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雨停了又落,整整三四天不见太阳,蕙知几乎再没怎么出过门——下来的匆忙,她哪里带着什么换洗衣物呢,所幸此时是冬天,原来想着等夜里没人的时候去老板娘那里借点热水擦身,可下楼的时候偏偏崴了一脚,随即身后便传来男人交头接耳的嬉笑声,那几乎没有任何隐藏,这大车店里进进出出的几乎都是灰扑扑的男人们,少有些带着家眷的也不是她这样娇滴滴穿洋装头上还打着卷发的小姑娘,走进走出身上的视线几乎没有停过。
蕙知发现之后便不太肯出门了,总是待在房里守着靳惟亭,他白日里也几乎有一半的时间睡着,醒来的时候也恹恹的,蕙知小心的摸过几次他的额头,像是还在低烧,脸上也憔悴不少,只担心他越来越糟,心里便总是战战兢兢。
只好每天借老板娘收集的报纸来看,那日靳惟亭醒来之时,她正专心伏在案上看着报上的新闻,看到专注之时偏偏鼻头微痒,忍不住打了个小小的哈欠,头微仰起间,正瞥到身后的男人半坐着在注视自己,连忙不好意思的用手遮了遮,却是这人先开了口,
靳惟亭像是第一次见到她拆掉发卷,扎起辫子的模样,有些讶异:
“你怎么了?看上去脸色不太好?”
“还不是这几天外面一直下雨,外面湿冷湿冷的,衣裳也不肯干。”蕙知站起来走到窗边,那里有一个小小的歪木头叉子,上面挂着的毛衣还残留着淡淡的红色,她忍不住抱怨的摸了摸还有些湿意的衣服,“我拿肥皂搓了好几次,怎么都搓不掉,靳先生,等你病好了,只怕要买新衣裳啦。”
“等到城里买件新的就好,大冬天的洗衣服可容易生冻疮。”
“没关系,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你一直睡着的时候,我除了看报纸,也帮不上你别的忙,又不敢出门,做些什么我也安心一些,靳先生,你安心吧。”
“咱们也算是生死之交了,其实很不必这样客气,你叫我靳先生,我叫你祝小姐,这样生疏要是被外人听到了只怕不好,咱们都是受过新潮教育的,何必这样拘泥呢?”
“你不如叫我惟亭,我叫你蕙知,你看可不可以。”
蕙知迟疑的看了看他,
“好罢,惟亭,你现在感觉怎么样了?”
“还不错,好像也不怎么晕乎了,只是感觉没有力气,肚子饿的咕咕叫了。”
“我上来的时候见老板娘正在熬汤,便给你带了一碗,羊蝎子萝卜汤。”她将大瓷碗送到床边,拿出帕子擦了擦筷子,“说是最补气养身的,你要多喝一点。”
老板娘熬这汤的时候她正好在边上,眼看着一块块儿骨头下水,和切碎的萝卜块儿一道咕嘟咕嘟的熬出稠白诱人的汤汁,最后再在碗里撒一把后院自个儿种出来的葱花,瞧着与老家饭店里正经熬得羊肉汤也查不了多少,只是她没见过这东西,瞧了瞧还是不敢喝。倒是躺在床上的男人看着眼睛发亮,倒也不顾原来斯文的吃相,索性将半个身子探了过来,抄起筷子开始大快朵颐起来,他也不嫌烫,沿着碗沿喝下口冒着白气儿的汤汁,面上满是怀念,
“呀,这汤我多少年都没喝了。”
蕙知忍不住好奇,
“你吃过这东西呀?”
靳惟亭耐心道,
“羊蝎子就是羊的脊骨,这东西在南方不多见,我们北方冬天可常吃,红焖白汤都暖和。”
女孩儿呆呆托起腮,
“原来如此,大概是因为老板是北方人的缘故吧,怪不得老板娘买了许多。”她正发着愣,一块儿带骨带肉,浸润着油光的羊蝎子递到她面前,
“尝尝?”
