紧了,吃坏了公子,耽误了大事儿,有的是你们受的。”春月独自一人到了厨房,冷着脸警告厨子们。
自从他们一行人回京,府里的老人迅速将唐握瑜身边的侍从摸了个清楚。
别的小厮、侍卫看起来和公子不熟,单单只春月一个,日日陪在少爷身边,更何况又年轻又漂亮,府里婆子们都觉得这侍女日后估摸能被公子抬成妾。
对于家生子来说,那可是天大的好事,直接就脱了奴籍,如果运气好生个一儿半女,以后享福的日子可多着呢。
因着这重关系,他们都知道春月的意思基本就是唐握瑜的意思,都恭敬地一一称是。
唐握瑜再醒来时已经是三更了,她刚刚从床上支起了半个身子,春月就端着盏温热的茶水从外间快步走了进来。
“公子,先润润嗓子,我这就让人端粥来。”
“嗯,稍微盛点就行。”唐握瑜睡足了,此时舒服得手脚都舒展了,一下也不想动。
“你把这几天的日志稿子给我。”唐握瑜倚在引枕上,叫住了向外走的春月。
“夜里看书伤眼,我放在床头,公子明日再看吧。”春月不敢推脱,立马将稿子从外间的抽屉中拿了出来。
“不必了,我现在看完,你明天重抄了立马给那个侍卫。”唐握瑜恨不得让唐氏夫妇立马知道高中有望这个消息,如果不是已经三更了,她甚至想现在就发出去。
“是。”
春月立在一边看着唐握瑜在稿子上勾勾划划,最终凑出了一篇喜报。
“记得,明日一早就送出去。”唐握瑜直直地看着春月的眼睛说。
春月不敢同她对视,只一眼就低下了头,挪开了视线。
将坑挖好后,唐握瑜又缩回了被子里,心满意足地回到了梦乡。
“享受仅剩的美好时光吧,你们一家三口。”
唐握瑜充满恶意地想道。
京城这边唐握瑜在二月十二又上了考场,而那封带着喜气的信也快马加鞭发回了晋州。
“郎主,京城那边传来的信。”唐行从长随手里接过了信,不动声色地塞进了袖中。
一下职,唐行就马不停蹄地赶回了府里,府中的张氏也早收到了消息,就在花厅等着丈夫回家来。
“可曾看过信?”张氏虽然着急,但依旧等着丈夫安坐在桌旁才问。
唐行没理张氏,自顾自将信封撕了开来,抽出了折了几折的几页纸。
半晌后,唐行将信纸递给了张氏。
张氏没唐行不动声色的功力,她看了一半就已经喜形于色。
“那,麟儿岂不是能有个好名次?”张氏一时无法相信那个不孝女儿能有这般才情。
“她文章向来出彩,只是过于秀丽,只怕判卷考官不喜她的文风,更何况还有后面两场。”唐行显然比张氏想的多。
“那,麟儿还能有个好名次吗?用不用现在就动身去京城啊?”张氏只识得几个字,读过《女则》、《女训》,掌家是一把好手,但对科考这些一概不通,只能让唐行拿主意。
“准备动身吧,怀瑾你我又不是不知道,一路定是游山玩水,等到了京城琼林宴差不多也就过了,到时候在府里等着授官即可。”
唐行突然想起自他回到府里还没看到唐怀瑾,连忙问唐氏:“麟儿呢?他最近没出府吧?后面几天也让他别乱跑。”
“功名利禄就在眼前,他忍这一时就好。”
晋州府里二人做着一门双进士的美梦,京城考场中唐握瑜做庄开一场天大的赌局。
回信在唐握瑜考完最后一场的时候,送到了春月手中。
“公子,信。”
唐握瑜刚回到府里,准备沐浴更衣,春月就将信拿了出来。
唐握瑜施施然接过,然后打开了信。
她一字一句读了过去,突然好像看到了笑话,噗的一声笑了出来。唐握瑜是真的被他们逗笑了。
她没想到他们真的这么傻,竟然想让一个纨绔混在翰林院里,她一想到到时候同僚参加诗会温会,唐怀瑾窝囊地说不去的样子就觉得好笑。
“好了,你把信藏了,别丢了、烧了,这可是至关重要的证据。”
唐氏夫妇做着李代桃僵的美梦,唐握瑜也做着“告御状”后自己活命的好梦,三人都难得的睡了一场好觉。
第二日唐握瑜硬生生睡到了半上午,但依旧懒洋洋地赖在床上不想动弹,直到快吃午饭的时候,才将将从床上爬起来。
学生们难得能睡个好觉,但考官们却不行,他们只能按时到贡院判文章。
赵越看着眼前的一摞又一摞装订好的卷子就是非常想死,但又只能认命地拿起试卷。
整个贡院里都是考官们时不时发出的一声叹息,偶有夸赞,也只是万里挑一。
赵越还是沾了点好运,虽然没几篇好东西,但胜在好批,不需要纠结批语写些什么,随便写点中规中矩、乏陈可善一类的话应付过去即可。
赵越数了数剩下的一沓试卷,终于松了一口气:“终于,终于,快看完了。”但是同僚没有任何回应,他疑惑地向另外三个考官看了过去,却发现他们三人都围在章钊身边看同一份文章。
“看什么呢?这么入神,都不理我。”说着他也挤了过去。
他越看越心惊,不由得倒抽了一口气,却被沉溺其中的同僚们转过头瞪了一眼,只能谄媚地笑了一下又凑了上去继续看。
“伯约,批什么批语啊?”
“这是大事,怎么能胡乱与你说。”被称为“伯约”的那位考官,提笔落下了几字批语,就匆忙翻到了下一张。
考官判生判死,学生们等生等死,终于等到了会试发榜。
会试发榜这日,唐握瑜早早就起床了,府里也早早遣人去等榜单公布,她就在府里静静地等着。
小厮跌跌撞撞地推门进来,连行礼都没顾上,就向着内室大声喊出:“公子、公子……中了,中了。”
“多少名啊,你慢点,说清楚。”唐握瑜不急,但春月急啊。
“第三名!咱家公子在第三名!”小厮喜形于色,整个府里都是一片喜气洋洋,就连唐握瑜脸上也带上了笑意。
自从发榜,向刺史府送拜帖的人越来越多,从故旧到同乡学生都想一睹这位神秘的会试第三名。
但唐握瑜依旧吩咐人都推了,毕竟作戏要做全套,现在不接受别人拜访,这将会在以后成为唐氏夫妇将她囚禁于府中不准与外人来往的证据。
唐行与张氏也在发榜后三日收到了唐握瑜高中的消息,顾不上别的连忙催唐怀瑾速速出发前往京城。
唐怀瑾这次上京,上得心甘情愿,上得笑容满面,迅速到上午开始收拾行李,下午就出发了,完全没有之前让他赶考的万分不愿。
殿试与会试发榜之间空了小半个月,这十多天唐握瑜一点没虚度,一直在揣测圣意,企图预测殿试考题,她要尽可能地让自己更有价值一点。
殿试题目向来是天子精挑细算,能最大程度决定一名士子是否可以充任明堂、又或才学出众可入翰林院为天子师,唐握瑜要么需要言之有物能上达天听,要么需要文章迤逦多姿、能哄得判卷考官将她的卷子递上御案。
唐握瑜知道自己的文章还达不到精妙绝伦、人人称颂的地步,她只能在解决朝堂亟待解决的问题上面下功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