蕙知没反应过来,下意识张口接了才觉得不好,只是那块儿骨头塞住了嘴巴,荤腥的香气叫她只顾着用牙齿细细分辨,又怕吐出来丢丑,品味又品味,她沉思着才吐出残渣,用手帕裹着放到桌上,
“这东西,没什么肉呀。”
这句话逗得靳惟亭忍不住笑起来,逗她
“这东西从前都是穷人吃的,沾沾肉味儿骗骗嘴巴罢了,今天叫蕙知小姐你吃了也算它的福气。”
“你怎么总逗我呀,你不是也爱吃。”
“家乡味道,想的厉害。”
这么一说,倒叫蕙知想起来了,葵州城原来是地地道道的北方啊,蕙知原是江南水乡养出来的姑娘,从来出门见过几个道地的外乡人,只知道北方冰天雪地,气候恶劣,因此那里的人不论男女都喜欢吃荤腥来抵御严寒,所以都生的人高马大,说话高声大气。
可面前这个人除了个子,好像哪里都不像个北方人。
他自然是生的很高的,蕙知不矮,蹬着脚上有些高度的皮鞋甚至可以与许多男人的身高媲美,只是靳惟亭躺着时不显,站起来的时候竟比蕙知都要高一个半头,就显得十分扎眼了,不过因为他伤得有些严重,没什么体力,因此走进走出都是倚着墙壁或者听差的肩膀,看着便没有那么引人注意。
但他的面容生的很漂亮,双眼皮微微上挑的凤眼有些女气,鼻廊高阔,唇微微薄,若不是他脊背宽阔,蕙知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还以为是遇上了报纸上写的女扮男装,理短头发的新时代女郎呢。
他这幅容貌有棱有角,其实很有些尖锐,瞧着就不像是普通人,只是受了伤没办法打理头发,黑浓浓的发丝长得过了耳朵,将整张脸遮得着,脸色又惨白,倒将他这份漂亮遮得七七八八,不细看压根儿没办法注意,蕙知倒是和他呆在一起,距离十分亲近,她这样的性格,原本哪里禁得住,只是这人实在太过识趣,对自己说话总是亲切又有礼貌,声音都不肯大一些,没办法避嫌的时候窘起来整张脸连耳朵都通红,比蕙知这个女孩儿还不好意思的样子,叫人生不出什么防备。
两个人便慢慢熟悉起来,蕙知看着他那张亲切温柔的脸颊还常常提醒自己可千万要守住别把什么都秃噜出去。
两人正说着闲话,此时外面又传来吱吱嘎嘎的声音,楼下驴马嘶鸣,老板娘招呼客人的声音再次响起,蕙知不由往窗外望了望,纳闷儿道,
“怎么这两天下雨,旅社里客人倒是越来越多了?”
靳惟亭解释道,
“这个时候马上要过年了,大家都想着趁着年关早些回家,所谓游子还故乡嘛”他突然想起来了什么,温声宽慰道,
“蕙知,你别担心,很快我们到了芙州,我就想办法联系你家里,早点送你回去,好不好?”
这人实在是个可亲体贴之人,可惜他不知旧里,意会错了蕙知的意思——她鼓起勇气逃都逃了出来,在那桩丑事未解决之前,是万万不能回去的,不然一个没出门的大闺女自己逃走了,岂不是罪加一等,回去恐怕真的得被沉塘了。
想起那竹篱笆扎的猪笼子,她就脸色大变,双手不由搅起,吞吞吐吐道:
“我其实还不急着回家···先顾着你吧。”
靳惟亭若有所思的看看她,竟也没问,忽得又起话头,竟转到叫蕙知一道和自己回葵州玩儿去了。
蕙知还心有戚戚道葵州此时只怕是冰天雪地,冻得人骨头都能酥掉,又听靳惟亭讲着葵州景致,说起
“北方虽然比你们南方冷,可也只是在外面,我们那儿穿得厚,房子里面还烧着地热。到时候招待你和我的几个姐姐们一道,在屋子里不管是打麻将还是看戏都暖烘烘的,连夹衣都不必穿,在房子里只管穿着旗袍洋装,再尝尝外国的甜点师傅做出来的冰淇淋蛋糕,那才叫一个舒适呢。”
面前的人说起北国风光来津津乐道,地龙是什么样的,打起北方麻将来是什么规矩,又请哪位北戏名伶,甚至是英吉利请来的蛋糕师傅能做几种蛋糕,奶油花能做几种样子都叫他说的无不详尽,蕙知听得心驰神往,心下却不由得更加笃定安心,她也见过秦家的富贵做派,知道有些眼界不是在报纸上看过,橱窗外瞄过便能轻而易举编出来的,他说的场景必然自己亲身经历过。
那定不是骗子了。
到底命运还是眷顾了她,原本只是借着靳惟亭在火车脱身,如今看来说不定真能借他一臂之力;蕙知听堂姐婉真说起过,虽则如今天下割据,外有洋人到处设立租界,内各地月月有人揭竿而起,自立大帅,更有前朝遗族日日在报纸上发声高呼复国,可如今国内能得一看的,还得是占据旧国都,掌握前朝玉玺的执政公馆。
挟天子以令诸侯,听闻葵军不仅人多势强,靳大帅还与旧朝小皇帝一母同胞的亲姐姐德珑公主订婚,因此执政公馆可谓有名有实。
那如果,自己成了执政公馆的少爷的救命恩人,那秦家就,
不足为惧了。
想到此,她也怀着心思和靳惟亭分食了不少那羊汤,只是这东西不填肚子,眼瞧着只喝了个水饱,蕙知便道,
“我去拿晚饭和药吧。”
楼下正是晚点时候,厨房里灶气烟尘弥散,因此蕙知只好站在门外等待,正闲得无聊,她却突然一黑,蕙知倒退两步抬头瞧去,却原来是个满脸胡子的中年男人靠了过来,这男人穿着一身旧棉袄,头顶微秃,身材臃肿,满脸却挂着殷勤的笑容,却说不出的古怪
“小姑娘,哪里人啊?”
这几天进出,早有不少人来搭讪,因此蕙知倒是十分熟稔,顺口便回道,
“葵州人。”
“口音不像啊,倒像是南方妹子。”
蕙知便冷淡道,
“我家当家的葵州人。”
所幸这时门内叫了一声,原来是他们的晚饭和药好了,蕙知正想要去接,却见那大胡子也一道跟了上来,
“啊哟,这几个大海碗,你一个人搬得动吗?别洒自己一身。”
她一慌,
“不必了,也不是很饿,我等会儿叫我们家那个下来拿吧。”
那目光叫人如坐针毡,蕙知一步步走上楼梯,她想装的若无其事,走了一半,却发现自己竟然惦着脚尖,怪不得走的越发疲累,可微微回头,那大胡子竟一声不吭,还在一楼账台处盯着他,瞧见自己看见了她也不躲藏,咧着嘴冲着她笑,笑得叫人脸上发寒,于是她只好若无其事走上二楼,却又转身往三楼走去,再小心翼翼的绕好大一条路,从另一头回去。
刚关上门,她正对着门缝东张西望,耳朵后面却吹来一阵暖风,
“饭还没好吗?”
蕙知发现之后便不太肯出门了,总是待在房里守着靳惟亭,他白日里也几乎有一半的时间睡着,醒来的时候也恹恹的,蕙知小心的摸过几次他的额头,像是还在低烧,脸上也憔悴不少,只担心他越来越糟,心里便总是战战兢兢。
只好每天借老板娘收集的报纸来看,那日靳惟亭醒来之时,她正专心伏在案上看着报上的新闻,看到专注之时偏偏鼻头微痒,忍不住打了个小小的哈欠,头微仰起间,正瞥到身后的男人半坐着在注视自己,连忙不好意思的用手遮了遮,却是这人先开了口,
靳惟亭像是第一次见到她拆掉发卷,扎起辫子的模样,有些讶异:
“你怎么了?看上去脸色不太好?”
“还不是这几天外面一直下雨,外面湿冷湿冷的,衣裳也不肯干。”蕙知站起来走到窗边,那里有一个小小的歪木头叉子,上面挂着的毛衣还残留着淡淡的红色,她忍不住抱怨的摸了摸还有些湿意的衣服,“我拿肥皂搓了好几次,怎么都搓不掉,靳先生,等你病好了,只怕要买新衣裳啦。”
“等到城里买件新的就好,大冬天的洗衣服可容易生冻疮。”
“没关系,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你一直睡着的时候,我除了看报纸,也帮不上你别的忙,又不敢出门,做些什么我也安心一些,靳先生,你安心吧。”
“咱们也算是生死之交了,其实很不必这样客气,你叫我靳先生,我叫你祝小姐,这样生疏要是被外人听到了只怕不好,咱们都是受过新潮教育的,何必这样拘泥呢?”
“你不如叫我惟亭,我叫你蕙知,你看可不可以。”
蕙知迟疑的看了看他,
“好罢,惟亭,你现在感觉怎么样了?”
“还不错,好像也不怎么晕乎了,只是感觉没有力气,肚子饿的咕咕叫了。”
“我上来的时候见老板娘正在熬汤,便给你带了一碗,羊蝎子萝卜汤。”她将大瓷碗送到床边,拿出帕子擦了擦筷子,“说是最补气养身的,你要多喝一点。”
老板娘熬这汤的时候她正好在边上,眼看着一块块儿骨头下水,和切碎的萝卜块儿一道咕嘟咕嘟的熬出稠白诱人的汤汁,最后再在碗里撒一把后院自个儿种出来的葱花,瞧着与老家饭店里正经熬得羊肉汤也查不了多少,只是她没见过这东西,瞧了瞧还是不敢喝。倒是躺在床上的男人看着眼睛发亮,倒也不顾原来斯文的吃相,索性将半个身子探了过来,抄起筷子开始大快朵颐起来,他也不嫌烫,沿着碗沿喝下口冒着白气儿的汤汁,面上满是怀念,
“呀,这汤我多少年都没喝了。”
蕙知忍不住好奇,
“你吃过这东西呀?”
靳惟亭耐心道,
“羊蝎子就是羊的脊骨,这东西在南方不多见,我们北方冬天可常吃,红焖白汤都暖和。”
女孩儿呆呆托起腮,
“原来如此,大概是因为老板是北方人的缘故吧,怪不得老板娘买了许多。”她正发着愣,一块儿带骨带肉,浸润着油光的羊蝎子递到她面前,
“尝尝?”
蕙知没反应过来,下意识张口接了才觉得不好,只是那块儿骨头塞住了嘴巴,荤腥的香气叫她只顾着用牙齿细细分辨,又怕吐出来丢丑,品味又品味,她沉思着才吐出残渣,用手帕裹着放到桌上,
“这东西,没什么肉呀。”
这句话逗得靳惟亭忍不住笑起来,逗她
“这东西从前都是穷人吃的,沾沾肉味儿骗骗嘴巴罢了,今天叫蕙知小姐你吃了也算它的福气。”
“你怎么总逗我呀,你不是也爱吃。”
“家乡味道,想的厉害。”
这么一说,倒叫蕙知想起来了,葵州城原来是地地道道的北方啊,蕙知原是江南水乡养出来的姑娘,从来出门见过几个道地的外乡人,只知道北方冰天雪地,气候恶劣,因此那里的人不论男女都喜欢吃荤腥来抵御严寒,所以都生的人高马大,说话高声大气。
可面前这个人除了个子,好像哪里都不像个北方人。
他自然是生的很高的,蕙知不矮,蹬着脚上有些高度的皮鞋甚至可以与许多男人的身高媲美,只是靳惟亭躺着时不显,站起来的时候竟比蕙知都要高一个半头,就显得十分扎眼了,不过因为他伤得有些严重,没什么体力,因此走进走出都是倚着墙壁或者听差的肩膀,看着便没有那么引人注意。
但他的面容生的很漂亮,双眼皮微微上挑的凤眼有些女气,鼻廊高阔,唇微微薄,若不是他脊背宽阔,蕙知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还以为是遇上了报纸上写的女扮男装,理短头发的新时代女郎呢。
他这幅容貌有棱有角,其实很有些尖锐,瞧着就不像是普通人,只是受了伤没办法打理头发,黑浓浓的发丝长得过了耳朵,将整张脸遮得着,脸色又惨白,倒将他这份漂亮遮得七七八八,不细看压根儿没办法注意,蕙知倒是和他呆在一起,距离十分亲近,她这样的性格,原本哪里禁得住,只是这人实在太过识趣,对自己说话总是亲切又有礼貌,声音都不肯大一些,没办法避嫌的时候窘起来整张脸连耳朵都通红,比蕙知这个女孩儿还不好意思的样子,叫人生不出什么防备。
两个人便慢慢熟悉起来,蕙知看着他那张亲切温柔的脸颊还常常提醒自己可千万要守住别把什么都秃噜出去。
两人正说着闲话,此时外面又传来吱吱嘎嘎的声音,楼下驴马嘶鸣,老板娘招呼客人的声音再次响起,蕙知不由往窗外望了望,纳闷儿道,
“怎么这两天下雨,旅社里客人倒是越来越多了?”
靳惟亭解释道,
“这个时候马上要过年了,大家都想着趁着年关早些回家,所谓游子还故乡嘛”他突然想起来了什么,温声宽慰道,
“蕙知,你别担心,很快我们到了芙州,我就想办法联系你家里,早点送你回去,好不好?”
这人实在是个可亲体贴之人,可惜他不知旧里,意会错了蕙知的意思——她鼓起勇气逃都逃了出来,在那桩丑事未解决之前,是万万不能回去的,不然一个没出门的大闺女自己逃走了,岂不是罪加一等,回去恐怕真的得被沉塘了。
想起那竹篱笆扎的猪笼子,她就脸色大变,双手不由搅起,吞吞吐吐道:
“我其实还不急着回家···先顾着你吧。”
靳惟亭若有所思的看看她,竟也没问,忽得又起话头,竟转到叫蕙知一道和自己回葵州玩儿去了。
蕙知还心有戚戚道葵州此时只怕是冰天雪地,冻得人骨头都能酥掉,又听靳惟亭讲着葵州景致,说起
“北方虽然比你们南方冷,可也只是在外面,我们那儿穿得厚,房子里面还烧着地热。到时候招待你和我的几个姐姐们一道,在屋子里不管是打麻将还是看戏都暖烘烘的,连夹衣都不必穿,在房子里只管穿着旗袍洋装,再尝尝外国的甜点师傅做出来的冰淇淋蛋糕,那才叫一个舒适呢。”
面前的人说起北国风光来津津乐道,地龙是什么样的,打起北方麻将来是什么规矩,又请哪位北戏名伶,甚至是英吉利请来的蛋糕师傅能做几种蛋糕,奶油花能做几种样子都叫他说的无不详尽,蕙知听得心驰神往,心下却不由得更加笃定安心,她也见过秦家的富贵做派,知道有些眼界不是在报纸上看过,橱窗外瞄过便能轻而易举编出来的,他说的场景必然自己亲身经历过。
那定不是骗子了。
到底命运还是眷顾了她,原本只是借着靳惟亭在火车脱身,如今看来说不定真能借他一臂之力;蕙知听堂姐婉真说起过,虽则如今天下割据,外有洋人到处设立租界,内各地月月有人揭竿而起,自立大帅,更有前朝遗族日日在报纸上发声高呼复国,可如今国内能得一看的,还得是占据旧国都,掌握前朝玉玺的执政公馆。
挟天子以令诸侯,听闻葵军不仅人多势强,靳大帅还与旧朝小皇帝一母同胞的亲姐姐德珑公主订婚,因此执政公馆可谓有名有实。
那如果,自己成了执政公馆的少爷的救命恩人,那秦家就,
不足为惧了。
想到此,她也怀着心思和靳惟亭分食了不少那羊汤,只是这东西不填肚子,眼瞧着只喝了个水饱,蕙知便道,
“我去拿晚饭和药吧。”
楼下正是晚点时候,厨房里灶气烟尘弥散,因此蕙知只好站在门外等待,正闲得无聊,她却突然一黑,蕙知倒退两步抬头瞧去,却原来是个满脸胡子的中年男人靠了过来,这男人穿着一身旧棉袄,头顶微秃,身材臃肿,满脸却挂着殷勤的笑容,却说不出的古怪
“小姑娘,哪里人啊?”
这几天进出,早有不少人来搭讪,因此蕙知倒是十分熟稔,顺口便回道,
“葵州人。”
“口音不像啊,倒像是南方妹子。”
蕙知便冷淡道,
“我家当家的葵州人。”
所幸这时门内叫了一声,原来是他们的晚饭和药好了,蕙知正想要去接,却见那大胡子也一道跟了上来,
“啊哟,这几个大海碗,你一个人搬得动吗?别洒自己一身。”
她一慌,
“不必了,也不是很饿,我等会儿叫我们家那个下来拿吧。”
那目光叫人如坐针毡,蕙知一步步走上楼梯,她想装的若无其事,走了一半,却发现自己竟然惦着脚尖,怪不得走的越发疲累,可微微回头,那大胡子竟一声不吭,还在一楼账台处盯着他,瞧见自己看见了她也不躲藏,咧着嘴冲着她笑,笑得叫人脸上发寒,于是她只好若无其事走上二楼,却又转身往三楼走去,再小心翼翼的绕好大一条路,从另一头回去。
刚关上门,她正对着门缝东张西望,耳朵后面却吹来一阵暖风,
“饭还没好吗?”